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96390A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96390A CN101596390A CNA2008101115539A CN200810111553A CN101596390A CN 101596390 A CN101596390 A CN 101596390A CN A2008101115539 A CNA2008101115539 A CN A2008101115539A CN 200810111553 A CN200810111553 A CN 200810111553A CN 101596390 A CN101596390 A CN 1015963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lowdown
- unit
- absorbing unit
- temperature reg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空气净化装置中吸附剂的脱附问题,从而能够利用可再生吸附剂持续地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其技术手段是在主风道中靠近吸附单元处设有一个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在主风道内形成一个高温区,高温区的侧壁设有保温层,高温区的两端均设有风门,至少吸附单元和加热元件位于高温区内,污风排风口和循环风口分别设在吸附单元的两侧,并且循环风口设在有加热元件的一侧,排污风机的进气端与污风排风口连通,排气端则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循环风门和循环风管通往循环风口,另一路通过排污风门及排污风管与室外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特别是用于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所说的空气污染可以分为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甲醛、苯系化合物等)和可吸入颗粒两大类,去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可以采用过滤器、静电除尘器等方法,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按照现有技术大约可分为以下几种:
化学吸附法: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而固定化,缺点是一种药剂只能与一种或几种有害气体成分有效,呈现非常强的选择性,对于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有害气体,常温常压下很难用化学吸附法去除。
光触媒法: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氧化反应不彻底时的中间产物可能仍然有害,甚至有可能比原来的有害气体毒性更强。
化学氧化法:典型的方案是使用高浓度臭氧的强氧化作用氧化分解有害气体,存在的问题是高浓度的臭氧本身有毒,并且也存在与光触媒类似的中间产物的问题。
物理吸附法:即使用具有物理吸附作用的活性炭、分子筛之类的吸附剂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物理吸附技术历史悠久且成熟,但是由于传统脱附方法的综合成本高,通常只用于脱附物有回收利用价值的场合,极少用于一般场合下的空气净化。
现有的民用或商用空气净化装置很少使用活性炭、分子筛之类的可再生吸附剂,即便使用了这些可再生吸附剂,由于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吸附剂的脱附再生问题,这些吸附剂饱和吸附后便形同虚设。一些空气净化装置的生产商推荐使用者对吸附剂采用日光暴晒作为脱附手段,且不论日光暴晒的条件并非随时都有,日光暴晒所能获得的脱附温度也低得可怜,脱附进行的极不充分,可以预料的情形是,日光暴晒几个小时后的吸附剂,吸附工作几十分钟就再次吸附饱和了,这样的脱附时间和工作时间的比例,从技术上而言是没有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该装置解决了吸附剂的脱附问题,从而能够利用可再生吸附剂持续地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至少由进风口、风机、吸附单元、出风口、及控制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风道中靠近吸附单元处设有一个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通电发热时在主风道内形成一个高温区,该高温区设有保温层;吸附单元应位于高温区内;高温空气流经的部件采用耐热设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至图3分别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一种可以自己通电发热的吸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在本装置上增加除尘、调温、调湿、增氧等功能单元的示意图。
图6和图7所示分别为一种可以连续工作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图1中,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手段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至少由进风口(1)、主风机(2)、吸附单元(3)、出风口(4)、及控制装置(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风道(6)中靠近吸附单元(3)处设有一个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通电发热时在主风道内形成一个高温区(8),该高温区设有保温层(9);吸附单元(3)应位于高温区(8)内,从而能够被加热至设定的脱附温度;显然,高温区内以及高温空气流经的部件(如吸附单元(3)和出风口(4))须采用耐热设计,以保证其在设定的脱附温度下能够正常工作。
所说的加热元件可以是电热丝、电热管、PTC发热陶瓷等。进一步的,所说的加热元件可以是任何可以加热高温区内空气的元件或装置,也可以是可以通过辐射方式直接加热吸附单元的元件或者装置,比如红外灯、微波发射器等,或者是一个热交换器,例如一个有高温油通过的盘管式热交换器。
所说的吸附单元(3)是对包括吸附剂、用于保持吸附剂的空间位置的支撑件、用于与装置中其他部件连接的必要的连接件的总称,所说的吸附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纤维、分子筛以及其他具有可热脱附的吸附剂,或者是前述多种吸附剂的混合物。尽管选择适当的吸附剂、适当的吸附单元结构有助于提高装置的性能,但本发明的目的的实现并不严格依赖于这些因素的优化选择,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无须对吸附剂的种类及吸附单元结构做特别的限定。
脱附温度的设定不应超过吸附剂的耐受温度,考虑到脱附温度过高时相关部件耐热性设计带来的额外生产成本,以及高的脱附温度带来的高的能耗,脱附温度可设定在120~350℃,优选的为140~280℃,进一步优选的为160~240℃。
这里所说的控制装置(5)是空气净化装置中所有控制元件的总称,通常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的供给、风机和的开关和调速、风门的开关和开度调节、加热元件的开关及温度控制、用于顺序地执行一系列操作的程序控制器、定时器、工作状态显示、遥控电路等,在按照本说明书理解本发明的前提下,很容易利用现有技术设计出相应的合用的控制装置,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对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均未作详细的说明和特别的限定。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净化空气状态:
主风机(2)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吸入,经过吸附单元(3)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被吸附单元(3)中的吸附剂吸附,清洁的空气从出风口(4)排出,如此继续,便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所在的一个有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的空气净化,比如将一个房间或者一节车厢内的空气净化。
为了叙述和理解的方便,本说明书中以下部分均以一个房间为例代表一个有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并因此产生房间内和房间外(大气)的空间概念。
脱附状态:
当吸附单元(3)内的吸附剂饱和或者吸附性能劣化时,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整体移出房间,比如移至室外庭院或者阳台,此时给加热元件(7)通电发热,主风机(2)驱动空气缓慢流经加热元件(7),被加热后热空气对吸附单元(3)进行加热脱附,从吸附剂中脱附出来的有害气体随热空气经出风口(4)一同排入室外大气。更为简单的,如果出风口(4)、吸附单元(3)、发热元件(7)、主风机(2)、进风口(1)按照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便可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特性,无须开动主风机(2),仅靠热空气自然对流对吸附单元进行加热脱附。
经过适当时间的持续加热后,脱附完成,加热元件(7)停止加热,借助空气对流自然冷却或者在主风机(2)驱动下强迫风冷,使本装置的高温区(8)温度降至接近室温,至此脱附过程完成。
此后,便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再移入房间并调节至净化空气状态,便可继续吸附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饱和后再整体移至室外进行脱附,如此循环,便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如数年,持续地净化室内空气。
显然,为了便于本装置在室内外之间移动,本装置不宜设计得过于庞大,也可以在本装置上加装脚轮(28)以便于移动。
图2所示是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示意图。
图2中,空气净化装置至少由进风口(1)、主风机(2)、吸附单元(3)、出风口(4)、及控制装置(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风道(6)中靠近吸附单元(3)处设有一个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7)通电发热时在主风道(6)内形成一个高温区(8),该高温区(8)的侧壁设有保温层(9),吸附单元(3)位于高温区(8)内,因而可以被加热至设定的脱附温度。在吸附单元(3)的出风侧设有风门(17),吸附单元(3)和出风侧风门(17)之间设有污风排风口(14),污风排风口(14)与室外连通方式有以下四种,图中所示为第3种,即污风排风口(14)通过排污风机(16)和排污风管与室外连通
1.通过排污风管(15)与室外直通
2.通过排污风门和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3.通过排污风机(16)和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4.通过排污风机(16)、排污风门、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以上4种方式的区别在于,采用排污风机时,加热脱附时可以不必开启主风机,并且排污风机能够在高温区内形成负压,有效避免因风门(17)不够严密造成含有有害气体的高温空气泄露。这样的泄漏具有双重的有害性:其一是有害气体重新回到室内,其二是高温空气对其他部件是室内环境的不良影响不使用排污风门时,空气净化装置在净化室内空气时,会有少量的空气通过排污风管排至室外。
出风侧风门(17)的作用是在脱附状态下,阻断主风道,防止含有有害气体的高温空气泄漏至室内,所以,原则上任何能够阻断风道的结构均可以选用,图中所示的出风侧风门(17)由可以相对滑动的固定栅板(12)和可动栅板(13)构成,栅板上的栅孔(11)对齐时,空气可以经由栅孔(11)通过,出风侧风门(17)开启,栅板上的孔(11)错开时,出风侧风门(17)关闭。为了图示的简明,图中未画出驱动可动栅板(13)的机构。
显然,在高温区内或者作为高温区边界的风门应该采用耐热设计,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出风侧风门(17)作为高温区(8)的边界,优选采用隔热材料或者隔热结构制造出风侧风门(17),在阻断主风道的气流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通过出风侧风门(17)的热量泄露。这样的热量泄漏的害处是浪费能源及对装置内其他部件和室内环境的不良热影响。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净化空气状态:
排风侧风门(17)开启,如果设有排污风机(16)和排污风门,两者均处于关闭状态,主风机(2)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吸入,经过吸附单元(3)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被吸附单元(3)中的吸附剂吸附,清洁的空气通过排风侧风门(17)从出风口(4)排出。
脱附状态:
当吸附单元(3)内的吸附剂饱和或者吸附性能劣化时,可以将空气净化装置调节至脱附状态进行热脱附。
脱附步骤1:排风侧风门(17)关闭,加热元件(7)通电发热,如果设有排污风机(16)和排污风门,两者均处于开启状态,没有排污风机(16)时也可使主风机(2)低速运转以驱动空气,脱附时的空气流程为:进风口(1)→→主风机(2)→→电热元件(7)→→吸附单元(3)→→排污风口(14)→→排污风机(16)→→排污风门→→排污风管(16)排出室外。自排污风口(14)之后的空气流程,因前述4种排污风口与室外的连通方式而有所差异。
更为简单的,与图1所示类似,也可以利用热空气上升的特性,使得热空气自然对流对吸附单元进行热脱附,此时可以不设排污风机(16),空气流程为:进风口(1)→→主风机(2)→→电热元件(7)→→吸附单元(3)→→排污风口(14)→→排污风门→→排污风管(16)排出室外。
脱附步骤2:经过适当时间的持续加热后,脱附完成,加热元件(7)停止加热,借助空气对流自然冷却,或者使用排污风机(16)强迫风冷本装置至接近室温,脱附过程即告完成。
此后,将净化装置调节至净化空气状态,便可继续吸附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吸附剂达到吸附饱和或者吸附性能劣化时,再调节至脱附状态进行脱附,如此循环,便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比如数年,持续地净化室内空气。
图2所示装置与图1所示的较大一个区别是:该装置无需移动便可完成脱附操作,因而可以设计制造较大的装置或者采用壁挂或其他方式固定在室内,产品设计的灵活度更大,使用也更加方便。
图3中,空气净化装置至少由进风口(1)、主风机(2)、吸附单元(3)、出风口(4)、及控制装置(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风道(6)中靠近吸附单元处(3)设有一个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7)通电发热时在主风道(6)内形成一个高温区(8),该高温区(8)的侧壁设有保温层(9),吸附单元(3)位于高温区(8)内,高温区(8)的两端均设有风门(17)和(18),至少吸附单元(3)和加热元件(7)位于高温区(8)内,污风排风口(14)和循环风口(19)分别设在吸附单元(3)的两侧,并且循环风口(19)设在有加热元件(7)的一侧,排污风机(16)的进气端与污风排风口(14)连通,排气端则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循环风门(21)和循环风管(20)通往循环风口(19),另一路通过排污风门(22)及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风门(17)和(18)的作用是在脱附是状态下,阻断主风道,防止含有有害气体的高温空气泄漏至室内,所以,原则上任何能够阻断风道的结构均可以选用,图中所示的风门(18)为采用一块形状与锥形主气道(6)匹配的并且可以上下移动挡板(23)构成,挡板(23)移动至高点时,气流可以从挡板(23)与主气道(6)之间的空隙通过,挡板(23)移动至低点时,挡板(23)与主气道(6)完全契合,主风道被阻断。,
显然,在高温区内或者作为高温区边界的风门应该采用耐热设计,特别是在本发明中,风门(17)和(18)作为高温区(8)的边界,优选采用隔热材料或者隔热结构制造风门(17)和(18),在阻断主风道的气流的同时,还可以减少通过风门(17)和(18)的热量泄露。这样的热量泄漏的害处是浪费能源及对装置内其他部件和室内环境的不良热影响。
其工作过程是:
净化空气状态:
排污风机(16)、循环风门(21)、排污风门(22)关闭,主风道中的风门(17)和(18)开启,主风机(2)启动,驱动空气由进风口(1)吸入,经主风机(2)加压,依次流经进风侧风门(18)、吸附单元(3)、出风侧风门(17)、最后由出风口(4)排出。
脱附状态:
脱附步骤1:排污风机(16)和循环风门(21)开启,排污风门(22)关闭,主风道中的风门(17)和(18)关闭,主风机(2)关闭,加热元件(7)通电加热,高温区(8)内的空气在排污风机(16)的驱动下,按照排污风机(16)→→循环风门(21)→→循环风管(20)→→循环风口(19)→→加热元件(7)→→吸附单元(3)→→污风排风口(14)→→排污风机(16)的次序在高温区域内循环,此时,如果保持排污风门(22)微开,可在高温区(8)内形成负压,可以避免因主风道中的风门(17)和(18)关闭不严而造成含有有害气体高温空气泄漏。
脱附步骤2:高温区域(8)内经过一段时间的循环加热后,达到设定的脱附温度后,开启排污风门(22),关闭循环风门(21),进风侧风门(18)微开以补充空气,空气的流程为:进风侧风门(18)→→加热元件(7)→→吸附单元(3)→→污风排风口(14)→→排污风机(16)→→排污风门(22)→→排污管(15)→→室外,此时加热元件继续通电加热可以使得吸附单元的温度保持在设定的脱附温度,或者不致于降的过快,以保证脱附效果
脱附步骤3:关闭加热单元(7),停止加热,其他与步骤2相同,此时进入冷却阶段,待高温区(8)内的各部件降温至接近室温时,脱附过程即告完成。
脱附完成后的空气净化装置即可随时调节到空气净化的工作状态。
图3中,循环风管(20)中通过的是高温气体,所以其表面应包覆保温层,优选的,循环风管(20)、循环风门(21)、排污风门(22)均应设置在机壳内,但是为了图示的简明,图中将其画在机壳外并且没有包覆保温层。
在图1至图3中,吸附单元在净化和脱附时的空气流向是相同的,实际上也可以不同。以图1为例,主风机可以设计成在净化时将空气由上方吸入,从下面排出,此时的空气流程为排风口→→吸附单元→→加热单元→→风机→→进风口;脱附时,风机反转,或者只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空气流向为进风口→→风机→→加热单元→→吸附单元→→排风口。图2和图3与此类似。
图3中,加热单元(7)也可设在出风侧风门(18)与吸附单元(3)之间,相应的,污风排风口(14)则应设在吸附单元(3)的另一侧,循环风机(16)、排污风门(22)、排污风管(15)、循环风门(21)、循环风管(20)的接法也作相应调整即可,只要满足脱附阶段的空气流程为按照按照排污风机(16)→→循环风门(21)→→循环风管(20)→→循环风口(19)→→加热元件(7)→→吸附单元(3)→→污风排风口(14)→→排污风机(16)的次序在高温区域内循环即可。
图3中,加热单元设在主风道内,也可以设置在循环风路的任何位置,比如可以设置在循环风管的中部。这样脱附时的的空气流程为排污风机(16)→→循环风门(21)→→循环风管(20)→→加热元件(7)→→循环风管(20)→→循环风口(19)→→吸附单元(3)污风排风口(14)→→排污风机(16)。
在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将加热元件“内置”,但是对吸附单元而言,仍然是“外热”的方式加热,即以辐射或以空气为热媒对吸附剂进行加热,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加热效率较低,并且温度分布不均匀,吸附单元(3)靠近加热元件(7)的一侧温度较高,另一侧较低,解决的方法是:当吸附单元中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或者其他可以导电的吸附剂时,可以采用加热元件“外热”和吸附剂自身通电发热“自热”结合起来的混合加热方式,可以使得吸附单元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加热和脱附的速度均可因此而提高。为此,只需对吸附单元作相应的设计,包括采取必要的绝缘措施、设置电极等即可,如图4所示。
图4所示为一个可以通电“自热”的吸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吸附单元外壳(24)和透气栅网(27)采用绝缘材料制作,透气栅网的作用是允许气流通过并防止其中的吸附剂(26)散落,一对电极(25)与吸附剂接触,在电极(25)施加适当的电压,吸附剂(26)中便会有电流通过并发热,所说的吸附剂可以是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或者其他的可以导电的可热脱附的吸附剂。
显然,如果在图1至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采用图4所示的吸附单元,也可以省去加热单元,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化了整机结构,并且脱附速度快。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去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装置,本发明提出的几种技术方案也很好地实现了这个目的,显然,如果在本装置中增加除尘单元、调温单元、调湿单元、增氧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则可以在一台装置上叠加实现多种功能。反之,也可以将本装置叠加至除尘系统、空调系统,使之具有空气净化的功能。
图5所示为在图3所示技术方案基础上,增加除尘单元、调温单元、调湿单元、增氧单元等的系统方框图。
图5中,除尘单元、调温单元、调湿单元、增氧单元均为可选的增加项目,可以选择性地增加一种或者多种,构成不同功能的装置,例如,增加除尘单元,可以构成全效的空气净化装置,同时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增加调温装置,可以构成具有净化功能的空调装置,全部增加,则构成全功能的空气净化调节装置。
所说的调温单元是指对空气温度进行调节的单元,例如用于降温的蒸发器或者用于升温的冷凝器。
所说的除尘单元是指除去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的单元,可以是各种结构的过滤器或者静电除尘器。
所说的的调湿单元是指对空气湿度进行调节的单元,例如用于除湿的蒸发器或者用于加湿的喷雾头。
所说的增氧单元是指增加空气中氧气浓度的单元,例如半透膜富氧装置。
以上所说的增加相关功能单元,其效果并非简单的叠加,例如增加除尘单元不仅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可吸入颗粒,也能避免吸附单元积尘,延长吸附单元的使用寿命,设在吸附单元前的蒸发器可以去除空气中过多的水分,延长亲水性吸附剂的工作周期,高温脱附还能杀灭吸附单元拦截的细菌和病毒。
图1至图3中,空气净化装置为单体装置,而在图5中,只有空气的进出口设在室内,也可以理解为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进出口通过管道通入室内,而空气净化装置本体则安装在室外,显然,一台这样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空气进出口可以通过管道通入多个室内,图5所示为一种类似于“中央空调”的“中央空气净化调节装置”。
图1至图3以及图5所示的技术方案,由于必须有一定的时间用于吸附单元的脱附,所以其空气净化过程是断续的,图6和图7所示为一种可以连续工作的中央空气净化调节装置
图6中,主风道被分成2个或者2个以上支路,图中所示为2个,每个支路均设有类似于图3或者图5所示的高温区,并且每个高温区之间为热隔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热影响,这样,不同的支路可以错开脱附时间,任何时刻均可保证至少一个支路处于净化状态,整个装置便可以连续净化空气了。主风道上未画出的其他单元,参见图5。
图7中,主风道被分成2个或者2个以上支路,图中所示为2个,每个支路均设有类似于图3或者图5所示的高温区,多个支路共用同一个排污风机和加热元件,并且排污风机和加热元件设置成单独的一个高温区,如此便可以简化装置的结构。同样,每个高温区之间为热隔离,以避免相互之间的热影响,这样,不同的支路可以错开脱附时间,任何时刻均可保证至少一个支路处于净化状态,整个装置便可以连续净化空气了。主风道上未画出的其他单元,参见图5。
总结:
本发明成功的解决了在民用和商用空气净化装置中的吸附剂的脱附问题,从而使得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民用和商用空气净化装置中广泛使用吸附剂成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Claims (12)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至少由进风口(1)、主风机(2)、吸附单元(3)、出风口(4)、及控制装置(5)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主风道(6)中靠近吸附单元(3)处设有一个加热元件(7),该加热元件(7)发热时在主风道内形成一个高温区(8),该高温区设有保温层(9),吸附单元(3)应位于高温区(8)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在吸附单元(3)的出风侧设有风门(17),吸附单元(3)和出风侧风门(17)之间设有污风排风口(14),污风排风口(14)与室外连通方式有以下四种:
2.1通过排污风管(15)直通;或者
2.2通过排污风门和排污风管(15)连通;或者
2.3通过排污风机(16)和排污风管(15)连通;或者
2.4通过排污风机(16)、排污风门、排污风管(15)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高温区(8)的两端均设有风门(17)和(18),至少吸附单元(3)和加热元件(7)位于高温区(8)内,污风排风口(14)和循环风口(19)分别设在吸附单元(3)的两侧,并且循环风口(19)设在有加热元件(7)的一侧,排污风机(16)的进气端与污风排风口(14)连通,排气端则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循环风门(21)和循环风管(20)通往循环风口(19),另一路通过排污风门(22)及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高温区(8)的两端均设有风门(17)和(18),吸附单元(3)位于高温区(8)内,加热元件(7)位于循环风路内,污风排风口(14)和循环风口(19)分别设在吸附单元(3)的两侧,排污风机(16)的进气端与污风排风口(14)连通,排气端则分为两路,一路通过循环风门(21)、加热元件(7)和循环风管(20)通往循环风口(19),另一路通过排污风门(22)及排污风管(15)与室外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主风道(6)被分成2个或2个以上支路,每个支路上均设有高温区(8)。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主风道(6)被分成2个或2个以上支路,每个支路上均设有高温区(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支路共用一个排污风机(16)和加热单元(7)。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主风道上设有除尘单元、调温单元、调湿单元、增氧单元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7.1所说的吸附单元(3)为可通电自发热的吸附单元,或者
7.2所说的吸附单元(3)为可通电自发热的吸附单元,并且取代发热元件(7)。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8.1所说的吸附单元(3)为可通电自发热的吸附单元,或者
8.2所说的吸附单元(3)为可通电自发热的吸附单元,并且取代发热元件(7)。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脱附温度设定在120~350℃,优选的为140~280℃,进一步优选的为160~240℃。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说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还在于脱附温度设定在120~350℃,优选的为140~280℃,进一步优选的为160~2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115539A CN101596390A (zh) | 2008-06-06 | 2008-06-06 | 空气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8101115539A CN101596390A (zh) | 2008-06-06 | 2008-06-06 | 空气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96390A true CN101596390A (zh) | 2009-12-09 |
Family
ID=41418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8101115539A Pending CN101596390A (zh) | 2008-06-06 | 2008-06-06 | 空气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96390A (zh)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8800A (zh) * | 2010-06-09 | 2011-12-14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器室外机自动排障方法 |
CN104437012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热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滤净器 |
CN105042749A (zh) * | 2015-08-31 | 2015-11-11 | 西安工程大学 | 适用于高大空间的热回收型分散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5371383A (zh) * | 2015-12-08 | 2016-03-02 | 清华大学 | 一种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CN105413388A (zh) * | 2015-12-02 | 2016-03-23 | 上海交通大学 | 表面粘附效应空气净化器 |
CN106369942A (zh) * | 2016-10-30 | 2017-02-01 | 冯大兰 |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 |
CN106382683A (zh) * | 2016-08-30 | 2017-02-08 | 於铉 | 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
CN106524673A (zh) * | 2016-10-30 | 2017-03-22 | 曹云霞 | 一种干燥器 |
CN107218662A (zh) * | 2017-07-07 | 2017-09-29 | 谢夏霖 | 一种大气污染的新风系统及制造方法 |
CN107376588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青岛大学 | 一种免更换滤芯的车载空气净化设备 |
CN107774063A (zh) * | 2016-08-31 | 2018-03-09 | 杜富德 | 可再生循环液体式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
CN108626862A (zh) * | 2018-01-30 | 2018-10-09 | 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切换时间的空气净化介质更换提醒系统及方法 |
CN109028364A (zh) * | 2018-06-22 | 2018-12-18 | 杭州陆典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CN109952140A (zh) * | 2016-11-10 | 2019-06-28 | 恩弗里德系统公司 | 低噪声、天花板安装的室内空气洗涤器 |
CN110243028A (zh) * | 2019-06-14 | 2019-09-17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CN110925823A (zh) * | 2019-11-07 | 2020-03-2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灶 |
CN111036031A (zh) * | 2019-12-24 | 2020-04-21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一种再生式化学防护装置 |
CN111438170A (zh) * | 2020-03-27 | 2020-07-24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 |
CN112205915A (zh) * | 2019-07-11 | 2021-01-12 |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 用于连接清洁装置的基站和用于操作清洁系统的方法 |
CN113457369A (zh) * | 2021-06-30 | 2021-10-01 | 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烟气净化装置 |
CN114543187A (zh) * | 2020-11-27 | 2022-05-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US11541346B2 (en) | 2012-05-22 | 2023-01-03 | Enverid Systems, Inc. | Efficient use of adsorbents for indoor air scrubbing |
US11608998B2 (en) | 2012-09-24 | 2023-03-21 | Enverid Systems, Inc. | Air handl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air treatment |
US11890571B2 (en) | 2012-11-15 | 2024-02-06 | Enverid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tion of unwanted gases in indoor air |
-
2008
- 2008-06-06 CN CNA2008101115539A patent/CN101596390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78800B (zh) * | 2010-06-09 | 2014-12-24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器室外机自动排障方法 |
CN102278800A (zh) * | 2010-06-09 | 2011-12-14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器室外机自动排障方法 |
US11541346B2 (en) | 2012-05-22 | 2023-01-03 | Enverid Systems, Inc. | Efficient use of adsorbents for indoor air scrubbing |
US11608998B2 (en) | 2012-09-24 | 2023-03-21 | Enverid Systems, Inc. | Air handling system with integrated air treatment |
US11890571B2 (en) | 2012-11-15 | 2024-02-06 | Enverid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duction of unwanted gases in indoor air |
CN104437012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热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空气过滤装置及空气滤净器 |
CN105042749A (zh) * | 2015-08-31 | 2015-11-11 | 西安工程大学 | 适用于高大空间的热回收型分散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5042749B (zh) * | 2015-08-31 | 2018-01-02 | 西安工程大学 | 适用于高大空间的热回收型分散式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
CN105413388A (zh) * | 2015-12-02 | 2016-03-23 | 上海交通大学 | 表面粘附效应空气净化器 |
CN105371383A (zh) * | 2015-12-08 | 2016-03-02 | 清华大学 | 一种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CN105371383B (zh) * | 2015-12-08 | 2018-08-28 | 清华大学 | 一种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CN106382683A (zh) * | 2016-08-30 | 2017-02-08 | 於铉 | 基于热再生的壁挂式空气净化器及空气净化方法 |
CN107774063A (zh) * | 2016-08-31 | 2018-03-09 | 杜富德 | 可再生循环液体式空气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
CN106524673A (zh) * | 2016-10-30 | 2017-03-22 | 曹云霞 | 一种干燥器 |
CN106369942A (zh) * | 2016-10-30 | 2017-02-01 | 冯大兰 | 一种自动吸湿装置 |
CN109952140A (zh) * | 2016-11-10 | 2019-06-28 | 恩弗里德系统公司 | 低噪声、天花板安装的室内空气洗涤器 |
US11673090B2 (en) | 2016-11-10 | 2023-06-13 | Enverid Systems, Inc. | Low noise, ceiling mounted indoor air scrubber |
CN107218662A (zh) * | 2017-07-07 | 2017-09-29 | 谢夏霖 | 一种大气污染的新风系统及制造方法 |
CN107376588A (zh) * | 2017-08-21 | 2017-11-24 | 青岛大学 | 一种免更换滤芯的车载空气净化设备 |
CN108626862A (zh) * | 2018-01-30 | 2018-10-09 | 四川特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切换时间的空气净化介质更换提醒系统及方法 |
CN109028364A (zh) * | 2018-06-22 | 2018-12-18 | 杭州陆典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
CN110243028A (zh) * | 2019-06-14 | 2019-09-17 | 长沙理工大学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CN112205915A (zh) * | 2019-07-11 | 2021-01-12 | 德国福维克控股公司 | 用于连接清洁装置的基站和用于操作清洁系统的方法 |
US11754297B2 (en) | 2019-07-11 | 2023-09-12 |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 Base station for connecting a clean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leaning system |
CN110925823B (zh) * | 2019-11-07 | 2022-02-08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灶 |
CN110925823A (zh) * | 2019-11-07 | 2020-03-2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灶 |
CN111036031A (zh) * | 2019-12-24 | 2020-04-21 |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 一种再生式化学防护装置 |
CN111438170A (zh) * | 2020-03-27 | 2020-07-24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一种实验室土壤筛分及有害气体净化循环装置 |
CN114543187A (zh) * | 2020-11-27 | 2022-05-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气处理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CN113457369A (zh) * | 2021-06-30 | 2021-10-01 | 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保温功能的烟气净化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96390A (zh) | 空气净化装置 | |
CN102052713B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WO2010024321A1 (ja) | 排気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CN208809745U (zh) | 一种处理废气的分子筛吸附转轮系统 | |
JP4757745B2 (ja) | 空気浄化装置、空気清浄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WO2017035254A1 (en) | Scrubber for hvac system | |
KR20190107104A (ko) | 흡착 장치에 의해 재순환-공기 모드에서 자동차의 객실 내의 co2가 가득찬 공기를 정화하기 위한 장치 | |
CN101500618A (zh) | 空气净化器 | |
WO2011140964A1 (zh) | 管道式空气净化器 | |
KR20070118604A (ko) | 에너지축열회수형 유해물질 처리설비 | |
KR102180663B1 (ko) | 공기조화기와 그 제어방법 | |
CN108939821A (zh) |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浓缩装置 | |
CN106377975A (zh) | 一种汽车用空气净化器及其净化方法 | |
KR101197822B1 (ko) | 조습 시스템 | |
KR102325207B1 (ko) | VOCs의 효율적 처리가 가능한 자동차 도장 시설 | |
CN209123625U (zh) |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浓缩装置 | |
CN1238664C (zh) | 空调机 | |
JP4881925B2 (ja) | 排気リサイクルシステム | |
JP5101070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のフィルタ再生制御方法 | |
WO2021117260A1 (ja) | ガス除去濃縮装置 | |
JP2009030974A (ja) | 小型デシカント空調装置 | |
JPH04283332A (ja) | 乾式除加湿装置 | |
CN221259002U (zh) | 一种车间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8544775U (zh) | 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
CN117398803B (zh) | 一种漆包线行业用烟气、废气净化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