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8888B -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 Google Patents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8888B CN101578888B CN2007800494809A CN200780049480A CN101578888B CN 101578888 B CN101578888 B CN 101578888B CN 2007800494809 A CN2007800494809 A CN 2007800494809A CN 200780049480 A CN200780049480 A CN 200780049480A CN 101578888 B CN101578888 B CN 1015788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rvice
- entity
- test point
- switching
- cal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37—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involving call modelling techniques, e.g. modifications to the basic call state model [BCS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和设备,所述电信网络具有交换节点(18)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具有服务5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所述交换节点(18)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则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并进行呼叫建立。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从而允许在不引入任何延迟的情况下继续呼叫建立10。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执行进一步的功能以支持交换节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和服务交换实体,其中交换节点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则指示服务交换实体,并且进行呼叫建立。交换节点例如是移动电信网络中的移动交换中心(MSC),并且服务交换实体例如是服务交换功能(SSF)。服务控制实体可以是服务控制点(SCP),已知如移动电信网络中那样的服务控制点。此外,本发明涉及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与服务交换实体、服务控制实体或者交换节点、服务交换实体和服务控制实体的组合的特定功能相关的服务的方法。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信中的交换节点、智能网络中的服务交换实体或智能网络中的服务控制实体。
背景技术
该方法可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中,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网络中用于建立网络终端之间的连接的基本实体的交换局(exchange)或交换节点为移动交换中心(MSC)。例如通过对各种呼叫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来确定待发起的呼叫是否进一步需要发起服务(例如,智能网络(IN)服务)。
正常情况下,服务的发起需要通过交换局所进行的呼叫建立被挂起(suspend),直至所述服务的发起被报告回交换局并且服务已经给出了另外的指令。例如,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用于GSM通信网络的GSM规范TS03.78和TS09.78中有所描述。在各种应用中,例如当呼叫建立很关键时,呼叫建立中的这种挂起(suspension)或等待期是不希望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试图提供一种使得这种挂起或等待期的不利影响最小化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前文所定义的方法,其中在从服务交换实体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这允许使得等待期最小化并直接进行呼叫建立(独立于服务调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包括检查是否存在可用于呼叫的处于通知模式的触发检测点(TDP-N)。使用通知模式的TDP允许在没有延迟的情况下立即继续进行呼叫建立,而在传统方法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使用报告模式的触发检测点(TDP-R)。
指示服务交换实体包括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发送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这允许保持交换节点与服务交换实体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的实施例涉及需要在现有呼叫期间调用服务的情形。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交换节点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transition)到检测点的通知,确定所述转换是否要被报告给服务交换实体,并且如果是,则报告所述转换并在从服务交换实体接收到指令之前继续所述呼叫。利用该实施例,还可以在现有呼叫期间以更为高效的方式调用服务。
此外,本发明涉及服务交换实体的特定功能,即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和服务交换实体,其中服务交换实体从交换节点接收指令,根据所接收的指令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向服务控制实体发送消息,从服务控制实体接收响应,并且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arm)。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指令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所述消息例如是初始检测点(IDP)消息,其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并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交换节点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报告,根据所接收的通知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确定是否要将所述转换报告给服务控制实体,并且如果是,则向服务控制实体发送包括所述转换的指示并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的消息,并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而且,本发明涉及服务控制实体的特定功能,即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和服务交换实体,其中服务控制实体从服务交换实体接收消息,调用服务,根据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align)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并且向服务交换实体发送响应(确认IDP),其中所述消息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节点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
根据一个实施例,来自服务交换实体的消息是初始检测点消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消息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交换节点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并且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以及根据所述转换和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本发明还被实现为电信网络中全体网络节点的功能,即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和服务交换实体,其中所述交换节点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则指示服务交换实体并在从服务交换实体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其中服务交换实体进一步根据所接收的指令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向服务控制实体发送消息,从服务控制实体接收响应,并且配备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并且其中服务控制实体进一步调用服务,根据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并向服务交换实体发送响应。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权利要求14所述,对于当需要在现有呼叫期间调用服务时的情形而言,所述方法包括交换节点、服务交换实体和服务控制实体的功能的组合。
在进一步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信网络中的交换节点、服务交换实体或服务控制实体,其相互作用并被安排为执行本发明的方法实施例。
在更进一步的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计算机可执行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被加载在计算机系统上时,其允许所述计算机系统执行根据以上任一实施例的方法。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附图使用多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可在其中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简化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利用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
图3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服务交换功能与服务控制功能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时序;
图4示出了在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服务交换功能与服务控制功能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时序;
图5示出了在更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服务交换功能与服务控制功能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时序;
图6示出了在一个实施例中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在呼叫建立时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呼叫期间请求服务时由MSC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8示出了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服务交换功能(SSF)在呼叫建立时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9示出了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呼叫期间请求服务时由SSF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在一个实施例中由服务控制点(SCP)在呼叫建立时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在进一步实施例中在呼叫期间请求服务时由SCP所执行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电信网络中进行交换的消息交换的时序;
图13示出了在进一步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电信网络中交换的消息交换的时序;以及
图14示出了执行本发明的MSC/SSF/SCP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的设备的实施例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应用于通信网络,例如移动电信网络。这样的电信网络的相关部分示意性地在图1中示出。电信网络提供了两个或更多终端1、2之间的通信,所述两个或更多终端之一被指定为始发终端1,而另一个为目的地终端2。终端1、2(或移动台)被安排为利用交换局进行无线通信,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交换局是移动交换中心(MSC)18。交换局18被安排成在始发终端1与目的地终端2之间建立呼叫。在现代移动电信网络中,MSC 18还宿主(host)用于与电信网络中的其他网络单元进行对接的(软件)模块,这由块服务交换功能(SSF)17来指示。SSF 17还可以被实现为独立节点,称为服务交换点(SSP)。当今的电信网络提供智能网络(IN)服务,其由服务控制点(SCP)16来执行。SCP 16宿主诸如服务控制功能(SCF)19之类的功能模块,并且能够例如使用消息传递协议与SSF 17进行通信,所述消息传递协议诸如CAMEL(移动网络定制应用增强逻辑)或INAP(智能网络应用部分)。
MSC 18、SSF 17和SCP 16可以被实现为网络单元1401,其结构在图14中以简化形式示出。网络单元1401包括连接到输入单元1402的处理单元1403。此外,处理单元1403连接到输出单元1404。这允许处理单元1403与其他网络单元1403或通信网络中的其他部件进行通信。处理单元1403可以包括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PU)或互连CPU群组,或者作为选择,可以包括专用处理单元,例如信号处理单元。还可以提供存储器模块1405并将其用来存储数据以及软件程序,所述软件程序包括允许将处理单元1403用于各种处理功能的指令。例如,处于软件程序控制下的一个网络单元1401可能在执行SSF 17的功能的同时执行MSC 18的功能。
在调用或发起IN服务的已知方法中,MSC 18(或SSF 17)通知SCP 16(或SCF 19)。然而,当SSF 17已经触发了相应的IN服务时,SSF 17将等待来自IN服务的进一步指令。SSF 17有限状态机(FSM)已经转换到状态“等待指令(WfI)”,并且呼叫建立过程现在被挂起。呼叫建立仅在SSF 17已经从SCP 16或SCF 19接收到‘继续’(CUE)操作时才会继续。
对于呼叫建立很关键的情况而言,可能不希望挂起呼叫建立过程。一个示例是用于紧急呼叫的IN服务的调用。本发明的实施例被安排成提供一种方法,其中调用IN服务而无需挂起呼叫建立过程,其中可以在服务调用之后保持IN服务与MSC 18(或SSF 17)之间的关系,而无需来自IN服务的明确请求,并且其中IN服务根据现有IN机制来接收呼叫建立过程通知。
以下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需要SSF 17能够应用检测点(DP)的隐含配备(implicit arming)。检测点是当前电信网络的状态模型(称为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描述中所使用的方法。检测点表示例如电信网络中的呼叫建立中的预定义事件。根据现有IN方法,BCSM的实例在MSC 18已经推断出呼叫应当受到IN控制时被调用。所例示的BCSM的类型依赖于呼叫情形。如图2所示意性示出的,对于将针对其调用CAMEL Phase 2服务的移动始发(MO)呼叫,例示了O-BCSM(始发BCSM)。
O-BCSM包括各个检测点(DP)和呼叫点(PiC),所述呼叫点诸如所指示的O_Active PiC。基本呼叫转换由实线所指示,并且超出基本呼叫的转换由虚线所指示。基本状态模型转换是从BCSM的结构得出的那些转换。超出基本呼叫的状态模型转换是服务控制实体所引起的那些转换。
在正常情形下,CAMEL服务作为将DP的静态配备为“请求模式”中的触发检测点(TDP)(TDP-R)的结果而开始。对于用于移动始发或移动转发呼叫的CAMEL Phase 2服务而言,可被静态配备为TDP-R的DP是DP所收集_信息(DP2)。
当前由驻留于SCP 16中的SCF 19开始的CAMEL服务可以对SSF 17中的BCSM实例中的附加DP进行配备。在该情况下,这些DP被动态地配备。在服务实例内被动态配备的DP被称作EDP(事件检测点)。
这带来以下差异:
-TDP:TDP是在MSC 18中静态配备的DP;CAMEL服务在与该TDP相关联的条件得以满足时被触发。根据CAMEL和CapabilitySet(能力集)1(CS1)标准,TDP永远是“TDP-R”;这意味着当SSF 17已经发起了服务处理时,MSC 18中的呼叫处理被挂起并且SSF17等待来自(SCF 19中的)服务的进一步指令。
-EDP:EDP是由服务实例进行动态配备的DP。用于配备DP的条件由(SCF 19中的)服务来确定,而不是由SSF 17来确定。DP可被配备为EDP-N(通知模式)或EDP-R(请求模式)。在前者(EDP-N)的情况下,事件的发生被报告给服务并且MSC 18中的呼叫处理继续进行。在后者(EDP-R)的情况下,事件的发生被报告给服务并且MSC 18中的呼叫处理被挂起。
当IN服务需要进一步的呼叫过程通知时,需要利用TDP-R来触发该服务,使得服务能够配备后续的服务事件。利用TDP-R所进行的服务触发的影响在于呼叫建立过程被挂起。如之前所讨论的,挂起呼叫建立过程并非总是希望的。
本发明提供了两个部件,其提供了针对以上所描述的难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其可被这样使用或组合使用):
-使用TDP-N(触发检测点-通知模式):
TDP-N是在MSC 18中静态配备的DP。与TDP-R相比,TDP-N的不同方面在于在开始服务时不挂起呼叫建立过程。
-检测点的隐含配备:
检测点的隐含配备需要在SSF 17已经调用了IN服务时,其自动对BCSM实例中的指定DP进行配备。
接下来,将更为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当在始发终端1与目的地终端2之间建立呼叫时,MSC 18可以从所指定的呼叫相关参数推断出应当对该呼叫调用IN服务。该推断触发MSC 18以将呼叫的控制移交给SSF 17。SSF 17确定对该呼叫应用哪个IN触发数据。用于该呼叫的IN触发包含TDP-N定义。SSF 17根据现有的IN规范来准备初始检测点(IDP)操作。SSF 17接着向SCP 16发送IDP。所述IDP在TCAP(事务能力应用部分)TC_开始消息中被发送。
SSF 17应用以下两个步骤:
-隐含TDP去配备(disarming):常规的IN服务触发需要在触发IN服务时,引起服务触发的TDP-R保持配备直至所述服务发送了诸如“继续(CUE)”之类的呼叫继续操作。然而,当利用如本发明所提出的TDP-N来触发IN服务时,该TDP-N接着在其发生和报告时被隐含地去配备(例如,参见图3中的TC_开始[初始DP]消息,其被从SSF 17发送到SCF 19)。因此,MSC 18可以在服务调用已经发生之后立即继续其呼叫处理,即在IDP操作被发送之后立即继续呼叫处理。
-隐含EDP配备:为了能够向服务报告后续的呼叫事件,SSF 17应用DP的隐含配备。这意味着服务无需明确指示这些事件的配备(正常情况下这通过请求报告BCSM操作来进行),这由SSF 17隐含地进行。O-BCSM实例中的指定DP被配备为EDP-N。
在一个特定实施例中,SSF 17可应用DP的以下隐含配备,如下表所示。
检测点 | 配备模式 |
O_忙 | EDP-R |
O_无_应答 | EDP-R |
路由_选择_失败 | EDP-R |
O_放弃 | EDP-R |
O_应答 | EDP-N |
O-断开连接 | EDP-R |
一些DP可被配备为EDP-R,而其他被配备为EDP-N。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何指示O_应答被隐含配备为EDP-N的基本原理在于应答(Answer)事件的报告不会引起呼叫过程的挂起。如果作为报告应答事件的结果,SSF 17中的BCSM将被挂起,则不会建立呼叫方与MSC 18之间的话音连接。结果,这会是完全话音路径建立中的(最小)附加延迟。其他所指示的事件涉及呼叫建立失败或呼叫清除(callclearing)。对于那些事件而言,呼叫处理中的(最小)附加延迟没有危害的。对于例如将O_断开连接DP配备为EDP-R的进一步基本原理在于,根据现有的IN规则,至少一个DP应被配备为EDP-R以便IN服务能够释放呼叫。
需要根据所调用的IN服务来应用隐含配备规则。SSF 17可以具有用于不同IN服务的内部定义的IN服务触发数据的不同集合。一个这样的IN服务触发集合可以包含TDP-N作为检测点以及(可选地)隐含配备规则集合。
在SSF 17已经对DP进行了隐含配备之后,按照常规的IN方法,SSF 17应用预先安排的结束规则。应用预先安排的结束规则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如果任意检测点被配备或任意报告未决
则保持IN关系;
否则终止IN关系。
如以上关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DP的隐含配备对满足IF语句之后所定义的条件有所影响,因此IN关系得以保持。
从呼叫建立继续的时刻起,IN服务同时根据现有的IN方法继续进行。这意味着当发生诸如应答之类的呼叫事件时,根据对应DP在该时刻的配备状态,该事件接着将被报告给SCP 16。
如图3-5所示的消息序列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IN服务根据现有的预先安排的结束规则而终止。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没有发生DP的隐含配备。在从SSF 17向SCF 19发送了TC_开始[初始DP]消息之后,SCF 17使用TC_继续[初始DP结果]消息向SSF 17进行确认。当接收到该消息时,SSF 17就通过向SCF 19发送TC_结束消息来终止IN服务。注意,由MSC 18所进行的呼叫建立已经从发送TC_开始[初始DP]消息的点进行。
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对呼叫应答DP和呼叫建立失败DP进行配备,但是不配备断开连接DP。一旦SSF 17已经报告了与配备的DP相关联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消息TC_继续[事件报告BCSM(O_应答)]),其就通过向SCF 19发送TC_结束消息进行处理以终止IN服务。
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除被配备为与EDP-R相反的EDP-N的DPO_断开连接之外,对以上表中所列出的所有DP进行隐含配备。在这种情况下,IN服务仅通过SSF 17在呼叫终止时发送TC_结束消息而终止(如使用TC_继续[事件报告BCSM(O_应答)]消息向IN服务进行报告)。
服务终止不需要附加机制;SSF 17资源将在以上所描述的呼叫终止和服务终止时被释放。
SSF 17在能够发送任意的(一个或多个)后续TCAP消息之前等待初始DP结果(如图3-5所示的消息TC_继续[初始DP结果])。所述初始DP结果包含SSF在发送(一个或多个)后续TCAP消息时所使用的TCAP对话标识符。
为诸如CSI或Camel应用部分v2(CAP v2)之类的特定IN协议定义隐含去配备规则。如果应用隐含去配备规则的不同集合或者在应用隐含配备规则时,则存在以下选择:
-使用不同协议(专用应用上下文)。服务SCP 16对该服务使用适当协议栈,包括为该协议定义的隐含配备和隐含去配备规则。
-隐含配备和隐含去配备规则例如通过IDP操作中的扩展容器而被传送至服务逻辑。如果隐含(去)配备规则和预先安排的结束规则由服务逻辑而不是SCP 16来处理,则该方法将会是适用的。
-隐含配备和隐含去配备规则例如通过TCAP对话部分中的信息元素而被传送至SCP。
在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在服务调用时应用隐含配备。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在诸如DP O_应答(图2中的DP7)之类的指定DP处应用隐含配备。作为示例,在TDP-N(DP所收集_信息(DP2)),即在发起服务时,对DP O_忙(DP5)、O_无_应答(DP6)、路由_选择_失败(DP4)、O_放弃(DP10)和O_应答(DP7)进行隐含配备。当DP O_应答(DP7)发生时对DP O_断开连接(DP9)进行隐含配备。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在于DP O_断开连接不会在DP O_应答之前发生。
在以上所描述的本发明实施例中,MSC 18/SSF 17中的BCSM为始发BCSM,而所述示例中使用的DP为O-BCSM的DP。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的是,本发明还可应用于其他BCSM,诸如GMSC(网关MSC)中的T-BCSM(终止BCSM)和VMSC(访问MSC)中的T-BCSM。本发明还应用于基于主干(trunk)的触发;也就是说,在通信网络中的任意MSC 18(不是用于呼叫的服务MSC、GMSC或VMSC)中发生服务触发的情形。
此外,本发明的原理还可应用于状态模型,所述状态模型用于SMS(MSC或SGSN(服务GPRS服务节点)中的短消息服务)的CAMEL控制以及(SGSN和GGSN(网关GPRS服务节点)中的)GPRS的CAMEL控制。
此外,可预见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应用于不同于GSM/UMTS的其他网络类型。当IN服务触发在有线网络(PSTN)中发生时,则DP的隐含配备在例如本地交换局或转接局(transitexchange)中发生。
本发明还可参考图6-13的更一般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在图6中,示出了MSC 18(电信网络中的交换节点)为了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采取的步骤的流程图。在步骤601,由MSC 18例如从始发终端1接收呼叫建立请求。MSC 18接着在步骤602中确定是否需要针对智能网络(包括SSF 17(服务交换实体)和SCP 16/SCF19(服务控制实体))进行服务调用。如果是肯定的,则MSC 18在步骤603中指示SSF 17,并且在步骤604中立即继续进行呼叫建立,而不等待来自SSF 17的任何指令、消息或确认。
在图7中,示出了类似的流程图,说明了MSC 18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即在电信网络中已经存在始发终端1与目的地终端2之间的呼叫时)所采取的步骤。事件可以在呼叫期间生成,其可以在具有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中表示。作为事件结果的到检测点的转换可接着被通知给MSC 18(步骤701)。MSC 18确定是否需要将该转换报告给SSF 17(步骤702),以便能够通知智能网络服务。如果的确是这种情况,则MSC 18向SSF 17报告该转换(步骤703),并且立即继续正在进行的呼叫(步骤704)而不挂起所述呼叫。
在图8中,示出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SF所采取的步骤的流程图。在从MSC 18接收到指令(步骤801)之后,SSF 17在步骤802中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接下来,SSF 17例如通过发送初始检测点消息来调用SCP 16中的智能服务(步骤803),并等待来自SCP 16的对于该消息的响应(步骤804)。所述响应可以包括TCAP标识符以使得能够保持SSF与SCP之间的对话。一旦接收到所述响应,就对所选择的检测点进行配备(步骤805)。
在图9中,针对在始发与目的地终端1、2之间呼叫已经在进行中的情况下SSF 17在本发明进一步实施例中所采取的步骤,示出了类似的流程图。事件可在呼叫期间生成,其由SSF 17通过图7中步骤703的报告而被接收(步骤901)。SSF 17接着在步骤902中确定所述事件所引起的转换是否需要被报告给SCP 16。如果的确是这种情况,则SSF 17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步骤903),并在步骤904中向SCP 16发送消息。接下来,SSF 17对所选择的检测点进行配备(步骤905)。
在图10中,示出了SCP 16所采取的步骤的流程图。当从SSF 17接收到消息(步骤803)时(步骤1001),SCP 16调用智能网络服务(步骤1002)。SCP 16对其内部状态模型进行调整(第二状态模型),并接着向SSF 17发送响应(步骤1004)。所述响应可以包括TCAP标识符以使得能够保持SSF与SCP之间的对话。
在图11中,再次示出了类似流程图,说明了SCP 16在呼叫已经在进行中时所采取的步骤。通过SSF 17所发送的消息(步骤904),SCP 16间接地得到事件的通知(步骤1101),此外接收到指示待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步骤1102)。所述通知和信息元素可以是单个消息的一部分。接着,SCP 16调整所调用的智能网络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步骤1103)。
还可以在图12的时序图中表现智能网络和电信网络中各部件所采取的步骤,其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接收到建立呼叫请求(1201)之后,MSC 18确定是否对通知类型的触发检测点(TDP-N)进行配备(1202)。如果是这种情况,则MSC 18相应地指示SSF 17(1203),SSF 17此后为特定的智能网络功能选择待配备的事件检测点(1205)。
同时,如1204所示,MSC继续呼叫建立过程。SSF 17接着使用到SCP 16的消息来调用智能网络服务(1206)。SCP 16此后发起服务(1207),调整其内部状态模型(1208),并报告回SSF 17(1209)。SSF 17接着对所选择的检测点群组进行配备(1210)并相应地通知MSC 18(1211)。
在图13中,针对在已经发生特定事件之后要在呼叫期间发起的智能网络服务的情形示出了类似时序图。在接收到事件通知(1310)之后,MSC 18确定是否通知SSF 17(1302)。如果是这种情况,则MSC 18相应地向SSF 17报告所述事件(1303),SSF 17此后确定是否有必要通知SCP 16(1305),并且为该智能服务选择检测点的预定群组(1306)。同时,如1304所示,MSC继续呼叫。SSF 17接着使用到SCP 16的消息来报告所述事件(1307)。SCP 16此后调整其内部状态模型(1308)。SSF 17接着配备所选择的检测点群组(1309)并相应地通知MSC 18(1310)。
Claims (26)
1.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18)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其中所述交换节点(18):
-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
-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
-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
-进行呼叫建立;
其特征在于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包括检查是否存在适用于呼叫的通知模式的触发检测点(TDP-N)。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包括发送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交换节点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
-确定所述转换是否要被报告给服务交换实体(17),并且如果是
-则报告所述转换;
-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继续所述呼叫。
5.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18)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其中所述服务交换实体(17):
-从交换节点(18)接收指令,其中交换节点(18)在接收来自服务交换实体的指令之前已经进行呼叫建立;
-根据所接收的指令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
-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消息;
-从服务控制实体(16)接收响应;
-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指令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是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并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的初始检测点消息。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
-根据所接收的通知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
-确定是否要将所述转换报告给服务控制实体(16);
-如果是,则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包括所述转换的指示并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的消息;
-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9.一种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18)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其中所述服务控制实体(16):
-作为从交换节点(18)接收的通知的结果,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17)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其中交换节点(18)在接收来自服务交换实体的指令之前已经进行呼叫建立;
-调用服务;
-根据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向服务交换实体(17)发送响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服务交换实体(17)的消息是初始检测点消息。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消息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并且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17)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
-根据所述转换和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13.用于调用电信网络中的服务的方法,所述电信网络包括交换节点(18)和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其中所述交换节点(18):
-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
-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
-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
-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
其中所述服务交换实体(17)进一步:
-根据所接收的指令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
-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消息;
-从服务控制实体(16)接收响应;
-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其中所述服务控制实体(16)进一步:
-调用服务;
-根据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向服务交换实体(17)发送响应。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交换节点(18)进一步:
-接收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
-确定所述转换是否要被报告给服务交换实体(17),并且如果是
-则报告所述转换;
-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继续所述呼叫,
其中所述服务交换实体(17)进一步:
-接收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
-根据所接收的通知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
-确定是否要将所述转换报告给服务控制实体(16);
-如果是,则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包括所述转换的指示并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的消息;
-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并且其中所述服务控制实体(16)进一步:
-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并且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17)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
-根据所述转换和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15.用于电信网络的交换节点(18),能够连接到智能网络,所述智能网络包括服务控制实体(16)和服务交换实体(17),所述交换节点(18)包括处理单元(1403)、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入单元(1402)以及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出单元(1404),
其中输入单元(1402)和输出单元(1404)能够连接到另外的交换节点(18),
输入单元(1402)被安排为接收建立呼叫的请求,
处理单元(1403)被安排为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并且如果是,则使用输出单元(1404)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并进行呼叫建立,
其特征在于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进行呼叫建立。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换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通过检查是否存在适用于呼叫的通知模式的触发检测点(TDP-N)来确定呼叫是否需要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换节点,其中所述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通过发送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来指示服务交换实体(17)。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换节点,其中所述输入单元(1402)进一步被安排为接收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并且其中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确定所述转换是否要被报告给服务交换实体(17),并且如果是,则使用输出单元(1404)报告所述转换并且在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到指令之前继续所述呼叫。
19.用于智能网络的服务交换实体,所述智能网络向电信网络的用户提供智能网络服务,所述智能网络进一步包括能够连接到服务交换实体(17)的服务控制实体(16),所述服务交换实体(17)能够连接到电信网络中的交换节点(18),并且包括处理单元(1403)、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入单元(1402)以及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出单元(1404),
其中输入单元(1402)被安排为从交换节点(18)接收指令,其中交换节点(18)在接收来自服务交换实体的指令之前已经进行呼叫建立;处理单元(1403)被安排为根据所接收的指令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并且使用输出单元(1404)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消息,使用输入单元(1402)从服务控制实体(16)接收响应,并且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交换实体,其中所述指令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交换实体,其中所述消息是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并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的初始检测点消息。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服务交换实体,其中
所述输入单元(1402)进一步被安排为接收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
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根据所接收的通知来选择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确定是否要将所述转换报告给服务控制实体(16),并且如果是,则使用输出单元(1404)向服务控制实体(16)发送包括所述转换的指示并包括指示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的消息,并且对来自所选择的预定义集合的检测点进行配备。
23.用于智能网络的服务控制实体,所述智能网络向电信网络的用户提供智能网络服务,所述服务控制实体(16)可连接到智能网络中的服务交换实体(17),并且包括处理单元(1403)、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入单元(1402)以及连接到处理单元(1403)的输出单元(1404),
其中输入单元(1402)被安排为作为从交换节点(18)接收的通知的结果,从服务交换实体(17)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17)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其中交换节点(18)在接收来自服务交换实体的指令之前已经进行呼叫建立,并且
其中处理单元(1403)被安排为调用服务,根据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并且使用输出单元(1404)向服务交换实体(17)发送响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控制实体,其中来自所述服务交换实体(17)的消息是初始检测点消息。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控制实体,其中所述消息包括呼叫建立没有被挂起的指示。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控制实体,其中所述输入单元(1402)进一步被安排为接收消息,所述消息包括交换节点(18)中具有与呼叫相关联的多个检测点的第一状态模型已经转换到检测点的通知,所述通知包括指示要由服务交换实体(17)进行配备的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的信息元素,并且
其中处理单元(1403)进一步被安排为根据所述转换和检测点的预定义集合来调整所调用服务中的第二状态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NL2007/050004 WO2008085022A1 (en) | 2007-01-08 | 2007-01-08 | Invoking a service in an interlligent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8888A CN101578888A (zh) | 2009-11-11 |
CN101578888B true CN101578888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381375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948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8888B (zh) | 2007-01-08 | 2007-01-08 |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144322A1 (zh) |
EP (1) | EP2119251A1 (zh) |
CN (1) | CN101578888B (zh) |
WO (1) | WO200808502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7384B (zh) * | 2017-09-06 | 2021-02-02 | 北京五八到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调用外部服务的服务状态监测方法及监测系统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557A (zh) * | 1996-12-19 | 2000-01-05 | 诺基亚电信公司 | 用于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940393A (en) * | 1996-05-28 | 1999-08-1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 L.P.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 connection processing system |
DE69936913T2 (de) * | 1998-03-20 | 2008-05-15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L.C. | Dienst in einem kommunikationsnetz |
US8380158B2 (en) * | 2004-12-06 | 2013-02-19 | Edward A. McCulloch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tal communications connectivity |
US7844034B1 (en) * | 2005-07-06 | 2010-11-30 | Sprint Spectrum L.P. |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idging third parties into calls |
US20080080696A1 (en) * | 2006-09-28 | 2008-04-03 | Stephen Keith Nicholson | Utilizing multiple, sequential trigger detection points to enable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call management |
-
2007
- 2007-01-08 US US12/522,454 patent/US2010014432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1-08 EP EP07709152A patent/EP211925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1-08 CN CN2007800494809A patent/CN10157888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01-08 WO PCT/NL2007/050004 patent/WO200808502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40557A (zh) * | 1996-12-19 | 2000-01-05 | 诺基亚电信公司 | 用于控制一个呼叫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85022A1 (en) | 2008-07-17 |
US20100144322A1 (en) | 2010-06-10 |
CN101578888A (zh) | 2009-11-11 |
EP2119251A1 (en) | 2009-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827329B2 (ja) | 遠距離通信を管理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WO1997043850A2 (en) | Call transfer in a cellular telephone network | |
EP1095526B1 (en) | Execution of services in intelligent network | |
EP1131918A1 (en) | Triggering of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 |
CN101578888B (zh) | 调用智能网络中的服务 | |
US20020018551A1 (en) | Initiation of servic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6760425B2 (en) | Interworking between services in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
US6947541B2 (en) | Enhancing an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 | |
US6771762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merge to an AIN SSP from an intelligent peripheral | |
JP4317271B2 (ja)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通信網中の収集情報フェイズを離脱する方法 | |
EP1042926B1 (en) | Timeout handler in a service control point | |
KR100346119B1 (ko) | 지능망의 연속호 서비스 방법 | |
KR100330179B1 (ko) | 교환 시스템에서 출중계호에 대한 지능망 처리 방법 | |
US6813345B1 (en) | Special situation in intelligent network during which service provisioning fails but switching point operates successfully | |
KR100285504B1 (ko) | 지능망시스템과지능형부가장치간접속방법 | |
EP1051863B1 (en) | Special situation in intelligent network that is failed for the service but successful for the switching point | |
MXPA01011084A (es) | Metodo de terminacion de transaccion de la parte de aplicacion de las capacidades de transaccion (tcap). | |
KR970058179A (ko) | 교환시스템의 가입자 원격검침기능 수행중의 착신서비스 처리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