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741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3741B CN101573741B CN2007800492324A CN200780049232A CN101573741B CN 101573741 B CN101573741 B CN 101573741B CN 2007800492324 A CN2007800492324 A CN 2007800492324A CN 200780049232 A CN200780049232 A CN 200780049232A CN 101573741 B CN101573741 B CN 1015737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xel
- distribution
- signal line
- data signal
- backup wiring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72—Auxiliary lin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40—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the aperture ratio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对于源极线(SL1~SLn),在像素(PIX)的与源极线(SL)相对侧的端部,设置备用配线(EL1~ELn)。通过连接配线(61)……连接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由此,能够实现在对于数据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导通至末端的断路的显示面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对于显示装置的配线不良使用备用配线的驱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在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制造过程中数据信号线上发生断路的情况下,为了不产生不能供给数据信号的像素,而具有对于数据信号线的备用配线。其中,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像素指的是每一个相当于RGB等中的一个颜色的结构,也能够称为图像元素。
图8表示具备这样的备用配线的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一部分结构。
在图8中,多根扫描信号线6……与数据信号线5……交叉,相互邻接的扫描信号线6、6与相互邻接的数据信号线5、5包围的区域成为1个像素区域。在各像素中,设置导通、断开数据信号线5与像素电极7之间的TFT8。此外,各像素具备与平行于扫描信号线6设置的辅助电容配线13之间形成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电极,TFT8的漏极电机通过包括该辅助电容电极的连接电极25和接触孔27与像素电极7连接。然后,在数据信号线5的旁边,与数据信号线5平行地设置备用配线15。备用配线15在各像素中通过联络线16与数据信号线5连接(指的是图上左侧所示的两根配线以梯子状连接的结构)。
通过设置该备用配线15,即使数据信号线5的一部分断路,从数据信号线驱动部输出的数据信号也会供给到末端的像素。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与数据信号线平行地设置备用配线、对每个像素相互连接数据信号线与备用配线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5-165048号公报(公开日:2005年6月23日)”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9-90318号公报(公开日:1997年4月4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3376379号公报(2002年12月6日注册)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和2那样对数据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将成对的数据信号线和备用配线相互连接的结构,由于备用配线接近数据信号线配置,所以存在以下问题:在数据信号线的某个部位发生断路时,与该断路部位接近的备用配线的部分也容易同时断路。
在专利文献1和2中,由图8可知,备用配线设置在从数据信号线起仅离开沿扫描信号线延伸方向的像素间距的一半左右的距离的位置。像素的典型大小为100μm×300μm和200μm×600μm。因而,上述像素间距的典型例子为100μm~200μm左右。然后,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场所即净化室中,虽然以空气中的浮尘极小且极少的方式管理,但是在净化室中会新产生与制造工艺相关的微尘。这样的微尘虽然数量少,但是因制造装置和工艺原料而会产生得比较大。
因而,在进行数据信号线的图案形成的光刻工序中,存在例如洗净工序中未除尽而附着在基板上的异物,或是在抗蚀剂涂料器内产生灰尘而混入异物时,该异物成为跨越数据信号线和备用配线的两配线的大小的可能性较高,由此在两个配线的蚀刻掩模上发生缺陷的情况下,因为对蚀刻工序中要残留的区域也进行蚀刻,而如图9所示在数据信号线5与备用配线15相互大致相对的部位X、Y发生断路。
在数据信号线与备用配线相互大致相对的部位同时断路时,不能够将数据信号从断路部位供给至末端侧。数据信号不能供给对于基板整体而言是致命的缺陷,所以是必须避免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点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在对于数据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与数据信号线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导通到末端的断路。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备用配线,其与数据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通过连接配线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上述备用配线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沿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使得在其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备用配线夹着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沿着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大致1个像素间距大小的距离,所以在数据信号线断路时,作为该断路的原因的工艺处理上的异物几乎不会同时跨越至对应的备用配线。因而,备用配线在与数据信号线的断路部位大致相对的部位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
根据上述,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实现在对于数据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够导通至末端的断路的显示面板。
此外,由于备用配线设置在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与对应的数据信号线相对侧的端部,所以能够减小备用配线对像素的遮光。因而,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减小因设置备用配线而引起的像素开口率的减小。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配线至少对每个像素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因为至少对每个像素设置连接配线,所以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对于大部分的断路都能够对所有像素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提高制造成品率。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以仅与上述数据信号线的一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仅与数据信号线的一端侧连接的简易结构的显示面板中,能够使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够导通至末端的断路。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分别与上述数据信号线的两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因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分别与数据信号线的两端侧连接,所以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即使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在相互大致相对的部位同时断路,产生相互不导通的2个部分,也能够对各部分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对每个像素行设置有用于对像素附加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配线,使得以从扫描信号线沿上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的状态,在与上述数据信号线和上述备用配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在像素列中存在作为上述数据信号线和上述备用配线的至少一方的像素列配线与多个上述辅助电容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第一像素列,对于各个上述第一像素列,在将各个与上述像素列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作为第一辅助电容配线时,上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以在多根上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之间通过作为与上述第一像素列不同的像素列的第二像素列的上述备用配线连接的方式,与上述第二像素列的上述备用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在上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中,分离包括所有与上述像素列配线的连接部位和与上述第二像素列的上述备用配线的连接部位的第一区间,在上述第二像素列的上述备用配线中,以包括所有与各个相互连接的多个上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连接部位的第二区间也从上述第二像素列的上述数据信号线分离的方式分离。
根据上述发明,即使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在相互大致相对的1个或多个部位同时断路,也能够用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像素列的备用配线的第二区间使多个不导通部分之间相互导通。因而,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即使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在相互大致相对的1个或多个部位同时断路,也能够正常地对数据信号线供给数据信号。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对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的电压施加,从各上述辅助电容配线的两端进行。
根据上述发明,在使用辅助电容配线中的一个区间,进行用于使由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构成的配线中相互不导通的部分之间导通的连接的情况下,对该辅助电容配线的全部剩余部分施加对辅助电容配线的施加电压。因而,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使与该辅助电容配线的剩余部分连接的辅助电容都正常地工作。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电极与上述数据信号线、上述备用配线和上述连接配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减小像素电极与数据信号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此外,还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与数据信号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扫描信号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和扫描信号线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像素电极和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的选择元件,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和像素的选择元件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备备用配线,其与扫描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通过连接配线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上述备用配线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沿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使得在其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
根据上述发明,由于备用配线夹着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沿着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大致1个像素间距大小的距离,所以在扫描信号线断路时,作为该断路的原因的工艺处理上的异物几乎不会同时跨越至对应的备用配线。因而,备用配线在与扫描信号线的断路部位大致相对的部位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
根据上述,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实现在对于扫描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扫描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够导通至末端的断路的显示面板。
此外,由于备用配线设置在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与对应的扫描信号线相对侧的端部,所以能够减小备用配线对像素的遮光。因而,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减小因设置备用配线而引起的像素开口率的减小。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配线至少对每个像素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因为至少对每个像素设置连接配线,所以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对于大部分的断路都能够对所有像素正常地供给扫描信号,提高制造成品率。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仅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的一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仅与扫描信号线的一端侧连接的简易结构的显示面板中,能够使扫描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够导通至末端的断路。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分别与上述扫描信号线的两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因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分别与扫描信号线的两端侧连接,所以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即使扫描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在相互大致相对的部位同时断路,产生相互不导通的2个部分,也能够对各部分正常地供给扫描信号。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电极与上述扫描信号线、上述备用配线和上述连接配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减小像素电极与扫描信号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之间的寄生电容。此外,还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与扫描信号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像素电极和上述数据信号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和数据信号线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上述像素电极和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的选择元件,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在像素电极和像素的选择元件之间难以发生漏电。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备用配线,其与数据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通过第一连接配线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和第二备用配线,其与扫描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通过第二连接配线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上述第一备用配线以在其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的方式,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沿上述扫描信号线延伸的方向离开,上述第二备用配线以在其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的方式,从对应的上述扫描信号线沿上述数据信号线延伸的方向离开。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实现在对于数据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数据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以及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够导通至末端的断路的显示面板。
此外,还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减小因设置备用配线而引起的像素开口率的减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显示面板。
根据上述发明,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具备没有像素点亮不良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通过以下所示的记载充分说明。此外,本发明的优点可以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说明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图2的像素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图2的像素的B-B’线截面图。
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7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面板的结构的电路框图。
图8表示现有技术,是表示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现有的显示面板中数据信号线和备用配线的断路的状况的平面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是表示显示面板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11是图10的像素的A-A’线截面图。
图12是图10的像素的B-B’线截面图。
符号说明
41、71、81、91 显示面板
45 栅极驱动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
46、72 源极驱动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
61、92 连接配线
SL1~SLn 源极线(数据信号线)
GL1~GLm 栅极线(扫描信号线)
EL1~ELn 备用配线
FL1~FLm 备用配线
CSL 辅助电容配线
PIX 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如下所述。
图1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41的结构。
显示面板41是有源矩阵型的显示装置,具备作为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栅极驱动器45、作为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的源极驱动器46、显示部47、用于控制栅极驱动器45和源极驱动器46的显示控制电路48、和电源电路49。
显示部47包括:多根(m根)作为扫描信号线的栅极线GL1~GLm,与这些栅极线GL1~GLm分别交叉的多根(n根)作为数据信号线的源极线SL1~SLn,与这些栅极线GL1~GLm和源极线SL1~SLn的交叉点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m×n个)像素PIX……。此外,显示部47具备与栅极线GL1~GLm平行的辅助电容配线CSL……,对由该方向上排列的n个像素PIX……构成的各像素行分配1根辅助电容配线CSL。
而且,显示部47具备与源极线SL1~SLn平行的备用配线EL1~ELn,对由该方向上排列的m个像素PIX构成的第i个(1≤i≤n)像素列分配备用配线ELi。备用配线ELi以与源极线SLi之间夹着与源极线SLi连接的像素PIX的开口区域(=光透过区域)整体的方式,设置在像素PIX的与源极线SLi在栅极线GLj延伸方向上相对一侧的端部。此外,备用配线ELi通过连接配线61……与源极线SLi连接。连接配线61平行于栅极线GL1~GLm,在各像素PIX的从栅极线GL到辅助电容配线CSL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中各设置1根,且设置在比距离源极驱动器46最远的栅极线GLm更靠向栅极线SL的末端侧。
像素PIX……矩阵状配置而构成像素阵列,各像素PIX具备TFT51、液晶电容CL、辅助电容CS。TFT5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栅极线GLj,源极端子连接到源极线SLi,漏极端子连接到像素电极。液晶电容CL由像素电极和相对电极以及它们之间夹持的液晶层构成。从电源电路49向相对电极施加电压Vcom。辅助电容CS由与像素电极连接的辅助电容电极、辅助电容配线CSL和它们之间夹持的绝缘膜构成。从电源电路49向辅助电容配线CSL施加电容Vcs,其值可以与电压Vcom相同。
显示控制电路48从外部的信号源接受表示要显示的图像的数字视频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等,基于这些信号,生成并输出栅极起动脉冲GSP、栅极时钟GCK、源极起动脉冲SSP、源极时钟SCK、和数字视频信号DA等。
栅极驱动器45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48输入的栅极起动脉冲GSP和栅极时钟GCK,生成对每个水平期间对栅极线GL1~GLm依次扫描的扫描信号G(1)~G(m)。
源极驱动器46根据从显示控制电路48输入的源极起动脉冲SSP、源极时钟SCK和数字视频信号DA,生成对各水平期间以线顺序向源极线SL1~SLn输出的数据信号S(1)~S(n)。对于源极线SL1~SLn,仅在一端侧连接该源极驱动器46作为源极驱动器。其中,此处举出了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DA变换并以线顺序输出到源极线SL1~SLn的数字驱动器作为源极驱动器46,但是作为源极驱动器46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采样并以点顺序输出到源极线SL1~SLn的模拟驱动器等任意的方式。
当利用栅极驱动器45依次扫描栅极线GL1~GLm时,从对应的源极线SLi通过TFT51对被扫描的像素行的各像素PIX写入数据信号S(i)。此时,数据信号S(i)也通过连接到源极线SLi的备用配线ELi写入像素PIX。对液晶电容CL施加写入的数据信号S(i)的电压与相对电极的电压Vcom的差电压,像素PIX以相应于该施加电压的亮度进行显示。
此处,设源极线SL2在点P断路。点P是位于连接到栅极线GL1和源极线SL2的像素PIX的TFT51与源极线SL2的连接点、和连接到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2的像素PIX的TFT51与源极线SL2的连接点之间的点。因而,如果没有设置备用配线EL2,则从源极驱动器46输出到源极线SL2的数据信号S(2)不能供给到比源极线SL2的点P更靠向末端侧。此处,因为设置了备用配线EL2,所以能够从备用配线EL2通过在比源极线SL2的点P更靠向末端侧与源极线SL2和备用配线EL2连接的连接配线61……将数据信号S(2)供给到比源极线SL2的点P更靠向末端侧。
然后,因为备用配线EL2夹着像素PIX的开口区域整体在栅极线GLj的延伸方向上从源极线SL2离开大致1个像素份的距离,所以源极线SL2在点P断路时,作为该断路原因的工艺上的异物几乎不会同时跨越至备用配线EL2。因而,备用配线EL2在中间夹着点P邻接的2根连接配线61、61所分割的备用配线EL2上的区间a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
此外,备用配线EL1虽然与源极线SL2邻接,但是即使备用配线EL1在点P同时断路,源极线SL1也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因而,在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列的一方发生数据信号的供给障碍时,以此为原因导致另一方的像素列同时发生数据信号的供给障碍的危险性较小。此外,因为连接配线61存在多根,所以其同时断路而不能确保导通路径的几率较低。
其中,图1中图示了仅在显示部47内设置备用配线ELi和连接配线61……,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应于设置有源极线SLi的部位而在源极驱动器46与显示部47之间的区域等任意设置。此外,如图1所示,只要至少对每个像素PIX设置连接配线61,就能够对于大部分的断路都向所有的像素PIX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提高制造成品率。
在图2中表示了阵列基板102的1像素的平面图。
在阵列基板102上,具备栅极线GL1~GLm、源极线SL1~SLn、备用配线EL1~ELn、备用配线61……、辅助电容配线CSL……、TFT51……、像素电极133……和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
在图3中表示了对图2中包括TFT51、源极线SL和备用配线EL的区域沿沟道长度方向切断的A-A’线截面图。
在图3中,阵列基板102构成为在玻璃基板130上依次形成TFT51、由聚酰亚胺和丙烯酸树脂构成的层间绝缘膜132、由ITO等透明电极构成的像素电极133和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取向膜134。TFT51是在玻璃基板130上依次层叠由Al/Ti层叠膜和Cr构成的栅极电极51a、由氮化硅和氧化硅构成的绝缘膜51b、由非晶硅构成的半导体层51c、由形成源极区域的n+硅构成的接触层51d和由形成漏极区域的n+硅构成的接触层51e、由Al/Ti层叠膜构成的源极电极51f和漏极电极51g、和由氮化硅构成的保护膜51h的结构。栅极电极51a用与栅极线GL相同的材料形成,与栅极线GL连接图案。源极电极51f、漏极电极51g和备用配线EL,用与源极线SL相同的材料与源极线SL同时形成。源极电极51f与源极线SL连接图案。漏极电极51g连接到如后所述的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源极线SL和备用配线EL形成在绝缘膜51b上。
此外,在图3中,相对基板103是广为人知的结构,即在玻璃基板150上依次形成黑矩阵BM、彩色滤光片CF、相对电极151和取向膜152的结构。阵列基板102的取向膜134侧与相对基板103的取向膜152侧相对,在其间设置有液晶层LC。
接着,在图4中,表示了对图2中包括栅极线GL、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和连接配线61的区域沿与源极线SL平行的方向切断的B-B’截面图。
在图4中,阵列基板102是在玻璃基板130上依次形成栅极线GL和辅助电容配线CSL、绝缘膜51b、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保护膜51h、层间绝缘膜132、像素电极133、和取向膜134的结构。绝缘膜51b和保护膜51h与TFT51中使用的相同。辅助电容配线CSL用与栅极线GL相同的材料构成,将各像素PIX中形成的2维扩展部CSLa在栅极线GL的方向上相互连接,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用与漏极电极51g相同的材料构成,以与上述扩展部CSLa相对的方式设置。在层间绝缘膜132上形成到达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的接触孔142,以包括接触孔142上方的方式在层间绝缘膜132上依次形成像素电极133和取向膜134。由此,TFT51的漏极电极51g与像素电极133和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导通。此外,连接配线61在绝缘膜51b上用与源极线SL和备用配线EL相同的材料与它们同时形成。
此外,图4中的相对基板103和液晶层LC的结构,与图3相同。
以上是像素PIX的结构。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在辅助电容配线CSL与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之间形成辅助电容CS,但是也可以是在与1个源极线SL前端侧邻接的栅极线GL与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之间形成该辅助电容CS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在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连接配线61和TFT51的源极电极51f和漏极电极51g之后从TFT51的漏极电极的像素电极侧形成辅助电容相对电极141,以通过绝缘膜横切连接配线61上方的方式配置。此时的连接配线61只要避开TFT51上的区域,就能够配置在任意的部位。另外,也可以采用不形成辅助电容CS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备用配线ELi位于像素PIX的端部,所以在纵长的像素PIX中,几乎没有由纵方向上延伸的备用配线ELi引起的透过光的遮光增加。在图8所示的现有结构中,因为备用配线15通过纵长的像素的中央部,所以会因备用配线15而产生较大的遮光。因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因设置备用配线ELi引起的像素开口率的减小较小。
进而,在图8所示的现有结构中,由于备用配线15通过纵长的像素的中央部,所以会发生因配线边缘的锥度和膜厚的影响而容易产生漏光的问题,但本实施方式中解决了该问题。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像素PIX的两边配置供给数据信号的配线,所以从玻璃基板130的背面侧向液晶层LC侧的漏光的影响,与供给数据信号的配线仅有源极线SL的情况比较为1/2。此外,黑矩阵BM引起的斜光,如图3所示只要在源极线SL上进行即可,所以不需要在备用配线EL上扩展新的区域。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备用配线EL与邻接的像素列的源极线SL接近,但是即使在两个配线之间发生漏电,也能够通过用激光熔断等分离漏电部位,而用剩余的路径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
其中,也可以将各连接配线61设置在自身的像素PIX的与栅极线GLj相对的一侧的端部。只要连接配线61位于像素PIX的端部,连接配线61引起的遮光也会消除,所以因设置备用配线ELi引起的像素开口率的减小较小。
[实施方式2]
用图5说明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其中,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符号的部件,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省略其说明。
图5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71。
显示面板71是在图1的显示面板41上追加源极驱动器(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72的结构。源极驱动器72的内部结构,与源极驱动器46相同,设置在与源极驱动器46之间夹着显示部47的位置。而且,以对于源极驱动器46而言的源极线SL1~SLn的末端侧成为对于源极驱动器72而言的源极线SL1~SLn的前端侧的方式,将源极驱动器72与源极线SL1~SLn连接。从显示控制电路48向源极驱动器72与源极驱动器46共同地供给源极起动脉冲SSP、源极时钟SCK和数字视频信号DA。结果,源极驱动器72对源极线SL1~SLn输出与源极驱动器46相同的数据信号S(1)~S(n)。
如此,通过从两端向源极线SL1~SLn供给数据信号S(1)~S(n),即使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同时断路,由源极线SLi、备用配线ELi和连接配线61……构成的整体的配线被分为源极驱动器46侧和源极驱动器72侧两者而相互不导通,也能够从源极驱动器46或源极驱动器72对各区域供给数据信号S(i)。
例如,位于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和与栅极线GL3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之间的源极线SL2上的点P1和备用配线EL2上的点P2发生断路。此时,从点P1、P2向源极驱动器46一侧和从点P1、P2向源极驱动器72一侧相互不导通,但是能够从源极驱动器46对上述源极驱动器46一侧、从源极驱动器72对上述源极驱动器72一侧分别供给数据信号S(2)。此外,容易理解在该情况下,即使与点P1、P2同时在这些点夹着的两侧的连接配线61、61也同时断路,也能够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S(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备用配线ELi配置在对于源极线SLi难以同时断路的位置,所以在点P1、P2这样的1组同时断路部位之外进一步发生同时断路的几率非常小。因而,在1组同时断路部位之外只要考虑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分别断路的可能性即可,但是即使在分别断路的情况下,在邻接的2个连接配线61、61之间夹着的同一区间内两个配线断路的几率较低,所以容易确保通过连接配线61……的导通路径。
例如,除了点P1、P2之外,在比点P1、P2更靠向源极驱动器72侧,在位于与栅极线GL3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和与栅极线GL4(未图示)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之间的源极线SL2上的点P3,以及位于与栅极线GLm-1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和与栅极线GLm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之间的备用配线EL2上的点P4分别发生断路。在该情况下,在点P1、P2更靠向源极驱动器72侧,由源极线SL2、备用配线EL2和连接配线61……构成的整体的配线全部导通。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是除了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对突发的较大异物的发生和异物的集中发生的耐性的结构。
[实施方式3]
用图6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其它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其中,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符号的部件,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省略其说明。
在图6中,表示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81的结构。
显示面板81,是在图1的显示面板41中将辅助电容配线CSL……的栅极驱动器45侧的端部通过显示部47的外侧区域与电源电路49的电压Vcs的输出配线连接的结构。
在这样的结构中,能够对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的同时断路进行以下处置。
例如,位于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和与栅极线GL3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连接配线61之间的源极线SL2上的点Q1和备用配线EL2上的点Q2发生断路。此时,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和与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相反侧相互不导通,虽然能够从源极驱动器46对上述源极驱动器46侧供给数据信号S(2),但是不能够这样对与上述源极驱动器46侧相反侧供给数据信号S(2)。
于是,从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用辅助电容配线CSL使数据信号S(2)传达到与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相反侧。在图2中,对于源极线SL2、备用配线EL2(此处将i=2的像素列作为第一像素列,用源极线SL2和备用配线EL2双方构成像素列配线。)和备用配线EL3(此处将i=3的像素列作为第二像素列)分别与对连接到栅极线GL2的像素行分配的辅助电容配线CSL(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交点A1、A2、A3进行激光照射,将各交叉部位的上下的配线彼此之间熔敷连接。此外,对于包括该辅助电容配线CSL的点A1、A2、A3的第一区间B1-B2,通过对其两端的点B1、B2进行激光照射,使其从区间外熔断分离。此处,点B1位于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1连接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CS与辅助电容配线CSL的连接点跟点A1之间,点B2位于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4连接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CS(未图示)与辅助电容配线CSL的连接点跟点A3之间。
此外,对于源极线SL2、备用配线EL2和备用配线EL3分别与对连接到栅极线GL3的像素行分配的辅助电容配线CSL(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交点A4、A5、A6进行激光照射,将各交叉部位的上下的配线彼此之间熔敷连接。此外,对于包括该辅助电容配线CSL的点A4、A5、A6的第一区间B3-B4,通过对其两端的点B3、B4进行激光照射,使其从区间外熔断分离。此处,点B3位于与栅极线GL3和源极线SL1连接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CS与辅助电容配线CSL的连接点跟点A4之间,点B4位于与栅极线GL3和源极线SL4连接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CS(未图示)与辅助电容配线CSL的连接点跟点A6之间。
进而,对于源极线SL3上的包括点A3、A6的第二区间C1-C2,通过对其两端的点C1、C2进行激光照射,使其从区间外熔断分离。此处,点C1位于点A3与在从点A3到1个源极线SL3的末端侧的连接配线61之间,点C2位于点A6与在从点A6到1个源极线SL3的末端侧的连接配线61之间。此外,也熔断与第二区间C1-C2之间连接的连接配线61上的点C3。如此,将备用配线EL3的包括A3、A6的区间从源极线SL3分离。
结果,以点A1、A2→辅助电容配线CSL→点A3→备用配线EL3→点A6→辅助电容配线CSL→点A4、A5的路径,源极线SL2和备用配线EL2的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和与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相反侧相互导通。因而,即使发生点Q1、Q2的同时断路,也能够对源极线SL2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S(2)。此外,虽然对与源极线SL3成对的备用配线61的第二区间C1-C2进行了熔断分离,但是与第二区间C1-C2成对的源极线SL3的区间残留,所以也能够对源极线SL3正常地供给数据信号S(3)。
此外,分别从辅助电容配线CSL熔断分离第一区间B1-B2,从辅助电容配线CSL熔断分离第一区间B3-B4,但对辅助电容配线CSL……从各配线的两端施加电压Vcs,所以连接到分离区间外的辅助电容CS都会有效地起作用。此外,对连接到第一区间B1-B2、B3-B4的辅助电容CS的辅助电容配线CSL都供给数据信号S(2)。因而,对与栅极线GL2、GL3和源极线SL3连接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CS施加的电压有可能导致该像素PIX的显示不良的情况下,只要选择i=1的像素列作为第二像素列,从备用配线EL1分离第二区间,则发生同时断路的i=2的像素列以外的辅助电容CS不被包括在第一区间内,而总是正常地起作用。
其中,在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和与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相反侧,能够分别任意地选择1根以上的作为熔敷、熔断的对象的辅助电容配线CSL。但是,如果像夹着点Q1、Q2相互邻接的辅助电容配线CSL、CSL那样,尽量选择相互距离小的组合,则从备用配线EL3分离的区间较短即可,所以会在避免对源极线SL3的数据信号S(3)的供给障碍的同时容易地进行区间分离。
此外,在第一区间B1-B2中包括点A1和点A2双方,在第一区间B3-B4中包括点A4和点A5双方,但是只要使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和其相反侧相互导通即可,所以也可以是在第一区间B1-B2中只包括点A1和点A2中的任一个,在第一区间B3-B4中只包括点A4和点A5中的任一个。
此外,作为连接点Q1、Q2的源极驱动器46侧和其相反侧的备用配线ELi,能够使用任意的备用配线。
此外,并不一定需要从各辅助电容配线CSL的两端施加电压Vcs,也可以如图1那样仅从单侧施加电压Vcs。
进而,虽然几率极小,但是在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的同时断路在同一组的配线上、其它组的配线上多处发生的情况下,只要修复部位不干涉到其它断路部位,就能够如上所述用辅助电容配线CSL使不导通部位之间导通。即,对由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的整体构成的各配线,即使该配线被分割为相互不导通的多个部分,对于这多个部分彼此之间,也能够用对每个该部分设置的1个以上的任意的辅助电容配线CSL使其导通。此外,在该情况下,在源极驱动器仅连接到源极线SL1~SLn的一端侧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在源极驱动器分别连接到源极线SL1~SLn的两端的情况下,对于由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的整体构成的配线,也可以使不导通的部分之间全部相互连接,但是在不导通的部分存在3个以上的情况下,能够以不导通部分整体上成为2个的方式用辅助电容配线CSL连接一部分不导通部分,再从一方的源极驱动器对2个不导通部分的一方供给数据信号,并且用另一方的源极驱动器对另一方供给数据信号。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以包括断路部位即点Q1、Q2的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以下液晶显示装置也是发明的对象:在已知某个制造批次中发生断路的液晶显示装置上升到特定个数的情况下,即使不能实际检测出是否发生断路,或者即使不检测,也对断路发生几率较高的部位无条件地实施本实施方式的断路修复。因而,作为包括这样的情况的显示面板,能够列举以下结构:在像素列中,作为源极线SLi和备用配线ELi的至少一方的像素列配线,存在与多根辅助电容配线CSL……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第一像素列,对于各第一像素列,当令在与上述像素列配线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上述多根辅助电容配线CSL……分别为第一辅助电容配线时,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以在多根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之间通过与第一像素列不同的像素列即第二像素列的备用配线ELk连接的方式,与备用配线ELk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在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上,分离出包括所有与像素列配线和备用配线ELk的连接部位的第一区间,在备用配线ELk上,以包括所有与各个相互连接的多个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连接部位的第二区间也从第二像素列的源极线SLk分离的方式分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是除了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效果之外还具有对突发的较大异物的发生和异物的集中发生的耐性的结构。
[实施方式4]
用图7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其它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其中,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符号的部件,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省略其说明。
图7中,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91的结构。
显示面板91,在图1的显示面板41中,不设置源极线SLi的备用配线ELi,而改为具备与栅极线GL1~GLm平行的备用配线FL1~FLm,对于由在该方向上排列的n个像素PIX构成的第j个(1≤j≤m)像素行分配备用配线FLj。备用配线FLj,以与栅极线GLj之间夹着与栅极线GLj连接的像素PIX的开口区域(=光透过区域)整体的方式,设置在像素PIX的栅极线FLj上与面板面内方向上相对侧的端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中,备用配线FLj设置在相对基板上设置的遮光区域的正下方的区域,或者以在遮光区域的正下方的区域从像素内部跨越设的方式或者以接触的方式设置的状态,是在栅极线GLj与备用配线FLj之间夹着开口区域整体的状态的一个例子。此外,备用配线FLj通过连接配线92……与栅极线GLj连接。连接配线92与源极线SL1~SLn平行,在各像素PIX的辅助电容配线CSL的除去扩展部CSLa(参照图2)上和TFT51上的区域各设置1根,并且设置在比最接近栅极驱动器45的源极线SL1更靠向栅极线GL前端侧。
此外,与此同时,备用配线CSL……与栅极线GL1~GLm以各自的工艺形成,是在备用配线CSL……与栅极线GL1~GLm之间隔着绝缘膜的结构。此外,先形成备用配线CSL……和栅极线GL1~GLm中的哪一个都可以。
此处,设栅极线GL2在点R断路。点R是位于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2连接的像素PIX的TFT51的栅极端子与栅极线GL2的连接点、和与栅极线GL2和源极线SL3连接的像素PIX的TFT51的栅极端子与栅极线GL2的连接点之间的点。因而,如果没有设置备用配线FL2,则从栅极驱动器45向栅极线GL2输出的扫描信号G(2)不会供给到栅极线的点R的末端侧。此处,因为设置了备用配线FL2,所以能够通过在栅极线GL2的点R的末端侧连接栅极线GL2和备用配线FL2的连接配线92……从备用配线FL2将扫描信号G(2)供给到栅极线GL2的点R的末端侧。
而且,因为备用配线FL2在源极线SLi的延伸方向上从栅极线GL2离开大约1个像素间距大小的距离,所以栅极线GL2在点R断路时,作为该断路的原因的工艺上的异物几乎不会同时跨越至备用配线FL2。因而,备用配线FL2在中间夹着点R邻接的2根连接配线92、92划分出的备用配线FL2上的区间中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此外,虽然备用配线FL3与栅极线GL2邻接,但是即使备用配线FL3与点R同时断路,栅极线GL3也同时断路的几率较小。因而,在相互邻接的2个像素行的一方发生扫描信号的供给障碍时,以此为原因而使另一方的像素行同时发生扫描信号的供给障碍的危险性较低。此外,因为连接配线92是多根,所以其同时断路而不能确保导通路径的几率较低。
其中,图7中图示了仅在显示部47内设置备用配线FLi和连接配线92……,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与设置有栅极线GLi的部位对应而在栅极驱动器45与显示部47之间的区域等任意设置。此外,如图7所示,只要至少对每个像素PIX设置连接配线92,对于大多数的断路都能够对所有的像素PIX正常地供给扫描信号,提高制造成品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采用应用实施方式2而在显示部47的两侧设置栅极驱动器的结构。
[实施方式5]
用图10~图12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其它实施方式,如下所述。其中,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符号的部件中没有特别说明的,具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功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实施方式1~4中,像素电极133以没有与栅极线GL、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FL和连接配线61、92相对的部位的方式设置。
作为一个例子,在图10中,表示与实施方式1~3对应的图2的像素PIX的结构的变形例。
在图10的像素PIX中,在与邻接的像素行的栅极线GL邻接的位置配置连接配线61的基础上,还以没有与像素电极133、栅极线GL、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连接配线61和TFT51在膜厚方向上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其状况也在图10的A-A’线截面图即图11和图10的B-B’线截面图即图12中表示。
通过使像素PIX为这样的结构,可以做出以下结论:
(1)因为像素电极133与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完全不相对,所以在像素电极133与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Csd较小。尽管显示面板具备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而使供给数据信号的配线的面积较大,但是能够将寄生电容Csd抑制得较小,所以TFT51的OFF时像素电极133的电位难以受到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的电位的影响,像素电极133的保持电位稳定。此外,因为寄生电容Csd较小,所以能够使层间绝缘膜132较薄或者去除,或者使用介电常数较大的膜作为层间绝缘膜132。
在具备图8的现有的备用配线的显示面板中,由于备用配线以跨越像素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所以存在备用配线与像素电极的相对面积增大,源极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与像素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Csd增大的问题。在源极线、备用配线和连接配线与像素电极之间的层间绝缘膜较薄的情况和该层间绝缘膜的介电常数较大的情况下,寄生电容Csd特别增大,所以不能够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而使像素整体露光,或是发生数据信号的电压延迟。从该观点来说,即使在实施方式1~3的各显示面板中,因为对于像素电极133的端部能够任意调整与备用配线EL的相对面积,所以与现有的显示面板相比能够减小寄生电容Csd。
(2)此外,因为像素电极133与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完全不相对,所以即使层间绝缘膜132较薄,也难以引起在源极线SL、备用配线EL和连接配线61的某一个上载有金属异物等而与像素电极133之间发生漏电的问题。因而,能够防止TFT51的源极侧与漏极侧的不必要的短路。当发生这样的短路时,必须用如实施方式3说明的激光熔断,分离短路部位,因发生部位而使修复变得困难。
(3)接着,因为像素电极133与栅极线GL完全不相对,所以难以发生在栅极线GL上载有金属异物等而与像素电极133之间发生漏电的问题。因而,能够防止TFT51的栅极侧与漏极侧的短路。
(4)此外,因为像素电极133与TFT51完全不相对,所以难以发生在TFT51上载有金属异物等而在像素电极与TFT51之间发生漏电的问题。因而,能够防止TFT51的异常动作。
(5)此外,因为连接配线61与邻接的像素行的栅极线GL邻接配置,所以像素电极133能够在不与连接配线61相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占据像素PIX的开口区域上方,所以不会使像素PIX的开口率降低。
上述(2)~(5)对于实施方式4而言,可以将上述备用配线EL置换为备用配线FL,将连接配线61置换为连接配线92。
以上说明了各实施方式。通过构成具备各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能够以高成品率制造具备没有像素点亮不良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其中,作为显示面板、显示装置,除液晶以外,还能够使用例如有机EL元件和介电性液体、电致彩色发光等作为显示元件。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即,将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组合而得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本发明的显示面板,如上所述,是一种有源矩阵型的显示面板,具备与数据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的、通过连接配线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备用配线,上述备用配线以在其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的方式,在扫描信号线延伸的方向上远离对应的上述数据信号线。
根据上述,能够发挥以下效果:能够实现在对于数据信号线分别设置备用配线的结构中,数据信号线和对应的备用配线难以发生不能导通至末端的断路的显示面板。
发明的详细说明的项目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的,并不应当限定于这样的具体例子进行狭义的解释,能够在本发明的主旨和记载的权利要求内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够特别适当地使用于断路的发生几率较高的高清大画面的液晶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有源矩阵型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备用配线,其与数据信号线分别对应设置,通过连接配线与对应的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
所述备用配线从对应的所述数据信号线沿扫描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使得在其与对应的所述数据信号线之间夹着与对应的所述数据信号线连接的像素的开口区域整体,
对每个像素行设置有用于对像素附加辅助电容的辅助电容配线,使得以从扫描信号线沿所述数据信号线的延伸方向离开的状态,在与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备用配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在像素列中存在作为所述数据信号线和所述备用配线的至少一方的像素列配线与多个所述辅助电容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多个第一像素列,
对于各个所述第一像素列,
在将各个与所述像素列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的所述辅助电容配线作为第一辅助电容配线时,
所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以在多根所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之间通过作为与多个所述第一像素列不同的像素列的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在相互交叉的部位连接,
在所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中,包括所有与所述像素列配线的连接部位和与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的连接部位的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分离,
在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中,包括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与多个所述第一辅助电容配线的所有连接部位的第二区间以也从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数据信号线分离的方式从所述第二像素列的所述备用配线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配线至少对每个像素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以仅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一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数据信号线驱动电路以分别与所述数据信号线的两端侧连接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对各所述辅助电容配线的电压施加,从各所述辅助电容配线的两端进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电极与所述数据信号线、所述备用配线和所述连接配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扫描信号线,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素电极和像素中具备的像素的选择元件,以在膜厚方向上没有相互相对的区域的方式设置。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64015 | 2007-03-13 | ||
JP064015/2007 | 2007-03-13 | ||
PCT/JP2007/072759 WO2008111268A1 (ja) | 2007-03-13 | 2007-11-26 | 表示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3741A CN101573741A (zh) | 2009-11-04 |
CN101573741B true CN101573741B (zh) | 2011-07-06 |
Family
ID=3975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923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3741B (zh) | 2007-03-13 | 2007-11-26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446539B2 (zh) |
CN (1) | CN101573741B (zh) |
WO (1) | WO20081112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29970B1 (ko) * | 2010-12-13 | 2013-11-1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JP5243664B2 (ja) * | 2011-01-31 | 2013-07-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アレイ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632640A (zh) * | 2012-08-21 | 2014-03-12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装置 |
JP6612888B2 (ja) * | 2015-10-22 | 2019-11-2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その修正方法 |
CN107293570B (zh) | 2017-05-12 | 2019-10-22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JP2019074583A (ja) * | 2017-10-13 | 2019-05-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6763A (zh) * | 1998-02-19 | 2000-06-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衬底,电光转换装置,有源矩阵衬底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5776A (ja) * | 1983-08-09 | 1985-02-23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 表示パネル |
JPS61145584A (ja) * | 1984-12-19 | 1986-07-0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イブマトリツクスアレ− |
JPS61175622A (ja) * | 1985-01-31 | 1986-08-07 | Seiko Epson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H06230422A (ja) | 1993-02-03 | 1994-08-19 | Fujitsu Ltd | 液晶パネル |
JP3418653B2 (ja) * | 1995-09-28 | 2003-06-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
JPH09236826A (ja) * | 1995-09-28 | 1997-09-09 | Sharp Corp | 液晶表示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6014191A (en) * | 1996-07-16 | 2000-01-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repair lines that cross data lines twice and cross gate lines in the active area and related repairing methods |
JPH1039333A (ja) * | 1996-07-19 | 1998-02-13 | Sharp Corp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欠陥修正方法 |
JP3376379B2 (ja) * | 1997-02-20 | 2003-02-10 | 富士通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パネル、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310600B2 (ja) * | 1997-10-14 | 2002-08-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欠陥修正方法 |
JP3909572B2 (ja) * | 2001-09-28 | 2007-04-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表示装置 |
US7420538B2 (en) | 2003-12-03 | 2008-09-02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and method for driv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2007
- 2007-11-26 US US12/522,489 patent/US8446539B2/en active Active
- 2007-11-26 CN CN2007800492324A patent/CN10157374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6 WO PCT/JP2007/072759 patent/WO200811126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56763A (zh) * | 1998-02-19 | 2000-06-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衬底,电光转换装置,有源矩阵衬底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仪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JP昭60-35776A 1985.02.23 |
JP昭61-145584A 1986.07.03 |
JP昭61-175622A 1986.08.07 |
JP特开平9-236826A 1997.09.0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8111268A1 (ja) | 2008-09-18 |
CN101573741A (zh) | 2009-11-04 |
US20090322715A1 (en) | 2009-12-31 |
US8446539B2 (en) | 2013-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63018C (zh) | 有源矩阵衬底、显示装置以及像素缺陷修正方法 | |
CN100428029C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6172729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f delta arrangement having pixel openings with sides oblique to scan lines | |
CN101573741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1866085B (zh) | 有源矩阵基板及其缺陷修正方法、显示装置、电视接收机 | |
KR0175723B1 (ko) | 액티브 매트릭스 표시장치 | |
CN100504558C (zh) |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装置 | |
CN101978505A (zh) | Tft、移位寄存器、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显示装置以及tft的成形方法 | |
CN101093846A (zh) | 布线结构和显示装置 | |
WO2006064832A1 (ja)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 |
CN111045258A (zh) | 显示设备 | |
US20250085802A1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 |
US20200271987A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1578641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US11215866B2 (en) | Display device, photomask for color filt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device | |
CN110297363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3326674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JPH0358024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054709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0446379B1 (ko) | 프린지 필드 스위칭 액정표시장치 | |
JP2003098540A (ja) | 表示装置 | |
CN101246892B (zh) |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装置 | |
KR20160082211A (ko) | 게이트부하가 감소된 액정표시소자 | |
JPH05297390A (ja) | 液晶表示素子の点灯不良画素の修復方法 | |
JPH01217323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