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2843A - 用于提供自动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提供自动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2843A CN101622843A CN200880006093A CN200880006093A CN101622843A CN 101622843 A CN101622843 A CN 101622843A CN 200880006093 A CN200880006093 A CN 200880006093A CN 200880006093 A CN200880006093 A CN 200880006093A CN 101622843 A CN101622843 A CN 1016228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channel
- symbol
- ofdm
- channel
- described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2—Chan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ignal
- H04L5/023—Multiplexing of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ignals, e.g. multi-user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信令的方法。接收信道参数的子集。根据接收到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2007年1月12日提交的名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Control ChannelMapping”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60/884,759的较早申请日的权益,在此通过引用并入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诸如无线数据网络(例如,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扩频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DMA)网络)、时分多址(TDMA)网络等)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移动性的便利以及丰富的服务和特征集合。这种便利已经被数目不断增长的消费者用作可接受的通信模式,以用于商业和个人用途。为了促进更大的使用,从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电信行业已经花费了巨大的费用和努力来开发用于各种服务和特征的基础的通信协议的标准。一个努力的领域涉及通信系统内控制信令的有效设计。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提供有效控制信令的方法,其中该控制信令可以与已经开发的标准和协议共存。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一种方法,包括接收信道参数的子集。该方法还包括:按照接收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装置,包括映射器,其配置用于:接收信道参数的子集;以及按照接收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方法,包括:通过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指派为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个子载波,来确定在该系统上建立的多个已编码控制信道之一的位置,其中所述子载波分配给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多个传输符号。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一种装置,包括映射器,其配置用于:通过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指派为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个子载波,来确定在该系统上建立的多个已编码控制信道之一的位置。
通过下文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见,其中详细描述简单地示出了多个具体实施方式和实现,包括预期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本发明还支持其他的以及不同的实施方式,并且其多个细节可以在各种显然的方面进行修改,这些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而,应认为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示范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附图中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户设备(UE)和基站的框图,用户设备(UE)和基站均配置用于执行自动控制信道映射;
图2A-图2D是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系统可以在其中操作的具有示例性长期演进(LTE)架构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逻辑控制信道映射至物理资源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提供映射至子载波的控制信道的传输帧的框图;
图5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可用信道数目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确定传输符号的数目以支持期望数目的控制信道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7是可以用来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硬件的框图;
图8A和图8B是能够支持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不同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框图;
图9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能够在图8A和图8B的系统中操作的移动台的示例性组件的框图;以及
图10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能够支持在此描述过程的企业网络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公开了用于提供有效控制信令的装置、方法和软件。在以下描述中,出于说明目的,将记载多个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等效的布置来实践本发明。在其他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框图形式显示。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关于具有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架构的通信网络来描述的,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通信系统(例如,图8-图10的系统)以及等效的功能性能力。
图1是按照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户设备(UE)和基站的框图,用户设备(UE)和基站均配置用于执行自动控制信道映射。如图所示,用户设备(UE)101与基站103通信,在3GPP LTE架构下,基站103表示为增强型节点B(eNB)103。UE 101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移动台,诸如手持机、终端、台、单元、设备或者与用户的任何类型的接口(诸如“可穿戴”电路等)。作为示例,图1的通信使用具有与3GPP中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的长期演进(LTE)兼容的架构;该架构将在下文参考图2A-图2D更为全面地描述。控制信道信令105对于确保按时、准确的信息递送发挥了重要作用。此类信令由一个或多个控制信道105支持。
可以认识到,构建一组独立编码的控制信道的挑战之一在于,例如,UE 101将需要知道这些控制信道105位于时域/频域中的什么位置。由此,UE 101包括控制信道映射器107,其与交织逻辑109相结合,其中交织逻辑109使用用于将信道分布到一组物理资源的预定算法来将这些控制信道105进行映射。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eNB 103也可以通过控制信道映射器111来执行映射功能,其中控制信道映射器111使用交织逻辑113作为映射功能的一部分。
eNB 103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系统;例如,eNB 103可以提供两个天线发射和接收能力。该布置支持独立数据流的并行传输,从而实现高数据率。在下行链路上,eNB 103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而单载波频分多址(FDMA)(SC-FDMA)用于上行链路。
控制信道映射器107、111例如处理系统和小区级参数的子集,并且(根据这些信道参数)导出从时间/频率网格到逻辑控制信道的不同映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由控制信道映射器107、111执行的映射算法或者方案可以使用例如由规范预先确定的系统信息、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其他类型的小区广播配置等,通过网络侧的“推送”机制来获取信息。而且,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控制信道映射器107、111可以导出构建不同控制信道的比特精确(bit-exact)映射所需的数据(将在图5和图6中描述)。
图2A-图2D是按照本发明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的系统可以在其中操作的具有示例性长期演进(LTE)架构的通信系统的框图。作为示例(如图2A所示),基站103和UE 101可以使用任何接入方案在系统200中通信,其中接入方案诸如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宽带码分多址(WC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或者单载波频分多址(FDMA)(SC-FDMA)或其组合。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都使用WCDMA。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行链路使用SC-FDMA,而下行链路使用OFDMA。
MME(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网关201使用分组传输网络(例如,互联网(IP)网络)203上的隧穿、按照完全或者部分网格配置连接至eNB 103。MME/服务GW 201的示例性功能包括将寻呼消息分发至eNB 103、IP报头压缩、出于寻呼原因的U平面分组终止、以及为支持UE移动性的U平面切换。由于GW 201充当与外部网络(例如,互联网或者专用网络203)的网关,所以GW 201包括接入、认证和记账系统(AAA)205,以安全地确定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跟踪每个用户的活动。换言之,MME服务网关201是用于LTE接入网络的关键控制节点,并且负责空闲模式UE跟踪以及包括重传在内的寻呼过程。而且,MME 201也参与载体激活/去激活过程,并且负责在初始附接时以及在包括核心网(CN)节点重定位的LTE内移交(handover)时,选择用于UE的SGW(服务网关)。
对LTE接口更为详细的描述在名为“E-UTRA and E-UTRAN:Radio Interface Protocol Aspects”的3GPP TR 25.813中提供,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在图2B中,通信系统202支持GERAN(GSM/EDGE无线电接入)204以及基于UTRAN 206的接入网络、基于E-UTRAN 212和非3GPP(未示出)的接入网络,该系统在TR 23.882中更为全面地描述,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该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执行控制平面功能的网络实体(MME 208)与执行载体平面功能的网络实体(服务网关210)分离,其间具有良好定义的开放接口S11。由于E-UTRAN 212提供较高的带宽以支持新服务以及改进已有服务,所以MME 208与服务网关210的分离暗示:服务网关210可以基于针对信令事务而进行了优化的平台。该方案允许为这两种元件中的每一种选择较为有成本效益的平台,且与元件的大小(scaling)无关。服务提供商还可以独立于MME 208的位置来选择服务网关210在网络内的最优拓扑位置,以便降低最优带宽延迟以及避免集中的故障点。
系统202的基本架构包含以下网元。如图2B所示,E-UTRAN(例如,eNB)212经由LTE-Uu与UE 101对接。E-UTRAN 212支持LTE空中接口,并且包括对应于控制平面MME 208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功能性的功能。E-UTRAN 212还执行各种功能,包括:无线电资源管理、许可控制、调度、协商的上行链路(UL)QoS(服务质量)的加强、小区信息广播、用户加密/解密、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用户平面分组报头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压缩/解压。
作为关键控制节点,MME 208负责管理UE识别的移动性和安全参数,以及包括重传在内的寻呼过程。MME 208参与载体激活/去激活,并且还负责为UE 101选择服务网关210。MME 208功能包括非接入层(NAS)信令和相关安全性。MME 208检查UE 101的认证,以待接(camp on)服务提供商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LMN),并加强UE 101漫游限制。MME 208还提供控制平面功能,以用于LTE和2G/3G接入网络之间的移动性,其中具有终止于来自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214的MME 208的S3接口。
SGSN 214负责与其地理服务区域内的移动台双向递送数据分组。其任务包括:分组路由和传送、移动性管理、逻辑链路管理以及认证和计费功能。S6a接口支持订制和认证数据的传送,以便认证/授权对MME 208和HSS(归属订户服务器)216之间的演进系统的用户接入(AAA接口)。MME 208之间的S10接口提供MME重定位和MME 208到MME 208信息传送。服务网关210是终止经由S1-U朝向E-UTRAN 212的接口的节点。
S1-U接口为每个载体用户平面提供E-UTRAN 212与服务网关210之间的隧穿连接。其包含对eNB 212之间的移交期间的路径切换的支持。S4接口为用户平面提供SGSN 214与服务网关210的3GPP锚点功能之间的相关控制和移动性支持。
S12是UTRAN 206与服务网关210之间的接口。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218通过成为UE 101的业务离开和进入的点,而为UE 101提供与外部数据网络的连接性。PDN网关218执行策略加强、针对每个用户的分组过滤、计费支持、合法截取和分组筛选。PDN网关218的另一作用是充当3GPP与非3GPP技术之间的锚点,其中非3GPP技术诸如WiMax和3GPP2(CDMA 1X和EvDO(仅演进数据))。
S7接口提供QoS策略和计费规则从PCRF(策略和计费作用功能)220到PDN网关218中的策略和计费加强功能(PCEF)的传送。SGi接口是PDN网关与包括分组数据网络222的运营商IP服务之间的接口。分组数据网络222可以是运营商外部公共或者专用分组数据网络,或者是运营商内部分组数据网络,例如用于提供IMS(IP多媒体子系统)服务。Rx+是PCRF与分组数据网络222之间的接口。
如图2C所示,eNB 103使用E-UTRA(演进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用户平面,例如,RLC(无线电链路控制)215、MAC(媒体接入控制)217、PHY(物理)219以及控制平面(例如RRC 221))。eNB 103还包括以下功能:小区间RRM(无线电资源管理)223、连接移动性控制225、RB(无线电载体)控制217、无线电许可控制229、eNB测量配置和规定231以及动态资源分配(调度器)233。
eNB 103经由S1接口与aGW(接入网关)通信。aGW 201包括用户平面201a和控制平面201b。控制平面201b提供以下组件:SAE(系统架构演进)载体控制235和MM(移动管理)实体237。用户平面201b包括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239和用户平面功能241。注意,aGW 201的功能也可以由服务网关(SGW)和分组数据网络(PDN)GW的结合来提供。aGW 201还可以与诸如互联网243的分组网络对接。
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如图2D所示,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功能可以驻留于eNB 103而不是GW 201。除了该PDCP能力外,在此架构中还可以提供图2C的eNB功能。
在图2D的系统中,提供了E-UTRAN与EPC(演进分组核心)之间的功能性分割。在此示例中,为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提供了E-UTRAN的无线电协议架构。该架构更为详细的描述在3GPP TS36.300中提供。
eNB 103经由S1与服务网关245对接,其中服务网关245包括移动性锚定功能247。按照此架构,MME(移动性管理实体)249提供SAE(系统架构演进)载体控制251、空闲状态移动性处理253、NAS(非接入层)安全性255。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逻辑控制信道映射至物理资源的过程的流程图。按照图1的系统来说明该过程。在步骤301中,信道映射器107、111接收信道参数。继而,对于步骤303,信道映射器107、111按照接收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物理资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逻辑控制信道在图4A中描绘。
图4A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提供映射至子载波的控制信道的传输帧的框图。在此情况下,帧401属于下行链路(DL)控制信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下行链路控制信令信息位于在传输时间间隔(TTI)内的前n个传输符号403中(例如,n≤3)。可以想到,根据系统配置,n可以大于3。按照某些实施方式,传输符号是OFDM符号403。每个OFDM符号中可用的子载波数目取决于系统带宽;例如,在3GPP的LTE上下文内,10MHz系统带宽中有600个子载波可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资源(RE)403在TTI内的前“n”个OFDM符号405内可用。如图4B所示,这些资源可以在划分为参考符号407、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409、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符信道)411、以及用于潜在携带PDCCH(分组数据控制信道)的控制信道候选的CCE(控制信道元素)413。PCFICH向UE 101指示控制信道是占用了1个、2个还是3个OFDM符号;由此,该方法使用交织器(如图4C所示),其能够按照此设置来调节参数。在此总体结构中,用于前“n”个OFDM符号内参考符号的资源(取决于发射天线的数目)以及PCFICH资源409被映射至TTI的第一OFDM符号,而PHICH资源按照PHICH的半静态配置进行映射。使用映射功能将CCE块413映射至“n”个OFDM符号,以提供时间和频率二者内的分集(diversity)。
注意,用于发射分集的发射天线的数目影响所使用的参考符号的数目。用于每个发射天线的参考符号的数量和定位可以预先确定。
在此示例中,假设下行链路中的数据传输最早可以开始于控制信令结束时的相同OFDM符号。按照一个实施方式,使用多个控制信道,其中每个控制信道例如进行卷积编码。UE 101可以监控控制信道的数目。控制信道的数目可以隐式指定,或者可以是作为n的函数的小区特定的参数。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一个控制信道携带用于一个MAC(媒体接入控制)ID的信息,并且支持用于控制信令的至少两种格式(MCS)。此外,每个控制信道的功率设置可以由节点B103来指定。
控制信道的已编码大小是单个控制信道的未编码大小以及控制信道的相应有效码速率的函数。专用“每小区”控制信息(ACK/NACK信道、PCFICH信息、寻呼指示符信道等)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是恒定大小;并且潜在地被预先制定或者是系统特定或者小区特定的参数(例如,系统带宽)的函数。
为了说明目的,描述图1的通信系统,其具有以下特性:10MHz系统(每个OFDM符号600个子载波)、2个发射天线、专用于其他控制信息的80个符号、以及专用于控制信道信令的3个OFDM符号(n=3)。基于此配置,信道映射器提供N个单独控制信道到子载波符号中的映射。
此映射的一个方法如下。创建编号方案,使得第一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符号表示为0-599,第二OFDM符号中的子载波符号表示为600-1199(对于10MHz系统BW),以此类推。从该范围为0-1799的序列中提取实际可用于控制的符号(根据上面的计算,是1520)。通过移除这些条目,可以将该序列重新编号到0到1519的范围内。
映射过程在已分配控制信道的数目(例如,9)之间按照相等的方式划分资源。该数目表示为“k”。控制信道映射器可以使用指派算法,该指派算法将以下比特分配给控制信道编号“x”,其中“x”在此示例中可以取0到8的值(例如,80个用户,有效码速率为0.25,以及正交相移键控(QPSK)将需要160个符号用于传输),如下表中:
每个用户符号序列的索引 | 物理信道上的相对索引 |
0 | 0*k+x |
1 | 1*k+x |
2 | 2*k+x |
3 | 3*k+x |
4 | 4*k+x |
... | ... |
158 | 158*k+x |
159 | 159*k+x |
表1
以此方式,映射过程确保所有控制信道(分布在整个系统带宽上)实现全频率分集,而同时确保了映射方案得到简化。为了允许优化的功率缩放,控制信道映射器使用交织方案,使得未使用的子载波符号在OFDM符号上相等地划分,由此以相等的方式潜在地释放了来自未使用或者低发射功率控制信道的功率。
所描述的过程提供了从某些逻辑控制信道(其被编码以用于传输)到一组物理信道比特的再映射功能。为了实现此映射,可用信道符号或者比特的数目是已知的。对此的主要要求是:知道每个OFDM符号的子载波符号的数目,以及为控制信道预留的OFDM符号的数目。这些参数或者是已知的(每个OFDM符号的子载波符号),或者是信号通知的/网络定义的(用于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目)。而且,不可用于控制信道信息传输的子载波符号的数目(参考符号、PCFICH信息、ACK/NACK信道等)是已知的。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提取可用于控制信息传输的子载波的数目(当调制方案已知时,还可以提取可用信道比特的数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再映射功能可以使用块交织器(例如,在如下系统中,其提供每个控制信道的时间和频率上的分布)。这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执行。例如,一种方法以这样的方式来使用交织器:可用物理信道比特的数目表示为“x”;预留OFDM符号的数目表示为“n”;系统参数,即块大小参数,表示为“m”。创建n*m行、ceil(x/(n*m))列的矩阵(或者块)。可以按照顺序的方式将(潜在下行链路)分配信息写入该矩阵(每次填入一行)。当所有下行链路分配信息已经写入矩阵时,从矩阵的“另一端”(从矩阵中的最后元素开始,从右至左)写入上行链路分配信息。在已经填入了最后一行之后,以相同的方式写入倒数第二行,以此类推。
出于以下各种原因,矩阵中的多个元素未被使用:由于ceil(向正无穷取整)操作使矩阵中元素过多,或者控制信令中没有足够元素。这些将在填写矩阵时已知。
按照一个实施方式,按照逐列的方式执行对矩阵的读取(潜在地,利用列的置换——如同通常针对传统块交织器所执行的,参见名为“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FDD)”的3GPP 25.212,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在读出矩阵之后,按照顺序方式将比特直接映射至子载波符号(首先填写第一OFDM符号——省略写入预留子载波符号),直到填入了所有OFDM控制符号。交织器109和113中的未使用元素(由于ceil函数)没有从交织器109和113读取。
注意,除了逐比特级别的操作之外,映射过程可以在每个符号级别上进行操作(调制器相对于交织器的放置)。由此,映射方案允许UE 101和网络以简单、预定的方式自动地定位可用物理资源上独立编码的控制信道。
用于控制信道105的中央元素是资源元素,其是子载波符号;由此,与控制信道有关的任何操作/定义可以按照符号来定义。一方面,构建控制信道,使得PDCCH净荷为e节点B103所知,并且至少部分为UE 101所知(UE至少知道用于净荷大小的一组选项)。另一方面,CCE大小413是良好定义的且在两端都是已知的。这意味着,在已编码净荷大小与物理信道容量之间存在速率匹配。速率匹配功能在名为”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的3GPP TR 36.212中详述,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下面说明速率匹配功能。
按照一个实施方式,速率匹配块使用咬尾(tail biting)卷积编码的块:d0 (i),d1 (i),d2 (i),d3 (i),…,dD-1 (i),其中i=0,1和2,其中i是已编码流索引,而D是每个已编码流中的比特数。速率匹配可以由图4C的组件来执行。该系统提供用于BCH(广播信道)和DL-CCH(下行链路公共信道)的速率匹配,其中使用子块交织器421对三个比特流dk (0),dk (1) and dk (2)进行交织。经过交织的比特输入到比特收集单元423,其向比特选择和截断单元425输出循环缓冲区。
(1)将C=32指派为矩阵的列数。矩阵的列从左至右编号为0、1、2...C-1。表2提供了用于子块交织器421的列间置换模式。
列数C | 列间置换模式<P(0),P(1),...,P(C-1)> |
32 | <1,17,9,25,5,21,13,29,3,19,11,27,7,23,15,31,0,16,8,24,4,20,12,28,2,18,10,26,6,22,14,30> |
表2
(2)通过找到使D≤(R×C)的最小整数R,来确定矩阵的行数R。矩形矩阵的行从上到下编号为0、1、2...R-1。
(3)如果R×C>D,则填入ND=(R×C-D)个哑比特(dummybit),使得对于k=0,1,...,ND-1有yk=<NULL>。继而,将输入比特序列,即 ,k=0,1,...,D-1,写入R×C矩阵行,从第0行第0列的比特y0开始:
(4)基于表1中所示的模式<P(j)>j∈{0,1,...,C-1},对矩阵执行列间置换,其中P(j)是第j个经置换列的原始列位置。在列置换之后,经过列间置换的R×C矩阵等于
关于单元423执行的比特收集,长度Kw=3Kn的循环缓冲区如下生成:
通过E表示速率匹配输出序列长度,则速率匹配输出比特序列是ek,k=0,1,...,E-1。表2提供了生成E的方案。
Kn在表3中定义,如下:
表3
图5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用于确定可用控制信道数目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501中,确定用于共享控制信道的可用信道符号的数目。接下来,在步骤503中,获得用于控制信道的码速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该码速率可以是预定的、可配置的值。对于步骤505,可以基于码速率和可用信道符号的数目来确定控制信道的数目。
此后,在步骤507中,过程确定码速率对于每个控制信道是否相同;如果不是,则在步骤509调整码速率。否则,在步骤511,将控制信道的数目映射至物理资源(例如,子载波)。
现在关于以下示例来说明上述过程。在此示例中,做如下假设:控制符号的数目“n”=3;系统带宽(BW)=10MHz,表示每个OFDM符号有600个子载波可用;以及发射天线数目为2。而且,参考符号按照3GPP TS 36.211放置(也即,100个符号用于每个天线的参考符号,总计200个);其中3GPP TS 36.211名为“Evolved 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Modulation”,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下行链路分配的未编码大小例如是80比特(该值取决于系统BW)。而且,控制信道的有效码速率是0.25(1/4的目标用于覆盖)。
注意,无需指定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因为该过程将尝试尽可能地利用控制信道。此外,假设用于其他控制信道的专用资源为80个符号。
基于以上参数,可以如下计算用于共享控制信道的可用信道符号的数目(控制信道中的符号总数减去为其他信道预留的符号):(3*600)-200-80=1520,这对应于3040个原始(raw)信道比特(假设QPSK作为调制方案)。假设控制信道的有效码速率为0.25,每个控制信道存在760(也即,3040*0.25)个比特。通过划分每个控制信道的大小,得到9.5(也即,760/80)个控制信道。
由此,为了满足有效码速率的需求,可以将9个独立编码的控制信道填入物理资源。此时,可以使用给定的有效码速率(留下未使用的物理资源);否则,可以使用经调整的码速率(作为每个控制信道的严格相同码速率的最小值)来执行重新计算。以上过程确保了信道编码参数(速率匹配)对于每个控制信道而言保持相同。
图6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用于确定传输符号数目以支持期望数目的控制信道的过程的流程图。在步骤601中,获得与共享控制信道的传输符号的预定数目相对应的控制信道数目的值。接下来,在步骤603,可以确定信道符号的数目。在步骤605中,可以基于所确定的信道符号数目,来确定传输符号(例如,OFDM符号)的数目。
在这种情况下,假设OFDM符号的数目是可变参数(将根据其他参数计算)。对于图5的示例,假设以下条件:控制符号的数目“n”未知(然而,可以使用非整数值,例如2.5个符号)。系统带宽是10MHz(也即,每个OFDM符号有600个子载波可用)。发射天线的数目为2,其中100个符号用于每个天线的参考符号。而且,下行链路分配的未编码大小是80比特,并且控制信道的有效码速率是0.25(1/4的目标用于覆盖)。此外,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是7,而用于其他控制信道的专用资源包括80个符号。
给出这些参数,则可以通过执行向后(backwards)计算来确定用于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所需数目。例如,已编码控制信道比特的数目可以是320(也即,80/0.25);对于QPSK,这得到160个信道符号。假设期望7个信道,则对于完全控制信道,信道符号的数目总计1120(也即,7*160)。考虑参考信号和其他信道的开销,信道符号的总数是1400(也即,1120+200+80)。在每个OFDM符号的子载波数目已知的情况下,可以确定这对应于2.333个OFDM符号。
综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之一来执行控制信道映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使用恒定的有效码速率,其中,最后OFDM控制信道符号的剩余子载波被映射为数据容量(控制和数据共享过渡区中的OFDM符号)。备选地,UE 101将整数个OFDM符号用于控制信道,并且按照与图5的过程类似的方式,仅调整实际有效码速率,以匹配设置。在任一方法中,控制信道映射器可以基于其他信息部分来自动计算缺失的信元。换言之,UE 101和e节点B 103二者都具有足够的信息来计算正确初始化映射器所需的参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用于控制信道映射的过程可以通过软件、硬件(例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SP)芯片、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固件或其组合来实现。下面将参考图7详述用于执行所描述功能的此类示例性硬件。
图7示出了可以实现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示例性硬件。计算系统700包括:用于传送信息的总线701或者其他通信机制,以及耦合至总线701用于处理信息的处理器703。计算系统700还包括耦合至总线701的主存储器705,诸如随机访问存储器(RAM)或者其他动态存储设备,用于存储将由处理器703执行的信息和指令。主存储器705还用于在处理器703执行指令期间存储临时变量或者其他中间信息。计算系统700还可以包括耦合至总线701的只读存储器(ROM)707或者其他静态存储设备,以存储用于处理器703的静态信息和指令。存储设备709,诸如磁盘或者光盘,耦合至总线701,以持久地存储信息和指令。
计算系统700可以经由总线701耦合至显示器711,诸如液晶显示器或者有源阵列显示器,以便向用户显示信息。输入设备713,诸如包括数字字母和其他键的键盘,可以耦合至总线701,以便向处理器703传送信息和命令选择。输入设备713可以包括光标控制,诸如鼠标、轨迹球或者其他光标方向键,用于向处理器703传送方向信息和命令选择,并用于控制光标在显示器711上的移动。
按照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响应于处理器703执行主存储器705中包含的指令布置,计算系统700可以提供在此描述的过程。此类指令可以从诸如存储设备709的其他计算机可读介质被读入主存储器705。执行主存储器705中包含的指令布置导致处理器703执行在此描述的过程步骤。还可以使用多处理布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主存储器705中包含的指令。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硬连线电路来替换软件指令或者与之结合,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另一示例中,可以使用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可重配硬件,其中其逻辑门的功能和连接拓扑可以在运行时定制,通常是通过对存储器查找表进行编程来定制。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硬件电路和软件的任何特定组合。
计算系统700还包括耦合至总线701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715。通信接口715提供耦合至网络链路(未示出)的双向数据通信。通信接口715发送和接收携带表示各类信息的数字数据流的电信号、电磁信号或者光信号。此外,通信接口715可以包括外围接口设备,诸如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联盟)接口等。
处理器703可以在接收代码的同时执行该被发射的代码,和/或将代码存储在存储设备709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存储中,以供以后执行。以此方式,计算系统700可以以载波形式来获得应用代码。
这里使用的术语“计算机可读介质”表示参与向处理器703提供指令以便执行的任何介质。此类介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非易失性介质、易失性介质和传输介质。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包括光盘或者磁盘,诸如存储设备709。易失性介质包括动态存储器,诸如主存储器705。传输介质包括同轴电缆、铜线、光纤,包括包含总线701的线路。传输介质的形式还可以是声波、光波或者电磁波,诸如在射频(RF)和红外(IR)数据通信期间生成的那些。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共同形式例如包括:软盘、柔性盘、硬盘、磁带以及其他磁介质、CD-ROM、CDRW、DVD、任何其他光介质、打孔卡、纸带、光学标记片、具有孔形状或者其他光学可识别标记的任何其他物理介质、RAM、PROM和EPROM、闪速EPROM、任何其他存储器芯片或者盒、载波、或者计算机可读的任何其他介质。
为处理器提供指令以便执行可以涉及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用于执行本发明至少一部分的指令最初可能承载于远程计算机的磁盘上。在这种情况下,远程计算机将指令加载到主存储器中,并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线来发送该指令。本地系统的调制解调器在电话线上接收数据,并使用红外发射机将数据转换为红外信号,并将该红外信号发射至便携式计算设备,诸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或者膝上型计算机。便携式计算设备上的红外检测器接收到由红外信号承载的信息和指令,并将该数据置于总线之上。总线将数据携带至主存储器,处理器从主存储器取回指令并执行该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之前或者之后,主存储器接收到的指令可选地可以存储在存储设备上。
图8A和图8B是能够支持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的不同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框图。图8A和图8B示出了示例性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其每一个都具有安装有收发机(作为基站和移动台中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软件、集成电路和/或半导体器件的部分)的移动台(例如,手持机)和基站。作为示例,无线电网络支持由国际移动电信2000(IMT-2000)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定义的第二代和第三代(2G和3G)服务。出于说明目的,将针对cdma2000架构来说明无线电网络的载波和信道选择能力。作为IS-95的第三代版本,cdma2000正在第三代伙伴合作计划2(3GPP2)中标准化。
无线电网络800包括移动台801(例如,手持机、终端、台、单元、设备或者与用户的任何类型的接口(诸如“可穿戴”电路等)),其通过中继站(RS)804与基站子系统(BSS)803通信。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无线电网络支持由国际移动电信2000(IMT-2000)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定义的第三代(3G)服务。
在此示例中,BSS 803包括基站收发台(BTS)805和基站控制器(BSC)807。尽管示出了单个BTS,但可以认识到,通常存在多个BTS通过例如点对点链路而连接至BSC。每个BSS 803通过传输控制实体或者分组控制功能(PCF)811链接至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809。由于PDSN 809充当与外部网络(例如,互联网813或者其他专用消费者网络815)的网关,所以PDSN 809可以包括接入、授权和记账系统(AAA)817,以安全地确定用户的身份和权限,以及跟踪每个用户的活动。网络815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MS)831,其链接至一个或多个数据库833,可以通过由归属AAA 837保护的归属代理(HA)835来访问所述数据库833。
尽管示出了单个BSS 803,可以认识到,通常有多个BSS 803连接至移动交换中心(MSC)819。MSC 819提供与电路交换电话网络(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821)的连通。类似地,也可以认识到,MSC 819可以连接至相同网络800上其他MSC 819和/或连接到其他无线电网络。MSC 819通常配置有访问位置寄存器(VLR)823数据库,该数据库保存与该MSC 819的活跃订户有关的临时信息。VLR 823数据库内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归属位置寄存器(HLR)825数据库的副本,其中HLR 825数据库存储详细的订户服务订制信息。在某些实现中,HLR 825和VLR 823是相同的物理数据库;然而,HLR 825可以位于例如可通过7号信令系统(SS7)网络访问的远程位置。HLR 825与认证中心(AuC)827相关联,其包含诸如秘密认证密钥等订户特定的数据,以用于认证用户。此外,MSC 819连接至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829,其存储并转发去往和来自无线电网络800的短消息。
在蜂窝电话系统的典型操作期间,BTS 805从处理电话呼叫或者其他信息的移动单元801的集合接收和解调反链路信号的集合。由给定BTS 805接收的每个反向链路信号在该站中进行处理。得到的数据转发至BSC 807。BSC 807提供呼叫资源分配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包括协调BTS 805之间的软移交。BSC 807还将接收到的数据路由至MSC 819,MSC 819进而提供附加的路由和/或交换以便于PSTN 821对接。MSC 819还负责呼叫建立、呼叫终止、MSC间移交和补充服务的管理、以及对信息的收集、计费和记账。类似地,无线电网络800发送转发链路消息。PSTN 821与MSC 819对接。MSC819还与BSC 807对接,BSC 807进而与BTS 805通信,BTS 805对转发链路信号的集合进行调制并将其发射至移动单元801的集合。
如图8B所示,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基础架构850的两个关键元件是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832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834。而且,GPRS基础架构包括分组控制单元PCU(836)和链接至计费系统839的计费网关功能(CGF)838。GPRS和移动台(MS)841使用订户身份模块(SIM)843。在这种情况下,中继站(RS)844为MS 841提供扩展覆盖。
PCU 836是一种逻辑网元,其负责与GPRS有关的功能,诸如空中接口接入控制、空中接口上的分组调度以及分组封装和重封装。通常PCU 836在物理上与BSC 845集成;然而,其可以配置有BTS847或者SGSN 832。SGSN 832提供与MSC 849等效的功能,包括移动性管理、安全性和接入控制功能,只不过是在分组交换域中。此外,SGSN 832例如通过使用BSS GPRS协议(BSSGP)的基于帧中继的接口与PCU 836连通。尽管仅示出了一个SGSN,但是可以认识到,可以使用多个SGSN 831,并且可以将服务区域划分为相应的路由区域(RA)。当在当前个人发展规划(PDP)上下文期间发生RA更新时,SGSN/SGSN接口允许从旧SGSN到新SGSN的隧穿。尽管给定的SGSN可以服务多个BSC 845,但任何给定的BSC 845通常与一个SGSN 832对接。而且,可选地,SGSN 832使用GPRS增强移动应用部分(MAP)通过基于SS7的接口与HLR 851连接,或者使用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通过基于SS7的接口与MSC 849连接。SGSN/HLR接口允许SGSN 832向HLR 851提供位置更新,以及获取SGSN服务区域内与GPRS相关的订制信息。SGSN/MSC接口支持电路交换服务与分组数据服务之间的协同,诸如寻呼某订户以进行语音呼叫。最后,SGSN 832与SMSC 853对接,以支持通过网络850进行短消息收发功能。
GGSN 834是与诸如互联网813或者其他专用客户网络855的外部分组数据网络的网关。网络855包括网络管理系统(NMS)857,其链接至可通过PDSN 861访问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库859。GGSN 834指派互联网协议(IP)地址,并且还可以认证用户,从而充当远程认证拨入用户服务主机。位于GGSN 834的防火墙也执行防火墙功能,以限制未授权业务。尽管仅示出了一个GGSN 834,但是可以认识到,给定的SGSN 83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GGSN 834对接,以允许用户数据在两个实体间隧穿以及与网络850双向隧穿。当外部数据网络发起GPRS网络850上的会话时,GGSN 834向HLR 851查询目前服务于MS 841的SGSN 832。
BTS 847和BSC 845管理无线电接口,包括控制哪个移动台(MS)841在什么时候具有对无线电信道的接入权。这些元件实际上是在MS 841与SGSN 832之间中继消息。SGSN 832管理与MS 841的通信,发送和接收数据,以及追踪其位置。SGSN 832还登记MS841,认证MS 841以及加密发往MS 841的数据。
图9是按照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能够在图8A和图8B的系统中操作的移动台(例如,手持机)的示例性组件的框图。通常,无线电接收机是按照前端和后端特性来定义的。接收机的前端包含所有射频电路,而后端包含所有基带处理电路。电话的相关内部组件包括:主控制单元(MCU)903;数字信号处理器(DSP)905;以及接收机/发射机单元,其包括麦克风增益控制单元和扬声器增益控制单元。主显示单元907为用户提供显示,支持各种应用和移动台功能。音频功能电路909包括:麦克风901;以及麦克风放大器,其对从麦克风911输出的语音信号进行放大。经过放大的来自麦克风911的语音信号输出馈送至编码器/解码器(CODEC)913。
无线电部分915放大功率并转换频率,以便经由天线917与移动通信系统(例如,图8A或者图8B的系统)中所包括的基站通信。功率放大器(PA)919和发射机/调制电路可操作地响应MCU 903,如本领域公知的,来自PA 919的输出耦合至双工器921或者循环器或者天线交换机。PA 919还耦合至电池接口和功率控制单元920。
在使用中,移动台901的用户对麦克风911讲话,并且他或者她的声音以及任何检测到的背景噪声被转换为模拟电压。该模拟电压继而通过模数转换器(ADC)923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单元903将该数字信号路由至DSP 905,以便在其中进行处理,诸如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加密和交织。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由未单独示出的单元使用码分多址(CDMA)的蜂窝传输协议(其在电信业联盟的TIS/EIA/IS-95-A Mobile Station-base 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for Dual-Mode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 System中详细描述,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对经过处理的声音信号进行编码。
继而,已编码信号路由至均衡器925,以便对空中传输期间发生的任何频率有关的损害(诸如,相位和振幅失真)进行补偿。在对比特流进行均衡之后,调制器927将该信号与RF接口929中生成的RF信号进行结合。调制器927借助于频率或者相位调制生成正弦波。为了准备用于传输的信号,上变频器931将来自调制器927的正弦波输出与合成器933所生成的另一正弦波相结合,以实现期待的传输频率。信号继而发送通过PA 919,以便将信号提升到适当的功率水平。在实际系统中,PA 919充当可变增益放大器,其增益由DSP 905根据从网络基站接收到的信息来控制。该信号继而在双工器921内进行滤波,并可选地发送至天线耦合器935,以匹配阻抗从而提供最大功率传送。最后,经由天线917将信号发射到本地基站。可以提供自动增益控制(AGC),以控制接收机最后几级的增益。信号可以从这里转发至远程电话,该远程电话可以是另一蜂窝电话、其他移动电话或者连接至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或其他电话网络的陆线。
发射至移动台901的声音信号经由天线917接收,并立即通过低噪声放大器(LNA)937进行放大。下变频器939降低载波频率,同时解调器去掉RF,仅保留数字比特流。信号继而通过均衡器925,并由DSP 905进行处理。数模转换器(DAC)943转换信号,得到的输出通过扬声器945传输给用户,所有这些都在主控制单元(MCU)903的控制之下,MCU 903可以实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未示出)。
MCU 903从键盘947接收包括输入信号的各种信号。MCU 903将显示命令和交换命令分别递送至显示器907和语音输出交换控制器。此外,MCU 903与DSP 905交换信息,并且可以访问可选地包含的SIM卡949和存储器951。而且,MCU 903执行台所需的各种控制功能。取决于实现,DSP 905可以对声音信号执行各种传统数字处理功能中的任何功能。而且,DSP 905根据麦克风911检测到的信号来确定本地环境的背景噪声水平,并将麦克风911的增益设置为如下水平,该水平被选择为补偿移动台901的用户的自然趋势。
CODEC 913包括ADC 923和DAC 943。存储器951存储包括呼叫传入铃声数据在内的各种数据,并且能够存储包括经由例如全球互联网接收到的音乐数据在内的其他数据。软件模块可以驻留于RAM存储器、闪存、寄存器或者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可写存储介质中。存储器设备951可以是(但不限于)单个存储器、CD、DVD、ROM、RAM、EEPROM、光存储设备或者能够存储数字数据的任何其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
可选包含的SIM卡949例如携带重要信息,诸如蜂窝电话号码、供应服务的载体、订制细节以及安全信息。SIM卡949主要用于标识无线电网络上的移动台901。卡949还包含用于存储个人电话号码簿、文本消息和用户特定的移动台设置的存储器。
图10示出了一种示例性企业网络,其可以是使用基于分组和/或基于小区的技术(例如,异步传输模式(ATM)、以太网、基于IP的,等)的任何类型的数据通信网络。企业网络1001为有线节点1003以及无线节点1005-1009(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提供连通性,其中每个节点都配置用于执行上文描述的过程。企业网络1001可以与各种其他网络通信,诸如WLAN网络1011(例如,IEEE 802.11)、cdma2000蜂窝网络1013、电话网络1016(例如,PSTN)或者公共数据网络1017(例如,互联网)。
尽管已经结合多个实施方式和实现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相反,其覆盖位于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各种显而易见的修改和等效布置。尽管在权利要求书中,本发明的特征是按照特定的组合来表述的,但是可以想到,这些特征可以按照任意的组合和顺序来布置。
Claims (26)
1.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信道参数的子集;以及
按照接收到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信道参数来确定所述控制信道的数目,所述控制信道是独立编码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资源包括多个子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子载波的一部分被分配给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传输符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OFDM符号的数目是可变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来确定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调节有效控制信道码速率,以获得期望数目的所述控制信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按照交织方案来分配未使用的子载波符号,以便在多个传输符号上相等地划分所述未使用的子载波符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信道之一来传输数据,所述通信网络具有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架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对应于每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传输符号数目,每个所述传输符号中可用的子载波数目,用于分集的发射天线的数目,用于每个所述发射天线的参考符号的数量和位置,每个所述控制信道的未编码大小,有效控制信道码速率,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每个小区的专用控制信息的数量和位置,或其组合。
10.一种装置,包括:
映射器,其配置用于接收信道参数的子集;以及按照接收到的信道参数,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通信网络的物理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映射器还配置用于:基于所述信道参数来确定独立编码的控制信道的数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物理资源包括多个子载波。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子载波的一部分被分配给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传输符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OFDM符号的数目是可变的,所述映射器还配置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来确定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调节有效控制信道码速率,以获得期望数目的所述控制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交织逻辑,其配置用于在多个传输符号上相等地划分未使用的子载波符号,其中所述未使用的子载波符号是按照交织方案来分配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多个发射天线;以及
收发机,其耦合至所述发射天线,并配置用于:通过所述控制信道之一来传输数据,所述通信网络具有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架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信道参数包括:对应于每个所述控制信道的传输符号数目,每个所述传输符号中可用的子载波数目,用于分集的发射天线的数目,用于每个所述发射天线的参考符号的数量和位置,每个所述控制信道的未编码大小,有效控制信道码速率,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每个小区的专用控制信息的数量和位置,或其组合。
19.一种方法,包括:
通过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指派为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个子载波,来确定在所述系统上建立的多个已编码控制信道之一的位置,其中所述子载波分配给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多个传输符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每个所述控制信道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是可变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来确定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是预定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调节有效控制信道,以获得期望数目的所述控制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MIMO通信系统的所述控制信道之一来传输数据,所述MIMO通信系统具有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架构。
23.一种装置,包括:
映射器,其配置用于通过将控制信道自动地映射至指派为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多个子载波,来确定在所述系统上建立的多个已编码控制信道之一的位置,
其中所述子载波分配给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的多个传输符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每个所述控制信道中的OFDM符号的数目是可变的,所述映射器还配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道的期望数目来确定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OFDM符号的数目是预定的,所述映射器还配置用于:调节有效控制信道码速率,以获得期望数目的所述控制信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多个天线;以及
收发机,其配置用于通过所述MIMO通信系统的所述控制信道之一来传输数据,所述MIMO通信系统具有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架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8475907P | 2007-01-12 | 2007-01-12 | |
US60/884,759 | 2007-01-1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2843A true CN101622843A (zh) | 2010-01-06 |
Family
ID=39609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06093A Pending CN101622843A (zh) | 2007-01-12 | 2008-01-11 | 用于提供自动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RE48833E1 (zh) |
EP (1) | EP2137920A2 (zh) |
CN (1) | CN101622843A (zh) |
WO (1) | WO2008084392A2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1106A (zh) * | 2010-11-05 | 2013-06-26 | 英特尔公司 | 确定信道配置 |
CN106233650A (zh) * | 2014-06-09 | 2016-12-14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多用户传输的交织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51275B2 (en) | 2004-04-02 | 2022-09-20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826537B2 (en) | 2004-04-02 | 2017-11-21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cluster handoff of clients which traverse multiple DIDO clusters |
US8542763B2 (en) | 2004-04-02 | 2013-09-24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
US10200094B2 (en) | 2004-04-02 | 2019-02-05 | Rearden, Llc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handoff, power control and link adaptation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DIDO)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9312929B2 (en) | 2004-04-02 | 2016-04-12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s to compensate for Doppler effects in multi-user (MU)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MAS) |
US10886979B2 (en) | 2004-04-02 | 2021-01-05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ink adaptation in DIDO multicarrier systems |
US8654815B1 (en) | 2004-04-02 | 2014-02-18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9819403B2 (en) | 2004-04-02 | 2017-11-14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handoff of a client between different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s based on detected velocity of the client |
US10277290B2 (en) | 2004-04-02 | 2019-04-30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xploit areas of coherence in wireless systems |
US10187133B2 (en) * | 2004-04-02 | 2019-01-22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ower control and antenna grouping in a distributed-input-distributed-output (DIDO) network |
US8170081B2 (en) | 2004-04-02 | 2012-05-01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DIDO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on signal strength measurements |
US10985811B2 (en) | 2004-04-02 | 2021-04-20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749582B2 (en) | 2004-04-02 | 2020-08-18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coordinate transmissions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systems via user clustering |
US11394436B2 (en) | 2004-04-02 | 2022-07-19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0425134B2 (en) * | 2004-04-02 | 2019-09-24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
US11309943B2 (en) | 2004-04-02 | 2022-04-19 | Rearden, Ll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planned evolution and obsolescence of multiuser spectrum |
US9685997B2 (en) | 2007-08-20 | 2017-06-20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enhance spatial diversity in distributed-input distributed-output wireless systems |
EP2137920A2 (en) * | 2007-01-12 | 2009-12-30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control channel mapping |
US8320291B2 (en) * | 2007-01-15 | 2012-11-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rrangements for circuit switched servi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KR101382894B1 (ko) * | 2007-03-12 | 2014-04-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
EP2103017B1 (en) | 2007-03-29 | 2014-0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755137B2 (ja) * | 2007-05-01 | 2011-08-2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
CN101772969B (zh) * | 2007-06-08 | 2013-05-01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在长期演进无线电接入上执行gsm/wcdma电路交换服务的技术 |
KR100913106B1 (ko) * | 2007-08-14 | 2009-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Phich 전송 자원 영역 정보 획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pdcch 수신 방법 |
KR101405974B1 (ko) * | 2007-08-16 | 2014-06-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입력 다중출력 시스템에서 코드워드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KR101507785B1 (ko) | 2007-08-16 | 2015-04-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 입출력 시스템에서, 채널품질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WO2009078628A1 (en) * | 2007-12-14 | 2009-06-2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mapping control channels |
KR20100108607A (ko) * | 2008-01-29 | 2010-10-07 | 코닌클리케 필립스 일렉트로닉스 엔.브이. | 패킷 재송신 및 수신 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 디바이스 |
CN101505206B (zh) * | 2008-02-04 | 2013-03-13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联合模拟网络编码的中继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KR100925439B1 (ko) | 2008-02-19 | 2009-11-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매핑 방법 |
US8792426B2 (en) * | 2008-03-24 | 2014-07-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558639B1 (ko) | 2008-07-24 | 2015-10-07 | 노오텔 네트웍스 리미티드 | 제1 서비스 도메인에 어태치된 이동국의 서비스들을 제2 서비스 도메인의 홈 에이전트에서 앵커링하는 방법 |
WO2010022082A1 (en) * | 2008-08-18 | 2010-02-25 | Starent Networks, Corp | Combined gateway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EP2187691A1 (en) * | 2008-11-12 | 2010-05-19 | Alcatel, Lucent | A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user terminal using transmission on component carriers based on control information, as well as a base station, a user terminal and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refor |
US8971257B2 (en) * | 2009-04-30 | 2015-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CFICH design for multicarrier operation |
US8583128B2 (en) | 2009-07-13 | 2013-11-12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pping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s |
WO2011009578A1 (en) * | 2009-07-21 | 2011-01-27 | T-Mobile Austria Gmbh | Method, system and base station for enhanced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
KR101650749B1 (ko) * | 2009-08-18 | 2016-08-2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릴레이를 위한 백홀 서브프레임의 제어 채널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56265A (zh) * | 2009-11-10 | 2011-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限制mtc设备接入和通信的方法、移动管理单元及网关单元 |
US9060374B2 (en) | 2010-04-27 | 2015-06-16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method, mobile network system and device |
EP2472991B1 (en) * | 2010-04-27 | 2014-04-02 | Nec Corporation | Accelerating restoration of communication services upon MME restarting |
CN102340441B (zh) * | 2010-07-20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元交换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US9007272B2 (en) * | 2012-07-19 | 2015-04-14 | Tensor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alignment of a 60 GHz endfire antenna |
US11189917B2 (en) | 2014-04-16 | 2021-11-30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radioheads |
US11050468B2 (en) | 2014-04-16 | 2021-06-29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
US11190947B2 (en) | 2014-04-16 | 2021-11-30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current spectrum usag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
US10194346B2 (en) | 2012-11-26 | 2019-01-29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
US9923657B2 (en) | 2013-03-12 | 2018-03-20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
US10164698B2 (en) | 2013-03-12 | 2018-12-25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
US9973246B2 (en) | 2013-03-12 | 2018-05-15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xploiting inter-cell multiplexing gain i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 via distributed input distributed output technology |
US10488535B2 (en) | 2013-03-12 | 2019-11-26 | Rearden, Ll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still images and video using diffraction coded imaging techniques |
RU2767777C2 (ru) | 2013-03-15 | 2022-03-21 | Риарден, Ллк | Системы и способы радиочастотной калибровки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принципа взаимности каналов в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с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ходом - распределенным выходом |
US11290162B2 (en) | 2014-04-16 | 2022-03-29 | Rearde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within actively used spectrum |
WO2016074226A1 (zh) * | 2014-11-14 | 2016-05-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ofmda的wlan系统中的交织处理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381443A (en) * | 1992-10-02 | 1995-01-10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hopping a signalling channel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627880A (en) * | 1992-11-02 | 1997-05-06 | Motorola, Inc. | MAHO method for SFH-CDMA/TDMA using punctured frames |
FI96558C (fi) * | 1994-09-27 | 1996-07-10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Menetelmä datasiirtoa varten TDMA-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sekä menetelmän toteuttava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
US5907545A (en) * | 1996-01-16 | 1999-05-25 | Canon Kk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6031864A (en) * | 1996-10-29 | 2000-02-2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time occupation of signalling frequencies in a frequency hopping system |
FI104525B (fi) * | 1996-11-13 | 2000-02-15 | Nokia Networks Oy | Taajuushyppelymenetelmä ja radiojärjestelmä |
JP3881770B2 (ja) * | 1998-03-10 | 2007-02-1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US6477377B2 (en) * | 1998-05-29 | 2002-11-05 | Ericsson Inc. |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s and methods that broadcast a common control channel over multiple radio frequencies |
EP1040689B1 (en) * | 1998-07-16 | 2013-09-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Processing packet data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0383607B1 (ko) * | 1998-09-14 | 2003-07-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다양한전송율을지원하는공통채널통신장치및방법 |
KR100401190B1 (ko) * | 1998-09-17 | 2003-12-3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통신시스템의동기채널을이용한프레임동기장치및방법 |
US6519259B1 (en) * | 1999-02-18 | 2003-02-11 | Avaya Technology Corp.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transmission of voice information in packet-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
JP2000308124A (ja) * | 1999-04-26 | 2000-11-02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制御チャネル配置方法 |
JP3881196B2 (ja) * | 2001-06-27 | 2007-02-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 |
US20050041629A1 (en) * | 2001-08-07 | 2005-02-24 | Xiaoyang Lee | Method for supporting variable data rates in a cdma system |
JP3877726B2 (ja) * | 2001-08-31 | 2007-02-07 |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装置、通信チャネル割当方法および割当プログラム |
DE60122530T2 (de) * | 2001-10-09 | 2007-04-05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von einer Diversityübertragung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anhand von Antennenhopping-Sequenzen und/oder Polarisationshopping-Sequencen |
US7072319B2 (en) * | 2001-12-19 | 2006-07-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ally allocating orthogonal codes |
US7085582B2 (en) * | 2002-07-31 | 2006-08-01 | Motorola, Inc. | Pilot information gai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8179833B2 (en) * | 2002-12-06 | 2012-05-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ybrid TDM/OFDM/CDM reverse link transmission |
JP2005020400A (ja) * | 2003-06-26 | 2005-01-20 |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網の構築方法 |
US7016319B2 (en) * | 2003-03-24 | 2006-03-21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channel interferen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860556B2 (ja) * | 2003-04-04 | 2006-12-20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8908496B2 (en) * | 2003-09-09 | 2014-12-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cremental redundancy transmission in a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50070320A1 (en) * | 2003-09-26 | 2005-03-31 | Dent Paul W.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duce dispatch delays in dispatch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9473269B2 (en) * | 2003-12-01 | 2016-10-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efficient control channel struct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30349B2 (en) * | 2004-03-05 | 2009-12-08 | Ramot At Tel-Aviv University Ltd. | Antenna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CN1674455A (zh) * | 2004-03-25 | 2005-09-28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tdd cdma通信体系中用于实现下行链路联合检测的方法和装置 |
JP4960223B2 (ja) * | 2004-05-13 | 2012-06-27 | クゥ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検出およびメディア・アクセス制御を行う非周波数変換型リピータ |
SE0402210D0 (sv) * | 2004-09-13 | 2004-09-13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160046B2 (en) * | 2004-12-22 | 2012-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8031583B2 (en) * | 2005-03-30 | 2011-10-04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round trip latency and overhead with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358158B2 (ja) * | 2005-03-31 | 2009-11-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および割当方法 |
IL168150A (en) * | 2005-04-20 | 2011-02-28 | Elta Systems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data |
US7660289B2 (en) * | 2005-05-09 | 2010-02-09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varying channel bandwidth |
US8254360B2 (en) * | 2005-06-16 | 2012-08-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FDMA control channel interlacing |
CN100555930C (zh) * | 2005-07-04 | 2009-10-28 |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多载波hsdpa的信道建立方法和多载波下行分组数据传输方法 |
KR101139170B1 (ko) * | 2005-10-04 | 2012-04-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직교주파수분할다중접속 방식의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데이터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US9144060B2 (en) * | 2005-10-27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shared signaling channels |
KR100834668B1 (ko) * | 2005-11-04 | 2008-06-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스케쥴링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827371B1 (ko) * | 2005-11-30 | 2008-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CN101371527B (zh) * | 2006-03-13 | 2012-11-14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中分配下行链路突发块的时间和频率范围的调度器和方法 |
EP1966904A4 (en) * | 2006-03-30 | 2010-01-27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 Lab | EXERCISE FOR THE SELECTION OF ANTENNA RAYS IN MIMO WIRELESS LANS WITH VARIOUS PROCESSING FRAMEWORK |
US8315213B2 (en) * | 2006-03-31 | 2012-11-20 | Intel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among mobile stations in a wireless access network |
WO2007117218A1 (en) * | 2006-04-12 | 2007-10-18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Transmission of multicast/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9143288B2 (en) | 2006-07-24 | 2015-09-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Variable control channel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023457B2 (en) * | 2006-10-02 | 2011-09-20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Feedback reduction for MIMO precoded system by exploiting channel correlation |
US7778307B2 (en) * | 2006-10-04 | 2010-08-17 | Motorola, Inc. | Allocation of control channel for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1944896A1 (en) * | 2007-01-09 | 2008-07-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Configuration of control channel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137920A2 (en) * | 2007-01-12 | 2009-12-30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utomatic control channel mapping |
-
2008
- 2008-01-11 EP EP08702226A patent/EP2137920A2/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01-11 CN CN200880006093A patent/CN101622843A/zh active Pending
- 2008-01-11 US US16/049,202 patent/USRE48833E1/en active Active
- 2008-01-11 WO PCT/IB2008/000063 patent/WO2008084392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1-11 US US12/596,714 patent/US9520981B2/en not_active Ceas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81106A (zh) * | 2010-11-05 | 2013-06-26 | 英特尔公司 | 确定信道配置 |
CN103181106B (zh) * | 2010-11-05 | 2016-02-10 | 英特尔公司 | 确定信道配置 |
CN106233650A (zh) * | 2014-06-09 | 2016-12-14 | 英特尔Ip公司 | 用于多用户传输的交织器 |
CN106233650B (zh) * | 2014-06-09 | 2020-01-17 | 英特尔Ip公司 | 一种用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数据的方法、设备及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84392A3 (en) | 2008-11-20 |
US9520981B2 (en) | 2016-12-13 |
EP2137920A2 (en) | 2009-12-30 |
US20100260115A1 (en) | 2010-10-14 |
WO2008084392A2 (en) | 2008-07-17 |
USRE48833E1 (en) | 2021-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2843A (zh) | 用于提供自动控制信道映射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318404B (zh) | 用于多用户复用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2084618B (zh) | 用于提供确认捆绑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1569232B (zh) | 使用通过寻呼的重新配置的ue的快速状态转换 | |
CN101395872B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令的开销减少 | |
RU2395931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услуги мультимедийного широковещания/мультивещания (mbms) | |
CN101316267B (zh) | 无线通讯系统中改善下行链路共用传输信道传输方法及装置 | |
KR100987526B1 (ko) | 다중 반송파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어드레싱을 제공하기 위한방법 및 장치 | |
CN101911795A (zh) | 提供用于支持不同操作模式的帧结构的方法和设备 | |
CN1214561C (zh) |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gprs/edge无线接入网 | |
JP2009519684A (ja) | 複数のユーザを共用ダウンリンク・チャネルに関連付ける方法 | |
CN101933388A (zh) | 无线接入网(ran)层的保持活动信令 | |
CN103155667A (zh) | 用于提供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接入的方法和基站系统 | |
CN101796761A (zh) | 实现部分受限重传的资源调度 | |
CN101953108A (zh) | 用于提供导频模式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 |
CN112640550B (zh) | 反馈信息的传输装置及方法 | |
CN101517987A (zh) | 依赖链路适配的控制信令 | |
CN101233720B (zh) | 资源分配方法、系统、网元、模块和装置 | |
KR102145923B1 (ko) |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 기지국 및 단말기 | |
CN107005998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JP2008543147A (ja) | 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内においてアクノリッジシグナリングを提供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3473444A (zh) | 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21031899A1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080294560A1 (en) | Method of storing content | |
US7672261B2 (en) | Communicating data blo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118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after: Technology Co., Ltd. of Nokia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Applicant before: Nokia Oyj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