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04097B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04097B CN101604097B CN2008100677331A CN200810067733A CN101604097B CN 101604097 B CN101604097 B CN 101604097B CN 2008100677331 A CN2008100677331 A CN 2008100677331A CN 200810067733 A CN200810067733 A CN 200810067733A CN 101604097 B CN101604097 B CN 1016040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sources
- blooming piece
- reflector plate
- liquid crystal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5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光源组邻近该空间设置。其中,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因具有低辐射性、体积轻薄和耗电低等特点,且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和创新,种类日益繁多,被广泛应用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数字视讯光盘播放器、笔记本电脑、个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然而,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所以必须配合一背光模组才能达到显示效果。
随着人们日益追求薄型化、轻型化的电子产品,采用省去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渐成为电子产品的主流。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100包括一液晶面板110和一与该液晶面板110相邻的背光模组120。
该背光模组120包括一光学膜片组130、两个光源组140、一反射片150和一背框160。该背框160包括一底板161和多个与该底板161相接的侧壁162。该反射片150邻近该背框160的底板161设置。该光学膜片组130自下而上依序包括一下扩散片131、一棱镜片132和一上扩散片133,该下扩散片131与该反射片150相对设置,该上扩散片133邻近该液晶面板110设置,该棱镜片132介于该下扩散片131与该上扩散片133之间。该光源组140包括一光源141和一光源罩142。该光源罩142包括多个侧壁(未标示)。
请参阅图2,是该液晶显示装置100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及光路示意图。该下扩散片131与该反射片150相对设置而界定一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图未示)。该两个光源组140分别设置在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的两侧且分别邻近该背框160的两个相对侧壁162设置。该光源罩的多个侧壁形成一收容空间(未标示)和一开口(未标示),该开口朝向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该收容空间用来收容该光源141并反射光束到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
该光源组140发出一第一光束进入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后直接入射到或经该反射片150反射后再入射到该下扩散片131的边缘区域,第一光束在该下扩散片131的边缘区域的表面发生折射与反射,折射光束由该下扩散片131射出后依序通过该棱镜片和132该上扩散片133提供给该液晶面板110,反射光束通过该反射片150反射后转变为第二光束射向该下扩散片131的中间区域。同理,第二光束在该下扩散片131的中间区域的表面发生折射与反射,折射光束由该下扩散片131射出后依序通过该棱镜片132和该上扩散片133提供给该液晶面板110,反射光束通过该下扩散片131反射到该反射片150。因此,该下扩散片131的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都提供光束给该液晶面板110,该液晶面板110获得所需的平面光,从而可以实现显示。
由上述光路可知,通过该下扩散片131的边缘区域提供给该液晶面板110的光束为该第一光束的折射光束,通过该下扩散片131的中间区域提供给该液晶面板110的光束为该第二光束的折射光束。该第二光束为该第一光束的反射光束,从而该第二光束的光强度较该第一光束的光强度低,通过该下扩散片131的边缘区域出射光束的光强度高于通过该下扩散片131的中间区域出射光束的光强度,使得该背光模组120的出射光束的亮度不均匀,即光均匀性较差,进而导致该液晶面板110的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出射光束的亮度不均匀而导致光均匀性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均匀性较好的背光模组。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的光均匀性较差而导致液晶面板的显示结果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均匀性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光源组邻近该空间设置。其中,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两个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两个光源组分别设置在该空间的相对两侧。其中,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与该液晶面板相邻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光源组邻近该空间设置。其中,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在该光学膜片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光通过率,使得该背光模组提供给该液晶面板的光束的亮度均匀,即使得光均匀性较好,从而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及光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扩散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的下扩散片的多个高反射膜的位置-间距坐标曲线图。
图6是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及光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下扩散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200包括一液晶面板210和一与该液晶面板210相邻的背光模组220。
该背光模组220包括一光学膜片组230、两个光源组240、一反射片250和一背框260。该背框260包括一底板261和多个与该底板261相接的侧壁262。该反射片250邻近该背框260的底板261设置。该光学膜片组230自下而上依序包括一下扩散片231、一棱镜片232和一上扩散片233,该下扩散片231对应该反射片250设置,该上扩散片233邻近该液晶面板210设置,该棱镜片232介于该下扩散片231与该上扩散片233之间。该光源组240包括一光源241和一光源罩242。该光源罩242包括多个侧壁(未标示)。其中,该光源241可以为一冷阴极射线管或者多个排成一列的发光二极管。
请参阅图4,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下扩散片231的立体示意图。该下扩散片231包括一入光面235、一与该入光面235相对的出光面237和一介于该入光面235与该出光面237之间的膜片部236。该出光面237邻近该液晶面板210设置,该膜片部236及该出光面237用来将入射光束均匀扩散后提供给液晶面板210。该入光面235与该反射片250相对设置且部分叠置于该两个光源罩242的侧壁。该入光面235包括多个形状为条形的高反射膜239,该高反射膜239平行于光源延伸方向且相邻高反射膜239的间距由该入光面235的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增大。该高反射膜239的反射率不低于98%,该高反射膜为单层金属膜。
请参阅图5,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下扩散片231的多个高反射膜239的位置-间距坐标曲线图。其中,横坐标系以各高反射膜239的位置到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位置的距离为参数建立,纵坐标系以各相邻高反射膜239的间距为参数建立。如图5所示,当该高反射膜239的位置到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位置的距离较大时,该高反射膜239与相邻的另一较靠近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位置的高反射膜239的间距较小;当该高反射膜239的位置到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位置的距离较小时,该高反射膜239与相邻的另一较靠近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位置的高反射膜239的间距较大。
请参阅图6,是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组装后的局部剖面及光路示意图。该下扩散片231的入光面235与该反射片250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入光面235与该反射片250之间的截面为矩形的空间(图未示)。该两个光源组240分别设置在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的两侧且分别邻近该背框260的两个相对侧壁262设置。该光源罩的多个侧壁形成一收容空间(未标示)和一开口(未标示),该开口朝向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该收容空间用来收容该光源241并反射光束到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
该光源组240发出一第一光束进入该截面为矩形的空间,第一光束直接入射到或通过该反射片250反射后再入射到该入光面235的边缘区域,第一光束在该入光面235的边缘区域的相邻高反射膜239间距位置发生折射与反射,折射光束由该下扩散片231射出后依序通过该棱镜片232和该上扩散片233提供给该液晶面板210,反射光束通过该反射片250反射后转变为第二光束;第一光束在该入光面235的边缘区域的高反射膜239位置发生反射,反射光束通过该反射片250反射后转变为第二光束。同理,第二光束在该入光面235的中间区域的相邻高反射膜239间距位置发生折射与反射,折射光束由该下扩散片231射出后依序通过该棱镜片232和该上扩散片233提供给该液晶面板210,反射光束通过该入光面235反射到该反射片250;第一光束在该入光面235的中间区域的高反射膜239位置发生反射,反射光束通过该高反射膜239反射到该反射片。因此,该下扩散片231的入光面235的边缘区域和中间区域到提供光束给该液晶面板210,该液晶面板210获得所需的平面光,从而可以实现显示。
由上述光路可知,第二光束为该第一光束的反射光束,从而该第二光束的光强度较该第一光束的光强度低,通过该下扩散片的边缘区域射出光束的光强度高于通过该下扩散片的中间区域射出光束的光强度。然而,由于该入光面235的相邻高反射膜239的间距由该入光面235的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增大,从而入射到该入光面235的边缘区域的第一光束的折射光束的光通过率较小,入射到该入光面235的中间区域的第二光束的透射光束的光通过率较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200的下扩散片231的入光面235包括多个条形且平行于光源延伸方向的高反射膜239,该多个相邻高反射膜239的间距由该入光面235的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增大,从而该下扩散片231的边缘区域出射的具有较高光强度的第一光束的折射光束的光通过率较小,该下扩散片231的中间区域出射的具有较低光强度的第二光束的折射光束的光通过率较大,即通过光通过率的差异以补偿光强度的差异,使得该背光模组220提供给该液晶面板210的光束的亮度均匀,即光均匀性较好,进而提高该液晶显示装置200的显示效果。
另外,由于该多个高反射膜239的反射率较高,通过该高反射膜239反射的光线可以在该下扩散片231与该反射片250界定的空间进行多次反射,直到入射到该入光面235的相邻高反射膜239的间隔位置而提供给该液晶面板210,从而使光能损失较小。
请参阅图7,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下扩散片的立体示意图。该液晶显示装置300与第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2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两个光源组(图未示)邻近该背框(图未示)的两个相邻的侧壁(图未示)设置,该下扩散片331的入光面335包括多个列平行于一光源组延伸方向且依一定间距设置的列高反射膜338和多个行平行于另一光源组延伸方向且依一定间距设置的行高反射膜339。该多个列高反射膜338和该多个行高反射膜339都为条行形状,每一列高反射膜338与每一行高反射膜339相交成一“L”形,相邻“L”形的高反射膜的间距由该入光面335的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8,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400与第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2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400的背光模组(未标示)包括一光源组440,该下扩散片431的入光面435包括多个平行于该光源组440延伸方向且依一定间距设置的条形高反射膜439,相邻高反射膜439的间距由该入光面435的邻近该光源组440区域到远离该光源组440区域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9,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500与第三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4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下扩散片531的入光面535的高反射膜539的形状为点状,其直径沿远离光源组540的方向逐渐减小,相邻高反射膜539之间的间距沿远离光源组540的方向逐渐增大。
请参阅图10,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600与第四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5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600的背光模组(未标示)包括一光源组640,该光源组640设置在该下扩片631与该反射片(图未示)界定的空间的一对角位置,该下扩散片631的入光面635包括多个沿光束出射方向呈扇形辐射状分布的高反射膜639,其分布密度沿远离光源组640的方向逐渐减小。
请参阅图1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700与第一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2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下扩散片731的入光面735包括一光学镀膜739,该光学镀膜739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使光学镀膜739的反射率由该入光面735的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减小。该光学镀膜739可以为单层介质膜,也可以为多层介质膜。
请参阅图12,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源组与下扩散片的俯视图。该液晶显示装置800与第六实施方式液晶显示装置700大致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该下扩散片831的入光面835包括一光学镀膜839,在该光学镀膜839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未标示),使光学镀膜839的反射率由该入光面835的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减小。
本发明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具有其它多种变更设计,如: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400中,该下扩散片431的入光面435包括多个直径都相同的点状高反射膜439,其分布密度沿远离光源组440的方向逐渐减小。
Claims (4)
1.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光源组邻近该空间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对的出光面和一介于该入光面与该出光面之间膜片部,该入光面对应该反射片,该膜片部及该出光面用来将由入光面射入的光束均匀扩散。
3.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两个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两个光源组分别设置在该空间的相对两侧,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两个边缘区域到中间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面板和一与该液晶面板相邻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组、一光学膜片和一反射片,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相对设置而界定一位于该光学膜片与该反射片之间的空间,该光源组邻近该空间设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片的光通过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增大,该光学膜片相对该反射片的表面包括一光学镀膜,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采用具有不同反射率的材质或者在该光学镀膜的不同区域内掺杂大量具有不同反射率的粒子,使得该光学镀膜的反射率由邻近光源组区域到远离光源组区域逐渐减小,使由该光学膜片射出的光束的亮度均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77331A CN101604097B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677331A CN101604097B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04097A CN101604097A (zh) | 2009-12-16 |
CN101604097B true CN101604097B (zh) | 2011-06-22 |
Family
ID=41469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6773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04097B (zh) | 2008-06-13 | 2008-06-13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604097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80103A1 (zh) * | 2013-05-09 | 2014-11-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反射膜、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1155537A1 (ja) * | 2010-06-08 | 2011-12-15 | 株式会社オプトデザイン |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
CN103047609B (zh) * | 2012-12-07 | 2014-09-24 | 辅讯光电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反射膜及具有该反射膜的背光模组、显示装置 |
CN103162186A (zh) * | 2013-03-05 | 2013-06-19 | 福建省锐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 |
CN105090826B (zh) | 2015-08-10 | 2018-0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14096884A (zh) * | 2019-08-14 | 2022-02-2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光发射模组、光接收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189C (zh) * | 2000-10-25 | 2005-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装置 |
CN200947124Y (zh) * | 2006-01-18 | 2007-09-12 |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改善光线辉线现象的光学元件 |
-
2008
- 2008-06-13 CN CN2008100677331A patent/CN10160409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1189C (zh) * | 2000-10-25 | 2005-05-1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照明装置和使用该照明装置的液晶装置 |
CN200947124Y (zh) * | 2006-01-18 | 2007-09-12 | 宣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改善光线辉线现象的光学元件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平11-212090A 1999.08.06 |
JP特开平9-304602A 1997.11.28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180103A1 (zh) * | 2013-05-09 | 2014-11-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反射膜、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04097A (zh) | 2009-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29814U (zh) | 侧入式背光模组 | |
CN101604097B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KR20160022217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도광판 | |
US8287172B2 (en) |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 |
JP2005327600A (ja) | 面照明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1295041A (zh) |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 |
US9310053B2 (en) | Light mixing element,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09164101A (ja) | バックライト | |
US7252427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V-cut grooves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ing the same | |
US842510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light guide plate with prismatic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0562686C (zh) | 面光源装置 | |
CN107065311A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
US9557602B2 (en) | Display device with optical member and support member | |
KR20130051135A (ko) |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 |
CN101299112A (zh) | 背光模组及其光学板 | |
CN115826293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01883949B (zh)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
CN101363926A (zh) |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棱镜片 | |
US8049845B2 (en) | Optical diffusion device | |
JP2007048489A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CN100363815C (zh) |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 |
CN101363927A (zh) | 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1083930Y (zh) | 背光模块结构改良 | |
CN102425740A (zh) |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 |
CN100376978C (zh) | 背光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61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