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7943A - 纸张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7943A CN101557943A CNA2007800456826A CN200780045682A CN101557943A CN 101557943 A CN101557943 A CN 101557943A CN A2007800456826 A CNA2007800456826 A CN A2007800456826A CN 200780045682 A CN200780045682 A CN 200780045682A CN 101557943 A CN101557943 A CN 1015579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per
- sign indicating
- indicating number
- neat
- bun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41000644035 Clav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3 pa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70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087 paperboar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55 peripheral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39290 Aran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365 direct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furosemide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S(=O)(=O)N)=CC(C(O)=O)=C1NCC1=CC=CO1 ZZUFCTLCJUWOS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7/00—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 B65H37/04—Article or web delivery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devic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auxiliary operations for securing together articles or webs, e.g. by adhesive, stitching or stap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1/00—Pile receivers
- B65H31/34—Apparatus for squaring-up piled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2—BOOKBINDING; ALBUMS; FILES; SPECIAL PRINTED MATTER
- B42B—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R PERMANENTLY ATTACHING OBJECTS THERETO
- B42B5/0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 B42B5/08—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by finger, claw or ring-like elements passing through the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 B42B5/10—Permanently attaching together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otherwise than by stitching by finger, claw or ring-like elements passing through the sheets, quires or signatures the elements being of castellated or comb-like form
- B42B5/103—Devices for assembling the elements with the stack of shee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30—Orientation, displacement, position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36—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 B65H2301/362—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 B65H2301/3621—Positioning; Changing position of stationary material perpendicularly to a first direction in which the material is already in registered posi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40—Type of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43—Gathering; Associating; Assembling
- B65H2301/438—Finishing
- B65H2301/4382—Binding or attaching processes
- B65H2301/43825—Binding or attaching processes involving elastically deformable member, e.g. clip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 B65H2404/111—Details of cross-section or profile shape
- B65H2404/1114—Paddle whee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2—Surface aspects
- B65H2701/121—Perforations
- B65H2701/1212—Perforations where perforations serve for hand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olding Of Thin Sheet-Like Materials, Special Discharging Devices, And Others (AREA)
- Pile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如图9所示,纸张处理装置包括:纸张保留部(32),将多张纸张(3’)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将该纸张(3’)层叠而进行暂时保留;码齐销(85a、85b),将由该纸张保留部(32)暂时保留的多张纸张(3’)的冲孔(3a)对齐。在该装置中,在将从基准位置至码齐销(85a、85b)的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S 1,将从纸张(3’)的前端至冲孔(3a)的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S2时,相对于基准位置将码齐销(85a、85b)配置成S1>S2的关系。根据该结构,在将冲孔(3a)对齐的纸张束码齐时,能够使基准位置和码齐销(85a、85b)之间具有余量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在基准位置和码齐销(85a、85b)之间夹住纸张束的情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纸张处理装置,能够良好地适用于对从黑白用及彩色用复印机、印刷装置等输出的记录纸进行冲孔处理或捆扎处理等的装置。具体而言,使在规定位置分别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在这种情况下,将从基准位置到码齐用棒状体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距离S1和从纸张的前端到孔部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距离S2设定为S1>S2的关系,并相对于基准位置配置码齐用棒状体,于是,在纸张束码齐时,能够减少该棒状体贯通纸张的孔部时的贯通阻力,并且即使纸张束的孔部的穿孔位置出现了偏差,也能够顺利且瞬间将孔部码齐。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黑白用及彩色用复印机、印刷装置等上组合进行打孔及捆扎处理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情况日益增多。根据这种纸张处理装置,如日本特开2003-320780号公报(第2页图4)所公开的那样,接收图像形成后的记录纸张,在该纸张的下游侧利用冲孔功能进行穿孔。打孔后的多张纸张被码齐。在码齐后的多张纸张被穿设的冲孔中自动插入装订部件。
具有在码齐打孔后的多张纸张时暂时保留纸张的纸张保留部。纸张保留部设有码齐销驱动机构,在纸张保留部中,将从纸张输送路进入的多张纸张码齐并进行层叠。层叠后的纸张以使纸张的端面和前端与基准位置对应的方式被码齐(预码齐处理)。若在该处理中层叠了1册量的纸张,则在纸张束的规定两处的冲孔中插入码齐销,以冲孔的位置为基准进行排齐。被排齐后的纸张束以被夹紧移动机构夹持的状态移动至装订工序。但是,根据以往的纸张处理装置,存在下述问题。
i.在日本国特开2003-320780号公报(第2页图4)所示出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导入码齐销驱动机构进行纸张束码齐时,在已进行了预码齐的情况下,在从纸张的冲孔至遮挡件(shutter)为止的距离存在偏差或者从冲孔至纸张前端为止的距离存在偏差时,有可能会在码齐销和遮挡件之间夹住纸张束(册子),产生销贯通不良。
ii.此外,在日本国特开2003-320780号公报(第2页图4)中示出的纸张处理装置中,导入纸张靠齐用引导构件,在已进行了预码齐的情况下,在从纸张端面至冲孔的距离存在偏差时,有可能在靠齐的引导构件和码齐销之间夹住纸张束(册子),与i的情况相同,产生销贯通不良。
iii.在进行这样的预码齐时,可以想到下述方法:按照使构成夹紧移动机构的可动用夹紧构件开放的状态,从该夹紧构件侧插入码齐销。该方法从纸张的上表面向下表面按压码齐销,使冲孔贯通。若根据该方法,则码齐销(以下称为码齐用棒状体)按入纸张的结果导致纸张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加。因此,存在销贯通阻力增大从而产生销码齐不良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纸张处理装置是使在规定位置上分别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的纸张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纸张保留部,使多张纸张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且,将该纸张层叠地进行暂时保留;码齐用棒状体,使由该纸张保留部暂时保留的多张纸张的孔部对齐。在纸张处理装置中,在将从基准位置至棒状体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S1、将从纸张的前端至孔部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距离设为S2时,相对于基准位置将棒状体配置成为S1>S2的关系。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纸张处理装置,本发明者发现,如果在进行了预码齐的位置上进行销贯通处理,则码齐用棒状体和纸张的孔部之间的偏离最少,贯通阻力也最小。这里的预码齐处理是指,将纸张前端顶在前端基准位置上进行码齐,将纸张端面按压在端面基准位置上进行码齐。即,对于具有在规定位置上分别穿设的孔部的多张纸张,在使该孔部的位置对齐而形成纸张束时,纸张保留部使多张纸张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且将该纸张层叠并进行暂时保留。以此为前提,相对于基准位置以S1>S2的关系配置的码齐用棒状体使由纸张保留部暂时保留的多张纸张的孔部对齐。因此,在进行对齐孔部的纸张束码齐时,由于能够使基准位置和码齐用棒状体之间存在余量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在基准位置和码齐用棒状体之间夹住纸张束的状况。由此,能够减轻该棒状体贯通纸张的孔部时引起的贯通阻力,即使在被层叠的纸张束的孔部的穿孔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够顺利且瞬间将孔部对齐。
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纸张处理装置使在规定位置上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该装置包括:纸张固定输送机构,具有固定用夹紧构件和可动用夹紧构件,固定纸张束进行输送;以及棒状体驱动机构,使棒状体在纸张固定输送机构的固定用和可动用夹紧构件之间往复运动。在进行纸张束的码齐时,使棒状体从固定用夹紧构件侧向可动用夹紧构件侧突出。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纸张处理装置,使在规定位置上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棒状体驱动机构,在进行纸张束的码齐时使棒状体从纸张固定输送机构的固定用夹紧构件侧向可动用夹紧构件侧突出,使该棒状体在该固定用和可动用夹紧构件之间往复运动。因此,能够从固定用夹紧构件侧向可动用夹紧构件侧贯通纸张的孔部。并且,能够不从上方按压纸张且在减小纸张间的摩擦阻力的状态下进行销贯通。由此,通过固定用夹紧构件和可动用夹紧构件,将孔部对齐了的纸张束固定输送至下一个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的捆扎装置100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2的A~D是表示捆扎装置100的功能例的工序图。
图3是表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及周边机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中的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侧闯纸规70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上面观察侧闯纸规70的结构例的图。
图7是表示侧闯纸规70的动作例的包含部分剖面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9的A及B是表示码齐销85a、85b和纸张冲孔3a之间的位置关系例的概略图。
图10是表示码齐销驱动机构91在销贯通之前的动作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码齐销驱动机构91在销贯通之后的动作例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中的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13中A是表示梳型的按压构件84a、84b的结构例的俯视图,B是表示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插入码齐销85a、85b之前的X1-X1箭头视的剖面图,C是表示插入码齐销85a、85b之后的X1-X1箭头视剖面图。
图14是表示夹紧移动机构80中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1)的正视图。
图15是表示夹紧移动机构80中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2)的正视图。
图16是表示夹紧移动机构80中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3)的正视图。
图17是表示夹紧移动机构80中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4)的正视图。
图18的A~G是表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中的振动控制例的时间图表。
图19是表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20是表示捆扎纸对齐单元30的控制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在纸张束码齐时,能够减少棒状体贯通纸张的孔部时的贯通阻力,并且能够顺利且瞬间将孔部码齐。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纸张处理装置。图1示出的捆扎装置100构成纸张处理装置的一例,在从复印机、印刷装置输出的记录纸(以下仅称为纸张3)上进行冲孔处理,使在规定位置上分别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3捆束成纸张束。在捆扎装置100中,进而通过规定的装订部件(消耗品)43进行装订处理并排出。
捆扎装置100具有装置本体部(箱体)101。捆扎装置100优选与复印机或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等排列在一起使用,装置本体部101具有与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同等程度的高度。装置本体部101内安装有构成纸张输送装置的一例的纸张输送部10。纸张输送部10具有第一输送路11及第二输送路12。输送路11具有给纸口13及排出口14,具有将从给纸口13引入的纸张3向成为规定位置的排出口14输送这样的直接传递(through pass)功能。
在此直接传递功能是指,位于上游侧的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和下游侧的其他纸张处理装置之间的输送路11从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向其他的纸张处理装置直接交接纸张3的功能。在选择了该直接传递功能的情况下,省略后述的输送辊的加速处理或捆扎处理等。通常在进行单面复印的情况下,纸张3以面朝下的状态被送来。在给纸口13安装有给纸传感器111,对纸张3的前端进行检测,将给纸检测信号(未图示)输出给控制部50。
输送路12具有能够从该输送路11切换输送路径的转换路线(switch back)功能。在此转换路线功能是指,在输送路11的规定位置上使纸张3的输送减速及停止,之后,将纸张3的输送路径从输送路11切换至输送路12,并且,将该纸张3向逆方向送出的功能。输送路11上设有折叶(flap)15,能够将输送路径从输送路11切换至输送路12。
此外,在输送路11和输送路12之间的切换点设有3连的输送辊17c、19a’、19a。输送辊17c及19a绕顺时针方向旋转,输送辊19a’绕逆时针方向旋转。例如,输送辊19a’为驱动辊而输送辊17c及19a为从动辊。通过输送辊17c及19a’取入的纸张3被减速及停止,但是如果折叶15从上方位置切换至下方位置,则通过输送辊19a’及19a进行给纸而输送至输送路12。3连的输送辊17c、19a’、19a的近前配设有纸张检测传感器114,对纸张的前端及后端侧进行检测,将纸张检测信号(未图示)输出给控制部50。
输送路12的下游侧配置有冲孔处理部20。在该例子中,设计成上述的输送路11和输送路12之间具有规定的角度。例如,在输送路11的输送面和冲孔处理部20的纸张被穿孔面之间设定第一俯角θ1。在此纸张被穿孔面是指在纸张3上穿设孔的面。冲孔处理部20在以输送路11的输送面为基准具有俯角θ1的位置设定纸张被穿孔面。
在冲孔处理部20中,在从输送路11转换路线而由输送路12输送来的纸张3的一端上,穿设两个以上的装订用孔(以下称为冲孔3a,参照图2的B)。冲孔处理部20例如具有驱动能够往复动作的冲孔刀21的马达22。纸张3通过被马达22驱动的冲孔刀21,被逐张地穿孔。
冲孔处理部20内设有成为打孔位置的基准的可开闭的挡板(fence)24,用于使纸张3抵靠。进而,在冲孔处理部20中设有侧闯纸规(side-jogger)23,能够校正纸张3的姿势。例如,使纸张3的前端均匀地抵接在可开闭的挡板24上。挡板24成为纸张端部对齐时的位置基准。在侧闯纸规23近前配设纸张检测传感器118,对纸张的前端及后端进行检测,将纸张检测信号(未图示)输出给控制部50。
冲孔处理部20使纸张3抵接在挡板24上而停止,此后,对该纸张3的前端进行冲孔。另外,冲孔处理本体的下方设有冲孔落料收纳部26,收纳由冲孔刀21切落的冲孔落料。冲孔处理部20的下游侧设有排出辊25,纸张穿孔后的纸张3’(参照图2的B)被输送至下一单元。
冲孔处理部20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纸张保留装置的一例的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使从冲孔处理部20排出的多张纸张3’的冲孔3a的位置对齐,进行暂时保留(积蓄)。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在以输送部11的输送面为基准具有第二俯角82的位置上设定纸张保留面。在此纸张保留面是指对形成了冲孔3a的纸张3’进行保留(层叠)的面。在该例子中,将俯角θ1和俯角θ2之间的关系设定为θ1<θ2。俯角θ1设定为0°<θ1<45°,俯角θ2设定为0°<θ2<90°。该设定是为了缩小本体装置101的宽度,以及为了在该条件下直线地输送纸张3’。
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具有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在该单元30中配置在纸张进进口附近,在该纸张3’的前后接连进行下述动作:在纸进入时将纸张3’引导至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规定位置(纸张保留部32等),纸进入结束时按压纸张3’的后端侧。
此外,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具有纸张前端及端部宽度对齐功能。在该例子中,在该单元30上设置有多桨状的旋转构件(以下称为桨辊37),在纸进入时,将纸张3’的前端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且使侧端部靠齐,从而使纸张束对齐。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具有构成纸张固定输送机构的一例的夹紧移动机构80。夹紧移动机构80通过夹紧构件保持层叠纸张穿孔后的纸张3’而成的纸张束3”(参照图2的C),并向纸张输送方向移动。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下游侧配置有捆扎处理部40,通过装订部件43装订由该单元30对齐了的多张纸张束3”,制作成册子90。册子90是指嵌合了装订部件43而装订成的纸张束3”(参照图2的D)。
在该例子中,捆扎处理部40具有移动机构41。移动机构41在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纸张输送方向和上述的输送部1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位置之间往复运动转动地移动。捆扎处理部40具有捆扎件(装订部件)盒42。捆扎件盒42上装有多个装订部件43。装订部件43例如通过注塑成型而成,准备有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多种。
移动机构41例如在与输送部11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位置上从捆扎件盒42拔下1个装订部件43并进行保持,在该状态下,转动至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纸张输送方向能看到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捆扎处理部40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接受冲孔3a已定位的纸张束3”,在该冲孔3a中插入装订部件43,实施装订处理(自动制本功能)。
捆扎处理部40的下游侧配置有排出单元60,对由捆扎处理部40制作的册子90进行排出处理。排出单元60例如包括:第一带单元61、第二带单元62及堆积机63。带单元61接受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落下来的册子90,切换送出方向。例如,使带单元本体从能够看到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纸张输送方向的位置向规定的排出方向传动。
带单元62构成册子输送部的一例,接受被带单元6切换了送出方向的册子90进行中继输送。堆积机63构成册子积蓄部的一例,堆入由带单元61及62输送来的册子90。
接下来,参照图2的A~D,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纸张处理方法。
图2的A所示纸张3从该捆扎装置100的上游侧被给纸,并且还没有开设冲孔3a。纸张3’被向图1所示的输送路11的规定位置输送,在输送路11的规定位置上被减速及停止。
之后,纸张3’的输送路径从输送路11切换至输送路12,并且,将该纸张3向逆方向送出,输送至冲孔处理部20。
在冲孔处理部20中,如图2的B所示,在纸张3的一端穿设规定数量的装订用冲孔3a。形成有装订用冲孔3a的纸张3’被向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输送。在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中,若纸张3’达到预先设定的纸张张数,成为图2的C所示的纸张束3”,则使该装订用冲孔3a的位置对齐,与捆扎处理部40协调而将装订部件43插入该冲孔3a。由此,装订部件43被插通,能够得到图2的D所示的册子90。
接着,参照图3及图4,说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及周边机构的结构例。图3所示的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是使遮挡件83开口的状态,使由图1所示的纸张输送部10输送来的多张纸张3’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3a的位置,层叠并暂时保留。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具有纸张保留部32。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在纸张进口附近具有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在前后的纸张纸3’上接续进行下述动作:在纸进入时将纸张3’引导至纸张保留部32,在纸进入结束时按压纸张3’的后端侧。纸张保留部32积蓄并暂时保留纸张3’。在纸张搬出口的前后构成有纸张束输送路I(参照图9)。
在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搬出口附近具有构成纸张束输送开闭机构的一例的遮挡件83,在纸张束对齐时使纸张束输送路I闭合。在遮挡件83的内侧(纸张保留部32侧),由夹紧移动机构80的可动用上臂(upper arm)801b及固定用下臂(lower arm)801a构成的夹紧构件打开,在该状态下,将纸张3’捆束。在进行纸张搬出时,使遮挡件83开口,通过上臂801b及下臂801a夹持纸张束,并输送至下一工序。
图4所示的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是从图3所示的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取下的构造,包括卷边挡板(curl fence)部34a、34b、后部(rear)导向部(导入导向件)304a、304b(参照图3)及卷边导向部(行进导向件)305a、305b等。
在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进口附近的左右设有卷边挡板部34a、34b。卷边挡板部34a、34b进行按压由后部导向部304a、304b引导的纸张3’的后端侧,并且接受下一纸张3’的前端部的动作。左右的卷边挡板部34a、34b安装在动力传递轴(卷边挡板轴)307上。动力传递轴307的一端上经由减速齿轮309安装有马达301。马达301构成驱动部的一例,使卷边挡板部34a、34b向规定的方向旋转。
卷边挡板部34a包括圆盘状的旋转本体部341及多个突起部342。旋转本体部341具有轴部341a。轴部341a上安装有动力传递轴307。旋转本体部341的圆周部分上例如按照相隔90°地配置4个突起部342。各个突起部342具有向与轴部341a平行的方向突出的形状。这样构成卷边挡板部34a,则在纸张对齐并暂的保留中,能够通过该突起部342按压卷边状的纸张3’。
例如,突起部342每当纸张进入时都在上方经过,从而能够维持将层叠中的纸张3’的卷边部位按压的状态。另外,卷边挡板部34的结构及功能也与卷边挡板部34a相同,并且发挥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左右的卷边挡板部34a、34b近傍设置有图3所示的后部导向部304a、304b。后部导向部304a、304b将进入该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纸张3’的前端部引导向规定的方向。
上述的后部导向部304a、304b具有未图示的刮刀状的突出片,并旋转可动。根据该旋转结构,能够构成为将纸张3’导向至卷边挡板部34a、34b的紧近前,即使卷边了的纸张3’进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猛烈撞击在卷边挡板部34a、34b的状况,能够防止起因于该撞击的卡纸(jam)。
连接上述的卷边挡板部34a、34b之间的动力传递轴307的下方设有卷边导向部305a、305b。卷边导向部305a、305b将由后部导向部304引导的纸张3’引导至纸张保留部32。卷边导向部305a、305b具有固定在从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码齐面离开的位置上的结构。例如,卷边导向部305a、305b被固定在跨及纸张进口的左右的1组导向支撑棒303a、303b上。
导向支撑棒303b上安装有上导向件310,保持纸张3’的底部,将其引导至纸张保留部32。卷边导向部305a、305b例如是树脂的注塑成型品,在从上方观察时,底部位具有圆弧状的R面。大小为宽度20mm至30mm,长度60mm至80mm的程度。高度为8mm至10mm的程度。这样,在卷边状的纸张3’进入的情况下,能够缓和该纸张3’欲向上带起的力,能够防止起因于卷边状纸张3’的进入的卡纸。
上述的后部导向部304a具有与卷边挡板部34a联动的凸轮311。在纸张进入结束时,通过凸轮311的驱动而从卷边挡板部34a的旋转轨迹退避(退避)。例如,后部导向部304a的凸轮311通过随动环(followring)结合,并与卷边挡板部34a的旋转联动。这样,在卷边挡板部34a旋转的同时后部导向部304a也转动,在纸张进入结束时从卷边挡板部34孔的旋转轨迹退避,能够防止与突起部之间产生干涉。并且,通过使后部导向部304a能够旋转,能够一直导向至卷边挡板部34a的紧近前,能够防止卡纸。另外,就凸轮311及随动环而言,对卷边挡板部34b也与卷边挡板部34a同样地构成,并且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省略其说明。
上述的动力传递轴307的另一端上端安装有卷边挡板起始点检测用且具有规定形状(在该例子中为四叶状)的盘(disc)307a。与该盘307a卡合的位置上装有卷边挡板起始点检测用传感器(以下称为HP传感器117)(参照图19)。HP传感器117对通过马达301而旋转的卷边挡板部34a、34b的停止位置进行检测。HP传感器117使用透过型的光学传感器(发光和受光元件)。
在图3所示的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搬出口的内侧,装有作为靠齐用引导构件的一例的、图4所示的侧闯纸规70(靠齐机构),在纸张束对齐时,从纸张束3”的两侧推撞靠齐构件,将多张纸张3’的宽度对齐(第一预码齐处理)。第一预码齐处理是使多张纸张3’的侧端部对齐的纸张端部码齐处理。
在该例子中,在侧闯纸规70的下游侧即单元本体的纸张搬出口附近,装有码齐销驱动机构91(图8参照),利用纸张3’上开设的冲孔3a再次对齐纸张束3”(第二预码齐处理)。第二预码齐处理是再次对齐纸张束3”的前端的纸张前端码齐处理。在纸张搬出时,侧闯纸规70中的靠齐构件退避至纸张束3”的两侧。这是为了使纸张束输送路I中具有余量空间(参照图5~图7)。
在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搬出口的内侧除了配置有侧闯纸规70之外,还配置有输送辊(未图示)及压辊33,在将纸张束3”排出至下一工序时,从正反面对纸张束3”加压。纸张搬出口上设有遮挡件83,进行动作,使纸张束输送路I开闭。例如,若使遮挡件83开口,则通过上述的输送辊(未图示)及压辊33将纸张束3”沿着纸张束输送路I进行输送(排纸)。若这样构成纸张搬出用辊,则即使在没有通过装订部件43将纸张束3”装订的情况下,也能够原样维持成束状态地将纸张束3”搬出至下一工序。
实施例1
接下来,参照图5及图6说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作为第一实施例的侧闯纸规70的结构例。在该例子中,侧闯纸规70使成为纸张3’的端面基准的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和将纸张3’分别每一张地按压在靠齐基准导向件72b上的靠齐导向件72a在纸张宽度方向上相对置地配置,靠齐导向件72a和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均被独立地驱动。侧闯纸规70例如将纸张3’分别每一张地按压在靠齐基准侧,进行码齐。由此,能够对齐暂时保留在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中的纸张3’的宽度(纸张端部码齐处理)。
图5所示的侧闯纸规70设置在图4所示的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内。侧闯纸规70包括本体箱体部71、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导轨73a、73b、马达74a、74b及移动架75a、75b。本体箱体部71具有上面部位和背面部位。本体箱体部71通过对铁板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为箱状体。箱状体的上面部位被打开。在该例子中,本体箱体部71的背面部位是马达安装区域。其上面部位为移动架区域。
移动架区域配置有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导轨73a、73b及移动架75a、75b。例如,设置成在本体箱体部71的内部的两壁面间架设导轨73a、73b。导轨73a、731b安装有2根圆棒,使2根圆棒固定在贯穿本体箱体部71的右侧端及左侧端的位置上。该导轨73a、73b上卡合有1组的移动架75a、75b,该移动架75a、75b能够自由地向左右移动。
移动架75a、75b例如由树脂成形部件构成,在该移动架75a、75b上设有贯穿左右的开口部(未图示),导轨73a、73b通过该开口部。当然,不限于导轨73a、73b通过开口部的方式,也可以是在移动架75a、75b上安装驱动轮而在导轨73a、73b上行进的方式。
移动架75b的上部左端安装有靠齐基准导向件72b,移动架75a的上部右端安装有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例如使用通过将铁板弯曲加工成变形“コ”字形的部件。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被设为上游侧宽而下游侧窄。这是为了将卷边状的纸张3’再现性良好地导向至纸张保留部32的前端而进行的设定。
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1b的上游侧为了进行纸引导而具有上端部翘起的形状(折叶),并且下端部具有向相反方向垂下的形状。该形状是为了将从冲孔处理部20送来的纸张3’与桨辊37一起向夹紧移动机构80引导而设定的。
此外,在设置于本体箱体部71的背面部位的马达安装区域安装有马达74a、74b。马达74a、74b分别使用步进马达。在马达74a、74b中,它们的马达旋转轴从本体箱体部71的背面部位向上面部位贯通地设置。马达74a的马达旋转轴上安装有图6所示的带驱动用带轮76a,马达74b的马达旋转轴上安装有带驱动用带轮76b(参照图7)。
本体箱体部71的上面部位侧安装有从动用带轮77a、77b。带驱动用带轮76a和从动用带轮77a之间卡合有环形带78a。同样,在带驱动用带轮76b和从动用带轮77b之间也卡合有环形带78b。
在该例子中,使带78a、78b的一部分和移动架75a、75b卡合,以使移动架75a、75b被带驱动,由此,能够将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构成为能够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在本体箱体部71的背面部位上,将马达74a、74b相互分开地设置在两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从动用带轮77a、77b的位置且该背面部位上,使马达74a、74b相互靠近地安装,另外也可以是,在只将单方的马达74a或74b安装在从动用带轮77a或77b的位置且该背面部位上。如果这样对马达74a、74b的配置花费心思,则能够确保部件安装空间,能够实现捆扎装置100的小型化。
接着,参照图7说明侧闯纸规70的动作例。根据图7所示的侧闯纸规70,例如若通过马达74a、74b的正旋转及逆旋转,使图6所示的带78a、78b往复动作,则就能够使固定在往路侧的带78a、78b上的图7所示的移动架75a、75b分别左右可动。
通过该移动架75a、75b的左右移动,使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在左右侧分别独立地左右振动。控制马达74a、74b等的步进数,就能够对应纸张3’的宽度来选择摆动位置。例如,A4的纸张3’和B5的纸张3’即使纸张宽度不同,通过将A4纸张宽度的马达步进数变更为B5纸张宽度的马达步进数,就能够变更摆动位置。由此,在即将要把装订部件43装订成纸张束3”之前,在规定位置上摇晃纸张束3”的两侧,能够插入图8所示的码齐销85a、85b,或者能够在纸张束3”的孔位置已对齐的状态下再次进行保持。
在该例子中,在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束3”的冲孔3a时,或者在该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束3”的冲孔3a之前,使侧闯纸规70从纸张束输送路I退避。这样,能够使纸张束3”的冲孔3a对齐的纸张束码齐时在纸张束3”和侧闯纸规70之间有余量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在侧闯纸规70和码齐销85a、85b之间夹住纸张束3”的状况。
接着,参照图8说明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结构例。图8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是从图3所示的捆扎纸对齐单元30抽出来的机构,用于将开设了冲孔3a的纸张束3”以其冲孔3a为基准再次对齐(纸张前端码齐处理)。图8所示的纸张束3”是在销码齐之前经由上轴803及下轴804被夹紧移动机构80夹持的状态(第二纸张处理装置)。
码齐销驱动机构91安装在作为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底座、夹紧移动机构80的底座的本体基板900上,包括:码齐销85a、85b、马达89、码齐销起始点传感器(以下称为HP检测传感器93)及码齐销上端检测用传感器(以下称为上端检测传感器94)。本体基板900的各侧设有规定形状的右端机架92a(右端侧面用机体)及左端机架92b(左端侧面用机体)。
在该例子中,右端机架92a具有2个滑动槽921及922,左端机架92b具有2个滑动槽923及924。在使夹紧移动机构80从本体基板900或左右端机架92a、92b等独立地向下游侧移动时使用该滑动槽921~924。
本体基板900上安装有构成驱动装置的马达89,使码齐销85a、85b上下驱动。马达89使用DC马达。马达89上卡合有减速齿轮98(齿轮单元),将马达转速变换为规定的减速比。减速齿轮98上卡合有升降用齿条(rack)构件(以下称为UD齿条95),基于变换为规定的减速比的旋转力进行上下运动。
UD齿条95的一端上接合有规定形状的平板97。在平板97的另一端上卡合有规定形状的臂99a、99b,该臂99a、99b的旋转轴相同。臂99a、99b以旋转轴为基准打开为X状,或者关闭成一字状。
在该例子中,臂99a、99b的一端可自由旋转且可滑动地卡合在本体基板900的规定位置上。规定形状的连接件(link)96可自由旋转且可滑动地卡合在臂99a、99b的另一端。连接件96例如形成倒π字形状,臂99a的另一端可自由旋转且可自由滑动地卡合在逆π字形状的一端,臂99b的另一端可自由旋转且可自由滑动地卡合在逆π字形状的另一端。
连接件96的一个端部上卡合有码齐销85a,连接件96的另一个端部上卡合有码齐销85b。码齐销85a、85b构成码齐用棒状体的一例,将暂时保留在纸张保留部32的多张纸张束3”的冲孔3a对齐。例如,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束3”的规定两处的冲孔3a。
另外,左端机架92b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HP检测传感器93,对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下端)位置进行检测并输出HP检测信号S93。在左端机架92b上,在HP检测传感器93的上方的规定位置安装有上端检测传感器94,对码齐销85a、85b的上端位置进行检测,并输出上端检测信号S94。通过这样构成码齐销驱动机构91,如果使马达89旋转,则就能够向上下驱动码齐销85a、85b。
接着,参照图9的A及B说明码齐销85a、85b和纸张冲孔3a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图9的A所示的遮挡件83具有关闭纸张束输送路I时形成的基准位置。基准位置例如被设定在遮挡件83的纸张保留部32侧的面上。该该例子中,将从遮挡件83的基准位置至码齐销85a、85b的规定位置的距离设定为S1。在该例子中,是从码齐销85a、85b侧的遮挡件83面到码齐销85a、85b的中心位置的距离。
此外,将从图9的B所示的纸张3’的前端至冲孔3a的规定位置的距离设定为S2时,在该例子中是从纸张3’的前端至冲孔3a的中心的位置的距离,按照S1>S2的关系,相对于遮挡件83的基准位置配置码齐销85a、85b。即,码齐销85a、85b相对于遮挡件83的基准位置,被配置在比从纸张前端至冲孔3a的尺寸大的位置上。
例如,在从纸张3’的前端至冲孔3a的中心位置间的距离S2为10[mm]的情况下,留有0.5[mm]的余量空间α,将从遮挡件83的基准位置至码齐销85a、85b的销中心之间的距离S1设定为10.5[mm]。余量空间α并不限于0.5[mm],可以是比该值小的值,也可以是比该值大的值。通过设定成这样的尺寸,能够使用可开闭的遮挡件83及可上下动的码齐销85a、85b的纸张束3”进行预码齐处理(第一纸张处理装置)。
接着,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码齐销85a、85b的动作例。在图10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销贯通前的动作例中,图中为了使说明清楚,省略了图8所示的右端机架92a、左端机架92b、遮挡件83及本体基板900。
在图10中,位于起始点(HP)的码齐销85a、85b在纸对齐动作时退避至纸张束输送路I的外侧。HP检测传感器93对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位置进行检测,向控制部50输出HP检测信号S93(参照图19)。
另外,根据图11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的销贯通时的动作例,进行销码齐时,按照使可动用夹紧构件(上机架801b)打开的状态,码齐销85a、85b从固定用夹紧构件(下机架801a)侧突出。例如,在图10所示的起始点HP中,若开启马达89,使马达向顺时针旋转,则减速齿轮9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若减速齿轮98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则UD齿条95向上升方向移动。
若UD齿条95向上升方向移动,则处于关闭姿态的臂99a、99b的旋转轴被向上升方向拉起。若拉起臂99a、99b的旋转轴,则该臂99a、99b打开成X状。通过将臂99a、99b打开成X状,连接件96被拉起。通过拉起连接件96,则码齐销85a、85b被向上升方向拉起。结果,在纸张束3”的冲孔3a中贯通码齐销85a、85b。上端检测传感器94对码齐销85a、85b的上端位置进行检测,将上端检测信号S94输出给控制部50(参照图19)。由此,能够将码齐销85a、85b插入冲孔3a,使纸张束3”码齐。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捆扎装置100,对于具有在规定位置分别穿设的冲孔3a的多张纸张3’,使该冲孔3a的位置对齐以形成纸张束3”,在该情况下,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使多张纸张3’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层叠,进行暂时保留。以此为前提,码齐销85a、85b使由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暂时保留的多张纸张3’的冲孔3a对齐,所述码齐销85a、85b相对于基准位置以s1>S2的关系配置。
因此,通过该位置关系,即使纸张3’的端面没有到达基准位置,也能够将码齐销85a、85b插入冲孔3a,能够避免在基准位置和码齐销85a、85b之间夹住纸张束3”的情况。由此,能够减小该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3’的冲孔3a时的贯通阻力,即使层叠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穿孔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够顺利且瞬间使冲孔3a对齐。
在该实施例中,在预码齐时,通过使侧闯纸规70退避,能够减少该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3’的冲孔3a时的贯通阻力,即使层叠的纸张束3”的冲孔3a的穿孔位置存在偏差,也能够顺利且瞬间使冲孔3a对齐。
此外,为了不夹入纸张束3”,也可以是,使侧闯纸规70的马达74a、74b等处于非励磁状态,进行控制,使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基准导向件72b退避。进而,为了不夹入纸张束3”,也可以是,通过橡胶或软质树脂等的弹性体构成靠齐导向件72a、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及遮挡件83,即使夹入了纸张3’,也可以发生变形使纸张束3”脱离。另外,也可以是,为了顺利地进行纸张前端码齐处理,通过减小码齐销85a、85b的直径,或者增大冲孔3a的直径,能够加大冲孔3a和码齐销85a、85b的间隙,使得不会产生夹住纸张束3”的情况。
实施例2
接着,参照图12说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结构例。图12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构成纸张固定输送机构的一例,进行动作,将纸张束3”固定并进行输送。在该例子中,在对齐纸张3’的冲孔3a进行纸张束码齐时,解除纸张束3”的固定,进行销码齐之后,固定纸张束3”的冲孔侧的端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从纸张卷边按压机构31向下游侧移动。
夹紧移动机构80包括本体基板81、右端侧的夹紧构件(以下只称为夹紧件(clamper)82a)、左端侧的夹紧构件(以下只称为夹紧件82b)、遮挡件83、梳型的按压构件84a、84b(参照图13的B)以及夹紧开闭驱动部880。夹紧件82a、82b具有作为固定用夹紧构件的一例的下臂801a和作为可动用夹紧构件的一例的上臂801b。上臂801b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该例子中,为了保持纸张束3”,通过弹簧向常闭方向施力。上臂801b开放至比纸张束3”的厚度宽、比纸张束输送路I的高度窄的任意中间位置而停止,在图11所示的上端检测传感器94检测到码齐销85a、85b到达了上端位置的情况之前,在该位置待机。左端侧的夹紧件82b也同样地构成。另外,下臂801a侧设置有图8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
夹紧开放驱动部880用于驱动上臂801b。例如,夹紧开闭驱动部880具有马达86、凸轮87a、87b及齿轮单元88,在纸张束码齐时,相对于下臂801a将上臂801b移动至规定位置,释放纸张束3”。夹紧开闭驱动部880进行动作,在码齐销驱动机构91开始向纸张3’的冲孔3a贯通码齐销85a、85b的同时,使下臂801a相对于上臂801b的移动开始。这样,能够减小纸张间的摩擦阻力。此外,将上臂801b相对于下臂801a的退避位置设置为中间位置,能够使纸张3’不被码齐销85a、85b带上来地进行纸张束码齐,因此,能够减轻纸张3’状态的偏差。在此中间位置是指夹紧闭合位置和夹紧全部开放位置之间的位置。
安装有夹紧开闭驱动部880的本体基板81具有前面部位和侧面部位。本体基板81通过弯曲加工铁板形成前面部位和左右侧面部位。左侧面部位比右侧面部位区域大。在该例子中,在左侧面部位的内侧设置马达安装区域,在右侧面部位的上方设置夹紧件82a的安装区域,左侧面部位的上方设置有夹紧件82b的安装区域。
本体基板81上分别配置有夹紧件82a、82b)、遮挡件83、梳型的按压构件84a、84b、码齐销85a、85b、马达86、凸轮87a、87b及齿轮单元88。本体基板81的两侧端上部自由可动地安装夹紧件82a、82b,进行动作,保持固定纸张束3”,或将其自由开放。夹紧件82a具有例如前端剑尖状的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chassis)801。
夹紧件82a具有下臂801a、上臂801b。在下臂801a的一端自由可动地安装有下轴804。在上臂801b的一端自由可动地安装有上轴803。在与夹紧件82a相对置一侧的夹紧件82b上设置有同样结构的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2。上述的下臂801a及上臂801b的另一端与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1及802的另一端一起自由可动地卡合在支点轴构件805上。
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1及802具有限制上轴803及下轴804的移动的夹紧开闭限制用细长开口部806a及806b。装配成在开口部806a露出下轴804的端部,在开口部806b露出上轴803的端部。
接着参照图13的A~C,说明梳型的按压构件的结构例及其动作例。上述的上轴803上安装有图13的A所示的梳型的上部按压构件84a,在下轴804上安装有梳型的下部按压构件84b(图13的B、C)。梳型的上部按压构件84a具有切落成U字形的梳齿部位。使梳齿部位的配置间距与纸张束3”的冲孔3a的配置间距相等。
梳状部使长齿部位807和短齿部位808混杂而形成。长齿部位807被配置成比纸张束3”的纸端部更向前方凸出,短齿部位808被配置成比纸张束3”的纸端部靠近前侧。这是为了通过在遮挡件83选择性地开口的部位上嵌合长齿部位807,来提高上部按压构件84a及下部按压构件84b的保持固定精度及遮挡件的闭合功能而设定的。
夹紧件82b由于与右端侧同样地形成,因此省略其说明。夹紧件82b和夹紧件82a在其后端通过上述的支点轴构件805自由可动地卡合,并且,在前端,在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1及802上自由可动地卡合上轴803及下轴804(参照图12)。
此外,夹紧件82a、82b相对于本体基板81,以保持纸张束3”的状态沿着纸张束输送路I向下游侧移动。例如,图8所示的右端机架92a的2个滑动槽921及922和左端机架92b的2个滑动槽923及924上自由可动地卡合夹紧移动机构80的规定部位,沿着该4个滑动槽921~924,使夹紧移动机构80向下游侧移动。由此,能够使夹紧移动机构80从本体基板900或左右端机架92a、92b等独立地向下游侧移动。由此,构成夹紧移动机构80。
夹紧开闭驱动部880的马达86安装在设置于图8所示的左端机架92b的内侧的马达安装区域。马达86卡合在齿轮单元88上,根据规定的齿轮比将马达转速进行变换,将马达旋转力传递至凸轮87a及87b。齿轮单元88上安装有一方的凸轮87b。凸轮87b通过凸轮联动构件809安装在另一方的凸轮87a上(参照图12)。
各个夹紧件82a及82b的上臂801b具有形成凸轮作用部位的辊826。辊826卡合在凸轮87a、87b等上,释放上臂801b。例如,在进行纸张束对齐时,夹紧开闭驱动部880中使马达86被驱动,从而经由齿轮单元88使凸轮87a、87b被驱动。凸轮87a按压右端侧的上臂801b的辊826,使右端的夹紧件82释放,凸轮87b按压左端侧的上臂801b的辊826,使左端的夹紧件82b释放。由此,使各个夹紧件82a及82b同步进行开闭。
另外,夹紧开闭驱动部880在纸张束码齐时,在码齐销驱动机构91使码齐销85a、85b贯通了纸张束3”的冲孔3a的状态下,相对于下臂801a闭合上臂801b,将纸张束3”固定。这样,在纸张束码齐时能够可靠地将纸张束3”码齐。
此外,本体基板81的前面自由可动地安装有遮挡件83,进行动作,对积蓄在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束3”的排出进行限制。遮挡件83在与纸张束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上下驱动。遮挡件83的两边设置滑动导向构件811、812,遮挡件83沿着滑动导向构件811、812滑动。在该例子中,在夹紧件82a、82b使纸张束3”为自由开放的状态时,闭合遮挡件83,由此,能够阻止纸张束3”的自然落下(参照图12)。
遮挡件83例如安装在驱动轴816上。该驱动轴816上安装有未图示的DC马达,通过往复运动对遮挡件83进行开闭。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将未图示的马达的旋转运动变换为往复运动,对遮挡件83进行开闭。
此外,在本体基板81的前面部位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实施例所说明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码齐销85a、85b被向上下驱动。在该例子中,在装订处理前,在纸张束3”的冲孔3a中贯通码齐销85a、85b,再次对齐其位置。码齐销85a、85b各自的前端具有圆锥形状。例如,在上部按压构件84a和下部按压构件84b之间插入图13的B所示的码齐销85a、85b之前,夹入并保持纸张束3。
在该例子中,为了通过码齐销85a、85b对齐纸张束3”的孔的位置,在关闭了遮挡件83的状态下,使夹紧件82a、82b开放。此外,如图13的C所示,码齐销85a被插入纸张束3”的冲孔3a。此时,双点划线所示的侧闯纸规70摇撞纸张束3”的两侧,使得容易插入码齐销85a、85b,并且对齐纸张束3”的孔位置。这是为了能够容易地插入装订部件43。安装有这些构件的本体基板81被安装在捆扎件纸对齐单元本体部上。
接着,参照图14~图17,说明夹紧移动机构80的动作例(其1~4)。该例子中的前提是,图12所示的遮挡件83被闭合,纸张3’进入纸张保留部32,每当抵接在遮挡件83上时,上臂801b闭合。码齐销85a处于没有插入纸张束3”中的待机状态。
根据图14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1),夹紧件82b和夹紧件82a在其后端以支点轴构件805为基准,在前端通过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1及802的开口部806a及806b,在上轴803及下轴804受到制限的同时实施夹紧动作。
在该例子中,在图14所示的上轴803上安装的梳型的上部按压构件84a和在下轴804上安装的梳型的下部按压构件84b对进入纸张保留部32的纸张3’进行保持。此时,图13的A所示的长齿部位807在比该纸端部向前方凸出的位置夹入纸张束3”,短齿部位808在比该纸端部靠近前的位置夹入纸张束3”。此外,通过长齿部位807配置在遮挡件83的开口部位,能够提高上部按压构件84a及下部按压构件84b的保持固定精度及遮挡件83的闭合精度。
此时,凸轮87a及87b在凸轮退避位置Pc(非起始点)成为规定的姿势。例如,凸轮87a及87b的突起部成为面向正侧面的状态。该状态是通过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使夹紧件82a及82b闭合的状态。在该例子中,靠近凸轮87b配置夹紧用起始点传感器(以下称为HP传感器821),对夹紧件82b等的起始点(HP)进行检测,并将起始点检测信号(以下称为凸轮HP检测信号S21)输送给控制部50(参照图19)。夹紧件82b的起始点HP设置在上臂801b移动到的最上方的位置(夹紧开放位置)。夹紧件82a也同样进行设定,省略其说明。
此外,在本体基板81上配置纸厚检测传感器822,在上臂801b上设置狭缝部823,与该纸厚检测传感器822组合使用。纸厚检测传感器822使用透过型的光电传感器。例如,在狭缝部823上实施规定间距的狭缝形状,每当纸张束3”成为一定厚度,通过纸厚检测传感器822检测上臂801b的边缘,上臂801b进行开闭动作,从而检测纸张厚度。这样,纸厚检测传感器822对进入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并被层叠的(被扎成束)纸张束3”的厚度进行检测,将纸厚检测信号(未图示)输出给控制部50。
另外,与纸厚检测传感器822相邻地在本体基板81上配置50张纸厚度检测传感器(以下称为50张传感器824),在上臂801b上设置遮光部825,与该50张传感器824组合使用。50张检测传感器824检测捆束了50张纸张3’时的厚度,将50张检测信号(未图示)输出给控制部50。
根据图15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2),在纸张3’进入时以及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3a的位置时,在关闭了图12所示的遮挡件83的状态下,夹紧件82a、82b被开放,之后,通过图8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插入码齐销85a、85b。
在夹紧移动机构80中,凸轮87a及87b在夹紧开放位置(起始点HP)呈现规定的姿态。例如,从图14所示的夹紧件82a、82b处于闭合状态起,马达86通过齿轮单元88而根据规定的齿轮比对马达转速进行变换,将马达旋转力传递给凸轮87a及87b。结果,凸轮87a及87b成为从凸轮退避位置Pc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的状态。此时,在各个夹紧件82a及82b中,在下臂801a的辊826上按压凸轮87a的突起部,并且在上臂801b的辊826上按压凸轮87b的突起部,由此,使各个夹紧件82a及82b同步开放。
在带限制孔的夹紧底盘801及802将支点轴构件805作为可动基准,进行动作使下臂801a和上臂801b打开。此时,下轴804、上轴803由于夹紧底盘801及802的细长开口部806a、806b而使移动受到限制,夹紧底盘801及802的夹紧开放宽度受到限制。驱动力被传递至自由可动地安装在下臂801a上的下轴804和自由可动地安装在上臂801b上的上轴803。
结果,在上轴803上安装的梳型的上部按压构件84a和在下轴804上安装的梳型的下部按压构件84b使纸张束3”自由开放。即使该夹紧件82a、82b使纸张束3”成为自由开放的状态,通过遮挡件83被闭合,也能够阻止纸张束3”的自然落下。并且,马达89被驱动,通过图8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马达89的正旋转运动被变换为销上升运动,将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束3”的冲孔3a。此时,图5所示的侧闯纸规70摇撞纸张束3”的两侧,从而能够容易地将码齐销85a、85b插入。由此,能够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3a的位置。
根据图16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3),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3a,在码齐销插入状态下成为再次夹紧·锁住状态。在该例子中,说明从图11所示的纸张束3”拔出码齐销85a、85b的情况。
根据图16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凸轮87a及87b从夹紧开放位置(起始点HP)返回之凸轮退避位置Pc,它们的突起部呈现面向正侧面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马达86逆旋转,经过齿轮单元88根据规定的齿轮比对马达转速进行变换,将马达旋转力传递给凸轮87a及87b。结果凸轮87a及87b从夹紧开放位置(起始点HP)逆时针方向旋转90°,返回至凸轮退避位置Pc。
通过该凸轮退避动作,夹紧件82a及82b受到未图示的弹簧的弹力,在与纸张束3”的厚度相对应的任意位置上呈现规定的姿态。例如,在各个夹紧件82a及82b中,成为凸轮87a的突起部不按压下臂801a的辊826的非押压状态,并且凸轮87b的突起部不按压上臂801b的辊826的非押压状态,由此,能够同步地闭合各个夹紧件82a及82b。
在夹紧底盘801及802中将支点轴构件805作为可动基准,进行动作以关闭下臂801a和上臂801b。驱动力被传递至自由可动地安装在下臂801a上的下轴804和自由可动地安装在上臂801b上的上轴803。结果,在上轴803上安装的梳型的上部按压构件84a和在下轴804上安装的梳型的下部按压构件84b将纸张束3”保持固定。
之后,马达89被驱动,通过图8所示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马达89的逆旋转运动被变换为下降运动,从而从纸张束3”的冲孔3a中拔出码齐销85a。由此,在装订处理之前,能够对齐纸张束3”的冲孔等3a的位置,进行保持固定。遮挡件83进行动作,对在该期间积蓄在纸张保留部32中的纸张束3”的排出进行限制。
根据图17所示的夹紧移动机构80的纸张束码齐时的动作例(其4),以使被夹紧状态的纸张束3”向下游侧移动的情况作为例子。在图17中,夹紧移动机构80从图8所示的本体基板900、左右端机架92a、92b等独立,沿着规定的滑动槽921~924向下游侧移动。在即将开始该移动之前,该图所示的遮挡件83以向与纸张束3”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滑动的方式被打开。由此,能够将积蓄在纸张保留部32,并且冲孔3a被再次对齐了的纸张束3”排出至下一工序。
接着,参照图18的A~G说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的振动控制例。在该例子中,在码齐销驱动机构91或/及夹紧移动机构80上安有振动部,在纸张束码齐时,振动部使码齐销85a、85b或/及上臂801b振动。振动部中兼用马达86、89。由此,在纸张束码齐时,能够减小纸张3’的摩擦阻力。例如,即使在通过重试动作暂时按压住了纸张3’的状态下摩擦阻力增加,也能够通过振动码齐销85a、85b或/及上臂801b振动,再次减小摩擦阻力。
在图18的A~F中,横轴均表示时間t。图18的A是从有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开始的经过时間[ms]。例如是,在控制部50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启动计时器,从该计时器输出的经过时間所涉及的时间数据DATA。在该例子中,在有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开始的200[ms]内为暂停时间。振动仅在时间数据DATA为200[ms]至1200[ms]的N=1000[ms]的期间执行。图18的B是表示码齐销85a、85b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time chart)。码齐销85a、85b具有“突出”、“停止”及“退避”的3种状态。
在该例子中,在有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开始至DATA=200[ms]的期间、DATA=250[ms]~350[ms]、DATA=550[ms]~650[ms]及DATA=850[ms]~950[ms]、DATA=1150[ms]~中,码齐销85a、85b为突出状态此外,DATA=400[ms]~500[ms]、DATA=700[ms]~800[ms]及DATA=1000[ms]~1100[ms]中,码齐销85a、85b为退避状态。
其他的DATA=200[ms]~250[ms]、DATA=350[ms]~400[ms]、DATA=500[ms]~550[ms]、DATA=650[ms]~700[ms]、DATA=800[ms]~850[ms]、DATA=950[ms]~1000[ms]、DATA=1100[ms]~1150[ms]中,码齐销85a、85b为停止状态。
图18的C是表示码齐销85a、85b的上端检测传感器94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上端检测传感器94为低电平(以下称为“L”电平)时“OFF”,为没有检测到码齐销上端的状态。为高电平(以下称为“H”电平)为“ON”,为检测到了码齐销上端的状态。在该例子中,在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开始的时刻的前后,上端检测传感器94为“L”电平的“OFF”状态。
图18的D是表示码齐销85a、85b的HP检测传感器93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HP检测传感器93在“H”电平时为“ON”,为检测到了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HP的状态。“L”电平时为“OFF”,是没有检测到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HP的状态。在该例子中,在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之前,HP检测传感器93为“H”电平的“ON”状态。从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开始,上端检测传感器94为“L”电平的“OFF”状态。
图18的E是表示夹紧件82a、82b的上臂801b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上臂801b具有“退避位置”、“码齐位置”及“按压位置”的3种状态。在该例子中,在有销动作开始命令之前,上臂801b为“按压位置”的状态。从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的时刻开始至DATA=100[ms]的期间,从“按压位置”移动至“退避位置”。在DATA=100[ms]~200[ms]期间维持“退避位置”状态。DATA=200[ms]时,上臂801b从“退避位置”移动至“码齐位置”,从DATA=250[ms]开始振动。
图18的F是表示侧闯纸规70的靠齐#1模式时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侧闯纸规70具有“退避位置”、“振动位置”及“基准位置”的3种状态。在靠齐#1模式中,在有销动作开始命令之前,侧闯纸规70为“基准位置”状态。在有了销动作开始命令时,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从“基准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在DATA=50[ms]~200[ms]期间维持“退避位置”状态。在DATA=200[ms]时,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从“退避位置”移动至“振动位置”,从DATA=250[ms]开始振动。
图18的G是表示侧闯纸规70的靠齐#2模式时的动作例的时间图表。在靠齐#2模式中,在有销动作开始命令的前后,侧闯纸规70为“退避位置”的状态。在该例子中,从有销动作开始命令至DATA=200[ms]之前的期间为“退避位置”的状态。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在到达DATA=200[ms]时,从“退避位置”向“振动位置”移动。在DATA=250[ms]时,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振动。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捆扎件纸对齐单元的控制系统的结构例。在图19所示的控制部50上连接有:马达驱动部35、36、码齐销用HP检测传感器93、上端检测传感器94、压辊用HP传感器115、卷边挡板用HP传感器117、纸张检测传感器119、排出辊驱动部122、马达驱动部180~185及夹紧用HP传感器821。
纸张检测传感器119对从冲孔处理部20排出的纸张3’进行检测并将纸张检测信号S19输送给控制部50。控制部50基于纸张检测信号S19控制马达驱动部35、36以及马达驱动部180~183。例如,基于纸张检测信号S19,向马达驱动部36输出马达控制信号S36。排出辊驱动部122上连接有排出辊旋转用马达205。排出辊驱动部122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22,驱动马达205,使排出辊25旋转。从冲孔处理部20排出的纸张3’通过排出辊25的旋转而被输送,进入捆扎件纸对齐单元30内。
HP传感器117对卷边挡板部34b等的突起部342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起始点(以下称为HP)检测信号S17输出给控制部50。控制部50基于纸张检测信号S19及HP检测信号S17向马达驱动部35输出马达控制信号S35。在马达驱动部35上连接有卷边挡板旋转用马达301。马达驱动部35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35,使马达301旋转,驱动卷边挡板部34a、34b。
在马达驱动部36上连接有桨辊旋转用马达708。马达驱动部36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36,使马达708旋转,驱动桨辊37。在马达驱动部180上连接有夹紧移动机构用马达308。马达驱动部180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0,使马达308,驱动夹紧移动机构80。例如,在夹紧移动机构80中,使遮挡件83开口,并且使夹持有纸张束3”的夹紧构件下降,以便向下一工序移行。之后,释放纸张束3”,并且使夹紧构件上升,闭合遮挡件83。
夹紧用HP传感器821对夹紧移动机构80的夹紧开放位置进行检测。在该例子中,对于夹紧件82a、82b等的起始点(HP),检测凸轮87a、87b的起始点HP,并将凸轮HP检测信号S21输出给控制部50。控制部50在纸张束码齐时,基于凸轮HP检测信号S21经由马达驱动部181控制夹紧构件移动用马达86。
在马达驱动部181上连接有夹紧构件驱动用马达86。马达驱动部181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1,使马达86旋转,驱动下臂801a、上臂801b等夹紧构件。在纸张束对齐时,使夹紧构件开放。在夹持纸张束3”的情况下,夹紧构件被闭合。
HP检测传感器93对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HP进行检测,将销HP检测信号S93输出给控制部50。码齐销85a、85b的起始点HP是指从纸张码齐面下降了规定距离的位置。码齐销85a、85b在该位置待机。上端检测传感器94对码齐销85a、85b的上端进行检测,将销顶检测信号S94输出给控制部50。控制部50在纸张束码齐时,基于销HP检测信号S93及销顶检测信号S94经由马达驱动部182控制销构件移动用马达89。
在马达驱动部182上连接有码齐销驱动用马达89。马达驱动部182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2,使马达89旋转,驱动减速齿轮98、UD齿条95、连接件96、X状的臂99a、99b及码齐销85a、85b等。在纸张束码齐时,码齐销85a、85b贯通纸张束3”的冲孔3a。在马达驱动部183上连接有侧闯纸规用马达74a、74b。马达驱动部183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3,使马达74a、74b旋转,驱动侧闯纸规70。在纸张束码齐时,侧闯纸规70的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将纸张束3”的宽度方向对齐。在纸张束排出时,该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退避。
HP传感器115对压辊33的位置进行检测并将辊检测信号S15输出给控制部50。压辊33的起始点是指从纸张码齐面上升了规定距离的位置。压辊33在该位置待机。控制部50在纸张束排出时,基于辊检测信号S15对压辊33及未图示的输送辊进行控制。
在马达驱动部184上连接有压辊移动用马达814。马达驱动部184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4,使马达814,驱动压辊33。在马达驱动部185上连接有输送辊旋转用马达815。马达驱动部185从控制部50输入马达控制信号S85,使马达815旋转,驱动输送辊。在纸张束排出时,上述的压辊33及输送辊从正反两侧对纸张束3”进行加压,送出至下一工序。
接着,参照图20说明捆扎装置100的纸张对齐时的控制例。在该实施例中,与夹紧移动机构80同步,侧闯纸规70的靠齐基准导向件72b向比纸张宽度还宽的方向退避,以便在纸张束对齐后进行码齐销85a、85b贯通时不夹住纸张束3”。在该例子中,如图18的E及F所示,通过在销贯通动作中,使夹紧移动机构80、码齐销85a、85b振动,由此减少纸张3’的摩擦阻力。
将此作为控制条件,在图20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T1中等待销码齐动作的开始命令。在从上位的控制系统获得了开始命令的情况下,在步骤ST2中使桨辊37退避。接下来,在步骤ST3中执行侧闯纸规70中的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的退避。在该例子中,执行图18的E中所说明的靠齐#1模式。
在步骤ST4中,使夹紧底盘801及802的上臂801b开放至规定位置。在该例子中,使上臂801b开放至中间位置,从而使纸张束3”容易码齐。码齐销85a、85b退避至纸张束输送路I的外侧。
在步骤ST5中使码齐销85a、85b从下臂侧向上臂侧突出,进行销码齐。此时,在码齐销85a、85b的突出动作同时,上臂801b开始开放动作。在上臂801b缓和按压纸张3’的力的同时,插入码齐销85a、85b。上臂801b开放至比册子厚宽且比纸张束输送路I的高度窄的任意的中间位置而停止,在由上端检测传感器94检测到码齐销85a、85b到达了上端位置的情况之前,在该位置待机。由此,能够在上臂801b被开放的状态下,将码齐销85a、85b插通冲孔3a,进行销码齐。
在步骤ST6中,控制部50判别码齐销85a、85b是否贯通了冲孔3a。在该例子中,上端检测传感器94监视从码齐销85a、85b开始突出动作至到达上端位置的时間。如果在规定的时間内码齐销85a、85b没有到达上端,则移至销码齐的重试动作。从上端检测传感器94向控制部50输出上端检测信号S94。控制部50基于上端检测信号S94判别上端检测传感器94是否检测到码齐销上端。在上端检测传感器94没有检测到码齐销上端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T7,使码齐销85a、85b振动(重试动作)。在码齐销驱动机构91中,通过多次重复马达89在规定时間的正转·反转,来进行重试动作。由此,能够给予码齐销85a、85b振动,减轻纸张之间的摩擦阻力。
之后,移至步骤ST8,使夹紧件82a及82b的上臂801b振动。此时,使在取决于纸张束3”的厚度的任意位置上停止的上臂801b的驱动装置即马达86重复规定脉冲数的正转·反转,从而进行重试动作。由此,能够赋予上臂801b振动,能够减小纸张之间的摩擦阻力。
之后,移至步骤ST9,使侧闯纸规70中的靠齐导向件72a及靠齐基准导向件72b振动。在该例子中,执行图18的F所说明的靠齐#2模式。然后,在步骤ST10中,控制部50为了判断销贯通,判别上端检测传感器94是否检测到了码齐销上端。在上端检测传感器94检测到了码齐销上端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T11。此外,在上述的步骤ST6中上端检测传感器94已经检测到码齐销上端的情况下,略过上述的步骤ST7~ST10,移至步骤ST11。
销插入之后,在步骤ST11中,将夹紧件82a及82b的上臂801b闭合。此时,码齐销85a、85b到达至上端。在使码齐销85a、85b贯通了的状态下使夹紧件82a、82b闭合,由此,能够可靠地将纸张束3”码齐。上臂801b向闭合的方向移动,在闭合结束之后,移至步骤ST12,使码齐销85a、85b退避。在该例子中,码齐销85a、85b退避至下端位置。由此,在步骤ST13中结束销码齐,完成纸张束3”的码齐动作。另外,在步骤ST10中,在上端检测传感器94经过了规定时間却没有检测到码齐销上端的情况下,移至步骤ST14,执行异常处理。例如,通过未图示的显示部执行出错显示处理,显示出错原因等。
这样,根据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捆扎装置100,在对齐在规定位置上分别穿设的冲孔3a的位置,并且将多张纸张3’捆束成纸张束3”的情况下,在设置于下臂侧的码齐销驱动机构91中,马达89旋转,驱动减速齿轮98、UD齿条95、连接件96、X状的臂99a、99b等,从而,使码齐销85a、85b在固定用下臂801a和在中间位置打开的可动用上臂801b之间往复运动。因此,能够从下臂侧向上臂侧贯通纸张束3”的冲孔3a。并且,能够在不从上方按压纸张束3”、减少了纸张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状态下,进行销贯通。由此,能够减少纸张束3”的纸张3’的状态上的偏差。
此外,通过重试动作,即使按压住了纸张3’的状态下使摩擦阻力增加,也能够再次减小摩擦阻力。因此,纸张束码齐后的冲孔3a被对齐的纸张束3”能够通过下臂801a和上臂801b固定,并输送至下一工序。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规定张数的纸张3’在纸张保留部32对齐时重新对齐纸张3’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每当纸张3’进入纸张保留部32时进行销码齐动作,或者每多张进行销码齐动作,减小纸张3’的贯通阻力。此外,也可以是,每次或每当多次时使码齐销85a、85b逐渐地突出,在将销插入冲孔3a的同时进行纸对齐。进而,也可以是,码齐销85a、85b的驱动装置使用步进马达,在进行精细的位置控制同时,进行冲孔3a的再次对齐。
产业实用性
本发明适用于对从黑白用及彩色用复印机、印刷装置输出的记录纸进行捆扎处理的捆扎装置。
Claims (9)
1.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将在规定位置分别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纸张保留部,将所述多张纸张抵接在基准位置上,并将该纸张层叠而进行暂时保留;以及
码齐用棒状体,将由所述纸张保留部暂时保留的多张纸张的孔部对齐;
在将从所述基准位置至所述棒状体的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S1,将从所述纸张的前端至所述孔部的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设为S2时,
相对于所述基准位置将所述棒状体配置成S1>S2的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棒状体的规定位置是该棒状体的轴心的位置,
所述孔部的规定位置是该孔部的中心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纸张束输送路,输送所述纸张束;以及
纸张束输送开闭机构,对所述纸张束输送路进行开闭,
所述纸张束输送开闭机构具有在关闭所述纸张束输送路时形成的基准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处理装置包括靠齐用引导构件,将暂时保留在所述纸张保留部的纸张的宽度对齐;
在所述码齐用棒状体贯通纸张的孔部时,或者该棒状体贯通纸张的孔部之前,所述引导构件从纸张束输送路退避。
5.一种纸张处理装置,将在规定位置分别穿设的孔部的位置对齐,并且,将多张纸张捆束成纸张束,其特征在于,
该纸张处理装置包括:
纸张固定输送机构,具有固定用夹紧构件和可动用夹紧构件,固定所述纸张束并进行输送;以及
棒状体驱动机构,使棒状体在所述纸张固定输送机构的固定用和可动用夹紧构件之间往复运动,
在所述纸张束的码齐时,使所述棒状体从固定用夹紧构件侧向可动用夹紧构件侧突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棒状体驱动机构或/及所述纸张固定输送机构上安装有振动部,在所述纸张束码齐时,所述振动部使所述棒状体或/及可动用夹紧构件振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纸张固定输送机构具有夹紧开闭驱动部,驱动所述可动用夹紧构件,
在进行将所述纸张的孔部对齐的纸张束码齐时,所述夹紧开闭驱动部使可动用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用夹紧构件移动至规定位置,释放所述纸张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开闭驱动部在所述纸张束码齐时,
在所述棒状体驱动机构开始所述棒状体向述纸张的孔部的贯通的同时,开始所述可动用夹紧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用夹紧构件的移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纸张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开闭驱动部在所述纸张束码齐时,
在所述棒状体驱动机构已将所述棒状体贯通于所述纸张的孔部的状态下,将相对于所述固定用夹紧构件的所述可动用夹紧构件闭合以将所述纸张束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82739/2006 | 2006-10-17 | ||
JP2006282739A JP4929969B2 (ja) | 2006-10-17 | 2006-10-17 | 用紙処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7943A true CN101557943A (zh) | 2009-10-14 |
Family
ID=39314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456826A Pending CN101557943A (zh) | 2006-10-17 | 2007-10-17 | 纸张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95231A1 (zh) |
EP (1) | EP2077189A1 (zh) |
JP (1) | JP4929969B2 (zh) |
CN (1) | CN101557943A (zh) |
WO (1) | WO20080478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14498B2 (ja) * | 2009-03-09 | 2013-06-19 |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 振動整列方法及び装置 |
JP5871173B2 (ja) * | 2010-09-09 | 2016-03-01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764581B2 (en) | 2014-03-27 | 2017-09-19 | ACCO Brands Corporation | Sheet stacking device |
US10280029B2 (en) * | 2017-06-23 | 2019-05-07 | Christoph Gahr | Accumulator for collating punch system |
CN109532272B (zh) * | 2019-01-07 | 2023-09-22 | 深圳熙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快速制作临时身份证的制证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55134A (en) * | 1978-03-31 | 1979-05-22 | Hans Sickinger Co. | Method and means for forming, inserting and closing zigzag wire binders |
DE3220814C2 (de) * | 1982-06-03 | 1985-09-26 | Bielomatik Leuze Gmbh + Co, 7442 Neuffen | Vorrichtung zum Ausrichten eines mit Randlochungen für Bindelemente versehenen Blattstapels |
US5249902A (en) * | 1992-06-25 | 1993-10-05 | The Holson Burnes Company | Loose-leaf binder assembly process and apparatus |
JP4089285B2 (ja) * | 2002-04-30 | 2008-05-28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綴じ装置 |
JP4389798B2 (ja) * | 2004-01-29 | 2009-12-24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綴じ処理装置 |
JP4375160B2 (ja) * | 2004-08-12 | 2009-12-02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JP4412107B2 (ja) * | 2004-08-12 | 2010-02-10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後処理装置 |
JP4735150B2 (ja) * | 2005-09-14 | 2011-07-27 | マ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用紙処理装置 |
-
2006
- 2006-10-17 JP JP2006282739A patent/JP492996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10-17 EP EP07830022A patent/EP2077189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10-17 WO PCT/JP2007/070288 patent/WO20080478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0-17 US US12/445,920 patent/US20100295231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10-17 CN CNA2007800456826A patent/CN101557943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100784A (ja) | 2008-05-01 |
EP2077189A1 (en) | 2009-07-08 |
US20100295231A1 (en) | 2010-11-25 |
WO2008047841A1 (en) | 2008-04-24 |
JP4929969B2 (ja) | 2012-05-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691785B2 (ja) | スキュー補正装置、用紙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CN101565135A (zh) | 片材后处理装置 | |
US8475107B2 (en) | Paper-sheet handling device | |
EP0824079B1 (en) | Variable sheet sets stapling and registration positions system | |
CN101557943A (zh) | 纸张处理装置 | |
US11001467B2 (en) | Pivotable tray for jam clearance in sheet folding device | |
EP1925460B1 (en) | Sheet handling device | |
US20110241275A1 (en) | Paper-sheet post-processing device | |
US7419151B2 (en) |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 |
EP2368827B1 (en) | Paper-sheet handling device | |
NO20013345L (no) | Samlestiftemaskin og fremgangsmåte for fremstilling av et oppslagsregister for tryknings- eller papirverk som skalsammenheftes ved hjelp av en samlestiftemaskin | |
JP2005330108A (ja) | 自動ステープリングなどのためにシートスタックを集積トレイ内に保持する機構 | |
JP4846623B2 (ja) | スキュー補正装置、穿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JP2008297099A (ja) | 用紙処理装置 | |
JP3990240B2 (ja) | 用紙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
US7222843B2 (en) | Sheet post-process apparatus | |
JP4081076B2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
JP5526890B2 (ja) | 用紙折り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US20060163802A1 (en) | Sheet buffer with a series of clamping gates | |
JP2007076862A (ja) | シート後処理装置 | |
JP2007331935A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H11263527A (ja) |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