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1511B - 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 - Google Patents
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31511B CN101631511B CN200880008367.0A CN200880008367A CN101631511B CN 101631511 B CN101631511 B CN 101631511B CN 200880008367 A CN200880008367 A CN 200880008367A CN 101631511 B CN101631511 B CN 1016315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d
- rotation feature
- bearing
- inner fovea
- abu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5—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5—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 A61C8/0066—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with position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5—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 A61C8/0059—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with additional friction enhancing mea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C—DENTISTRY; 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ORAL OR DENTAL HYGIENE
- A61C8/00—Means to be fixed to the jaw-bone for consolidating natural teeth or for fixing dental prostheses thereon; Dental implants; Implanting tools
- A61C8/0048—Connecting the upper structure to the implant, e.g. bridging bars
- A61C8/005—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 A61C8/006—Connecting devices for joining an upper structure with an implant member, e.g. spacers with polygonal positional means, e.g. hexagonal or octagonal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Dentistr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牙齿支座和制造该支座的方法。支座(19)可以包括:位于支座的上端的头部(27),该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该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25),该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位于该头部与该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的内凹部(21)。该内凹部可以减小在头部与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出现破裂的危险。在某些示例中,支座可以至少部分地由陶瓷材料制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支座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假牙修复术中采用人造牙齿替换件改进病人牙齿的外观和/或功能。通常的人造牙齿替换件包括被锚固在骨头内的牙齿植入件(或牙用植入体),用螺钉紧固到所述植入件上的支座(anabutment),以及定位在所述支座上的功能性的或者美化用的牙齿替换件(冠部(或牙冠))。所述支座用做植入件与冠部之间的接合件(或接合部)。
传统上,植入件和支座都由金属(例如钛合金或者金合金)制成,而冠部常常完全由陶瓷制成。然而,金属支座有某些美学上的缺点。首先,在病人的软组织(或者牙龈组织)比较薄的情况下,例如在口腔的前部区域或前面区域,穿过软组织可能会看见金属支座的灰色。在病人的软组织在支座的下面收缩的情况下,在软组织上方可能暴露出金属支座的一部分。进而,有时可能穿过全陶瓷的冠部可以看见金属支座。
为了改善牙齿替换件(或替代品)的美观,已经将陶瓷做为制作支座的替代材料。与金属不同,在外观上即在颜色和半透明度方面,某些陶瓷可以非常好地复制天然的牙齿。然而,陶瓷比钛合金脆得多,从而希望设计出不易断裂的小尺寸的形状。生产出结构上坚固的陶瓷牙齿支座提出了许多挑战。
发明内容
在下面的描述中,本发明的某些方面和实施例将会变得清楚。应该理解到,在它的广义上说,没有这些方面和实施例仍然可以实现本发明。换句话说,这些方面和实施例仅只是示例性的。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牙齿支座。所述牙齿支座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ananti-rotationfeature),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的内凹部(afillet(或嵌条))。所述内凹部可以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头部中形成凹入形。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牙齿支座,它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的内凹部(或嵌条)(例如为了减小在接合部的应力)。所述内凹部可以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所述防旋转构造与所述头部之一中形成凹入形。所述内凹部沿着所述内凹部的竖直截面的径向尺寸至少为0.1毫米。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牙齿组件,它包括植入件和至少部分地由陶瓷材料制成的支座。所述植入件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植入件的第一端的锚固部分,所述锚固部分适于被锚固在颚骨内;位于所述植入件的第二端的配合构造;以及围绕所述配合构造的边缘。所述支座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一端的头部,所述头部适于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包括承座表面(aseatingsurface)的第二部分;位置离开所述支座的所述头部较远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适于与所述植入件的相对应的构造相配合,方式是阻止所述支座相对于所述植入件旋转;以及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即,过渡区域)的内凹部,其中,所述内凹部沿着所述内凹部的竖直截面的径向尺寸至少为0.1毫米。所述支座的所述防旋转构造与所述植入件相配合可以使所述植入件的边缘沿着它的基本上封闭起来的区域与所述支座的所述承座表面接触。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至少一种用指令编码的计算机可阅读的介质,当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这些指令时,这些指令实现的方法包括引导机械工具制造出牙齿支座。所述支座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的内凹部。可以使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即,过渡区域),并且所述内凹部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头部中形成凹入形。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包括制造牙齿支座的方法。所述支座可以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并且布置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可定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即,过渡区域),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头部中形成凹入形。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牙齿支座,它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的内凹部,其中,所述内凹部可以有封闭起来的周边,并且可以至少部分地在所述防旋转构造中形成凹入形。所述防旋转构造在所述凹入形内的位置的直径可以比所述防旋转构造在凹入形下面的位置的直径小。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涉及一种制造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材料的临界裂缝尺寸(acriticalflawsize)选定内凹部的半径;以及由所述材料制造出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具有选定半径的内凹部,其中,可以使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
除了上面描述的结构上的和程序上的安排以外,本发明还可以包括许多其它的安排,比如下面将解释的那些安排。应该理解到,不管上面的描述的还是下面的描述都仅只是示例性的。
附图说明
附图被结合到本申请文件中并构成本申请文件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且与本说明书一起用来解释本发明的某些原理,在附图中:
图1表示传统的人造牙齿替换件的侧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植入件(或植入体)和支座(abutment)的侧视图;
图3表示图2所示的植入件和支座的纵向剖面图;
图4表示图2所示的植入件和支座沿着图2中的4’-4’线的剖面图;
图5表示图2所示的支座的放大剖面图;
图6表示与植入件结合起来的支座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7表示图6所示的支座的放大剖面图;
图8表示图6所示的支座的底视图;
图9表示与植入件结合起来的支座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0表示图9所示的支座的放大剖面图;
图11表示图9所示的支座的底视图;
图12表示支座的另一实施例的底视图;
图13表示与植入件结合起来的图12所示的支座沿着图12中的13’-13’线的剖面图;
图14表示与植入件结合起来的图12所示的支座沿着图12中的14-14线的剖面图;
图15表示与植入件结合起来的支座的另一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16表示图15所示的支座的放大剖面图;
图17表示图15所示的支座与植入件的组合体沿着图15中的17-17线的剖面图;
图18表示支座的又一实施例的剖面图;以及
图19表示支座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传统的人造牙齿替换件,它包括牙齿植入件(或植入体或者植入物)1,支座(abutment)3,和冠部(或牙冠)5。在使用中,把植入件1锚固在颚骨内,颚骨的型线用线7来表示。把支座3固定地装接到植入件1的顶部,如在图2中所示出的那样,所述支座用做植入件1与冠部5之间的接合体(或交界部)。冠部5定位于支座3上,并且把所述冠部固定地装接到所述支座上。可以将支座3的带锥度的部分(或渐缩的部分)2定位在牙龈线9的下面(如图1中所示出的那样),或者至少仅只部分地在牙龈线9之上。因此,如果支座3由钛(或钛合金)制成,在牙龈线9上方或者穿过牙龈的刚好在牙龈线9下面的薄的软组织可能可以看见支座3的发灰的颜色。因此,支座的钛材料可以使人造牙齿替换件有不自然的并且一般说来不希望看到的外观。
图3表示图2所示的典型的先有技术的植入件和支座的组合体穿过支座的中心纵向轴线的纵向剖面图。如图所示,采用螺钉(或螺丝)11把支座3固定地安装到植入件1上。螺钉11穿过支座3的中心孔13被引入并被旋入到植入件1的螺纹孔(或带螺纹的开孔)15中。螺钉11的头部11a座落在植入件3的承座表面4上。所述支座还包括防旋转构造(或结构或者特征)6。图4表示图2中的植入件和支座的组合体沿着它的4’-4’线的剖面图,图4示出了防旋转构造6。
图4图示出防旋转构造6具有六角形(或六边形)的截面。这种形状防止了支座3相对于植入件1的旋转。将所述防旋转构造6称为“内部连接”,这是因为防旋转构造6呈突出部的形式,所述突出部在植入件1的内部与所述植入件1相互配合。在其它的植入件/支座的组合体中,支座的防旋转构造包括凹座,而不是突出部,且所述凹座在植入件的外面与所述支座相互配合。在这种情况下,将所述防旋转构造称为“外部连接”。
如上面解释过的那样,相对于钛(或钛合金)制的支座,陶瓷的支座有时可提供对美观的改善,这是因为可以将陶瓷的颜色选择成接近天然牙齿的颜色或者与天然牙齿的颜色相同。然而,陶瓷材料的性质有时要求设计思路与全金属系统的设计思路不同。陶瓷材料可能是脆的,并且如果材料中的局部应力达到接近材料的强度的数值时可能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在另一方面,当应力达到接近材料的强度的数值时,至少某些金属可以局部地屈服,为所述系统提供了一种释放应力的机制。
图5中所示的几何形状以示例方式示出了这种现象的一个示例图5表示图3中所示的植入件1与支座3的组合体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如图所示,在支座3的防旋转构造6与支座3的头部8之间的接合部几乎是直角17(即,半径非常小的角部)。因为接近尖锐角部的部位局部应力是最高的,所以直角17的区域是高应力区域。经受在这个区域中产生接近材料的强度的应力的载荷的金属支座可能产生局部化的屈服,其形式为撬开支座头部8与防旋转构造6之间的角度。然而,如果支座3是由陶瓷制成,使支座3承受在角度17的相同区域中产生接近陶瓷材料的强度的应力(例如拉伸应力)的载荷时,可能有很高的几率会产生毁灭性的破坏或者破裂。
带有降低应力集中(或密度)的支座
图6-8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支座的示例的第一实施例,所述支座可以由陶瓷材料制成。图6表示植入件和支座的组合体穿过支座的中心纵向轴线的竖直剖面图,而图7表示仅示例性的支座的放大剖面图。图6的植入件和支座的组合体与图3中所示的组合体类似,但是它包括支座19,所述支座的构形做成即使当支座19是由陶瓷材料或者其它可能容易破裂的材料制成时可以减小在植入件/支座接合部破裂的危险。具体地,支座19在防旋转构造25与支座19的头部27之间的过渡区域(即,接合部结合有内凹部(或圆角)21。内凹部21消除了在支座19的防旋转构造25与支座19的头部27之间的直角(或几乎直角)接合部可能存在的尖锐角部。内凹部21可以有任何形式的内凹曲率,包括圆形的和/或非圆形的形状(例如椭圆形的或者任何其它具有大致弯曲部分的形状)。例如,它可以为带有半径23的大致圆形的形状,如在图7中最清楚示出的那样。在图6-8的实施例中,内凹部21在支座19的头部27中构形成一定的内凹形。虽然在图6-8的示例中所示的内凹形没有延伸到防旋转构造25,但是在替代的构形中,可以把内凹部的构形做成在头部27和防旋转构造25中都形成一定的内凹形,或者仅只在防旋转构造25中形成内凹形。结果,除非另外做出限定,关于内凹部的表示比如“在过渡区域”和“在接合部”(以及类似的表示比如“在过渡区域中”,“在接合部中”,“在过渡区域中/在过渡区域”和“在接合部中/在接合部”)指的是内凹部在防旋转构造与支座的头部之间占据的这个范围。
图8表示支座19的底视图。如上面讨论过的那样,内凹部21位于防旋转构造25与支座19的头部27之间的过渡区域,并且所述内凹部21包括防旋转构造25与支座19的头部27之间的过渡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在这个示例中,防旋转构造25与内凹部21在图8的横向剖面图中都是六边形的。
按照一个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内凹部21的竖直截面有至少0.05毫米的半径23。例如,半径23可以为至少大约0.1毫米或者至少大约0.2毫米。可以在构成支座19的材料的临界裂缝尺寸的基础上选定内凹部21或者在此描述的任何其它内凹部的半径23。因此,可以基于在处于特定的应力水平的那种材料中将造成破裂的缺陷的尺寸来确定内凹部21的尺寸。竖直的截面可以具有一种弧形的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但是其它构形也是可能的。沿着内凹部的周边,内凹部21的半径可以是均匀的,如在图8中所示出的那样,或者它可以变化。内凹部21的半径23越大,在所述内凹部上的应力集中将会越小。因此,可能希望在某些参数范围内使内凹部21的半径23达到最大。
具体地说,可能希望使内凹部21的半径23达到最大,同时在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与植入件1的边缘31之间保持足够的接触。如果在任何位置承座表面29与边缘31之间的径向接触变得太小,那么支座19可能无法将植入件1的开口适当地密封。这可能使所述系统产生不希望出现的构形,潜在地使得细菌可能会进入植入件-支座连接部位。按照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将支座19的构造做成当在径向上由植入件1的中心测量时在承座表面29与边缘31之间最少有0.1毫米到0.2毫米的接触,以便保证在支座19与植入件1之间有足够的密封。在图6-8的实施例中,增大半径23的尺寸一般会减小在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与植入件1的边缘31之间的径向接触。为了避免将承座表面29与边缘31之间的径向接触减小到不希望的程度,可能要使增大内凹部21的半径23与在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与植入件1的边缘31之间保持足够的接触达到平衡。
可能希望增大内凹部21的半径23而不牺牲在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与植入件1的边缘31之间的径向接触的量。这样做的一种方式就是增加植入件1的边缘31的宽度和增加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的宽度。然而,因为植入件1的尺寸可能是固定的,例如如果支座19被设计成与已知尺寸的植入件1相一致(或相适宜),所以仅取决于支座19的结构的解决方案可能是优选的。
为了增大内凹部21的半径23而不牺牲在支座19的承座表面29与植入件1的边缘31之间的径向接触的量,并且不改变植入件1,则可以修改防旋转构造25的轮廓。图9-11图示出支座25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在这个实施方案中,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修改了防旋转构造25的轮廓。在图9-11中示出的支座35可以由陶瓷材料制成,并在头部40与支座35的防旋转构造45之间的接合部可以具有内凹部37。然而,相对于图6-8的实施例,增大了内凹部37的半径,并且保持了支座35的承座表面39与植入件1的边缘41之间的径向接触。
如在图9和10中所示,随着防旋转构造45的高度增加,防旋转构造45的外部轮廓向内朝向植入件的中心纵向轴线50形成一定角度。在支座35的底部所占据的平面与防旋转构造45的外部轮廓之间的角度47大于90°,但是小于180°。例如,角度47可以在大约91°与大约130°之间。如在图9-11中所示,防旋转构造45的下部可以包括斜切边(或切角)或者半径49,使得将防旋转构造45插入到植入件1中变得容易。
尽管防旋转构造45的外部轮廓向内成一定角度可能有利地使内凹部37的半径增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这样地形成一定角度可能将支座35的防旋转构造45的径向厚度减小到不希望的程度。避免这样的结果的一种方式是只在不会造成防旋转构造45的最小厚度被减小的那些位置使防旋转构造45的外部轮廓形成一定角度。图12-14表示支座51的一种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包括防旋转构造53,使所述防旋转构造选择性地形成一定角度,从而不会减小防旋转构造45的最小厚度。图12表示支座51的底视图,所述支座由陶瓷材料制成。如在图12中所示,防旋转构造53是六边形的,而处于支座头部57和防旋转构造53的接合部的内凹部55是圆形的。内凹部55的轮廓的被防旋转构造53遮挡的那部分用虚线示出。
如在图12中所示,防旋转构造53在六边形的相对于六边形的侧边的那些点有较大的径向尺寸。因此,在这些点附近可以将材料由所述防旋转构造53除去,而不会减小当由中心孔13的边界到防旋转构造53的外部进行测量时所述防旋转构造53的最小厚度59。
图13和14表示与植入件1和螺钉11结合起来的支座51的不同视图。具体地说,图13表示与植入件1结合起来的支座51沿着图12中的13’-13’线的剖面图。图14表示与植入件1结合起来的支座51沿着图12中的14-14线的剖面图。在图13的剖面图中,防旋转构造53向内形成一定角度。防旋转构造53在这个截面中的最小厚度出现在防旋转构造53的上部,在那里,防旋转构造53向内形成的角度与内凹部55相交(或接合)。在图14中,防旋转构造53没有形成角度。防旋转构造53在这个截面中的最小厚度均匀,并且等于或小于防旋转构造53在图12所示的截面中的最小厚度59。植入件1的边缘65在图14的剖面图中比在图13的剖面图中要宽,这是因为边缘65的内部轮廓具有六边形的形状,与防旋转构造53的形状相匹配。
尽管在这里描述的防旋转构造中的某些构造为六边形的形状,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在这方面对于本发明没有限制。可以替代地采用许多其它的非圆形形状(例如八边形,正方形,椭圆形,瓣形,以及长方形)。例如,图15-17图示出这样一个实施例,其中支座69的防旋转构造67具有瓣形的形状。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中那样,支座69在头部72与防旋转构造67的接合部具有内凹部70。图15表示与植入件71结合起来的支座69的剖面图,而图16仅表示支座69的放大剖面图。如在图15和16中所示的,支座69的防旋转构造67的外部轮廓的一部分被形成一定角度,如在上面的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中那样。然而,形成角度的部分由半途(例如由中途)开始,直到防旋转构造67为止。图17表示图15的植入件71和支座69沿着它的17-17线的剖面图。
在这里描述的任何实施例中,支座可以由陶瓷材料制成。示例性的陶瓷材料至少包括二氧化鋯或者“锆氧土”(ZrO2)(例如用氧化钇稳定的正方形锆氧土多晶体),氧化铝或“铝矾土”(Al2O3),以及二氧化硅或“硅土”(SiO2)。应当理解,支座可以或者部分地或者完全地由陶瓷材料制成。例如,支座可以由陶瓷复合物制成,比如陶瓷与聚合物的复合物,陶瓷与金属基质复合物(matrixcomposite),或者陶瓷基质复合物。希望将所有这些可能材料都包括在术语“陶瓷材料”内。进而,支座可以由陶瓷段和非陶瓷实体段制成。
已经给出在这里描述的植入件是由钛(或钛合金)制成。然而,在这里所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植入件可以替代地整体地或者部分地由上面描述的陶瓷材料中的任何材料制成。
可以采用高性能的多轴线(例如三轴线,四轴线,或者五轴线)的机械工具制作出在这里描述的实施例的支座。适用的机械工具的示例包括由Elmira,NY的HardingeInc.公司制造的modelXR610;由Oxnard,CA的HaasAutomation,Inc.公司制造的modelVF-1;以及由Florence,KY的MazakCorporation公司制造的modelSMM-2000。可以用计算机控制所述机械工具,例如对由计算机可阅读的介质读出的指令作出响应,并且在计算机上执行。所执行的指令可以实现在这里描述的任何方法,并且形成在这里描述的任何示例性的支座构形。例如,可以用指令将一个或多个计算机可阅读的介质进行编码,当在计算机系统上执行时,所述指令引导机械工具(例如由陶瓷材料)制造出牙齿支座,所述牙齿支座包括设置在支座的头部与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或交界部)的内凹部。
如在这里描述的那样,在某些植入件/支座的组合体中,支座的防旋转构造可以形成外部连接而不是内部连接。在这里描述的用来在支座的头部与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提供内凹部以减小破裂可能性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外部连接的支座。例如,图18表示具有头部77和外部的防止旋转结构79的支座75的剖面图。在头部77与防旋转构造79的接合部设置有内凹部81,它消除了否则可能会存在的尖锐角部。在这个示例中,由内凹部81形成的中凹部分完全位于防旋转构造79中,并且不在头部77中,然而,其它的布置是可能的。例如中凹部分可以部分地或者完全地位于头部77中,如与其它实施例联系起来描述过的那样。进而,为了在这里描述的原因,可以使防旋转构造79的内壁83的一些部分向内形成一定角度,如图所示。可以按照在这里与其它实施例联系起来描述过的方式构形出内凹部81和壁83的角度。例如,内凹部81的竖直截面可以有至少0.05毫米,0.1毫米或者0.2毫米的半径,并且可具有一种弧形的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进而,在这里描述的其它实施例可以具有图18中示出的构造,例如一种外部连接或者完全位于防旋转构造79中的中凹部分。
例如,图19表示一种支座的剖面图,所述支座的中凹部分完全位于支座85的防旋转构造内。具体地说,支座85包括头部87和内部的防旋转构造89,与在这里描述的其它内部连接类似。在头部87和防旋转构造89的接合部设置内凹部91。内凹部91形成的中凹部分完全位于防旋转构造89中,并且不在头部87中。将内凹部91做成使得防旋转构造89在中凹部分内的位置的直径95比防旋转构造89在中凹部分下面的位置的直径97小。为了在这里描述的目的,可以使防旋转构造89的壁93的一些部分向内形成一定角度,如图所示。可以按照在这里与其它实施例联系起来描述的方式构形出内凹部91和壁93的角度。例如,内凹部81的竖直截面可以有至少0.05毫米,0.1毫米或者0.2毫米的半径,并且有一种弧形的形状(例如圆形或椭圆形)。
与植入件有线接触的支座
由上面所述可以认识到:支座的防旋转构造与植入件的相对应配合构造之间的接触阻止支座相对于植入件旋转。支座的防旋转构造与植入件的配合构造之间的接触可以有许多形式。例如,接触可以在一点或多点出现,可以沿着一条或多条线出现,或者沿着一个或多个表面出现。
表面接触一般由压配合(或过盈配合)形成。压配合包括把一个部件插入到另一个部件中,其中所述另一个部件的尺寸比要插入的那部分的尺寸稍微小一点。在某些情况下,表面接触对于陶瓷支座的防旋转构造可能是不希望的,这是因为陶瓷的防止旋转结构可能由于强力迫使它进入植入件中所造成的高应力而破裂。因此,间隙配合可能更适宜于陶瓷支座的防旋转构造与植入件的配合构造之间的连接,间隙配合的被插入的部分的尺寸比接纳构造的尺寸稍微小一点。然而,当设计用于间隙配合的防旋转构造时,配合的严密程度取决于每个部件的精度。
对于支座-植入件组件的配合的严密程度和精度的要求可能由使用者使支座相对于植入件旋转和运动的能力决定。所涉及的部件的尺寸和机械工具的能力限制了在两个部件之间设计的最小间隙。常常将植入件构造成带有构成棱柱的防旋转构造。不同的植入件采用不同的截面,包括六边形,八边形,或者由中心圆突伸的半圆的瓣形。设计成与这些植入件接合的标准支座一般采用与植入件的形状类似的形状。为了最好地控制支座与植入件之间的间隙要求,可以将支座的接合构造做成在围绕棱柱截面的一些点处与植入件配合,而不模仿植入件的形状。由于仅在有限的区域要求有高精度,这种方法可以最好地控制各部件的相互配合。
再次参考图17,该图表示植入件71和支座69的组合体的剖面图,图示出几条线接触的位置。例如,沿着在点70a和70b处沿着在纵向上沿着支座69伸展的线形成了线接触。在任何所示出的线接触位置可以替代地采用表面接触。例如,在横过点70a和70b的线接触的位置可以形成沿着植入件71的半圆76的表面接触。然而,当采用线接触时严格地控制支座69与植入件71的接触可能比较容易;因此,线接触可能是优选的。
虽然图17示出了形式为点70a和70b的防旋转构造67,这些点在它们之间形成有内凹的区域70c,但是也可以构造出六边形的防旋转构造,以与植入件有利地形成线接触。例如,如果支座的防旋转构造或者植入件的相对应的配合构造不是理想的六边形,使得植入件和支座没有严格匹配的形状,在支座与植入件之间的接触区域可能形成线接触。应用类似的原理,也可以将具有其它形状的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植入件形成线接触。
虽然将在此公开的支座描述成由陶瓷材料制成,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支座可以替代地由非陶瓷材料(例如金属,复合材料,聚合物,以及其它的晶体结构)制成。当这些材料是脆的,或者当用来形成支座时容易破裂时这样做可能特别有利;然而,在这一方面对于本发明没有限制。
应当理解,在这里对于减小在接合部破裂的危险的原理不限于在牙齿支座中应用,并且可以用于非支座的结构。例如,在螺钉头部,冠部或者植入件的制作中可以有利地应用在这里描述的设计特点。具体地说,在这些非支座结构的接合区域或者通常采用尖锐角部实现的其它区域,可以以在这里描述的方式设置内凹部。这些非支座结构可以由陶瓷材料制成或者由在这里描述的非陶瓷材料制成。
因此在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至少一个说明性的实施例之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很容易出现多种替代方案、变型和改进。希望这些替代方案、变型和改进在本发明的范围以内。因此,上面的描述仅只是以示例的方式,而不希望作为限制。
Claims (26)
1.一种牙齿支座,它包括:
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
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结构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
在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呈弧形形式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所述防旋转构造与所述头部之一中形成内凹形;
其中,随着所述防旋转构造的高度增加,所述防旋转构造包括向内朝向所述支座的中心纵向轴线形成一定角度的一个或多个部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沿着所述内凹部的竖直截面的径向尺寸至少为0.1毫米,并且最好至少为0.2毫米。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地由陶瓷材料制成。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地由选自下述组中的材料制成,所述组二氧化锆,氧化铝和二氧化硅。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随着所述防旋转构造的高度增加,所述一个或多个部分向内朝向所述支座的中心纵向轴线形成一定角度。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向内形成一定角度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在所述向内形成一定角度的部分邻靠所述内凹部的部位具有最小的厚度。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是一种内部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的周边是圆形的。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所述接合部不包括任何直角。
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具有非圆形的形状。
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形完全在所述头部中。
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齿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在所述内凹形内的位置的直径比所述防旋转构造在所述内凹形下面的位置的直径小。
13.一种牙齿组件,它包括:
植入件,所述植入件包括:
位于所述植入件的第一端的锚固部分,所述锚固部分适于被锚固在颚骨内;
位于所述植入件的第二端的配合构造;以及
围绕所述配合构造的边缘;以及
至少部分地由陶瓷材料制成支座,所述支座包括:
位于所述支座的端部的头部,所述头部适于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
承座表面;
位置离开所述支座的所述头部较远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适于与植入件的配合构造相配合,方式是阻止所述支座相对于所述植入件旋转;以及
在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呈弧形形式的内凹部,其中,所述内凹部沿着所述内凹部的竖直截面的径向尺寸至少为0.1毫米;
其中,所述支座的所述防旋转构造与所述植入件的所述配合构造相配合使得所述植入件的边缘沿着它的基本上封闭起来的区域与所述支座的所述承座表面接触。
14.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本上封闭起来的区域的最小径向尺寸为0.2毫米。
15.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牙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是一种内部连接。
16.一种包括制造牙齿支座的方法,使得所述支座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将所述头部构造并布置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将所述防旋转构造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具有封闭起来的周边的内凹部,呈弧形形式的内凹部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过渡区域内,并且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头部中形成凹入形。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地由陶瓷材料制成。
18.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包括沿着所述内凹部的竖直截面的径向尺寸,其中,所述径向尺寸至少为0.1毫米,并且最好至少为0.2毫米。
19.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至少部分地由由选自下述组中的材料制成,所述组包括二氧化锆,氧化铝和二氧化硅。
20.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包括一个或多个部分,随着所述防旋转构造的高度增加,所述一个或多个部分向内朝向所述支座的中心纵向轴线形成一定角度。
21.按照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向内形成一定角度的部分中的每个部分在所述向内形成一定角度的部分邻靠所述内凹部的部位具有最小的厚度。
22.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是一种内部连接。
23.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部的周边是圆形的。
24.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的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不包括任何直角。
25.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旋转构造具有非圆形的形状。
26.一种制造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材料的临界裂缝尺寸选定内凹部的半径;以及
由所述材料制造出支座,所述支座包括:位于所述支座的上端的头部,所述头部构造成支承假牙替换件和在所述头部附近的软组织;位于所述支座的下端的防旋转构造,所述防旋转构造被构造成与牙齿植入件相配合;以及具有选定半径的内凹部,其中,所述内凹部位于所述头部与所述防旋转构造之间的接合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91807807P | 2007-03-14 | 2007-03-14 | |
US60/918,078 | 2007-03-14 | ||
PCT/EP2008/052953 WO2008110575A1 (en) | 2007-03-14 | 2008-03-12 | Dental abutment including fille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31511A CN101631511A (zh) | 2010-01-20 |
CN101631511B true CN101631511B (zh) | 2016-07-06 |
Family
ID=3940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8367.0A Active CN101631511B (zh) | 2007-03-14 | 2008-03-12 | 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226408B2 (zh) |
EP (1) | EP2136730B1 (zh) |
JP (1) | JP5789860B2 (zh) |
KR (1) | KR101428832B1 (zh) |
CN (1) | CN101631511B (zh) |
AU (1) | AU2008225825B2 (zh) |
BR (1) | BRPI0808750B8 (zh) |
CA (1) | CA2679430C (zh) |
WO (1) | WO200811057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8225825B2 (en) | 2007-03-14 | 2011-03-31 | Astra Tech Ab | Dental abutment including fillet |
EP2459106B1 (en) * | 2009-07-27 | 2015-12-23 | Straumann Holding AG | Abutment for a dental implant |
DK2436336T3 (en) * | 2010-09-29 | 2016-06-27 | Ivoclar Vivadent Ag | Dental Implant System |
EP2444023A1 (en) * | 2010-10-20 | 2012-04-25 | Astra Tech AB | A dental component, a dental fixture, a dental implant assembly and a dental implant system |
ES2557581T3 (es) * | 2010-12-23 | 2016-01-27 | Straumann Holding Ag | Cabeza de tornillo mejorada |
KR101234295B1 (ko) * | 2011-03-28 | 2013-02-18 | 오스템임플란트 주식회사 |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어버트먼트 및 그 치과용 임플란트 어버트먼트를 제작하는 방법 |
US8382477B2 (en) * | 2011-04-18 | 2013-02-26 | Terry B. Philibin | Healing abutment system for bone contouring |
US9925024B2 (en) * | 2011-06-28 | 2018-03-27 | Biomet 3I, Llc | Dental implant and abutment tools |
DE112013001333B4 (de) * | 2012-03-08 | 2024-08-14 | James R. Glidewell Dental Ceramics, Inc. | Vorgefertigtes Keramik-Zahnimplantat-Abutments für eine Gegenkeramikprothesen-Aufbaukonstruktion |
KR101253498B1 (ko) * | 2012-10-18 | 2013-04-11 | 김용협 | 기능성 임플란트 |
US20150289956A1 (en) * | 2012-11-29 | 2015-10-15 | Gc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ne-piece dental implant |
EP2967761B1 (en) | 2013-03-15 | 2020-06-03 | Zimmer Dental Inc. | Dental implant with improved prosthetic interface |
US10639132B2 (en) * | 2014-09-12 | 2020-05-05 | Italo Lozada | Dental prosthesis |
WO2016118661A1 (en) * | 2015-01-22 | 2016-07-28 | Simmons Earl Wayne Jr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lants and reconstruction |
CH711922A2 (de) * | 2015-12-17 | 2017-06-30 | Dentalpoint Ag | Zahnersatzsystem mit einem ersten Versorgungsteil, insbesondere einem Keramikimplantat, und einem zweiten Versorgungsteil. |
KR101953301B1 (ko) * | 2016-01-19 | 2019-02-28 | 오스템임플란트 주식회사 | 임플란트 구조체 및 어버트먼트 |
CN106109036A (zh) * | 2016-08-30 | 2016-11-16 | 江苏创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牙种植体 |
US20220378555A1 (en) * | 2021-06-01 | 2022-12-01 | Yao-Tsung Wu | All-Zirconium One-piece Dental Implant |
CN115381571B (zh) * | 2022-10-07 | 2024-08-20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抗旋转的牙种植体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8371A (en) * | 1992-10-23 | 1994-07-12 | Friatec Aktiengesellschaft | Dental implant |
CN1196670A (zh) * | 1995-09-20 | 1998-10-21 | Imz制造和牙齿工艺贸易有限公司 | 具有防旋转性能的骨内植入的单齿植入件 |
US6726480B1 (en) * | 1997-05-24 | 2004-04-27 | Straumann Holding Ag | Support for sustaining and/or forming a dental prosthesis |
EP1419746A2 (en) * | 2002-11-13 | 2004-05-19 | Implant Innovations, Inc. | Dental implant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29384B1 (de) * | 1993-06-14 | 1996-11-27 | Institut Straumann Ag | Vorrichtung zur Befestigung eines künstlichen Zahnersatzes an einem Kieferknochen |
US5873721A (en) * | 1993-12-23 | 1999-02-23 | Adt Advanced Dental Technologies, Ltd. | Implant abutment systems, devices, and techniques |
US5564924A (en) * | 1995-02-21 | 1996-10-15 | Kwan; Norman H. | Hexagonal abutment implant system |
WO1999052464A1 (de) * | 1998-04-08 | 1999-10-21 | Imz Fertigungs- Und Vertriebsgesellschaft Für Dentale Technologie Mbh | Enossales einzelzahnimplantat |
AU4357600A (en) * | 1999-04-15 | 2000-11-02 | Nobel Biocare Ab | Diamond-like carbon coated dental retaining screws |
US6503083B2 (en) * | 2001-04-20 | 2003-01-07 | Cyril Chen | Interlocking implant screw abutment |
JP5027967B2 (ja) * | 2001-08-08 | 2012-09-19 | 株式会社アドバンス | 歯科用インプラント |
JP2004201984A (ja) * | 2002-12-25 | 2004-07-22 | Kyocera Corp |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 |
EP1704829B1 (en) * | 2005-03-21 | 2014-11-05 | Dentsply Implants Manufacturing GmbH | Abutment set for a dental impla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ental prosthesis |
US7780446B2 (en) * | 2006-02-24 | 2010-08-24 | Zimmer Dental, Inc. | Ceramic/metallic dental abutment |
US20070254265A1 (en) * | 2006-04-28 | 2007-11-01 | Perioseal, Inc. | Dental implant |
AU2008225825B2 (en) | 2007-03-14 | 2011-03-31 | Astra Tech Ab | Dental abutment including fillet |
-
2008
- 2008-03-12 AU AU2008225825A patent/AU2008225825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CA CA2679430A patent/CA2679430C/en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CN CN200880008367.0A patent/CN101631511B/zh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WO PCT/EP2008/052953 patent/WO200811057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3-12 EP EP08717699.6A patent/EP2136730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JP JP2009553134A patent/JP5789860B2/ja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US US12/450,573 patent/US8226408B2/en active Active
- 2008-03-12 BR BRPI0808750A patent/BRPI0808750B8/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8-03-12 KR KR1020097020239A patent/KR101428832B1/ko active Active
-
2012
- 2012-06-25 US US13/532,045 patent/US924800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28371A (en) * | 1992-10-23 | 1994-07-12 | Friatec Aktiengesellschaft | Dental implant |
CN1196670A (zh) * | 1995-09-20 | 1998-10-21 | Imz制造和牙齿工艺贸易有限公司 | 具有防旋转性能的骨内植入的单齿植入件 |
US6726480B1 (en) * | 1997-05-24 | 2004-04-27 | Straumann Holding Ag | Support for sustaining and/or forming a dental prosthesis |
EP1419746A2 (en) * | 2002-11-13 | 2004-05-19 | Implant Innovations, Inc. | Dental implant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36730A1 (en) | 2009-12-30 |
CN101631511A (zh) | 2010-01-20 |
KR101428832B1 (ko) | 2014-08-08 |
WO2008110575A1 (en) | 2008-09-18 |
BRPI0808750B8 (pt) | 2021-06-22 |
BRPI0808750B1 (pt) | 2018-10-02 |
AU2008225825B2 (en) | 2011-03-31 |
US8226408B2 (en) | 2012-07-24 |
BRPI0808750A2 (pt) | 2014-08-12 |
CA2679430C (en) | 2016-02-02 |
US9248008B2 (en) | 2016-02-02 |
CA2679430A1 (en) | 2008-09-18 |
AU2008225825A1 (en) | 2008-09-18 |
KR20090117823A (ko) | 2009-11-12 |
US20100119995A1 (en) | 2010-05-13 |
EP2136730B1 (en) | 2016-08-03 |
US20120258427A1 (en) | 2012-10-11 |
JP5789860B2 (ja) | 2015-10-07 |
JP2010520797A (ja) | 2010-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31511B (zh) | 包括内凹部的牙齿支座 | |
JP4151819B2 (ja) | 金属コアを有するセラミックデンタルインプラント | |
CN103501724B (zh) | 一组牙组件 | |
US20120171638A1 (en) | Holding piece for an implant | |
CN110612068B (zh) | 种植系统 | |
JP2006524518A (ja) | 歯科インプラント | |
JP2010533516A (ja) | 歯牙インプラント | |
US9149347B2 (en) | Abutment for a dental implant | |
US20210161624A1 (en) | Dental prosthesis | |
US11331171B2 (en) | Implant analog | |
US11751980B2 (en) | Abutment with embedded screw | |
CN116615338A (zh) | 陶瓷牙科种植体 | |
KR200416306Y1 (ko) | 치과용 임플란트 | |
US11877908B2 (en) | Dental abutment screw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2 |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
|
CI01 | Publication of corrected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
Correction item: rejection of an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Correct: Dismiss False: Reject Number: 49 Volume: 31 |
|
ERR | Gazette correc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