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9063B - 发泡橡胶部件 - Google Patents
发泡橡胶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49063B CN101649063B CN 200910166087 CN200910166087A CN101649063B CN 101649063 B CN101649063 B CN 101649063B CN 200910166087 CN200910166087 CN 200910166087 CN 200910166087 A CN200910166087 A CN 200910166087A CN 101649063 B CN101649063 B CN 10164906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eatment solution
- isocyanate compound
- foaming elastomer
- roller
- rubber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Porous Articles, And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Product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耐磨损性、耐污染性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该发泡橡胶部件是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处理液对发泡弹性体进行浸渗处理得到的,至少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上述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别适合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各种打印机等各种OA器械中使用的带电辊、转印辊、显影辊、导电性辊、给纸、传送用的辊等中的发泡橡胶部件。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OA器械的带电、转印、显影,或给纸、传送用的辊,要求降低硬度以不损伤接触的部件,例如感光体等。以往,这种辊使用EPDM橡胶(参照专利文献1、2)。但是,如这些文献所述,使用固体橡胶谋求降低硬度时,有必要添加大量的软化剂,结果在由于渗出所导致的污染或耐久性方面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有时使用海绵即发泡体使辊为低硬度。海绵辊的低硬度化比较容易,此外,可以减轻质量,耐纸粉性也优异。但是,海绵辊有可能产生如下问题:若长期使用则产生图像不良问题(带电、转印辊),或传送力降低(给纸、传送用的辊)的问题。
此外,提出了在聚氨酯泡沫层表面上涂布浸渗异氰酸酯化合物而成的调色剂供给辊(参照专利文献3)。该辊硬度低,不会在辊表面上渗出未反应的多元醇成分,但是压接在对偶部件上长时间使用的状况下,要求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需要耐污染性比以往更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775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4277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5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污染性和耐久性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是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是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イソシアネ一ト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处理液对发泡弹性体进行浸渗处理得到的,至少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上述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是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处理液含有选自氟系聚合物、硅氧烷系聚合物和聚醚系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是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或第2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发泡橡胶部件为辊状。
本发明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可以分散应力,对于变形的追从性优异。此外,通过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浸渗至内部,在耐久性优异的同时耐污染性也优异。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1的结果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1的结果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1的结果的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1的结果的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2的结果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试验例2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发泡橡胶部件是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处理液对发泡弹性体进行浸渗处理得到的,至少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上述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由此,得到耐磨损性、耐污染性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
其中,阶段性地变疏指的是处理液的含有成分(主要是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向着发泡弹性体的内部阶段性地减小的状态。通常,若使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处理液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则形成异氰酸酯化合物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内部、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直到内部都均匀的发泡橡胶部件,而本发明的发泡橡胶部件通过规定的方法,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发泡橡胶部件是处理液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内部而得到的,一直到内部,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的梯度不会消失,异氰酸酯化合物等阶段性地变疏。上述发泡橡胶部件由于以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的方式形成,可以在规定的挤压负荷下分散应力,追从性优异。不会如以往的发泡橡胶部件那样,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全部发泡弹性体中均匀存在,追从性降低或损害弹性。此外,不会如以往的发泡橡胶部件那样(专利文献3),仅在发泡弹性体的表面附近设置表面处理层,在规定的挤压负荷下表面与内部的变形量存在大的差异。
发泡橡胶部件优选通过使处理液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厚度方向的内部来形成。具体地说,处理液可以浸渗至使用发泡橡胶部件时变形形成夹角(ニツプ)的区域以上,例如转印辊等陷入量比较低的情况下,优选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厚度的5%以上,清洁辊(クリ一ニングロ一ル)等陷入量比较大的情况,优选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厚度的30%以上。当然,只要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也可以浸渗到整个发泡弹性体中。
本发明的发泡橡胶部件由于使处理液浸渗至发泡弹性体的厚度方向的内部,因规定的挤压负荷而变形时,发泡弹性体内部的未反应成分或导电性赋予材料等不会溶出至表面。此外,与浸渗处理液前的发泡弹性体相比,耐久性、耐磨损性优异。此外,通过使至少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不会大幅提高硬度而可以维持发泡弹性体的特性即低硬度。
其中,发泡弹性体是使橡胶基材发泡而成的。对橡胶基材不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表氯醇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天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丁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含氟橡胶、氯化聚乙烯、丙烯酸橡胶(アクリルゴム)、硅氧烷橡胶、乙烯丙烯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聚氨酯橡胶等。这些橡胶基材可以并用,根据用途、目的适当选择种类、组合。
此外,对发泡弹性体可以用导电性赋予剂赋予导电性。作为导电性赋予剂,可以使用炭黑、金属粉末等电子导电性赋予材料、离子导电赋予材料或混合使用它们两者。炭黑有各种性质的炭黑,但是优选使用碳微粉末。而且,添加炭黑来成型发泡弹性体时,优选充分分散炭黑。这是由于若炭黑的分散性不好则成型的发泡弹性体的压缩永久变形易增大。此外,添加大量炭黑时,难以对压缩永久变形造成影响,例如优选使用吸油量小的炭黑、粒径大的炭黑、不易形成结构(ストラクチヤ一)的炭黑等。作为离子导电性赋予材料,可以举出有机盐类、无机盐类、金属络合物、离子性液体等。作为有机盐类、无机盐类,可以举出高氯酸锂、季铵盐、三氟化乙酸钠等。此外,作为金属络合物,可以举出卤化铁-乙二醇等,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日本专利第3655364号公报中记载的金属络合物。另一方面,离子性液体是室温下为液体的熔融盐,被称为常温熔融盐,特别是指的是熔点为70℃以下、优选30℃以下的常温熔融盐。具体地说,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3-202722号公报中记载的常温熔融盐。
此外,发泡弹性体可以为连续气泡或独立气泡,但是优选为连续气泡。通过发泡弹性体为连续气泡,处理液易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可以成型为形状稳定性更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
发泡弹性体是将上述橡胶基材以及根据需要添加的导电性赋予材料混合、发泡而成型的,可以进一步混合发泡剂、发泡助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填充剂等来进行成型。
处理液至少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换而言之,是在有机溶剂中至少溶解异氰酸酯化合物而成的。
作为处理液中含有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举出2,6-甲苯二异氰酸酯(TDI)、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亚苯基二异氰酸酯(PP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和3,3-二甲基二苯基-4,4’-二异氰酸酯(TODI)等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化合物的多聚物和改性物等。进一步可以举出含有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预聚物。
此外,处理液可以含有选自氟系聚合物和硅氧烷系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通过将这些聚合物配合在处理液中,例如将发泡橡胶部件用于给纸辊等中时,可以抑制调色剂、纸粉等的附着。由此,抑制发泡橡胶部件的表面的泡(cell)的堵塞,可以长期维持发泡橡胶部件的特性。
氟系聚合物和硅氧烷系聚合物优选为可溶于规定的有机溶剂中且可以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并化学结合的聚合物,作为氟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丙烯酸氟系聚合物,作为硅氧烷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丙烯酸硅氧烷系聚合物。丙烯酸氟系聚合物,例如是具有羟基、烷基或羧基的溶剂可溶性的氟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酯和丙烯酸氟化烷基酯的嵌段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此外,丙烯酸硅氧烷系聚合物是溶剂可溶性的硅氧烷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丙烯酸酯和丙烯酸硅氧烷酯的嵌段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
此外,处理液可以含有聚醚系聚合物。其中,聚醚系聚合物优选可溶于有机溶剂中,此外优选为具有活性氢、可以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并化学结合的聚醚系聚合物。
作为具有活性氢的优选的聚醚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表氯醇橡胶。其中所谓表氯醇橡胶指的是未硫化状态的橡胶。表氯醇橡胶由于可以对发泡橡胶部件同时赋予导电性和弹性而优选。表氯醇橡胶末端具有活性氢(羟基),但优选在单元中具有羟基、烯丙基等的活性氢。作为表氯醇橡胶,可以举出表氯醇均聚物、表氯醇-环氧乙烷共聚物、表氯醇-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共聚物、表氯醇-环氧乙烷-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三元共聚物或其衍生物等。
作为具有活性氢的其它优选的聚醚系聚合物,可以举出具有羟基或烯丙基的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多元醇、二元醇等。这种聚醚系聚合物,与在两末端具有含活性氢的基团的情况相比,优选为仅在一个末端具有含活性氢的基团的情况。此外,优选数均分子量为300~1000。这是由于可以对发泡橡胶部件赋予弹性。作为这种聚醚系聚合物,可以举出例如聚烷撑二醇单甲基醚、聚烷撑二醇二甲基醚、烯丙基化聚醚、聚烷撑二醇二醇、聚烷撑二醇三醇等。通过在处理液中添加聚醚系聚合物,发泡橡胶部件的柔软性或强度提高,从而不会将发泡橡胶部件的表面磨损或不会损伤对偶部件。
使用硅氧烷橡胶作为橡胶基材时,优选处理液含有与硅氧烷橡胶具有相溶性的反应性化合物。与硅氧烷橡胶具有相溶性的反应性化合物指的是与硅氧烷橡胶的相溶性良好、可以与硅氧烷橡胶或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化合物。与使用仅含有与硅氧烷橡胶的相溶性低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处理液的情况相比,含有这种与硅氧烷橡胶具有相溶性的反应性化合物的处理液易浸渗到弹性层中。作为反应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含硅的化合物、烃化合物等,特别优选为含硅的化合物。作为含硅的化合物,优选为具有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偶联剂、具有氯甲硅烷基或硅氮烷的功能性硅烷、甲硅烷基化剂等,优选为具有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偶联剂。作为具有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可以举出末端改性的二甲基硅氧烷、缩合型和加成型的液态硅氧烷、硅酸盐、上述丙烯酸硅氧烷系聚合物等。当然,具有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可以在末端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此外,与硅氧烷橡胶具有相溶性的反应性化合物优选为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化合物,优选具有羟基、氨基、异氰酸酯基等。这是由于通过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化学结合,可以形成强度更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此外这是由于这样不会产生渗出。但是,在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硅烷偶联剂的情况下,若具有活性氢则容易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而缺乏稳定性,所以优选具有异氰酸酯基。
在处理液中,作为导电性赋予材料,可以进一步添加上述炭黑、金属粉末等电子导电性赋予材料、离子导电性赋予材料或混合添加它们两者。
此外,处理液中的氟系聚合物和硅氧烷系聚合物,优选相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100质量份,总共配合氟系聚合物和硅氧烷系聚合物2~30质量份。若少于2质量份,则将炭黑等保持在发泡橡胶部件中的效果降低。另一方面,若聚合物量多于30质量份,则存在发泡橡胶部件的电阻率上升而放电特性降低的问题,或异氰酸酯化合物相对地减少而不能有效地进行浸渗处理的问题。
有机溶剂只要是溶解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根据需要含有的这些氟系聚合物、硅氧烷聚合物和聚醚系聚合物、且不与异氰酸酯化合物反应的有机溶剂即可,可以举出例如,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MEK)、甲基异丁基酮(MIBK)、甲苯等。有机溶剂优选为易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的有机溶剂,优选根据发泡弹性体的橡胶基材的种类来适当选择。
处理液中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只要是不会显著降低发泡弹性体的机械特性的浓度则不特别限定。处理液中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根据橡胶基材与有机溶剂的组合、涂布方法等不同而不同,例如为0.1~20质量%,更优选为0.1~10质量%左右。而且,处理液中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越低则越易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即,存在浸渗深度变深的趋势。若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太高,则在发泡弹性体的内部过度形成后述的交联结构,与浸渗处理液之前的发泡弹性体相比,存在硬度大幅增大或应力上升而橡胶弹性降低的可能性。
对本发明的发泡橡胶部件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将橡胶基材发泡成型为发泡弹性体。然后,对该发泡弹性体,使用至少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处理液进行浸渗处理,由此形成发泡橡胶部件。此时,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
其中,浸渗处理指的是使处理液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后,除去有机溶剂,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含有成分固化的处理。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它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其它的含有成分(氟系聚合物等)、构成发泡弹性体的橡胶基材等反应,在发泡弹性体的内部形成它们的交联结构。由此,与浸渗处理液之前的发泡弹性体相比,形成耐磨损性优异的发泡橡胶部件。
作为使处理液浸渗到弹性体中的方法,可以举出在处理液中浸渍(dipping)发泡弹性体的方法,对发泡弹性体喷涂处理液的方法等。处理液的浸渗深度根据处理液的浓度或温度、处理时间、发泡弹性体与有机溶剂的相溶性等适当调整。此外,浸渍时,可以通过将发泡弹性体在处理液中浸渍至所需的深度来进行调整。
作为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阶段性地变疏的浸渗处理,可以举出例如在发泡弹性体上涂布处理液后,旋转规定时间后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的方法。通过旋转规定时间,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的处理液的含有成分(主要是异氰酸酯化合物等)扩散,形成从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的状态。
作为其它的方法,可以举出进行多次将处理液浸渗到发泡弹性体中的操作的浸渗处理。此时,进行调整以使处理液的浸渗深度在厚度方向上依次变浅。例如,浸渗3次时,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形成处理液浸渗3次的部位、处理液浸渗2次的部位、处理液浸渗1次的部位。即,处理液的浸渗量从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逐渐减少,形成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阶段性地变疏的状态。其中,以将处理液浸渗发泡弹性体3次的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对使处理液浸渗发泡弹性体的次数不特别限定,可以为2次或4次以上。此外,多次浸渗处理液的操作中,可以使用全部相同的处理液,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处理液。作为不同的处理液,可以举出例如,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不同的处理液、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含有成分和有机溶剂的至少一种不同的处理液。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浓度不同的处理液时,通过以浓度变小的顺序浸渗,易将处理液浸渗至发泡弹性体内部,并且可以更容易地形成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阶段性地变疏的状态。
而且,该浸渗处理液的操作可以在浸渗处理液使弹性体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后再次进行。即,可以在浸渗处理液2次以上后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或重复浸渗处理液后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的操作。通过浸渍使处理液浸渗到弹性体中时,优选重复在浸渗处理液后使弹性体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的操作来进行浸渗处理。这是由于这样可以防止浸渗到弹性体中的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在随后使用的处理液中溶出。此外,在浸渗处理液2次以上后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时,可以在浸渗处理液2次以上后放置规定时间,使处理液扩散后进行固化。通过放置规定时间,可以形成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缓慢变疏的状态。
对异氰酸酯化合物等固化的方法不特别限定,有冷却至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凝固点以下的温度后、通过环境气体中的水分进行固化的方法,在减压下挥发溶剂后、通过热或水分进行固化的方法,一般是在常温干燥后,根据需要进行加热处理。此时的加热温度例如为40~150℃。
通过上述方法,形成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的密度从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阶段性地变疏的发泡橡胶部件。该发泡橡胶部件在维持发泡弹性体的机械特性(例如,低硬度、低比重、橡胶弹性)的同时,耐磨损性、耐污染性优异。此外,对于变形的追从性优异。
此外,发泡橡胶部件相对于浸渗处理前的发泡弹性体的应力上升率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20%以下。若比该值大,则发泡弹性体本来具有的橡胶弹性显著降低。
此外,发泡橡胶部件优选硬度用Asker C测得为40°以下的范围。
本发明的发泡橡胶部件特别适合用于复印机、传真机、各种打印机等各种OA器械等中各种进行给纸、传送的给纸传送用的辊或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带电辊、转印辊、显影辊、导电性辊等中。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发泡弹性体1)
向3官能聚醚系多元醇MN-3050(三井化学ポリウレタン社制)100质量份中添加水、稳泡剂(整泡剤)并进行混合,向该混合物中加入コスモネ一トT-80(三井化学ポリウレタン社制)50质量份,注入到预先配置有φ6mm的轴(shaft)且预热至60℃的模具中,加热60分钟,由此得到辊。将得到的辊抛光、切断,以外径φ18mm×内径φ6mm×宽度320mm得到发泡倍率为30.0倍的发泡弹性体1。
(发泡弹性体2)
向表氯醇橡胶(ECO)100质量份中添加作为硫化剂的硫1.0质量份、作为发泡剂的偶氮二甲酰胺(ADCA)6.8质量份、作为发泡助剂的脲化合物5.4质量份,并进行混炼,用辗轮式混砂机混炼,将其挤出成型,装配在φ6mm的轴(shaft)上,在160℃×1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硫化、发泡,由此得到辊。将得到的辊抛光、切断,以外径φ18mm×内径φ6mm×宽度6mm得到发泡倍率3.0倍的发泡弹性体2。
(实施例1)
向2-甲基吡咯烷酮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并进行混合,制备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用喷雾器向侧向旋转的发泡弹性体1喷雾保持在25℃下的处理液2次使其浸渗后,旋转发泡弹性体1的同时放置5分钟。然后,进一步将发泡弹性体1高速旋转,由此除去多余的处理液。将该发泡弹性体1自然干燥1小时,在保持在120℃的烘箱中进一步加热1小时使其固化,得到实施例1的发泡橡胶辊。
(实施例2)
向甲苯中添加异氰酸酯预聚物(VIBRATHANE8585:ユニロイヤルケミカル社制)并进行混合,制备1%和5%浓度的处理液,另一方面,向2-甲基吡咯烷酮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并进行混合,制备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然后用喷雾器向侧向旋转的发泡弹性体1喷雾保持在25℃的1质量%浓度的处理液2次使其浸渗后,旋转发泡弹性体1的同时放置5分钟。然后,进一步将发泡弹性体1高速旋转,由此除去多余的处理液。用5质量%、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重复该操作后,将发泡弹性体1自然干燥1小时,在保持在120℃的烘箱中进一步加热1小时使其固化,得到实施例2的发泡橡胶辊。
(实施例3)
向乙酸乙酯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并进行混合,制备1质量%、5质量%、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然后将侧向旋转的发泡弹性体2在保持在25℃的1质量%浓度的处理液中浸渍至距离表面4.5mm的位置10秒后,从液面提起发泡弹性体2,进一步高速旋转,由此除去多余的处理液。用5%、10%浓度的处理液重复该操作后,将发泡弹性体2自然干燥1小时,在保持在120℃的烘箱中进一步加热1小时使其固化,得到实施例3的发泡橡胶辊。而且,利用5质量%浓度的处理液时,浸渗至距离发泡弹性体2的表面3mm的位置,利用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时,浸渗至距离发泡弹性体2的表面1.5mm的位置。
(实施例4)
向乙酸乙酯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并进行混合,制备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然后,用喷雾器向侧向旋转的发泡弹性体2喷雾1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2次使其浸渗后,旋转发泡弹性体2的同时放置5分钟。然后,进一步高速旋转除去多余的处理液。将发泡弹性体2自然干燥1小时,在保持在120℃的烘箱中进一步加热1小时使其固化,由此得到实施例4的发泡橡胶辊。
(比较例1)
向乙酸乙酯中添加异氰酸酯化合物(MDI)并进行混合,制备20质量%浓度的处理液,将整个发泡弹性体1浸渍在处理液中30秒来替代用喷雾器喷雾该处理液,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操作,得到比较例1的发泡橡胶辊。
(比较例2)
除了使处理液的浓度为1%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比较例2的发泡辊。
(比较例3)
除了用喷雾器喷雾聚氨酯涂料(ネオレツツR-940、楠本化成社制)2次形成涂层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操作,得到比较例3的发泡橡胶辊。
(试验例1)机械特性的评价
将发泡弹性体1~2、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发泡橡胶辊在厚度方向上压缩25%,测定此时施加的应力。
此外,确认此时的辊的直径方向上各部位的厚度变化。具体地说,将发泡橡胶辊的表面0~2mm的部分作为上部、将辊的表面2~4mm的部分作为中央部、将辊的表面4~6mm的部分作为下部,测定在厚度方向上压缩25%时各部位的厚度。结果如表1~2和图1~4所示。
(试验例2)耐久试验
使发泡弹性体1~2、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发泡辊在NN环境(25℃、50%RH)下以3mm的陷入量与感光体抵接,旋转10万转后,测定辊的外径,求出辊的外径变化量。此外,观察此时的辊的状态和感光体的状态。结果如表1~2和图5~6所示。
(试验例3)污染试验
使发泡弹性体1~2、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的发泡辊在HH环境(50℃、90%RH)下以3mm的陷入量与感光体抵接,保持14天后,确认感光体表面有无污染。将感光体表面未被污染的情况作为○,将几乎未污染的情况作为△,将污染的情况作为×。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
[表2]
(试验结果总结)
实施例1的发泡橡胶辊的应力为发泡弹性体1的1.1倍左右。此外,对于因压缩所导致的变形的厚度的变化以上部、中央部、下部的顺序缓慢减小,确认应力得到分散,辊整体保持柔软。耐久试验中的外径变化量为0.22mm,确认与发泡弹性体1相比,耐久性提高2倍以上。
确认通过喷涂处理液,在多次浸渗后旋转规定时间使异氰酸酯化合物等缓慢变疏的实施例2的发泡橡胶辊,与实施例1的发泡橡胶辊相比,应力的上升得到进一步抑制,外径变化量进一步减小,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此外,实施例1和2的发泡橡胶辊在污染试验中都未确认有污染。
与此相对地,使处理液浸渗到整个发泡弹性体中的比较例1的发泡橡胶辊,不能保持整个辊柔软,结果应力大幅上升,在耐久性试验中确认有感光体表面产生损伤。
为了防止应力的上升或感光体表面的损伤而使处理液的浓度为1质量%的比较例2中,应力与发泡弹性体1同等程度,在耐久试验中,未确认感光体表面产生损伤,但是外径变化量,相对于发泡弹性体1仅改善1.2倍,而且,在污染试验中,比较例1、2都未发现感光体表面的污染。
另一方面,将发泡弹性体浸渍在处理液中多次形成的实施例3的发泡橡胶辊,确认应力为发泡弹性体2的1.1倍左右,耐久性提高到发泡弹性体2的3倍以上。此外,在污染试验中,未见感光体表面的污染。
此外,仅对表面附近进行了处理的实施例4,由于可以保持整个橡胶辊柔软,应力低,在耐久试验中,外径变化量也小。但是由于陷入量比处理的弹性体的厚度大,在污染试验中,未处理部分与感光体接触,结果发现感光体被稍微污染。
此外,具有涂层的比较例3的发泡橡胶辊,由于辊整体柔软,应力低,耐久试验中的外径变化量也少,在污染试验中,在感光体表面未见污染。但是,由于涂层与发泡弹性体的硬度大幅不同,对于变形(旋转),彼此不能充分追随,结果在发泡弹性体与涂层的界面附近发现有龟裂。
Claims (3)
1.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是使用含有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处理液对发泡弹性体进行浸渗处理得到的,改变处理液的浸渗深度来进行多次上述浸渗处理,至少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密度从所述发泡弹性体的表面向着内部随着各部位的上述浸渗处理次数不同而阶段性地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液含有选自氟系聚合物、硅氧烷系聚合物和聚醚系聚合物中的至少1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橡胶部件,其特征在于,该发泡橡胶部件为辊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8-207409 | 2008-08-11 | ||
JP2008207409A JP5354567B2 (ja) | 2008-08-11 | 2008-08-11 | 発泡ゴム部材 |
JP2008207409 | 2008-08-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9063A CN101649063A (zh) | 2010-02-17 |
CN101649063B true CN101649063B (zh) | 2013-08-21 |
Family
ID=41671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16608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49063B (zh) | 2008-08-11 | 2009-08-11 | 发泡橡胶部件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354567B2 (zh) |
CN (1) | CN10164906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545880A (ja) * | 2021-12-15 | 2024-12-13 | ブリヂストン アメリカズ タイヤ オペレ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 多泡性天然ゴム物品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7400A (zh) * | 2005-11-16 | 2007-05-23 | 北辰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橡胶构件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93193B2 (ja) * | 2001-10-16 | 2008-12-10 | シンジーテック株式会社 | 導電性ロール |
JP2004191961A (ja) * | 2002-11-29 | 2004-07-08 | Hokushin Ind Inc | 導電性ロール |
-
2008
- 2008-08-11 JP JP2008207409A patent/JP5354567B2/ja active Active
-
2009
- 2009-08-11 CN CN 200910166087 patent/CN10164906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67400A (zh) * | 2005-11-16 | 2007-05-23 | 北辰工业株式会社 | 导电橡胶构件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JP特开200815008A 2008.01.2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49063A (zh) | 2010-02-17 |
JP2010042896A (ja) | 2010-02-25 |
JP5354567B2 (ja) | 201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84183B (zh) | 发泡橡胶部件 | |
CN1983053B (zh) | 导电性橡胶部件 | |
CN1967400B (zh) | 导电橡胶构件 | |
CN1963685B (zh) | 显影辊和包括该显影辊的成像装置 | |
JP2004067726A (ja) | 導電性ウレタン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を用いた導電性ローラ、帯電ローラ、現像ローラ、及び転写ローラ | |
EP1288729A2 (en) | Elastic member of semiconductive polymer and OA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
JP2008058622A (ja) | 導電性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240766B2 (ja) | 発泡ゴム部材の製造方法 | |
CN101649063B (zh) | 发泡橡胶部件 | |
JP5317178B2 (ja) | 導電性ゴム部材 | |
JP3984801B2 (ja) | 現像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
JP2009086217A (ja) | ローラの製造方法 | |
JP3204191B2 (ja) | トナー担持ローラ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366120B2 (ja) | ゴム部材の製造方法 | |
JP2006225552A (ja) | 電子写真装置用ローラー、こ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 |
JP3183147B2 (ja) | ロール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ゴム組成物 | |
JP4124330B2 (ja) | 導電ロー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3098786A (ja) | ポリウレタンロー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
JP3319282B2 (ja) | 事務機用導電性シリコーンゴムロール | |
JP3570458B2 (ja) | ウレタンフォーム製造用組成物、弾性材料及び弾性部材 | |
JP2885200B2 (ja) | 現像ローラ及び現像装置 | |
JP2010235849A (ja) | 発泡ゴム部材 | |
JPH10115979A (ja) | 現像ローラ及び現像装置 | |
JP2956503B2 (ja) | 現像ローラ及び現像装置 | |
JP2004037669A (ja) | 現像ローラ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現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707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the port district, Zhi Zhi, Ding Ding, No. 12, No. 15 Patentee after: SYNZTEC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SYNZTEC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