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34172B -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4172B
CN101634172B CN2008101353772A CN200810135377A CN101634172B CN 101634172 B CN101634172 B CN 101634172B CN 2008101353772 A CN2008101353772 A CN 2008101353772A CN 200810135377 A CN200810135377 A CN 200810135377A CN 101634172 B CN101634172 B CN 101634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ing restrained
restrained brace
support portion
power part
join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353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34172A (zh
Inventor
蔡克铨
魏志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3537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41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4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34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41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的二接合板间,并包括一第一轴力件及一包覆该第一轴力件的围束单元。该第一轴力件包括一具有一长板形主体的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突伸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一凹槽中的接合板;该围束单元,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周围的包围件,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与包围件间的且对该第一轴力件产生径向束制力的束制件。

Description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槽接式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挫屈束制支撑装置(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简称BRB)是在建筑物钢骨间装设的消能装置,当外在扰动(尤其为地震力扰动)发生时,使消能装置先承受能量,甚至代替钢骨先产生破坏,避免建筑物钢骨受损。基本上,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括轴力件与围束单元,轴力件两端分别连接至钢骨上预设的接合板(gusset plate),并供承受能量,而围束单元对轴力件提供径向的束制力,增加其抵抗挫屈发生的能力。而根据轴力件与围束单元的不同设计,主要大致能以分成「单管单核心」、「单管双核心」及「双管双核心」三类,并同时分别配合对接式、插接式及搭接式等工法以装设于接合板上。
其中,「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如图1及图2所示,其轴力件61包括一横截面为「+」型的长形钢板611,其两端设有组接部612也呈「+」型,而围束单元62包括一包覆于轴力件61周围的中空钢管621,及填充于轴力件61与钢管621间的混凝土622。
将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以「对接式工法」装设时(参阅图3),钢骨上预设的接合板7是配合轴力件61而具有「+」型截面,将「+」型的组接部612与其对齐,再利用多数片固定钢板71配合多数个螺栓单元72而跨接固定。
就一般的配置而言,每两片用来跨接接合板7与组接部612的固定钢板71,是搭配多数组螺栓单元72进行锁接,而每支「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装设时,每端须在四处利用接合板7进行跨接,总共需要在八处进行跨接,显然费时费材。
「单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8则如图4及图5所示,其轴力件81为间隔一距离d平行设置的二长形钢板811,而围束单元82包括一包覆轴力件81周围的中空钢管821,及填充于轴力件81与钢管821间的混凝土822。
将挫屈束制支撑装置8以「插接式工法」装设时(参阅图6),由于二长形钢板811为间隔一距离d平行设置,所以两端露出围束单元82以外的部分便自然形成具有一距离d的凹槽812,因此便能直接使二板状的接合板7’分别插接于各该凹槽812中,再利用多数个螺栓单元72’而固定。
「单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8存在两个缺陷:第一,距离d必须对应配合接合板7’厚度t,当d小于t,则无法插接,当d远大于t,则固定难度增加,尤其接合板7’的厚度有多种规格,必须在装设前分别调查,前置作业相当费时;第二,由于二长形钢板811是平行设置,因此若外在扰动产生的主应力垂直所述钢板811板面,挫屈极容易发生。
「双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如图7及图8所示,在未组装前,其基本上能以视为包括两组「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即包括一第一组合91及一第二组合92,第一组合91包括一截面呈「T」型的第一轴力件911及一第一围束单元912,第二组合92包括一截面呈「T」型的第二轴力件921及一第二围束单元922。
将挫屈束制支撑装置9以「搭接式工法」装设时(参阅图9),是分别把第一轴力件911及第二轴力件921以「T」型顶面相对地贴合于板状的接合板7”两侧,再以螺栓单元72”栓接固定,并在第一围束单元912及第二围束单元922间焊上连接钢板93补强其强度。
由于「搭接式工法」是利用第一组合91及一第二组合92现地搭接于接合板7”两侧,因此任何接合板7”厚度皆能适用,同时截面呈「T」型的第一轴力件911及第二轴力件921,还能增加防止挫屈产生的抗力。然而在组装时,由于第一组合91及一第二组合92是相互分离的,要先分别架设于接合板7”两侧的相对位置,才能再以螺栓单元72”栓接,另外,还要再把第一组合91及一第二组合92焊接固定,整个组装过程的难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组装方便且提高消能效果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本发明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的二接合板间,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括一第一轴力件及一围束单元,该第一轴力件包括一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该中央段具有一长板形主体,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突伸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一凹槽中的接合板;该围束单元,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周围的包围件,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与包围件间的束制件,并用以对该第一轴力件产生径向束制力。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该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还包括一第二轴力件及一第三轴力件,该第二轴力件包括一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该中央段具有一长板形主体,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二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二支撑部突伸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二凹槽,该第二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二凹槽中的接合板;该第三轴力件连接于该第一轴力件的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与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间;而该围束单元是包覆于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及第三轴力件周围。
所述第一轴力件及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还具有一分别由该长板形主体至少其中一面突伸的第一肋板部及第二肋板部,该第一肋板部及第二肋板部分别与该长板形主体延伸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
另外,各该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能在靠近对应的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而该围束单元是包覆于所述中央段及组接段渐缩部分的周围。
其中,各该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分别与对应的接合板夹90度相交。
进一步地,各该第一支撑部因该第一凹槽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与一后半支撑部,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是由该前半支撑部与后半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而各该第二支撑部因该第二凹槽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与一后半支撑部,而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是由该前半支撑部与后半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
上述该包围件是一中空钢管,能以是一体成形,或者由二呈C型的钢板,以C型的开口处相对接合。
该束制件能够是填充于该中空钢管内的混凝土,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及第三轴力件放置于混凝土中。
另外,该束制件也能是由该中空钢管内表面向内突伸并抵顶于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及第三轴力件至少其中之一的多数片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在第一支撑部或第二支撑部开设凹槽,方便接合板插置,并提供垂直接合板方向的抗力,且利用第一接触部或第二接触部作为接合媒介,一方面使装设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作业更为便利简单,另一方面更能提高消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一种以往「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图2是图1中2-2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该「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接合板的示意图。
图4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一种以往「单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图5是图4中5-5剖面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该「单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接合板的示意图。
图7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一种以往「双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图8是图7中8-8剖面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该「双管双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接合板的示意图。
图10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一实施例。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一第一轴力件的组接段立体图(去除部分组件)。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13-13剖面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0中14-14剖面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3的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16是图13的另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17是图13的又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18是图13的再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19是图13的还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20是图12中20-20剖面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2中21-21剖面的示意图。
图22是第一实施例加设第一肋板部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该第一轴力件的组接段立体图(去除部分组件)。
图24是图10中该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各组件长度示意图。
图25是图10中以「单管单核心」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取代该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后的各组件长度示意图。
图26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发明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图27是第二实施例的一第一轴力件、一第二轴力件及一第三轴力件的组接段立体图(去除部分组件)。
图28是第二实施例的一围束单元的剖面示意图。
图29是图28中29-29剖面的示意图。
图30是图28中30-30剖面的示意图。
图31是图28中31-31剖面的示意图。
图32是图26中32-32剖面的示意图。
图33是图29的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34是图29的另一变化形态示意图。
图35是第一实施例中以多数片钢板取代混凝土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0、图11及图12,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200的二接合板210间,并包括一第一轴力件1及一围束单元2。
第一轴力件1包括一中央段11及二分别自中央段11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12,中央段11具有一长板形主体111,各该组接段12具有一与长板形主体111平行的第一支撑部121,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121突伸的第一接触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21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接合板210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123(如图13所示),而第一接触部122是垂直第一支撑部121且邻近第一凹槽123,即组接段12截面形成如图13中所示的两个上下颠倒且背对的L形。
参阅图10、图12及图13,围束单元2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1周围的包围件21,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1与包围件21间的束制件22,并用以对该第一轴力1件产生径向束制力。
当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欲装设于二接合板210时,由于各组接段12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23,因此分别将各该第一凹槽123对准各该接合板210,即以斜支撑方式使接合板210插置于两个L形间(如图10及图14所示),此时成对的第一接触部122平行地将对应的接合板210夹置其中,便能利用焊接或螺丝栓接的方式而完成固定。上述即为槽接式工法,比对接式工法及搭接式工法要方便许多,而相较于插接式工法,虽然接合的步骤类似,但习知「单管双核心」挫屈束制支撑装置8要控制二长形钢板811间的距离d(参阅图5),而本实施例只要开设第一凹槽123即能,制造上较方便,且开设凹槽作业的精确程度较高,甚至现地进行小幅度修改也属可能。另外,第一支撑部121还能在垂直接合板210方向上提供较好的防止挫曲的支撑力。
有关第一支撑部121与第一接触部122的相对形状除了上述的二个L形以外,也能有多种变化。以图10的方位来说,各该第一支撑部121因该第一凹槽123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124与一后半支撑部125,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22是由该前半支撑部124与后半支撑部125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换句话说,从组接段12截面来看,第一支撑部121与第一接触部122可以是一个一字形配合一个L形(见图15)、一个T形配合一个L形(见图16)或二个T形(见图17),甚至第一支撑部121与第一接触部122也能斜交(见图18),而L形的相对方向也能变化(如图19)。
由于加设围束单元2的目的是要加强第一轴力件1防止挫曲的能力,但若挫曲发生在第一轴力件1未被围束单元2包覆的位置,例如与接合板210焊接处与围束单元2间,并非本发明所预期的效果。因此,使第一轴力件1在中央段11的宽度较小,而在组接段12的宽度较大,藉以让挫曲倾向于发生在中央段11。配合参阅图12、图20及图21,在本实施例中,各该组接段12的第一支撑部121靠近该中央段11一侧逐渐束缩,及第一接触部122靠近该中央段11一侧逐渐束缩至零,再使围束单元2包覆该中央段11、第一支撑部121逐渐束缩的部分及第一接触部122逐渐束缩的部分,来达成目的。
上述第一轴力件1主要由钢制成,也能采用其它金属或合金替代,除材质本身具有高强度外,也能借由型态上的设计来增加强度,参阅图22及23,中央段11的长板形主体111由板面突伸第一肋板部112,用以加强中央段11的抗力,第一肋板部112与该长板形主体11延伸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接触部122,而较佳地,第一接触部122连接第一肋板部112一侧逐渐束缩。
有关围束单元2也能有多种变化,在本实施例中,该包围件21是一体成形的中空钢管,实务上也能由高强度金属取代钢,该中空钢管截面为矩形,也能以是圆形(见图15)、菱形(见图16)或六角形(见图17)等,以具有对称形状为佳。该束制件22是填充于该中空钢管内的混凝土,该第一轴力件1放置于混凝土中。较佳地,包围件21的中空钢管两端是形成封闭型态,使包围件21能以完全包覆混凝土。
接下来说明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的消能效果,一般是以「集中消能因子(α值)」来作为判断消能效果的依据,参阅图24,所谓的「集中消能因子」就是核心钢板消能段长度(Lc)与斜撑两端两工作点间距(Lwp)的比值。以图24钢骨的梁柱尺寸(6000×4000mm)来说,核心钢板消能段长度(即是第一轴力件1的中央段11长度)是4402mm,而斜撑两端两工作点间距(即为钢骨的梁柱交会点的对角线长度)是7211mm,计算出来的α值是0.61。
再参阅图25,通过「单管单核心」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架设在同样钢骨的梁柱尺寸(6000×4000mm)间,且轴力件的厚度相同时,其核心钢板消能段长度是3180mm,而斜撑两端两工作点间距仍是7211mm,计算出来的α值是0.44,相差40%左右。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组接段12是利用第一凹槽123及第一接触部122来达成与接合板210固定,又有第一支撑部121提供抗力,因此组接段12长度能以很短,而使α值提高,当外在扰动产生时,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所受的应变量较挫屈束制支撑装置6减少40%,能有效延长使用寿命。
本发明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如图26、图27及图28所示,该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300是以两支一组地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400的四接合板410间来说明,事实上,不论是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皆能采用多数支为一组的方式支撑于建筑物钢骨间。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数支轴力件及不同围束单元的态样,其包括一第一轴力件1’、一第二轴力件3、一第三轴力件4及一围束单元2’。
再配合参阅图29、30及31,第一轴力件1’及第二轴力件3分别包括一中央段11’与31,及组接段12’与32,中央段11’与31分别具有一长板形主体111’与311,而第三轴力件4是分别垂直连接于长板形主体111’与311间,即在中央段11’或31形成I字形截面。事实上,第一轴力件1’与第二轴力件3也能以非平行设置,第三轴力件4也能与第一轴力件1’与第二轴力件3斜交连接,甚至轴力件的数量也能增减。另外,第一轴力件1’、第二轴力件3与第三轴力件4由钢制成,也能由其它金属或合金取代。
围束单元2’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1’、第二轴力件3与第三轴力件4周围的包围件21’,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1’、第二轴力件3、第三轴力件4与包围件21’间的束制件22’,并用以对该第一轴力件1’、第二轴力件3与第三轴力件4产生径向束制力。
参阅图27、28及29,第一轴力件1’的组接段12’具有一与长板形主体111’平行的第一支撑部121’,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121’突伸的第一接触部122’,第一支撑部121’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接合板410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123’。第二轴力件3的组接段32具有一与长板形主体311平行的第二支撑部321,及一自该第二支撑部321突伸的第二接触部322。第二支撑部321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第二凹槽323,且第二凹槽323是配合第一轴力件1’的第一凹槽123’,能供上述插接于第一凹槽123’的接合板410同时插置(如图32所示)。综合来说,本实施例的组接段12截面及组接段32截面分别形成两个对顶的「T」形。
有关第一支撑部121与第一接触部122’、第二支撑部321与第二接触部322的相对形状,除了上述的「T」形以外,也能如同第一实施例有多种变化,只列举图33及图34作为代表。另外,参阅图27、图29及图30,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各该组接段12及32靠近中央段11’及31一侧皆逐渐束缩。
同样参阅图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力件1’中央段11’的长板形主体111’由板面垂直突伸第一肋板部112’,第二轴力件3的长板形主体311由板面垂直突伸第二肋板部312,其目的也如第一实施例所述。
参阅图26、28及29,本实施例围束单元2’的包围件21’是由二呈C形的钢板,以C形开口相对接合形成,其接合的方式能以是配合多数个连接片23’来焊接或以多数个螺丝24’栓接(见图33)。事实上,包围件21’的截面也能如第一实施例所述有多种形状变化,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施例围束单元2’的束制件22’是以多数片钢板来取代第一实施例中的混凝土,参阅图29,各该钢板一端由包围件21’的内表面突伸,另一端则抵顶于第一轴力件1’、第二轴力件3、第三轴力件4至少其中之一。实务上,第一实施例及第二实施例中的围束单元2及2’的混凝土或钢板设计是能够互换的(例如图35),甚至能够混凝土及钢板混合使用。有关多数片钢板分布型态能参考图29、33或35,基本上,多数片钢板以对称分布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由以上说明能知,本发明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00或300,利用第一支撑部121、121’开设第一凹槽123’、123,或再配合第二支撑部321开设第二凹槽323,供接合板210或410插置,一方面借由开槽作业的便利性而使制造简易且精确,另一方面提供了垂直接合板方向的抗力;而第一接触部122、122’或第二接触部322平行接合板210或410的设计,能方便接合作业,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Claims (33)

1.一种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的二接合板间,其特征在于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括: 
一第一轴力件,包括一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该中央段具有一长板形主体,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突伸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一凹槽中的接合板;及 
一围束单元,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周围的包围件,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与包围件之间的束制件,并用以对该第一轴力件产生径向束制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组接段的第一接触部靠近该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央段还具有一由该长板形主体至少其中一面突伸的第一肋板部,该第一肋板部与该长板形主体延伸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接触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组接段的第一支撑部靠近该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 
5.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围束单元是包覆于该中央段及所述组接段逐渐束缩部分的周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支撑部与对应的接合板夹90度相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支撑部因该第一凹槽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与一后半支撑部,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是由该前半支撑部与后半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包围件是一中空钢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钢管具有二呈C型的钢板,各该钢板以C型的开口处相对接合。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填充于该中空钢管内的混凝土,该第一轴力件放置于混凝土中。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由 该中空钢管内表面向内突伸并抵顶于该第一轴力件的多数片钢板。 
12.一种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固定于一建筑物钢骨的二接合板间,其特征在于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括: 
一第一轴力件,包括一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该中央段具有一长板形主体,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一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一支撑部突伸的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一凹槽,该第一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一凹槽中的接合板; 
一第二轴力件,包括一中央段及二分别自该中央段两端一体成形地延伸的组接段,该中央段具有一长板形主体,各该组接段具有一与该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平行的第二支撑部,及一自该第二支撑部突伸的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支撑部自其外端面沿轴向开设一用以供其中一接合板对应插置的第二凹槽,该第二接触部用以平行接触该插置于该第二凹槽中的接合板;及 
一围束单元,包括一间隔地包覆该第一轴力件与第二轴力件周围的包围件,及一位于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与包围件之间的束制件,并用以对该第一轴力件及第二轴力件产生径向束制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至少其中一在靠近对应的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轴力件的中央段还具有一由该长板形主体至少其中一面突伸的第一肋板部,该第一肋板部与该长板形主体延伸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一接触部。 
15.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还具有一由该长板形主体至少其中一面突伸的第二肋板部,该第二肋板部与该长板形主体延伸方向一致,且两端分别对应连接各该第二接触部。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支撑部靠近对应的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支撑部靠近对应的中央段一侧逐渐束缩。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围束单元是包覆于该第一轴力件及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及所述组接段逐渐束缩部分的周围。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围束单元是包 覆于该第一轴力件的中央段及所述组接段逐渐束缩部分的周围。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围束单元是包覆于该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及所述组接段逐渐束缩部分的周围。
21.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支撑部与对应的接合板夹90度相交。 
22.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支撑部与对应的接合板夹90度相交。 
2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支撑部因该第一凹槽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与一后半支撑部,而对应的第一接触部是由该前半支撑部与后半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 
2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支撑部因该第二凹槽而区分为一前半支撑部与一后半支撑部,而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是由该前半支撑部与后半支撑部至少其中之一朝左或朝右突伸。 
2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轴力件,该第三轴力件连接于该第一轴力件的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与第二轴力件的中央段的长板形主体间。 
2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包围件是一中空钢管。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钢管具有二呈C型的钢板,各该钢板以C型的开口处相对接合。 
28.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填充于该中空钢管内的混凝土,该第一轴力件及第二轴力件放置于混凝土中。 
29.如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由该中空钢管内表面向内突伸并抵顶于该第一轴力件及第二轴力件至少其中之一的多数片钢板。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包围件是一中空钢管。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空钢管具有二呈C型的钢板,各该钢板以C型的开口处相对接合。 
32.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填充于该中空钢管内的混凝土,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及第三轴力件放置 于混凝土中。 
33.如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束制件是由该中空钢管内表面向内突伸并抵顶于该第一轴力件、第二轴力件及第三轴力件至少其中之一的多数片钢板。 
CN2008101353772A 2008-07-25 2008-07-25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Active CN1016341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53772A CN101634172B (zh) 2008-07-25 2008-07-25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353772A CN101634172B (zh) 2008-07-25 2008-07-25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172A CN101634172A (zh) 2010-01-27
CN101634172B true CN101634172B (zh) 2011-05-11

Family

ID=4159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353772A Active CN101634172B (zh) 2008-07-25 2008-07-25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41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3012B (zh) * 2010-04-09 2013-04-24 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其侧壳件、制造方法
CN102213013B (zh) * 2010-04-09 2013-02-27 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其轴力构件与制造方法
CN102953450B (zh) * 2012-01-20 2015-06-03 上海蓝科建筑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tjc屈曲约束支撑构件
CN105332439A (zh) * 2014-08-12 2016-02-17 中岛正爱 复合式消能支撑元件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476A (zh) * 2003-07-08 2005-02-09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减振支柱和框架结构
CN2743444Y (zh) * 2004-07-09 2005-11-30 任招佑 装配式纯轴力屈曲束制消能斜撑结构
CN2752358Y (zh) * 2004-12-09 2006-01-18 谢强 槽钢无屈曲消能支撑
CN2778920Y (zh) * 2004-12-31 2006-05-10 郑兆宏 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
US7185462B1 (en) * 2003-07-25 2007-03-06 Sme Steel Contractors, Inc. Double core brac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6476A (zh) * 2003-07-08 2005-02-09 新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减振支柱和框架结构
US7185462B1 (en) * 2003-07-25 2007-03-06 Sme Steel Contractors, Inc. Double core brace
CN2743444Y (zh) * 2004-07-09 2005-11-30 任招佑 装配式纯轴力屈曲束制消能斜撑结构
CN2752358Y (zh) * 2004-12-09 2006-01-18 谢强 槽钢无屈曲消能支撑
CN2778920Y (zh) * 2004-12-31 2006-05-10 郑兆宏 放置式双开口形围束挫屈拘束韧性支撑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9-209477A 1997.08.12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4172A (zh) 2010-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656904C (en) 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
US8534026B2 (en) Truss tower leg reinforcing system
CN101634172B (zh) 槽接式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EP4053420A1 (en) Construction tube
WO2016036564A1 (en) Moment-resiting frames, kits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and methods of repairing the same
US8522502B2 (en) Pole construction for framework towers of wind power plants
CN102505946A (zh) 一种封闭金属支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US5859887A (en) Nuclear fuel assembly support grid
CN218016735U (zh) 圆榫支腿摆搭工装
KR20060106279A (ko) 에이치 형강 기둥-보 일면전단형 접합구조체
CN213507990U (zh) 一种适用于钢桁梁桥的整体式节点板
US8599995B2 (en) Tiered tie plates and fuel bundles using the same
CN205171825U (zh) 一种具有榫卯式毂节点的大跨度装配格构式檩条体系
CN212984189U (zh) 一种钢结构梁柱连接结构
CN110878591B (zh) 一种h型钢混凝土的主梁与横梁连接结构
CN102926477A (zh) 屈曲约束耗能支撑
CN108222286B (zh) 预制模块化屈曲约束支撑栓焊混合连接节点
CN202577317U (zh) 加强型导向支撑
CN216583897U (zh) 缆索吊机装配式塔架的钢管标准节装置
CN113463754A (zh) 适用于多角度连接的装配式分支型索支撑预应力柱
CN112523352A (zh) 一种钢套筒式方管钢柱与工字型钢梁装配节点及施工方法
JP2017057944A (ja) 配管ラック構造及び配管ラック構造の据付方法
CN108560708A (zh) 一种钢框架支撑结构
CN205348446U (zh) 一种双芯板屈曲约束支撑
CN114351725B (zh) 格构柱与预应力型钢组合支撑的防冲突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