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2892B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72892B CN101572892B CN2009101482015A CN200910148201A CN101572892B CN 101572892 B CN101572892 B CN 101572892B CN 2009101482015 A CN2009101482015 A CN 2009101482015A CN 200910148201 A CN200910148201 A CN 200910148201A CN 101572892 B CN101572892 B CN 10157289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 indicating
- calling
- indicating number
- authority sign
- ca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当所述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通过使用本发明,采用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进行认证的方式,实现对恶意呼叫的阻止。与现有的通过对主叫号码进行验证的方式相比,不需要频繁的更新允许呼叫号码库,获得了呼叫权限码的合法用户通过任意主叫都可以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话和手机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为达到各种目的而出现的恶意呼叫问题日益严重。不分时刻和场合的恶意呼叫来电,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若拔掉电话线或者关机,又有可能错失有用的来电。
传统的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公共交换电话网)和以软交换(Softswitch)为代表的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中,都提供阻止恶意呼叫的业务。用户终端申请该业务后,需要人工输入允许呼叫该用户终端的主叫号码名单或者号码段(以下统称为允许呼叫号码库)并存储,该允许呼叫号码库可以保存在用户终端上,也可以保存在管理该用户终端的Server(服务器)设备或单独的数据库中。当其他终端对该用户终端进行呼叫,管理该用户终端的Server设备可以查询主叫用户的号码,如确定此主叫号码是否为允许呼叫号码库中的号码,是则允许对该用户终端的呼叫建立;否则不允许对该用户终端的呼叫建立。
提供阻止呼叫业务的设备一般为管理被叫用户的Server设备。如PSTN网的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电话交换机)、NGN网中的Softswitch、VOIP网的各种呼叫Server等
现有技术中一提供阻止呼叫业务的组网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由Softswitch实现阻止恶意呼叫的业务。在该组网中,假如通过语音网关接入网络的模拟电话A(用户终端)向Softswitch申请阻止恶意呼叫业务,用户会把要允许呼叫此模拟电话A的电话号码上报给Softswitch,由Softswitch将允许呼叫此模拟电话A的电话号码存储在允许呼叫号码数据库中。假如PSTN网的手机B要拨打此模拟电话A的电话号码,Softswitch会根据允许呼叫号码 数据库中保存的允许呼叫此模拟电话A的电话号码,对来电手B机的号码进行验证。验证通过时,允许手机B和模拟电话A之间呼叫的建立。
随着语音技术尤其是VOIP(Voice Over IP,基于因特网协议的语音电话)技术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出现,业务越来越多的向终端转移,原本属于Server端的阻止恶意呼叫业务也在向语音网关和IP Phone、Soft Phone等智能终端上转移。目前,某些语音网关和终端已经能提供简单的防恶意呼叫业务,其同样是采用主叫号码验证方式实现的。
现有技术中阻止恶意呼叫的方法的一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用户终端启用阻止恶意呼叫业务。
步骤s202、用户终端添加允许呼叫的主叫号码或者号码段(如某些数字开头的号码)到允许呼叫号码库中;添加方法包括在用户终端上通过按键输入,或者在设备上(如PSTN网络中的PBX、NGN网络中的Softswitch等)直接设置。
步骤s203、接收到对用户终端号码的呼叫消息时,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启用了阻止恶意呼叫业务,是则继续,否则进行步骤s209。
步骤s204、判断呼叫消息中是否存在主叫号码,不存在则进行步骤s205,存在则进行步骤s206。
步骤s205、获取主叫方输入的主叫号码,继续步骤s206.
步骤s206、在允许呼叫号码库中查询该主叫号码。
步骤s207、判断是否在呼叫号码库中查询到匹配的主叫号码,是则说明主叫号码为允许呼叫号码数据库中的项,进行步骤s209;否则进行步骤s208。
步骤s208、结束对用户终端的号码的呼叫,阻止呼叫继续进行,流程结束。
步骤s209、建立到用户终端的号码的呼叫,流程结束。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能让允许的呼叫正常拨打进来同时把恶意呼叫阻止住,需要用户频繁的更新允许呼叫号码库,随着用户使用号码的不断增多,对允许呼叫号码库的更新非常繁琐和不方便。比如用户B允许用户A呼叫自己,并把A常用的手机、办公室座机加入了允许呼叫号码库;但A使用其它电话(如家庭座机、公用电话)呼叫B时就不能成功,除非把这些号码也加入到B允许呼叫的号码库中。另外,现在某些IP Phone或Soft Phone在发起呼叫时不携带主叫号码或者可以由用户随意填写主叫号码,使得上述根据主叫号码验证结果进行呼叫阻止的方法变得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设备,用于在不依赖于预先配置的允许呼叫号码库的情况下,实现对恶意呼叫的阻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包括:
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
当所述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
其中,所述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设置呼叫权限码,包括:接收来自所述被叫号码的业务设置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设置请求携带的呼叫权限码,设置为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或直接在网络侧配置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
其中,所述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包括:
解析所述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或
向所述主叫方发送提示,接收所述主叫方根据所述提示发送的呼叫权限码。
其中,所述解析所述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包括: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头域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H323协议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其中,所述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前,还包括:
主叫方接收到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时,获取被叫号码以及呼叫权限码,将所述呼叫权限码向管理所述被叫号码的网络设备发送。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
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
呼叫权限码配置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被叫号码的业务设置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设置请求携带的呼叫权限码,设置为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或提供相应的界面或功能使得直接在网络侧配置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
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是否匹配;
呼叫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判断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
其中,所述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或
第二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方发送提示,接收所述主叫方根据所述提示发送的呼叫权限码。
其中,所述第一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头域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H323协议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其中,还包括:
呼叫发起单元,用于接收到自身管理的作为主叫方的用户终端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时,获取被叫号码以及呼叫权限码,将所述呼叫权限码向管理所述被叫号码的网络设备发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使用本发明,采用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进行认证的方式,实现对恶意呼叫的阻止。与现有的通过对主叫号码进行验证的方式相比,不需要频繁的更新允许呼叫号码库,获得了呼叫权限码的合法用户通过任意主叫都可以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提供阻止呼叫业务的组网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阻止恶意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中提供的呼叫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中通过用户终端的按键方式设置呼叫权限码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中提供的呼叫建立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中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提供的网络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s301、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该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
步骤s302、当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该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该被叫号码的呼叫。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中,用户在启用阻止恶意呼叫的业务时,需要设置一个呼叫权限码。呼叫权限码的设置方式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如模拟电话、手机、IP电话等)的按键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在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上直接配置呼叫权限码的方式实现。其中,采用直接配置的方式可以为某号码段的所有用户终端、或不在同一号码段的多个用户终端批量设置该业务。 在之后其他主叫方对用户的号码进行呼叫时,用户号码所在网络设备根据用户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对主叫方发起的呼叫进行验证。以下对本发明上述流程中的涉及的呼叫权限码设置、呼叫权限码传输、呼叫权限码认证流程分别进行描述。
在呼叫权限码的设置方式上,可以采用用户直接通过用户终端的按键方式设置呼叫权限码、或直接在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上配置和取消呼叫权限码的方式。
具体的,以通过用户终端的按键方式设置呼叫权限码为例,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接收用户通过用户终端输入的业务码和呼叫权限码。
具体的,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输入业务码和需要设置的呼叫权限码。例如,*589*表示启用阻止恶意呼叫业务的业务码,9876为用户要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输入*589*9876#,其中,#为结束标志。对于呼叫权限码的数字设置方式,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习惯或喜好进行设置。例如使用任意数字、用户的生日、姓名拼音首字母对应的电话按键等。以姓名拼音首字母对应的电话按键为例,现有的电话设备中,电话键盘上的数字2对应与字母“ABC”,数字3对应与字母“DEF”、......、数字9对应字母“WXYZ”。以用户名字为“张晓明”为例,则姓名拼音首字母为“ZXM”,对应的电话键盘上的数字为“996”,则用户可以设置呼叫权限码为996。
步骤s402、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判断业务码是否有效,是则继续进行步骤s403,否则进行步骤s405。
步骤s403、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判断呼叫权限码是否有效,是则继续进行步骤s404,否则进行步骤s405。
步骤s404、播放设置成功提示音,并记录用户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流程结束。
步骤s405、播放设置失败提示音,流程结束。
用户设置呼叫权限码成功后,需要将该呼叫权限码通知(如通过电话、 电信、邮件、传真等方式)给其他允许呼入其使用的用户终端的用户,告知其以后拨打此用户终端时需要输入此呼叫权限码。对于以用户的生日、姓名拼音首字母对应的电话按键等方式设置的呼叫权限码,用户可以将设置的规则通知其他用户,便于其他用户进行记忆。
通过上述流程,实现了通过用户终端的按键方式进行呼叫权限码的设置。对于同一个用户终端,可以设置多个呼叫权限码,并将不同的呼叫权限码分配给的不同主叫用户使用,不同的呼叫权限码的用途相同,没有本质区别。基于相似的方法,同样可以实现呼叫权限码的取消。例如通过用户终端的按键方式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输入业务码和需要设置的呼叫权限码。例如,*599*表示取消阻止恶意呼叫业务的业务码,9876为用户已经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时,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终端输入*599*9876#,其中,#为结束标志。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对用户的呼叫权限码验证通过时,取消用户终端的该呼叫权限码。
对于直接在管理用户终端的网络设备上配置和取消呼叫权限码的方式,只需在网络设备上提供相应的设置界面和设置功能即可,具有管理权限的用户可以直接登陆网络设备,进行相关用户终端的呼叫权限码的设置和取消。对于该方式在此不进行详细描述。
作为主叫方,在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时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输入呼叫权限码:(1)在输入被叫号码时直接连续输入呼叫权限码;(2)在输入被叫号码后等待输入呼叫权限码的语音提示,根据接收到的语音提示输入呼叫权限码。以下分别对这两种情况以及对应的呼叫权限码传输方式进行介绍。
对于主叫方,在支持呼叫权限码直接输入方式下,需要对主叫用户通过FXS(Foreign Exchange Station,外部交换站)口的电话、PRI(Primary RateInterface,基本速率接口)、R2、FXO(Foreign Exchange Office,外部交换局)、E&M连接的PSTN(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公用电话交换网)电话、手机等输入的号码串进行区分,区分号码串中的哪些号码是被叫号码、哪些号码是呼叫权限码。例如在连续输入被叫号码和呼叫权限码时,可以采用两个#号分隔开被叫号码和呼叫权限码,则两个#号前为被叫号码,后面为 呼叫权限码。
接收到主叫用户连续输入的被叫号码和呼叫权限码后,主叫网关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将呼叫权限码向被叫方发送,包括将呼叫权限码添加到呼叫消息中向被叫方发送,或通过带外传输方式将呼叫权限码向被叫方发送。
以下首先对将呼叫权限码添加到呼叫消息中向被叫方发送的方式进行介绍。具体的,当呼叫消息为基于SIP协议的INVITE消息时,可以将呼叫权限码放置在INVITE消息的私有头域Auth-Code中。当呼叫消息为基于H.323协议的SETUP消息时,可以将呼叫权限码放置在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中。
以将呼叫权限码放置在INVITE消息的私有头域Auth-Code中为例,Auth-Code头域格式如:“Auth-Code:字符串”,其中用基于ABNF(AugmentedBackus Naur Form,增强型巴科斯范式)编码的语法表示为:
Auth-Code=″Auth-Code″HCOLON authcode-value
authcode-value=string
一个增加了Auth-Code头域的INVITE消息的示例如下:
INVITE sip:520@192.168.0.30:5060 SIP/2.0
Via:SIP/2.0/UDP 192.168.0.80:5060;branch=z9hG4bK1eab666be5a
Call-ID:e38fd504e38fd504eaf14c4ad2441d433@192.168.0.80
From:5000<sip:5000@192.168.0.80:5060>;tag=d2441d43
To:<sip:520@192.168.0.30:5060>
CSeq:1 1NVITE
Contact:<sip:5000@192.168.0.80:5060>
Auth-Code:cbb9493f5f89d177d5fb66c6db08fdb5 //呼叫权限码经加密算法如MD5(Message-Digest Algorithm 5,信息-摘要算法)算法计算得到
该示例实现了将呼叫权限码通过INVITE消息的私有头域Auth-Code向被叫方发送。对于H.323协议的SETUP消息的示例,与上述示例的实施方式相似,在此不进行重复描述。
对于主叫方在语音提示方式下输入呼叫权限码的方式,主叫语音网关只需要支持带外传输方式即可,采用带外传输方式传送呼叫权限码,如采用协议RFC2833规定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数据包等方式将呼叫权限码传递到被叫方。
与主叫方相似,呼叫时,被叫方同样支持语音提示方式和呼叫权限码直接输入方式。在直接输入方式下:首先检测主叫方发送的消息中是否携带了呼叫权限码(即解析SIP的INVITE消息中的私有的Auth-Code头域、或H.323的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如果携带了呼叫权限码,则进行验证;如果没有,则进入语音提示输入流程。如果被叫方不支持呼叫权限码业务,则不会解析INVITE消息的Auth-Code头域或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直接跳过,所以不影响呼叫正常进行。
当被叫方支持呼叫权限码业务时,本发明中被叫方呼叫建立方法的流程如图5所示,包括:
步骤s501、接收到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
步骤s502、判断该被叫号码是否设置了呼叫权限码,是则进行步骤s503,否则进行步骤s510。
步骤s503、判断该呼叫请求中是否携带了呼叫权限码,是则进行步骤s507,否则进行步骤s504。
具体的,当呼叫消息为基于SIP协议的INVITE消息时,可以检查INVITE消息中是否携带了私有头域Auth-Code,若携带则从私有头域Auth-Code中获取呼叫权限码。当呼叫消息为基于H.323协议的SETUP消息时,可以检查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是否携带了呼叫权限码,若携带则从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中获取呼叫权限码。若呼叫请求中未携带呼叫权限码,则可以采用语音提示的方式。
步骤s504、语音提示输入呼叫权限码。
该提示的具体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方式(一):在语音提示中不提示呼叫权限码,例如语音提示为:“请输入呼叫权限码,按*键结束”。通过该方式,只有完全了解呼叫权限码的其他 用户可以对用户进行呼叫。
方式(二):在语音提示中提示呼叫权限码,例如语音提示为:“请输入呼叫权限码,呼叫权限码为您所呼叫的用户的生日”、或“请输入呼叫权限码,呼叫权限码为您所呼叫的用户的姓名拼音首字母对应的电话按键”,通过该方式,可以便于呼叫用户的其他用户进行呼叫权限码的记忆。而对于不知道提示内容的其他用户如非法呼叫者,无法对用户进行呼叫。
方式(三):在语音提示中直接明确呼叫权限码,例如语音提示为:“请输入呼叫权限码,呼叫权限码为996”。通过该方式,可以屏蔽通过软件或电脑对用户进行的呼叫,因为在非人工呼叫的方式下,即使在语音提示中明确了呼叫权限码,也无法正确输入。
步骤s505、逐位接收呼叫权限码。
具体的,主叫方在接收到语音提示后,逐位输入呼叫权限码并发送。
步骤s506、判断呼叫权限码是否接收完成,是则进行步骤s507,否则返回步骤s505。
具体的,可以根据主叫方输入的内容判断呼叫权限码是否接收完成,例如当判断主叫方输入的内容为“*”时,判断从主叫方完成呼叫权限码的接收。
步骤s507、对呼叫权限码进行验证。
具体的,该对呼叫权限码进行验证的方法具体为:比较来自主叫方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该被叫号码设定的呼叫权限码是否相同,相同时则可以认为通过认证,否则认为未通过认证。
步骤s508、判断该呼叫权限码是否通过验证,是则进行步骤s510,否则进行步骤s509。
步骤s509、提示没有对该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流程结束。当然还可以再次要求主叫方输入呼叫权限码,当主叫方连续多次输入错误的呼叫权限码时,中止与主叫方的连接。
步骤s510、正常呼叫处理,建立到被叫号码的呼叫,流程结束。
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法,采用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进行认证的方式,实现对恶意呼叫的阻止。与现有的通过对主叫号码进行验证的方 式相比,不需要频繁的更新允许呼叫号码库,不需要数据库存储允许呼叫号码。在语音网关、智能终端等网络设备上很容易地就可以实现功能强大的阻止恶意呼叫功能。对于获得了呼叫权限码的合法用户,无论使用哪个主叫号码都可正常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而对于没有呼叫权限码的用户,无论怎样修改主叫号码,只有没有呼叫权限码,都无法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
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10,用于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该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主叫方发送呼叫权限码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1)主叫方在输入被叫号码时直接连续输入呼叫权限码;(2)主叫方在输入被叫号码后等待输入呼叫权限码的语音提示,根据接收到的语音提示输入呼叫权限码。
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20,用于判断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10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该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是否匹配。
呼叫建立单元30,用于当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20判断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该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被叫号码的呼叫。当当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20判断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该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不匹配时,结束对被叫号码的呼叫。
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网络设备中,如图7所示,其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10可以进一步包括:
第一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11,用于解析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获取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具体的,当呼叫请求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消息时,解析消息的私有头域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当呼叫请求为基于H323协议的消息时,解析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或
第二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12,用于向主叫方发送提示,接收主叫方根据提示发送的呼叫权限码。该提示在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向主叫方发送,形式可以为语音提示。提示方式可以包括:在提示中不提示呼叫权限码、或在提示中提示呼叫权限码、或在提示中直接明确呼叫权限码 等。
另外,该网络设备中还可以包括:
呼叫发起单元40,用于接收到自身管理的作为主叫方的用户终端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时,获取被叫号码以及呼叫权限码,将呼叫权限码向管理被叫号码的网络设备发送。主叫方发送呼叫权限码的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两种:(1)主叫方在输入被叫号码时直接连续输入呼叫权限码;此时呼叫发起单元40可以将主叫方输入的呼叫权限码添加在INVITE消息的Auth-Code头域或SETUP消息的私有字段中向被叫方发送;(2)主叫方在输入被叫号码后等待被叫方发送的输入呼叫权限码的语音提示,根据接收到的语音提示输入呼叫权限码。此时呼叫发起单元40可以将主叫方输入的呼叫权限码通过带外传输方式向主叫方发送。
呼叫权限码配置单元50,用于接收来自被叫号码的业务设置请求,获取业务设置请求携带的呼叫权限码,设置为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或提供相应的界面或功能使得直接在网络侧配置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
通过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网络设备,采用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进行认证的方式,实现对恶意呼叫的阻止。与现有的通过对主叫号码进行验证的方式相比,不需要频繁的更新允许呼叫号码库,不需要数据库存储允许呼叫号码。在语音网关、智能终端等网络设备上很容易地就可以实现功能强大的阻止恶意呼叫功能。对于获得了呼叫权限码的合法用户,无论使用哪个主叫号码都可正常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而对于没有呼叫权限码的用户,无论怎样修改主叫号码,只有没有呼叫权限码,都无法对被叫号码进行呼叫。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 单元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单元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对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单元可以合并为一个单元,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单元。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Claims (8)
1.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
当所述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
所述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设置呼叫权限码,包括:接收来自所述被叫号码的业务设置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设置请求携带的呼叫权限码,设置为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或直接在网络侧配置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包括:
解析所述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或
向所述主叫方发送提示,接收所述主叫方根据所述提示发送的呼叫权限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解析所述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包括: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头域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H323协议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前,还包括:
主叫方接收到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时,获取被叫号码以及呼叫权限码,将所述呼叫权限码向管理所述被叫号码的网络设备发送。
5.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用于接收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时,获取主叫方发送的关于所述呼叫请求的呼叫权限码;
呼叫权限码配置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被叫号码的业务设置请求,获取所述业务设置请求携带的呼叫权限码,设置为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或提供相应的界面或功能使得直接在网络侧配置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权限码;
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设置的呼叫权限码是否匹配;
呼叫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呼叫权限码匹配单元判断获取的呼叫权限码与预先为所述被叫号码的设置的呼叫权限码匹配时,建立到所述被叫号码的呼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权限码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用于解析所述主叫方对被叫号码的呼叫请求,获取所述呼叫请求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或
第二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用于向所述主叫方发送提示,接收所述主叫方根据所述提示发送的呼叫权限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呼叫权限码获取子单元具体用于: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会话初始协议SIP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头域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所述呼叫请求为基于H323协议的消息时,解析所述消息的私有字段中携带的呼叫权限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呼叫发起单元,用于接收到自身管理的作为主叫方的用户终端对被叫号码的呼叫时,获取被叫号码以及呼叫权限码,将所述呼叫权限码向管理所述被叫号码的网络设备发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482015A CN101572892B (zh) | 2009-06-17 | 2009-06-17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482015A CN101572892B (zh) | 2009-06-17 | 2009-06-17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2892A CN101572892A (zh) | 2009-11-04 |
CN101572892B true CN101572892B (zh) | 2011-02-02 |
Family
ID=412320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4820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72892B (zh) | 2009-06-17 | 2009-06-17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7289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75792B (zh) * | 2012-06-08 | 2015-12-09 | 上海鱼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接收离线网络电话呼叫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856596B (zh) * | 2012-11-28 | 2016-05-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通话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812102B (zh) * | 2014-12-31 | 2019-10-25 | 北京大唐高鸿数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分布式VoIP网络的呼叫权限管理方法 |
CN106791066A (zh) * | 2016-12-14 | 2017-05-3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处理通信请求的方法、通信响应终端和通信授权终端 |
EP3672166A4 (en) * | 2017-09-27 | 2021-03-0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ACCESS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N R2 DEVIC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1272A (zh) * | 2004-10-14 | 2006-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呼叫智能化的方法 |
CN1832517A (zh) * | 2005-03-08 | 2006-09-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h·248协议的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
CN1889608A (zh) * | 2005-12-20 | 2007-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及系统 |
-
2009
- 2009-06-17 CN CN2009101482015A patent/CN10157289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1272A (zh) * | 2004-10-14 | 2006-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呼叫智能化的方法 |
CN1832517A (zh) * | 2005-03-08 | 2006-09-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h·248协议的实现新业务的方法 |
CN1889608A (zh) * | 2005-12-20 | 2007-0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呼叫前转的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72892A (zh) | 2009-1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502803B2 (ja) | 端末接続装置、接続制御装置及び多機能電話端末 | |
US837963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s to route calls over a voice and data network | |
US20020114439A1 (en) | User transparent internet telephony device and method | |
US858310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xed mobile convergence using a residential gateway apparatus | |
US2011012300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lecommunication session authentication using DTMF signaling | |
CN101572892B (zh) | 一种呼叫建立方法和网络设备 | |
US8605711B1 (en) | Small office or home office (SOHO) IP phone service | |
US7738638B1 (en) |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all recording | |
US20070288600A1 (en) |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of initiating file transfers from voice endpoints | |
US8204183B2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thereof for enabling an internet extension to ring a conventional extension | |
US8995428B2 (en) | Signalling messages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node to communicate a called address string | |
CN102077551B (zh) | 自动配置的互联网协议电话 | |
CN1913432B (zh) | 卡号业务使用sip鉴权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2071917A1 (zh) | 一种voip的即时呼叫方法 | |
CN102378398A (zh) | 基于sip的跨网关自交换的方法及网关 | |
US7751547B2 (en) | Extending a call to a telecommunications terminal through an intermediate point | |
TWI828282B (zh) | 利用不同地點的市話號碼執行對話啟動協定流程的系統及方法 | |
CN111371724B (zh) | 实现ims业务的通信系统、设备和方法 | |
CN101729688A (zh) | 通讯网络系统及其通话代接方法 | |
US8964725B1 (en) | Initiating outgoing calls to a VoP terminal from a POTS-based telephone terminal | |
US20100215033A1 (en) | Preferential routing of secured calls | |
US20080123630A1 (en) | Remote VoIP phone | |
JP2008217668A (ja) | Ip電話端末 | |
AU2007260576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elephony devices | |
TW202037143A (zh) | 市話分機系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310052 Binjiang District Changhe Road, Zhejiang, China, No. 466, No. Patentee after: Xinhua thre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Hangzhou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rovi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310 and No. six road, HUAWEI, Hangzhou production base Patentee before: Huasa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2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61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