CN101651991B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1991B CN101651991B CN2009101712500A CN200910171250A CN101651991B CN 101651991 B CN101651991 B CN 101651991B CN 2009101712500 A CN2009101712500 A CN 2009101712500A CN 200910171250 A CN200910171250 A CN 200910171250A CN 101651991 B CN101651991 B CN 1016519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llee
- call control
- control apparatus
- call
- us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46—Call controllers; Call ser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02—Details
- H04L12/14—Charging, metering or billing arrangements for data wireline 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H04L12/1453—Methods or systems for payment or settlement of the charg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data transmission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16—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24—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主叫方和被叫方属于集群业务的同一群组的成员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是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版本5(R5)阶段增加的核心网络中的一个子系统,以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协议为基础,是一个融合数据、语音和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络的开放体系,通过全IP业务的网络架构提供丰富的多媒体业务和应用。IMS网络定义了三个路由实体,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Function,P-CSCF)、查询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Interrogating CSCF,I-CSCF)、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Serving CSCF,S-CSCF)。
S-CSCF在IMS核心网中处于核心的控制地位,负责对UE的注册鉴权和会话控制,执行针对主叫方及被叫方IMS用户的基本会话路由功能,并根据用户签约的IMS触发规则,在条件满足时进行到AS的增值业务路由触发及业务控制交互。
I-CSCF是IMS的关口节点,提供本域用户服务节点分配、路由查询以及IMS域间拓扑隐藏功能。
P-CSCF是IMS中与用户的连接点,提供代理(Proxy)功能,即接受业务请求(INVITE)并转发,但不能修改INVITE消息中的Request URI字段;P-CSCF也可提供用户代理(UA)功能,即在异常情况下中断和独立产生SIP会话。
再考虑到固定传统网络向IMS演进的场景时,现有技术中提出了通过接入网关控制器(Access Gateway Control Function,AGCF)和接入网关(AccessGateway,AG),来代替P-CSCF,以实现传统网络和IMS网络的融合,AGCF对AG进行控制,提供网关管理,同时通过SIP协议与服务(S-CSCF)对接,通过IMS核心网(IMS Core)为用户提供业务。
在对现有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呼叫控制过程是AGCF或P-CSCF将用户的呼叫路由到S-CSCF,由S-CSCF进行呼叫控制,因此存在核心网网元压力比较大,而且信令路由次数比较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可以节约信令的路由次数,减少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控制方法,包括:
呼叫控制装置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若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与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呼叫控制装置,包括:
会话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呼叫接续单元,用于在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则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主叫方和被叫方属于集群业务的同一群组的成员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呼叫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呼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七呼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八呼叫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呼叫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
A1,呼叫控制装置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A2,若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则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发明实施例中,呼叫控制装置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装置下所属的用户,可以采取检查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是否在本地的用户列表中实现。若所述被叫方不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的下所属的用户,则呼叫控制装置可以向所述主叫方返回接续失败响应。
具体实现时,呼叫控制装置可以包括P-CSCF或AGCF。
与S-CSCF链路发生故障,包括S-CSCF故障,或者P-CSCF或AGCF与S-CSCF之间链路不通等。
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当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呼叫控制装置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下面以P-CSCF、AGCF分别作为呼叫控制装置,对本发明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二、一种呼叫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
B1,P-CSCF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B2,若P-CS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则P-CSCF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P-CSCF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实施例中,所述P-CSCF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P-CSCF下所属的用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检查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是否在本地的用户列表。在列表中,则说明被叫方是本地用户,不在列表中,说明被叫方不是P-CSCF管理的用户。可以理解,在用户在网络注册或位置更新的过程中,P-CSCF可以保存其代理的用户的身份标识。可以理解,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用户的IP地址,所述P-CSCF还可以根据用户的IP地址段,判断被叫方用户是否是本P-CSCF管理的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P-CSCF可以对P-CSCF与S-CSCF之间链路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现有的方式,如采用“请求-响应”的机制,或者采取同步时钟的机制或者通过发送“Ping-响应数据包”的方式,具体的响应方式还可以采取非刻意的方式,如当发生一次或几次与C-CSCF通信失败,则认为链路故障,在故障恢复的时,可以采用上述故障检测方式,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若所述被叫方不是所述P-CSCF下所属的用户,则P-CSCF向所述主叫方返回接续失败响应,以通知主叫方接续失败。
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当P-CS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P-CSCF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P-CSCF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I-CSCF/S-CSCF的压力。
实施例三、一种呼叫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包括:
C1,AGCF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C2,若AG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则AGCF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AGCF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实施例中,所述AGCF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AGCF下所属的用户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检查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是否在本地的用户列表。在列表中,则说明被叫方是本地用户,不在列表中,说明被叫方不是AGCF管理的用户。可以理解,在用户在网络注册或位置更新的过程中,AGCF可以保存其代理的用户的身份标识。可以理解,所述用户身份标识还可以是用户的IP地址,所述AGCF还可以根据用户的IP地址段,判断被叫方用户是否是本AGCF管理的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中,AGCF可以对AGCF与S-CSCF之间链路进行检测,检测的方式可以采取多种现有的方式,如采用“请求-响应”的机制,或者采取同步时钟的机制或者通过发送“Ping-响应数据包”的方式,具体的响应方式还可以采取非刻意的方式,如当发生一次或几次与C-CSCF通信失败,则认为链路故障,在故障恢复的时,可以采用上述故障检测方式,不在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当AG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AGCF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AGCF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实施例四、一种呼叫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包括:
D1,AGCF接收主叫方所在的AG发送的会话请求;
本实施例中,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发送到接入网关(Access Gateway,AG),接入网关将所述会话请求进行H.248协议封装,并将封装后的会话请求发送给所述AGCF。
D2,若AG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则AGCF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AGCF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继续步骤D3,若否,则继续步骤D4;
D3,所述AGCF可以根据被叫方用户的身份标识查找得到为被叫方用户服务的AG,然后将所述会话请求通过所述查找得到的AG发送给所述被叫方;
具体的,所述AGCF中可以保存用户的身份标识和AG的对应关系,根据被叫方用户的身份标识查找得到为用户服务的AG。
具体的,所述AGCF将所述收到的通过H.248协议封装的会话邀请发送给所述查找得到的AG,AG向被叫方转发。
在实际处理中,主叫方用户和被叫方用户可以是同一个AG服务的用户,也可以是不同AG服务的用户。假如是同一个AG服务的用户,则AGCF不用再根据被叫方用户的身份标识查找为用户服务的AG。
D4,向所述主叫方返回接续失败响应。返回的接续失败响应通过主叫方所在AG发送给主叫方。具体的,所述AGCF生成H.248协议的接续响应失败消息,并将该消息发送给主叫方的AG,主叫方的AG将所述接续失败响应向主叫方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四中,当AGCF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AGCF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AGCF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实施例五、一种呼叫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包括:
E1,呼叫控制装置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包含主叫方的身份标识和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E2,所述呼叫控制装置根据所述主叫方的身份标识和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主叫方和所述被叫方是否属于集群业务的同一群组的成员,若是,则继续步骤E3;若否,则继续步骤E4;
本实施例中,所述呼叫控制装置可以是P-CSCF或AGCF,若所述呼叫控制装置是AGCF,则所述呼叫控制装置接收的主叫方的会话请求通过所述AGCF下属的AG进行中转和信令格式转换。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群业务可以为短号业务等类似的业务,集群业务的特点为无需实时计费:如对于签约进入同一集群内的用户,用户之间的通信费用,采取包月的计费的方式,因此没有必要将业务触发到核心网进行计费控制。
E3,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E4,将所述呼叫请求向S-CSCF转发。
本实施例中,对于主叫方用户和被叫方用户之间签约了特殊的业务,如无需实时计费控制,那么则可以由P-CSCF/AGCF接续被叫方,简化呼叫流程,节约控制信令,减少核心网的负担。
实施例六、一种呼叫控制装置,流程图如图6所示,包括:
会话请求接收单元510,用于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呼叫接续单元520,用于在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接收单元510接收的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本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控制装置可以集成与现有的P-CSCF或者AGCF上,实现本地用户的呼叫控制功能。
实施例七、一种呼叫控制装置,流程图如图7所示,包括:
会话请求接收单元610,用于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呼叫接续单元620,用于在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接收单元610接收的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本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所述呼叫接续单元620可以包括:
检查单元621,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接收单元接收的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本呼叫控制装置所属的用户;
接续单元622,用于在所述检查单元621的检查结果为所述用户是本呼叫控制装置所属的用户时,根据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被叫方所在的AG,并将所述会话邀请通过所述AG发送给所述被叫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呼叫控制装置可以集成与现有的AGCF上,实现对本地用户的呼叫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六和实施例七提供的呼叫控制装置,可以在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AGCF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呼叫控制装置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实施例八、一种呼叫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包括:
会话请求接收单元710,用于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主叫方的身份标识和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呼叫接续单元720,用于根据所述主叫方的身份标识和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主叫方和所述被叫方是否属于集群业务的同一群组的成员,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呼叫控制装置可以包括:P-CSCF或AGCF,在主叫方用户和被叫方用户之间签约了特殊的业务,如无需实时计费控制,那么则可以由P-CSCF/AGCF接续被叫方,简化呼叫流程,节约控制信令,减少核心网的负担。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
当呼叫控制装置与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呼叫控制装置直接转发呼叫信令,实现本地用户之间的呼叫,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故障发生时本地用户的通信,提高了网络的抗故障以及应急通信的处理能力,同时本发明实施例中,由呼叫控制装置直接建立会话,可以减少路由次数,减轻核心网网元的压力。
在主叫方用户和被叫方用户之间签约了特殊的业务,如无需实时计费控制,那么则可以由P-CSCF/AGCF接续被叫方,简化呼叫流程,节约控制信令,减少核心网的负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或者装置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ROM、RAM、磁盘或光盘等。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呼叫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叫控制装置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若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与服务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则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控制装置包括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实体P-CSCF或者接入网关控制器AGCF。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的过程包括:
呼叫控制装置检查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是否在本地的用户列表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若所述被叫方不是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下所属的用户,则向所述主叫方返回接续失败响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呼叫控制装置是AGCF,所述AGCF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的过程包括:
所述AGCF根据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查找所述被叫方所在的接入网关AG,将所述会话请求通过所述AG发送给所述被叫方。
6.一种呼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会话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主叫方发送的会话请求;所述会话请求中包含被叫方的身份标识;
呼叫接续单元,用于在所述呼叫控制装置与会话控制功能实体S-CSCF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则根据所述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所述装置下所属的用户,若是则直接将所述会话请求发送给被叫方进行呼叫接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叫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呼叫接续单元包括:
检查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会话请求接收单元接收的被叫方的身份标识检查所述被叫方是否是本呼叫控制装置所属的用户;
接续单元,用于在所述检查单元的检查结果为所述被叫方是本呼叫控制装置所属的用户时,根据所述被叫方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被叫方所在的接入网关AG,并将所述会话请求通过所述AG发送给所述被叫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2500A CN101651991B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BR112012004271-8A BR112012004271B1 (pt) | 2009-08-27 | 2010-07-31 | Método de controle de chamada e aparelho de controle de chamada |
RU2012111595/08A RU2524842C2 (ru) | 2009-08-27 | 2010-07-31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вызовом |
PCT/CN2010/075619 WO2011023055A1 (zh) | 2009-08-27 | 2010-07-31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712500A CN101651991B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991A CN101651991A (zh) | 2010-02-17 |
CN101651991B true CN101651991B (zh) | 2012-04-04 |
Family
ID=41674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7125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1991B (zh) | 2009-08-27 | 2009-08-27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1991B (zh) |
BR (1) | BR112012004271B1 (zh) |
RU (1) | RU2524842C2 (zh) |
WO (1) | WO20110230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1991B (zh) * | 2009-08-27 | 2012-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CN102932764B (zh) * | 2012-09-29 | 2015-04-1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呼叫控制装置 |
CN109495661A (zh) * | 2018-12-27 | 2019-03-19 | 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个ip中继的voip设备的通信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977A (zh) * | 2002-07-08 | 2004-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企业无线总机接入移动虚拟专用网的方法 |
CN101039268A (zh) * | 2007-03-02 | 2007-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限制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及mgc和cscf |
CN101123647A (zh) * | 2007-09-13 | 2008-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和业务控制功能实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1998016075A2 (en) * | 1996-10-09 | 1998-04-16 | Alcatel Usa Sourcing, L.P. | Call routing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6192241B1 (en) * | 1997-09-10 | 2001-02-20 |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 Worldwide wireless subscriber access service |
US6700970B1 (en) * | 2000-07-17 | 2004-03-02 | Aox Incorporated | LAN phone system with automatic fallback for power or network failure |
US7852993B2 (en) * | 2003-08-11 | 2010-12-14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Speech recognition enhanced caller identification |
RU2345509C2 (ru) * | 2004-07-06 | 2009-01-27 | Зте Корпорейшн | Цифровая транкинговая сеть связи,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ая роуминг, и соответствующий способ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роуминга |
CN100344095C (zh) * | 2004-11-08 | 2007-10-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集群语音业务的计费关联和计费管理方法 |
FR2907294A1 (fr) * | 2006-10-16 | 2008-04-18 | France Telecom | Procede de routage d'un message sip en cas d'indisponibilite de noeuds intermediaires |
CN101127722A (zh) * | 2007-09-17 | 2008-02-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核心网元重启/故障恢复后的处理方法 |
WO2009082297A1 (en) * | 2007-12-20 | 2009-07-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local media conn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651991B (zh) * | 2009-08-27 | 2012-04-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
2009
- 2009-08-27 CN CN2009101712500A patent/CN10165199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7-31 WO PCT/CN2010/075619 patent/WO20110230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7-31 BR BR112012004271-8A patent/BR112012004271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0-07-31 RU RU2012111595/08A patent/RU2524842C2/ru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977A (zh) * | 2002-07-08 | 2004-01-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企业无线总机接入移动虚拟专用网的方法 |
CN101039268A (zh) * | 2007-03-02 | 2007-09-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限制用户设备接入的方法及mgc和cscf |
CN101123647A (zh) * | 2007-09-13 | 2008-0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系统和业务控制功能实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12012004271B1 (pt) | 2021-08-24 |
RU2012111595A (ru) | 2013-10-10 |
RU2524842C2 (ru) | 2014-08-10 |
WO2011023055A1 (zh) | 2011-03-03 |
BR112012004271A2 (pt) | 2016-02-16 |
CN101651991A (zh)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89638B (zh) | 为通信网络提供交互管理 | |
US899041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use of virtual IMS subscriptions coupled with the identity of a non SIP compliant terminal for non-registered subscribers | |
JP5576171B2 (ja) | Ims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サーバー、ims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ピュータに統合された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EP2247031B1 (en) | Implementation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ims monitoring | |
CN101142833A (zh) | 用于控制电路交换域用户终端接入ims通信网服务的设备 | |
WO2007085154A1 (fr) | Procédé et système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e service de réseau numérique à intégration de services (rnis) dans le réseau de commutation par paquets | |
CN101605381B (zh) | 被叫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4168190B (zh) | 一种呼叫路由方法及装置 | |
CN101651991B (zh) | 呼叫控制方法和呼叫控制装置 | |
EP2716001B1 (en) | Routing of calls i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entralized services networks | |
CN103457938B (zh) | 呼叫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0471182C (zh) | 向电路交换域用户提供ip多媒体子系统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0479611C (zh) | 多媒体域仿真电路域业务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 |
CN105959274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方法中使用的网元 | |
JP4854035B2 (ja) | Ims/mmd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複数のポリシー制御サーバを用いた呼接続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 |
CN102932764B (zh) | 一种集成呼叫控制装置 | |
CN102045298B (zh) | 一种ims媒体编解码器协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3457848B (zh) | 呼叫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102604B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集中控制业务中用户关机前转的方法 | |
CN101247323B (zh) | 一种传输历史标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742448B (zh) | 实现呼叫转向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547522A (zh) | 一种ims网络中业务调用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
KR101698134B1 (ko) | 번호 이동을 위한 통신 시스템 및 호 처리 방법 | |
CN1964344B (zh) | 一种呼叫会话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1800948A (zh) | 实现呼叫转向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