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50022B -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50022B CN101650022B CN2009101944141A CN200910194414A CN101650022B CN 101650022 B CN101650022 B CN 101650022B CN 2009101944141 A CN2009101944141 A CN 2009101944141A CN 200910194414 A CN200910194414 A CN 200910194414A CN 101650022 B CN101650022 B CN 1016500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pressure
- heater
- low
- pressure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209 hydrophob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2
- 238000003303 rehe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8236 heat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6392 deoxyge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431 greenhous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46 thermal str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采用抽汽加热给水的回热系统为充分发挥回热效应,减少冷源损失,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设置汽轮机级间加热器,通过蒸汽喷射器完成跨级利用汽轮机低压回热抽汽,加热锅炉给水和主凝结水的任务。由于级间加热器连接方式的改变,主机回热循环的热力学完善性进一步提高,直接提高了主机回热系统的热经济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能工程中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回热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探索和开发火力发电机组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意义重大。以一座1200MW电厂(2×600MW机组)为例,每天需要消耗近万吨煤,若该厂供电标准煤耗率降低1g/kW·h,按机组年均运行时间5000小时计,全年即可节约标准煤6000吨,若按同比标煤价格500元计算,仅燃料费用一项,每年可节约三百万元以上,同时还可减少大量的温室气体(CO2)及污染物(SOx、NOx、Hg、粉尘等)的排放。
目前发电企业面对金融危机、煤价上涨和利用小时下降等问题,更需要提高运行热经济性,完善热力系统,挖掘节能潜力,降低发电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火力发电机组需要节能减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通过设置汽轮机级间加热器,并由蒸汽喷射器完成跨级利用汽轮机低压回热抽汽,加热锅炉给水和主凝结水的任务。
采用抽汽加热给水的回热系统可以减少冷源损失,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其原理是利用汽轮机中作过功的部分蒸汽,从一些中间级抽出来导入回热加热器,加热锅炉给水和主凝结水,不再进入凝汽器。这部分的抽汽的热焓就被充分利用了,而不被冷却带走,另外采用回热加热系统,由于提高了给水温度,可以减少锅炉受热面因传热温差过大而产生的热应力,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系统包括锅炉、汽轮机汽缸、发电机、凝汽器、凝结水泵、低压加热器、除氧器、高压加热器、蒸汽喷射器、疏水隔离阀,锅炉产生一次蒸汽进入汽轮机第一汽缸作功,第一汽缸排汽经锅炉再热以后的二次蒸汽进入汽轮机第二汽缸作功,作功以后进入凝汽器,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汽轮机与发电机进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所述汽轮机排汽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升压后,依次进入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二低压加热器、第三低压加热器吸收热量,而后进入除氧器除氧,除氧水箱给水升压后依次送往第一高压加热器、第二高压加热器以及末级高压加热器吸收热量,最后回到锅炉内;第二高压加热器和除氧器高压汽源来自于汽轮机第一汽缸,第二高压加热器疏水回流入除氧器,第一、第二低压加热器低压汽源来自于汽轮机第二汽缸,第二低压加热器疏水回流入第一低压加热器,第一低压加热器疏水回流入凝汽器;第一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来自于锅炉新蒸汽,低压汽源来自于第二低压加热器抽汽,第一蒸汽喷射器中的混合蒸汽进入末级高压加热器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过第一疏水隔离阀进入除氧器加热给水;第二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来自于第二高压加热器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第二低压加热器抽汽,第二蒸汽喷射器中混合蒸汽进入第一高压加热器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第二疏水隔离阀逐级自流至除氧器;第三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来自于除氧器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第一低压加热器抽汽,第三蒸汽喷射器中混合蒸汽进入第三高低压加热器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第三疏水隔离阀逐级自流至第二低压加热器。
所述第一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第二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第三蒸汽喷射器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
所述末级高压加热器水源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水源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水源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
所述锅炉的蒸汽输出口有逆止阀,汽轮机第一汽缸两个高压蒸汽输出口分别有逆止阀,汽轮机第二汽缸两个低压蒸汽输出口分别有逆止阀。
所述的蒸汽喷射器与对应连接的回热加热器为一体的型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汽轮机级间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在获得净增发电出力的同时,由于连接方式的改变,主机回热循环的热力学完善性提高,直接改善主机回热系统热经济性。该火电机组的循环工质仍汇入回热循环,不增加主机系统补充水量的任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轮机级间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汽轮机级间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结构示意图,系统包括锅炉1,汽轮机汽缸2、3,发电机4,凝汽器5,凝结水泵6,低压加热器7、8、9,除氧器10,高压加热器11、12、13,蒸汽喷射器14、15、16,隔离阀17、18、24、25、31、32,疏水隔离阀为19、26、33,旁路阀为20、21、27、28、34、35,加热器隔离阀22、23、29、30、36、37,逆止阀38、39、40、41、42。
一个火电机组的蒸汽一次中间再热的锅炉1,产生一次蒸汽进入汽轮机汽缸2作功,高压缸排汽经锅炉再热以后的二次蒸汽进入汽轮机汽缸3作功,作功以后进入凝汽器5,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然后由发电机4完成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汽轮机排汽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6升压后,依次进入低压加热器7、低压加热器8、低压加热器9吸收热量,而后进入除氧器10除氧,除氧水箱给水升压后依次送往高压加热器11、高压加热器12以及末级高压加热器13吸收热量,最后经锅炉给水操作台进入锅炉1,完成工质循环。
从图1中可以看出,来自汽轮机的各级抽汽分别进入相应的各级高、低压加热器放热并凝结成疏水。
蒸汽喷射器14高压汽源来自于新蒸汽,低压汽源来自于低压加热器8抽汽,混合蒸汽参数高于高压加热器12进汽参数,混合蒸汽进入高压加热器13对给水进行加热,而13排汽经过疏水隔离阀19进入除氧器加热给水,如此提高回热系统的终端出水温度。
蒸汽喷射器15高压汽源来自于高压加热器12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低压加热器8抽汽,混合蒸汽参数介于高压加热器12和除氧器10进汽参数之间,混合蒸汽进入高压加热器11对给水进行加热,11经疏水隔离阀26逐级自流至除氧器10,如此提高回热系统给水的平均吸热温度。
蒸汽喷射器16高压汽源来自于除氧器10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低压加热器7抽汽,经混合后的低压加热器9进汽蒸汽参数介于除氧器10和低压加热器8之间进汽参数之间,9经疏水隔离阀33逐级自流至低压加热器8,如此也提高了回热系统给水的平均吸热温度。
根据图1所示装置还装有隔离阀阀,以蒸汽喷射器14、加热器13为例,蒸汽喷射器14汽源端有隔离阀17、18,加热器13疏水隔离阀为19,加热器13的旁路阀为20、21,加热器隔离阀22、23,以便于运行时灵活切换。高压加热器13水侧有自动保护旁路系统,出现情况时利用加热器隔离阀22、23切断高压加热器的供水,同时打开旁路阀旁路实现不间断地供水。
为了防止机组突然甩负荷时,汽轮机内压力突然降低,各加热器或抽汽管道中的蒸汽倒流进入汽轮机引起超速;以及防止加热器管系泄漏时,水从抽汽管道进入汽轮机内发生水冲击事故,在汽轮机抽汽管道上均装有能够快速关闭的逆止阀,也即加热器的汽侧保护。
系统将火电机组回热循环和汽轮机级间加热器跨级连接方法和系统联合起来,形成新型的连接方式。在除氧器至锅炉省煤器之间的给水系统的各高压加热器的级间设置加热器、和在凝汽器至除氧器之间的凝结水系统的各低压加热器的级间设置加热器、以及相应的蒸汽喷射器和附件组成新的汽轮机热力系统。
所述的级间加热器的汽源来自相应蒸汽喷射器出口的混合蒸汽,蒸汽喷射器的驱动蒸汽汽源来自于新蒸汽或某级间上游的回热抽汽,被引射蒸汽来自于该级间更低一级的汽轮机回热抽汽或者指定的某级低压抽汽。
所述的级间回热加热器的疏水采用逐级自流方式。锅炉省煤器与高压加热器之间的级间回热加热器的排汽(疏水)采用跨级连接至下游回热加热器(或除氧器)。
所有级间回热加热器采用可切换方式接入汽轮机回热系统,蒸汽喷射器的汽侧设置隔离阀、级间回热加热器疏水(排汽)侧设置隔离阀、给水(凝结水)侧为小旁路连接方式。蒸汽喷射器的汽源均接自相应回热抽汽管道逆止阀的下游。省煤器与高压加热器之间的级间蒸汽喷射器的汽源管路上加装逆止阀。
所述的蒸汽喷射器与级间回热加热器包括两者成为一体的型式,及其与原回热系统加热器进行组合的紧凑型加热器组。
所述的汽轮机级间加热器跨级连接方法与系统在获得净增发电出力的同时,由于连接方式的改变,主机回热循环的热力学完善性提高,直接改善主机回热系统热经济性。该火电机组的循环工质仍汇入回热循环,不增加主机系统补充水量的任务。
Claims (5)
1.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系统包括锅炉(1)、汽轮机第一汽缸(2)、汽轮机第二汽缸(3)、发电机(4)、凝汽器(5)、凝结水泵(6)、除氧器(10)、第一蒸汽喷射器(14)、第二蒸汽喷射器(15)、第三蒸汽喷射器(16)、第一疏水隔离阀(19)、第二疏水隔离阀(26)、第三疏水隔离阀(33)和包括低压加热器和高压加热器的回热加热器,所述的低压加热器包括第一低压加热器(7)、第二低压加热器(8)和第三低压加热器(9),所述的高压加热器包括第一高压加热器(11)、第二高压加热器(12)和末级高压加热器(13),锅炉(1)产生一次蒸汽进入汽轮机第一汽缸(2)作功,汽轮机第一汽缸(2)排汽经锅炉再热以后的二次蒸汽进入汽轮机第二汽缸(3)作功,作功以后进入凝汽器(5),完成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汽轮机与发电机(4)进行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排汽的凝结水由凝结水泵(6)升压后,依次进入第一低压加热器(7)、第二低压加热器(8)、第三低压加热器(9)吸收热量,而后进入除氧器(10)除氧,除氧水箱给水升压后依次送往第一高压加热器(11)、第二高压加热器(12)以及末级高压加热器(13)吸收热量,最后回到锅炉(1)内;第二高压加热器(12)和除氧器(10)高压汽源来自于汽轮机第一汽缸(2),第二高压加热器(12)疏水回流入除氧器(10),第一、第二低压加热器(7、8)低压汽源来自于汽轮机第二汽缸(3),第二低压加热器(8)疏水回流入第一低压加热器(7),第一低压加热器(7)疏水回流入凝汽器(5);第一蒸汽喷射器(14)高压汽源来自于锅炉(1)新蒸汽,低压汽源来自于中间再热以后的第一级抽气的第二低压加热器(8)抽汽,第一蒸汽喷射器(14)中的混合蒸汽进入末级高压加热器(13)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过第一疏水隔离阀(19)进入除氧器(10)加热给水;第二蒸汽喷射器(15)高压汽源来自于第二高压加热器(12)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第二低压加热器(8)抽汽,第二蒸汽喷射器(15)中混合蒸汽进入第一高压加热器(11)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第二疏水隔离阀(26)逐级自流至除氧器(10);第三蒸汽喷射器(16)高压汽源来自于除氧器(10)抽汽,低压汽源来自于第一低压加热器(7)抽汽,第三蒸汽喷射器(16)中混合蒸汽进入第三低压加热器(9)对给水进行加热后,经第三疏水隔离阀(33)逐级自流至第二低压加热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汽喷射器(14)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17、18);第二蒸汽喷射器(15)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24、25);第三蒸汽喷射器(16)高压汽源和低压汽源输入端分别装有隔离阀(3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末级高压加热器(13)给水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22、23)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20、21);所述第一高压加热器(11)给水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29、30)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27、28);所述第三低压加热器(9)凝结水输入输出口分别接加热器隔离阀(36、37)后,并联接两个旁路阀(34、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蒸汽输出口有逆止阀(38),汽轮机第一汽缸(2)两个高压蒸汽输出口分别有逆止阀(39、40),汽轮机第二汽缸(3)两个低压蒸汽输出口分别有逆止阀(41、4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的蒸汽喷射器与对应连接的回热加热器为一体的型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44141A CN101650022B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944141A CN101650022B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0022A CN101650022A (zh) | 2010-02-17 |
CN101650022B true CN101650022B (zh) | 2011-09-21 |
Family
ID=41672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9441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50022B (zh) | 2009-08-21 | 2009-08-21 |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5002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7935A (zh) * | 2012-02-28 | 2012-07-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采用喷射式热泵的回热系统 |
CN103335301A (zh) * | 2013-05-17 | 2013-10-0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火电机组低负荷给水加热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1005722B3 (de) | 2011-03-17 | 2012-08-23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Dampfkreisprozesses |
CN102679318A (zh) * | 2011-03-18 | 2012-09-19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 | 全负荷高效回热及锅炉进风加热系统 |
DE102011075557A1 (de) * | 2011-05-10 | 2012-11-15 | Robert Bosch Gmbh | Leitungskreis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Leitungskreises zur Abwärmenutzung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
DE102011078193A1 (de) * | 2011-06-28 | 2013-01-03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Zusätzliche Regelanzapfung für einen Vorwärmer zur Verbesserung der Anlagendynamik und Frequenzregelung bei einem Dampfkraftwerk |
CN103090360A (zh) * | 2011-11-02 | 2013-05-08 | 李建锋 | 一种火力发电厂回热系统的能量回收方法 |
CN102519069B (zh) * | 2011-12-08 | 2013-12-11 | 北京中科华誉能源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多效复叠喷射式换热的乏汽余热回收热电联产系统 |
CN102720550B (zh) * | 2012-07-02 | 2014-10-08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双机回热抽汽蒸汽热力系统 |
CN103411203B (zh) * | 2013-05-24 | 2015-03-04 | 山东英电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梯级利用锅炉烟气余热提高火电机组效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527269B (zh) * | 2013-10-11 | 2015-03-18 | 上海电力学院 | 一种汽轮机复合中间再热准卡诺循环热力发电系统 |
CN103644005B (zh) * | 2013-12-16 | 2015-05-06 | 王振宇 | 汽轮发电机组回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CN104061027B (zh) * | 2014-07-11 | 2016-01-06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二次再热汽轮机热力系统的高温抽汽冷却系统 |
CN104976609B (zh) * | 2015-06-17 | 2017-11-24 | 大唐(北京)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脱硝效果的给水加热系统 |
CN105953213B (zh) * | 2016-05-16 | 2017-08-29 | 张曙光 | 一种热压式超超临界机组零号高加及其切换系统 |
CN106014499B (zh) * | 2016-05-16 | 2017-08-29 | 张曙光 | 基于热压原理的高低压汽源切换系统汽动给水泵及控制方法 |
CN106090879B (zh) * | 2016-05-27 | 2018-08-31 | 石家庄西岭供热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抽凝供热系统 |
CN106369804B (zh) * | 2016-08-31 | 2019-05-24 | 中节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高效能回热系统 |
CN106437886B (zh) * | 2016-09-06 | 2018-12-28 | 镇江新宇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 | 一种余热发电系统 |
CN108087944B (zh) * | 2017-12-31 | 2019-05-03 | 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水水喷射器的凝结水再循环供热系统 |
CN108180044B (zh) * | 2018-01-07 | 2024-07-23 | 联合瑞升(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水冷联合运行增汽机节能系统 |
CN108590787A (zh) * | 2018-06-29 | 2018-09-28 | 神华国华广投(柳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带有蒸汽冷却器的超临界发电机组抽汽回热系统 |
CN110486096A (zh) * | 2019-08-08 | 2019-11-22 | 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高灵活性二次再热机组调峰热力系统及方法 |
CN110529838A (zh) * | 2019-09-29 | 2019-12-03 | 大唐郓城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高压加热器小旁路的双机回热疏水系统 |
CN112303604B (zh) * | 2020-10-29 | 2022-09-13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机组启动过程脱硝投入的省煤器水温调节系统 |
CN112455642B (zh) * | 2020-10-29 | 2022-02-01 |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一种基于蒸汽引射的冷凝水增压装置及凝水系统 |
CN113464225B (zh) * | 2021-07-05 | 2022-06-21 | 西安交通大学 | 带两级蒸汽喷射器的电厂宽负荷运行的系统及方法 |
CN114754401B (zh) * | 2022-03-11 | 2023-06-20 |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配置吸收式热泵和蒸汽引射器的热电联产系统及方法 |
CN114718916B (zh) * | 2022-04-24 | 2023-08-04 | 郭兴军 | 一种使用蒸汽喷射器供汽的节能气体加热系统 |
CN115750002A (zh) * | 2022-12-16 | 2023-03-07 | 国能龙源蓝天节能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 一种火电机组压力混配增级多效回热系统 |
-
2009
- 2009-08-21 CN CN2009101944141A patent/CN10165002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37935A (zh) * | 2012-02-28 | 2012-07-0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采用喷射式热泵的回热系统 |
CN102537935B (zh) * | 2012-02-28 | 2013-08-14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采用喷射式热泵的回热系统 |
CN103335301A (zh) * | 2013-05-17 | 2013-10-02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火电机组低负荷给水加热系统 |
CN103335301B (zh) * | 2013-05-17 | 2014-11-05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火电机组低负荷给水加热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50022A (zh) | 2010-02-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0022B (zh) | 一种汽轮机级间回热加热器跨级连接系统 | |
CN100354504C (zh) | 一种火电机组多级利用回热疏水余热发电装置 | |
CN102116469B (zh) | 发电厂中压加热器给水及疏水系统 | |
CN108361086B (zh) | 一种节能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 |
CN102828791B (zh) |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 |
CN206972383U (zh) | 一种用于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天然气加热系统 | |
CN103335301A (zh) | 一种火电机组低负荷给水加热系统 | |
CN202195714U (zh) | 一种带乏汽换热系统的电厂汽水系统 | |
AU2014323409B2 (en) | Flue gas heat recovery integration | |
CN108613237A (zh) | 一种基于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 | |
CN105570861A (zh) | 一种用于抽汽供热系统的能量梯级利用装置和方法 | |
CN201652318U (zh) | 发电厂中压加热器给水及疏水系统 | |
CN204402597U (zh) | 一种含背压抽汽小机的增压主机同轴驱动给水泵系统 | |
CN102828792B (zh) |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 |
CN105626170A (zh) | 一种采用多级热泵的大热电比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2732011U (zh) |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 |
JP7086523B2 (ja) | 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および、この複合サイクル発電プラントを動作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 |
CN109520001A (zh) | 一种热网疏水系统 | |
CN209761562U (zh) | 一种联合循环发电系统 | |
CN111536501A (zh) | 一种锅炉除氧器进水的加热方法 | |
CN203114358U (zh) | 一种生物质能辅助燃煤的混合发电系统 | |
CN202732010U (zh) | 火电厂联合热力系统及火电厂 | |
CN110700909A (zh) | 采暖季热电联产机组上网电负荷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 |
CN215261251U (zh) | 一种余热锅炉抽热水加热调压站天然气系统 | |
CN205957140U (zh) | 热利用率高的供热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