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82713B -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82713B CN101582713B CN2009100861226A CN200910086122A CN101582713B CN 101582713 B CN101582713 B CN 101582713B CN 2009100861226 A CN2009100861226 A CN 2009100861226A CN 200910086122 A CN200910086122 A CN 200910086122A CN 101582713 B CN101582713 B CN 1015827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ime
- antenna
- time slot
- channel
- impulse respon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2549 tra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2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99 gro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606 normal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0 elim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发射装置利用间插技术实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同一时隙的信号帧分别在两个独立路径上进行传输;所述信号帧由天线的训练序列和待发送的时域数据块组成,所述发射天线1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1,所述发射天线2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2;S2,利用接收装置根据一个时隙的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本发明通过使用简单的间插技术实现双天线分集,降低了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的SNR门限要求,在同样的发射功率下,能够扩展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字信息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通信技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在有限的带宽内可靠地提高传输速率。然而,由于信道的影响,尤其在时间和频率双色散的无线信道,信号会产生畸变并被引入噪声,因此在有效传输净荷或数据部分的同时,系统还需要能识别出信道的变化,并对信道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加以抵消或补偿。
信号在无线环境传输的过程中存在多种衰落,在频率和时间选择性衰落信道下,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不稳定,当信道处于深度衰落中时,接收信号的信噪比(SNR)降低,判决错误的概率增大。而分集技术是一种能够有效克服频率和时间选择性衰落的技术,它将相同信息通过多个独立信道进行传输,然后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合成。因为几个信道同时处于深衰落的概率很低,此时就能平滑信道衰落,从而改善接收机的误码特性。发射分集是指为了减弱信号处于深衰落的概率,在发射端使用多个独立的天线或相关天线阵列,把发射信号的复本以空间冗余的形式提供给接收端。发射分集利用不同基站或同一基站中不同位置的天线发射信号到达移动台的不相关性,即不同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的独立性,提高系统性能。在发射分集的实现过程中可以使用空频编码技术,空频编码是近年来移动通信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编码和信号处理技术,其在发射端同时使用多个天线进行发射,在不同天线发射信号之间引入频域和空域相关,综合利用频域和空域二维信息,在接收端进行分集接收。空频编码将空间分集、频率分集结合在一起,从通信系统的整体出发提高多径衰落信道的通信质量和数量。
TDS-OFDM(Time Domain Synchronization-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使用的帧格式如图1所示,在第i时隙,时域数据块si,k位于保护间隔ci,k之后,防止OFDM符号声块间干扰。。在TDS-OFDM系统中,保护间隔内填充PN(Pseudo-random Noise,伪随机序列),用于同步和信道估计。由于多径效应的存在,时域数据块与PN序列是相互干扰的。在TDS-OFDM系统中,接收端需要分离时域数据块与所填充的PN序列,由于本地可以生成PN序列,如果能得到精确的信道冲激响应,分离是容易做到的。文献[王军,王劲涛,潘长勇等,一种OFDM调制系统中伪随机序列填充的迭代消除方法,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12127.6]提出了一种迭代分解方法利用伪随机序列进行信道估计。
在现有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两个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是相互独立的,即信道是相互独立的,因此每个天线发送的帧信号中都会携带训练序列,造成天线之间相互干扰。其中任意一个天线在发送TDS-OFDM信号帧时,帧信号中的训练序列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相互干扰,因此降低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大大影响信道的通信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TDS-OFDM系统中利用间插伪随机序列和零序列的方法来避免两个天线的训练序列之间的干扰,然后利用一个时隙的伪随机序列同时更新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的方法,从而有效避免双天线系统中两个天线保护间隔之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双天线接收分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发射装置利用间插技术实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同一时隙的信号帧分别在两个独立路径上进行传输;所述信号帧由天线的训练序列和待发送的时域数据块组成,所述发射天线1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1,所述发射天线2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2;所述信号帧的形成步骤为:
设在第2i时隙发射装置中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S2i,k}k=1 N,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S12i,k}k=1 N、{S22i,k}k=1 N,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时隙的时域数据块{S12i,k}k=1 N、{s22i,k}k=1 N;发射天线1以伪随机序列{c2i,k}k=1 M作为所述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2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时隙的信号帧;其中符号{·}k=1 N表示长度为N的序列,i为正整数;
设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S2i+1,k}k=1 N,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S12i+1,k}k=1 N、{S22i+1,k}k=1 N,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s12i+1,k}k=1 N、{s22i+1,k}k=1 N;发射天线1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2以伪随机序列{c2i+1,k}k=1 M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所述系统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
S2,利用接收装置的信道估计单元根据一个时隙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
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基于天线1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天线1第2i+1时隙和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天线1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其中,J为预设的迭代次数,I为整数,I的初始值为零,^表示估计值,其中L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基于天线2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步骤S22,在所述接收装置同步后,天线1和天线2的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1,k}k=1 M、{c12i+2,k}k=1 M、{c22i+1,k}k=1 M、{c22i+2,k}k=1 M均为已知信号,其中天线1的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x12i+1,k}k=1 M和天线2的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2,k}k=1 M是零序列,其中M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计算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1,k}k=1 M与其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天线1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2,k}k=1 M与其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天线1的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1,k}k=1 M和天线2的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2,k}k=1 M是零序列,因此它们与信道的时域冲激响应的结果是零序列,对接收的信号帧不产生干扰。
步骤S23,将接收到的第2i+1时隙信号帧{r2i+1,k}k=1 N+M和第2i+2时隙信号帧{r2i+2,k}k=1 M重构成一个信号帧利用步骤S22得到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从信号帧中减去训练序列对时域数据块的干扰,得到天线1发射的时域数据块、天线2发射的时域数据块分别与信道1时域冲激响应、信道2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之和的估计结果
其中*表示共轭装置,且
步骤S26,将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的估计经过数据后处理进行去除噪声和码间串扰,得到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数据块估计经过空频编码后得到天线1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 0<k≤N和天线2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
步骤S27,将天线1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线性卷积的结果,与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线性卷积的结果相加,得到其中L<N2<N;利用接收到的第2i+1时隙的信号帧{r2i+1,k}k=1 N+M,得到天线2的第2i+1时隙训练序列与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中伪随机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
步骤S29,利用第I+1次迭代后得到信道2第2i+1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更新信道2第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插值过程和信道后处理过程,得到第I+1次迭代后信道2第2i+2时隙信道信息估计利用天线2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计算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
步骤S210,如果没有达到迭代次数J,转到步骤S22,利用所述步骤S29得到的第I+1次迭代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 继续迭代;如果达到了迭代次数J,则停止迭代,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和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利用信号帧前后两个相邻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信息估计结果,取两者平均得到天线2第2i时隙和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根据当前接收的信号帧的信噪比信息,设定信道幅度门限,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幅度低于信道幅度门限的位置设置为零;
根据时域冲激响应估计能量的参考值,将其乘以能量归一化补偿因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包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包括:发射装置,用于利用上述步骤S1的方法进行信号帧的发射;和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帧,所述接收装置包括信道估计单元,所述信道估计单元用于利用上述步骤21至步骤210的方法根据一个时隙的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所述接收装置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其对时域冲激响应估计进行后处理的步骤包括:
根据当前接收的信号帧的信噪比信息,设定信道幅度门限,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幅度低于信道幅度门限的位置设置为零;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在TDS-OFDM系统中利用间插伪随机序列和零序列的方法来避免两个天线的训练序列之间的干扰,然后利用一个时隙的伪随机序列同时更新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的方法,通过使用简单的间插技术实现双天线分集,降低了接收机的接收信号的SNR门限要求,在同样的发射功率下,能够扩展电视信号的覆盖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单天线发射中TDS-OFDM系统的信号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的信号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发送的信号帧的时域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接收的信号帧的时域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接收的信号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流程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发射装置利用间插技术实现天线1和天线2同一时隙的信号帧分别在两个独立路径上进行传输;所述信号帧间插技术,是指天线1和天线2的信号帧之间时隙交错的填充伪随机序列和零序列;所述利用时隙交错的填充伪随机序列和零序列构成的基于TDS-OFDM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的信号帧的组成方式如图2所示:
设在第2i时隙发射装置中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S2i,k}k=1 N,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天线1和天线2的第2i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S12i,k}k=1 N、{S22i,k}k=1 N,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天线1和天线2的第2i时隙的时域数据块{s12i,k}k=1 N、{s22i,k}k=1 N;天线1以伪随机序列{c2i,k}k=1 M作为所述训练序列,即 天线2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天线1和天线2第2i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天线1和天线2第2i时隙的信号帧;其中符号{·}k=1 N表示长度为N的序列,i为正整数;
设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S2i+1,k}k=1 N,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天线1和天线2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S12i+1,k}k=1 N、{S22i+1,k}k=1 N,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天线1和天线2的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s12i+1,k}k=1 N、{s22i+1,k}k=1 N;天线1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天线2以伪随机序列{c2i+1,k}k=1 M作为训练序列,即 天线1和天线2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所述系统天线1和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发送信号帧的时域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接收的信号帧的时域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接收的信号帧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表示,由于多径干扰,接收的信号帧的训练序列和时域数据块是混叠的。
步骤S62,利用接收装置的信道估计单元根据一个时隙的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
所述步骤S62包括:
步骤S621,估计初始信道。基于天线1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天线1第2i+1时隙和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天线1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其中,J为预设的迭代次数,I为整数,I的初始值为零,^表示估计值;
基于天线2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其中L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步骤S622,在所述接收装置同步后,天线1和天线2的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1,k}k=1 M、{c12i+2,k}k=1 M、{c22i+1,k}k=1 M、{c22i+2,k}k=1 M均为已知信号,其中天线1的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1,k}k=1 M和天线2的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2,k}k=1 M是零序列,其中M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计算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1,k}k=1 M与其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天线1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2,k}k=1 M与其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天线1的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c12i+1,k}k=1 M和天线2的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c22i+2,k}k=1 M是零序列,因此它们与信道的时域冲激响应的结果是零序列,对接收的信号帧不产生干扰。
步骤S623,将接收到的第2i+1时隙信号帧{r2i+1,k}k=1 N+M和第2i+2时隙信号帧{r2i+2,k}k=1 M重构成一个信号帧利用步骤S22得到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从信号帧中减去训练序列对时域数据块的干扰,得到天线1发射的时域数据块、天线2的时域数据块分别分别与信道1时域冲激响应、信道2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之和的估计结果
步骤S624,利用所述步骤S23得到的线性卷积之和的估计结果,重构第2i+1时隙接收到的信号帧与信道冲激响应的循环卷积估计结果,得到
其中*表示共轭装置,且
步骤S626,将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的估计经过数据后处理进行去除噪声和码间串扰,得到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数据块估计经过空频编码后得到天线1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即 0<k≤N和天线2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
步骤S627,将天线1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线性卷积的结果,与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线性卷积的结果相加,得到其中L<N2<N;利用接收到的第2i+1时隙的信号帧{r2i+1,k}k=1 N+M,得到天线2的第2i+1时隙训练序列与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中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
步骤S629,利用第I+1次迭代后得到信道2第2i+1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更新信道2第2i+2时隙信道信息的插值过程和信道后处理过程,得到第I+1次迭代后信道2第2i+2时隙信道信息估计利用天线2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计算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
步骤S6210,如果没有达到迭代次数J,转到步骤S22,利用所述步骤S29得到的第I+1次迭代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 继续迭代;如果达到了迭代次数J,则停止迭代,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和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利用信号帧前后两个相邻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信息估计结果,取两者平均得到天线2第2i时隙和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利用已有信道冲激响应的估计结果和当前信道估计结果的加权平均,对时域冲激响应估计进行时域或频域平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包括:
发射装置701,用于利用上述步骤S61的方法进行信号帧的发射;和接收装置702,接收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帧,包括信道估计单元703,信道估计单元703用于利用上述步骤621至步骤6210的方法根据一个时隙的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还包括数据处理单元704。其对时域冲激响应估计进行后处理的步骤包括:
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截断至已知长度;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采用在TDS-OFDM系统中利用间插伪随机序列和零序列的方法来避免两个天线的训练序列之间的干扰,然后利用一个时隙的伪随机序列同时更新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的方法,从而有效避免双天线系统中两个天线发射的信号帧中保护间隔填充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双天线发射分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发射装置利用间插技术实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同一时隙的信号帧分别在两个独立路径上进行传输;所述信号帧由天线的训练序列和待发送的时域数据块组成,所述发射天线1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1,所述发射天线2到接收天线之间的路径称为信道2;
所述信号帧的形成步骤为:
设在第2i时隙发射装置中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 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 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时隙的时域数据块 发射天线1以伪随机序列 作为所述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2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中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时隙的信号帧;其中符号 表示长度为N的序列,i为正整数;
设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为 经过空频编码,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待发送的频域数据块 经离散傅立叶反变换后得到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 发射天线1以零序列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2以伪随机序列 作为训练序列,即 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和相应的时域数据块分别组成所述系统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
S2,利用接收装置的信道估计单元根据一个时隙信号帧中的伪 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基于发射天线1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发射天线1第2i+1时隙和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发射天线1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其中,J为预设的迭代次数,I为整数,I的初始值为零,^表示估计值,其中L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基于发射天线2已知的第2i-2时隙的信号帧和第2i时隙的信号帧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通过线性插值得到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分别为 将两者取平均得到发射天线2第2i+1时隙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步骤S22,在所述接收装置同步后,发射天线1和发射天线2的第2i+1时隙和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 均为已知信号,其中发射天线1的第2i+1时隙的训练序列 和发射天线2的第2i+2时隙的训练序列 是零序列,其中M为训练序列的长度;
步骤S23,将接收到的第2i+1时隙信号帧 和第2i+2时隙信号帧 重构成一个信号帧 利用步骤S22得到的线性卷积结果的估计,从信号帧 中减去训练序列对时域数据块的干扰,得到天线1发射的时域数据块、天线2发射的时域数据块分别与信道1时域冲激响应、信道2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之和的估计结果
其中*表示共轭装置,且
步骤S26,将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的估计 经过数据后处理进行去除噪声和码间串扰,得到 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频域数据块估计 经过空频编码后得到天线1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 和天线2发射信号帧的频域数据块估计
步骤S27,将天线1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 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线性卷积的结果,与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估计的前N2项 与信道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线性卷积的结果相加,得到 其中L<N2<N;利用接收到的第2i+1时隙的信号帧 得到天线2的第2i+1时隙训练序列与天线2第2i+1时隙的信号帧中伪随机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线性卷积:
步骤S29,利用第I+1次迭代后得到信道2第2i+1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 更新信道2第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时域冲激响应估计的插值过程和信道后处理过程,得到第I+1次迭代后信道2第2i+2时隙信道信息估计 利用天线2第2i+1 时隙和第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计算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更新后的信道信息 步骤S210,如果没有达到迭代次数J,转到步骤S22,利用所述步骤S29得到的第I+1次迭代后的时域冲激响应 继续迭代;如果达到了迭代次数J,则停止迭代,得到天线2第2i+1时隙和2i+2时隙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利用信号帧前后两个相邻训练序列部分的信道信息估计结果,取两者平均得到天线2第2i时隙和第2i+1时隙信号帧的时域数据块部分的信道时域冲激响应的最终估计
5.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装置,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步骤S1的方法进行信号帧的发射;和
接收装置,用于接收发射装置发射的信号帧,所述接收装置包括信道估计单元,所述信道估计单元用于根据一个时隙的信号帧中的伪随机序列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两个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估计单元用于利用如权利要求2至3之任一所述的方法进行迭代信道估计,并进行时隙的信道信息更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61226A CN101582713B (zh) | 2009-06-02 | 2009-06-02 |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861226A CN101582713B (zh) | 2009-06-02 | 2009-06-02 |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2713A CN101582713A (zh) | 2009-11-18 |
CN101582713B true CN101582713B (zh) | 2012-07-25 |
Family
ID=41364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861226A Active CN101582713B (zh) | 2009-06-02 | 2009-06-02 |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8271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8056B (zh) * | 2010-04-06 | 2013-01-30 | 清华大学 | 基于训练序列重构的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8341A (zh) * | 2000-11-29 | 2004-02-25 | ����ɭ�绰�ɷ�����˾ |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
2009
- 2009-06-02 CN CN2009100861226A patent/CN10158271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78341A (zh) * | 2000-11-29 | 2004-02-25 | ����ɭ�绰�ɷ�����˾ | 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王劲涛,宋健,潘长勇,杨知行.TDS-OFDM 系统中的差分空频发射分集方法.《清华大学学报》.2007,第47卷(第10期),1617-1621. * |
王劲涛,潘长勇,杨知行.基于TDS-OFDM系统的发射分集技术.《清华大学学报》.2006,第46卷(第1期),58-6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82713A (zh) | 2009-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05290B (zh) | 改进的宽带mimo中频偏估计方法 | |
CN102860064B (zh) | 存在小区间干扰时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和数据检测 | |
CN101494528B (zh) | 发射分集块传输系统的训练序列设计及其信道估计方法 | |
KR101244354B1 (ko) | 다중 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빔-포밍 장치 및 방법 | |
KR101400240B1 (ko) | 공간 주파수 블록 부호화 중계 신호 생성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 |
US7933371B2 (en) | Channel environment-adapted MMSE 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receive antennas | |
WO2005119953A1 (en) |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channel estimate i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ystem | |
CN101494491B (zh) | 一种多天线系统中的接收信号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2594739B (zh) | 信道估计方法、导频信息选择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CN101018219A (zh) | 一种空频信号处理方法 | |
CN101217300B (zh) | 发射分集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2045285B (zh) | 信道估计方法、装置以及通信系统 | |
CN102685042A (zh) | 发送器和接收器中失配延迟下的载波相位差的检测方法 | |
WO2005122447A1 (fr) |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d'une estimation de voie dans un systeme ofdm | |
CN101141426B (zh) | 用于多用户多天线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 | |
CN101582713B (zh) | 一种基于tds-ofdm系统的双天线发射分集实现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5119856B (zh) | 基于子块分析的单载波频域均衡方法 | |
CN101374130B (zh) | 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同步方法 | |
CN101888359A (zh) | 基于tds-ofdm的多址接入系统及其信号帧结构、接收方法 | |
CN10187327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估计方法和装置 | |
JP6417178B2 (ja) | Ofdm送信装置 | |
CN101945067B (zh) | 一种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的接收机检测方法 | |
CN117413497A (zh) | 双面扩展的基于Slepian的波形符号的生成和接收 | |
CN101707517B (zh) | 发射分集方法、信道估计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1674282A (zh) | 基于tds-ofdm的双天线发射分集、信道估计方法及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