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9174B -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09174B CN101609174B CN2008101266562A CN200810126656A CN101609174B CN 101609174 B CN101609174 B CN 101609174B CN 2008101266562 A CN2008101266562 A CN 2008101266562A CN 200810126656 A CN200810126656 A CN 200810126656A CN 101609174 B CN101609174 B CN 1016091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lm
- viewing angle
- microstructure
- light
- visual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成形于基材的上下表面的不同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以高分子的透光材质制成,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以弧形轮廓所延伸的长条微结构体,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另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点状结构体,并且该光学膜片控制光线视角分布使其配光呈现非轴对称的分布。该光学膜片主要可用于显示器领域,特别是用于3D立体影像技术的立体显示器时,此光学膜片可以适度地改变显示器的视角,并且能消除立体显示器上两面板叠合时出现的叠纹干涉现象,并且能维持进入液晶面板的光线偏振度,更能保持液晶面板的高辉度与高对比特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特别是涉及一种光学膜片能消除一般立体显示技术中发生的叠纹现象,并能改变光线垂直与水平配光视角且维持一定的光偏振态守恒,以维持显示器的高辉度与高对比性。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器,显示的影像为平面影像,无法感受真实物体的远近与景深,近年来3D立体影像技术越来越受重视,3D立体影像的显示技术可以用于许多场合,除了主要的视听娱乐用途外,医疗中的一些病理与切片观察技术很早就使用类似的立体显示技术来观察病理,此外立体影像技术也可用于一些较为珍贵的艺术珍品或饰品的观赏与展示。
立体影像的技术有许多实现方式,早期的红绿立体影像是利用不同角度的摄影机拍摄影像的视差的立体技术,但是这种技术无法将颜色有效表现出来。而另一种随机点的立体图,则利用计算机软件处理来表现出明暗的隐藏图,再经双眼观看融合成立体图像。还有利用柱状透镜数组(lenticular lens array)的成像将不同视角观看的连续立体影像表现出来,可以造成影像缩、连续变图、与前后深浅的三维效果。还有利用视差屏障技术来造成左右眼视觉视差的立体技术等,以及使用立体全像术来拍摄及重建的立体影像。最后还有利用偏振光(Polarization Light)反复切换的特性来拍摄的立体显像技术,此技术使用液晶显示器快速切换影像的偏振态,也可以造成不同的景深与3D的效果。
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显示传统利用偏振光切换技术的3D立体影像的架构图,图中的概念显示需在两片LCD液晶面板5中间放置一片光学膜片6来达成偏振保持,消除叠纹,维持特定水平与垂直视角需求的示意架构图。传统技艺中此类膜片制作目前是以全像干涉术所制作出的特殊全像光学膜片为主,此膜片的现有技艺有如美国专利号US6998196号所提供的此全像光学绕射组件(HOE)的膜片制作方式与原理,此传统全像母片制作方式多用雷射光将干涉光的振幅、相位纪录于卤化银底片或特定感光材料,经显影、定影、漂白等制程再重建绕射的光场,过程复杂难制作。
请参考图1,图中显示此种3D立体技术需要两张可输出的显示卡硬件7来搭配各自的LCD液晶面板5来做偏光的切换与显示处理,而输出画面必须是先经过特定软件来处理编码成为立体影像专用的叠合影像画面,最后此画面拨出时再经人眼配带偏光眼镜来观赏就可产生真实的3D立体影像。
以偏振光切换造成的3D立体影像技术主要原理是:当输入的影像由空间光线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或液晶面板(LCD)等输出时,利用人眼视觉暂留现象,极短时间的快速切换来控制SLM或液晶面板切换影像的偏振光状态,此时搭配偏振镜片后使左眼与右眼看到的影像具有不同的偏振状态,通过左右眼的视觉角度与远近差异突显出,进而造成3D立体显示影像所需的视差现象,最后两眼影像经大脑融合并解释成为一3D立体影像。此类型的立体影像技术有许多的应用与改良,早期有类似头戴显示器(Head MountedDisplay,HMD)的3D技术等,与多台投影机产生的立体电影等。而此类型的3D显示器主要有几个特色,第一,使用一片或两片LCD来输出影像。第二,输出影像本身需经过特殊软件来处理编码且常需有双输出的显示等硬件支持。第三,此立体影像需要使用偏振片或偏振眼镜观赏。
光学膜片在3D立体影像技术的使用方式大致如下所述,3D立体影像技术当使用到两片重叠的LCD来输出影像时,此两片LCD需紧密地重叠在一起,否则两者影像将会被模糊化且彼此受到画面互相干扰而影响画质清晰度,但在此两片LCD叠合紧密贴合一起使用时,由于两片LCD的像素(Pixel)结构大小过于规律化,且两者尺寸相近或相同就会造成严重的光学干涉的叠纹(moire)现象,使得影像质量受到干涉条纹的严重干扰,所产生的叠纹干涉条纹大致上为明亮相间的纹路,此条纹随着观察者的视角与所使用的光线波段与两紧贴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的相对位置与方向而有改变,有时产生的叠纹条纹当人的眼睛无法鉴别时就不会轻易被发现其存在。
一般而言,此叠纹将会严重影响液晶显示的画面质量,是必须加以消除避免的重要问题。所以一般在现有技艺中在此两片LCD中间就必须加上一张特殊的光学膜片来消除叠纹的问题,现有技术中是使用全像式光学膜片来降低叠纹的影响,但是制作全像式膜片的技术门槛较高,不易普及制作而且价格非常昂贵,且当使用的显示器越来越大时,就需要大面积的光学膜片。此类全像膜片母片制作必须通过雷射光源来做为全像术(Holography)干涉时的物光与参考光源,所制作的光学膜片面积越大则雷射光就必须有更大的平行扩束光学装置,牵涉到的光学专用扩束镜头其体积也相当大,而透镜的离轴像差也越大,故其均匀性越难控制,所以相对其成本极高与制作困难。
不仅如此,在大面积区域的雷射的均匀性不佳与雷射照射功率明显不足的问题下,直接会影响雷射曝光后的全像膜片的表面结构体的成型率与分布均匀性,就会大大降低消除叠纹的效果与立体影像显示的画质,所以不易将此全像光学膜片大尺寸化,则未来使用此全像立体影像的显示器的尺寸就受到严重限制,而且全像类型的光学膜片价格昂贵。而此全像光学膜片如果使用一般传统显示器或LCD TV专用的下扩散片或上扩散片来取代时,会因为扩散片使用随机颗粒做涂布的制作方式下其膜片的视角分布为圆形轴对称,就无法制作非对称的配光光型与视角分布,而对于3D立体影像显示技术中常需要的特殊视角需求或不对称视角的需求就无法达成,且使用一般扩散片的视角也有过大或过小的问题,使用此一般传统的扩散膜片都会严重造成像素影像的模糊,辉度严重下降,并使3D立体影像的显示质量变差,且基本的叠纹问题都无法消除。
再者使用一般扩散膜片更严重的是光线经过扩散膜片后因光线过度扩散其偏振状态也无法保持将造成对比下降,这都影响到3D立体影像的对比度与影像质量和观赏的辉度值。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可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各种缺点的光学膜片,能克服一般扩散片会使画质模糊,无法保持偏振,无法消除叠纹,光型为轴对称的先天限制。此膜片也能克服传统中大尺寸全像光学膜片的不易批量制造与大面积化与价格非常昂贵的缺点,实为目前3D立体影像技术中极为关键且极欲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特定高分子基材的上下两表面分别制作不同的结构体,在基材其一表面上制作一以部份弧型轮廓延伸的长条结构,并在基材另一表面上设置制作出微细的点状凹凸的结构,利用上下表面结构分别为长条状与凹凸点状结构两者形状维度的差异与上下表面两者的形状曲率变化来改变所需的非对称配光角度分布,可造成垂直与水平视角的差异,此种垂直与水平的视角差异的光学特性则可达成传统全像光学膜片具有非对称的配光特性。针对本发明的光学膜片其上下表面的弧状长条结构尺寸与点状的凹凸结构尺寸与3D立体影像使用的两片LCD的像素结构尺寸可能会产生光学干涉(Interference)的空间频率(Spatial Frequency)作其干涉空间频率的频率回避,来消除并降低眼睛会察觉的各拍频干涉的较低频空间频率下的叠纹干涉现象。故本膜片的结构能有效破坏3D影像显示技术中因使用两片重叠LCD可能产生相近且近同调(Coherent)的光程差(Optical PathDifference),而能够用来消除叠纹的问题,而利用弧状长条结构来调整水平与垂直视角的配光特性,且能维持经过液晶后光线的特定偏振状态,能避免漏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种方案,提供一种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成形于基材的上下表面的不同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以高分子的透光材质制成,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以弧形轮廓所延伸的长条微结构体,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另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点状结构体,并且该光学膜片控制光线视角分布使其配光呈现非轴对称的分布。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高分子透光材质选自于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与饱和多元酯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的弧形轮廓曲线为非球面的轮廓曲线线条。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宽度大小为8~90μm,而深度为3~20μm。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点状结构体的深度分布介于1~20μm之间。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可为长条弯曲状。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为凸状或凹状或凹凸状并存设置。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的设置方向与该基材相对夹一特定角度。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点状结构体为凹状或凸状或凸状与凹状并存设置。
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中,该光学膜片的最大与最小的配光视角角度差异介于2度~37度之间。
整体而言,本发明的光学膜片,能改变经LCD的光线的水平与垂直视角,并可以造成非传统扩散片的圆对称的辉度视角分布,能搭配立体影像用LCD显示所需的特殊视角要求,并有效消除两片LCD重叠时产生的严重叠纹现象,并能维持经过液晶后光线的偏振状态,避免漏光问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3D立体显示技术的关系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正面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反面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一曲线图,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膜片所测得的视角配光曲线图;
图7为不加任何扩散膜片的3D立体显示器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图;
图8为加上一般传统扩散膜片的3D立体显示器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图;
图9为加上传统全像光学膜片的3D立体显示器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图;
图10为加上本发明光学膜片的3D立体显示器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图。
现有技术中的附图标记:
LCD液晶面板 5
光学膜片 6
显示卡硬件 7
本发明中的附图标记:
基材 1a,1b,1c
上表面结构 2a,2b,2c
微结构弧形长条体 21a,21b,21c
曲线线条轮廓 211a,211b,211c
下表面结构 3a,3b,3c
点状结构体 31a,31b,31c
旋转角度 4b,4c
A曲线 A
B曲线 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更详细的描述。
在本发明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此外所附图示仅是示意,而非依照一定的比例绘图。
再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的第一实施例,该光学膜片控制光线视角分布使其配光呈现非轴对称的分布,并且该光学膜片的最大与最小的配光视角角度差异介于2度~37度之间。本光学膜片本体包含基材1a及上表面结构2a与下表面结构3a,其中上表面结构2a包含至少一种类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而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的表面形状可由NURBS(非均匀有理B样条)曲面组成,或由传统光学所述及的球面,与非球面曲线、SPLINE(内插方式)曲线,或BEZIER(皮埃尔曲线)曲线方程式等组成的轮廓,如图2所示的曲线线条轮廓211a则由椭圆圆锥曲线的部分轮廓曲线所构成的椭圆非球面曲线,其中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可为由曲线线条轮廓211a构成的加工刀具路径沿特定的直线方向来延展加工成形制作。但为了更有效消除因长条结构本身固定周期下而又与液晶面板产生的额外频率的干涉条纹,亦可使用曲线蜿蜒(如呈现反复类似S型振动的轨迹)的方式将曲线线条轮廓211a沿特定曲线(如呈现反复类似S型振动的轨迹)蜿蜒延展出如河流反复蜿蜒的非球面微结构凸条体来降低此干涉条纹的发生现象。而此长条或蜿蜒状的结构实际加工方式可以通过超精密加工刀具与计算机数值控制的加工机来刻划出此直条状或S型蜿蜒状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而下表面结构3a则设置许多的点状结构体31a。
再请参考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上表面结构2b包含至少一种类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b,其亦可设置相对于基材1b本体有一旋转角度4b,即此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b的长条延伸方向不需要平行或垂直设置于基材1b本体之上,设计此旋转角度4b的优点是将可以用来微调光学膜片配光的视角分布与调整膜片本身空间频率的水平与垂直的分量比重,因为各种尺寸LCD液晶显示器的像素大小都因制造的厂商不同而有些差异性,而配光的视角则可通过此旋转角度4b来微调改变。此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b可为由曲线线条轮廓211b构成的加工刀具路径沿特定的直线方向来延展加工成形制作。
再请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下表面所设置的点状结构体31b,图中显示其下表面结构3b设置许多凸起的点状结构体31b,此点状结构体31b亦可改设置为凹状结构体,或者使凹状与凸状点状物同时设置存在于下表面上。凹凸点状物两者差异主要在于凸状与凹状点状物以微透镜成像理论而言,其透镜等效的前后焦距有差异性,其扩散光线所需的空间位置与扩散的距离长短就有不同。此点状结构体31b的制作方式则可以使用蚀刻(Etching)或以精密刀具采用压花方式或特定路径切削加工或以喷涂颗粒等传统方式制作出。图4中显示本实施中结构体本身类似部分隆起的小山丘或类似部分球形的形状,而点状结构体31b的排列方式则为随机的均匀分布于下表面结构3b之上。
请再参考图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上表面结构2c包含至少一种类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c,其可为由曲线线条轮廓211c构成的加工刀具路径沿特定的直线方向来延展加工成形制作,并且此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c亦可设置相对于基材1c本体有一旋转角度4c。此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c亦可以改设置成为完全相反的凹状的弧形长条,凹状与凸状弧形长条差异在于两者发散光线的前后近轴焦点位置有所差异,这将会造成扩散角度与扩散距离的些微不同。所述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c的形状也可设置成为完全相反的微结构弧形凹状长条,或者可使用多种不同形状的弧形凹状与弧形凸状长条结构同时并存设置,根据光学重叠(Superposition)原理来制作更多样化的配光曲线需求,改变微结构透镜的等效前焦点与后焦点与基材1c的材料与成型胶类的折射率,都会影响光线经本光学膜片后扩散的角度与扩散的距离。再者,第三实施例的光学膜片的下表面结构3c设置许多凸起的点状结构体31c。
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的基材(1a,1b,1c)的本体材料,以高分子透光材质制成,该高分子透光材质选自于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树脂(Polycarbonate,PC)、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Methylmethacrylate Styrene,MS)及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或饱和多元酯(PET)等组成材料群组中的任一种材料,而本发明中的具消除叠纹及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的制作方式步骤为:经光学设计的结构由精密模具加工完成后再利用紫外光(UV)固化成型等制作方法制作,其制作方式亦可以使用押出(Extrusion)等制作方法制作,或使用热压(Embossing)或滚压制程(Roller toRoller)来大量生产本发明的膜片。
上述实施例中,长条微结构体,即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21b,21c)的曲线线条轮廓(211a,211b,211c)可由至少一种线条单元所组成,当然亦可由非球面线条、直线、NURBS曲线、SPLINE曲线、BEZIER曲线及圆弧线条等不同线条相互搭配共同组合,并将此曲线延伸成形,进而构成一种复合式非球面(Compound Asphere Surface)。此非球面形状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21b,21c)的宽度周期大小可从数十微米(μm)到近百微米皆可,本发明中的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21b,21c)的结构宽度因精密加工刀具的尺寸限制与眼睛的分辨率考虑经计算评估约可设计在8~90微米左右,实施例的较佳设计值约在20~60微米左右,而结构深度则可设计在3~20微米左右,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结构较佳值约设计在3.5~10.5微米之间,微结构弧形长条体(21a,21b,21c)的结构深度与宽度比值约为0.03~2.5之间,而下表面结构(3a,3b,3c)设置的点状结构体(31a,31b,31c)其深度约在1~20微米之间。须知此上下表面设置的结构设计尺寸与形状会随两LCD的像素大小与视角需求等相对条件改变而所有变异。
因此,有关于本发明所制作能消除叠纹与改变视角的光学膜片的上下表面结构设计方式,以非球面方程式搭配光学设计程序来优化表面上的非球面微结构形状,利用结构形状曲率半径变化与非球面系数变化与膜片基材与结构体的光学折射率差异来控制扩散出光的角度比例与大小。因为上表面结构(2a,2b,2c)设置的结构形状为长条的弧状柱状体,非一般传统透镜对光轴(Optical Axis)旋转轴对称的形状,所以本发明的膜片其水平与垂直的视角分布将会有明显差异性。并于本光学膜片的下表面结构(3a,3b,3c)设置点状结构体(31a,31b,31c),其结构可为凸起亦可为凹陷状,凹或凸的结构与其大小与深度将会影响出光的视角大小。一般而言,此点状结构曲率半径越小或深度越深时,其扩散角度越大,此具凹凸状的点状结构体(31a,31b,31c)的深度大小约为1~20μm,较佳值约为3~9μm。
一般而言,若以日本Nippon Denshoku社所制作贩卖的GC5000L扩散度仪器测量本发明的光学膜片所有的方向角度(类似地球经纬度的经度角的经度方向)后,测量其正负90度方向内的配光曲线,比较其最大与最小的方向角度的半功率全视角(FWHM),其FWHM视角差异值应会大于2度,但太大的FWHM视角差异也会造成辉度过度下降与画质变模糊的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最佳设计值约6.5度到18.5度之间,可以维持较佳的扩散度又不至于破坏过多偏振态造成对比下降的问题。而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具消除叠纹与改变视角的光学膜片的实际成品使用于两LCD面板之间时,两上下结构面的方向可以任意调换使用,即本光学膜片上表面结构(2a,2b,2c)与下表面结构(3a,3b,3c)置放于两LCD面板中间使用时并无特定方向性,无须指定上表面或下表面的结构方向何者须朝向观察者。
请参阅图6所示,图示为两不同视角的配光曲线图,说明本发明制作出的光学膜片的成品以日本Nippon Denshoku社所制作贩卖的GC5000L扩散度仪所量测得的配光曲线测量图,该仪器测量方式是以近似平行的光源打入待测的膜片结构后测量其各角度下的光学强度(Intensity)分布曲线。其中A曲线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制作出的光学膜片,使用GC5000L扩散度仪器所量得的水平视角配光曲线图,而B曲线为本发明所量得的垂直视角配光曲线图。图6中水平轴的坐标数值代表各视角的角度数值,垂直轴的坐标数值代表各视角角度下的相对光强度值。图中显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可使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半高全宽角度(Full Width Half Maximum,FWHM)视角分布有一定差异,故有其视角具有不对称的光学特性,即视角角度具异向性(Anisotropic),其扩散特性与配光曲线分布和一般扩散膜片完全不同。
请参考图7所示,其显示一3D立体显示器其内部设置有两重叠的LCD液晶面板,此时两片LCD面板之间不加任何光学膜片或扩散膜片,当点亮此3D显示器后给予全白画面信号,并拍摄此时面板上的影像,由图7可见此时两相同LCD面板上的像素明显干涉造成的叠纹现象,图中显示垂直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叠纹干涉纹路严重影响画面的分布。
请参考图8所示,其为加上一般传统扩散膜后的3D立体显示器实际拍摄的视觉效果图,显示叠纹干涉仍然严重,仍严重干扰画面质量,显示传统扩散膜片无法有效消除叠纹问题。
请参考图9所示,其显示使用前案的传统全像光学膜片后,拍摄其视觉效果,其叠纹问题已获得明显控制,但仍有些微叠纹干涉产生的亮暗相间的纹路。
请参考图10所示,其为仅加上本发明的具消除叠纹干涉与控制改变视角的光学膜片的模块视觉拍摄效果图,图10显示本发明的光学膜片的确能有效消除叠纹的问题,而叠纹的消除效果也比前案的全像光学膜片更为优秀。
至于实际3D立体影像的观察必须搭配经影像处理编码的3D显示软件与双显示输出的硬件及偏光眼镜来观察效果,无法于图例中显示,但是以传统扩散膜的设计原理是无法达成配光角度的管理与控制,所以无法将3D立体影像的景深与立体感特色完整地表现出来,且会有影像过度模糊和过度扩散造成无法保持偏振状态,将造成LCD漏光,降低对比与画质的严重问题。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成形于基材的上下表面的不同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以高分子的透光材质制成,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以弧形轮廓所延伸的长条微结构体,上述成形于该基板的另一表面的微结构为至少一种点状结构体,并且该光学膜片的最大与最小配光光度视角角度差介于6.5度到18.5度之间,其中该长条微结构体的宽度介于8~90μm之间,该长条微结构体的深度为3~20μm之间,该点状结构体的深度分布介于1~20μ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高分子透光材质选自于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及聚苯乙烯与饱和多元酯组成的材料群组中的至少一种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微结构体的弧形轮廓曲线为非球面的轮廓曲线线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微结构体可为长条弯曲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微结构体为凸状或凹状或凹凸状并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长条微结构体的设置方向与该基材的一条边相对夹一特定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其特征在于,该点状结构体为凹状或凸状或凸状与凹状并存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266562A CN101609174B (zh) | 2008-06-17 | 2008-06-17 |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266562A CN101609174B (zh) | 2008-06-17 | 2008-06-17 |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09174A CN101609174A (zh) | 2009-12-23 |
CN101609174B true CN101609174B (zh) | 2012-01-18 |
Family
ID=41482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266562A Active CN101609174B (zh) | 2008-06-17 | 2008-06-17 |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091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09774B (zh) * | 2011-06-03 | 2015-02-11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光学膜片及使用该光学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
TWI459044B (zh) | 2011-06-03 | 2014-11-01 |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 光學膜片及其製造方法及使用該光學膜片之液晶顯示裝置 |
JP5197814B2 (ja) * | 2011-08-29 | 2013-05-15 | 株式会社東芝 | 3次元映像表示装置 |
JP5660235B2 (ja) * | 2013-03-18 | 2015-01-28 |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表面微細凹凸体および表面微細凹凸体の製造方法 |
FR3009368B1 (fr) * | 2013-08-02 | 2015-08-07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d’eclairage et/ou de signalisation de vehicule notamment automobile |
JP2017078830A (ja) * | 2015-10-22 | 2017-04-2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走査式プロジェクタ用透過型スクリーン、走査式プロジェクタシステム |
CN110824779A (zh) * | 2019-10-30 | 2020-02-21 |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4979A (zh) * | 2003-12-31 | 2005-08-17 | 通用电气公司 | 显示光学薄膜 |
CN101059619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件 |
-
2008
- 2008-06-17 CN CN2008101266562A patent/CN10160917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54979A (zh) * | 2003-12-31 | 2005-08-17 | 通用电气公司 | 显示光学薄膜 |
CN101059619A (zh) * | 2006-04-18 | 2007-10-24 |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09174A (zh) | 2009-12-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09174B (zh) | 用于消除叠纹干涉并控制视角的光学膜片 | |
CN106526730B (zh) | 一种宽视角波导镜片及制作方法和头戴式三维显示装置 | |
US10007122B2 (en) |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substrate,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 |
Song et al. | Light f ield head-mounted display with correct focus cue using micro structure array | |
CN109407326B (zh) | 一种基于衍射整合器的增强现实显示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5425409B (zh) | 一种投影式裸眼3d显示装置及其彩色化显示装置 | |
CN106560733B (zh) | 一种空中成像元件、空中成像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 |
CN101162311A (zh) | 立体液晶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382660A (zh) | 360°悬浮式体视三维显示装置 | |
CN106383407A (zh) | 一种基于微纳结构的柔性裸眼三维显示薄膜器件 | |
CN110703459A (zh) | 一种浮空3d显示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
Li et al. | Full-parallax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using new directional diffuser | |
CN209167695U (zh) | 一种基于衍射整合器的增强现实显示系统 | |
CN105759431B (zh) | 一种三维光场显示系统 | |
CN212569294U (zh) | 适应不同瞳距的指向性显示片和显示系统 | |
CN110531528A (zh) | 三维显示装置 | |
CN206224061U (zh) | 一种裸眼3d显示装置和裸眼3d光栅 | |
CN209560213U (zh) | 一种聚焦结构 | |
US11327359B2 (en) |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TWI362529B (en) | Optical film can eliminate moire interference and control the angle of view | |
KR101166500B1 (ko) | 3d 광학필름의 배열방법 | |
US20180275408A1 (en) |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 |
CN213545032U (zh) | 一种裸眼3d专用定向银幕 | |
Won et al. | Autostereoscopic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s based on electrowetting liquid lenses | |
CN118962995A (zh) | 3d裸眼粒子投影幕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