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1561A -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1561A CN101651561A CN200910091776A CN200910091776A CN101651561A CN 101651561 A CN101651561 A CN 101651561A CN 200910091776 A CN200910091776 A CN 200910091776A CN 200910091776 A CN200910091776 A CN 200910091776A CN 101651561 A CN101651561 A CN 1016515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rule
- network topology
- switching equipment
- analysi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937 topological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012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包括:设备信息配置模块,用于获取自动发现的设备信息,并对设备信息进行配置;设备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设备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设备数据读取管理模块,用于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相关信息;规则引擎,用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实现了高效、准确的网络拓扑分析,减小系统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拓扑自动发现与拓扑呈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局域网内设备的连接情况变得十分复杂。找出设备之间的实际物理链接是完成许多重要网络管理任务的前提,例如:网络管理、服务器定位、事件关联等。目前进行网络设备拓扑发现的算法较多,但是在进行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分析时,则是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的方法。
目前,基于完整的地址转发表的拓扑分析方法,由于其在分析交换设备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时需要完整的地址转发表,而在大型异构网络中很难保证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完整,因此很难保证算法的准确性。基于间接连接定理进行拓扑分析的方法,由于间接连接分析是集合运算,需要使用穷举法,若采用硬编码实现,在大数据量的情况下,运算量很大,效率很低。另外,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都有一共同的缺点在于,每次设备地址转发表发生变化时,都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计算,这会产生很大的系统开销。并且,传统的拓扑分析方法都采用采用硬编码的方式实现,这会导致系统缺乏灵活性,如果要对算法实现升级或修改,则工作量很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以解决实现高效、准确的网络拓扑分析,减小系统开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
根据从设备自动发现系统获取的设备信息,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
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相关信息,并将所述MAC相关信息送入规则引擎;
所述规则引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所述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
相应的,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
所述MAC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端口描述、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设备端口可达的MAC地址集合。
所述网络拓扑的分析为循环执行的操作,且如果存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则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所述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MAC地址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所述规则引擎只对发生变化的MAC地址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分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该系统包括:
设备信息配置模块,用于获取自动发现的设备信息,并对所述设备信息进行配置;
设备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
设备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
设备数据读取管理模块,用于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设备的MAC相关信息;
规则引擎,用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所述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
相应的,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
所述MAC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端口描述、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设备端口可达的MAC地址集合。
所述规则引擎进一步用于,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存在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时,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所述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所述规则引擎进一步用于,在MAC地址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只对发生变化的MAC地址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分析。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根据从设备自动发现系统获取的设备信息,从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设备的MAC相关信息,并将MAC相关信息送入规则引擎;规则引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由于规则引擎对于集合运算等穷举运算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本发明能够高效、准确的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且由于采用间接连接定理进行分析,因此不依赖于地址转发表的完整性;在设备的地址转发表发生变化时,本发明只对发生变化的增量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能够极大的提高网络拓扑的分析效率,减小系统开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拓扑自动发现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4为本发明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为了解决传统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存在的效率低、依赖于地址转发表的完整性、准确性不高且系统开销大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且将该系统作为拓扑自动发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拓扑自动发现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设备自动发现系统10、拓扑环路检测系统20、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该拓扑自动发现系统外接客户端界面40。
其中,设备自动发现系统10主要负责发现网络中存在的设备,并确定每个设备的IP地址和设备类型,其发现的结果将作为拓扑环路检测系统20以及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的输入。
如果网络中存在拓扑环路,可能会导致广播风暴、帧的反复重传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表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如果网络拓扑中存在环路,也会影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的准确性。因此,拓扑环路检测系统20即负责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拓扑环路,如果存在,则其会通过客户端界面40发送告警。
设备自动发现系统10将发现到的设备信息(包括设备的IP地址和设备类型等)作为输入,发送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由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通过分析得出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包括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存在的哑设备。所谓哑设备,即指无法获取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Protocol)数据的交换设备,将在后续进行详细阐述。
客户端界面40负责将拓扑自动发现系统分析得出的结果通过图形等方式呈现给用户。
下面对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设备信息配置模块31、设备数据读取模块32、设备数据解析模块33、设备数据读取管理模块34和规则引擎35。
其中,设备信息配置模块31,用于从设备自动发现系统10获取自动发现的设备信息,并对该设备信息进行配置(支持手动配置)。
设备数据读取模块32,用于从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
设备数据解析模块33,用于对设备数据读取模块32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
设备数据读取管理模块34,是设备数据读取的控制器,负责调度设备数据读取模块32读取设备相关数据,调用设备数据解析模块33对读取到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并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设备的MAC相关信息,将得到的MAC相关信息作为原始数据fact加入规则引擎35。该MAC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端口描述、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设备端口可达的MAC地址集合。
规则引擎35,用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网络拓扑的分析为循环执行的操作,且如果存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则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本发明所指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相应的,分析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且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分析规则和分析结果将在后续进行详细说明。
较佳的,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进一步包括:拓扑分析规则管理模块36,连接规则引擎35,用于对规则引擎35中的规则进行管理,具体的管理可以包括:增加、删除、查询、修改、部署等操作。
规则引擎35还连接一拓扑分析结果查询接口37,其是将拓扑分析结果提供给客户端展现的接口,当拓扑分析结果发生改变时,其会通知客户端及时更新数据,使客户端能实时响应网络拓扑的变化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中网络拓扑的分析为循环执行的操作,且如果存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则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此外,当MAC地址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规则引擎也只对发生变化的MAC地址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分析,从而能够提高网络拓扑分析的效率,并减小系统开销。
由上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30实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为:根据从设备自动发现系统获取的设备信息,从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设备的MAC相关信息,并将MAC相关信息送入规则引擎;规则引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本发明中预设的规则包括: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
其中,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如下:
规则一: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则如果Fx A和Fy B中同时存在对方的MAC地址,可以确定交换设备A和B通过x和y端口间接相连。
规则二: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则如果Fx A中存在B的MAC地址,并且A上存在一个端口k(k≠x),使得Fy B∩Fk A≠ф,则可以确定交换设备A和B通过x和y端口间接相连。Fy B∩Fk A表示Fy B与Fk A的交集,ф表示为空。
规则三: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则如果在交换设备B上存在两个端口i、j,使得Fx A∩Fi B≠ф,且Fx A∩Fj B≠ф,并且交换设备A上存在端口k(k≠x),使得Fk A∩Fy B≠ф,则可以确定交换设备A和B通过x和y端口间接相连。
规则四: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可达的交换设备的MAC地址集合,则如果A交换设备通过x端口与B交换设备的y端口间接相连,且同时存在以下关系:Fy B∩Fx A=ф,则可确定交换设备A和B通过x和y端口直接相连。
基于上述的分析规则,对应的分析流程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是否存在设备自动发现系统发现的设备信息,如果是,则获取设备的MAC地址,并执行步骤302;否则,由于节点自动发现系统没有发现出任何设备,则本周期结束,等待一段时间,再执行下一个周期的分析操作。
步骤302,利用规则一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步骤303,判断规则引擎利用规则一是否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否则,执行步骤304。
判断的依据是:任意交换设备之间有且仅有一条间接连接关系。即如果局域网的任意交换设备之间有且仅有一条间接连接关系,则判断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否则,判断没有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
步骤304,利用规则二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步骤305,判断规则引擎利用规则二是否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否则,执行步骤306。
判断的依据如步骤303中所述。
步骤306,利用规则三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步骤307,判断规则引擎利用规则三是否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如果是,执行步骤309;否则,执行步骤308。
判断的依据如步骤303中所述。
步骤308,如果存在经规则引擎还没有分析出来的设备,则将这些没有分析出来的设备放在下一个周期进行分析,执行完后转到步骤309。
步骤309,根据分析出来的间接连接关系,并利用规则四进行网络拓扑分析。
规则引擎利用上述规则一、二、三可以分析出设备自动发现系统所发现的交换设备之间的间接连接关系,即分析出哪台交换设备的哪个端口与另外哪台交换设备的哪个端口之间存在一个连接关系,该连接关系即称为间接连接关系。在此间接连接关系的基础上,规则引擎进一步利用规则四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即能分析出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
步骤310,判断规则引擎利用规则四是否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如果是,则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分析完成,本周期流程结束,等待一段时间后执行下一周期的网络拓扑分析;否则,执行步骤311。
步骤310的判断依据是:如果系统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则这些交换设备中任意两个设备通过分析出的直接连接组成的路径都是连通可达的,否则可判断未分析出全部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关系。
步骤311,如果存在经规则引擎还没有分析出来的设备,则提示用户存在没分析出来的设备,并将这些没有分析出来的设备放在下一个周期进行分析,且本周期流程结束。
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如下:
规则五: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则如果Fx A不包含任何其他交换设备的MAC地址,则A交换设备的x端口是叶端口。
规则六:令Fi N表示N交换设备i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则如果Fx A包含B主机的MAC地址,则B主机通过A交换设备的x端口与A交换设备相连接。
规则七:如果A交换设备的x端口(x端口是叶端口)同时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机相连接,则A交换设备的x端口与这些主机之间存在哑设备。
基于上述的分析规则,对应的分析流程如图4所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利用规则五分析出交换设备的叶端口。
步骤402,利用规则六分析出交换设备的叶端口与主机的连接关系。
步骤403,利用规则七分析出交换设备的叶端口是否通过哑设备与多个主机相连。该步骤执行完后,本周期的分析结束,等待一段时间再执行下一个周期的分析,重复执行步骤401~403的操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网络拓扑分析过程中,上述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在执行顺序上不分先后,即可以先执行图3所示的流程,也可以先执行图4所示的流程,当然也可以同时执行图3和图4所示的流程。
下面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进一步详细阐述。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一中,大圆形表示网络中的交换设备,小圆形表示交换设备的端口,直线表示交换设备之间的直接连接。图5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各交换设备端口的完整的地址转发表应该是:
C交换设备c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A、B、D、E}
A交换设备a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A交换设备a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B、D、E}
B交换设备b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A、C}
B交换设备b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
B交换设备b3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E}
D交换设备d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A、B、C、E}
E交换设备e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A、B、D、E}
启动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后,系统会对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进行周期性采集。当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进行第一次采集时,有些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不完整,采集结果如下:
C交换设备c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
A交换设备a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A交换设备a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E}
B交换设备b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B交换设备b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
B交换设备b3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E}
D交换设备d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E交换设备e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
通过间接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一,可分析出:C交换设备c1端口与D交换设备d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通过间接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二,可分析出: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交换设备c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A交换设备a1端口与D交换设备d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通过间接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三,可分析出:A交换设备a1端口与B交换设备b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然后,通过直接连接分析规则,可分析得出结论:A交换设备a1端口与D交换设备d1端口之间直接连接;A交换设备a1端口与B交换设备b1端口之间直接连接;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交换设备c1端口之间直接连接。
显然,这个结论并不准确,该结论不准确的原因在于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很不完整,无法根据这些地址转发表得出正确分析结果。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对网络拓扑进行多次采集分析进行解决。
当第二次采集时,有些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依然不完整,情况如下:
C交换设备c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B、E}
A交换设备a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A交换设备a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E}
B交换设备b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B交换设备b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
B交换设备b3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E}
D交换设备d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B、D、E}
E交换设备e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B、C、D}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首先会对两次采集的数据进行比较,找出变化的数据,应用规则对这些变化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计算(即只对与第一次采集的数据相比发生变化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通过间接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一、规则二、规则三对其进行分析得出:
(1)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交换设备c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2)A交换设备a1端口与D交换设备d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3)A交换设备a1端口与E交换设备e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4)C交换设备c1端口与B交换设备b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5)D交换设备d1端口与B交换设备b2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6)E交换设备e1端口与B交换设备b3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7)C交换设备c1端口与E交换设备e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8)D交换设备d1端口与E交换设备e1端口之间间接连接。
根据本次采集的数据没有分析出C与D之间的间接连接,但第一次采集分析结果中有C交换设备c1端口与D交换设备d1,此时系统会将此间接连接作为已知条件,与其他分析的出的间接连接关系一起,使用直接连接关系分析规则(规则四)进行分析,得出结果是:
(1)A交换设备a1端口与B交换设备b1端口之间直接连接;
(2)D交换设备d1端口与B交换设备b2端口之间直接连接;
(3)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交换设备c1端口之间直接连接;
(4)E交换设备e1端口与B交换设备b3端口之间直接连接。
此时的分析结果就是完整和正确的了。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二中,大圆形表示网络中的交换设备,小圆形表示交换设备的端口,方形表示网络中的主机,直线表示交换设备之间或者交换设备与主机之间的直接连接。图6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采集到的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为:
A交换设备a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A交换设备a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B、D、E}
B交换设备b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A、C}
B交换设备b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
B交换设备b3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E}
通过规则6分析出:A交换设备a2端口,B交换设备b2端口,B交换设备b3端口是叶端口。
通过规则7分析出: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主机连接,B交换设备b2端口与D主机连接,B交换设备b3端口与E主机连接。
通过规则8未分析出网络拓扑中有哑设备的存在。
故最终分析结果是: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主机连接,B交换设备b2端口与D主机连接,B交换设备b3端口与E主机连接。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三中,大圆形表示网络中的交换设备,小圆形表示交换设备的端口,方形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多边形表示网络中存在的哑设备,直线表示交换设备之间或者交换设备与主机之间的直接连接。图8所示的网络拓扑中,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采集到的交换设备端口的地址转发表为:
A交换设备a2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C}
A交换设备a1端口的地址转发表集合:{D、E}
通过规则6分析出:A交换设备a1端口、a2端口都是叶端口。
通过规则7分析出:A交换设备a2端口与C主机连接,A交换设备a1端口与D主机连接,A交换设备a1端口与E主机连接。
通过规则8分析出:D主机与E主机是通过哑设备与A交换设备a1端口相连。
综上所述由于规则引擎对于集合运算等穷举运算有很高的效率,因此本发明能够高效、准确的进行网络拓扑分析;且由于采用间接连接定理进行分析,因此不依赖于地址转发表的完整性;在设备的地址转发表发生变化时,本发明只对发生变化的增量数据进行重新分析,能够极大的提高网络拓扑的分析效率,减小系统开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从设备自动发现系统获取的设备信息,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并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
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设备的媒体接入控制MAC相关信息,并将所述MAC相关信息送入规则引擎;
所述规则引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所述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
相应的,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AC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端口描述、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设备端口可达的MAC地址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拓扑的分析为循环执行的操作,且如果存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则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所述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所述MAC地址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所述规则引擎只对发生变化的MAC地址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分析。
6、一种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设备信息配置模块,用于获取自动发现的设备信息,并对所述设备信息进行配置;
设备数据读取模块,用于从所述设备信息对应的设备中读取对应的设备相关数据;
设备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读取的设备相关数据进行解析;
设备数据读取管理模块,用于对解析后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所述设备的MAC相关信息;
规则引擎,用于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所述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得到网络拓扑的分析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主机与交换设备间连接关系的分析规则、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的分析规则;
相应的,所述分析结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主机与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网络中是否存在哑设备;所述交换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包括:直接连接关系和间接连接关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AC相关信息包括:设备端口描述、设备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以及设备端口可达的MAC地址集合。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引擎进一步用于,在本次网络拓扑分析中存在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时,在执行下一次网络拓扑分析时,继续对所述没有分析完的MAC相关信息进行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则引擎进一步用于,在MAC地址相关信息发生变化时,只对发生变化的MAC地址相关信息进行重新分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917768A CN101651561B (zh) | 2009-08-25 | 2009-08-25 |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917768A CN101651561B (zh) | 2009-08-25 | 2009-08-25 |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561A true CN101651561A (zh) | 2010-02-17 |
CN101651561B CN101651561B (zh) | 2011-12-07 |
Family
ID=41673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917768A Active CN101651561B (zh) | 2009-08-25 | 2009-08-25 |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1561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3007A (zh) * | 2011-05-03 | 2011-08-03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分布式的多级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
CN102316175A (zh) * | 2011-06-30 | 2012-01-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全网中vsan与vlan映射关系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546396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电力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的站内交换机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
CN106452827A (zh) * | 2016-07-29 | 2017-02-22 | 杭州优云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cdp、lldp与fdb数据的网络拓扑计算方法 |
CN108199859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关系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0995492A (zh) * | 2019-12-09 | 2020-04-10 |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c/s结构的自动定位方法 |
CN111130854A (zh) * | 2019-12-05 | 2020-05-08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一种多层拓扑自动发现方法 |
CN114244763A (zh) * | 2021-12-20 | 2022-03-25 | 中电福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规则引擎的动态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CN114531701A (zh) * | 2022-02-25 | 2022-05-24 | 合肥工业大学 |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拓扑鲁棒性的协同优化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98919A1 (en) * | 2002-09-12 | 2004-03-17 | Thomson Licensing S.A. | Method for parent election of a wireless transparent bridge in a "parent-child" hierarchical network |
CN101267315B (zh) * | 2008-04-18 | 2011-01-26 | 清华大学 | 用于片上网络的一种不规则拓扑结构生成方法 |
-
2009
- 2009-08-25 CN CN2009100917768A patent/CN10165156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3007A (zh) * | 2011-05-03 | 2011-08-03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分布式的多级网络拓扑发现方法 |
US9692659B2 (en) | 2011-06-30 | 2017-06-27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Managing mapping in networks |
CN102316175B (zh) * | 2011-06-30 | 2013-08-1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全网中vsan与vlan映射关系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US8964770B2 (en) | 2011-06-30 | 2015-02-24 |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 Managing mapping in networks |
CN102316175A (zh) * | 2011-06-30 | 2012-01-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全网中vsan与vlan映射关系的管理方法和装置 |
CN102546396A (zh) * | 2011-12-15 | 2012-07-04 | 广东电网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电力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的站内交换机配置方法及其系统 |
CN106452827A (zh) * | 2016-07-29 | 2017-02-22 | 杭州优云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cdp、lldp与fdb数据的网络拓扑计算方法 |
CN108199859A (zh) * | 2016-12-08 | 2018-06-2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 | 一种链路关系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1130854A (zh) * | 2019-12-05 | 2020-05-08 |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公司 | 一种多层拓扑自动发现方法 |
CN110995492A (zh) * | 2019-12-09 | 2020-04-10 |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c/s结构的自动定位方法 |
CN110995492B (zh) * | 2019-12-09 | 2022-05-03 | 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c/s结构的自动定位方法 |
CN114244763A (zh) * | 2021-12-20 | 2022-03-25 | 中电福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规则引擎的动态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CN114244763B (zh) * | 2021-12-20 | 2023-11-17 | 中电福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规则引擎的动态网络拓扑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
CN114531701A (zh) * | 2022-02-25 | 2022-05-24 | 合肥工业大学 |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拓扑鲁棒性的协同优化方法 |
CN114531701B (zh) * | 2022-02-25 | 2023-08-11 | 合肥工业大学 |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中异构网络的协同优化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1561B (zh) | 2011-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1561B (zh) | 基于规则引擎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和系统 | |
US8730819B2 (en) | Flexible network measurement | |
CN105653398B (zh) | 一种智能分配操作系统镜像方法 | |
CN109150640A (zh) | 一种基于二层网络协议的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2413012B (zh) | 计算机网络连通性自动分析系统 | |
CN107786368B (zh) | 异常节点检测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
CN109245951B (zh) | 一种基于web实现网络优化设备组网监控的方法 | |
CN109714221B (zh) | 网络数据包的确定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8632111A (zh) | 一种基于日志的服务链路监控方法 | |
CN110912782B (zh) | 一种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2088809A1 (zh) | 确定检测服务器的间隔时间的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 |
CN110932981B (zh) | 一种支持自动路由的数据交换系统 | |
CN103326902A (zh) | 可配置的分布式主机性能测试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 |
CN110688305B (zh) | 测试环境同步方法、装置、介质、电子设备 | |
CN105025254B (zh) | 一种多平台监控终端系统开发方法 | |
WO2023134285A1 (zh) | 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管理装置 | |
CN112822053B (zh) | 一种基于snmp的链路层网络拓扑结构发现方法及系统 | |
CN101820356A (zh) | 基于ARM-Linux的网络故障诊断系统 | |
CN104219153A (zh) | 基于mac 地址定向搜索的网络拓扑自发现方法和装置 | |
WO2020238131A1 (zh) | 网络爬虫系统的测试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
CN108183821B (zh) | 一种面向电网业务的应用性能获取方法及装置 | |
WO2024001113A1 (zh) | 图谱的确定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01577839B (zh) | 一种智能网平台网元间链路处理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8881373A (zh) | 一种基于mvc框架的前端数据流处理方法 | |
CN115277357A (zh) | 网络故障分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