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8180A - 双面卷筒纸印刷中的前面和背面印刷的实时同步 - Google Patents
双面卷筒纸印刷中的前面和背面印刷的实时同步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8180A CN101578180A CNA2007800485208A CN200780048520A CN101578180A CN 101578180 A CN101578180 A CN 101578180A CN A2007800485208 A CNA2007800485208 A CN A2007800485208A CN 200780048520 A CN200780048520 A CN 200780048520A CN 101578180 A CN101578180 A CN 1015781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nting
- image
- roll web
- printing equipment
- we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479434 Agf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094 Oryz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fer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5 post-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203 pre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97 real-tim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599 spic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4 visual acu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Controlling printhead for accurately positioning print image on printing material, e.g.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trol the width of margi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41J15/165—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for tensio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by use of redirecting rollers or redirecting nonrevolving guides
Landscapes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Ink Jet (AREA)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描述的是一种用于双面卷筒纸印刷机中在卷筒纸(20)的两面上同步印刷图像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包括:(a)由第一印刷装置(1)在卷筒纸(20)的第一面上印刷第一图像(R);(b)由第二印刷装置(2)在与第一面相反的卷筒纸(20)的第二面上印刷第二图像(V);(c)由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感测相对于第二印刷装置(2)的卷筒纸(20)的位置;(d)在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实时传递代表卷筒纸(20)上的第一图像(R)的印刷位置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以及(e)基于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和相对于第二印刷装置(2)的卷筒纸(20)的位置来印刷与第一图像(R)同步的第二图像(V)。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承印物的卷筒纸上的双面印刷,并且有关于这些在由两个连续的单面印刷机构进行印刷时前面印刷和背面印刷的同步。
背景技术
当在卷筒纸的两面即前面和背面(或正面和反面)上印刷图像时,以及在使用相继定位的且分别在卷筒纸的一面即分别在前面和背面上印刷图像的两个连续的印刷机构时,需要在这两个印刷机构之间同步,以便获得由两个印刷机构所印刷的图像的正确对齐。
此外,例如在事务性印刷和报纸印刷的情况下,将正确的反面图像印刷在各正面图像的背面相当重要,如果例如在印刷正面图像期间或之后出现错误,例如在印刷正面图像之后检测到印刷故障或两个印刷机构之间的卡纸,则这不会很明显。
为了使两面同步,通常在印刷第一面如正面一侧时印刷标记,而在印刷第二面如反面一侧时检查这些标记。例如,当在卷筒纸上印刷独立的连续页面时,标记可印刷在各页面的边缘或顶部。在待要印刷反面一侧的第二印刷机构附近,标记由光学传感器检测到,并将该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供送给第二印刷机构的控制器,然后第二印刷机构在正确的时刻对反面一侧进行印刷。作为备选,可使用具有预先印刷的标记的卷筒纸,在印刷正面一侧时和印刷反面一侧时都会检测这些标记。
US 2005/0024411公开了一种用于使操作同步的印刷机系统,其中,分别在卷筒纸的前面侧和背面侧上进行印刷的两个独立的快速单面印刷机构相连接。为了使两个印刷机构同步,印刷机构之间的纸张路径的长度通过当加载卷筒纸时,在卷筒纸的前面侧印刷连续的数字来确定。一旦确定,则该纸张路径长度用来使两个印刷机构同步,并且该长度保持恒定。
授予Silverbrook的EP 1 520 698公开了一种用于使通过彼此相对地定位的两个印刷机构在承印物片材的前面和背面上的印刷同步以便使其同时在同一片材上印刷的方法。
发明内容
如独立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的那样,本发明为一种用于使卷筒纸两面上的图像印刷同步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该印刷机包括在卷筒纸的相反的面上印刷的第一印刷机构和第二印刷机构(也称为印刷装置)。优选的是,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装置间隔一定距离(如图1中所示现有技术的印刷机中的情形)。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包括位于两个印刷机构之间用以将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从第一印刷机构传递到第二印刷机构的实时通信信道。
如独立权利要求8所要求的那样,本发明还包括一种用于在双面卷筒纸印刷机中使卷筒纸两面上的图像印刷同步的方法。
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和方法的优点在于,整个卷筒纸区域都可用于印刷图像(即数据、文本、图片等)。
附图说明
参照如下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并非意图将本发明限制于此,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包括在承印物卷筒纸的相反的面上进行印刷的两个印刷装置的现有技术印刷机。两个印刷装置之间没有实时通信信道。同步是通过在卷筒纸上的印刷标记来实现的。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的实施例,该印刷机具有两个印刷装置以及位于此两者之间用于传递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通信信道。印刷装置之间沿卷筒纸的距离是固定的。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的优选实施例。该印刷机包括两个印刷装置、用于在此两者之间传递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通信信道,以及用于在此两者之间传递图像信息的通信信道。印刷装置之间沿卷筒纸的距离是固定的。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的另一个实施例。印刷装置之间沿卷筒纸的距离是可变的。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包括两个单面印刷单元1和2的现有技术印刷机。使由第一印刷单元1所印刷的正面图像R与由第二印刷单元2所印刷的反面图像V同步的问题基本上是有关位置域方面的问题,即印刷时卷筒纸的位置。另一方面,印刷本身即在两个印刷装置1和2中进行印刷的控制,在时域上受到控制。因此,使正面图像R与反面图像V同步的常用方法是在位置域中使用基准,例如在卷筒纸上的印刷标记,其可由第一印刷单元1和/或第二印刷单元2检测到,并且在时域上分别触发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装置的印刷操作。然而,这需要在位置域中存在粘附或印刷在卷筒纸20上的基准,以及用以检测该处的基准并触发在卷筒纸20上印刷的检测器件。现在,根据本发明,提出了另一种用于使正面图像R与反面图像V同步的方式。
印刷位置同步
图2十分粗略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的实施例。该印刷机包括两个单面印刷机构或印刷装置1和2,其通过通信信道21彼此相连,以在承印物的卷筒纸20上执行双面印刷。通信信道21优选为容许实时通信,例如,经由铜线、光纤以及其它的快速硬件连接。通信信道21也可为无线的。例如,两个印刷单元可为用于Agfa Graphics的Dotrix Transcolor印刷机的SPICE(单通道喷墨彩色引擎)印刷模块。第一印刷装置1印刷正面图像,如示意性地在图2中示出且以“R”标示的页面,而第二印刷装置2印刷对应的反面图像“V”。卷筒纸20在箭头25的方向上移动。
在图2的实施例中,沿卷筒纸20在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并且以df表示。第一印刷装置1具有用于将第一图像施加到卷筒纸20正面一侧上的第一施加器件31,而第二印刷装置2具有用于将第二图像施加到卷筒纸20反面一侧上的第二施加器件32。通过在第一印刷装置1、第二印刷装置2或在其之间提供联接到卷筒纸输送器件60(例如驱动辊对)上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例如编码器),使得卷筒纸的输送数字化。在使用编码器器件的情况下,对于编码器轴线的每次回转或部分回转,编码器都输出了一定数量的脉冲(例如,4096次脉冲/回转)。在一定时期内由编码器输出的编码器脉冲的数目代表承印物卷筒纸20在卷筒纸输送方向上移动经过编码器的长度,这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在瞬时时间内,正面图像R通过第一施加器件31而印刷到卷筒纸20上,第一印刷装置1通过其发送器件41立即(实时)将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经由通信信道21发送到第二印刷装置2的接收器件42上。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以其最基本的形式即电脉冲前缘,实时地由第二印刷装置2的接收器件42所接收。这触发了对从印刷的正面图像R开始沿卷筒纸至第二印刷装置2的第二施加器件32的上游距离的计算。该上游距离可以以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多个编码器脉冲来表示,但也可以卷筒纸承印物的米数或卷筒纸承印物上的像素行数来表示。在图2的实施例中,该上游距离等于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的固定距离df。该距离df可由经由印刷机的卷筒纸输送路径的几何因素计算出,或者可通过使用印刷或粘附在卷筒纸上的校准标记并测量卷筒纸输送速度和对于待输送的校准标记从第一印刷装置1沿卷筒纸输送路径至第二印刷装置2所经过的时间来校准。同样,校准标记可在第一印刷装置1上且随后在第二印刷装置2上以光学方式进行检测。这些光学事件可触发沿卷筒纸输送路径定位的编码器器件来计算/测量在发生两次触发之间输送的卷筒纸距离。所以,在开始用印刷装置1印刷正面图像R时,印刷装置2通过实时通信获悉从正面图像R开始至其自身施加器件的上游距离。该上游距离随着卷筒纸沿其卷筒纸输送路径在箭头25方向上移动而减小。当上游距离变为零时,喷墨印刷装置2开始在卷筒纸上印刷反面图像R。
对于检测正面图像R何时开始位于待印刷反面图像V的位置,存在多种备选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响应于接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实时计算出的那样,初始的上游距离转换成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编码器脉冲数目,并且与该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编码器信号同步递减,直到达到零值。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响应于接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实时计算出的那样,初始的上游距离转换成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编码器脉冲数目,加到此时的实际编码器信号值中(即,实时传递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时间)并将其储存。当印刷的正面图像R开始位于将印刷反面图像V的位置时,该储存的编码器值表示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编码器值。随着卷筒纸沿其卷筒纸输送路径移动,储存的编码器值于是持续地与数字化的卷筒纸输送的实际编码器值相比较。当实际编码器值等于储存的编码器值时,便开始通过第二施加器件32来印刷反面图像V。代替使用编码器值,可使用卷筒纸位置域(即米)或时域(即秒)中的单位。
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解释为在正面图像R开始印刷时产生和传递的电脉冲。更为常见的是,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为对于在卷筒纸上印刷的正面图像R的电子位置基准。该基准从第一印刷装置1实时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2,并由该第二印刷装置2使用以使开始在卷筒纸上印刷反面图像V同步,与已印刷的正面图像R对齐。因此,电子印刷位置信号还可实现为光信号、编码信号或任何其它信号,只要其在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实时传递。
上述的同步方案只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许多其它实施例可用来实行。在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不在开始印刷正面图像R的时刻发送,而是在此之前或之后的特定时间。当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产生和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2上不可太迟,即,不得在已经必须开始印刷反面图像V之后。
上文作为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的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的编码器可联接到卷筒纸输送系统的输送辊轴线上,但也可使用适于感测卷筒纸20位置的任何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可定位在第一印刷装置1中或附近,在第二印刷装置2中或附近,或者在第一印刷装置与第二印刷装置之间。优选的是,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定位在第二印刷装置2附近,更为优选的是在第二施加器件32印刷反面图像V的位置附近。这将明显减小柔性介质输送中的卷筒纸张力变化和卷筒纸输送中的抖动对正面/反面对齐精度的负面影响。当印刷装置1和印刷装置2为具有其自身控制器件11和12的自主装置且其中卷筒纸输送系统由第三控制器件进行控制,则这是特别优选的构造。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不必为卷筒纸输送器件60的一部分;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例如可为第二印刷装置2的一部分,并且与卷筒纸输送器件独立地进行工作。可使用两个或多个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例如在图4中,在第一印刷装置1中的第一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6和在第二印刷装置2中的第二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7。
发送器件41和接收器件42不必分别为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装置的一部分;它们可仅仅是联接到这些装置上。然而,它们应当容许在第一印刷装置与第二印刷装置之间的实时通信。由第二印刷装置2的接收器件42进行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检测可通过利用高频信号对经由通信信道21所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实时采样来实现。该高频信号例如可为联接到第二印刷装置2上的卷筒纸位置编码器器件的高分辨力编码器信号。
各印刷装置1和2优选为分别具有其自身的控制器件11和12,以用于分别控制其施加器件31和32的印刷;然而,也可使用对第一印刷装置和第二印刷装置的印刷都进行控制的中央控制器。
如工业应用中或会存在的情况,当必须相继地在卷筒纸上印刷多个正面/反面图像时,正面图像的每次印刷开始均可产生电子印刷位置信号。这些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实时地产生,并且形成连续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队列,其由第一印刷装置1的发送器件41通过实时通信信道21发送到第二印刷装置2。在该实时队列内的多个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中的每一个均可为相同的,例如具有给定长度的脉冲。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队列由第二印刷装置2的接收器件42实时地接收。在实时队列中的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反映了由第一印刷装置1开始印刷特定的正面图像R,并且在由接收器件42所接收时,触发了转换成该特定的正面图像R至第二印刷装置2的上游距离。这些上游距离值中的每一个均受到监测,并且每当第二印刷装置2检测到上游距离已达到零,或作为等效已达到储存的编码器值时,则第二印刷装置2开始印刷反面图像V。队列中保证已开始印刷对应的正面图像R的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导致在卷筒纸的正确对齐位置处印刷反面图像V。
本发明提供了多个优点。一个优点在于,卷筒纸的输送速度不必恒定;在卷筒纸上印刷正面图像R的开始实时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上,并且实时地转换成以卷筒纸长度单位或等效的编码器脉冲形式的上游距离。因此,该同步方法与时间和卷筒纸输送速度无关。另一个优点在于,可获得高精度(例如,通过实时传递基准信号,以及例如通过借助于具有齿轮的一个或多个中间轴线,以使输送轴线回转一周相当于编码器轴向回转数周的方式将编码器连接到输送轴线上来选择具有高分辨力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不需要预先印刷或联机印刷的标记,且因此最大限度地增大卷筒纸上的可用印刷区域。又一个优点在于,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正面/反面同步的简单实施方式,即其只需要简单的I/O器件和用于传递电脉冲(或光信号)的双线连接,以及计算器/比较器来产生和监测上游距离或编码器值。再一个优点还在于,由于各正面图像(通过其自身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单独地与反面图像同步,故在印刷装置之间对卷筒纸距离的仅一次式校准之后不会累积卷筒纸输送误差,并且不需要频繁使两个印刷装置重新同步。此外,在印刷机出故障并随后启动的情况下,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队列自动地刷新,并且正面/反面印刷操作可立即恢复,而不损耗任何卷筒纸承印物。在现有技术系统中,通常需要拉过两个印刷装置之间的卷筒纸承印物,例如用以确保第二印刷装置未由错误的(非对应的)印刷标记所触发。使用现有技术方法,在例如Agfa Graphics的DotrixTranscolor印刷机中待拉过的承印物的量将为大约8米,并将视作为废料。最后,电子信号为或启动或关闭且因此容易解析的“清洁”信号。另一方面,印刷标记可能并非总是足够清楚,并且用以检测这些标记的光学器件对不清楚的标记可能不起作用,或者可能作用在不同于标记的印刷品上且因此触发错误的印刷。
图像同步
在上文,一些实施例阐述了解决由两个印刷装置在卷筒纸的正面和反面印刷的正面/反面图像的正确对齐的问题。这种对齐涉及正面和反面印刷的图像在卷筒纸上的物理位置,即这些图像的对齐,但这并不涉及印刷的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的内容和/或长度。
如果并非所有正面图像都相对于内容或长度相同,以及/或者并非所有反面图像都相对于内容或长度相同,则附加的问题涉及对齐印刷的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的正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反面图像的正确图像内容印刷在对应的正面图像的背面可通过适合的印刷队列管理器来解决,该印刷队列管理器维护正面印刷队列中的正面图像R与反面印刷队列中的正确的反面图像V的一一对应。然而,大多数问题出现在双面印刷机存在故障例如卡纸或印刷头损坏时,导致印刷停止和失去正面印刷队列与反面印刷队列的同步,因为必须插入重印。例如,正面印刷的图像可能必须重新印刷,因为其并未正确地在正面印刷。反面图像的内容与正确的正面图像内容的同步可通过将指示刚印好的正面的附加图像信息从第一印刷装置发送到第二印刷装置上来解决。附加的图像信息可并入到用于使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的印刷位置同步(即对齐)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中,并且将其从第一印刷装置实时地发送到第二印刷装置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长度例如可用图像数来编码;也就是说,电子印刷位置脉冲的前缘可限定正面图像在卷筒纸上的位置,而脉冲的长度可限定正面图像的图像数。图像信息还可以附加的电子图像识别信号进行编码,附加的电子图像识别信号从第一印刷装置1经过通信信道21发送到第二印刷装置2。电子图像识别信号可跟随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直接发送。一种编码方式可以是将图像标识以脉冲数进行二进制编码,例如,类似于条形码表示的启动/关闭脉冲序列。如图3中所示,图像同步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为使用在第一印刷装置1的发送器件51与第二印刷装置2的接收器件52之间的附加的非实时通信信道22。通信信道22例如可为以太网。由于不必通过第二印刷装置2对图像标识进行实时采样,故并不需要通信信道22为实时通信器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包含正面/反面同步的实时方面。图像标识足够及时地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2,以便当基于实时的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传递推定反面图像V的印刷开始时可采用正确的反面图像V进行印刷。图像标识可为页码,但也可为适用于图像标识的任何其它类型的数据。
本发明的教导
一般而言,本发明所教导的内容是使在单个卷筒纸20上印刷的两个独立的印刷装置1和2同步。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的实时通信信道21用于将实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从第一印刷装置1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2。该电子印刷位置与在卷筒纸20上印刷第一(正面)图像的基准点同步进行传递。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由第二印刷装置2进行实时采样,并且转换成第一(正面)图像的该基准点在第二印刷装置2(例如,编码器器件65的编码器单元)的卷筒纸位置域的坐标中的对应上游位置。获悉了在第二印刷装置2的卷筒纸位置域的坐标中的第一(正面)图像的上游位置,当印刷的第一(正面)图像的该上游位置已到达第二施加器件32的印刷位置时,则控制第二印刷装置2以将第二(反面)图像印刷在卷筒纸上。
本发明并不使用第一印刷装置1的卷筒纸位置域来确定印刷在卷筒纸上的第一(正面)图像的基准点。因此,本发明消除了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在第一卷筒纸位置域中的使用,如果使用这种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则本发明便消除了自第一卷筒纸位置域至第二卷筒纸位置域的卷筒纸位置坐标的任何转换误差。这还消除了由偏移、不同的分辨力或两个卷筒纸位置域之间的其它偏差所造成的误差。
重新同步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实时转换成在第二印刷装置2的卷筒纸位置域中的第一(正面)图像基准点的上游卷筒纸位置。这种转换是基于在第一印刷装置1与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或更为确切地说是沿卷筒纸输送路径在第一施加器件31与第二施加器件32之间的距离。如果该距离是固定的,见图2和图3中的距离df,则其可从卷筒纸输送路径的几何因素推断出,或使用借助于卷筒纸标记的仅一次式校准来测得。该卷筒纸标记可由第一印刷装置1印刷在卷筒纸上,并且可在第二印刷装置2处检测到,或者可使用预先印刷的标记,其由第一印刷装置1感测且随后还由第二印刷装置2感测。在第一印刷装置1处对标记的印刷或感测与在第二印刷装置2处对标记的感测之间经过的卷筒纸距离在第二印刷装置2的卷筒纸位置域中受到监测,并且转换成距离df(以米或在第二编码器域中以编码器脉冲表示)。仅一次式校准优选在例如卷筒纸卷轴变化或卷筒纸印刷机加电之后。作为备选,距离df可由两步式估算和精算处理重新得出。也就是说,第一步包括使用估算的距离df来印刷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然后,后续的第二步包括测量在两个印刷图像之间的对齐误差并且相应地调整距离df的估算以限定df的正确值。
如果印刷装置1与印刷装置2之间的卷筒纸距离为可变的,见图4,则各印刷装置1和2通常均分别具有其自身的卷筒纸输送器件61和62(例如,驱动辊对),并且在其自身的卷筒纸位置域中进行操作。可存在分别联结到卷筒纸输送器件61和62上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6和67(例如,编码器)。两个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6和67均参照单个共同的卷筒纸原点进行校准,这例如可为粘附在卷筒纸上的单个标记。随着卷筒纸沿卷筒纸输送路径输送,该共同的原点由各印刷装置中的感测器件进行感测(例如,光学检测),并且对应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重设到对应的卷筒纸位置域中的卷筒纸位置原点上。一旦两个卷筒纸位置域校准到共同的原点上,则各卷筒纸位置域内的卷筒纸位置可例如通过在该位置域中运行的位置编码器来测量。如果两个印刷装置之间的长度将为固定的,则在卷筒纸位置域的任何一个中测得的卷筒纸位置之间将不存在差异。然而,如果两个印刷装置之间的长度将为可变的,则各卷筒纸位置域中测得的卷筒纸位置之间的差异也将是可变的;卷筒纸长度dv的变化将与各卷筒纸位置域中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卷筒纸位置差异的变化成比例。
如果除了实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外,还有在第一印刷装置1的卷筒纸位置域或通用卷筒纸位置域(例如,由两个印刷装置使用的共同的卷筒纸位置域)中的实际卷筒纸位置将传递到第二印刷装置2,则上文所述的用于印刷装置之间固定的卷筒纸距离df的印刷和图像同步的方法也可应用于可变卷筒纸距离构造中。来自于第一位置域的该附加卷筒纸位置信息连同第二位置域中的实际卷筒纸位置信息一起,容许第二印刷装置2的控制器12计算可变卷筒纸距离dv。如同图像信息数据一样,该卷筒纸位置信息不需要通过实时通信信道21传递,而是例如可通过通信信道22进行传递。然而,出于在随后比较和计算可变卷筒纸长度dv的目的,获取在两个卷筒纸位置域中的卷筒纸位置信息或对其采样的时间(例如,测量卷筒纸位置编码器值的时间)优选为同步的。也就是说,出于确定可变卷筒纸距离dv的目的,来自于两个卷筒纸位置域的卷筒纸位置信息优选为以相同的时间情况(timeinstance)来进行标记的时间。该时间情况例如可与在两个印刷装置之间传递实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时间一致;该时间情况为在两个印刷装置中获悉的实时情况。当设置成在其间具有可变卷筒纸距离的两个印刷装置具有其自身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时,其可足以使两个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与共同的基准或卷筒纸原点(如卷筒纸标记)同步。这种同步隐含地考虑到可变卷筒纸距离dv。在同步之后,各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均保持绝对卷筒纸位置的轨迹,或自共同的基准或卷筒纸原点行进的卷筒纸距离。然后,基于实时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和与其关联的绝对卷筒纸位置来进行同步印刷。
在可变卷筒纸距离构造中,卷筒纸位置测量结果的错误偏差的累积可导致各卷筒纸位置域中的卷筒纸位置测量结果相对于卷筒纸原点偏移。这种偏移可能在第一卷筒纸位置域和第二卷筒纸位置域中不同,导致各卷筒纸位置域中不同的绝对卷筒纸位置测量结果。因此,优选的是有规律地使两个卷筒纸位置域与新的共同原点重新同步或重新校准。这种重新校准可例如使用如上文所述由第一印刷装置添加的印刷标记而在每100个印刷图像中预先形成。
UP3I标准
所谓的UP3I标准(通用印刷机前处理和后处理接口;见www.up3i.org)如本发明的那样,涉及印刷机(并且此外还涉及其它单元如裁切装置)之间的通信。然而,UP3I涉及卷筒纸输送处理,而本发明属于使两个单面印刷机同步,以利用正确对齐来在卷筒纸的相反的面上印刷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在UP3I中,用于在卷筒纸的相反面上分别印刷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的两个单面印刷机的同步是通过印刷的标记来实现的。在UP3I中,所谓的实时帧在印刷装置与其它单元之间传递,以通知在单元之间有多少承印物可用,以便避免单元间的承印物缓冲区过量或卷筒纸的撕裂。该通信系统容许10cm级别的精度,这是数个数量级,太大而不容许在卷筒纸的相反的面上对齐或同步地印刷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
例如,用于Agfa Graphics的Dotrix Transcolor印刷系统中的印刷装置以24米/分钟的速度进行印刷。以此速度,0.1mm的位置精度(通常用于正面图像与反面图像的对齐)相当于250微秒的时间精度,这可由根据本发明的系统获得,但不能利用UP3I标准的实时帧来获得。
与UP3I标准的另一个差异在于,在本发明的许多实施例中,如果没有印刷图像,则印刷装置之间就没有信号进行通信,而在UP3I系统中,一旦有卷筒纸输送,即便没有印刷图像,也存在通信。
然而,UP3I通信和根据本发明的印刷/图像同步可为互补的,并且都可用于具有构造成与其它模块如前涂覆装置或后涂覆装置、旋转裁切器和折叠单元联机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的工业印刷生产线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可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方法来使多于两个的印刷装置同步。其它实施例可无需正面/反面同步,但可在卷筒纸的一面上印刷彩色图像时例如需要颜色对颜色的对齐,或需要由第一印刷装置所印刷的非私人化的文字与由第二印刷装置所印刷的私人化的地址段之间的位置同步。
例如,印刷装置可为具有用于将正面图像和反面图像施加到卷筒纸上的加墨器件的喷墨印刷单元,但它们也可为静电印刷单元。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上文公开的实施例作出许多修改和变化。
参考符号清单
1第一印刷装置
2第二印刷装置
3纸张反转机构
11第一控制器件
21第二控制器件
20卷筒纸
21实时通信信道
22通信信道
25箭头,指示卷筒纸输送方向
31第一施加器件
32第二施加器件
41实时发送器件
42实时接收器件
51发送器件
52接收器件
60卷筒纸输送器件
61第一卷筒纸输送器件
62第二卷筒纸输送器件
65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
66第一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
67第二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在卷筒纸(20)的两面上同步印刷图像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所述印刷机包括:
第一印刷装置(1),其包括用于将第一图像(R)施加到所述卷筒纸(20)的第一面上的第一施加器件(31);
第二印刷装置(2),其包括用于将第二图像(V)施加到所述卷筒纸(20)的第二面上的第二施加器件(32),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一面相反;
第一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5,66),其用于感测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的所述卷筒纸(20)的第一位置;
第一控制器件(11),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在所述卷筒纸(20)上印刷所述第一图像(R)并且当所述第一图像(R)印刷在所述卷筒纸(20)上时产生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以及
第二控制器件(12),其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以印刷与所述第一图像(R)同步的所述第二图像(V),
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印刷机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实时传递所述电子印刷位置信号的实时通信信道(21),其中
对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印刷与所述第一图像(R)同步的所述第二图像(V)的所述控制是基于所述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和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的所述卷筒纸(20)的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加器件(32)定位在沿所述卷筒纸(20)距所述第一施加器件(31)的固定距离处,且其中,所述控制还基于所述固定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施加器件(32)定位在沿所述卷筒纸(20)距所述第一施加器件(31)的可变距离处,所述双面卷筒纸印刷机还包括用于感测相对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的所述卷筒纸(20)的第二位置的第二卷筒纸位置测量器件(66),且其中,所述控制还基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的所述卷筒纸(20)的所述第二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印刷位置信号还结合了印刷在所述卷筒纸(20)上的所述第一图像(R)的图像标识,且其中,所述控制器件(12)用于控制对应于特定的第一图像(R)的正确的第二图像(V)的印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卷筒纸印刷机还包括用于在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传递印刷在所述卷筒纸(20)上的所述第一图像(R)的图像标识的通信信道(22),且其中,所述控制器件(12)用于控制对应于特定的第一图像(R)的正确的第二图像(V)的印刷。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卷筒纸印刷机还包括用于在所述卷筒纸(20)上印刷标记以用来校准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距离的器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和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为喷墨印刷装置。
8.一种使用于在卷筒纸(20)的两面上印刷图像的双面卷筒纸印刷机同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用于将第一图像(R)印刷在所述卷筒纸(20)的第一面上的第一印刷装置(1);
提供用于将第二图像(V)印刷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所述卷筒纸(20)的第二面上的第二印刷装置(2);
测量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的所述卷筒纸(20)的第一位置;
在所述卷筒纸(20)上印刷所述第一图像(R),并且当在所述卷筒纸(20)上印刷所述第一图像(R)时产生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以及
印刷与所述第一图像(R)同步的所述第二图像(V),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实时传递所述电子印刷位置信号,以及基于所述电子印刷位置信号和相对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的所述卷筒纸(20)的所述第一位置来印刷与所述第一图像(R)同步的所述第二图像(V)。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与所述第二印刷装置(2)之间传递印刷在所述卷筒纸(20)上的所述第一图像(R)的图像标识信号,以及
基于所述图像标识信号来控制对应于特定的第一图像(R)的正确的第二图像(V)的印刷。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测量相对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的所述卷筒纸(20)的第二位置;
其中,印刷与所述第一图像(R)同步的所述第二图像(V)还基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印刷装置(1)的所述卷筒纸(20)的所述第二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06127268A EP1939005A1 (en) | 2006-12-28 | 2006-12-28 | Synchronisation of front and back side printing in double sided inkjet web printing |
EP06127268.8 | 2006-12-28 | ||
US88090707P | 2007-01-17 | 2007-01-17 | |
US60/880,907 | 2007-01-17 | ||
PCT/EP2007/064358 WO2008080883A1 (en) | 2006-12-28 | 2007-12-20 | Real-time synchronisation of front and back side printing in double-sided web printing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8180A true CN101578180A (zh) | 2009-11-11 |
CN101578180B CN101578180B (zh) | 2013-06-12 |
Family
ID=3788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85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8180B (zh) | 2006-12-28 | 2007-12-20 | 双面卷筒纸印刷中的前面和背面印刷的实时同步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073717A1 (zh) |
EP (2) | EP1939005A1 (zh) |
CN (1) | CN101578180B (zh) |
WO (2) | WO2008080875A1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9488A (zh) * | 2010-05-26 | 2011-11-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774149A (zh) * | 2011-05-12 | 2012-11-14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2825925A (zh) * | 2011-06-16 | 2012-12-19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双面打印系统 |
CN103029452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13524927A (zh) * | 2018-09-25 | 2021-10-22 |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8014631B4 (de) * | 2008-03-17 | 2016-05-19 | Océ Printing Systems GmbH & Co. KG | Verfahren und Wandlereinheit zum Übertragen von Steuerinformationen zwischen mindestens zwei Verarbeitungseinheiten eines Druck- oder Kopiersystems |
JP2011183633A (ja) | 2010-03-08 | 2011-09-22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
JP2011194569A (ja) * | 2010-03-17 | 2011-10-06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用プログラム |
US9266364B2 (en) | 2011-07-29 | 2016-02-23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Printing associated plots in registration |
US8632153B2 (en) * | 2011-08-25 | 2014-01-21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rinting system having multiple sided pattern registration |
CN107000450B (zh) | 2014-11-09 | 2019-02-19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双面打印 |
WO2018196961A1 (en) * | 2017-04-25 | 2018-11-01 | Hp Indigo B.V. | Duplex printing |
CN115320265A (zh) * | 2022-07-18 | 2022-11-11 | 北京博源恒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异步打印控制方法、装置及打印机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51A (zh) * | 1994-09-28 | 1996-05-22 | 科-帕克株式会社 | 在片材两表面上打印字符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61470A (en) * | 1993-06-18 | 1995-10-24 | Xeikon Nv | Electrostatographic single-pass multiple station printer for forming images on a web |
US5452959A (en) * | 1994-08-26 | 1995-09-26 | Ko-Pack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printing characters onto both surfaces of a sheet material |
US5752776A (en) * | 1996-08-26 | 1998-05-19 | Kunreuther; Steven |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for simultaneously controlling tandem label printers |
JP3530722B2 (ja) * | 1996-10-08 | 2004-05-2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
US6261012B1 (en) * | 1999-05-10 | 2001-07-17 | Fargo Electronics, Inc. | Printer having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film |
US6874420B2 (en) * | 1999-10-22 | 2005-04-05 | Cc1,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ister mark recognition |
CA2391579A1 (en) * | 2000-02-06 | 2001-08-09 | Indigo N.V. | Tandem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
US6375296B1 (en) * | 2001-06-29 | 2002-04-23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Prin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inuous web print medium |
US20050024411A1 (en) | 2003-05-30 | 2005-02-03 | Hitachi Printing Solutions, Ltd. | Printer system |
US7333766B2 (en) * | 2004-04-30 | 2008-02-19 | Agfa Graphics Nv | Colour proofer with curl control means |
US7967407B2 (en) * | 2006-02-03 | 2011-06-28 | R.R. Donnelley | Use of a sense mark to control a printing system |
-
2006
- 2006-12-28 EP EP06127268A patent/EP193900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
- 2007-12-20 US US12/521,137 patent/US201000737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2-20 WO PCT/EP2007/064315 patent/WO200808087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2-20 WO PCT/EP2007/064358 patent/WO200808088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2-20 EP EP07857977A patent/EP209961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12-20 CN CN2007800485208A patent/CN101578180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51A (zh) * | 1994-09-28 | 1996-05-22 | 科-帕克株式会社 | 在片材两表面上打印字符的装置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59488A (zh) * | 2010-05-26 | 2011-11-30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CN102259488B (zh) * | 2010-05-26 | 2014-10-22 | 佳能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US9102169B2 (en) | 2010-05-26 | 2015-08-1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CN102774149A (zh) * | 2011-05-12 | 2012-11-14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WO2012152193A1 (zh) * | 2011-05-12 | 2012-11-15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2825925A (zh) * | 2011-06-16 | 2012-12-19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双面打印系统 |
CN102825925B (zh) * | 2011-06-16 | 2015-03-11 |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控制方法和装置、双面打印系统 |
CN103029452A (zh) * | 2011-09-30 | 2013-04-10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03029452B (zh) * | 2011-09-30 | 2014-12-24 |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方法和装置 |
CN113524927A (zh) * | 2018-09-25 | 2021-10-22 |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的方法和系统 |
CN113524927B (zh) * | 2018-09-25 | 2023-08-25 | 沈阳飞行船数码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 双面打印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080875A1 (en) | 2008-07-10 |
EP1939005A1 (en) | 2008-07-02 |
EP2099614A1 (en) | 2009-09-16 |
CN101578180B (zh) | 2013-06-12 |
US20100073717A1 (en) | 2010-03-25 |
WO2008080883A1 (en) | 2008-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8180B (zh) | 双面卷筒纸印刷中的前面和背面印刷的实时同步 | |
EP0857680B1 (en) | Method of encoding roll length indicia on printer media | |
US7583920B2 (en) | Electrostatographic single-pass multiple station printer with improved colour registration | |
JP5514006B2 (ja) | ウェブ紙にインクを付着させるプリンタの印刷ヘッドを整列させる方法 | |
JP5703178B2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901024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the register settings of a printing press | |
US6501929B1 (en) | Printing system for printing a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wo printers,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printing system | |
US10279584B2 (en) | Observation-enhanced virtual master system for a printing press | |
US20180297354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ducing a newspaper comprising aligning preprinted images to the operations of a press and modifying the cutoff length of the preprinted images | |
CA2640256C (en) | Web-fed printing press | |
US20180222217A1 (en) | Detecting misalignment | |
CN111038094B (zh) | 控制装置及具备该控制装置的相关系统 | |
JP5510211B2 (ja) | タンデム型印刷装置 | |
KR102337482B1 (ko) | 정보처리장치, 인쇄시스템 및 정보처리방법 | |
JPS62101442A (ja) | 印刷装置 | |
US10759189B2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earing of 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apparatus | |
CN111038095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印刷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 |
JP2006029784A (ja) | ケーブル計尺装置 | |
JP2004262070A (ja) | 輪転印刷機 | |
CN111038096A (zh) | 信息处理装置、印刷系统及信息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Termination date: 2013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