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99906B -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99906B
CN101599906B CN2009101522597A CN200910152259A CN101599906B CN 101599906 B CN101599906 B CN 101599906B CN 2009101522597 A CN2009101522597 A CN 2009101522597A CN 200910152259 A CN200910152259 A CN 200910152259A CN 101599906 B CN101599906 B CN 1015999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state
local
member device
acti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22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99906A (zh
Inventor
王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w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3C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522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999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15999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99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999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999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两个成员设备的堆叠系统中,所述成员设备的每个堆叠口包括若干个成员端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并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本发明中,只要不是所有成员端口与对端设备的连接都中断,堆叠就不会散开,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堆叠(Stack)通常是指由一些通过堆叠口相连的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一个管理域,堆叠在一起的多台以太网交换机可以作为一台设备使用,用户可以通过其中的一台交换机实现对堆叠内所有交换机的管理。 
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是一种将多台设备堆叠以虚拟成一台设备来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技术。如图1所示,用户通过对IRF堆叠中虚拟设备的管理实现对堆叠中所有设备的管理。IRF堆叠中组成堆叠的各设备称为成员设备,成员设备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分为Master(主)设备和Slave(从)设备。其中,Master设备负责管理整个堆叠,一个堆叠中同一时刻只能有一台成员设备成为Master设备。Slave设备隶属于Master设备,可以有多台,作为Master设备的备份设备运行,当Master设备故障时,Slave设备中可以自动产生一新的Master设备管理整个堆叠。 
IRF堆叠中的成员设备之间通过堆叠口连接。每台成员设备可以设置两个堆叠口,分别称为堆叠口1和堆叠口2,相邻两台成员设备之间必须是第一台成员设备的堆叠口1和第二台成员设备的堆叠口2相连。IRF堆叠中成员设备的堆叠口由物理端口配置而成,该物理端口可以称为成员端口。一个堆叠口可能对应一个成员端口,也可能由多个成员端口组成以达到链路备份/负荷分担的效果。成员设备之间通过堆叠口进行连接时,实际上是堆叠口的成员端口之间通过堆叠线连接。堆叠线可以是专用线,也可以是光纤:专用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性能;光纤可以将距离很远的物理设备连接成为一个虚拟设备,应用更加灵活。其中,相互连接的两台成员设备互为对端成员设备,成员设备与对端成员设备进行连接的成员端口互为对端成员端口。 
现有技术中,成员设备之间采用如下的方法对成员端口的连接状况进行检测:当IRF组网中的某个成员设备与对端成员设备建立堆叠连接后,会选定某一成员端口作为主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周期性发送堆叠协议(STM)报文,并通过自身的成员端口接收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主端口的堆叠协议报文。若在一定的时间阈值内,例如10s内,成员设备没有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则判断与对端成员设备之间出现链路故障,断开与对端设备的堆叠连接,堆叠散开。 
现有技术中,成员设备之间只通过主端口向对端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当主端口所在的堆叠线路发生故障时,会导致堆叠协议报文无法成功发送到对端,即使成员设备之间的其它成员端口的连接状况正常,也会导致堆叠散开,降低了IRF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两个成员设备的堆叠系统中,所述成员设备的每个堆叠口包括若干个成员端口,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并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通过该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包括: 
若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在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后,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对应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将所述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该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收到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后,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将所述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接收到第一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 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后,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第一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为激活状态。 
其中,所述堆叠协议报文为逐跳传递的协议报文,在所述堆叠系统的成员设备间逐跳传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堆叠装置,作为成员设备应用于堆叠系统中,包括收发模块和状态设置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并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从本地成员端口接收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报文;其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若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收发模块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收发模块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所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在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后,周期性地向本成员设备对应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收发模块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收到本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其中,若所述接收模块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其中,若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为激活状态;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若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本发明中,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以进行连接状况检测,相比现有技术中只从主端口发送堆叠协议报文的方法,只要不是所有成员端口与对端设备的连接都中断,堆叠就不会散开,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监控各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情况设置成员端口的状态,有效的隔离了故障链路,进一步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IRF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应用场景提供的端口状态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应用场景提供的端口状态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堆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主要思路是: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以进行连接状况检测,相比现有技术中只从主端口发送堆叠协议报文的方法,只要不是所有成员端口与对端设备的连接都中断,堆叠就不会散开,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监控各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情况设置成员端口的状态,有效的隔离了故障链路,进一步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一个成员设备的堆叠系统中,所述成员设备的每个堆叠口包括若干个成员端口,所述方法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一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Active)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Inactive)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步骤202,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本发明中的堆叠协议报文为逐跳传递的协议报文,在堆叠系统的成员设备间逐跳传输,且具有重传机制。 
具体的,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第一成员设备会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1.若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第一成员设备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2.若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具体的,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第一成员设备会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1.若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该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2.若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此外,若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需要通过该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下面结合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进行介绍。以堆叠设备为IRF系统为例,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和B设备互为对端成员设备,A设备的堆叠口1上包含3个成员端口,分别为a、b和c,B设备的堆叠口2上包含3个成员端口,分别为d、e和f。A设备的成员端口a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d通过堆叠线连接,A设备的成员端口b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e通过堆叠线连接,A设备的成员端口c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f通过堆叠线连接。初始状态下,成员端口a与d,b与e,c与f的连接状况均正常,A设备的成员端口a、b和c处于激活状态,B设备的成员端口d、e和f也处于激活状态,在某一时刻,成员端口b到e的单向链路发生故障,成员端口e到b的单向链路正常,如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0,成员端口a与d,b与e,c与f的连接状况均正常,A设备的成员端口a、b和c处于激活状态,B设备的成员端口d、e和f也处于激活状态。 
步骤301,A设备依次通过成员端口a,b和c向B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B设备依次通过成员端口d,e和f向A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 
步骤302,A设备和B设备分别对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的状态进行设置。A设备分别对从成员端口a,b和c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a,b和c的状态进行设置,B设备分别对从成员端口d,e和f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d,e和f的状态进行设置。 
具体的,A设备需要预先设定一个时间阈值,如果在该时间阈值范围内,从某个成员端口接收到得堆叠协议报文个数没有增长,则说明连接该成员端口与对端设备成员端口的链路发生故障,A设备需要将该成员端口从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本应用场景中,在某一时刻,成员端口b到e的单向链路发生故障,则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A设备从成员端口a和c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均增长,从成员端口b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没有增长,则A设备需要将成员端口b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并停止由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和业务数据。 
本应用场景中,B设备到A设备的单向链路均正常,则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B设备从成员端口d,e和f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均增长,成员端口d,e和f的状态均为激活状态。 
步骤303,A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成员端口b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则A设备需要从成员端口b向B设备周期性的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步骤304,B设备将接收到端口检测请求报文的成员端口的状态从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并从该成员端口向A设备周期性的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并且,B设备每收到一个A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就立即向A设备回复一个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B设备会从成员端口e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请 求报文,则B设备需要将成员端口e的状态从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并从成员端口e向A设备周期性的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并且,B设备每通过成员端口e收到一个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就立即从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一个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上述步骤执行完毕后,若成员端口e到成员端口b的单向链路一直无法恢复正常,则A设备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B设备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并且每收到一个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就立即从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一个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成员端口b和成员端口e会一直处于非激活状态。若某一时刻,成员端口e到成员端口b的单向链路恢复正常,则所述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5,A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B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将该端口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该端口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会从成员端口b接收到来自B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之后,A设备会将成员端口b的状态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步骤306,B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将该端口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 
本应用场景中,B设备会从成员端口e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之后,B设备会将成员端口e的状态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 
A设备的成员端口b和B设备的成员端口e都切换回激活状态后,A设备和B设备会重新在转发表项中添加b和e间的路由,并按照设定的顺序通过处于激活状态的成员端口向对方发送堆叠协议报文。 
下面结合另一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进行介绍。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和B设备互为对端成员设备,A设备的堆叠口1上包含3个成员端口,分别为a、b和c,B设备的堆叠口2上包含3个成员端口,分别为d、e和f。A 设备的成员端口a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b通过堆叠线连接,A设备的成员端口b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e通过堆叠线连接,A设备的成员端口c与B设备的成员端口f通过堆叠线连接。初始状态下,成员端口a与d,b与e,c与f的连接状况均正常,A设备的成员端口a、b和c处于激活状态,B设备的成员端口d、e和f也处于激活状态,在某一时刻,成员端口b和e间的双向链路发生故障,即成员端口b到e的单向链路发生故障,成员端口e到b的单向链路也发生故障,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0,成员端口a与d,b与e,c与f的连接状况均正常,A设备的成员端口a、b和c处于激活状态,B设备的成员端口d、e和f也处于激活状态。 
步骤401,A设备依次通过成员端口a,b和c向B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B设备依次通过成员端口d,e和f向A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 
步骤402,A设备和B设备分别对成员端口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的状态进行设置。A设备分别对从成员端口a,b和c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a,b和c的状态进行设置,B设备分别对从成员端口d,e和f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进行计数,并根据计数情况对成员端口d,e和f的状态进行设置。 
本应用场景中,在某一时刻,成员端口b和e间的双向链路发生故障,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A设备从成员端口a和c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均增长,从成员端口b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没有增长,则A设备需要将成员端口b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并停止由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和业务数据。 
相应的,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B设备从成员端口d和f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均增长,从成员端口e接收到的堆叠协议报文个数没有增长,则A设备需要将成员端口e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并停止由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和业务数据。 
步骤403,A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 测请求报文,B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A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的成员端口b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则A设备需要从成员端口b向B设备周期性的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相应的,B设备的成员端口e的状态由激活状态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则B设备需要从成员端口e向A设备周期性的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上述步骤执行完毕后,若成员端口e与成员端口b的链路一直无法恢复正常,则A设备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B设备也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成员端口b和成员端口e会一直处于非激活状态。若某一时刻,成员端口b到成员端口e的单向链路恢复正常,则所述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4,B设备从接收到端口检测请求报文的成员端口向A设备回复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B设备会从成员端口e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B设备需要从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上述步骤执行完毕后,若成员端口e到成员端口b的单向链路一直无法恢复正常,则A设备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B设备会一直通过成员端口e向A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成员端口b和成员端口e会一直处于非激活状态。若某一时刻,成员端口e到成员端口b的单向链路恢复正常,则所述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5,A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B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将该端口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该端口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本应用场景中,A设备会从成员端口b接收到来自B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之后,A设备会将成员端口b的状态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成员端口b向B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步骤406,B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将该端口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 
本应用场景中,B设备会从成员端口e接收到来自A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之后,B设备会将成员端口e的状态从非激活状态切换到激活状态。 
A设备的成员端口b和B设备的成员端口e都切换回激活状态后,A设备和B设备会重新在转发表项中添加b和e间的路由,并按照设定的顺序通过处于激活状态的成员端口向对方发送堆叠协议报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本发明方法对应的堆叠装置,作为成员设备位于堆叠系统中,如图5所示,包括收发模块501和状态设置模块502,其中, 
收发模块501,用于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从本地成员端口接收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报文; 
状态设置模块502,与收发模块501连接,用于根据收发模块501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若收发模块501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 
状态设置模块502,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其中,若收发模块501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状态设置模块502,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上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是由对端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在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后,周期性地向本成员设备对应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若收发模块501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状态设置模块502,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收发模块501,还用于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上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是由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收到本成员 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若收发模块501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则状态设置模块502,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上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是由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其中,若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为激活状态。 
其中,收发模块501,还用于若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本发明中,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以进行连接状况检测,相比现有技术中只从主端口发送堆叠协议报文的方法,只要不是所有成员端口与对端设备的连接都中断,堆叠就不会散开,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通过监控各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情况设置成员端口的状态,有效的隔离了故障链路,进一步提高了堆叠系统的可靠性。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 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应用于包括至少两个成员设备的堆叠系统中,所述成员设备的每个堆叠口包括若干个成员端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成员设备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第二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并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
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其中,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通过该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包括:
若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则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在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后,周期性地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对应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将所述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并通过该成员端口向所述第二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收到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后,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员设备根据本地成员端口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包括:
若所述第一成员设备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将所述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是由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接收到第一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后,向所述第一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其中,若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第一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所述第二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为激活状态。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堆叠协议报文为逐跳传递的协议报文,在所述堆叠系统的成员设备间逐跳传输。
10.一种堆叠装置,作为成员设备应用于堆叠系统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模块和状态设置模块,其中,
所述收发模块,用于依次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堆叠协议报文;并周期性的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请求报文;从本地成员端口接收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报文;其中,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若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应答报文;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收发模块的报文接收状况将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或者将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收发模块在设定的时间阈值内没有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堆叠协议报文;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收发模块从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所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在切换到非激活状态后,周期性地向本成员设备对应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非激活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收发模块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收到本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请求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通过该成员端口向对端成员设备发送端口检测恢复报文。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从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来自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端口检测恢复报文是由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在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后,向本成员设备的对应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其中,若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接收到本成员设备的本地成员端口发送的端口检测应答报文,则所述对端成员设备的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为激活状态;
所述状态设置模块,具体用于将该处于非激活状态的本地成员端口切换到激活状态。
CN2009101522597A 2009-07-08 2009-07-08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15999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2597A CN101599906B (zh) 2009-07-08 2009-07-08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22597A CN101599906B (zh) 2009-07-08 2009-07-08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9906A CN101599906A (zh) 2009-12-09
CN101599906B true CN101599906B (zh) 2012-04-18

Family

ID=4142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22597A Active CN101599906B (zh) 2009-07-08 2009-07-08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999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056B (zh) * 2011-03-17 2013-07-24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堆叠链路聚合故障检测方法和堆叠设备
CN102223297A (zh) * 2011-06-03 2011-10-19 福建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 确定虚拟交换链路成员端口的方法、装置及交换设备
CN103973560B (zh) * 2013-02-04 2018-01-12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irf系统中堆叠链路故障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312429B (zh) * 2013-06-08 2015-11-2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4427012B (zh) * 2013-09-04 2018-1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协商方法和设备
CN103684857B (zh) * 2013-12-02 2017-02-15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交换机的堆叠口的成员端口工作模式设置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562A (zh) * 2002-03-22 2003-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xi总线寄存器基从接口逻辑电路
CN1728688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卓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节点堆叠中的交换节点的远程控制
CN1787516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新型环形网络接入控制协议
EP1727318A1 (en) * 2005-05-27 2006-11-29 Alcatel Facilitating computation of role and state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spanning tree instanc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47562A (zh) * 2002-03-22 2003-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Vxi总线寄存器基从接口逻辑电路
CN1728688A (zh) * 2004-07-29 2006-02-01 卓联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交换节点堆叠中的交换节点的远程控制
CN1787516A (zh) * 2004-12-10 2006-06-1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新型环形网络接入控制协议
EP1727318A1 (en) * 2005-05-27 2006-11-29 Alcatel Facilitating computation of role and state information for multiple spanning tree instan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99906A (zh) 2009-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5975B (zh) 一种基于irf系统的故障处理方法及其设备
CN101599906B (zh) 端口状态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EP20759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ggregating ports
CN101442484B (zh) 一种检测堆叠多Active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094157B (zh) 利用链路聚合实现网络互连的方法
CN100589408C (zh) 一种通讯网络连接方法及其装置
CN102014019B (zh) 聚合链路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2970157B (zh) 链路故障处理方法、irf成员设备及数据通信装置
CN101217424B (zh) 聚合链路故障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1150367A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olt设备的备份方法及设备
CN102724030A (zh) 一种高可靠性的堆叠系统
CN102006184A (zh) 堆叠链路管理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CN101984573A (zh) 分布式实现lacp标准状态机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01799A (zh) 基于链状网络的冗余实现方法及节点
CN102255751A (zh) 一种堆叠冲突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N102158383B (zh) 一种e1双向环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753397A (zh) 一种以太环网快速自愈的系统、方法及设备
CN106533736A (zh) 一种网络设备重启方法和装置
CN103227725A (zh) 一种防火墙双机备份的方法及装置
CN102882704A (zh) 一种issu的软重启升级过程中的链路保护方法和设备
CN102932183A (zh) 双上行链路故障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2209008A (zh) 一种用于智能弹性架构的多激活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06789509A (zh) 一种冗余can总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
WO2016091094A1 (zh) 一种光传送网的保护倒换方法及装置
CN105915426A (zh) 环形网络的故障恢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