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18528B -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 Google Patents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8528B
CN101618528B CN2008101268498A CN200810126849A CN101618528B CN 101618528 B CN101618528 B CN 101618528B CN 2008101268498 A CN2008101268498 A CN 2008101268498A CN 200810126849 A CN200810126849 A CN 200810126849A CN 101618528 B CN101618528 B CN 101618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holding part
piece
control piece
guid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268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8528A (zh
Inventor
胡厚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8101268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8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8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8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852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扳手本体设有一棘动件、一卡掣装置与一换向开关,所述的卡掣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卡掣件,所述的两卡掣件分别设有一定位部、一齿与一连动部,所述的两定位部之间设有一弹性体,所述的换向开关包括一拨钮与一控制件,所述的拨钮横向位移的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所述的控制件包括两部位,所述的拨钮套接所述的控制件结合部,所述的控制件延伸部伸入所述的扳手本体,所述的延伸部的两端部分别设有导引部,所述的两导引部抵靠在所述的两卡掣件的连动部,所述的导引部选择性带动所述的连动部,达到确实控制单一卡掣件啮合于棘动件或双卡掣件同时啮合于棘动件的目的。

Description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向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参照图10与图11,为现有的双向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与示意图,包含有一主体91、一棘轮92、两掣动件93、一控制件94、一弹性定位片95、一连动件96以及一弹性件97,主体91具有相互连通的三个容槽911、912、913,第三容槽913的底部具有两定位槽914、915,棘轮92可转动的设在第一容槽911,第一、第二掣动件93可移动的设在所述的第二容槽912中且可与棘轮92啮合,控制件94可转动的设在第三容槽913,弹性定位片95结合在控制件94底部,且具有一弹性凸部941可随着控制件94的转动而嵌入第一或第二定位槽914、915中,连动件96结合在控制件94且一端延伸至第二容槽912中,以将控制件94限制在第三容槽913,而且并可推动第一或第二掣动件93位移而脱离棘轮。
现有技术的设计是转动控制件凭借弹性定位片定位于第三容槽底部,带动连动件推动掣动件,令其中的一掣动件远离棘轮。
首先,转动控制件使连动件推动掣动件存有无法确实带动掣动件的缺失,而让原本应该与棘轮分离的掣动件可能会碰触棘轮,使得驱动螺件时产生异音,且无法确实驱动。
再者,凭借与控制件相接的弹性定位片选择性定位于第三容槽底部达到定位功效,因受限于扳手整体厚度的考量,使得弹性定位片的弹性凸部并无法形成较大的凸部,且弹性凸部连动部的高度必须小于扳手头部的壁厚,更进一步限制了凸部的高度,当弹性定位片定位于定位槽时,因为定位面积过小,而无法有效的确实定位,当扳动扳手的力量较大时,极可能让弹性凸部与定位槽产生错位,而让定位功能失效。
现有技术的设计并无法确实达到换向时定位的功效,而有待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解决现有结构无法确实换向定位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手本体,一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第二与第三容置部;
一棘动件,其外缘环设有复数个齿,所述的棘动件枢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一容置部中;
一卡掣装置,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二容置部中,所述的卡掣装置包括一第一卡掣件、一第二卡掣件与一个设在两卡掣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的两卡掣件分别设有复数个齿与一连动部,所述的卡掣件的齿选择性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的齿;
一换向开关,包括一拨钮与一控制件,所述的拨钮能够横向位移的滑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三容置部内,所述的控制件包括结合部与延伸部,所述的控制件的结合部连接于所述的拨钮,所述的控制件延伸部伸入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二容置部,所述的延伸部的一个端部设有一第一导引部,所述的延伸部的另一个端部设有一第二导引部,所述的两导引部能够带动所述的两卡掣件的连动部,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的第二导引部带动所述的第二卡掣件的连动部,令所述的第二卡掣件远离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的第一导引部带动所述的第一卡掣件的连动部,令所述的第一卡掣件远离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令所述的两卡掣件同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利用控制件的导引部确实操控卡掣件离开棘动件,达到换向确实的功效。
2.换向开关凭借顶掣装置定位于凹陷,可以确实达到定位的功效,且横向位移的换向开关不会受到棘动件转动影响,而发生顶掣装置自动脱离凹陷的情事。
3.本发明具有三段操控,可同时适用顺、逆时钟转动,顺时钟转动以及逆时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扳手的换向开关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现有的双向棘轮扳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11是现有的双向棘轮扳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扳手本体;11第一容置部;111环沟;12第二容置部;13第三容置部;131第一凹陷;132第二凹陷;133第三凹陷;20棘动件;21驱动部;22齿;23限位部;24C型扣;30卡掣装置;31第一卡掣件;311定位部;312齿;313连动部;314抵接面;32第二卡掣件;321定位部;322齿;323连动部;324抵接面;33弹性体;40换向开关;41拨钮;411容孔;412限位孔;42顶掣装置;421弹性件;422钢珠;43控制件;431结合部;432延伸部;433第一容置空间;434第二容置空间;435第一导引部;436第二导引部;435a第一接触部;436a第一接触部;435b第二接触部;436b第二接触部;44控制件;441结合部;442延伸部;443第一导引部;444第二导引部;445容置空间;443a第一接触部;444a第一接触部;443b第二接触部;444b第二接触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至图3,为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与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包含有一扳手本体10、一棘动件20、一卡掣装置30与一换向开关40。
所述的扳手本体10形成有三个容置部11、12、13,第一容置部11贯穿扳手本体10两侧且呈圆形状,第一容置部11内缘壁面邻近端部处设有一环沟111,所述的第二容置部12是凹设在第一容置部11的内缘壁面且与所述的第一容置部11相通连,所述的第二容置部12呈弯月状,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是横向延伸的设在所述的第二容置部12相反于第一容置部11的一端,而且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的中段处是局部相切于所述的第二容置部12,使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与第二容置部12相通连,第三容置部13呈横向延伸的长槽状,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周缘相反于第二容置部12的壁面上设有三个凹陷131、132、133。由所述的扳手本体10表面观的,所述的第一容置部11与第三容置部13隔着连接部位呈相邻,且第二容置部12位于第一容置部11与第三容置部13之间。
所述的棘动件20是枢设在扳手本体10的第一容置部11内,且能够产生相对旋转关系。所述的棘动件20设有一可供螺件容置的驱动部21,所述的棘动件20的外缘壁面环设有齿22,所述的棘动件20一端的邻近端部处设有一限位部23,所述的限位部23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容置部11的环沟111,一C型扣24设在所述的限位部23与所述的环沟111之间,使所述的棘动件20可转动的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10的第一容置部11内。
所述的卡掣装置30是容置在扳手本体10的第二容置部12内,且所述的卡掣装置30是与所述的棘动件20产生相对的卡掣关系。所述的卡掣装置30包括两卡掣件31、32与一个设在两卡掣件31、32之间的弹性体33。为方便文中说明,这两个卡掣件31、32在此定义为第一卡掣件31和第二卡掣件32,这两个卡掣件31、32在一侧设有复数个齿312、322以供啮合于棘动件20的齿22。这两个卡掣件31、32相反于齿312、322的一侧形成有一抵接面314、324,所述的抵接面314、324是能够在第二容置部12的内壁面滑移。这两个卡掣件31、32彼此相对应的一面设有定位部311、321,以供所述的弹性体33的两端结合。这两个卡掣件31、32并在顶面上设有一个连动部313、3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连动部313、323是呈一凸起的圆柱状。
所述的换向开关40能够横向位移的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10的第二容置部12与第三容置部13内,并供使用者操作以连动所述的卡掣装置30,使卡掣装置30选择性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所述的换向开关40包括一拨钮41、一顶掣装置42与一控制件43,所述的拨钮41能够横向位移的设在扳手本体10的第三容置部13,所述的拨钮41包括第一端与第二端,拨钮41第一端插置在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而且能够产生相对的限位滑移关系,拨钮41第一端相反于第二容置部12开设有一容孔411,拨钮41第一端朝向第二容置部12开设有一限位孔412,所述的容孔411与所述的限位孔412分别由两相反的方向开设,且所述的容孔411与所述的限位孔412都为盲孔,所述的拨钮41第二端凸露在所述的第三容置部13外以供使用者拨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包括一弹性件421与一钢珠422,所述的弹性件421设在所述的容孔411内,所述的钢珠422被所述的弹性件421顶推而能够选择性跳动在所述的三个凹陷131、132、133。
所述的控制件43呈T字型包括一个结合部431与一个相接于结合部431且与所述的结合部431形成垂直的延伸部432,所述的控制件43的结合部431局部伸入所述的拨钮41的限位孔412,使所述的控制件43能够被拨钮41带动并在第二容置部12内横向移动,所述的控制件43的延伸部432接触两个卡掣件31、32的顶面。所述的控制件43的延伸部432与结合部431之间形成有两容置空间433、434,所述的两容置空间433、434分别位于所述的结合部431的两侧,所述的延伸部43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引部435、436,所述的两导引部435、436都朝向所述的结合部431,所述的导引部435、436形成斜面状。所述的两导引部435、436选择性带动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连动部313、323。为了方便说明,这两个导引部435、436在此定义为第一导引部435和第二导引部436。这两个导引部435、436还具有第一接触部435a、436a以及第二接触部435b、436b。本实施例中的控制件43是用金属片冲制而成。
参照图3,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一凹陷131,同时连动所述的控制件43产生位移,所述的两连动部313、323被允许在所述的控制件43的两容置空间433、434内移动,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远离所述的第一导引部435而抵靠在所述的控制件43的结合部431,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并受所述的结合部431推动,使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齿312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所述的控制件43的第二导引部436带动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令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远离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使扳手能够由第一方向转动驱动螺件。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接触第二导引部436的第二接触部436b。
参照图4,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二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三凹陷133,同时连动所述的控制件43产生位移,所述的两连动部313、323被允许在所述的控制件43的两容置空间433、434内移动,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远离所述的第二导引部436而抵靠在所述的控制件43的结合部431,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并受所述的结合部431推动,使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齿322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受到所述的第一导引部435确实带动,进一步使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齿312远离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使扳手能够由第二方向转动驱动螺件。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接触第一导引部435的第二接触部435b。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的控制件43延伸部432的两导引部435、436都为朝向结合部431的斜面,而可以确实的带动两卡掣件31、32在所述的第二容置部12内偏摆,而具有带动确实的功效。且换向开关40凭借顶掣装置42定位于凹陷131、132、133,可以确实达到定位的功效,且横向位移的换向开关40不会受到棘动件20转动影响,而发生顶掣装置42自动脱离凹陷131、132、133的情事。
参照图5,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三位置时,所述的拨钮41位于中间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二凹陷132,此时,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连动部313、323未受到控制件43的拨动,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齿312、322分别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令所述的扳手本体10的棘动件20同时可以转动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此时扳手具有微调作业的效果。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换向开关40要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前,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会接触第一导引部435的第一接触部435a。当换向开关40要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前,所述的第二卡掣32的连动部323会接触第二导引部436的第一接触部436a。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控制件43的导引部435、436可以带动卡掣件31、32使卡掣件31、32远离棘动件20的齿22,同时卡掣件31、32受到弹性体33的推动而可以使卡掣件31、32的连动部313、323从导引部435、436的第一接触部435a、436a移动到第二接触部435b、436b,达到确实拉开卡掣件31、32的效果。
参照图6,为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所述的换向开关40的控制件44,本实施例的控制件44呈T字型包括一个结合部441与一个相接于结合部441且与所述的结合部441形成垂直的延伸部442,所述的控制件44的结合部441局部伸入所述的拨钮41的限位孔412,使所述的控制件44能够被拨钮41带动并在第二容置部12内横向移动,所述的控制件44的延伸部442接触两个卡掣件31、32连动部313、323的顶面。所述的延伸部44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导引部443、444,所述的两导引部443、444都朝向所述的结合部441,所述的导引部443、444形成斜面状。所述的两导引部443、444选择性带动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连动部313、323。为了方便说明,这两个导引部443、444在此定义为第一导引部443和第二导引部444。这两个导引部443、444还具有第一接触部443a、444a以及第二接触部443b、444b。所述的两导引部443、444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445,本实施例的控制件44可由金属片钣金弯折而成。
参照图7,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一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一凹陷131,同时连动所述的控制件44产生横向位移,所述的连动部313、323被允许在所述的控制件44的容置空间445内移动,所述的第二导引部444确实带动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使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齿322远离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第二卡掣件32与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之间设有弹性体33的弹性连接,进一步凭借所述的弹性体33推移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并让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使扳手由第一方向转动驱动螺件。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接触第二导引部444的第二接触部444b。
参照图8,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二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三凹陷133,同时连动所述的控制件44产生位移,所述的两连动部313、323被允许在所述的控制件44的容置空间445内移动,所述的第一导引部443确实带动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使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齿312远离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第二卡掣件32与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之间设有弹性体33的弹性连接,进一步凭借所述的弹性体33推移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并让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使扳手由第二方向转动驱动螺件。特别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接触第一导引部443的第二接触部443b。
参照图9,为本发明扳手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横向移动所述的换向开关40在第三位置时,所述的拨钮41位于中间位置,所述的拨钮41带动所述的顶掣装置42卡定在所述的第二凹陷132,此时,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两连动部313、323未受到控制件44的拨动,所述的两卡掣件31、32的齿312、322分别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20的齿22,令所述的扳手本体10的棘动件20同时可以转动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此时扳手具有微调作业的效果。特别要说明的是,当换向开关40要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之前,所述的第一卡掣件31的连动部313会接触第一导引部443的第一接触部443a。当换向开关40要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之前,所述的第二卡掣件32的连动部323会接触第二导引部444的第一接触部444a。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控制件44的导引部443、444可以带动卡掣件31、32使卡掣件31、32远离棘动件20的齿22,同时卡掣件31、32受到弹性体33的推动而可以使卡掣件31、32的连动部313、323从导引部443、444的第一接触部443a、444a移动到第二接触部443b、444b,达到确实拉开卡掣件31、32的效果。
本发明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凭借横向移动换向开关进一步带动控制件的导引部操控卡掣件的连动部,以导引部确实带动连动部,令卡掣件远离棘动件,达到确实控制单一卡掣件啮合于棘动件或双卡掣件同时啮合于棘动件的目的。
就以上所述可以归纳出本发明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利用控制件的导引部确实操控卡掣件离开棘动件,达到换向确实的功效。
2.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换向开关凭借顶掣装置定位于凹陷,可以确实达到定位的功效,且横向位移的换向开关不会受到棘动件转动影响,而发生顶掣装置自动脱离凹陷的情事。
3.本发明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具有三段操控,可同时适用顺、逆时钟转动,顺时钟转动以及逆时钟转动。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扳手本体,一端设有相连通的第一、第二与第三容置部;
一棘动件,其外缘环设有复数个齿,所述的棘动件枢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一容置部中;
一卡掣装置,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二容置部中,所述的卡掣装置包括一第一卡掣件、一第二卡掣件与一个设在两卡掣件之间的弹性体,所述的两卡掣件分别设有复数个齿与一连动部,所述的卡掣件的齿选择性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的齿;
一换向开关,包括一拨钮与一控制件,所述的拨钮能够横向位移的滑设在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三容置部内,所述的控制件包括结合部与延伸部,所述的控制件的结合部连接于所述的拨钮,所述的控制件延伸部伸入所述的扳手本体的第二容置部,所述的延伸部的一个端部设有一第一导引部,所述的延伸部的另一个端部设有一第二导引部,所述的两导引部能够带动所述的两卡掣件的连动部,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的第二导引部带动所述的第二卡掣件的连动部,令所述的第二卡掣件远离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的第一导引部带动所述的第一卡掣件的连动部,令所述的第一卡掣件远离所述的棘动件,所述的换向开关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的控制件令所述的两卡掣件同时啮合于所述的棘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导引部中,每个导引部都具有第一接触部以及第二接触部,所述的卡掣件受到弹性体的推动而能够使所述的卡掣件的连动部从所述的导引部的第一接触部移动到第二接触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延伸部与结合部之间形成有两容置空间,所述的连动部限制在所述的两容置空间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导引部之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的连动部限制在所述的容置空间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导引部形成斜面状,且所述的导引部朝向所述的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延伸部接触两个卡掣件的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延伸部接触两个卡掣件连动部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是由金属片钣金弯折而成,或是用金属片冲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容置部贯穿扳手本体两侧,而所述的第二容置部是凹设在第一容置部的内缘壁面且与所述的第一容置部相通连,所述的第三容置部是横向延伸的设在所述的第二容置部相反于第一容置部的一端,而且所述的第三容置部的中段处是局部相切于所述的第二容置部,使所述的第三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相通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钮第一端相反于第二容置部开设有一容孔,所述的扳手本体第三容置部周缘设有三个凹陷,所述的换向开关的拨钮相反于所述的控制件的一侧设有一顶掣装置,所述的顶掣装置选择性跳动在所述的凹陷内,所述的顶掣装置包括一弹性件与一钢珠,所述的弹性件设在所述的容孔内,所述的钢珠被所述的弹性件顶推而能够选择性跳动在所述的三个凹陷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扳手本体第一容置部内缘壁面邻近端部处设有一环沟,所述的棘动件邻近端部处设有一限位部,所述的限位部对应于所述的环沟,一C型扣设在所述的限位部与所述的环沟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这两个卡掣件彼此相对应的一面设有一个定位部,以供所述的弹性体的两端结合,这两个卡掣件相反于齿的一侧形成有一抵接面,所述的抵接面是能够在第二容置部的内壁面滑移。
CN2008101268498A 2008-07-01 2008-07-01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68498A CN101618528B (zh) 2008-07-01 2008-07-01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268498A CN101618528B (zh) 2008-07-01 2008-07-01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528A CN101618528A (zh) 2010-01-06
CN101618528B true CN101618528B (zh) 2011-02-02

Family

ID=41512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26849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8528B (zh) 2008-07-01 2008-07-01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852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1496B (zh) * 2011-11-29 2013-10-11
TWI510334B (zh) * 2015-02-13 2015-12-01 Infar Ind Co Ltd 具有差齒設置雙掣子單掣子座掣動裝置的單向扳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2493B (zh) * 2011-10-17 2014-10-22 张桂琼 具夹掣装置的扳手工具
CN103128698B (zh) * 2011-12-03 2015-10-28 陈怡富 棘轮扳手控向装置
CN104097167B (zh) * 2013-04-11 2016-05-04 陈怡富 棘轮工具装置
CN106541351A (zh) * 2015-09-17 2017-03-29 陈怡富 工具成型包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5206A1 (de) * 2001-07-27 2003-12-24 Bobby Hu Schraubenschlüssel mit zwei starren Stützbereichen für eine Sperrklinke
CN1467053A (zh) * 2002-07-10 2004-01-14 谢智庆 改良的棘轮的控向结构
CN1468688A (zh) * 2002-07-16 2004-01-21 谢智庆 改良的棘轮的控向结构
CN2778480Y (zh) * 2005-02-07 2006-05-10 谢智庆 具有控向结构的棘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5206A1 (de) * 2001-07-27 2003-12-24 Bobby Hu Schraubenschlüssel mit zwei starren Stützbereichen für eine Sperrklinke
CN1467053A (zh) * 2002-07-10 2004-01-14 谢智庆 改良的棘轮的控向结构
CN1468688A (zh) * 2002-07-16 2004-01-21 谢智庆 改良的棘轮的控向结构
CN2778480Y (zh) * 2005-02-07 2006-05-10 谢智庆 具有控向结构的棘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1496B (zh) * 2011-11-29 2013-10-11
TWI510334B (zh) * 2015-02-13 2015-12-01 Infar Ind Co Ltd 具有差齒設置雙掣子單掣子座掣動裝置的單向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8528A (zh) 2010-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8528B (zh) 横向拨动的换向棘轮扳手
CN201267328Y (zh) 婴儿床的锁定装置
CN202751018U (zh) 自动回归滑轨缓冲改良结构
CN203266538U (zh) 棘轮装置
CN202712294U (zh) 具有自顶出功能的电池包锁定结构
CN201835726U (zh) 一种中空玻璃内置百叶窗控制滑块
CN202953131U (zh) 排泥槽链轮
CN210856558U (zh) 滚轮压脚及车缝装置
CN102779958B (zh) 具有自顶出功能的电池包锁定结构
CN102319041A (zh) 一种吸尘器地刷
CN202780965U (zh) 十字型螺丝刀
JP5400221B2 (ja) 回転歯ブラシ
CN106049374A (zh) 一种改进的水利系统水闸门结构
CN209756558U (zh) 一种黑板
CN202278563U (zh) 冲击钻
CN207791791U (zh) 密集架轨道清理装置
CN202247462U (zh) 电熨斗台座制动结构
CN213948237U (zh) 副仪表杯托结构及车辆
CN202833742U (zh) 能消除棘轮与棘齿间噪音和磨损的棘轮离合器
CN212745012U (zh) 一种高强度拨叉
CN203328188U (zh) 牙刷
CN101797731A (zh) 防尘棘动扳手
CN103213649A (zh) 不锈钢复合防滑板
CN201481317U (zh) 扫把
CN203334804U (zh) 一种具有双层传动机构的转动锁舌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