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616192B -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16192B
CN101616192B CN200910089342.4A CN200910089342A CN101616192B CN 101616192 B CN101616192 B CN 101616192B CN 200910089342 A CN200910089342 A CN 200910089342A CN 101616192 B CN101616192 B CN 1016161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v6
address
ipv4
port
compu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893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616192A (zh
Inventor
李星
包丛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91008934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161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616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616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16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属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分级对IPv4分组和IPv6分组进行转换,第一级利用无状态的IPv4/IPv6地址和协议转换方法在IPv4地址和特定的IPv6地址间建立转换关系,第二级利用IPv6/IPv6地址和端口转换方法使多个用户的IPv6地址通过端口复用的方法共享特定的IPv6地址,因此可以根据需求采用不同的复用比,通过有限的IPv4地址使大量的IPv6用户与全球IPv4互联网进行双向发起的通信,本发明可以有效地解决IPv4/IPv6的互联互通问题,推进互联网从IPv4向IPv6的过渡。

Description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属于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但目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第四版网络协议IPv4的地址的寻址范围只有232,即43亿地址,根据目前IPv4地址的分配速度,预计在2011年之后,IPv4地址即将分配完毕。
目前中国网民人口的绝对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但互联网的普及率只有22%,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70%)。同时,平均每个中国网民仅有0.6个IPv4地址。因此,对于中国来说,IPv4地址是无法满足需求的。这个问题对于印度等其它亚洲国家和非洲国家来说,都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解决IPv4地址不够用的问题,国际互联网工程组(IETF)设计了第六版网络协议IPv6,它的地址寻址范围有2128,能够满足需求。但由于种种原因,IPv6协议于IPv4协议是不兼容的,不能很好的互联互通。当时设计的理念是用“双协议栈”的方法解决互联互通的问题,但近十年IPv6推广的经验和教训证明,不能访问IPv4众多网络信息资源,不能与IPv4众多的用户通信的IPv6网络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是解决IPv4和IPv6互联互通的方法,无状态的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方法,具有可扩展性,但无状态的转换方法需要用户使用特定的IPv6地址,不允许使用自动配置的IPv6地址。同时,IPv4地址是紧缺资源,需要更好地利用。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在无状态地址转换和协议转换的基础上,增加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根据需求把IVI地址利用端口复用转换为大量的IPv6地址。
本发明的基本特征包括:1)采用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第一类编码格式在IPv4地址与运营商的一个IPv6地址的子集IVI6地址之间建立唯一的映射关系;2)采用二级转换方法,采用IPv4地址和端口范围嵌入IPv6地址的第二类编码格式通过IPv6/IPv6转换网关,根据需求定义复用比,把少量的IVI6地址转换为大量IPv6地址,供IPv6用户与IPv4互联网通信用。
发明内容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步骤(1)初始化
步骤(1.1)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设立一个IVI转换网关,并定义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直接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构成一个IPv6地址,在运营商基于32位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32,同时在第64+n到128位之间空余位填充全0,其中:当所述IPv4地址为所述运营商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时,构成IVI6地址,当所述IPv4地址为包含所述运营商自己在内的全球IPv4地址,又不属于所述IPv6主机的IPv4地址时,构成IVIG6地址,所述IVI6和IVIG6统称为IVI地址由此在所述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双向映射关系,
步骤(1.2)在IPv6主干网和IPv6园区网之间设立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并定义第二类编码格式:即把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编码嵌入所述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在基于运营商32位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编码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n<32,构成IVI前缀,在当64+n到第96位之间如有空余位时填充全0,在第96位至111位嵌入地址复用比M,在第112位至128位嵌入端口位移值k,0≤k≤M-1,所述M表示一个所述IPv4地址通过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同时供多个IPv6计算机使用的计算机个数,
步骤(1.3)对于不同的园区网定义不同的IPv4地址复用比,并根据用户的IPv6地址的使用情况,根据IVI6地址和特定的端口范围,与用户使用的IPv6地址间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即用户在与IPv4互联网通信时,只能使用特定的端口范围;
步骤(2)IPv4计算机向IPv6计算机发起通信,其中源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地址,目的地址为IPv6计算机的IPv6地址的IPv4镜像,其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所允许使用的端口;
步骤(3):所述IVI转换网关接收分组,依次执行步骤(3.1)-步骤(3.4);
步骤(3.1):所述目标地址按步骤(1.1)按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6地址,
步骤(3.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G6地址,
步骤(3.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从而形成所述IPv6分组;
步骤(3.4):向所述IPv6/IPv6转换网关发送步骤(3.3)形成的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
步骤(4):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接到步骤(3.4)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后,执行以下步骤(4.1)-步骤(4.3),形成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4.1):根据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把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4.2):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4.3):向所述IPv6计算机发送步骤(4.2)中所述IPv6分组;
步骤(5):所述IPv6计算机接收分组;
步骤(6):所述IPv6计算机向IPv4计算机发送IPv6分组,其中源地址地址为IPv6计算机的地址,源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所允许使用的源端口,目的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IPv4地址的镜像,即IVIG6地址;
步骤(7):所述IPv6/IPv6转换网关接收IPv6分组,按以下步骤形成新的IPv6分组,
步骤(7.1):验证源端口,如符合对应的端口范围,执行步骤(7.1),否则丢弃分组,返回步骤(7);
步骤(7.2):把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7.3):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7.4):向所述IVI转换网关发送步骤(7.3)中所述的IPv6分组;
步骤(8):IVI转换网关接收IPv6分组步骤(7.3)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通过以下步骤(8.1)-步骤(8.3)形成IPv4分组并发送,
步骤(8.1):所述目标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8.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8.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从而形成所述IPv4分组;
步骤(8.4):向IPv4计算机发送步骤(8.3)形成的IPv4分组;
步骤(9):所述IPv4计算机接收步骤(8.4)发送的IPv4分组;
附图说明
图1: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的网络连接方式;
图2: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3:IPv4地址嵌入IPv6地址的定义格式。
具体实施方式和方法案例
本发明的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其中IVI转换网关为第一级转换,把IPv4分组转换为基于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6/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为第二级转换网关,跟据端口复用比,把第一类编码格式的分组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的分组。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IVI转换网关的映射规则如图3所示,通信流程举例如下:
如运营商的IPv6地址的前缀为2001:da8::/32,所选用的IVI4地址为202.38.108.0/24,则第一类编码格式IVI6地址范围为2001:da8:ffca:266c:0::/64,如所选用的复用比为256,所选用的计算机为202.38.108.2,端口为4097,则该IPv6计算机的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为2001:da8:ffca:266c:200::100:1/128,如通信的IPv4计算机的IPv4地址为18.181.0.31,则第一类编码格式IVIG6的地址为2001:da8:ff12:b500:1f00::/72,对于IPv4计算机不需要第二类编码格式,通信流程为:
(1)IPv4计算机18.181.0.31需要与IPv6计算机2001:da8:ffca:266c:200::100:1的4097端口发起通信,则在IPv4网络中18.181.0.31需要对202.38.108.2的4097端口发起通信,因为这是对应于IVI6=2001:da8:ffca:266c:200::的IVI4,即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
18.181.0.31←→202.38.108.2,目标端口为4097。
(2)在IVI转换网关中,18.181.0.31转换为2001:da8:ff12:b500:1f00::,202.38.108.2转换为2001:da8:ffca:266c:200::,即IPv6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2001:da8:ff12:b500:1f00::←→2001:da8:ffca:266c:200::。
(3)在6/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中,源地址不变,根据目标端口4097,目标地址由2001:da8:ffca:266c:200::转换为2001:da8:ffca:266c:200::100:1/,即IPv6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2001:da8:ff12:b500:1f00::←→2001:da8:ffca:266c:200::100:1。
(4)返回的IPv6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2001:da8:ffca:266c:200::100:1/←→2001:da8:ff12:b500:1f00::。
(5)在6/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中,源端口4079符合转换范围源地址由2001:da8:ffca:266c:200::100:1转换为2001:da8:ffca:266c:200::,目标地址不变,即IPv6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2001:da8:ffca:266c:200::←→2001:da8:ff12:b500:1f00::。
(6)通过IVI转换网关,转换为IPv4分组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分别为:202.38.108.2←→18.181.0.31。
注意对于由IPv6计算机发起的通信,其源端口必须符合给定的端口范围,否则分组将被6/6端口复用转换网关丢弃。这个规定可以由修改IPv6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实现。
利用本发明定义的方法,可以在共享IPv4地址的情况下,利用端口复用技术使IPv6计算机与IPv4互联网进行双向发起的通信。

Claims (1)

1.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1)初始化
步骤(1.1)在IPv4和IPv6网络之间设立一个IVI转换网关,并定义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直接嵌入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构成一个IPv6地址,在运营商基于32位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0<n<32,同时在第64+n到128位之间空余位填充全0,其中:当所述IPv4地址为所述运营商准备给IPv6主机使用的IPv4地址时,构成IVI6地址,当所述IPv4地址为包含所述运营商自己在内的全球IPv4地址,又不属于所述IPv6主机的IPv4地址时,构成IVIG6地址,所述IVI6和IVIG6统称为IVI地址由此在所述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子集之间形成一一对应的双向映射关系,
步骤(1.2)在IPv6主干网和IPv6园区网之间设立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并定义第二类编码格式:即把IPv4地址加传输层端口编码嵌入IPv6地址的编码格式,在基于运营商32位聚类前缀的所述IPv6地址编码格式中的第32+n位嵌入32位IPv4地址,0<n<32,构成IVI前缀,在当64+n到第96位之间如有空余位时填充全0,在第96位至111位嵌入地址复用比M,在第112位至128位嵌入端口位移值k,0≤k≤M-1,所述M表示一个所述IPv4地址通过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同时供多个IPv6计算机使用的计算机个数,
步骤(1.3)对于不同的园区网定义不同的IPv4地址复用比,并根据用户的IPv6地址的使用情况,根据IVI6地址和特定的端口范围,与用户使用的IPv6地址间建立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即用户在与IPv4互联网通信时,只能使用特定的端口范围;
步骤(2)IPv4计算机向IPv6计算机发起通信,其中源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地址,目标地址为IPv6计算机的IPv6地址的IPv4镜像,其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所允许使用的端口;
步骤(3):所述IVI转换网关接收分组,依次执行步骤(3.1)-步骤(3.4);
步骤(3.1):目标地址按步骤(1.1)按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6地址,
步骤(3.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第一类编码格式把IPv4地址转换为IVIG6地址,
步骤(3.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从而形成所述IPv6分组;
步骤(3.4):向IPv6/IPv6转换网关发送步骤(3.3)形成的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
步骤(4):IPv6/IPv6端口复用地址转换网关接到步骤(3.4)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后,执行以下
步骤(4.1)-步骤(4.3),形成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分组并发送,
步骤(4.1):根据目标地址和目标端口把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4.2):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4.3):向所述IPv6计算机发送步骤(4.2)中所述IPv6分组;
步骤(5):所述IPv6计算机接收分组;
步骤(6):所述IPv6计算机向IPv4计算机发送IPv6分组,其中源地址地址为IPv6计算机的地址,源端口为所述IPv6计算机所允许使用的源端口,目标地址为IPv4计算机的IPv4地址的镜像,即IVIG6地址;
步骤(7):所述IPv6/IPv6转换网关接收IPv6分组,按以下步骤形成新的IPv6分组,
步骤(7.1):验证源端口,如符合对应的端口范围,执行步骤(7.1),否则丢弃分组,返回步骤(7);
步骤(7.2):把第二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转换为第一类编码格式的IPv6地址;
步骤(7.3):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并形成IPv6分组,
步骤(7.4):向所述IVI转换网关发送步骤(7.3)中所述的IPv6分组;
步骤(8):IVI转换网关接收IPv6分组步骤(7.3)发送的所述IPv6分组,通过以下步骤(8.1)-步骤(8.3)形成IPv4分组并发送,
步骤(8.1):所述目标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8.2):所述源地址按步骤(1.1)设定的IPv6地址编码格式转换为IPv4地址,
步骤(8.3):按RFC2765执行除地址转换之外的其它处理程序,并重新计算传输层校验和,从而形成所述IPv4分组;
步骤(8.4):向IPv4计算机发送步骤(8.3)形成的IPv4分组;
步骤(9):所述IPv4计算机接收步骤(8.4)发送的IPv4分组。
CN200910089342.4A 2009-07-16 2009-07-16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Active CN1016161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9342.4A CN101616192B (zh) 2009-07-16 2009-07-16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089342.4A CN101616192B (zh) 2009-07-16 2009-07-16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192A CN101616192A (zh) 2009-12-30
CN101616192B true CN101616192B (zh) 2014-01-01

Family

ID=41495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89342.4A Active CN101616192B (zh) 2009-07-16 2009-07-16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16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9121A (zh) * 2010-03-29 2011-10-0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Pv6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94932B (zh) * 2010-12-10 2015-11-25 清华大学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
CN102098356A (zh) * 2011-03-25 2011-06-15 清华大学 基于云服务的由IPv4方发起通信的IPv4/IPv6翻译方法
CN103888555A (zh) * 2014-03-26 2014-06-25 清华大学 一种IPv4/IPv6无状态翻译算法
CN116132397B (zh) * 2022-11-28 2024-05-14 赛尔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IPv6至IPv4的转换方法以及转换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665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4网络与IPv6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1068226A (zh) * 2007-02-01 2007-11-07 西安交通大学 IPv4/IPv6混合环境下多媒体交互网关实现方法
CN101431477A (zh) * 2008-12-17 2009-05-13 清华大学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91665A (zh) * 2004-04-21 2005-1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Pv4网络与IPv6网络通信的实现方法
CN101068226A (zh) * 2007-02-01 2007-11-07 西安交通大学 IPv4/IPv6混合环境下多媒体交互网关实现方法
CN101431477A (zh) * 2008-12-17 2009-05-13 清华大学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欧阳利军等.NAT技术及IPv4到IPv6地址转换研究.《信息技术》.2006,(第4期),91-9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16192A (zh)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0295A (zh)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无状态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CN1118167C (zh) 在网络上用域名路由选择发送数据到目的端的系统和方法
CN101616192B (zh)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分级转换方法
CN105791214A (zh) 一种RapidIO报文和以太网报文之间的转换方法和设备
CN102098355B (zh) 基于云服务的由IPv6方发起通信的IPv4/IPv6翻译方法
CN101431477B (zh) 端到端运营商级和园区网路由器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CN102098356A (zh) 基于云服务的由IPv4方发起通信的IPv4/IPv6翻译方法
CN102143250B (zh)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的IPv4/IPv6翻译和隧道组合通信方法
CN101431478B (zh) 端到端运营商级路由器和家庭网关组合的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CN101483602B (zh) 基于准静态映射的IPv6客户机访问IPv4服务器的方法
CN1549503A (zh) 网络通信系统中用户位置信息的传递方法
CN100428681C (zh) 在ip网络中采用单播地址来标识多播组的方法
CN104506460B (zh) 一种实现napt端口资源分配的方法
CN101938530B (zh) 地址转换设备中用户身份认证及溯源方法
CN101783818A (zh) IPv4地址和端口复用的IPv6地址构造方法
CN102594932B (zh)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IPv4/IPv6分级转换方法
CN102143251B (zh) 面向运营商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的IPv4/IPv6翻译方法
CN1866972A (zh) 一种向量网络地址编码方法
CN1243437C (zh) 一种可穿越网络地址翻译的自动隧道的方法
CN107277185B (zh) 网络通讯系统及网络穿透方法
CN101800740A (zh) 互联网协议转换及地址转换的虚拟接口实现方法
CN102594655A (zh) 使用非特定IPv6地址的最小状态IPv4/IPv6分组转换方法
CN1914887A (zh) 至网际协议第六版通信网络设备的前缀自动分配
TWI449391B (zh) 識別碼的產生與辨識方法與通訊系統
CN104468864B (zh) 一种IPv6-in-IPv4隧道包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