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1735A -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1735A CN101651735A CN200810041756A CN200810041756A CN101651735A CN 101651735 A CN101651735 A CN 101651735A CN 200810041756 A CN200810041756 A CN 200810041756A CN 200810041756 A CN200810041756 A CN 200810041756A CN 101651735 A CN101651735 A CN 1016517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communication
- receiver
- control unit
- sensing component
- switching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含:受话器;扬声器;光电感测组件,上述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以及控制单元。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声音切换方法,适用于上述移动通讯装置,上述移动通讯装置包含受话器及扬声器,上述声音切换方法包含下列步骤:(a)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以及(b)根据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可以藉由感测使用者在接听电话时的接听状态,自动地在扩音器及听筒的间切换发声路径,提高了移动通讯装置的通话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特别是一种可提高移动通讯装置的通话效率的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目前的手机、PDA等可携式通讯设备的功能愈趋多元化,以增加市场的竞争力。举例来说,时下的手机大部份已同时具有听筒及扩音器,使用者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听筒或扩音器去接听来电。
然而,目前的手机在通话时都要手动去选择用听筒听电话还是用扩音器听电话,这很不方便。例如,在某些手忙脚乱的情况下来不及调成用扩音器听并且没办法将手机尽可能靠近耳朵时,使用者会听不清楚而可能漏掉某些重要的讯息。此外,也经常可以看见有人歪着头并且用头部和肩膀夹着手机听电话,而两手却在忙其它事情。另外,在耳朵离手机足够近时如果用扩音器听会比较费电,因为扩音器的功率比听筒大很多。
在现代的社会中,讯息的接收很重要,消费者并不希望手机没有即时由听筒切换成扩音器,因为没有听清楚以致讯息遗漏;但消费者也不希望手机经常使用扩音器以致耗电过快,造成电力不足而没办法打电话。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以提高移动通讯装置的通话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为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含:
受话器;
扬声器;
光电感测组件,上述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
控制单元,耦接至受话器、扬声器以及光电感测组件,控制单元接收光侦测信号并根据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
时间侦测单元,耦接至光电感测组件及控制单元,以侦测切换时间,控制单元根据切换时间选择性地输出音频信号;以及
输入单元,耦接至控制单元并用以传送操作信号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操作信号启动/关闭光电感测组件。
上述的移动通讯装置中,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环境光线。
上述的移动通讯装置中,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红外线。
上述光电感测组件是光电二极管或红外线传感器。
上述光电感测组件设置于受话器附近。
一种声音切换方法,适用于上述移动通讯装置,上述移动通讯装置包含受话器及扬声器,声音切换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以及
(b)根据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
在步骤(a)之前,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c)产生操作信号以启动感测机制。
步骤(c)通过移动通讯装置的输入单元产生操作信号。
步骤(b)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b1)侦测切换时间;以及
(b2)将切换时间与预设时间比较后,选择性地输出音频信号。
步骤(a)还包括感测环境光线。
步骤(a)还包括感测红外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可以藉由感测使用者在接听电话时的接听状态,自动地在扩音器及听筒的间切换发声路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为人性化的通话设计,提高了移动通讯装置的通话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功能方块图。
图1-B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延伸功能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声音切换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B是本发明声音切换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移动通讯装置 10:接收单元
12:受话器 14:扬声器
16:控制单元 18:光电感测组件
20:输入单元 22:时间侦测单元
24:壳体
S100~S104:流程步骤 S1040~S1044:流程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A及图2。图1-A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图2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本发明的移动通讯装置1可以是手机、PDA手机及智能型手机等。
如图1-A所示,移动通讯装置1包含接收单元10、受话器12、扬声器14、控制单元16、光电感测组件18以及输入单元20。控制单元16分别耦接至接收单元10、受话器12、扬声器14、光电感测组件18以及输入单元20。如图2所示,移动通讯装置1具有一壳体24,而输入单元20建置于壳体24上。又,受话器12及光电感测组件18设置于壳体24中并且可局部外露于壳体24的上表面。
当移动通讯装置1接通来电号码后,接收单元10可用以接收源自来电号码端的音频信号,例如语音或音乐。受话器12即指移动通讯装置1的听筒。在接通来电号码后,使用者可将耳朵靠近听筒以听取音频信号。扬声器14即指移动通讯装置1的扩音器。
当使用者欲接听来电号码时,使用者可以通过输入单元20(例如按下手机的接听键)传送操作信号至控制单元16。当控制单元16接收到来自接听键的操作信号后,控制单元16可以根据所述操作信号控制接收单元10开始接收源自来电号码端的音频信号。同时,控制单元16能够响应于所述操作信号启动光电感测组件18。
光电感测组件18用以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例如,光电感测组件18可以感测环境光线的变化或红外线的变化。以下将列举两个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
在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光电感测组件18可以是光电二极管。
当使用者按下接听键时,光电二极管的电路随即被打开。假设这时候使用者没有将耳朵靠近移动通讯装置1(比如将移动通讯装置1放在桌上),光电二极管会感受到来自环境的光源。假设光电二极管感测到环境的光源时,光电二极管会发出代表「1」的光侦测信号至控制单元16,这时候控制单元16会将接收单元10所接收的源自来电号码端的音频信号经由扩音器输出。简言的,在这种情况的下,移动通讯装置1的发声路径会自动切换到扩音器,让使用者可以很清楚地听到对方的声音。
然而,若使用者在这时候拿起移动通讯装置1并将听筒靠近自己的耳朵,此时光电二极管就无法感测到环境光源或者感受到很弱的光源。假设在这种情况的下,光电二极管发出代表「0」的光侦测信号至控制单元16,则这时候控制单元16会将音频信号经由听筒输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的下,移动通讯装置1的发声路径会自动地由扩音器切换到听筒。在可以听到对方声音的情况下,这种自动切换的功能可避免扩音器发声所造成的耗电流增大,导致电池的使用时间减少。另外,当使用者按下结束通话键结束通话后,控制单元16能够响应于自结束通话键产生的操作信号关闭光电感测组件18。或者,当来电号码端结束通话后,控制单元16亦能够自动将光电感测组件18关闭。
在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光电感测组件18可以是红外线传感器。
当使用者按下接听键时,红外线传感器的电路随即被打开,而这时候红外线传感器能够被触发以发射红外线。假设这时候使用者没有将耳朵靠近移动通讯装置1(即红外线没有被使用者遮断),红外线传感器会发出代表「1」的光侦测信号至控制单元16。在这种情况的下,控制单元16会将来电号码端的音频信号经由扩音器输出。
然而,若使用者在这时候拿起移动通讯装置1并将听筒靠近自己的耳朵,红外线会被使用者遮断,此时红外线传感器会改成发出代表「0」的光侦测信号至控制单元16。在这种情况的下,移动通讯装置1的发声路径则由扩音器自动切换到听筒。
请参阅图1-B。图1-B是本发明移动通讯装置的延伸功能方块图。如图1-B所示,移动通讯装置1进一步可以包含时间侦测单元22,耦接至光电感测组件18及控制单元16的间。时间侦测单元22用以侦测扩音器及听筒两个发声路径的间的切换时间。
举例而言,假设某段时间内音频信号经由扩音器输出,一旦光电感测组件18产生代表「0」的光侦测信号后,时间侦测单元22则会开始侦测所述切换时间。当切换时间达到预设的时间后,代表「0」的光侦测信号才会传送至控制单元16,致使发声路径由扩音器自动切换到听筒。时间侦测单元22其设计的目的在于避免某些情况,例如使用者在使用听筒中短暂地调整拿听筒的手势时,移动通讯装置1的发声路径马上切换到扩音器所造成的困扰。此外,这种设计也可以避免移动通讯装置1的电力无谓地被消耗掉。
请参阅图3-A。图3-A是本发明声音切换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所述声音切换方法适用于移动通讯装置,并且移动通讯装置包含受话器及扬声器。
执行步骤S100,产生操作信号以启动感测机制。步骤S100可以通过移动通讯装置的输入单元产生操作信号。
执行步骤S102,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在实际应用中,步骤S102可以感测环境光线的变化或感测红外线的变化。
执行步骤S104,根据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如前面所述,若代表「1」的光侦测信号被产生,则步骤S104会经由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若代表「0」的光侦测信号被产生,则步骤S104会经由受话器输出音频信号。
进一步来说,图3-A中的步骤S104可以由图3-B中的步骤S1040~S1044来执行。
步骤S1040中,侦测一切换时间。上述切换时间指扬声器及受话器两个发声路径之间的切换时间。接着,在步骤S1042中,将上述切换时间与预设时间比较。之后,根据步骤S1042的比较结果,步骤S1044会选择性地经由受话器或扬声器输出所述音频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发明的技术范畴。
Claims (11)
1、一种移动通讯装置,包含:
受话器;
扬声器;
光电感测组件,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耦接至所述受话器、所述扬声器以及
所述光电感测组件,所述控制单元接收所述光侦测信号并根据所述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所述受话器或所述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
时间侦测单元,耦接至所述光电感测组件及所述控制单元,以侦测切换时间,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切换时间选择性地输出所述音频信号;以及
输入单元,耦接至所述控制单元并用以传送操作信号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操作信号启动/关闭所述光电感测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环境光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用以感测红外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是光电二极管或红外线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感测组件设置于所述受话器附近。
6、一种声音切换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通讯装置,所述移动通讯装置包含受话器及扬声器,所述声音切换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a)感测环境状态并产生相对应的光侦测信号;以及
(b)根据所述光侦测信号,选择性地经由所述受话器或所述扬声器输出音频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前,所述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c)产生操作信号以启动感测机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声音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通过所述移动通讯装置的输入单元产生所述操作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b1)侦测切换时间;以及
(b2)将所述切换时间与预设时间比较后,选择性地输出所述音频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感测环境光线。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声音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感测红外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41756A CN101651735A (zh) | 2008-08-15 | 2008-08-15 |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41756A CN101651735A (zh) | 2008-08-15 | 2008-08-15 |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735A true CN101651735A (zh) | 2010-02-17 |
Family
ID=41673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41756A Pending CN101651735A (zh) | 2008-08-15 | 2008-08-15 |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1735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0423A (zh) * | 2012-11-09 | 2013-03-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通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的免提模式切换方法 |
CN103811033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语音播放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5120405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放音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
CN106033248A (zh) * | 2015-03-09 | 2016-10-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060710A (zh) * | 2016-06-08 | 2016-10-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502622A (zh) * | 2016-11-18 | 2017-03-1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EP3159773A3 (en) * | 2015-10-22 | 2017-07-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
US10782745B2 (en) | 2017-12-28 | 2020-09-22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Call receiving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system |
CN112689041A (zh) * | 2020-12-22 | 2021-04-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
2008
- 2008-08-15 CN CN200810041756A patent/CN10165173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70423A (zh) * | 2012-11-09 | 2013-03-13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持通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的免提模式切换方法 |
CN103811033A (zh) * | 2012-11-14 | 2014-05-21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语音播放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811033B (zh) * | 2012-11-14 | 2017-05-17 | 北京新媒传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语音播放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033248A (zh) * | 2015-03-09 | 2016-10-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5120405A (zh) * | 2015-09-16 | 2015-12-02 |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放音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 |
EP3159773A3 (en) * | 2015-10-22 | 2017-07-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
US10013227B2 (en) | 2015-10-22 | 2018-07-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refor |
CN106060710A (zh) * | 2016-06-08 | 2016-10-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060710B (zh) * | 2016-06-08 | 2019-01-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输出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502622A (zh) * | 2016-11-18 | 2017-03-15 |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502622B (zh) * | 2016-11-18 | 2019-05-31 | 北京安云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10782745B2 (en) | 2017-12-28 | 2020-09-22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Call receiving operation method of electronic system |
TWI709322B (zh) * | 2017-12-28 | 2020-11-0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電子系統的操作方法 |
CN112689041A (zh) * | 2020-12-22 | 2021-04-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689041B (zh) * | 2020-12-22 | 2023-05-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1735A (zh) | 移动通讯装置及声音切换方法 | |
CN101640720A (zh) | 移动通信终端及其接听模式切换的方法 | |
CN103546647B (zh) | 一种手机通话方法及装置 | |
CN101207412A (zh) | 一种控制蓝牙手机的电视机 | |
CN211047222U (zh) | 用于蓝牙耳机的助听系统切换控制电路及pcba电路板 | |
CN101252377A (zh) | 耳机设备和通信终端使用其实现语音对讲业务的方法 | |
CN102857598A (zh) | 一种自动控制手机双麦克风消噪的方法及手机 | |
CN101119399B (zh) | 蓝牙喇叭 | |
CN101286768A (zh) | 一种控制蓝牙手机的遥控器 | |
CN100477675C (zh) | 可实现无线音频输出的蓝牙手机 | |
US20220286538A1 (en) | Earphone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201307938Y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US20100048246A1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audio switching method | |
CN101616204B (zh) | 耳机及手机系统 | |
CN203537386U (zh) | 蓝牙会议扬声器及相应的会议电话系统 | |
CN101510904A (zh) | 一种手机扩音器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1702755A (zh) | 一种可提示手机来电的电视机及其提示手机来电的方法 | |
CN201422134Y (zh) | 一种将3g技术和电视技术相结合的电视机 | |
CN101094251A (zh) | 免提来电接听/对讲的无线控制装置 | |
CN201270156Y (zh) | 一种mp3播放器 | |
CN101547240A (zh) | 数字信息装置及其处理电话的方法 | |
CN201830434U (zh) | 一种电话呼入信号联动控制装置 | |
JP3221050U (ja) | 多機能即時音声翻訳装置 | |
CN2640148Y (zh) | 整合蓝牙通讯的电话控制装置 | |
CN201479189U (zh) | 一种电话座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