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69062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69062A
CN101569062A CN200880001137.1A CN200880001137A CN101569062A CN 101569062 A CN101569062 A CN 101569062A CN 200880001137 A CN200880001137 A CN 200880001137A CN 101569062 A CN101569062 A CN 10156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wire
pair
positioning
connector
conn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0011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69062B (zh
Inventor
松本正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6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69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690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03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 H01R9/05Connector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the conductors of a multiconductor cable, e.g. tapping connections for coaxial cables
    • H01R9/0518Connection to outer conductor by crimping or by crimping ferrul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在保持导电性的接触件(11)的绝缘性的套壳(21)上设置有收容电线(51)的收容部(26)。在接触件上设置有配置于收容部的结线部(13)。在将电线收容在收容部时,电线与接触件的结线部电连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与电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特开平8-2285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同轴插头连接器,其具备具有接触片的简易压着部,且该接触片刺破同轴电缆的外皮而与同轴电缆的外部导体编组接触。此外,在该同轴插头连接器中,接触件切开电介质而与中心导体接触。
此外,在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6037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端子,其具有形成了咬入被覆电线的被覆部的刃部的结线部。具体而言,在自两侧缘立起在导电基板的侧壁的内侧,在导电基板的长度方向千岛状排列有自导电基板立起的多个角状柱,在这些角状柱的前端形成有斜面,在斜面与角状柱内壁面的角部形成上述的刃部。而且,按照在将被覆电线插入两侧壁之间时使被覆电线的导体部蛇行状弹性变形而利用弹力压接在角状柱的方式配置角状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2285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6037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用上部夹具和下部夹具按压简易压着部,通过上部治具使简易压着部卷曲且咬入同轴电缆的外皮,另一方面,让简易压着部的接触片刺破同轴电缆的外皮,与外部导体编组接触。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简易压着部有时会变形,难以向适合压接的位置引导同轴电缆,产生同轴电缆错位。
在专利文献2中,因为导电基板的侧壁较薄,所以存在如下问题,在使角状柱咬入被覆电线的被覆部时,导电基板的侧壁有时会变形,从而不能向被覆电线的导体部和角状柱的接触位置引导,产生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例示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能够将接触件可靠并且容易地与电线连接,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例示性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可以简化接触件相对于电线的连接工序,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传输特性或高频特性良好。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方式,能够得到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接触件、以及保持该接触件的套壳,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电线的芯线连接的结线部,所述套壳具有覆盖部和收容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电线并且朝向所述结线部按压所述电线,使所述芯线与所述结线部连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线,所述结线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对所述电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根据本发明另一例示性方式,能够得到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性的套壳和被保持在所述套壳的导电性的接触件,所述套壳具有接收所述电线的收容部,所述接触件具有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用于与所述电线电连接的结线部。
根据本发明的例示性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将接触件可靠并且容易地连接在电线上,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另一例示性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可以简化接触件对于电线的连接工序,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传输特性或高频特性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在电线连接状态下表示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正面图。
图2是图1的电线连接状态下的纵剖正面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得到的剖面图。
图4是在电线未连接状态下表示图1所示的连接器的平面图。
图5是图4的连接器所包含的接触件的放大正面图。
图6是图5所示的接触件的右侧面图。
图7是沿图5的VII-VII线得到的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上连接电线的方法的图,表示电线与连接器分离的状态。
图9是用于说明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上连接电线的方法的图,是表示电线放置在连接器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沿图9的X-X线得到的剖面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上连接电线的方法的图,是表示电线已连接在连接器上的状态的平面图。
图12是沿图11的XII-XII线得到的剖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与图3同样的剖面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连接器的与图10同样的剖面图。
图15是图13及14的连接器所包含的接触件的放大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对本发明的第一例示性实施例的连接器进行说明。
连接器用参照标记1表示,在该连接器1上连接有电线51。连接器1具有:导电性的接触件11、保持接触件11的绝缘性的套壳21和配设在套壳21外侧的导电性的外部接触件31。电线51由同轴电缆构成,其具有:芯线52、包覆芯线52的电介质53、包覆电介质53的外部导体54、包覆外部导体54的绝缘性的外皮55。
接触件11具有:大致长板状的基部12、以与电线51的芯线52连接的方式形成于轴向即轴心X方向的基部12的一端侧的结线部13、以及形成于基部12的轴心X方向的另一端部侧的接触部15。结线部13具有自与基部1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基部12的一边突出、并且在轴心X方向互相错开位置形成的两个突起状的压接刃13a、13b。
参照图5-7对接触件11进行追加说明。
在两个压接刃13a、13b的前端部,在与轴心X方向正交的径向即板厚方向的面上分别形成有锥形部13e、13f。从纸面的右侧面看时,锥形部13e、13f分别在相互交叉的方向上形成。即,一锥形部13e在板厚方向的面的一侧形成,另一锥形部13f在板厚方向的面的另一侧形成。此外,根据图6及图7可理解,锥形部13e、13f形成在接触件11的板厚尺寸的范围内。
接触部15具有从基部12的一边相对延伸的一对弹簧片15a、15b。弹簧片15a、15b做成与接触件11的板厚尺寸相同的板厚尺寸。
返回图1-4,套壳21具有:为了使结线部13与电线51的芯线52电连接而在轴心X方向的一端部侧形成的作为操作部的一对覆盖部23、24;用于收容电线51并与一对覆盖部23、24连设的收容部26;以及在轴心X方向的另一端部侧形成的大致槽状的嵌合部27。收容部26规定了收容区域28b,所述收容区域28b具有从其径向可接收电线51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开放部28a。在收容区域28b配设有接触件11的结线部13。结线部13与规定开放部28a的相互相对的成对端部的中间对应配置。
收容部26具有:剖面大致U形的第一定位部26a,所述第一定位部26a接收电线51的电介质53部分;以及一对第二定位部26b,所述一对第二定位部26b用于将电介质53部分按压在第一定位部26a。第一定位部26a由收容部26的内侧壁部构成。第二定位部26b由从收容部26的壁部以规定开放部28a的方式朝向彼此靠近的方向分别突出的突部构成。
构成剖面大致U形的第一定位部26a的一对内侧壁部的间隔为比电介质53的直径稍小的间隔。此外,第二定位部26b的间隔设定为比收容部26的一对内侧壁部的间隔窄小。此外,从剖面大致U形的第一定位部26a的内面到一对第二定位部26b与电介质53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尺寸为比电线51的电介质53部分的直径稍小的尺寸。
接触件11的接触部15位于嵌合部27。配设于图1所示的对象连接器61的对象接触部62通过插入嵌合而连接在接触部15的一对弹簧片15a、15b之间。在对象连接器61形成有接收嵌合部27的对象嵌合部65。在对象嵌合部65的周围配设有与外部接触件31连接的对象外部接触件66。
外部接触件31具有:一对外皮保持部35a、35b,所述一对外皮保持部35a、35b在轴心X方向的一端侧从与底部3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边以相对向的方式延伸;以及一对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所述一对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与一对外皮保持部35a、35b隔开间隔邻接并且从与底部3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边以相对向的方式延伸。
进而,外部接触件31具有:一对电介质保持部37a、37b,所述一对电介质保持部37a、37b与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隔开间隔邻接并且从与底部3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两边以相对向的方式延伸;以及大致筒状的嵌合框部38,所述大致筒状的嵌合框部38与电介质保持部37a、37b隔开间隔邻接并且从底部32以大致筒状延伸。
在一对电介质保持部37a、37b的内侧配置有套壳21的覆盖部23、24。连设一对电介质保持部37a、37b的底部32以与收容部26的套壳底部21a相对的方式配置。
在嵌合框部38的前端边形成有以与嵌合部27相对的方式突出的弹簧突部38a。嵌合框部38的弹簧突部38a的内表面与图2所示的对象连接器61的对象外部接触件66的外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连接器1以如下状态配设,即,接触件11的结线部13与电线51的芯线52连接,接触件11和外部接触件31通过套壳21被绝缘。
接触件11例如通过经由对象连接器61与安装有对象连接器61的印刷布线基板(未图示)的电路连接而发送接收信号。此外,外部接触件31通过与对象外部接触件66嵌合并与安装有对象连接器61的印刷布线基板的接地电路连接,而起到接地的作用。
另外,接触件11可以通过对导电板进行冲压加工来制作。套壳21可以通过使用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来制作。外部接触件31可以通过在对导电板进行冲压加工之后再实施弯曲加工来制作。
参照图8-12对在电线51上连接连接器1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连接之前,在电线51的一端部去除外皮55和外部导体54,以使得外部导体54及电介质53露出。然后,将电介质53露出的部分与覆盖部23、24之间相对配置。
接着,如图9及图10所示,将电线51的外皮55放置在外皮保持部35a、35b之间,使外部导体54位于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之间,进而,使电介质53位于套壳21的收容部26之上并且位于覆盖部23、24之间。
从图10的状态开始,将覆盖部23、24各自向内推倒,一边利用覆盖部23、24按压电介质53,一边使电线51沿径向移动而将其朝向收容部26的收容区域28b压入。一边使电介质53在第二定位部26b间被压缩,一边使电线51的芯线52与结线部13的两个压接刃13a、13b的板厚的中心位置对准,在该状态下,电线51通过开放部28a被收容到收容区域28b。
其结果,利用第一定位部26a和第二定位部26b使电线51被可靠地保持在收容部26。此外,当电线51被压入收容区域28b时,如图11及图12所示,结线部13的压接刃13a、13b刺破电介质53,与图3所示的芯线52压接而可靠地进行连接。
如上所述,第二定位部26a、26b之间的尺寸形成得比收容部26的内壁部的侧壁部之间的尺寸稍小,并且设定为略小于电介质53的直径尺寸。因此,能够将电线51的芯线52可靠地引导向压接刃13a、13b的位置。此外,在芯线52与压接刃13a、13b连接的状态下,覆盖部23、24利用第一及第二定位部26a、26b牢固地保持电介质53。
如图10所示,利用在覆盖部23、24上分别形成的捆紧部23a、24a的结构,即使在向内推倒覆盖部23、24之后解除按压,覆盖部23、24也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上所述,虽然利用两个覆盖部23、24按压电介质53,但也可以在套壳21上形成三个以上的覆盖部。此外,结线部13的压接刃13a、13b也可以在轴心X方向排列形成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进而,就电线51而言,通过利用外皮保持部35a、35b以包围外皮55的方式弯曲并按压,而将外皮55保持在外皮保持部35a、35b,通过利用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以包围外部导体54的方式弯曲并按压,而将外部导体54保持在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通过利用电介质保持部37a、37b以包围套壳21的收容部26之上的覆盖部23、24的方式弯曲并按压,而将电介质53保持在电介质保持部37a、37b。
根据上述的连接器,能够将外部接触件31的外皮保持部35a、35b;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电介质保持部37a、37b;接触件11的结线部13、以及电线51一并即同时压着而进行连接。
参照图13-15对本发明的第二例示性实施例的连接器进行说明。有时对于同样的部分附加相同的参照标记且省略说明。
在接触件11的基部12形成有结线部13。结线部13具有从基部12延伸的一对压接刃13h、13i。在与基部12的板厚方向正交的方向形成压接刃13h、13i的板厚方向。即,使压接刃13h、13i的根部从基部12以90度的角度扭转,使压接刃13h、13i在收容部26的径向彼此相对。在一对的压接刃13h、13i之间,从上端向下方形成有缝隙13j。
与图9一样,使电线51的外皮55位于外皮保持部35a、35b之间,使外部导体54位于外部导体保持部36a、36b,进而,使电介质53位于套壳21的收容部26之上并且位于覆盖部23、24之间。
然后,一边将覆盖部23、24向内推倒,一边从图14的状态开始利用覆盖部23、24按压电介质53。于是,将电介质53压入并收容到收容部26。其结果,使电介质53利用第一定位部26a和第二定位部26b被可靠地保持在收容部26内。当电介质53被压入收容部26内时,如图15所示,压接刃13h刺破电介质53而与芯线52连接。
由于第二定位部26b的间隔设定为比收容部26的一对内侧壁部的间隔窄小,并且设定为比电介质53的直径尺寸稍小,因此,使电线51的芯线52被可靠地引导到压接刃13h、13i之间的缝隙13j。
此外,在芯线52以缝隙13j为中心与结线部13连接的状态下,覆盖部23、24能够利用第一及第二定位部26a、26b牢固地保持电介质53。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各种各样的例示性实施方式。
1、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接触件、以及保持该接触件的套壳,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电线的芯线连接的结线部,所述套壳具有覆盖部和收容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电线并且朝向所述结线部按压所述电线,使所述芯线与所述结线部连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线,所述结线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对所述电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2、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电线的轴向形成的一对压接刃,所述压接刃各自具有锥形部,一个所述锥形部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一面侧形成,另一个所述锥形部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另一面侧形成。
3、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性的套壳和被保持在所述套壳的导电性的接触件,所述套壳具有收容所述电线的收容部,所述接触件具有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用于与所述电线电连接的结线部。
4、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规定收容区域,所述收容区域具有能够从其径向接收所述电线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开放部,所述套壳还具有可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收容部连接并且能够打开关闭所述开放部。
5、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覆盖配置在所述收容区域的所述电线的所述轴向的一部分。
6、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规定所述开放部的彼此相对的成对端部,所述操作部具有与所述成对端部分别连接的成对覆盖部。
7、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结线部与所述成对端部的中间对应配置。
8、如3~7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对所述电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9、如3~8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轴向互相错开位置的一对压接刃,所述一对压接刃具有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反朝向的锥形部。
10、如3~8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径向彼此相对的一对压接刃,在所述一对压接刃之间形成有缝隙。
下面列举本发明的各种例示性效果。
1、由于能够利用套壳的覆盖部使电线恰当地位于且保持于套壳的收容部的定位部,因此,电线与接触件的连接工序变得简易,能够可靠并且容易地连接电线的芯线和接触件的结线部,能够提高可靠性。
2、能够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能够利用套壳的覆盖部使电线恰当地位于且保持于套壳的收容部的定位部,因此能够实现小型化,并且传输特性或高频特性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连接器在将如同轴电缆那样的具有包覆芯线的外皮的电缆与设备内的基板等连接的情况下可以利用。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接触件、以及保持该接触件的套壳,所述接触件具有与所述电线的芯线连接的结线部,所述套壳具有覆盖部和收容部,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电线并且朝向所述结线部按压所述电线,使所述芯线与所述结线部连接,所述收容部收容所述电线,所述结线部被收容在所述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具有对所述电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电线的轴向形成的一对压接刃,所述压接刃各自具有锥形部,一个所述锥形部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一面侧形成,另一个所述锥形部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另一面侧形成。
3、一种连接器,其与电线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性的套壳和被保持在所述套壳的导电性的接触件,所述套壳具有收容所述电线的收容部,所述接触件具有配置在所述收容部的用于与所述电线电连接的结线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规定收容区域,所述收容区域具有能够从其径向接收所述电线的轴向的一部分的开放部,所述套壳还具有可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收容部连接并且能够打开关闭所述开放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覆盖配置在所述收容区域的所述电线的所述轴向的一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规定所述开放部的彼此相对的成对端部,所述操作部具有与所述成对端部分别连接的成对覆盖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结线部与所述成对端部的中间对应配置。
8、如权利要求3~7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部具有对所述电线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9、如权利要求3~8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轴向互相错开位置的一对压接刃,所述一对压接刃具有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彼此相反朝向的锥形部。
10、如权利要求3~8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结线部具有在所述收容部的径向彼此相对的一对压接刃,在所述一对压接刃之间形成有缝隙。
CN2008800011371A 2007-02-01 2008-01-30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90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3244/2007 2007-02-01
JP2007023244A JP4097681B1 (ja) 2007-02-01 2007-02-01 コネクタ
PCT/JP2008/051422 WO2008093739A1 (ja) 2007-02-01 2008-01-30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9062A true CN101569062A (zh) 2009-10-28
CN101569062B CN101569062B (zh) 2012-03-28

Family

ID=39560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0011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69062B (zh) 2007-02-01 2008-01-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833054B2 (zh)
JP (1) JP4097681B1 (zh)
CN (1) CN101569062B (zh)
WO (1) WO20080937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742A (zh) * 2014-12-02 2016-06-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芯线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00121B2 (ja) 2003-09-23 2012-12-19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事前に計算されたサンプルをモザイキングすることでフィルムグレインをシミュレ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
BRPI0415307A (pt) 2003-10-14 2006-12-05 Thomson Licensing técnica para simulação de grão de filme com precisão de bit
JP4825808B2 (ja) 2004-11-16 2011-11-30 トムソン ライセンシング 事前に計算された変換係数に基づいたフィルムグレイ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BRPI0517828A (pt) 2004-11-16 2008-10-21 Thomson Licensing inserção de mensagens sei de grão de filme para uma simulação exata em bits em um sistema de vìdeo
PT1812905T (pt) 2004-11-17 2019-08-06 Interdigital Vc Holdings Inc Método de simulação de grãos de película com bits de precisão com base em coeficientes transformados pré-calculados
EP1817915A2 (en) 2004-11-22 2007-08-15 THOMSON Licensing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ilm grain cache splitting for film grain simulation
ZA200704141B (en) 2004-11-23 2008-08-27 Thomson Licensing Low-complexity film grain simulation technique
US10715834B2 (en) 2007-05-10 2020-07-14 Interdigital Vc Holdings, Inc. Film grain simulation based on pre-computed transform coefficients
JP4730415B2 (ja) * 2008-09-10 2011-07-2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4720881B2 (ja) * 2008-09-10 2011-07-1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L型同軸コネクタ
JP5336963B2 (ja) * 2009-07-22 2013-11-06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23154B2 (ja) * 2010-03-18 2014-06-1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基板用コネクタ
CN102842838B (zh) * 2012-08-01 2015-01-07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CN105098456B (zh) * 2014-04-23 2017-11-07 春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掀盖式板端连接器及与其搭配使用的rf平板式线缆与线端连接器
JP5949838B2 (ja) 2014-06-16 2016-07-13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型電気コネクタ
CN104409901B (zh) * 2014-12-12 2017-02-22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同轴线缆连接器
JP6758645B2 (ja) * 2016-10-28 2020-09-2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ピアシング型コンタクト及び同軸コネクタ
DE102019117473A1 (de) * 2019-06-28 2020-12-31 Tesat-Spacecom Gmbh & Co. Kg Schaltungsanordnung bestehend aus zwei miteinander verbundenen Hochfrequenzkomponenten
JP7404142B2 (ja) * 2020-04-17 2023-12-2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ハーネス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22135636A (ja) * 2021-03-05 2022-09-15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5717B2 (ja) * 1993-10-06 1997-10-2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プラグ
JPH0822851A (ja) * 1994-07-07 1996-01-2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 Ind Ltd 同軸プラグコネクタ
JPH1126037A (ja) * 1997-06-30 1999-01-29 Yazaki Corp 端子の導体接続部構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5742A (zh) * 2014-12-02 2016-06-08 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具有芯线的保持、固定功能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69062B (zh) 2012-03-28
JP4097681B1 (ja) 2008-06-11
US7833054B2 (en) 2010-11-16
WO2008093739A1 (ja) 2008-08-07
US20100022122A1 (en) 2010-01-28
JP2008192369A (ja) 2008-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69062B (zh) 连接器
US7377803B2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system
EP2348583B1 (en) Cable connecting apparatus
JP2011060770A (ja) 蓋付き絶縁圧接端子コネクタ
KR20120049219A (ko) 동축 커넥터 및 그 조립방법
US20100221933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grounding device
JP4652742B2 (ja) コネクタ
EP1744405A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212716B1 (ko) 동축 커넥터
KR101521386B1 (ko) 케이블 접속 방법
KR100803228B1 (ko) 동축 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2009037748A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EP0951092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oaxial cables
JP4977768B2 (ja) 複数種の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
JP200728076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3377418B2 (ja)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KR100316079B1 (ko) Hf-플러그 타입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의 조립 방법
JP4102295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ピアシング端子
US9847613B2 (en) Connector and contact
JP5561970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7234491A (ja) コネクタ
JP2006236873A (ja) 端子金具の製造方法及び該端子金具
JP480779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JP2007299578A (ja) 防水型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JP3728424B2 (ja) 電線接続型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28

Termination date: 202001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