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38158B - 包装材料 - Google Patents

包装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8158B
CN101638158B CN2009101592439A CN200910159243A CN101638158B CN 101638158 B CN101638158 B CN 101638158B CN 2009101592439 A CN2009101592439 A CN 2009101592439A CN 200910159243 A CN200910159243 A CN 200910159243A CN 101638158 B CN101638158 B CN 101638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resin
thickness
weight
basic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92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8158A (zh
Inventor
仓本直彦
石丸昌也
大田智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8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81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5/00Wrappers or flexible covers; 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38Packag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type or form
    • B65D65/40Applications of laminates for particular packaging purp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olefi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7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rapper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包装饭团、三明治等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其透明性与外观俱佳,极少产生来自薄膜的气味,特别是其朝向薄膜制造时树脂的挤出方向的撕裂方向在加热环境下仍具高的直线性,而且具有撕裂强度低的优良撕裂特性。这种由聚丙烯类薄膜构成的包装材料的特征在于,该包装材料为至少包含2层即基层及表层的非拉伸薄膜,并满足以下(1)~(3)点:(1)基层包含熔点162℃以上的99~99.97质量百分比的丙烯均聚物和0.03~1质量百分比的作为有机结晶成核剂的磷酸酯金属盐,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2)表层由熔点155℃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3)基层的厚度范围为包装材料总厚度的50%以上,但不到总厚度的98%。

Description

包装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聚丙烯类薄膜构成的包装材料,具体而言,涉及适合包装饭团、三明治等的透明度与外观俱佳并极少产生来自薄膜的气味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特别涉及具有优良撕裂特性的包装材料,该种材料即便在加热环境下在朝向薄膜制造时的树脂挤出方向(以下称为纵向)的撕裂方向上仍具有高度的直线性,且撕裂强度低。
背景技术
传统上,提出了采用由热塑性树脂薄膜的各种各样的包装材料。这些包装材料首先用于食品,并随后用于衣料、工业部件等的包装,作为通过热封(heat seal)等密封的包装袋被广泛使用,用以保存内含物并保护内含物不被尘埃等污染。
使用被包装的商品时需要将包装袋开封,一般用手来撕开。这时,若能不用大力就撕开,且在撕裂方向上呈直线状,则内含物的形状等不会破坏,且包装袋容易被撕裂而开封。
为了使开封容易,一般设有开封用切口(凹口)。而且,须在与切口相同的方向上将薄膜撕裂,并需要采用薄膜的撕裂方向上具有直线性且在撕开时撕裂强度低的薄膜。
作为传统的具有撕裂方向性的烯烃类薄膜,提出了在纵向上作了拉伸的、利用了纵向的分子取向的拉伸薄膜(见专利文献1)。
此外,为了达到非拉伸或低倍率的单轴拉伸而改善撕裂方向性之目的,提出了将由聚丙烯类树脂和山梨醇衍生物组成的组合物制成薄膜的方案(见专利文献2)。
并且,有将丙烯聚合物与苯乙烯聚合物的树脂混合物成型而制成的易撕裂性热密封薄膜(见专利文献3),有将聚丙烯类树脂和聚乙烯、聚丁烯-1熔合而制成的易撕裂性流延薄膜(见专利文献4、5)。
然而,上述拉伸薄膜需要有拉伸装置,辊件由于需要提高拉伸时的辊件温度而易受污染。若进行高倍率拉伸,易发生制造时薄膜的厚度不匀、拉伸不匀等现象,此外,还存在透明性降低的问题。
此外,在形成由聚丙烯类树脂与山梨醇衍生物组成的组合物而制作薄膜时,撕裂方向性得到改善,但制成的薄膜会产生气味,在食品方面的使用上受到限制。并且,薄膜制成经过一段时间后,山梨醇衍生物渗出到薄膜表面,使透明性降低,此外还成为切割、印刷等二次加工时辊件变脏的原因。
而且,在形成丙烯聚合物与苯乙烯聚合物的树脂混合物而制成薄膜时,由于丙烯聚合物和苯乙烯聚合物不相溶,其透明性差。此外,由于苯乙烯聚合物脆弱,抗冲击性也不充分。
此外,若采用将聚丙烯类树脂和聚乙烯、聚丁烯-1混合而制成的易撕裂性流延薄膜,特别是在便利店等处包装的饭团等用微波炉加热后,食用时薄膜的撕裂性差。
由于上述问题存在,迄今还难以获得具有纵裂方向性良好且撕裂强度低的优良撕裂特性、在加热环境下仍具有良好撕裂方向性、无气味且透明性以及外观俱佳的薄膜。[专利文献1]专利第355646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29983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昭64-56740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6-117956号公报[专利文献5]专利第38132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形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聚丙烯类薄膜构成的包装材料,其包装适用性优良,尤其在加热环境下仍具良好撕裂特性,透明性与外观俱佳,且极少产生气味。
发明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地锐意研究,终于通过将包含特定的聚丙烯类树脂和有机成核剂的特定厚度的基层和由特定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的具有特定厚度的表层重叠,找到了包装适用性优良、尤其在加热环境下仍具良好撕裂特性的、透明性与外观俱佳、极少产生气味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
换言之,使上述课题得以解决的本发明,主要包括如下各项。
[1]一种包装材料,由聚丙烯类薄膜构成,其特征在于,它是包含至少2层即基层及表层的非拉伸薄膜,满足以下(1)~(3)点:
(1)基层包含99~99.97质量百分比(表示质量百分比为99~99.97)的熔点162℃以上的丙烯均聚物和作为有机结晶成核剂的0.03~1质量百分比的磷酸酯金属盐,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
(2)表层由熔点155℃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
(3)基层的厚度范围是包装材料总厚度的50%以上,但小于该总厚度的98%。
[2][1]中所述包装材料,其中,有机结晶成核剂为磷酸酯铝盐。
[3][1]或[2]中所述的包装材料,其中,在100质量份的构成基层及表层的树脂中添加0.1~4质量份到防雾剂,并在至少一层表面上作电晕放电处理。
根据本发明,可得到包装适用性优良,尤其在加热环境下仍具有良好撕裂特性,透明性与外观俱佳,极少产生气味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
而且,能够通过添加防雾剂而获得防雾性得以改善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就本发明作具体说明,其中包括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是一种纵向撕裂性优良的聚丙烯类薄膜,由以丙烯均聚物主要成分的基层和以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表层构成。
基层包含99~99.97质量百分比(质量%)的熔点162℃以上的丙烯均聚物和0.03~1质量百分比的有机结晶成核剂,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且表层由熔点155℃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但该表层对于达到预定效果至关重要。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中,示差扫描热量计测定的用作基层的丙烯均聚物的熔点为162℃以上,优选在163℃以上,更优选在163~170℃的范围内。如果用作基层的聚丙烯的熔点不到162℃,则其在加热环境下的撕裂方向性差,且此时撕裂强度增大。
此外,若顾及制膜性能,上述丙烯均聚物的230℃中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以2~50g/10份为适宜,优选4~40g/10份的范围。
构成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的基层中可掺合有机结晶成核剂。使用无机结晶成核剂无助于撕裂性的改善,且透明性差。
此外,作为上述有机结晶成核剂,磷酸酯金属盐中磷酸酯铝盐的撕裂性优,且极少产生气味,因此适合用于本发明。
与此对比,二亚苄基山梨醇、二甲基苯亚甲基山梨醇等的山梨醇系衍生物、松香金属氯化物、安息香酸金属盐等,一般也被认为是有机结晶成核剂,但是,山梨醇系衍生物在用微波炉等加温时容易产生气味,因此最好不用。而采用松香金属氯化物、安息香酸金属盐,撕裂性变差。
本发明中,对于99~99.97质量百分比的丙烯均聚物,有机结晶成核剂的添加量是0.03~1质量百分比,优选对于99.5~99.9质量百分比的丙烯均聚物添加0.1~0.5质量百分比的有机结晶成核剂,更优选对于99.6~99.88质量百分比的丙烯均聚物添加0.12~0.4质量百分比范围的有机结晶成核剂。如果有机结晶成核剂的添加量不足0.03质量百分比,则撕裂性、透明性就会不好。而如果有机结晶成核剂的添加量超过1质量百分比,撕裂性改善的效果已经达到极限,经济上不划算。对于表层中是否添加有机结晶成核剂,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中,除了改善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的撕裂性等的效果之外,上述成核剂的添加还起到提高该薄膜的拉伸模量的作用。业已显示,通过添加有机结晶成核剂,上述薄膜制造时的挤出方向(纵向)的拉伸模量值成为1000Mpa以上。因而,本发明中,在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上形成印刷层时,间距稳定性良好。
以如上所述的丙烯均聚物为主要成分而形成的基层的厚度为10μm以上,优选在12μm以上,特别优选在12~80μm的范围。如果基层的厚度不足10μm,则加热环境下的撕裂方向性变差,且此时撕裂强度增大。
用于表层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是丙烯和α-烯烃(含乙烯)的共聚物。作为α-烯烃,优选乙烯及碳数4~10的α-烯烃,具体而言,优选使用乙烯、丁烯、戊烯-1、己烯-1、辛烯-1等。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丙烯单位的含有比例为99.7~85质量百分比,优选99~90质量百分比。再有,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共聚物组成可用后述的核磁共振装置测定。
其中,作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优选丙烯-乙烯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更优选组成分布窄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作为特别优选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可举例说明的是通过茂金属催化剂制造的、用凝胶渗透色谱法(gel-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测定的重量平均分子量(Mw)与数量平均分量(Mn)之比(Mw/Mn)为4.5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这些丙烯-α烯烃共聚物可单独使用,也可2种以上一起使用。
对于丙烯-α烯烃共聚物,用示差扫描热量计测定的熔点优选在155℃以下,更优选在150℃以下。如果熔点超过155℃,则包装时的热封性变差,如果不到100℃,则用微波炉等加热后的撕裂性变差。因此,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点优选在100~15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130~150℃的范围内。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熔点,可通过用来适当选择在该制造工序中共聚的单体的种类、比例的公知方法进行调整。
此外,若顾及制膜性能,上述丙烯-α烯烃共聚物在230℃下的MFR以2~50g/10份为宜,优选4~20g/10份的范围。而且,为了使制膜时的厚薄稳定,更优选6~15g/10份的范围。
以上述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表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优选2μm以上,特别优选2~10μm的范围。如果表层的厚度不足1μm,则热封性变差。此外,如果超过10μm,则撕裂性变差。
表层可直接或经由粘合剂层重叠在基层的至少一面上,只要对于撕裂性无大的影响,也可在基层和表层之间夹入其它树脂层。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热封性,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也可在与表层相反的基层面上设粘接层。粘接层例如可通过重叠1μm以上的熔点为100℃以上(优选130℃以上)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而形成。设置粘接层时,其厚度为1μm以上,特别优选在1~10μm的范围。如果粘接层的厚度不到1μm,则有不能获得充分的粘接性改良效果的担心,若超过10μm,则撕裂性变差,因此不理想。对于构成粘接层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并无特别限制,但上述用于表层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适合采用。
包含基层、表层及按需而设的粘接层的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的总厚度可确保上述基层及表层的厚度即可,并无特别限制,一般设为12~100μm,优选为18~60μm。此外,基层的厚度必须是包装材料总厚的50%以上、但小于总厚的98%。如果基层的厚度不到总厚的50%,则撕裂性变差,特别是加热后的撕裂性降低。此外,若基层厚度超过总厚的98%,则热封性变差。
此外,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中,可根据需要在基层和/或表层上添加防雾剂。防雾剂一般使用称为防雾剂、抗静电剂、界面活性剂等公知的制剂,例如,典型的可举出:由甘油、聚乙二醇、季戊四醇、山梨醇、聚丙二醇等多元醇与月桂酸、硬脂酸、油酸等高级脂肪酸生成的酯,高级脂肪族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高级脂肪酸醇酰胺,高级醇磷酸酯盐及其混合物等。对于100重量份的上述丙烯系聚合物(基层中为丙烯均聚物,表层中为丙烯-α烯烃共聚物),防雾剂的添加量为0.1~4重量份,优选0.2~2重量份。如果上述防雾剂的添加量不足0.1重量份,则防雾性的显现效果差,另一方面,若超过4重量份,则有防雾剂渗出到表面而将薄膜阻挡的担心,透明性往往会降低。
上述防雾剂的掺合方法并无特别限定,采用公知的传统方法即可,例如有:在制造上述丙烯系聚合物的同时掺合防雾剂的方法,先另行制备防雾剂的母料并在制造薄膜时再按所需量进行掺合的方法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的原料树脂中,也可根据需要掺合防结块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润滑剂、着色剂,抗菌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此外,可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上,根据需要通过干式复合、挤出复合法等公知的方法复合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的其它薄膜,以供使用。这时,最好预先在复合的面上作电晕放电处理。
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用非拉伸法制成。典型的方法例如有使用T模的挤压成型法和使用环模的吹塑成型法。上述成型法,例如,适合采用基于分流块(feed block)法和多流道(multi-manifold)法的T模共挤出法。
作为使用上述T模的挤压成型法,具体可以举出:将构成聚丙烯类薄膜包装材料的树脂组合物通过各种挤出机以T模法挤出熔融物,经可调温的辊件或可调温的水槽冷却并卷取的方法;或者以空冷法或水冷法将该熔融物冷却并卷取的方法等。
所得到的包装材料是因卷取时的张力等而稍有拉伸的低拉伸或基本无拉伸的薄膜。
在本发明的包装材料上,可按用途进行表面处理及印刷。表面处理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一般地说,可以进行旨在提高印刷油墨粘附性的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等。此外,对于被表面处理的面也无限制,单面、双面均可。
这样,经表面处理的本发明的包装材料的印刷间距稳定性优良,因此可获得高精度的印刷薄膜。形成印刷层的面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基层侧,也可为表层侧。
[实施例]
以下,通过揭示实施例与比较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表1中示出以下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中使用的包装材料的原料树脂,表2示出所用的结晶成核剂。[表1]
树脂 等级名   乙烯含量(质量百分比)   丁烯含量(质量百分比) MFR(g/10份) 熔点(℃)   结晶温度(℃)
  树脂A   丙烯均聚物   FLX80G7(住友化学(株)制) - - 7.5 165 116.7
  树脂B   丙烯均聚物   PC600A(SunAllomer(株)制) - - 7.0 164 114.0
  树脂C   丙烯均聚物   FLX80G1(住友化学(株)制) - - 9.0 161 113.4
树脂D   丙烯均聚物   FB3EBT(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株)制) - - 9.0 157 109.3
树脂E   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 FW3GT(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株)制) 3.4 - 7.0 146 107.0
树脂F   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 FW4BT(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株)制) 3.2 1.5 7.0 137 104.0
树脂G   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 WFW4(Japan PolypropyleneCorporation(株)制) 4.2 - 7.5 135 98.0
  树脂H   丙烯均聚物   ELESTMASTER320(*1(花王(株)制) - - 35.0 160 115.0
树脂I   丙烯系无规共聚物(丙烯-乙烯共聚物)   RIKEMATERPAR-380(*2)(Riken Vitamin(株)制 4.6 - 15.0 137 95.0
*1:含聚丙烯80质量百分比、防雾剂(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酸二乙醇胺、硬脂醇)20质量百分比的母料*2:含聚丙烯90质量百分比、防雾剂(甘油脂肪酸酯、高级脂肪酸、N,N′-二(2-羟基乙基)脂肪胺)10质量百分比的母料[表2]
种类 等级名 备注
成核剂I 磷酸酯铝盐 (株)ADEKA社制ADEKA STAB NA21 -
成核剂II 山梨醇衍生物 大日精化工业(株)社制CLEARMASTERPP-RMH200(*1) 10质量百分比MB
成核剂III 聚丁烯-1 三井化学(株)社制BL4000 -
*1:MB树脂基体:聚丙烯均聚物10质量百分比MB意指含成核剂10质量百分比的母料
用以下方法对实施例与比较例中的树脂及薄膜的物性等作了测定。
(1)共聚物组成使用核磁共振光谱装置(日本电子(株)制JNM-GSX-270(13C-核共振频率67.8MHz),按如下条件测定。
测量模式:1H-完全去耦脉冲宽度:90度脉冲  脉冲重复时间:3秒累计次数:10000次溶剂:邻二氯苯/重苯的混合溶剂(76/24容量%)样品浓度:120mg/2.5ml溶剂测量温度:120℃共聚物组成的定量根据M.Kakugo,Y,Naito、K.Mizunuma,T.Miyatake,[Macromolecules,15,1150(1982)]设置。
(2)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依据JISK7210标准,在230℃下测定MFR。
(3)撕裂方向性(撕裂直线性)从薄膜切出纵向300mm×横向210mm的试验片。试验片的短侧(横向)的中央部形成2个长15mm、间隔10mm的切口。手持中央部(切口之间),以约150mm/秒的速度在薄膜的纵向拉扯,将薄膜撕裂。在离切口位置150mm的点上,测量被撕裂的长方形的宽度并如下作了评价。宽度为10mm时,撕裂直线性最好。再有,在测量温度设为在23℃及120℃的恒温槽中放置10分钟,然后在室温下放置2分钟。○:撕裂的长方形的宽度为10~15mm△:撕裂的长方形的宽度超过15mm但不到20mm×:撕裂的长方形的宽度不到10mm或超过20mm
(4)撕裂强度(裤形撕裂法)按JISK7128-1标准,在23℃、70℃的温度下测定。
(5)透明性(混浊度)按JISK7105标准进行测定。
(6)用示差扫描热量计测量熔点及结晶温度将约5~6mg的样品称量后封入铝盘,用示差扫描热量计(精工电子工业(株)制DSC6200R)在以20ml/分供给的氮气流中升温至230℃,并在该温度下保持10分钟,然后以10℃/分的降温速度冷却至20℃。接着,以10℃/分的升温速度升温至230℃,将这时得到的吸热曲线中表示最大吸热的峰值温度设为熔点。此外,按JISK7121标准,将树脂一旦熔化经冷却后结晶开始时所测量的温度作为结晶温度。
(7)拉伸模量按制膜加工时薄膜的流向从薄膜切出宽10mm、长100mm的试样,将试样的两端固定在拉伸试验机(オ一トグラフ(AUTOGRAPH):(株)岛津制作所制)的夹具上。这时,试样的长度方向夹持间隙调整为20mm。以20mm/分的拉伸速度进行拉伸试验,绘出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利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开始的直线部分通过下式算出拉伸模量。Em=Δδ/ΔεEm:拉伸模量Δδ:直线上2点间的基于试样的原平均截面积算出的应力差Δε:相同的2点间的应变差
(8)尺寸变化率从薄膜切出宽100mm、长100mm的试样,在制膜加工时的薄膜的流向上加载10N的重力,置入加热到100℃气氛的烘箱中达10分钟,在23℃的气氛钟放置2分钟后,测量其尺寸变化率。
(9)气味将10枚所制薄膜的试验片(300mm×210mm)密封在300ml容量的玻璃瓶中,在120℃的恒温槽中放置1小时后,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由10人对瓶中的气味进行官能测试,判定是否存在气味。○:10人全部判断为无气味△:1~4人判断为有气味×:5~10人判断为有气味
(10)防雾性评价将薄膜切出100mm×100mm的片状,在100ml的烧杯加入50ml的自来水,将其以防雾面为内面覆盖在烧杯上,放置在5℃的冰箱中,观察30分后和24时间后的薄膜内面水滴的附着状况,得出了如下评价。○:完全不模糊△:稍有模糊×:模糊(看不见内部)
(11)热封性将薄膜的电晕处理面与非电晕处理面重合,按以下条件用拉伸试验机(オ一トグラフ:(株)岛津制作所制)以宽度15mm、拉伸速度300mm/分进行180°剥离拉伸试验,测定热封时的最大强度,以如下的2个等级作了评价。
热封条件:上侧封口:温度160℃(下侧封口:常温),压力0.1MPa,时间1秒○:粘接强度3.0N/15mm以上×:粘接强度不到3.0N/15mm
实施例1作为薄膜用原料树脂,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A(熔点165℃的丙烯均聚物(住友化学社制FLX80G7))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并做成粒状,将得到的树脂用于基层。将表1所示的树脂E(乙烯含量为3.4质量百分比,熔点为146℃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日本ポリプロ社(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FW3GT))作为第1表层用树脂。接着,将第1表层用树脂送入挤出机A(50mmΦ挤出机),并将基层用树脂送入挤出机B(75mmΦ挤出机),在250℃下加热熔融,在分流块方式下以共挤出法用模唇1.2mm的T模挤出,一边在40℃的冷却辊上冷却固化一边调整为第1表层5μm、基层20μm的总厚度25μm的薄膜,对基层侧表面作电晕放电处理而使表面张力成为40mN/m后用卷取机卷取,得到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2~3除了将25μm的总厚度调整为第1表层2μm、基层23μm(实施例2)和第1表层10μm、基层15μm(实施例3)的变更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4除了将表1所示的树脂F(乙烯含量为3.2质量百分比、丁烯含量为1.5质量百分比、熔点137℃的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FW4BT))用作实施例1的第1表层用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5除了将表1所示树脂G(乙烯含量为4.2质量百分比、熔点为135℃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WFW4茂金属催化剂类))用作实施例1的第1表层用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6除了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B(熔点164℃的丙烯均聚物(サンアロマ一社(SunAllomer ltd.)制PC600A))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下挤出并做成粒状来取代实施例1的基层用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7除了将实施例1的基层厚度设为30μm、第1表层厚度设为10μm、总厚度成为40μm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8在A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并做成粒状,将所得到的树脂用作基层材料。第1表层和第2表层的树脂使用表1所示的树脂E。将第1表层用树脂送入挤出机A(50mmΦ挤出机)、基层用树脂送入挤出机B(75mmΦ挤出机)、表层2用树脂送入挤出机C(50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加热熔融,以分流块方式用共挤出法经由模唇1.2mm的T模挤出,并一边在40℃的冷却辊上冷却固化、一边调整为第1表层5μm、基层15μm、第2表层5μm、总厚25μm的薄膜,在经过电晕放电处理而使第2表层侧表面表面张力成为42mN/m后,用卷取机卷取,最后获得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第1表层/基层/第2表层依次重叠的构造,撕裂方向性优良,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9除了将表1所示的树脂G用作实施例8的第1表层用及第2表层用的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8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10除了取代实施例1的第1表层用树脂,而使用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E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而形成的粒状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
实施例11将3质量百分比的树脂H(以丙烯均聚物为基础树脂的防雾剂母料(花王社制エレストマスタ一(ELESTMASTER)320))与表1所示的树脂A97质量百分比混合。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该混合物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并做成粒状,将所得到的树脂用于基层。除了将5质量百分比的树脂I(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基础树脂和防雾剂母料(理研ビタミン社制リケマ スタ一PAR-380))与95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E混合后用于第1表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具有优良的撕裂方向性,撕裂强度低,且热封性好,防雾性也好。
比较例1除了在实施例1的基层中不添加成核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撕裂方向性差,且撕裂强度大。
比较例2除了将实施例1的基层中添加的成核剂I的掺合量设为0.025质量百分比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撕裂方向性差,且撕裂强度大。
比较例3除了进行将总厚度的25μm调整为第1表层20μm、基层5μm的变更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撕裂方向性差,且撕裂强度大。
比较例4除了将总厚度25μm调整为第1表层0.5μm、基层24.5μm的变更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撕裂方向性好,撕裂强度低,但热封性差。
比较例5除了将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C(熔点161℃的丙烯均聚物(住友化学社制FLX80G1))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并做成粒状而得到的树脂用于基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的撕裂方向性差。
比较例6除了将在99.8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D(熔点157℃的丙烯均聚物(Japan Polypropylene Corporation制FB3EBT))中混合0.2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用65mmΦ挤出机在250℃温度下挤出并做成粒状而得到的树脂用于基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的撕裂方向性差。
比较例7除了将实施例1的基层中添加的成核剂改为表2所示的成核剂II(山梨醇衍生物)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有气味,且撕裂方向性也稍差。
比较例8除了在95质量百分比的表1所示的树脂A中混合5质量百分比的表2所示的成核剂III而用作基层用树脂之外,以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的方法制成非拉伸薄膜。所得到的薄膜的撕裂方向性变差,且撕裂强度增大。
表3中汇总示出以上的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得到的包装材料的层构造。此外,表4中汇总示出这些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结果。[表3]
Figure G2009101592439D00161
(*1):树脂E/树脂I=95质量百分比/5质量百分比(*2):树脂A/树脂H=97质量百分比/3质量百分比[表4]

Claims (3)

1.一种包装材料,由聚丙烯类薄膜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为包含至少2层即基层和表层的非拉伸薄膜,并满足以下(1)~(3)点:
(1)基层包含99~99.97质量百分比的熔点为162℃以上的丙烯均聚物和0.03~1质量百分比的作为有机结晶成核剂的磷酸酯金属盐,具有10μm以上的厚度;
(2)表层由熔点为155℃以下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组成,具有1μm以上的厚度;
(3)基层的厚度范围为包装材料总厚度的50%以上,但小于总厚度的9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材料,其中,有机结晶成核剂为磷酸酯铝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材料,其中,在100质量份的构成基层和表层的树脂中添加0.1~4质量份的防雾剂,并在至少一层表面上作电晕放电处理。
CN2009101592439A 2008-08-01 2009-07-30 包装材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99672 2008-08-01
JP2008199672A JP5224108B2 (ja) 2008-08-01 2008-08-01 包装材
JP2008-199672 2008-08-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8158A CN101638158A (zh) 2010-02-03
CN101638158B true CN101638158B (zh) 2012-10-03

Family

ID=41613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924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38158B (zh) 2008-08-01 2009-07-30 包装材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224108B2 (zh)
KR (1) KR101258728B1 (zh)
CN (1) CN101638158B (zh)
TW (1) TWI4393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21326B2 (ja) * 2010-05-31 2014-11-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延伸多層フィルム
JP6030947B2 (ja) * 2012-12-26 2016-11-24 サン・ト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オレフィン系無延伸多層フィルム
CN104129120A (zh) * 2014-07-10 2014-11-05 安徽双津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线性易撕包装用未拉伸镀铝薄膜
JP2016032911A (ja) * 2014-07-31 2016-03-10 フタムラ化学株式会社 引裂方向性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及びフィルム積層体
CN108162534B (zh) * 2017-12-29 2020-05-12 雷诺丽特朗活医药耗材(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共挤吹塑聚丙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JP7038343B2 (ja) * 2018-03-28 2022-03-18 東レフィルム加工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積層体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6833A (ja) * 2002-02-15 2003-08-26 Chisso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成形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CN1491866A (zh) * 2002-10-24 2004-04-28 株式会社德山 层合膜、其制造方法及包装袋
CN101119844A (zh) * 2005-02-15 2008-02-06 日本纸张包装株式会社 液体纸容器用多层聚烯烃薄膜、使用该薄膜的液体纸容器材料和液体纸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4310A (ja) 1996-08-05 1998-02-17 Tokuyama Corp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H10138419A (ja) * 1996-11-08 1998-05-26 Tokuyama Corp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フィルム
JP2000280420A (ja) 1999-03-30 2000-10-10 Denki Kagaku Kogyo Kk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シート及び容器
JP4239296B2 (ja) 1999-05-26 2009-03-18 チッソ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多層シートおよび成形体
JP2002307628A (ja) * 2001-04-11 2002-10-23 Daicel Chem Ind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リア性積層フィルム
JP2008062524A (ja) * 2006-09-07 2008-03-21 Tokuyama Corp 熱成形シート積層用フィルム
JP5568809B2 (ja) 2008-03-06 2014-08-13 サン・トックス株式会社 熱成形シート積層用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6833A (ja) * 2002-02-15 2003-08-26 Chisso Corp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熱成形用シート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CN1491866A (zh) * 2002-10-24 2004-04-28 株式会社德山 层合膜、其制造方法及包装袋
CN101119844A (zh) * 2005-02-15 2008-02-06 日本纸张包装株式会社 液体纸容器用多层聚烯烃薄膜、使用该薄膜的液体纸容器材料和液体纸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39369B (zh) 2014-06-01
JP2010036938A (ja) 2010-02-18
JP5224108B2 (ja) 2013-07-03
TW201016462A (en) 2010-05-01
CN101638158A (zh) 2010-02-03
KR20100014148A (ko) 2010-02-10
KR101258728B1 (ko) 2013-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37790B (zh) 聚烯烃共混物组合物
EP3010964B1 (en) Foamed film comprising polyethylene foam
CN101638158B (zh) 包装材料
CA2660159C (en) Polyethylene and polypropylene blends for liquid packaging films
EP0938520A1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with balanced sealant properties and improved modulus and method for same
EP1059326A2 (en) Packaging film and use of the same
WO2006118030A1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イルム及び包装体
KR20230109154A (ko) 폴리올레핀계 수지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KR20230105683A (ko) 폴리올레핀계 수지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적층체
TW202021810A (zh) 含有助滑劑之多層膜及層製品
US8920914B2 (en) Enhanced processing oriented polypropylene films
JP2009061705A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積層無延伸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045013B2 (ja) オレフィ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シート
JP2018062072A (ja) 剛性および衝撃耐性を備えた積層フィルム
US20200354555A1 (en) Polyolefin Blend Compositions
JP5158605B2 (ja) 包装材
JP2022179043A (ja) ヒートシール性積層フィルム
JP2004345135A (ja) 積層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フイ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JP2021138808A (ja) 熱接着フィルム
CN117460621A (zh) 适合用于立式填充和密封的多层膜
JP2023172393A (ja) Ptp蓋材用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ptp包装体
JP2023102670A (ja) 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組成物、シーラントフィルム、無延伸フィルムおよびインフレーションフィルム
JP2024108771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および、包装袋
CN118251308A (zh) 层叠密封薄膜
MXPA99004434A (en) Polyolefin compositions with balanced sealant properties and improved modulus and method for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Hong Kong port, 1, 7, 1

Patentee after: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ort xixinqiao Japan 1 chome 4 No. 5

Patentee befor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