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7972B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7972B CN101577972B CN2008100967885A CN200810096788A CN101577972B CN 101577972 B CN101577972 B CN 101577972B CN 2008100967885 A CN2008100967885 A CN 2008100967885A CN 200810096788 A CN200810096788 A CN 200810096788A CN 101577972 B CN101577972 B CN 1015779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ci
- subframe
- control
- control information
- schedu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48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5000019837 monoammon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中一种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传输模式;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仅适了应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度要求,还能充分发挥出子帧的技术优势,降低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并且特别地,涉及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是指给终端提供服务的设备,基站通过上/下行链路与终端进行通信,其中,下行是指基站到终端的方向,上行是指终端到基站的方向。多个终端可同时通过上行链路向基站发送数据,也可以通过下行链路同时从基站接收数据。
在采用基站实现无线资源调度控制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系统无线资源的调度分配由基站完成,例如,由基站给出基站进行传输时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终端进行上行传输时所能使用的资源分配信息等。
在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在调度空口的无线资源时,一般以一个无线帧为一个调度周期,在调度周期内基站能够调度无线帧内的所有资源,基站通过调度无线帧内的资源为基站所覆盖的终端提供服务。
但是,在新一代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在以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简称为LTE)、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简称为UMB)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Electronic Engineers,简称为IEEE)802.16m等为代表的移动通信 系统中,为了降低系统的数据传输时延,通常将一个无线帧细分为多个子帧或子帧区域(由多个子帧级连),从而增加了无线帧内的基站调度的次数。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例如,以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和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OFDMA)技术为基础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将无线资源划分为不同等级的资源区域进行调度,例如,将无线资源划分成帧、子帧、符号进行调度。
具体地说,首先将无线资源划分为时间连续的帧,每个帧由若干个子帧组成,子帧由若干个基本的OFDM符号组成,一个帧中包含的子帧和OFDM符号的数目由OFDM/OFDMA系统的基本参数决定。此外,也可以将无线资源划分为超帧、帧、子帧和OFDM符号进行调度,例如,如图1所示,无线资源被划分成2 0毫秒为周期的超帧。每个超帧有一个超帧头,里面放置系统同步信道,系统广播信道等结构。而每个超帧由四个5毫秒帧组成,每个帧则由8个子帧组成,子帧是基本的调度区域。因此,上述的划分规则都是将无线资源划分成若干个相对较小的区域(例如,子帧)进行调度,这种划分的本质在于增加调度机会,以满足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尤其是满足数据传输时延的要求。此外,为了降低系统资源管理的控制开销,也会将多个子帧进行级联或者扩展,从而一个形成一个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
显然,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与传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帧结构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帧结构对通信系统的QoS,尤其是信令与数据的传输时延有着重要影响,帧结构影响QoS的根本原因在于,帧结构影响通信系统的调度方法和调度效率。在原有的通信系统中的控制信道设计和相应的无线资源调度方法无法满足 新一代通信系统的需要,例如,对数据传输时延的要求和对控制开销的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需要,充分体现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优势,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控制信道设计。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以降低系统的数据传输时延和控制开销,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Subframe Control Indicator,简称为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多天线传输模式;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映射符号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映射符号进行传输时是否启用多天线模式和/或启用的具体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 符号的HARQ模式;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映射符号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映射符号传输时是否启用HARQ和/或启用的HARQ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过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所有映射符号采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各个映射符号根据其所在的资源位置的信道条件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可以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位于控制信息控制的调度间隔周期中的第一个子帧,并且所有映射符号按照预定规则排列。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还可以为:SCI控制的每个映射符号分别位于每个映射符号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第一个子帧,并按照预定规则排列。
此外,在上述处理中,预定规则为:应设符号按照调制编码方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长度和/或位置;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之一指示映射符号的长度和/或位置: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包括起始位置信息和结束位置信息;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以及第一个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起始位置信息和最后一个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第一个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并且每个当前映射符号都包括下一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以及下一SCI的位置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其中,根据SCI的长度确定SCI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
优选地,当SCI的长度固定时,SCI采用固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编码方式集合;当SCI的长度不固定时,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由控制指示头指示或者预先规定。
优选地,上述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可以包括: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2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不带重复;以及QPSK调制,3/4编码速率。
优选地,当SCI的长度不固定时,其长度由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的特定域或特定字段指示,或者由控制指示头指示,其中,控制指示头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包括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其中,在当前SCI中携带有下一SCI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通过下一SCI相对于所述当前SCI的位置偏置来表示下一SCI的位置信息,或者,通过下一SCI所在的子帧号来表示下一SCI的位置信息。
通过本发明的控制信道设计,不仅适了应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度要求,还能充分发挥出子帧的技术优势,降低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通用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3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4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5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6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7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7中实例2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7中实例3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示意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7中实例4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中,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控制指示器(Subframe Control Indicator,简称为SCI),其中,一个SCI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在一个帧中,由于在调度时的业务特性的不同、信道条件的变化、帧或子帧中无线资源的特性或描述模式的变化以及基站为了满足如干扰抑制、节能、HARQ、中继(Relay)和多播广播服务(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简称为MBS)等某些特殊功能的调度需要,基站可以决定存在一个或多个SCI。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在以下的实施例中,SCI的位置不固定,并且后一个的SCI位置由前一个SCI来指示,即,SCI中包括下一个SCI的位置信息,形成一个链式结构,或者,SCI中即使没有包括下一个SCI的位置信息,下一个SCI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当前SCI所控制的调度区域大小计算获得。终端根据SCI指示的信息,确定下一个SCI的位置,终端再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判断映射符号所在的子帧位置。
如果终端初始接入系统,终端首先执行动态的在超帧中对各子帧进行搜索寻找SCI。当找到SCI后,根据当前SCI指示的信息,确定下一个SCI的位置。如果终端得不到上一个SCI指示的信息,那么终端对各子帧进行搜索寻找SCI。终端再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判断映射符号所在的子帧位置。
方法实施例1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1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MAP)的多天线传输模式;
步骤S2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上述步骤S202中,在MAP的传输时采用的多天线及其具体模式不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控制MAP的SCI中通过特定的域或字段根据MAP所在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等因素指明;即,优选地,控制信息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MAP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MAP进行传输时是否启用多天线模式和/或启用的具体模式。
另一方面,在MAP的传输时采用的多天线及其具体模式固定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关通讯协议中指定,无需在通信过程中指定;还可以通过基站的协商,并由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的特定域或特定字段指明。
方法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3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2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的HARQ模式;
步骤S3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其中,在MAP的HARQ及其模式不固定的情况下,在控制MAP的SCI中,通过特定的域或字段根据MAP所在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等因素指明;即,优选地,上述控制信息可以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MAP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MAP传输时是否启用HARQ和/或启用的HARQ模式。
另一方面,在MAP的HARQ及其模式固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相关通讯协议中指定,无需在通信过程中指定;还可以通过基站的协商,并由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的特定域或特定字段指明。
方法实施例3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3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4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的调制编码方式;
步骤S4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优选地,在步骤S402中,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示MAP的调制编码方式:
方式一: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MAP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所有MAP采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方式二: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MAP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各个MAP根据其所在的资源位置的信道条件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方法实施例4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5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4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 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的排列模式;
步骤S5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首先,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是指一个SCI控制和指示的所有映射符号的在子帧内的排列模式,SCI根据如下方式之一指示映射符号的模式:
模式一:SCI控制的所有MAP位于控制信息控制的调度间隔周期中的第一个子帧,并且所有MAP按照预定规则排列;按照预定规则排序指按照MAP在调度间隔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或MAP调制编码方式由高到低,或映射符号调制编码方式由低到高的顺序;
模式二:SCI控制的每个MAP分别位于每个MAP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第一个子帧,并按照预定规则排列;按照预定规则排序是指子帧中MAP按照映射符号调制编码方式由高到低,或MAP调制编码方式由低到高的顺序。
方法实施例5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6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5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6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 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的长度和/或位置;
步骤S6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在步骤S602中,控制信息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之一指示MAP的长度和/或位置:
1、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MAP的位置信息,包括起始位置信息和结束位置信息;
2、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MAP的长度信息以及第一个MAP的位置信息;
3、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所有MAP的起始位置信息和最后一个MAP的长度信息;
4、控制信息指示SCI控制的第一个MAP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并且每个当前MAP都包括下一MAP的长度信息。也就是说,SCI仅指示了第一个MAP的位置和长度信息,第一个MAP指示了第二个MAP的长度,第二个MAP指示第三个MAP的长度,依次类推,形成链式的指示方法。
图7给出了上述实施例的示意图。在图7中,子帧0和子帧1的MAP的位置、长度和调制编码方式都由子帧0的SCI指示,类似地,子帧2和子帧3构成的子帧区域内的资源统一由子帧2的MAP调度,而子帧5由子帧4的MAP调度;子帧2和子帧5的MAP由子帧2上的SCI指示。
下面结合实例1,对上述实施例中SCI通过里面各项内容指示MAP的参数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例1
本实例中,调度间隔最大为8个子帧长度。也就是说,SCI最多控制8个子帧区域长度。SCI通过里面各项内容指示MAP的参数。终端通过读取SCI内容,就能知道如何接收MAP。进一步的终端通过接收MAP获得资源分配信息。SCI具体内容为下表所列:
SCI控制指示MAP各项内容 | 各项内容表示 | 说明 |
MAP位置 | 8比特 | 8比特bitmap,表示SCI所控制的最大8个子帧区域中,MAP所在那个子帧上。1代表存在,0代表不存在。 |
MAP数目 | 3比特 | 表示SCI最多可控制8个MAP。000表示一个MAP,001表示两个,如此类推。 |
For (i=0;i<MAP数目;i++) { | 当SCI需要有多个MAP需要指示,首先确定MAP数目,然后对每个MAP内容进行指示。 | |
MAP长度 | 8比特 | 8比特表示该MAP占用多少字节的资源区域。其中指示范围从0-254字节 |
调制编码方式 | 3比特 | 分别指示如下:000-协议预先固定,001-QPSK 1/2+6次重传,002-QPSK 1/2+4次重传,003-QPSK 1/2,004-16QAM 1/2,005-16 QAM 3/4,006-008没有指定意义 |
传输模式 | 2比特 | 传输模式是指是否采用MIMO发送。分别指示如下:没有MIMO00-2发2收STC模式01-4发2收STC模式02-启用CDD模式 |
[0099]
HARQ功能启用 | 2比特 | 该项表示是否采用HARQ传输发射00-没有HARQ01-HARQ CC模式02-HARQ IR模式 |
} |
方法实施例6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8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6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8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8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以及下一SCI的位置信息,其中,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
步骤S8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其中,根据SCI的长度确定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一)当SCI的长度固定时,SCI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编码方式集合;在SCI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的情况下,可以在相关无线通信标准中被明确规定,无需在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指明;建议采用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或者,SCI长度由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的特定域或特定字段指明,根据资源分配的情况,基站可以根据SCI的周期改变该长度,提高频谱效率;
SCI还可以采用调制编码方式集合,终端根据该集合SCI的长度进行盲检测;建议采用的集合为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2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不带重复以及QPSK调制,3/4编码速率,基站在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指明;
(二)当SCI的长度不固定时,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由控制指示头(SCIH)指示或者预先规定,建议根据信道条件从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2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不带重复以及QPSK调制,3/4编码速率等中自适应选择以提高频谱效率;
当SCI的长度不固定时,还可以在相关无线通信标准中指定SCI采用调制编码方式集合,建议采用的集合为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2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不带重复以及QPSK调制,3/4编码速率,终端根据SCIH中的SCI长度域或字段进行盲检测。
方法实施例7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图9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7的控制信道设计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9所示,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902,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SCI都控制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并且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MAP;
步骤S904,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在SCI控制的子帧或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MAP,MAP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其中,当前SCI中携带有下一SCI的位置信息,并且,通过下一SCI相对于当前SCI的位置偏置来表示下一SCI的位置信息,或者,通过下一SCI所在的子帧号来表示下一SCI的位置信息。
也就是说,SCI在超帧中的位置不固定,基站根据调度需求动态设置SCI在超帧中的位置,如果终端初始接入系统,终端首先执行动态的在超帧中对各子帧进行搜索寻找SCI。当找到SCI后,根据当前SCI指示的信息,确定下一个SCI的位置,终端再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判断MAP所在的子帧位置。如果终端得不到上一个SCI指示的信息,那么终端对各子帧进行搜索寻找SCI。终端再根据SCI中的控制信息判断MAP所在的子帧位置。
或者,SCI中也可以不包括下一个SCI的位置信息,终端根据SCI中所控制的调度区域大小,自行计算出下一个SCI的位置。
实例2
在该实例中,在SCI中,设置下一个SCI位置指针项,在该项中,通过下一个SCI相对应于本SCI的位置偏置来指示下一个SCI的位置。例如:如图10所示,在第一段子帧区域中,子帧0的SCI需要指示位于子帧2的SCI位置。由于子帧2偏移子帧0有两个指针长度。因此,SCI位置指针项为2。而在第二段指针区域中,子帧n+3的SCI位置在其上一个SCI(位于子帧n)中的指示为3。
此外,由于一般认为在一个帧间隔内(8个子帧长度),需要至少有一次的调度操作,因此,可将SCI中的下一个SCI位置指针项 最大值设为8。也就是使用3比特的空间,总共8种可能来进行描述。
在该实例中,能够很好的满足SCI位置通过链式指示的要求,同时也最大程度的节省SCI的描述开销,对于终端来说,读取也非常简单明确。
实例3
在该实例中,在SCI中,设置下一个SCI位置指针项,通过下一个SCI所在的具体子帧序号来指示下一个SCI的位置,基站在以上述帧结构发送消息和数据时,终端与基站的子帧保持序号上同步,因此,在本超帧内,终端知道其所接收的所有的子帧在超帧中的序号,SCI位置指针项放置了下一个SCI所在子帧的序号。
例如,如图11所示,在第一段子帧区域中,子帧0的SCI需要指示下一个SCI位置。而下一个SCI位置位于子帧2,那么SCI位置指针项为子帧2的序号,因此该值为2,而在该超帧的第二个子帧区域中,子帧n的SCI指示下一个SCI的位置,下一个SCI位置位于子帧n+3,那么位于子帧n的SCI中位置指针项为子帧n+3的序号,这个序号值为n+3,对于一个超帧来说,总共有32个子帧,因此子帧序号从0-31。所以在SCI中表述下一个SCI位置指针项设置为5比特。
实例4
在该实例中,在SCI中,不需要设置下一个SCI位置指针项,终端在接收SCI其他各项中,通过计算可以得出下一个SCI所在的位置,SCI中包含有在这一次调度间隔内子帧MAPMAP的位置以及各个MAP所管辖子帧的数目,通过这些信息,终端就可以自行计算出下一个SCI所在的指针位置。
如图12所示,在第一段子帧区域,在子帧0的SCI控制着两个子帧MAP,分别位于子帧0和子帧1。这两个MAP分别作用于子帧0和子帧1的资源分配情况,终端在接收该SCI时,就能知道本SCI作用域,也就是本次调度间隔为2个子帧,那么,终端就能判断下一个调度间隔从子帧3开始。由于SCI总是位于调度间隔前面,因此终端就能得到下一个SCI在子帧3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基站无需明确告诉终端下一个SCI的位置,终端依靠本身的计算,就能得到相应的信息。因此这一操作属于隐式指示。而上面实例1、实例2则属于显式指示。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子帧的控制信道设计,不仅能够适应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调度要求,还能充分发挥出子帧的技术优势,降低数据的传输时延,提高系统的传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多天线传输模式;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映射符号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所述映射符号进行传输时是否启用多天线模式和/或启用的具体模式。
3.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HARQ模式;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使用特定字段或域根据映射符号所在的无线资源的信道条件指示所述映射符号传输时是否启用HARQ和/或启用的HARQ模式。
5.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通过如下方式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所述所有映射符号采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通过如下方式指示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调制编码方式,其中,各个映射符号根据其所在的资源位置的信道条件采用不同的调制编码方式。
8.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为:
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位于所述控制信息控制的调度间隔周期中的第一个子帧,并且所有映射符号按照预定规则排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指示的映射符号的排列模式为:
所述SCI控制的每个映射符号分别位于所述每个映射符号控制的一个或多个子帧中的第一个子帧,并按照预定规则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规则为:映射符号按照调制编码方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12.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的长度和/或位置;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指示映射符号的长度和/或位置:
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包括起始位置信息和结束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以及第一个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所有映射符号的起始位置信息和最后一个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
所述控制信息指示所述SCI控制的第一个映射符号的位置信息和长度信息,并且每个当前映射符号都包括下一映射符号的长度信息。
14.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以及下一SCI的位置信息,其中,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其中,根据所述SCI的长度确定所述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SCI的长度固定时,所述SCI采用固定调制编码方式或调制编码方式集合;当所述SCI的长度不固定时,所述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由控制指示头指示或者预先规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CI采用的调制编码方式包括: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2次重复;QPSK调制,1/2编码速率不带重复;以及QPSK调制,3/4编码速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SCI的长度不固定时,其长度由超帧头或广播消息中的特定域或特定字段指示,或者由控制指示头指示,其中,所述控制指示头采用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所述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包括QPSK调制、1/2编码速率并进行6次重复。
18.一种控制信道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基站的调度在超帧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指示即SCI,其中,每个所述SCI都控制所述基站本次调度的一个子帧或由多个子帧组成的子帧区域,当前SCI的位置信息通过上一SCI指示或根据上一SCI控制的调度区域获得,并且,所述SCI中携带有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控制和指示映射符号;
根据所述SCI中的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SCI控制的所述子帧或所述子帧区域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映射符号,所述映射符号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子帧的资源分配情况;
其中,在当前SCI中携带有下一SCI的位置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下一SCI相对于所述当前SCI的位置偏置来表示所述下一SCI的位置信息,或者,通过所述下一SCI所在的子帧号来表示所述下一SCI的位置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967885A CN101577972B (zh) | 2008-05-08 | 2008-05-08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967885A CN101577972B (zh) | 2008-05-08 | 2008-05-08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7972A CN101577972A (zh) | 2009-11-11 |
CN101577972B true CN101577972B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1272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6788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7972B (zh) | 2008-05-08 | 2008-05-08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779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5100B (zh) | 2010-06-18 | 2019-06-28 | 寰发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设备间协调传输及指定近似空白子帧模式的方法 |
CN103874112B (zh) * | 2014-02-20 | 2017-08-11 | 清华大学 |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6301727B (zh) * | 2015-06-05 | 2019-06-21 | 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示小区无线资源状态的方法 |
CN111510272B (zh) * | 2020-04-14 | 2022-04-22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NR sidelink中两步SCI传输优化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8512C (zh) * | 1999-11-24 | 2005-09-07 | 西门子公司 | 把格式标识比特映射到需在压缩模式下发送的帧上的方法 |
CN1866969A (zh) * | 2006-03-09 | 2006-11-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宽带码分多址网络中Iub接口数据传输方法 |
EP1737155A1 (en) * | 2005-06-23 | 2006-1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frame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1064555A (zh) * | 2006-04-29 | 2007-10-31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多跳接入网络的帧构造、帧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
CN101064562A (zh) * | 2006-04-28 | 2007-10-3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降低控制信令中资源分配信息的比特开销的设备和方法 |
-
2008
- 2008-05-08 CN CN2008100967885A patent/CN1015779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18512C (zh) * | 1999-11-24 | 2005-09-07 | 西门子公司 | 把格式标识比特映射到需在压缩模式下发送的帧上的方法 |
EP1737155A1 (en) * | 2005-06-23 | 2006-12-27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frame in a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866969A (zh) * | 2006-03-09 | 2006-11-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宽带码分多址网络中Iub接口数据传输方法 |
CN101064562A (zh) * | 2006-04-28 | 2007-10-31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降低控制信令中资源分配信息的比特开销的设备和方法 |
CN101064555A (zh) * | 2006-04-29 | 2007-10-31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多跳接入网络的帧构造、帧处理方法及设备和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Agreed CRs (Rel-5) for the WI of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 Physical Layer" (Part 1).《3GPP TSG-RAN Meeting #16 RP-020316》.2002, |
3GPP.Agreed CRs (Rel-5) for the WI of "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 Physical Layer" (Part 1).《3GPP TSG-RAN Meeting #16 RP-020316》.2002, * |
IEEE.Normal MAP Extension for MIMO H-ARQ.《IEEE C802.16e-05/038》.200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7972A (zh) | 2009-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349174B2 (en) | Flexible repetition of PUSCH mini-slots within a slot | |
US1044742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ransport block size | |
US10959227B2 (en) | Communi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655045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
KR101259119B1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정보 전송 방법 | |
CN104348573B (zh) |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
KR101636398B1 (ko) |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할당 지시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120207073A1 (en) |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for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service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n apparatus therefor | |
CN106376050A (zh) | reference numerology的子载波间隔的设置/确定方法、装置、基站和终端 | |
CN110620747B (zh) | 确定数据信道起始子帧的用户设备和方法 | |
WO2018203818A1 (en) | Transmission block size determination | |
CN101541018A (zh) | 一种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 |
CN116669124A (zh) | 经由锚定载波的小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及相关存储器 | |
CN101577972B (zh)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
US20110235547A1 (en) |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receiving terminal | |
CN101577957A (zh)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
CN110521273B (zh) | 非授权频谱上的信道状态指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01562476A (zh) |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控制信道的设计和发送方法 | |
CN101527929B (zh) | 控制信道设计方法 | |
WO2018195860A1 (zh) | 一种支持随机接入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045145A (zh) | 公共控制信道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装置 | |
CN102316065A (zh) | 同步前导码发送方法、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WO2009096453A1 (ja)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KR101363426B1 (ko) |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시스템에서 단말기 전력소모 감소를위한 효율적인 페이징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패킷 데이터서비스 시스템 | |
KR20120101467A (ko) | 자원 할당 지시 메시지를 생성 및 분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02 Address after: 221000 Suzhou Avenue, X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No. 6 Patentee after: Xuzhou Coalmine Safety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high tech Industrial Park, ZTE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oratio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805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