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4125A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Google Patents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4125A CN101634125A CN200910101069A CN200910101069A CN101634125A CN 101634125 A CN101634125 A CN 101634125A CN 200910101069 A CN200910101069 A CN 200910101069A CN 200910101069 A CN200910101069 A CN 200910101069A CN 101634125 A CN101634125 A CN 1016341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ard rail
- working edge
- guardrail
- working
- integral ty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道岔护轨,旨在提供一种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该护轨包括护轨的工作边及连接工作边的腹板,护轨的横截面呈上下对称结构:护轨具有位于腹板同一侧的上下各一个工作边;对应于每个工作边,在腹板另一侧的上下沿分别设有凸缘,凸缘的横向尺寸相同且固定。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设计合理,与现有护轨相容性好、可以互换,其强度高和耐磨性能好,拥有双工作边,能改善现有护轨的工作条件,寿命延长一倍以上,从而提高护轨的使用效率和行车安全,节约大量钢材及维修费用,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轨道,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背景技术
护轨是固定型辙叉道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设置在辙叉两侧,是控制车轮的运行方向,防止车轮在辙叉有害空间冲击或爬上辙叉心轨尖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目前铁路道岔上大量使用的护轨由普通钢轨经弯折后机加工而成,并非专门为护轨设计,其表面硬度不高,易磨损。特别是列车提速后,护轨的磨损速度更快,直接影响护轨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为解决护轨的磨损问题,国内有使用焊接合金钢工作边进行加强、或对钢轨进行表面强化等方法,但目前所使用的方法都存在种种不足,难以推广使用。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949187Y公开了一种铁路辙叉用H型护轨钢,采用上、下呈普通钢轨轨头截面且相对于水平轴线和垂直轴线分别对称的H型截面。这种护轨存在的不足是:由于护轨的工作原理要求,其工作边为a、b、c、d、e五段折线组成(见附图3),如果直接加工护轨工作边,在a、e段必然切削到中间连接的腹板,这是不允许的。为此加工工作边之前必须先弯折,而且弯折后还必须把与护轨撑板(参考附图1)的配合面加工平,与用原有普通钢轨加工为护轨的工艺一样,加工工艺复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978372Y公开了一种铁路辙叉用C型护轨钢,具有水平上、下端面和竖置工作边且相对于水平中心线上下对称的“C”形截面。这种护轨存在的不足是:“C”形护轨的腹板位于护轨工作边的另一侧,为一平直面,与护轨撑板为面接触,而护轨的安装方式为在腹板中部使用螺栓与护轨撑板相连(参考附图1),护轨受力在上部的工作边,从受力分析来看,要求护轨上部必须与护轨撑板贴实,才能很好地进行力的传递,受力合理,这就要求护轨及护轨撑板的的加工精度非常高,否则护轨上部与护轨撑板之间可能存在间隙,在火车车轮的冲击下,容易疲劳破坏,甚至断裂。
因此,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诸种不足的新型护轨,对于提高护轨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显得十分必要。
发明內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本发明中的护轨包括护轨的工作边及连接工作边的腹板,护轨的横截面呈上下对称结构:护轨具有位于腹板同一侧的上下各一个工作边;对应于每个工作边,在腹板另一侧的上下沿分别设有凸缘,凸缘的横向尺寸相同且固定。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工作边的横向尺寸是由两个端头向护轨的中心位置逐渐增加的。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护轨为高强度耐磨合金钢材料整体轧制而成的护轨。
作为一种改进,腹板上还设置若干长圆孔形状的螺栓孔,用于将护轨安装于护轨撑板之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新型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采用轧制方法,便于大量生产。护轨为上下对称结构,从而拥有两个工作边,一边磨损后可翻转使用另一边,寿命比现有单工作边护轨长一倍;工作边的背面有凸缘,凸缘为护轨与护轨撑板的贴合面,腹板与护轨撑板之间存在间隙(附图1),从而保证在正常情况下工作边背面与护轨撑板的紧密贴合,受力合理,对护轨及护轨撑板的加工精度要求低,便于加工;护轨轧制成毛坯后,只需加工工作边及连接用的螺栓孔,其余均不加工,减少加工量;护轨采用高强度耐磨合金钢材料轧制而成,与钢轨材料相比,强度高,耐磨性能好,寿命更长。
本发明制造工艺简单、设计合理,与现有护轨相容性好、可以互换,其强度高和耐磨性能好,拥有双工作边,能改善现有护轨的工作条件,寿命延长一倍以上,从而提高护轨的使用效率和行车安全,节约大量钢材及维修费用,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护轨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护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护轨在腹板处的纵向的水平横截面图;
图4为图3中护轨的K向端头处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3中护轨的K向A-A、D-D处的横截面图;
图6为图3中护轨的K向B-B、C-C处的横截面图。
参考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的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为高强度耐磨合金钢材料整体轧制而成,其横截面呈上下对称结构,护轨具有位于同一侧的上下各一个工作边1,工作边1之间由腹板2连接。对应于每个工作边1,在腹板2另一侧的上下沿分别设置凸缘3,凸缘3的横向尺寸相同且固定不变,这样的设计可保证护轨无需弯折,在加工护轨工作边a、e段时也不会切到腹板(参见附图3)。这里所述的横向尺寸,是指凸缘的外沿或工作边的外沿到腹板竖直方向中心线的横向的尺寸。这样的设计,使得在整个护轨的横截面布局中,两工作边1位于同一侧,而腹板2偏于另一侧。在腹板2上沿护轨的纵向方向设置若干长圆孔形状的螺栓孔,用于护轨与护轨撑板4之间的安装连接。
护轨的工作边的横向尺寸不是一个固定值,它是由两个端头向护轨的中心位置逐渐增加的(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时,护轨毛坯首先轧制成相同的最大断面形状(图2中B-B,C-C断面),然后根据不同护轨的设计要求,采用机加工的方式加工护轨所需的工作边1的形状及螺栓孔,即可得到护轨成品。
本发明中,由于有凸缘3的设计,护轨在安装时是以两个凸缘3抵靠在护轨撑板4上的,这就避免了C型护轨可能因加工不当导致腹板背面变形,导致无法稳固安装、受力不良的隐患发生。同时,因腹板是偏向一侧的,保证了两个工作边具有足够的伸出尺寸,加工a、e段时也不会导致切到腹板,保证了护轨的强度。
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包括护轨的工作边及连接工作边的腹板,其特征在于,护轨的横截面呈上下对称结构:护轨具有位于腹板同一侧的上下各一个工作边;对应于每个工作边,在腹板另一侧的上下沿分别设有凸缘,凸缘的横向尺寸相同且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边的横向尺寸,是由两个端头向护轨的中心位置逐渐增加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轨为高强度耐磨合金钢材料整体轧制而成的护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其特征在于,腹板上还设置若干长圆孔形状的螺栓孔,用于将护轨安装于护轨撑板之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1069A CN101634125A (zh) | 2009-08-03 | 2009-08-03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1069A CN101634125A (zh) | 2009-08-03 | 2009-08-03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4125A true CN101634125A (zh) | 2010-01-27 |
Family
ID=4159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01069A Pending CN101634125A (zh) | 2009-08-03 | 2009-08-03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3412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6984A (zh) * | 2014-07-29 | 2016-02-10 | 岳池县丽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列车护轨保险装置 |
CN110761134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浙江德盛铁路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护轨加工方法 |
-
2009
- 2009-08-03 CN CN200910101069A patent/CN10163412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16984A (zh) * | 2014-07-29 | 2016-02-10 | 岳池县丽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高铁列车护轨保险装置 |
CN110761134A (zh) * | 2018-07-25 | 2020-02-07 | 浙江德盛铁路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护轨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23181A (zh) | 一种可在线更换辙叉及其更换方法 | |
CN201087315Y (zh) | 铁路组合辙叉用补强翼轨 | |
CN101634125A (zh)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
CN201473836U (zh) | 铁路道岔用双工作边整体式耐磨护轨 | |
CN2863858Y (zh) | 43kg/m钢轨铁路道岔藏尖式转辙器 | |
CN201030314Y (zh) | 粉碎机锤片 | |
CN203034315U (zh) | 一种铁路道岔用槽型耐磨护轨 | |
CN201525989U (zh) | 道岔转辙器 | |
CN215758268U (zh) | 固定型组合辙叉间隔铁 | |
CN2534221Y (zh) | 可调轨距型分开式扣件 | |
CN201099817Y (zh) | 铁路道岔组合辙叉用新型耐磨心轨 | |
CN111979848B (zh) | 加强型合金钢心轨组合锐角辙叉 | |
CN203668763U (zh) | 一种锰钢叉心钢轨拼装式辙叉 | |
CN203362913U (zh) | 一种地铁车辆用防断裂合成闸瓦 | |
CN200949187Y (zh) | 铁路辙叉用h型护轨钢 | |
CN201808576U (zh) | 车辆的缓冲器箱体 | |
CN200978372Y (zh) | 铁路辙叉用c型护轨钢 | |
CN202213589U (zh) | 一种转向架装置 | |
CN206887634U (zh) | 采用一体式心轨的铁路轨道钝角辙叉 | |
CN2332751Y (zh) | 奥贝体锻钢辙叉心 | |
CN201172779Y (zh) | 铁路组合辙叉用新型焊接翼轨 | |
CN217203392U (zh) | 一种铁路道岔辙叉结构 | |
CN211498295U (zh) | 一种改进的铁路道岔用工字型焊接式耐磨护轨 | |
CN213447888U (zh) | 一种60kg/m钢轨6号交分道岔 | |
CN204703014U (zh) | 一种铁路钢轨复合过桥接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100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