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4169B -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Google Patents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4169B CN101574169B CN2008100952339A CN200810095233A CN101574169B CN 101574169 B CN101574169 B CN 101574169B CN 2008100952339 A CN2008100952339 A CN 2008100952339A CN 200810095233 A CN200810095233 A CN 200810095233A CN 101574169 B CN101574169 B CN 10157416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p
- back part
- armpit
- edge portion
- wom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58 se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45 nipp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79 sof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C—CORSETS; BRASSIERES
- A41C3/00—Brassie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rsets Or Brassie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追随于穿戴者的身体的活动并能够抑制发生偏移错位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胸罩(1)具备罩杯部(2)、后背部(5)和肩带(7)。罩杯部(2)由内罩杯(8)和外罩杯(9)形成朝上方开口的袋状,内罩杯(8)的腋侧边缘部(8c)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缩性的腋侧布(10)连结于外罩杯(9)的腋侧边缘部(9b)。后背部(5)具有形成为三角形状的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在对应于穿戴者的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附近相重叠并使下边缘部(11a)和下边缘部(12a)的一部分重叠,形成重叠区域(W)。在重叠区域(W)中,下边缘部(11a)和下边缘部(12a)互相缝合,除了下边缘部(11a、12a)以外的部分不缝合而互相游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特别涉及追随穿戴者的身体活动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这样的领域的技术,有中国实用新型2577612号公报。在该公报中所记载的胸罩具备:左右一对的罩杯部,设置于罩杯部的两端并延伸至背后的后背部,以及连结于罩杯部的上边缘的肩带;罩杯部是由下部件、上部件、腋侧部件以及设置于腋侧部件和下部件之间的中间部件形成的。并且,该罩杯部正好适合于乳房,同时从腋侧把乳房推挤至前中心侧,来实现丰胸(bust-up)之目的。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2577612号公报
然而,比如穿戴者在举起手的时候,乳房有较大的变形,对于上述现有的胸罩而言,肩带不能够充分地对应于乳房的变形,后背部被肩带往上吊起。其结果是,胸罩就会往上滑,胸罩和乳房之间就会产生偏移错位。另外,在左右扭动身体的时候,现有的胸罩的后背部不能够充分地追随身体的活动,容易被左右拉扯,因而容易发生胸罩的偏移错位。而且,穿戴者在跳跃着地时,乳房会上下大幅度地摇晃,因此会有以下问题:上述胸罩难以控制乳房的摇晃,会在罩杯部和后背部上发生走样,降低乳房的造型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追随穿戴者身体的活动并能够抑制偏移错位的发生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本申请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着眼于由于身体的活动引起的乳房周围的皮肤的变化,对皮肤的变化和乳房的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图12(a)、(b)是表示在举起双手的状态下的腋下部皮肤变化和乳房的变形的图,(a)表示自然直立在水平地面上的状态,(b)表示举起双手的状态。在图中,L1是下胸围线(以下称为UB线),L2是胸围线,L3是乳房根围线(Verge’s line)。胸围线L2通过乳头并且平行于地面。测定线L4是在高出胸围线L23cm的位置上所描绘的线。该测定线L4平行于地面。在图12(a)中,测定线L4和胸围线L2是沿着乳房的肌肤表面进行描绘的,所以看上去是曲线,但是,如上所述是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
如图12所示,当举起双手时,腋下部的皮肤大幅度地往上方伸展,其中,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附近到前腋点P1附近为止的皮肤(箭头T1所示范围)的伸展为最大。另外,乳房根围线L3变化较大,在乳房整体上往纵向伸展,测定线L4以及胸围线L2上升。在此,所谓的前腋点是身体前面的上臂根部的皱折的最上面的点。
图13(a)、(b)是表示扭转身体时的背部皮肤的变化的图,(a)表示自然直立于平坦的地面的状态,(b)表示扭转身体的状态。在图13中,测定线L5、L6是从UB线L1开始每隔3cm依次升高而描绘的线,测定线L7、L8是从UB线L1开始每隔3cm依次降低而描绘的线。这些测定线L5~L8是平行于地面的平行线。如图13所示,在扭转身体的时候,在腋下部和背后皮肤有较大幅度的伸展(参照箭头T2)。伴随于此,UB线L1和测定线L5~L8分别伸长。并且,沿着UB线L1的部分的皮肤的伸展最小,在最上方的测定线L6附近的皮肤的伸展最大。
根据上述的调查结果,本申请发明人反复进行了专心研究,最终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罩杯的衣服,其特征在于,具备:左右一对的罩杯部,连结于罩杯部同时向后方延伸的后背部,以及搭设于罩杯部和后背部之间的肩带,其中,罩杯部由配置于肌肤侧的内罩杯和配置于内罩杯外侧的外罩杯形成为袋状,并朝着上方开口;内罩杯的腋侧边缘部通过在上下方向具有伸缩性的腋侧布而连结于外罩杯的腋侧边缘部;后背部具有连结于外罩杯的第1后背部和连结于肩带的第2后背部,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在对应于穿戴者腋下中央的下胸围线的位置附近进行部分重叠;第1后背部的宽度和第2后背部的宽度分别朝着穿戴者的腋下中央的对应于下胸围线的位置变窄。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罩杯部由内罩杯和外罩杯形成为袋状,内罩杯与乳房相吻合并调整乳房的形状,外罩杯在从外侧包起内罩杯将内罩杯上托的同时追随身体的活动。另外,该袋状的罩杯部朝着上方开口,所以内罩杯和外罩杯不完全相互束缚,各自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而可以各自发挥各自的功能。因此,象这样由内罩杯和外罩杯的共同协作能够抑制偏移错位的发生。另外,内罩杯的腋侧边缘部通过在上下方向具有伸缩性的腋侧布而连结于外罩杯的腋侧边缘部,该腋侧布对应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附近到前腋点P1附近为止的皮肤的变化。所以,在做如同举手这样的动作的时候,腋侧布根据皮肤的变化而在上下方向进行适当地伸展,从而可以追随身体的活动,能够防止偏移错位的发生。
另外,构成后背部的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在对应于穿戴者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附近进行部分重叠。由于在身体左右扭转时对应于该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上的皮肤伸展小,将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的重叠部分设置在该位置,能够减小因皮肤伸展带给后背部的影响,从而能够加强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的稳定性。而且,该第1后背部的宽度和第2后背部的宽度朝着对应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变窄,象这样通过减少与扭转身体时皮肤的最大伸展区域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少由于皮肤的变化带给后背部的影响。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后背部的稳定性,可以更加有效地抑制偏移错位的发生。
在具有本发明所涉及的罩杯的衣服中,优选在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相重叠的区域中,第1后背部的下边缘部和第2后背部的下边缘部互相叠加并连结在一起,第1后背部的下边缘部和第2后背部的下边缘部之外的部分是互相不连结而游离的。
在该情况下,既能确保后背部的稳定性又能保持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的自由度。因此,第1和第2后背部互不干涉,分别追随穿戴者身体的活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偏移错位的发生。此外,这里的游离是指不互相拘束,能各自保持其独立性之意。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第1后背部和第2后背部分别形成为三角形状。
在该情况下,减少与扭转身体时皮肤的最大伸展区域的接触面积,从而更加有效地减少由皮肤的变化带给后背部的影响,从而能够实现提高后背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具备装于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线丝部。
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支撑乳房的效果,能够提高罩杯的保形性,维持漂亮的乳房轮廓。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第1后背部的下边缘部和第2后背部的下边缘部相互叠加的长度为,相对于处于连结状态的这些下边缘部的全长的1/3。
在该情况下,能够适当确保后背部的稳定性,不会给予穿戴者勒紧的感觉,从而容易追随身体的活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腋侧布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其面积在相对于外罩杯的面积的1/5~3/5的范围,腋侧布的上边缘部在高出于穿戴者的前腋点4~6cm的位置上连结于肩带上。
在该情况下,在举手的时候腋侧布对应于皮肤伸展最大的区域进行适当伸展,能够持续防止偏移错位的发生,同时也能够防止乳房向腋侧移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在穿戴状态下,由以下二线所形成的角度大于90°:(1)连结内罩杯的上边缘和腋侧布的内侧边缘的交点、与腋侧布和肩带相结位置中心点的线;和(2)内罩杯的上边缘在交点上的切线。
在该情况下,由肩带引起的往上吊起的力传递给腋侧布,在内罩杯的上边缘部与腋侧布的交点上,沿着从该交点朝着腋侧的方向产生了力。该力带来将内罩杯的上边缘向乳房的肌肤表面按压的效果,从而能够防止内罩杯的上边缘从乳房肌肤的表面浮起。并且,该角度大于90°时,那么就能够提高将内罩杯的上边缘向乳房的肌肤表面按压的效果,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罩杯的上边缘从乳房肌肤的表面浮起。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具备具有非伸缩性的前中心布。
在该情况下,左右的罩杯部由该非伸缩性的前中心布连结,能够确保罩杯部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具备拆装自由地设置于内罩杯的肌肤侧的插片。
在该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安装或拆除插片,从而调整上推乳房的力的强度,调整乳房隆起的高度。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是在背后拆装自由型的、在前中心拆装自由型的或套穿型的(step-in type)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这样通过增加种类变化,能适应穿戴者的各种需求。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中,优选内罩杯的上边缘和外罩杯的上边缘从前中心侧朝着腋侧,在内罩杯上边缘长度的1/4~1/2的范围内互相缝合。
在该情况下,内罩杯的上边缘和外罩杯的上边缘从前中心侧朝着腋侧在内罩杯上边缘长度的1/4~1/2的范围内互相缝合,能带来从外罩杯将内罩杯的上边缘按压到乳房的肌肤表面的效果,从而能够防止内罩杯的上边缘从乳房的肌肤表面浮起。因此,能够提高内罩杯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追随于穿戴者身体的活动并且能够抑制偏移错位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一侧的正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在穿戴状态下的内罩杯与腋侧布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穿戴状态的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侧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
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
图1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
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侧的平面图。
图12(a)、(b)是表示在举起双手的状态下的腋下部皮肤的变化和乳房变形的图。
图13(a)、(b)是表示在扭转身体时的背部皮肤的变化的图。
符号说明
1、17、20、25、27…胸罩,2…罩杯部,3、22、23…前中心布,4…线丝(wire)部,5…后背部,7…肩带,8…内罩杯,8a…上边缘,9、28…外罩杯,10…腋侧布,11…第1后背部,12、21、26…第2后背部,11a、12a…下边缘部,28b…上边缘,α…角度,W…重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胸罩的优选实施方式加以详细的说明。还有,在说明中,上下、左右以及前后方向是从穿戴者观看的方向。另外,胸罩的结构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只对一侧加以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一侧的正视图。图3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截面图。胸罩1是丝托型(wire form)的胸罩,具备以覆盖穿戴者的乳房(bust)的方式形成的左右一对罩杯部2,左右一对罩杯部2由具有非伸缩性的前中心布3进行连结。
罩杯部2的下边缘部2a以吻合乳房的乳房根围线的方式弯曲而形成,在该下边缘部2a上安装了用于提高罩杯部2的造型性的线丝部(wire portion)4。线丝部4以沿着乳房根围线的方式形成为圆弧状,并具有树脂制的线丝芯材13。如图4所示,线丝芯材13被包裹并且缝入由无纺布等的柔软素材形成的斜条布(bias tape)14之中。作为线丝芯材13的材料,有树脂制或者金属制的,其截面为扁平状或圆形状。树脂制的线丝芯材能有力地托起乳房,确保罩杯部2具有良好的造型性,所以更加优选树脂制线丝芯材13。
在罩杯部2的腋侧边缘部上,安装有延伸至后背部的左右一对后背部5。该一对后背部5由伸缩性的素材形成,由分别设置于延伸至后背部的两端上的钩6a、6b互相扣脱自由地连结。另外,在罩杯部2和后背部5之间搭设着肩带7。肩带7由伸缩性的织布形成细绳状,其一端被缝合于罩杯部2的上边缘部,另一端被缝合于后背部5的上边缘部。
罩杯部2具有配置于肌肤侧的内罩杯8和配置于内罩杯8的外侧的外罩杯9,通过缝合内罩杯8和外罩杯9而形成了朝上方开口的袋状。内罩杯8以与乳房的形状相吻合的方式而形成立体型,由在左右方向上跨越乳房顶部的罩杯上部8A、配置于罩杯上部8A的下方并覆盖乳房的前中心部分的罩杯前中心部8B以及配置于罩杯上部8A的下方并覆盖乳房的腋侧部分的罩杯腋侧部8C构成。如图4所示,内罩杯8是通过贴合由弹性拉舍尔衬(double raschel)等形成的芯材15和包裹芯材15的布材16而形成的。
另一方面,外罩杯9形成为比内罩杯8大、并从外侧包起内罩杯8并将其上推。该外罩杯9具有支撑乳房下部部分的下罩杯9A和覆盖乳房上部部分的上罩杯9B,通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缝合线H1缝合它们而立体地形成。下罩杯9A为了提高支撑乳房下部部分的支撑力而由非伸缩性的材料形成,上罩杯9B为了良好地与乳房肌肤表面相吻合并且容易地追随于身体的活动而由伸缩性的材料形成。
构成罩杯部2的下边缘部2a的内罩杯8的下边缘部8b和外罩杯9的下边缘部9a沿着线丝部4从前中心侧向腋侧互相缝合。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内罩杯8的腋侧设置了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腋侧布10。内罩杯8的腋侧边缘部8c经由该腋侧布10而缝合于外罩杯9的腋侧边缘部9b,除了内罩杯8以及外罩杯9的下边缘部8b、9a和腋侧边缘部8c、9b以外的部分不互相缝合而是游离的。由此,罩杯部2成为呈现朝上方开口的袋状。
腋侧布10由在上下方向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构成,形成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其面积为相对于外罩杯9的面积的大约1/4。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腋侧布10的两边缘部10a、10b分别缝合于内罩杯8的腋侧边缘部8c和外罩杯9的腋侧边缘部9b。腋侧布10的上边缘部10c在高出于穿戴者的前腋点P1(参照图10)5cm的位置上缝合于肩带7,其下边缘部10d沿着线丝部4安装于线丝部4上。
图5是表示在穿戴状态下的内罩杯和腋侧布的位置关系的图。如图5所示,在内罩杯8的上边缘8a和腋侧布10的内侧边缘10e的交点P2上,由连结该交点P2与腋侧布10和肩带7相结位置中心点P3的线S1、和内罩杯8的上边缘8a在交点P2上的切线S2形成角度α。该角度α形成为大于90°。
在穿戴状态下,由肩带7引起的往上吊起的力F向腋侧布10传递。因此,在交点P2上分别产生了沿着线S2从交点P2向腋侧的方向上的力F1以及在与线S2垂直的方向的往上方向的力F2。力F1带来将内罩杯8的上边缘8a按压于乳房的肌肤表面的效果,所以能够控制内罩杯8的上边缘8a从乳房的肌肤表面浮起。而且,如果角度α大于90°,那么力F1就变大,能够进一步提高将内罩杯8的上边缘8a按压于乳房的肌肤表面的效果,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罩杯8的浮起的发生。
后背部5包括:通过外罩杯9的腋侧边缘部9b和下边缘部9a连结于外罩杯9上的第1后背部11,以及连结于肩带7的第2后背部12。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由分别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以使第1后背部11的下边缘部11a和第2后背部12的下边缘部12a对齐成大致直线状的方式重叠它们的一部分而进行连结。
第1后背部11从线丝部4的最下点P5向线丝部4的腋侧末端P4与外罩杯9共同缝合于线丝部4,在最下点P5附近,第1后背部11的端部与前中心布3缝合。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以使第1后背部11的下边缘部11a和第2后背部12的下边缘部12a的一部分相叠加的方式,在对应于穿戴者的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附近相重叠,从而形成重叠区域W。
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所以第1后背部11的宽度和第2后背部12的宽度分别朝着对应于穿戴者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变窄,重叠区域W被形成为大致等腰三角形状。在重叠区域W中,下边缘部11a和下边缘部12a彼此缝合,而除了下边缘部11a、12a以外的部分不被缝合而互相游离。使第1后背部11的下边缘部11a和第2后背部12的下边缘部12a相叠加的长度为相对于在缝合的状态下的下边缘部11a以及下边缘部12a的全长的约1/3。
在这样构成的胸罩1中,罩杯部2由内罩杯8和外罩杯9形成为上方开口的袋状,所以内罩杯8和外罩杯9不完全相互束缚,各自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度可以各自发挥各自的活动。即,内罩杯8与乳房相吻合并调整乳房的形状,从而能够形成漂亮的乳房轮廓。外罩杯9从外侧包起内罩杯8并在往上托起内罩杯8的同时能够追随于穿戴者的活动。再有,外罩杯9的下罩杯9A由非伸缩性、上罩杯9B由伸缩性的材料分别形成,所以外罩杯9在托起内罩杯8的同时,又能随着穿戴者的身体的活动而柔和地伸缩,从而可以不勉强地追随身体的活动。这样,由内罩杯8和外罩杯9的共同协作,可以抑制罩杯部2的偏移错位的发生。
另外,内罩杯8的腋侧边缘部8c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同时经由沿着该上下方向延伸的腋侧布10而连结于外罩杯9的腋侧边缘部9b,并且,腋侧布10的上边缘部10c在比穿戴者的前腋点P1高5cm的位置上缝合于肩带7,所以该腋侧布10对应于在举手的时候皮肤的伸展最大的区域,即,对应于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附近到前腋点P1附近为止的皮肤的变化。因此,如图6所示在举起单手时,该腋侧布10对应于皮肤的变化而沿着箭头T3适当伸展,从而能够追随身体的活动,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罩杯部2的偏移错位的发生。而且,腋侧布10的面积相对于外罩杯9的面积的大约1/4,所以腋侧布10既能维持追随于皮肤伸缩的追随性,又能适当确保支撑乳房腋侧部分的力,能够防止乳房流向腋侧。
构成后背部5的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朝着对应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宽度变窄,以使这些下边缘部11a、12a相叠加的方式,在对应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附近进行重叠,由相叠加的下边缘部互相连结。由于在身体左右扭转时对应于该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上的皮肤伸展小,将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的重叠部分设置在该位置,能够减小因皮肤伸展带给后背部5的影响,从而能够加强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的稳定性。其结果是,即使扭转身体也不容易产生后背部5的偏移错位。
并且,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分别形成为大致三角形状,朝着对应于腋下中央的UB线L1的位置宽度变窄,所以使扭转身体的时候皮肤的伸展最大的区域、即与位于UB线L1的上方的测定线L6附近(参照图13(b))的皮肤相接触的面积最小化,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减少由皮肤的变化引起的对后背部5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提高后背部5的稳定性。再有,在使该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重叠的区域W中,除了第1后背部11的下边缘部11a以及第2后背部12的下边缘部12a以外的部分不互相连结而游离,所以第1后背部11和第2后背部12互不干涉,分别追随穿戴者的活动,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后背部5的偏移错位的发生。
另外,使第1后背部11的下边缘部11a和第2后背部12的下边缘部12a相叠加的长度是相对于在缝合的状态下的下边缘部11a以及下边缘部12a的总长的大约1/3,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后背部5的稳定性,不会给予穿戴者勒紧的感觉,容易追随身体的活动。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1能够追随身体的活动,并能够可靠地抑制罩杯部2和后背部5的偏移错位以及罩杯部2的浮起的发生,所以即使穿戴者进行像跳跃那样的激烈运动,也不容易发生浮起和偏移错位,还能够减轻乳房的摇晃。因此,胸罩1也可以作为运动胸罩来穿戴。
(第2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侧的正视图。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17在内罩杯8的肌肤侧设置有插片19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胸罩1的结构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7所示,在罩杯前中心部8B以及罩杯腋侧部8C的下部,设置了用于收纳插片19的插片袋18。该插片19通过使由发泡聚氨酯等形成的芯材和包裹芯材的布材而形成。插片袋18是朝着上方开口的。于是,通过将插片19收纳于插片袋18中或者从插片袋18中取出,从而相对于内罩杯8拆装自由。
利用这样的结构,胸罩17除了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以外,可以根据需要将插片19安装于插片袋18中或者从插片袋18中取出,来调整往上推挤乳房下部的部分的力的强度,调整乳房隆起的高度。
(第3实施方式)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0在是前扣型的胸罩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胸罩1的结构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8所示,第2后背部21以使第1实施方式中的左右的第2后背部12在背后的位置上相连结的方式一体化形成。左右一对罩杯部2由分别安装于前中心布22、23的端部的钩24a、24b互相拆装自由地连结。钩24a、24b是树脂制的,是所谓的插入式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滑动式(slide type)的连结用具或由磁铁构成的连结用具等以代替钩24a、24b。
利用这样的结构,胸罩20除了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由于左右的罩杯部2在前中心拆装自由地进行连结,所以胸罩20的戴脱轻松,同时能够显示流畅的背部。
(第4实施方式)
图9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5在是套穿式的胸罩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胸罩1的结构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如图9所示,胸罩25是套穿型的,不设有钩,是一体化形成的。胸罩25的第2后背部26以将第1实施方式中的左右的第2后背部12在背后的位置上相连结的方式一体化形成。
利用这样的结构,胸罩25除了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因为没有设置钩,所以容易戴脱,没有钩引起的不适感,从而能够提高穿戴感。
(第5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0以及图11对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7进行说明。图10是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斜视图,图11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的肌肤侧的正视图。
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7在外罩杯28由一块材料立体地形成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外罩杯28由一块具有伸缩性的材料构成,在外罩杯28的下部设置了从线丝部4的最下点P5延伸到外罩杯28的顶部附近为止的省道(darts)28a。通过这样设置省道28a,外罩杯28以与乳房的形状相适合的方式立体形成。
另外,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7在外罩杯28和内罩杯8形成朝上方开口的袋状并且它们的上边缘在规定的范围内互相缝合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外罩杯28的上边缘28b和内罩杯8的上边缘8a在从前中心侧向腋侧延伸的缝合线H2上互相缝合,在缝合线H2以外的范围内不缝合而互相游离。缝合线H2的长度是相对于上边缘8a的长度的1/3。
而且,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7在内罩杯8的肌肤侧设置有插片29这一点上,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1所示,在罩杯前中心部8B以及罩杯腋侧部8C的下部设置了用于收纳插片29的插片袋30。该插片29是通过将由发泡聚氨酯等形成的芯材和包裹芯材的布材相贴合而形成的。插片袋30朝着腋侧开口。并且,通过将插片29收纳于插片袋30中或者从插片袋30中取出,从而相对于内罩杯8拆装自由。
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胸罩27的其他的结构与上述的胸罩1的结构相同,所以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利用这样的结构,胸罩17除了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之外,由于外罩杯28的上边缘28b和内罩杯8的上边缘8a从前中心侧朝着腋侧在内罩杯8的上边缘8a的长度的1/3的范围内互相缝合,所以带来从外罩杯28将内罩杯8的上边缘8a按压于乳房的肌肤表面上的效果,能够防止内罩杯8的上边缘8a从乳房的肌肤表面浮起,能够提高内罩杯8的稳定性。此外,在罩杯前中心部8B以及罩杯腋侧部8C的下部,设置了用于收纳插片29的插片袋30,可以根据需要将插片29安装于插片袋30中或者从插片袋30中取出,来调整往上推挤乳房下部的部分的力的强度,调整乳房的隆起。
在本实施方式中,缝合线H2的长度是相对于上边缘8a的长度的1/3,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在上边缘8a的长度的1/4~1/2的范围内。在考虑到分别确保内罩杯8和外罩杯28的自由度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内罩杯8的上边缘8a从乳房的肌肤表面浮起的情况下,更优选缝合线H2的长度是上边缘8a的长度的1/3。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比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虽然列举并说明了胸罩的例子,但是并不只限于此,同时也适用于连身胸罩、无肩带的胸衣款式(bustier)、连身内衣(bodysuit)、三合一内衣、带胸罩的紧身内衣(bra-teddy)、带胸罩的吊带背心(bra-camisole)或者带胸罩的内衣(bra-slipper)等的带有罩杯的贴身衣服和游泳衣等的衣服。此外,罩杯部2不限于全罩杯,也可以为3/4罩杯、半罩杯等。
Claims (11)
1.一种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具备:左右一对的罩杯部,连结于所述罩杯部并且向后方延伸的后背部,以及搭设于所述罩杯部和所述后背部之间的肩带,
其中,所述罩杯部由配置于肌肤侧的内罩杯和配置于所述内罩杯外侧的外罩杯形成为袋状,并朝着上方开口;
所述内罩杯的腋侧边缘部通过在上下方向具有伸缩性的腋侧布而连结于所述外罩杯的腋侧边缘部;
所述后背部具有连结于所述外罩杯的第1后背部和连结于所述肩带的第2后背部,所述第1后背部和所述第2后背部在对应于穿戴者腋下中央的下胸围线的位置附近进行部分重叠;
所述第1后背部的宽度和所述第2后背部的宽度分别朝着对应于所述穿戴者的腋下中央的下胸围线的位置变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后背部和所述第2后背部相重叠的区域中,所述第1后背部的下边缘部和所述第2后背部的下边缘部互相叠加并连结在一起,所述第1后背部的所述下边缘部之外的部分和所述第2后背部的所述下边缘部之外的部分是互相不连结而游离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后背部和所述第2后背部分别形成为三角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具备装于所述罩杯部的下边缘部的线丝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后背部的所述下边缘部和所述第2后背部的所述下边缘部相叠加的长度是相对于处于连结状态的这些所述下边缘部的全长的1/3。
6.如权利要求1、3~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腋侧布形成为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带状,其面积是相对于所述外罩杯的面积的1/5~3/5的范围,所述腋侧布的上边缘部在高出穿戴者的前腋点4~6cm的位置上连结于所述肩带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在穿戴状态下,由以下二线所形成的角度大于90°:
(1)连结所述内罩杯的上边缘和所述腋侧布的内侧边缘的交点、与所述腋侧布和所述肩带相结位置中心点的线;和
(2)所述内罩杯的所述上边缘在所述交点上的切线。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非伸缩性的前中心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具备拆装自由地设置于所述内罩杯的肌肤侧的插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是在背后自由拆装型的、在前中心自由拆装型的或者套穿型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罩杯的上边缘和所述外罩杯的上边缘从前中心侧朝着腋侧,在所述内罩杯上边缘长度的1/4~1/2的范围内互相缝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952339A CN101574169B (zh) | 2008-05-05 | 2008-05-05 |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952339A CN101574169B (zh) | 2008-05-05 | 2008-05-05 |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4169A CN101574169A (zh) | 2009-11-11 |
CN101574169B true CN101574169B (zh) | 2013-05-08 |
Family
ID=41269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9523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4169B (zh) | 2008-05-05 | 2008-05-05 |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7416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44186B2 (ja) * | 2010-03-23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 カップ部を有する衣類 |
CN104207343A (zh) * | 2014-09-16 | 2014-12-17 | 安莉芳(中国)服装有限公司 | 大规格文胸以及加工工艺 |
JP6446960B2 (ja) * | 2014-09-30 | 2019-01-09 |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 カップ部付き衣類 |
FR3030195B1 (fr) | 2014-12-23 | 2017-06-09 | Dbapparel Operations | Soutien-gorge comprenant un rebord de soutien partant en dessous du bonnet pour remonter vers la fixation arriere de la bretelle |
JP5894690B1 (ja) * | 2015-03-18 | 2016-03-30 | 株式会社ファンケル化粧品 | ブラジャー |
JP6875629B2 (ja) * | 2016-05-06 | 2021-05-26 |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 カップ部付き衣類 |
WO2021034685A1 (en) * | 2019-08-19 | 2021-02-25 | MJ's Atomic Designs, LLC | Supportive bra |
US20220183400A1 (en) * | 2020-12-15 | 2022-06-16 | Shefit, Inc. | Brassiere assembly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492091Y (zh) * | 2001-09-07 | 2002-05-22 | 黄锦雀 | 具有丰胸功能的胸罩 |
EP1359818A1 (en) * | 2000-08-25 | 2003-11-12 | Featherlift Ltd. | Breast cup construction |
CN101164460A (zh) * | 2006-10-17 | 2008-04-23 | 华哥尔株式会社 |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
JP4507589B2 (ja) * | 2003-12-24 | 2010-07-21 |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授乳用ブラジャー |
-
2008
- 2008-05-05 CN CN2008100952339A patent/CN10157416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359818A1 (en) * | 2000-08-25 | 2003-11-12 | Featherlift Ltd. | Breast cup construction |
CN2492091Y (zh) * | 2001-09-07 | 2002-05-22 | 黄锦雀 | 具有丰胸功能的胸罩 |
JP4507589B2 (ja) * | 2003-12-24 | 2010-07-21 |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 授乳用ブラジャー |
CN101164460A (zh) * | 2006-10-17 | 2008-04-23 | 华哥尔株式会社 | 带罩杯的女性用衣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4169A (zh) | 2009-11-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74169B (zh) | 带有罩杯的女性用衣服 | |
CN103124502B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 |
CN103458719B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 |
CN104066347B (zh) | 衣服 | |
US5762535A (en) | Garment having the function of keeping an upward profile for the hip and buttock line | |
CN102811636B (zh) | 带裆的衣服 | |
US9149076B2 (en) | Garment with support back-region | |
CN103945717B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 |
US8915765B2 (en) | Garment with support back-wing | |
CN101415345B (zh) | 带有条带的文胸 | |
CN102724890A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 |
CN207269867U (zh) | 一种可调节上提拉聚拢氧气文胸 | |
CN203279845U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 |
CN203692571U (zh) | 一种哺乳内衣 | |
CN105455204A (zh) | 带有罩杯部的衣服 | |
CN205884699U (zh) | 一种前扣式女士文胸 | |
CN202800151U (zh) | 具有罩杯部的衣服 | |
CN203243955U (zh) | 一种运动背心 | |
CN208300968U (zh) | 一种塑型连体内衣 | |
JP4673720B2 (ja) | 女性用衣料 | |
JP3126486U (ja) | 成型インナー | |
CN220000871U (zh) | 一种防磨的少女背心文胸 | |
JP3125958U (ja) | 経編レース地を用いた衣類 | |
CN206630011U (zh) | 一种无钢圈按摩文胸 | |
CN200983846Y (zh) | 一种修正型文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