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20580B -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20580B CN101620580B CN200910132926.5A CN200910132926A CN101620580B CN 101620580 B CN101620580 B CN 101620580B CN 200910132926 A CN200910132926 A CN 200910132926A CN 101620580 B CN101620580 B CN 1016205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 equipment
- computer system
- controller
- po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101000928090 Caenorhabditis elegans Desumoylating isopeptidase 1 homolog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9
- 101000928089 Homo sapiens Desumoylating isopeptidase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9
- 102100032211 Solute carrier family 35 member 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1—Configuring for operating with peripheral devices; Loading of device drivers
- G06F9/4413—Plug-and-play [PnP]
- G06F9/4415—Self describing peripheral de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通过预定接口发送数据并响应于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而输出第一识别信息的设备;设备控制器,具有关于是否安装了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系统控制器,在通电时向设备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且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还提出了该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涉及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设备控制器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设备控制器具有用于识别设备的信息。
背景技术
近来,计算机系统的中央处理器(CPU)的速度不断提高,高速总线(例如,外围设备组件接口(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face-express)、通用串行总线(USB)、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1394等)的引入已经使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得以快速发展。然而,并行高级技术附件(PATA)标准的最大速度被限制在133MB/s,从而阻碍了计算机系统性能的发展。为了克服上述阻碍,提出了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标准。SATA支持的最大速度为1.5Gbps,SATA-II标准支持的最大速度为3.0Gbps。
同时,当启动计算机系统时,计算机系统引导并运行通电自检(POST)。在POST期间,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初始化,并且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对设备进行检查。这里,当通电时,BIOS检查其存储的内容是否与实际附接至计算机系统的设备(例如,硬盘驱动器,调制解调器、打印机、局域网(LAN)卡等)相一致。为此,BIOS向每一设备输出用于识别设备的POST控制信号。在加载操作系统之前,执行POST,POST用于检查哪些设备以及多少设备连接至计算机系统,或者检查设备是否合适地连接至计算机系统,以及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如果存在没有适当地响应POST控制信号的设备,则BIOS不会识别该设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该设备连接至计算机系统,BIOS也不能识别和初始化该设备。这可导致引导失败,并因此给用户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在引导时能够正确识别设备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对设备进行识别过程中的差错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其他方面和用途将部分地在以下说明书中被提出,并且将从说明书中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对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践中得到认识。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设备,通过预定接口发送数据并响应于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而输出第一识别信息;设备控制器,具有关于是否安装了该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系统控制器,在通电时向设备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且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来识别设备。
第二识别信息可以包括安装设备时产生的标记信号。
接口可以支持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标准。
接口可以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
系统控制器可以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则系统控制器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并继续进行POST。
系统控制器可以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不匹配,则系统控制器确定没有识别出该设备,并执行系统重置。
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不匹配,则系统控制器可以对识别设备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计数,并且如果计数数目超过预置值,则系统控制器记录设备差错。
系统控制器在对设备进行初始化时,可以重置计数数目。
系统控制器可以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当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时,系统控制器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并继续进行POST。
系统控制器可以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则系统控制器确定没有识别出该设备,并执行系统重置。
系统控制器可以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通过提供一种引导计算机系统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设备,通过预定接口发送数据;以及设备控制器,具有关于是否安装了该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所述方法包括:向设备输出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响应于POST控制信号而检测来自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并检测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
对设备进行识别的操作可以包括: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则对设备进行初始化,以及继续进行POST。
对设备进行识别的操作可以包括:第一识别信息是否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与第二识别信息不匹配,则确定没有识别出该设备,以及执行系统重置。
所述方法还包括:对识别设备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计数,以及如果计数数目超过预置值,则记录设备差错。
所述方法还包括:当对设备进行初始化时,重置计数数目。
对设备进行识别的操作可以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当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时,对设备进行初始化;以及继续进行POST。
对设备进行识别的操作可以包括:确定是否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如果没有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则确定没有识别出该设备;以及执行系统重置。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计算机可读代码作为程序以在计算机系统中执行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设备输出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响应于POST控制信号而检测来自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并检测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该计算机系统包括:设备,响应于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输出第一识别信息;系统控制器,向设备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根据接收自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以及接收自除该设备以外的另一设备、且代表该设备特征的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设备,该设备配置用于在被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时产生第二识别信息,以及配置用于在启动计算机系统时,响应于计算机系统的信号,产生第一识别信息。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配置用于在设备被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时接收设备的信号,以及配置用于在启动计算机系统时产生与设备的信号相对应的识别信息。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系统控制器,配置用于接收从设备接收的第一识别信息以及从除该设备以外的另一设备接收的、且代表该设备特征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配置用于根据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计算机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以及用途,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设备,该设备在被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时产生第二识别信息,并且当启动计算机系统时,响应于计算机系统的信号,该设备产生第一识别信息;控制器,在设备被安装在计算机系统中时,该控制器接收设备的信号,并且在启动计算机系统时,该控制器产生与该设备的信号相对应的识别信息;系统控制器,根据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设备进行识别。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根据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更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框图;以及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了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其中各处,类似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的元件。以下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以便通过参照附图来解释本发明总体构思。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00的控制方框图。
参照图1,根据该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00包括: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设备10、SATA控制器20、以及用于控制SATA设备10和SATA控制器20的系统控制器30。
SATA设备10支持SATA标准,并且可以包括连接至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如硬盘驱动器或光盘驱动器。SATA设备10在连接至计算机系统10时通过预定接口(即,基于SATA标准)发送数据。此外,SATA设备10通过预定连接器(未示出)连接至内部板。这里,SATA设备10可以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30(随后进行说明)的输出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而输出第一识别信息。在SATA设备10没有识别出POST控制信号或SATA设备10失效的情况下,SATA设备10不能正常地输出第一识别信息。
参照图1,SATA设备1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0的外壳100a的内部。然而,SATA设备10可以不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0的外壳的内部,而是被安装至其外部。在这种情况下,SATA设备10被安装至外部连接器,从而连接至计算机系统100。这里,外部连接器支持基于SATA标准的接口。
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SATA设备10包括:端子10a、10b和10c,分别通过通信线路151、152和153连接至SATA控制器20和系统控制器30的端子20a、30b和30c。系统控制器30的端子30a可以通过通信线路154连接至SATA控制器20的端子20b。当SATA设备1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0的内部或外部时,端子10a、10b和10c可以连接至通信线路151、152和153的末端。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线路151、152和153的末端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端子或槽形,以接收SATA设备10的端子10a、10b和10c。
如上所述,SATA设备10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用于与SATA控制器20和系统控制器30进行通信以接收要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以及用于向SATA控制器20和系统控制器30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从存储单元读取的数据。SATA设备10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产生代表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信号和代表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信号。
当将SATA设备10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0的外壳100a时,或者当通过系统控制器30或电源向SATA设备10提供第一电源时,产生第一识别信息。当引导或启动计算机系统100时,或者当在切断了第一电源后向SATA设备10提供第二电源时,产生第二识别信息。然而,本发明的总体构思不限于此。根据以下将说明的产生第一和第二识别信息的方法,可以顺序地产生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
SATA控制器20在与SATA设备10进行通信的同时控制SATA设备10。SATA控制器20被包括在输入/输出控制集线器(ICH,未示出)中。ICH是允许各种外围设备在计算机系统100中彼此连接的网络集线器,其中,该计算机系统100包括与组件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通信信道,各种外围设备例如是:外围组件接口(PCI)控制器、通用串行总线(USB)控制器、局域网(LAN)控制器、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IO)控制器、和集成驱动电子(IDE)控制器。SATA控制器20具有关于是否安装了SATA设备10的第二识别信息25。第二识别信息25包含当SATA设备10物理连接至或电连接至计算机系统100时所产生的标记信号。即,SATA控制器20响应于SATA设备10的连接,自动形成标记比特作为识别信息。由于第二识别信息25是响应于SATA设备10的物理连接或电连接而产生的,因此第二识别信息25提供关于是否安装了SATA设备10的正确信息。
当通电时,系统控制器30向STATA设备10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25对SATA设备10进行识别。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来实现系统控制器30,以在中央处理器(CPU)的控制下执行POST。当首先对计算机系统100通电时,CPU启动引导程序以引导计算机系统100。CPU通过BIOS来执行POST,BIOS检查附接至计算机系统的多个设备的连接状态并对该多个设备进行初始化。在POST期间,BIOS向设备输出用于识别设备的POST控制信号。以下,将参照图2的控制流程图对系统控制器30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操作S10中,当通电时,系统控制器30向SATA设备10输出POST控制信号。
然后,在操作S20中,系统控制器30检测来自SATA设备10的第一识别信息、以及第二识别信息25。
在操作S30中,系统控制器30确定是否从SATA设备10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并由此确定是否安装了SATA设备10。
如果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则在操作S40中,系统控制器30对SATA设备10进行初始化,并继续进行POST。由于SATA设备10连接至计算机系统100,因此在SATA控制器20中存储着第二识别信息25。由于系统控制器30从SATA设备10接收到正常信号,并且接收到第二识别信息,因此系统控制器30确定正常安装了SATA设备10。
在第一实施例中,计算机系统100包括:设备控制器,其具有关于附接至计算机系统100的设备的物理连接或电连接的信息。如果与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控制器不包含与设备的物理连接有关的信息,即,如果设备控制器不支持诸如第二识别信息之类的标记信号,则其不可能应用该实施例。因此,计算机系统100包括:在设备控制器当中,具有要控制的设备的连接信息的特定设备控制器。这样的设备控制器可以包括USB控制器等、以及上述SATA控制器。
另一方面,如果即使根据第二识别信息25检查出安装了SATA设备10,也没有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则系统控制器30确定非正常地识别出SATA设备20,并且在操作S50中执行系统重置。在执行系统重置的同时,SATA设备20也被重置。由于重置了SATA设备20从而正常恢复了SATA设备20,因此SATA设备20在接收到新POST控制信号时可以输出第一识别信息。
在传统计算机系统中,如果系统控制器没有从设备接收到对POST控制信号的任何响应,则由于系统差错而不会执行引导程序。另一方面,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基于在SATA控制器20中存储的第二识别信息25执行了系统重置,因此计算机系统100尝试再次引导,并且由于设备被重置,因此可以在无需用户具体操控的情况下执行计算机系统100的再引导。因此,计算机系统100在用户未察觉到差错情况下自动克服了差错,从而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101的控制方框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如图3和图4所示,计算机系统101包括多个设备40和60、分别连接至该多个设备40和60的第一和第二设备控制器50和70、以及系统控制器80。
第一设备通过计算机系统101的内部连接器连接至第一设备控制器50。举例而言,第一设备40可以是SATA硬盘驱动器(HDD)等。第二设备60从计算机系统101的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连接至第二设备控制器70。举例而言,第二设备60可以是外部SATA HDD或USB存储器。如果第二设备60是USB存储器,则外部连接器支持USB标准。
在第一设备4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1的情况下,将与第一设备40的物理连接有关的第二识别信息55存储在第一设备控制器50中。此外,在第二设备6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1的情况下,将与第二设备60的物理连接有关的第二识别信息75存储在第二设备控制器70中。
根据本发明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设备40包括:端子40a和40b,分别通过通信线路(内部连接器)161和162连接至第一设备控制器50和系统控制器80的端子50a和80b1。第二设备60包括:端子60a和60b,分别通过通信线路(外部连接器)171和172连接至第二设备控制器70和系统控制器80的端子70a和80b2。系统控制器80的端子80a1和80a2分别通过通信线路163和173连接至第一和第二设备控制器50和70的端子50a和70b。当第一设备4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1的外壳101a的内部或外部时,端子40a和40b可以连接至通信线路161和162的末端。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线路161和162的末端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端子或槽形,以接收第一设备40的端子40a和40b。当第二设备60被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1的外壳101a的外部时,端子60a和60b可以连接至可延伸以暴露在外壳101a外部的通信线路171和172的末端。在这种情况下,通信线路171和172的末端可以被形成为具有端子或槽形,以接收第二设备60的端子60a和60b。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设备40和60可以包括: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单元;和控制单元,用于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设备控制器50和70进行通信,并与系统控制器80进行通信,以接收要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数据,以及用于向第一和第二控制器50和70以及系统控制器80中的至少一个发送从存储单元读取的数据。第一和第二设备40和60的控制单元还可以产生代表第一识别信息的第一信号和代表第二识别信息的第二信号。
当将设备40或60安装至计算机系统101的外壳101a时,或者当通过系统控制器80或电源向设备40或60提供第一电源时,产生第一识别信息。当引导或启动计算机系统101时,或者当在切断第一电源后向设备40或60提供第二电源时,产生第二识别信息。然而,本发明的总体构思不限于此。根据以下将说明的产生第一和第二识别信息的方法,可以顺序地产生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
如图4所示,在操作S10中,当通电时,系统控制器80首先向第一和第二设备40和60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且在操作S20中,系统控制器80检测来自设备40和60的第一识别信息和来自设备控制器50和70的第二识别信息55、75。
然后,在操作S31中,系统控制器80确定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55、75是否相互匹配。
因此,如果各个第一识别信息分别不匹配于相应的第二识别信息55和75,则在操作S60中,系统控制器80对识别设备过程中的差错的进行计数。当各个第一识别信息分别不匹配于相应的第二识别信息55和75时,与在系统控制器80(即,BIOS)中存储的设备有关的信息可能不同于第一识别信息,或者由于没有接收到第一识别信息,可能不存在与第二识别信息相匹配的第一识别信息。
然后,在操作S61中,系统控制器80确定计数数目是否等于或大于预置值(例如,3)。如果计数数目小于3,则系统控制器80确定非正常地识别出设备,并且在操作S50中,执行系统重置。
另一方面,如果计数数目等于或大于3,则系统控制器80确定在对设备40、60进行初始化和引导计算机系统101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在操作S70中,系统控制器80记录并显示设备差错,从而向用户示出设备差错。计数数目大于预置值对应于系统控制器80不能连续地识别出设备,即使系统控制器80连续地执行系统重置也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重置了设备40、60,但由于没有克服设备40、60的差错,系统控制器80也不再执行系统重置。这里,根据用户的喜好、计算机系统101的属性等可以以不同方式设置计数数目的极限值。
如果各个第一识别信息分别与相应的第二识别信息55和75相匹配,则系统控制器80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并继续进行POST。当完成POST时,引导程序对操作系统进行加载。
然后,在操作S41中,在对设备40、60进行初始化之后,系统控制器80对由于差错而引起的计数数目进行重置。即,将如下计数数目置0:该计数数目在没有正常地识别出设备40、60的情况下增加,即,其被累加至1或2直到正常地识别出设备40和60为止。
在第二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80基于系统重置的次数,建立用于重置计算机系统的极限值,并且使用户得知并没有自动克服差错。
根据本发明的总体构思的一个实施例,响应于识别设备过程中的故障,无条件地输出差错信号,以便能够自动克服差错。为此,计算机系统100、101包括具有关于设备20、40、60的物理连接的信息的设备控制器20、50、70,并且系统控制器30、80对被物理连接、但没有响应POST控制信号的设备进行重置,从而克服了差错。因此,克服了系统差错并提高了可靠性。
除了上述说明以外,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在引导时能够正确地识别设备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能够克服识别设备过程中的差错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提供了一种能够对识别设备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计数并选择差错显示或系统恢复的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尽管已示出并说明了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总体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作出改变,本发明总体构思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
设备,通过预定接口发送数据,并响应于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而输出第一识别信息;
设备控制器,其生成关于是否安装了所述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系统控制器,在通电时向所述设备输出POST控制信号,并且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识别,
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是否匹配于第二识别信息,以及如果第一识别信息匹配于第二识别信息,则所述系统控制器对所述设备进行初始化,并且继续进行POST,否则所述系统控制器确定没有识别出所述设备,并且执行系统重置;以及
所述设备控制器响应于所述设备物理安装到所述计算机系统,生成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息包括在安装所述设备时产生的标记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接口支持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ATA)标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接口支持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如果第一识别信息不匹配于第二识别信息,则所述系统控制器对识别所述设备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计数,如果计数数目超过预置值,则所述系统控制器记录设备差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当对所述设备进行初始化时,所述系统控制器重置计数数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系统,其中,所述系统控制器包括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
8.一种引导计算机系统的方法,所述计算机系统包括:通过预定接口发送数据的设备、以及生成关于是否安装了所述设备的第二识别信息的设备控制器,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设备物理安装到所述计算机系统,生成所述第二识别信息;
向所述设备输出预定的通电自检(POST)控制信号;
响应于POST控制信号而检测来自所述设备的第一识别信息,并且检测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基于第一识别信息和第二识别信息对所述设备进行识别,
其中,所述对所述设备进行识别的操作包括:确定第一识别信息是否匹配于第二识别信息;以及
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第一识别信息匹配于第二识别信息,则对所述设备进行初始化,并且继续进行POST,否则确定没有识别出所述设备,并且执行系统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识别所述设备过程中的差错进行计数,以及如果计数数目超过预置值,则记录设备差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当对所述设备进行初始化时,重置计数数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80064517A KR101363414B1 (ko) | 2008-07-03 | 2008-07-03 |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KR10-2008-0064517 | 2008-07-03 | ||
KR1020080064517 | 2008-07-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20580A CN101620580A (zh) | 2010-01-06 |
CN101620580B true CN101620580B (zh) | 2014-10-22 |
Family
ID=41465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3292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20580B (zh) | 2008-07-03 | 2009-03-31 |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140838B2 (zh) |
KR (1) | KR101363414B1 (zh) |
CN (1) | CN1016205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63414B1 (ko) * | 2008-07-03 | 2014-02-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US8312256B2 (en) * | 2010-02-24 | 2012-11-1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Display of a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BIOS) productivity display |
US8843607B2 (en) * | 2010-09-30 | 2014-09-23 |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mputer network interfaces |
US9281999B2 (en) | 2010-09-30 | 2016-03-08 |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 Apparatus for remotely configuring network interfaces in a remote management system |
US8627054B2 (en) | 2010-12-29 | 2014-01-07 |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reate single firmware image for multiple server platforms |
US8742717B2 (en) | 2011-04-27 | 2014-06-03 | American Megatrend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harness keyboard strokes and mouse movement to charge an electrical storage device |
US9552267B2 (en) * | 2014-12-09 | 2017-01-24 | Intel Corporation | SATA receiver equalization margin determination/se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0641B1 (en) * | 2000-03-29 | 2003-05-06 | Unisys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adapter card for remote console emulation including remote control of a peripheral device |
US7100036B2 (en) * | 2001-10-30 | 2006-08-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compu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564054A (en) * | 1994-08-25 | 1996-10-0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Fail-safe computer boot apparatus and method |
KR100281525B1 (ko) * | 1996-11-13 | 2001-02-15 | 윤종용 | 자동감지기능을 갖는 컴퓨터시스템 |
KR19990004962A (ko) * | 1997-06-30 | 1999-01-25 | 구자홍 | 컴퓨터 단말 시스템의 보안 장치 및 그 보안 방법 |
US6519698B1 (en) * | 1999-10-06 | 2003-02-11 | Micron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saving system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shorten computer system initialization time by checking the state of a chassis intrusion detection circuit |
US6754817B2 (en) * | 2001-01-25 | 2004-06-22 | Dell Products L.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change in system hardware configuration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time to execute a post routine |
US7308102B2 (en) * | 2003-08-05 | 2007-12-11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ccess to memory modules |
US7373558B2 (en) * | 2004-09-23 | 2008-05-13 | Intel Corporation | Vectoring process-kill errors to an application program |
US7861117B2 (en) * | 2008-06-25 | 2010-12-28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to recover from a boot device failure during reboot or system IPL |
KR101363414B1 (ko) * | 2008-07-03 | 2014-02-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컴퓨터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
-
2008
- 2008-07-03 KR KR1020080064517A patent/KR101363414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
- 2009-01-22 US US12/357,585 patent/US8140838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3-31 CN CN200910132926.5A patent/CN1016205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
- 2012-02-09 US US13/369,572 patent/US84383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60641B1 (en) * | 2000-03-29 | 2003-05-06 | Unisys Corporation | System, method, and adapter card for remote console emulation including remote control of a peripheral device |
US7100036B2 (en) * | 2001-10-30 | 2006-08-2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a compu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20137116A1 (en) | 2012-05-31 |
CN101620580A (zh) | 2010-01-06 |
KR20100004385A (ko) | 2010-01-13 |
US20100005283A1 (en) | 2010-01-07 |
US8140838B2 (en) | 2012-03-20 |
US8438374B2 (en) | 2013-05-07 |
KR101363414B1 (ko) | 2014-02-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20580B (zh) | 计算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503132B (zh) | 计算机主机板输出入端口的测试装置 | |
CN1503135B (zh) | 计算机主机板输出入端口的测试方法 | |
US7356431B2 (en) | Method for testing an input/output functional board | |
CN103793307A (zh) | 电子装置及其管理方法与机柜伺服系统 | |
EP2688258B1 (en) | Single board communication method, system and single board | |
CN102272723A (zh) | 用于快速启动usb装置的系统、设备及方法 | |
CN114003538A (zh) | 一种智能网卡的识别方法及智能网卡 | |
CN104054064B (zh) | 基于接口耦合的灵活的端口配置 | |
US8405513B2 (en) | Connection confirmation system and main body device | |
CN102236591B (zh) | 接收自存储网络环境的scsi目标的scsi错误响应的定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6737640A (zh) | 一种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11586504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oot method thereof | |
CN103761202A (zh) | 一种数据存储节点硬盘盘位识别方法及系统 | |
CN117076214A (zh) | 服务器硬盘背板拨码防呆检测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 | |
CN108780429B (zh) | 用于高速i/o数据传输的错误处理技术 | |
CN113010462A (zh) | 自动调整PCIe信道配置的电路结构与方法 | |
US9367506B2 (en) | Executive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and electronic system thereof | |
JP4463658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の下位装置、下位装置用動作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下位装置用動作制御方法 | |
CN117667818B (zh) | 信号传输结构、服务器以及信号传输方法 | |
CN113869108B (zh) | 一种识别硬盘背板连接的设备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20240311324A1 (en) | Fabric connection assist transceiv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system | |
CN1130612C (zh) | 具有可显示开机状态的显示装置的主机板 | |
CN119514475A (zh) | 背板指示灯的控制方法、设备、产品及介质 | |
CN119621460A (zh) | 功能测试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3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