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基板输送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输送系统10,其包括第一传送装置11、第二传送装置12与转移装置13。
该第一传送装置11包括多个第一传送单元111,用于将基板沿第一方向传送。该多个第一传送单元111相互平行并间隔分布,在相邻两个第一传送单元11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12。该第一传送装置11的可根据需要设计为不同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1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113,用于架设第一传送单元111。该第一支撑板113可固定于工作台(图未示),以支撑该第一传送装置11。第一通道112呈直线状。该第一支撑板113设有多个自第一支撑板113向外伸出并间隔分布的第一支撑凸台114,使一个第一支撑板113的每个第一支撑凸台114与另一个第一支撑板113的每个第一支撑凸台114相对应。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凸台114之间形成第一凹槽115。每个第一传送单元111为同轴设置并连接于同一转动轴的滚轮组,其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相对的两个第一支撑凸台114,使多个第一传送单元111的转动轴相互平行,同时第一通道112与第一凹槽115相连通。
该第二传送装置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其结构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本实施例中,基板输送系统10包括一个与第一传送装置11平行设置的第二传送装置12,用于配合传送自第一传送装置11转移至第二传送装置12的基板,改变基板传送方向,使基板沿第二方向传送。该第二传送装置12的传送方向平行于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方向。
该第二传送装置12与第一传送装置11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二传送单元121与第二支撑板123。每个第二支撑板123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凸台124。该第二传送单元121的转动轴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相对的两个第二支撑凸台124,从而使多个第二传送单元121相互平行并间隔分布。相邻两个第二传送单元121之间形成的第二通道122与相邻两个第二支撑凸台124之间形成的第二凹槽125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2与第二通道122呈直线状,且第一传送装置11的第一凹槽115与第二传送装置12的第二凹槽125相对应,使第一通道112与第二通道122相对应。第一传送装置11可以设置多个结构不同或相同的第一支撑板113,第二传送装置12也可以设置多个结构不同或相同的第二支撑板123,只要相邻的第一支撑板113与第二支撑板123分别开设第一凹槽115与第二凹槽125,使第一通道112与第一凹槽115以及第二通道122与第二凹槽125相连通即可。
另外,第二传送装置12上设有两个滑轨126,用于滑动设置转移装置13。每个滑轨126的相对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23,其形状与第二通道122的形状相配合。优选地,每个滑轨12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二通道122的延伸方向。
该转移装置13包括升降装置130与多根固定于升降装置130的承载件134。该升降装置130相对于第一通道112与第二通道122滑动设置,使承载件134可沿第一通道112与第二通道122运动,以将基板自第一传送装置11转移至第二传送装置12。
本实施例中,升降装置130滑动设置于两个滑轨126,并位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23之间。该升降装置130包括基座131、驱动装置132与升降板133。
该基座131滑动设置于滑轨126,沿平行于第二通道122延伸方向滑动,使基座131靠近或远离第一传送装置11。该驱动装置132位于滑轨126与第二传送单元121之间,其一端设置于基座131,另一端与升降板133相连,用于驱动升降板133在该收容空间升降。同时,该驱动装置132还与基座131电气连通,以驱动基座131在滑轨126上沿平行于第二通道122延伸方向滑动。该升降板133在远离驱动装置132的一端设有多个收容槽135及位于相邻两个收容槽135之间的固定凸台136。该多个收容槽135沿垂直于第二通道122延伸方向排列,用于收容第二传送装置12的第二传送单元121。该固定凸台136用以在升降板133的带动下在第二通道122内升降,即在第二通道122内从第二传送装置12升起或降下。
该承载件134固定于固定凸台136,并收容与第二通道122内,使承载件134平行于第二通道122,用以在固定凸台136的带动下自第二通道122升起或降下。当升降装置130靠近第一传送装置11时,该承载件134可依次穿过第二凹槽125与第一凹槽115进入第一通道112,并可在固定凸台136的带动下在第一通道112内自第一传送装置11升起或降下。优选地,在自第二传送单元121向滑轨126的延伸方向上,收容槽135的高度大于第二传送单元221的厚度。
请参阅图2,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板输送系统20的结构与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板输送系统10的结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第二传送装置22的多个第二传送单元221。该多个第二传送单元221为平行设置的传送带。该多个第二传送单元221的转动轴垂直于第二通道222的延伸方向,使第二传送单元221的传送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装置21的第一传送单元211的传送方向,即第二传送装置22的传送方向垂直于第一传送装置11的传送方向。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以使用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基板输送系统10将电路板30从第一预定位置传送至第二预定位置为例说明基板输送系统10的使用方法。
首先,驱动装置132驱动转移装置13滑向第一传送装置11,收容于第二通道122的承载件134穿过第二凹槽125,并自第一凹槽115进入第一通道112,使承载件134位于处于传送状态的第一传送装置11内的第一预定位置。
其次,放置于第一传送单元111的电路板30经第一传送装置11沿第一方向传送至承载件134上方;驱动装置132驱动升降板133升起,带动处于预定位置的承载件134自第一通道112升起,将在第一传送单元111传送的电路板30举起并离开第一传送单元111。
再次,驱动装置132驱动转移装置13滑动,使承载件134在第一传送装置11与第二传送装置12上方自第一传送装置11向第二传送装置12移动,承载于承载件134的电路板30在承载件134的带动下移动至第二传送装置12上方,并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此时,驱动装置132驱动升降板133降下,带动承载件134降下并进入第二通道122,将承载于承载件134的电路板30放置于第二传送单元121上,由第二传送单元121沿第二方向传送。
当然,电路板30也可使用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板输送系统实现传送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