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8609A -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8609A CN101558609A CN200880001030.7A CN200880001030A CN101558609A CN 101558609 A CN101558609 A CN 101558609A CN 200880001030 A CN200880001030 A CN 200880001030A CN 101558609 A CN101558609 A CN 1015586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de
- fault
- nodes
- shared
-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7—Interconnected ring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18—Loop-free op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 Container Filling Or Packaging Oper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以太网环网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阻塞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并向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判断本节点的状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Description
一种环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统
本申请要求于 2007 年 1 月 23 日提交中国专利局、 申请号为 200710073029.2、 发明名称为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 的优先权, 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太网技术, 特别涉及一种环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信级以太网的快速发展, ERP (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以太网环 保护)成为业界关注的一种以太网业务保护方法。 以太网环保护基于物理或逻 0 辑环拓朴, 利用闭环和以太网的特性来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和多点到多点业 务的快速保护倒换, 具有带宽利用率高、 保护倒换速度快、 建网成本低、 支持 点到多点和多点到多点的业务倒换等特点。
以太环网在链路层上呈现为一种环拓朴,为防止报文在以太网环上无限环 回, 在链路层会设置一个阻塞端口, 当业务报文经过阻塞端口时, 会将报文丟 5 弃。 通常来说, 在同一个物理拓朴上可以对应多个环实例, 各个环实例有各自 相应的阻塞端口。 一个环实例可以对应一个控制 VLAN (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和一个或一组业务 VLAN。 需要指出的是, 控制 VLAN 通常用来传输环实例的控制消息, 阻塞端口不阻塞控制 VLAN上的报文和流 量。 请参见图 1 , 图 1为现有技术中以太环网的示意图。 如图 1所示, 该环网上 :0 的节点 A至节点 F分别是以太网桥, 节点 B的一个端口 10为阻塞端口, 正常情况 下, 当业务 >¾文经过该阻塞端口时, 该业务 "^文会被阻塞端口丟弃。 通常阻塞 端口所在的节点称为主节点。
现有技术方案中大都釆用以太网 0 AM ( Operation ,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 操作管理和维护)机制检测链路故障和产生故障告警, 并根据 :5 故障情况进行保护动作, 其具体过程如下:
环上相邻节点之间发送 CC ( Continuity Check, 连续性检查)报文, 如果 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 CC报文, 则认为链路发生故障; 如果故障后又重新正常 接收到 CC报文, 则认为故障链路恢复。
现有技术方案在检测故障方面比较类似,但是在具体的保护倒换方式上有一些
差别。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这些现有的保护倒换方式要么需要 定义新的告警消息, 和现有的以太网 OAM标准无法兼容; 要么针对以太环网 上发生多点故障的情况, 难以实现故障恢复。
发明内容
5 有鉴于此,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环保护的方法、 装置及系统, 能够 在不改动当前已有以太网 OAM机制的情况下, 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实现以太网 环保护, 同时避免频繁地清空转发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护方法, 包括:
当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阻塞与故障链路相连的 0 端口, 并向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判断本节点的状态是否由 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 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护装置, 包括: 告警消息处理模块、 故障信 息存储模块、 判断模块、 转发表清空模块。
5 所述告警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环上相邻节点发送的故障告警消息并转 发给下游节点;以及从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中提取该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 发送给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
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故障信息, 该故障信息具体为本节点的 东、 西向端口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的集合, 或者存储本节点的当前 :0 状态;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和所述故障信息存储 模块中存储的故障信息判断所述故障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当所述故障信息发生 变化时, 则指令转发表清空模块将本节点上的转发表清空, 重新开始自学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环保护系统, 包括: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和其 :5 他节点, 其中:
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 用于在检测到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阻塞 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 并向所述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所述其它节点,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 判断本节点的状态 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 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附图说明
图 1为现有技术中以太环网的示意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保护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保护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5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告警消息的示意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 1中各节点接收到 AIS消息的示意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 2中以太网环发生多处故障时的示意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 2中以太网环多处故障后一处故障恢复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存在共享链路时的示意图;
0 图 9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时共享阻 塞端口所在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的流程图;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时的示 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时各个 5 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的示意图;
图 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6公开的一种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 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7公开的一种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仅可以应用于以太网环,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环网,但为更方便清 :0 楚说明本发明的创造点, 下面以以太网环为例,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例作 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周期性地发送故障告警消息,接 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节点记录并维护本节点故障标识 ,该故障标识是从两 个端口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对;当节点维护的故障标识发生变 :5 化时, 则清空转发表, 重新开始自学习。 这里所述的故障告警消息可以是 AIS ( 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号) 消息, 也可以是 APS (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自动保护倒换) 消息, 也可以是其它控制报文。 在本具 体实施例中, 以 AIS消息作为所述故障告警消息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 2,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环保护方法的一种流程图。 该方
法包括:
步骤 S201、 当以太网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 阻塞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 并向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步骤 S202、 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判断所述故 5 障标识是否发生变化, 是则执行步骤 S203; 否则执行步骤 S204;
步骤 S203、 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更新故障标识, 并重置故障标识对应 的定时器;
步骤 S204、 不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并重置故障标识对应的定时器。 当节点检测到链路恢复时,停止发送所述故障告警消息, 如果节点在一定 0 时间内没有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 则清除故障标识, 清空转发表, 原正常阻 塞端口重新阻塞。 保护以及故障恢复时的保护,还可以用于双环共享链路的情况下,故障发生及 恢复时的保护。 下面就举实施例, 详细说明在不同情况下,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 5 方式。
实施例 1
请参看图 3 ,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 1公开的环保护方法的另一种流程图。 如 图 3所示, 该方法包括:
步骤 S301、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通过控制消息进行故障检测,判断链路是 :0 否发生故障, 是则执行步骤 S302, 否则继续执行步骤 S301 ;
本步骤中, 所述控制消息可以是 CC报文, 以太环网上的各个节点之间可以 釆用 CC报文检测故障。 各个节点周期性地向与其相邻的节点发送 CC报文, 接 收到 CC报文的节点直接将该报文终结, 不再继续向其它节点转发。 当节点在 预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收到 CC报文, 则可判定该节点与相邻节点之间的链路 :5 发生故障。 利用 CC报文检测链路故障的具体过程与现有技术相同, 在此不再 力口以详细描述。
步骤 S302、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周期性地向以太环网上的其它节点发送故障 告警消息;
本步骤中, 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可以釆用现有标准中的以太网 AIS消息, 也
可以釆用 APS消息, 通过控制 VLAN进行传输。
请参看图 4, 图 4为检测到故障的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的示意图。 如图 4 所示, 当节点 D、 E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相邻 CC报文时, 则认为链路发生了 故障, 阻塞故障端口,并分别向以太环网其它节点周期性地持续发送 AIS消息。
5 步骤 S303、 其它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 判断所述故障标识是否发生 变化, 是则执行步骤 S304, 否则执行步骤 S305; ;
本步骤中, 该故障标识是从环上两个端口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 对; 也可以是故障告警消息中携带的告警标识信息,但这种情况下需要扩展故 障告警消息, 比如 AIS消息的格式。
0 请参看图 5,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 1中各节点接收到 AIS消息的示意图。
如图 5所示, 环网上的节点在接收到 AIS消息后, 节点由正常态进入故障态, 同时清空转发表, 并记录下分别从东向和西向端口接收到的 AIS 消息的源地 址, 并向下游节点转发 AIS消息。 如果接收到 AIS消息的节点是正常阻塞端 口所在的节点 (如图中的节点 B ) , 则还需要将正常阻塞端口打开。
5 具体来说, 由于检测到故障的两个节点 D、 E都会向其它节点发送 AIS消 息, 因此节点八、 B、 C、 F会从东向和西向两个端口收到两个不同的 AIS消息。 这样, 每个节点会记录两个 AIS消息的源地址, 组成一个源地址对。 在本实施 例中, 可以将所述源地址对来作为当前故障标识, 这个源地址对可以表示为 < 西向端口接收到的告警消息的源地址,东向端口接收到的告警消息的源地址 >。
:0 对该故障标识设置一定的老化时间, 该老化时间可以设置为 AIS消息周期的
1.5~3倍, 一般通过设置定时器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 由于初始时环处于正常状态, 维护的故障标识为空, 因此 会检测到故障标识改变。 另夕卜, 本实施例中, 为避免在首次故障时接收到两侧 的 AIS消息时进行两次清空操作, 有两种方式:
:5 —种方式: 当故障表非空, 即当前节点记录环已经处于故障态了, 但是 某个端口对应的告警消息源地址从空值改变为非空值时, 不需要清空转发表, 只需要重置定时器即可。
另一种方式: 只有当在两侧都收到告警消息时, 即环上两个端口对应的 AIS消息源地址从空值改变为非空值时, 才清空转发表。 在实现时, 当只有其
中一个端口对应的 AIS消息源地址非空时, 设置为预故障态, 当两个端口对应 的 AIS消息源地址都为非空值时, 设置为故障态。 由正常态转变为预故障态时 不清空转发表, 由预故障态转变为故障态时清空转发表。
故障标识改变的检测方式可以是: 判断对应端口接收的 AIS消息的源地址 5 是否改变, 如果改变, 则认为故障标识发生了改变。
步骤 S304、 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重新开始自学习, 记录并更新本节点的 故障标识;
本实施例中,由于正常状态下,各节点没有存储故障标识; 当链路故障时, 各节点从 AIS消息中提取出 AIS消息的源地址作为故障标识存储, 因此这时可 0 以认为故障标识发生变化, 则需要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重新开始自学习。
步骤 S305、 不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并重置故障标识对应的定时器。
本实施例中, 当环网上的节点检测到故障恢复时,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 包括:
当节点检测到故障恢复的时候, 例如: 节点 D和 E能够正常接收到对方 5 发送的 CC报文, 则停止发送 AIS消息;
当其它节点在预定时间内没有收到 AIS消息后, 则认为链路故障已经恢 复, 这时清除故障标识(可以通过故障标识的老化机制实现), 本节点认为环 的状态由故障状态转入正常状态, 同时清空转发表。 另外, 如果是正常阻塞端 口所在的节点,还需要将正常阻塞端口重新阻塞; 如果是链路故障所连接的节 :0 点, 则将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重新打开。
实施例 2 施例进一步以以太环网上出现多处故障及故障恢复时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 体实施方式。
:5 在本实施例中, 当节点检测到一处链路时, 其具体方法流程与实施例 1 中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 2与实施例 1的区别在于: 当实施例 1中的链 路故障尚未恢复时,其它链路又发生故障时,环网上的节点接收到 AIS消息后, 判断故障标识发生变化, 则清空转发表, 重新学习。 下面结合附图对这一过程 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看图 6, 图 6为实施例 2中以太网环发生多处故障时的示意图。 如图 6所示, 当节点 D和 E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且尚未恢复时,各个正常节点维护 的故障标识为 <E , D>。 当节点 C和 F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节点 C、 F之 间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会被阻塞。 同时, 节点 C、 F会产生新的 AIS消息并向
5 其它节点发送。这种情况下,原来的环网被两处链路故障分割成两段链形拓朴。
此时节点 A、 B、 D的西向端口可以收到节点 C发送的 AIS消息; 东向端口可 以收到节点 D发送的 AIS消息, 因此节点八、 B、 D的故障信息标识变为 <C, D>。 同理, 节点 E、 F的故障标识变为<£, F>。 这时, 节点检测到故障标识 发生了变化, 清空转发表, 重新学习。 故障标识改变的检测方式可以是: 判断
0 表项中对应端口接收的 AIS消息的源地址是否改变,如果改变,则认为故障标 识发生了改变。
请参看图 7 , 图 7为实施例 2中多处故障后一处故障恢复的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当节点 D、 E之间的链路恢复后, 节点 D、 E停止向其它节点发送 AIS 消息, 此时环上节点 A、 B、 D、 E的故障信息标识变为 <C, F>。 这时, 节点 5 检测到故障标识发生了变化, 清空转发表, 重新学习。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和实施例 2的不同在于, 本实施例中接收到故障信 息的各个节点不再存储和更新由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组成的故障标识,而是 各个节点只确认正常状态和故障状态这两个状态。当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的节 :0 点在正常状态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时, 则清空转发表, 重新开始自学习; 当接 收到故障告警消息的节点在故障状态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时, 则不清空转发 表, 而是将与故障状态对应的定时器进行重置。
进一步地, 若其它节点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再次接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 息,则将本节点的状态由所述故障状态转为正常状态,并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5 实施例 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1、 实施例 2和实施例 3的不同在于, 本实施例中基于 端口存储故障消息源地址作为故障标识。
当节点从环上某个端口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时,判断与当前维护的对应于 该端口的故障告警消息源地址是否改变,如果改变, 则清空以该端口为出端口
的转发表表项, 更新对应于该端口的故障告警消息源地址, 并重置对应的定时 器; 否则, 则不需清空转发表, 而只需将与对应的定时器进行重置。 另外, 如 果是正常阻塞端口, 则还需要将端口打开。
进一步地, 当节点从环上某个端口没有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时, 即该端口 5 对应的故障标识被老化, 则清空以该端口为出端口的转发表表项。 另外, 如果 是正常阻塞端口, 则还需要将该端口阻塞。
实施例 5
本实施例以两个以太网环通过共享链路互连时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本发明 的具体实施方式。
0 请参看图 8,图 8为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通过共享链路互连时的示意 图。 如图 8所示, 节点 A、 B、 C、 D、 E、 F可以是以太网桥。 其中, 节点 A、 B、 C、 D组成一个以太网环实例; 节点 C、 D、 E、 F组成另一个以太网环实 例, 节点 C和 D之间的链路为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 两个环实例有 不同的控制 VLAN以及各自的正常阻塞端口。 当两个以太网环上的非共享链
5 路发生故障时, 各个节点的处理过程和实施例 1及实施例 2中基本相同, 即: 检测到非共享链路故障的节点向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接收到故障告警 消息的节点判断本地的故障标识信息是否发生变化,是则清空转发表, 重新开 始自学习。 因此, 在本实施中, 对于两个以太网环上的非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时 的处理过程不再加以详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
:0 享链路故障时的保护方法。
当两个环通过共享链路互连时,需要在共享节点的其中一个节点上设置一 个共享阻塞端口, 该共享阻塞端口不是与共享链路相连的端口, 且在正常状况 下是打开的。 共享阻塞端口的设置可以通过人工直接配置在某个共享节点上, 也可以通过共享节点之间的选举产生。
:5 当环上产生故障时, 环上会有故障告警消息传递。 请参看图 9 , 图 9为本 发明实施例 5 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时共享阻塞端口所在 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的流程图。 图 9仅描述对于共享阻塞端口的操作, 其它操作诸如清空转发表、正常阻塞端口打开等操作,按照实施例 1或实施例 4的方式进行, 这里不再赘述。
步骤 S901 , 共享阻塞端口所在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
步骤 S902 , 记录在各个环上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 对于实施 例 1的方式而言, 即为记录各个环的故障标识, 即两个环上故障告警消息的源 地址对; 对于实施例 4的方式而言, 即为记录各个端口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 5 的源地址。
步骤 S903 , 判断在两个环上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是否都来自共享链路对 端的节点, 如果是, 则执行 S904 , 否则, 执行 S905。 判断时可将故障告警消 息中的源地址信息与自身维护的共享链路对端节点信息进行比较, 如果相同, 则认为来自共享链路对端节点。
0 步骤 S904, 阻塞共享阻塞端口;
步骤 S905 , 打开共享阻塞端口。
故障恢复时, 共享阻塞端口所在的节点将收不到故障告警消息, 此时, 它所记录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信息,即实施例 1和实施例 4中的故障标识 信息, 会老化掉。 当这些信息老化后, 重新打开共享阻塞端口。
5 请参看图 10, 图 10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 生故障时的示意图。 如图 10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 在两个共享节点 C、 D其 中一个节点上设置一个共享阻塞端口,该共享阻塞端口不是与共享链路相连的 端口,且在正常状况下是打开的。共享阻塞端口的设置可以通过人工直接配置 在某个共享节点上,也可以通过共享节点之间的选举产生。共享链路可以通过
:0 以太网 OAM机制的 CC才艮文进行链路故障检测; 当共享节点 C、 D检测到共 享链路发生故障时, 阻塞与共享链路相连的端口, 并产生故障告警消息, 该故 障告警消息在两个环上都发布。
请参看图 11 , 图 11为本发明实施例 5中两个以太网环之间的共享链路发 生故障时各个节点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的示意图。 如图 11所示, 两个以太 :5 网上的各个非共享节点在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后清空转发表,并将各个以太网 环的正常阻塞端口打开。 当共享节点 C接收到节点 D发来的故障告警消息后, 清空转发表, 并阻塞预先设置的共享阻塞端口。
当共享节点检测到故障恢复时,则停止向两个以太网环上的其它节点发送 故障告警消息;当各个节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故障告警消息时判断故障链
路已经恢复, 则清空转发表, 原各个以太网环上的正常阻塞端口被重新阻塞; 共享节点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共享链路对端共享节点的故障告警消息 时, 则认为共享链路故障消除, 将共享阻塞端口打开。
基于与上述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同一构思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以太环网保
5 护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装置实施例和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发明构思, 因 此有很多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对于这些相同或相应的技术特征, 只简而言 之, 不再赘述。
实施例 6
请参看图 12 , 图 1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6公开的一种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 0 意图, 该装置位于环网的各个节点上。 如图 12所示, 该装置包括: 告警消息 处理模块 121、 故障信息存储模块 122、 判断模块 123、 转发表清空模块 124。
其中,告警消息处理模块 121用于接收以太环网上相邻节点发送的故障告 警消息并转发给下游节点;以及从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中提取该故障告警消 息的源地址发送给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 122;
5 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 122用于存储故障信息,该故障信息具体为本节点 的东、西向端口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的集合或者只存储本节点的当 前状态, 即故障状态 /正常状态;
所述判断模块 123 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和所述故障信息 存储模块 122中存储的故障信息判断以太环网的故障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当故 :0 障信息发生变化时, 则指令转发表清空模块 124将本节点上的转发表清空, 重 新开始自学习。
利用该装置实现以太网环保护的详细过程与前面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 的描述一致, 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 7
:5 请参看图 13 , 图 1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7公开的一种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如图 1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 6的区别在于: 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 还可以包括定时器模块 125 , 用于当故障信息存储模块 122中存储的故障信息 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没有变化时,指令所述转发表清空模块 124清空本节点的 转发表。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在接收到故障告警消息的节点存储本节点的故障标 识或本节点的当前状态,并利用该信息可以有效地判断以太环网上的故障发生 或者故障恢复等情况, 不需要对现有的以太网 OAM机制作出任何改变, 就能 实现以太网环保护, 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频繁地清空转发表, 重新自学习导致 地大量广播流量, 因此实现简单, 兼容性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环保护系统, 包括: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和其他节 点, 其中: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用于在检测到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阻塞 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 并向所述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其它节点用于 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 ,判断本节点的状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 状态, 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当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是具有正常阻塞端口的节点时,所述检测到 链路故障的节点还用于将所述正常阻塞端口打开。
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还用于当所述故障链路恢复时,停止向所述其 他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自身维护的故障标识或自身的当前状态,判断本节点的 状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相应地, 所述其他节点还用于判断在预定 的时间内没有再次接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时, 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并删除 本节点存储的所述故障标识或将本节点的状态由故障状态转为正常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 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 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 权 利 要 求1、 一种环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当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阻塞与故障链路相连的 端口, 并向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5 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判断本节点的状态是否由 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 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是具有正常阻塞端口的节点,则将所述正 常阻塞端口打开。
- 0 3、 如权利要求 1或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故障链路恢复时,检测到故障恢复的节点停止向其它节点发送所述 故障告警消息。
- 4、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节点判断本节点的状 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包括:5 所述其它节点判断自身维护的故障标识是否会发生变化,是则确定本节点 的状态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所述故障告警消息更新本节点存 储的故障标识。
- 5、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标识是所述其它节点 :0 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所述其它节点根据所述故障告警消息更新本节点存储的故障标识的过程 包括:所述其它节点从本节点的环上端口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中提取所 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5 以所述源地址更新本节点的故障标识。
- 6、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标识是携带在所述故 障告警消息中的告警标识。
- 7、 如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其它节点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再次接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则 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并删除本节点存储的所述故障标识。
- 8、 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它节点判断本节点的状 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包括:所述其它节点判断本节点的当前状态;5 若所述当前状态为正常状态,则确定本节点的状态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 态。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其他节点将本节点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
-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若所述其它节点在预定的时间内没有再次接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则将0 本节点的状态由所述故障状态转为正常状态, 并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 10、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告警消息为告警指 示信号 AIS消息或保护倒换信号 APS消息。
- 11、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所述环中有两个环存在共享节点,其中一个共享节点上有一个共享阻塞 5 端口, 所述共享阻塞端口正常时处于打开状态时, 所述共享节点根据接收到的 故障告警消息判断仅共享链路发生故障, 则阻塞所述共享阻塞端口;当所述共享链路故障尚未恢复,所述共享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 判断有非共享链路发生故障, 则打开所述共享阻塞端口。
- 12、 如权利要求 1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0 在配置了共享阻塞端口的共享节点上配置共享链路的对端节点信息; 所述共享节点判断仅共享链路发生故障包括:如果所述共享节点从所有的环端口上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都指示故障 源是所述共享链路的对端节点, 则判断仅共享链路发生故障;所述共享节点判断有非共享链路发生故障包括::5 如果所述共享节点在其中至少一个环端口上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指示 故障源不是所述共享链路的对端节点, 则判断有非共享链路发生故障。
- 13、 如权利要求 11或 1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进一步包括: 预先配置或者由所述共享节点选举产生所述共享阻塞端口。
- 14、 一种环保护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告警消息处理模块、 故障信息 存储模块、 判断模块、 转发表清空模块。所述告警消息处理模块用于接收环上相邻节点发送的故障告警消息并转 发给下游节点;以及从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中提取该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 发送给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5 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故障信息, 该故障信息具体为本节点的 东、 西向端口接收到的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的集合, 或者存储本节点的当前 状态;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告警消息的源地址和所述故障信息存储 模块中存储的故障信息判断所述故障信息是否发生变化;当所述故障信息发生 0 变化时, 则指令转发表清空模块将本节点上的转发表清空, 重新开始自学习。
- 15、 如权利要求 14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进一步包括: 定时器模块,用于当所述故障信息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故障信息在预先设定 的时间内没有变化时, 指令所述转发表清空模块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 16、 一种环保护系统, 包括: 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和其他节点, 其特征 5 在于: 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 用于在检测到环上的链路发生故障时, 阻 塞与故障链路相连的端口, 并向所述其它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所述其它节点, 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故障告警消息, 判断本节点的状态 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态, 是则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 17、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 :0 点是具有正常阻塞端口的节点时,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还用于将所述正 常阻塞端口打开。
- 18、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到链路故障的节点 还用于当所述故障链路恢复时, 停止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故障告警消息。
- 19、 如权利要求 16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点根据自身维护 :5 的故障标识或自身的当前状态,判断本节点的状态是否由正常状态转为故障状 态。
- 20、 如权利要求 19所述的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节点还用于判断在 预定的时间内没有再次接收到所述故障告警消息时, 清空本节点的转发表, 并 删除本节点存储的所述故障标识或将本节点的状态由故障状态转为正常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80001030.7A CN101558609B (zh) | 2007-01-23 | 2008-01-22 |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073029.2A CN101232427A (zh) | 2007-01-23 | 2007-01-23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200710073029.2 | 2007-01-23 | ||
PCT/CN2008/070158 WO2008089701A1 (en) | 2007-01-23 | 2008-01-22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ring protection |
CN200880001030.7A CN101558609B (zh) | 2007-01-23 | 2008-01-22 |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8609A true CN101558609A (zh) | 2009-10-14 |
CN101558609B CN101558609B (zh) | 2012-05-23 |
Family
ID=396441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73029.2A Pending CN101232427A (zh) | 2007-01-23 | 2007-01-23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200880001030.7A Active CN101558609B (zh) | 2007-01-23 | 2008-01-22 |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073029.2A Pending CN101232427A (zh) | 2007-01-23 | 2007-01-23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8031590B2 (zh) |
EP (3) | EP2086175B1 (zh) |
CN (2) | CN101232427A (zh) |
AT (3) | ATE543293T1 (zh) |
DE (2) | DE602008005601D1 (zh) |
DK (1) | DK2086175T3 (zh) |
ES (1) | ES2380387T3 (zh) |
WO (1) | WO200808970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677108B1 (ko) * | 2003-06-12 | 2007-02-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정보 저장매체 |
CN101232427A (zh) | 2007-01-23 | 2008-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US8385316B2 (en) * | 2007-07-06 | 2013-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timing structure |
US8599823B2 (en) * | 2007-07-06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synchroniz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eer to peer timing structure |
US8601156B2 (en) * | 2007-07-06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eer discovery and/or paging in peer to pe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385317B2 (en) | 2007-07-06 | 2013-02-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multiple timing synchronization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mmunications peers |
US7801028B2 (en) * | 2007-12-31 | 2010-09-21 | Schneider Automati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arent auto-recovery in chain and ring networks |
CN101534233A (zh) * | 2008-03-12 | 2009-09-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节点地址表更新方法 |
CN101741673B (zh) * | 2008-11-25 | 2012-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的地址刷新方法 |
CN101883000B (zh) * | 2009-05-08 | 2014-12-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网络保护架构 |
US20100290340A1 (en) * | 2009-05-15 | 2010-11-18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
CN101938395B (zh) * | 2009-07-03 | 2014-08-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的单环地址刷新方法及系统 |
JP5434318B2 (ja) * | 2009-07-09 | 2014-03-0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パス提供方法 |
EP2460320B1 (en) * | 2009-07-31 | 2015-03-04 | Ciena Luxembourg S.a.r.l. | Linear route protection |
US9369300B2 (en) * | 2009-08-17 | 2016-06-14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means for state transition of Ethernet linear protection switching |
CN101640646B (zh) * | 2009-09-01 | 2012-05-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以太环网保护倒换方法及装置 |
US8305877B2 (en) * | 2009-09-10 | 2012-11-06 | Tyco Electronics Subsea Communications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ributed fault sensing and recovery |
CN102035710B (zh) * | 2009-09-24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阻塞端口信息更新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045229B (zh) | 2009-10-19 | 2014-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多环网的拓扑管理方法和系统 |
WO2011069276A1 (en) * | 2009-12-10 | 2011-06-1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Alarm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WO2011142697A1 (en) * | 2010-05-10 | 2011-11-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A ring node, an ethernet ring and methods for loop protection in an ethernet ring |
CN101815107B (zh) | 2010-05-13 | 2013-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环网中管理地址的方法、系统以及设备 |
US8699873B2 (en) * | 2010-05-13 | 2014-04-15 | Fujitsu Limited | Identifying fault locations in a network |
US8195989B1 (en) * | 2010-08-20 | 2012-06-05 | Juniper Networks, Inc. | Detection of ethernet link failure |
JP5572064B2 (ja) * | 2010-11-01 | 2014-08-13 | 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リング網監視方法 |
US20120195190A1 (en) * | 2011-01-31 | 2012-08-02 | Fujitsu Network Communication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olving communication failure and traffic loss in service protection networks |
US8509061B2 (en) * | 2011-03-23 | 2013-08-13 | Ciena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caling performance of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protocol |
CN102170384B (zh) * | 2011-04-15 | 2014-06-11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相交以太环网故障处理方法及节点 |
CN102257849B (zh) * | 2011-06-08 | 2014-06-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动态调整链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
US8705551B2 (en) * | 2011-07-27 | 2014-04-22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ement of flood traffic over multiple 0:N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
WO2012162982A1 (zh) * | 2011-09-20 | 2012-1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aps业务通道切换方法、系统及自动保护倒换设备 |
US8953440B2 (en) | 2011-11-15 | 2015-02-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Dynamic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
WO2013075734A1 (en) * | 2011-11-21 | 2013-05-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ing protection state aware bandwidth adaptation |
CN102726006B (zh) * | 2011-11-23 | 2015-03-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以太网环中的链路倒换方法、节点及系统 |
KR101318156B1 (ko) * | 2012-03-26 | 2013-10-15 | 주식회사 다산네트웍스 | 이더넷 링 네트워크에서의 보호 절체 방법 |
CN102638408A (zh) * | 2012-04-27 | 2012-08-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拓扑变化报文的发送方法、刷新转发表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736608B (zh) * | 2012-07-09 | 2014-10-29 | 长沙中联消防机械有限公司 | 网络通信系统、故障控制方法及工程机械设备 |
CN102857379B (zh) * | 2012-09-18 | 2016-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保护以太环网节点间连通性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第一节点 |
US9001644B2 (en) * | 2013-02-18 | 2015-04-0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system for providing fast protection for access rings |
US9444913B2 (en) | 2013-03-14 | 2016-09-13 | Alcatel Lucent | Multi-ring reliable messaging system |
ES2831348T3 (es) | 2013-03-21 | 2021-06-08 | Huawei Tech Co Ltd |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y método |
WO2014199471A1 (ja) * | 2013-06-12 | 2014-12-1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テクション方法 |
CN104660431B (zh) * | 2013-11-21 | 2019-01-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告警方法、设备及终端 |
CN104168054B (zh) * | 2014-08-06 | 2017-06-13 | 成都天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Ais航标链路的信息传递方法 |
CN104579785B (zh) * | 2015-01-19 | 2018-07-3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网保护方法及装置 |
US10454851B2 (en) * | 2015-04-16 | 2019-10-2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ptimized link failure convergence for resilient ethernet protocol networks |
US10432470B2 (en) * | 2015-09-23 | 2019-10-0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stributed subnet manager for InfiniBand networks |
US10360205B2 (en) | 2015-09-23 | 2019-07-2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operative MKEY locking for managing infiniband networks |
CN106341297B (zh) * | 2016-08-12 | 2020-01-14 |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监控环网的组网方法和装置 |
CN106452894B (zh) * | 2016-10-24 | 2019-11-08 |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故障连接检测方法和设备 |
CN108259289B (zh) * | 2016-12-29 | 2021-01-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网异常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09803296B (zh) * | 2017-11-17 | 2021-05-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2469064B (zh) * | 2019-09-06 | 2025-05-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故障透传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752952B (zh) * | 2019-10-25 | 2022-02-22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网络故障定位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3395184A (zh) | 2020-03-11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故障处理方法、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671649A (zh) * | 2020-12-22 | 2021-04-16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传输故障检测的路径选择方法及装置 |
CN117255007A (zh) * | 2022-03-28 | 2023-12-19 | 安科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变电所无线网桥的故障恢复方法及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144633A (en) * | 1996-04-23 | 2000-11-07 | Hitachi, Ltd. | Self-healing network,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line switching thereof, and transmission equipment thereof |
US6801506B1 (en) * | 1999-03-31 | 2004-10-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st spanning tree re-starts |
US6973023B1 (en) * | 2000-12-30 | 2005-12-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for routing information over a network employing centralized control |
US6766482B1 (en) * | 2001-10-31 | 2004-07-20 | Extreme Networks | Ethernet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
US6717922B2 (en) * | 2002-03-04 | 2004-04-06 | Foundry Networks, Inc. | Network configuration protocol and method for rapid traffic recovery and loop avoidance in ring topologies |
US7324461B2 (en) * | 2003-08-26 | 2008-01-29 | Alcatel Lucent | Selective transmission rate limiter for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
CN100508475C (zh) | 2003-09-29 | 2009-07-01 |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 传送多种业务的方法、节点设备及多业务传送平台 |
CN1543136A (zh) * | 2003-11-04 | 2004-11-03 | 港湾网络有限公司 | 以太环路冗余保护方法 |
US8520507B1 (en) * | 2004-03-08 | 2013-08-27 | Extreme Networks, Inc. | Ethernet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
JP2005269059A (ja) * | 2004-03-17 | 2005-09-29 | Fujitsu Ltd | データ中継装置、データ中継方法およびデータ中継プログラム |
US7417953B2 (en) * | 2004-11-01 | 2008-08-26 | Alcatel Lucent | Port re-enabling by monitoring link status |
US7733807B2 (en) * | 2004-11-09 | 2010-06-08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ccelerated learning in ring networks |
WO2006072996A1 (ja) * | 2005-01-07 | 2006-07-13 | Fujitsu Limited | ノード設定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ノード設定方法およびノード設定プログラム |
GB0501131D0 (en) | 2005-01-20 | 2005-02-23 | Siemens Ag | A method of operating a node in a network |
CN1812300B (zh) * | 2005-01-28 | 2010-07-07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环型网络连接控制方法、路由交换设备及环型网络系统 |
JP4687176B2 (ja) * | 2005-03-22 | 2011-05-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パケット中継装置 |
EP1727313A1 (en) * | 2005-05-25 | 2006-11-29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Ring network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
EP1729453B1 (en) * | 2005-05-31 | 2008-07-3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Gmbh & Co. Kg | Method for protection switching |
US7688712B2 (en) * | 2005-10-04 | 2010-03-30 | Invensys Systems, Inc. | Selecting one of multiple redundant network access points on a node within an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network |
CN100409634C (zh) | 2006-01-23 | 2008-08-0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快速环网保护方法及系统 |
CN1859411A (zh) | 2006-03-18 | 2006-1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设备链路环回检测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00444558C (zh) | 2006-06-07 | 2008-12-17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对主站点进行备份的方法和一种备用站点 |
CN100521638C (zh) | 2006-08-24 | 2009-07-29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相交以太环网及其自动保护方法、以及环网节点设备 |
US7903586B2 (en) * | 2006-11-01 | 2011-03-08 | Alcatel Lucent | Ring rapid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system and method |
US7706254B2 (en) * | 2006-11-29 | 2010-04-27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ethernet protection |
CN101232427A (zh) * | 2007-01-23 | 2008-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01232428B (zh) | 2007-01-23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
2007
- 2007-01-23 CN CN200710073029.2A patent/CN101232427A/zh active Pending
- 2007-10-10 ES ES07817055T patent/ES2380387T3/es active Active
- 2007-10-10 EP EP07817055A patent/EP2086175B1/en active Active
- 2007-10-10 DK DK07817055.2T patent/DK2086175T3/da active
- 2007-10-10 AT AT07817055T patent/ATE543293T1/de active
-
2008
- 2008-01-22 EP EP10152367A patent/EP2178251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1-22 WO PCT/CN2008/070158 patent/WO200808970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1-22 AT AT08700814T patent/ATE461570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1-22 EP EP08700814A patent/EP2051447B1/en active Active
- 2008-01-22 CN CN200880001030.7A patent/CN101558609B/zh active Active
- 2008-01-22 DE DE602008005601T patent/DE602008005601D1/de active Active
- 2008-01-22 DE DE602008000831T patent/DE602008000831D1/de active Active
- 2008-01-22 AT AT10152367T patent/ATE502461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
- 2009-03-13 US US12/403,451 patent/US8031590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4-13 US US12/422,466 patent/US8483050B2/en active Active
-
2011
- 2011-08-10 US US13/207,033 patent/US8995253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051447A1 (en) | 2009-04-22 |
DE602008000831D1 (de) | 2010-04-29 |
EP2178251A1 (en) | 2010-04-21 |
ATE543293T1 (de) | 2012-02-15 |
EP2178251B1 (en) | 2011-03-16 |
EP2086175A4 (en) | 2009-09-16 |
WO2008089701A1 (en) | 2008-07-31 |
ATE502461T1 (de) | 2011-04-15 |
US20110292789A1 (en) | 2011-12-01 |
US20090175166A1 (en) | 2009-07-09 |
EP2051447A4 (en) | 2009-08-12 |
US8483050B2 (en) | 2013-07-09 |
ATE461570T1 (de) | 2010-04-15 |
DE602008005601D1 (de) | 2011-04-28 |
CN101558609B (zh) | 2012-05-23 |
DK2086175T3 (da) | 2012-05-07 |
ES2380387T3 (es) | 2012-05-11 |
EP2051447B1 (en) | 2010-03-17 |
US8995253B2 (en) | 2015-03-31 |
EP2086175B1 (en) | 2012-01-25 |
CN101232427A (zh) | 2008-07-30 |
EP2086175A1 (en) | 2009-08-05 |
US20090196172A1 (en) | 2009-08-06 |
US8031590B2 (en) | 2011-10-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8609A (zh) | 一种环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232428B (zh) | 一种以太网环保护方法及装置 | |
CN102148677B (zh) | 一种更新地址解析协议表项的方法及核心交换机 | |
CN101702663B (zh) | 一种环网拓扑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 |
CN101127653B (zh) | 设置有备份的以太网环网设备及其主设备备份的实现方法 | |
CN101483570B (zh) | 一种防止中继链路的环网临时环路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 |
CN101072154B (zh) | 以太环网切换方法 | |
CN102238067B (zh) | 一种快速环网保护协议环上的切换方法和装置 | |
EP2426855B1 (en) | Address refresh method and system | |
US8811157B2 (en) | Protection switch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ethernet dual-homed link | |
JP4628945B2 (ja) | レイヤ2ネットワーク | |
CN101237343A (zh) | 故障时快速切换的方法及快速切换系统 | |
CN102025561B (zh) | 一种以太环网中刷新mac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6657355B (zh) | 一种集群管理方法及设备 | |
CN102208999B (zh) | 以太环网链路聚合组的保护方法和装置 | |
CN102014033B (zh) | 环网故障节点实现业务恢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453288B (zh) | 一种环网保护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01136830B (zh) | Rpr桥故障恢复后的环路避免方法 | |
CN101695030A (zh) | 数据流传输方法及装置 | |
Lee et al. | Flush optimization in ethernet ring protection network | |
CN113285826A (zh) | 一种基于角色转换的环网保护切换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