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4084A -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4084A CN101554084A CNA2007800437882A CN200780043788A CN101554084A CN 101554084 A CN101554084 A CN 101554084A CN A2007800437882 A CNA2007800437882 A CN A2007800437882A CN 200780043788 A CN200780043788 A CN 200780043788A CN 101554084 A CN101554084 A CN 1015540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sequence number
- base station
- resource block
- sta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layers above the physical layer, e.g. RRC or MAC-CE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41—Frequency-non-contiguo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站装置包括:生成至少包含发往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传输方式信息的低层控制信道的部件;关于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单独对低层控制信道进行信道编码的部件;将数据信道以及低层控制信道发送到用户装置的部件;以及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性以及业务类别的至少一个,决定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的部件。通过所述数据信道传输用于表示所述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是集中FDM方式还是分散FDM方式的高层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基站装置、用户装置以及用于这些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这种技术领域中,有关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开发正加速进行。尤其在下行链路的通信中高速大容量化等要求强烈以及要求有效地利用比以往更宽的频带等,因此提出了利用多载波方式-特别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方式。进而,有关用于确保用户之间的正交性的频分复用(FDM)方式,也提出了集中(localized)FDM方式以及分散(distributed)FDM方式的两种。在集中FDM方式中,在频率轴上局部地对信道状态良好的用户优先分配连续的频带。这一方式对移动性(mobility)小的用户的通信、高质量且大容量的数据传输等有利。在分散FDM方式中,生成下行信号使得在宽带范围中断续地具有多个频率分量。这一方式对移动性大的用户的通信、语音分组(VoIP)那样的周期性且小的数据尺寸的数据传输等有利。不管使用哪一种方式,频率资源按照确定连续的频带或者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信息而进行资源的分配。
如图1上侧所示,例如在集中FDM方式中资源由“4号”所确定的情况下,使用物理资源块序号为4的资源。在如图1下侧所示的分散FDM方式中,由“4号”确定资源的情况下,使用物理资源块2、8的左半部分的两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一个物理资源块被分割为两个。关于这种已提出的下行通信方式,例如记载在非专利文献1中。
非专利文献1:3GPP,R1-062089,NTT DoCoMo,et al.,“Comparisonbetween RB-level and Sub-carrier-level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for Shared DataChannel in E-UTRA Downlink”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伴随下行数据信道的下行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表示对其进行接收以及解调的用户装置中是否被分配了资源。已提出的方法中的L1/L2控制信道将有关所有用户装置的资源分配信息整体作为一个信道编码的单位而处理。通过加大信道编码的信息单位,能够实现编码增益的提高。但是,在L1/L2控制信道关于所有用户装置而公共地进行信道编码时,用于从基站发送L1/L2控制信道的功率必须与信道状态最差的用户装置相匹配地增大。这不仅意味着对于信道状态不是最差的用户装置而言可能会造成过剩质量,从干扰信号的减少或基站资源的有效利用等观点来看也不利。因此,考虑在基站下属的用户装置的每一个中,将L1/L2控制信道对每个用户装置进行信道编码,关于发送功率对每个用户装置进行功率控制。那么,也许会消除有关发送功率的上述顾虑。
另一方面,由于用户装置的通信环境动态地改变,因此对于特定的用户装置适合的发送方式(频率复用方式)也根据通信状况而改变。因此,在某一时刻以分散FDM方式进行下行通信较好的用户数不限于始终一定,期望根据通信状况而变化。但是在已提出的通信方法中,以集中FDM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和/或以分散FDM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预先被固定,难以适应上述要求。假设,想要使用对每个用户装置进行功率控制的上述方法,容许以分散FDM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改变的情况,则需要在被信道编码的各个用户装置用的L1/L2控制信道中包含表示分散FDM方式的用户数的信息。原因在于这一信息对于各个用户装置了解在本站可利用的频率是什么是必要的(用户装置对L1/L2控制信道进行解调,并通过有无本装置的识别号码来判别是否进行了分配。用户装置在确认本装置的识别号码后,能够根据用户复用数(multiplexing number)来了解本装置用的资源块序号被记录在何处)。但是,在被信道编码的各个用户装置用的L1/L2控制信道中分别包含表示分散FDM方式的用户数的信息会增加下行链路通信中的开销所占据的比例,从资源的利用效率的观点来看并不利。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抑制对每个用户信道编码的L1/L2控制信道的信息量,同时将以分散FDM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设为可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使用的基站装置包括:生成至少包含发往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传输方式信息的低层控制信道的部件;关于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单独对低层控制信道进行信道编码的部件;将数据信道以及低层控制信道发送到用户装置的部件;以及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性以及业务类别的至少一个,决定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的部件。通过所述数据信道传输用于表示所述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是集中FDM方式还是分散FDM方式的高层控制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对每个用户信道编码的L1/L2控制信道的信息量,同时将以分散FDM方式进行通信的用户数设为可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集中FDM方式以及分散FDM方式的图。
图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的方框图。
图3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的方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资源块序号的设定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图4的步骤S20中可使用的FDM方式的决定方法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用树分支序号(tree branch number)来确定资源块序号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按每个小区改变PRB序号(number)以及DRB序号的对应关系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按每个小区改变PRB的分割方法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持续调度中使用的资源块按照规定的图案而改变的情况的图。
标号说明
PRB物理资源块
LRB集中FDM方式(system)的资源块
DRB分散FDM方式的资源块
1~N缓冲器
202调度器
204 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
206、210信道编码单元
208、212数据调制单元
214广播信道生成单元
216其他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
218映射单元
220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
222CP附加单元
224RF发送电路单元
226功率放大器
228双工器
230天线
232接收信号解调单元
234发送方法(system)决定单元
236发送方法存储单元
238 L3控制信号生成单元
302天线
304双工器
306RF接收电路
308接收定时估计单元
310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
312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
314解映射(demapping)单元
316信道估计单元
318数据解调单元
320信道解码单元
322存储器
324CQI估计单元
326多普勒频率估计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移动通信系统中所使用的基站装置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性(mobility)以及业务类别(traffic type)的至少一个,决定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用于表示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是集中FDM方式还是分散FDM方式的高层控制信息通过数据信道被传输到用户装置。由此,能够抑制L1/L2控制信道,同时将利用分散FDM方式的用户数设为可变。
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被分为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图2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基站装置。图2中表示了缓冲器1~N、调度器202、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信道编码单元206、210、数据调制单元208、212、广播信道生成单元214、其他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6、映射单元218、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220、CP附加单元222、RF发送电路单元224、功率放大器226、双工器228、天线230、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32、发送方法决定单元234、发送方法存储单元236以及L3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38。
缓冲器1~N分别表示积累发往各个用户装置的用户数据(也可以说是数据信道、业务数据)的发送缓冲器。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一般为移动终端,但也可以是固定终端。
调度器202进行下行链路中的调度,决定数据信道在哪一时间通过哪一资源怎样被发送到哪一用户装置。决定内容构成调度信息(包括资源分配信息、传输格式信息)。资源分配信息确定频率、时间、发送功率这样的资源。传输格式信息决定数据信道的传输速率,由数据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确定。信道编码率可以是直接被指定,也可以根据数据调制方式以及数据尺寸唯一地导出。调度基于表示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的信息(CQI)而进行。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通过由用户装置接收下行导频信道且测定接收质量从而测定,测定值(CQI)通过上行控制信道被报告给基站。
L1/L2控制信道生成单元204生成包含调度信息的L1/L2控制信道(低层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道(L1/L2控制信号)伴随下行数据信道而被传输,其将解调该数据信道所需的信息通知给用户装置。
信道编码单元206、210以被指示的信道编码率(1/4、1/3、2/3等)对信息进行信道编码。有关控制信道的信道编码率也可以是预先由系统所固定的值。对于有关数据信道的信道编码率(1/4、1/3、2/3、6/7等),使用每次通过调度所决定的值。
数据调制单元208、212以被指示的数据调制方式(QAM、16QAM等)对信息进行信道编码。对于控制信道的数据调制方式可以是预先由系统所固定的值。对于有关数据信道的数据调制方式(QAM、16QAM、64QAM等),使用每次通过调度所决定的值。
广播信道生成单元214生成广播信道(BCH:Broadcast CHannel)。如后所述那样,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广播信道还包括用于表示多个物理资源块和在分散FDM方式中使用的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对应关系的信息。该对应关系是对每个小区决定。
其他的发送信号生成单元216生成数据信道、L1/L2控制信道、广播信道以外的物理信道。这样的物理信道中也可以包括公共导频信道、专用导频信道、同步信道等。
映射单元218进行映射使得各种(物理)信道被适当地频率复用。用户装置的每一个按照该时刻正在使用的方式(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进行映射。
快速傅立叶反变换单元(IFFT)220对输入到其中的信号实施傅立叶反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
CP附加单元222对傅立叶反变换后的信号以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方式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发送码元。
RF发送电路单元224进行用于以无线频率发送发送码元的数模变换、频率变换以及频带限制等处理。
功率放大器226对发送功率进行调整。
双工器228适当地分离发送信号以及接收信号以实现同步通信。
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32对上行链路的信号进行接收、解调。上行链路的信号中可以包含上行数据信道、上行L1/L2控制信道、导频信道等。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32从上行L1/L2控制信道提取用户装置基于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而导出的质量信息(CQI),并提供给调度器202。此外,接收信号解调单元232还从上行L1/L2控制信道提取有关用户装置的移动性的信息。有关移动性的信息一般是由根据多普勒频率fD导出的移动速度来表现。若多普勒频率大,则表示基站以及用户装置之间的距离正在相应地高速变化。
发送方法决定单元234基于用户装置的移动性(fD)、基于用户数据的业务类别、或者基于这两者,决定与该用户装置的下行通信应通过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的哪一个来进行。FDM方式的更新不需要像分组调度的频度那样频繁地进行,也可以低频度地进行。例如在0.5ms或者1.0ms那样的每个子帧进行调度时,例如也可以用1000ms的周期来进行FDM方式的更新(更新除了变更方式的情况之外,还包括维持方式的情况)。总之,优选在低速移动性的情况下使用集中FDM方式,在高速移动性的情况下使用分散FDM方式。此外,优选在业务类别为要求高质量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集中FDM方式,在语音分组(VoIP)等那样的小数据尺寸的数据的情况下使用分散FDM方式。
发送方法存储单元236存储由发送方法决定单元234所决定的发送方法是什么(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
L3控制信号生成单元238将表示由发送方法决定单元234所决定的发送方法是什么的信息包含在比L1或者L2都高层的L3控制信息(高层控制信息)中。L3控制信息经由信道编码单元210以及数据调制单元212,通过数据信道被传输。如上所述,由于FDM方式的更新是低频度地进行,因此就算不是L1/L2控制信道,L3控制信息那样的高层的信令(signaling)也能够充分应对。
图3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用户装置。图3中描绘了天线302、双工器304、RF接收电路306、接收定时估计单元308、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310、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312、解映射单元314、信道估计单元316、数据解调单元318、信道解码单元320、存储器322、CQI估计单元324以及多普勒频率估计单元326。
双工器304适当地分离接收信号以及发送信号以实现同步通信。
RF接收电路306进行用于通过基带(base band)来处理接收码元(symbol)的模数变换、频率变换以及频带限制等处理。
接收定时估计单元308估计接收定时,确定以OFDM方式调制的有效码元的部分(发送码元内,除去保护间隔的部分)。
快速傅立叶变换单元(FFT)310对接收信号进行快速傅立叶变换,进行OFDM方式的解调。接收信号中也许包含下行数据信道、下行L1/L2控制信道、下行导频信道、广播信道等。
下行L1/L2控制信道解调单元312提取接收信号中的下行L1/L2控制信道,并对其进行解调。如上所述那样,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包含有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传输格式信息的调度信息。
解映射单元314按照资源分配信息提取并输出接收信号中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解映射单元314按照用户装置接收的下行数据信道的复用方法是什么,提取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复用方法由L3控制信息指定,具体地说是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此外,用户装置所在范围的小区中使用的资源块序号和由所有小区公共地使用的物理资源块序号的对应关系作为广播信息被通知给各个用户装置。因此,解映射单元314需要也按照该广播信息而进行解映射。
信道估计单元316基于下行导频信道,进行用于补偿因下行传播路径而受到的衰减失真的信道估计。
数据解调单元318按照调度信息(确定传输格式信息中的数据调制方式的信息)以及信道估计结果,进行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数据解调。
信道解码单元320按照调度信息(确定传输格式信息中的信道编码率的信息),进行发往本装置的下行数据信道的信道解码。解码后的信号作为用户数据被提供给后级的处理要素。
存储器322存储广播信道中的广播信息或数据信道中的L3控制信息等。
CQI估计单元324基于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质量(例如,也可以由SINR、SIR等来评价),导出表示信道状态的好坏的信息(CQI:Channel QualityIndicator)。CQI通过上行L1/L2控制信道被通知给基站。
多普勒频率估计单元326基于下行导频信道的接收状况,测定最大多普勒频率fD,导出测定值或者移动性。测定值或者移动性也通过上行L1/L2控制信道被通知给基站。
图4是表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例的流程图。移动通信系统具有多个用户装置和基站。
在步骤S10中,从基站对小区内的用户装置广播广播信道(BCH)。通过广播信道通知的广播信息中除了小区的识别号那样的在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也会被广播的一般的信息之外,还包含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信息。
图5表示资源块信息的一例。资源块信息通过3种序号来表现。3种序号的第一个是物理(Physical)资源块序号,表示系统频带(例如5MHz)中包含规定数个(例如12个)的资源块。第二个序号是用于确定进行集中FDM方式时的资源块的序号(集中资源块序号(简记为LRB)),在本实施例中,LRB和物理资源块被相等地设定,在所有小区中共用。第三个序号是用于确定进行分散FDM方式时的资源块的序号(分散资源块序号(简记为DRB))。
DRB在本实施例中对每个小区独立地设定。通过将一个物理资源块分割为多个从而准备分散资源块。例如,图5所示的3个资源块例子中的中段的情况下,对物理资源块进行二分割,从左开始按照小号的顺序重复两次0、1、2、...、11从而赋予序号。因此,例如DRB为4号的资源是物理资源块序号为2以及8中左半部分的两个资源块。物理资源块的分割数(number)在所有资源块中也可以不同。也可以如图5的下段所示那样,偶数序号(包括0)的物理资源块被三分割,而奇数序号的物理资源块被二分割。此外,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数量关于所有DRB序号可以相同(中段的例子),也可以不同(下段的例子)。在图5下段的例子中,关于偶数序号的物理资源块0、2、4、6、8、10,通过重复3次0、1、2、...、5从而赋予序号,而关于奇数序号的物理资源块1、3、5、7、9、11,通过重复两次6、7、8、9、10、11从而赋予序号。从而,DRB序号为4号的资源是物理资源块序号为2、6、10的中央的三个资源块,而DRB序号为8号的资源是物理资源块序号为3以及9的左半部分的两个资源块。
这样,LRB序号是与物理资源块序号相同且在所有小区中共用的绝对的序号,而DRB序号是在每个小区中所设定的相对的序号。
在图4的步骤S20中,决定在与调度对象的用户装置的下行通信中使用的FDM方式是什么。即,决定在与用户装置的下行通信中,使用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的哪一个。
图6是表示在图4的步骤S20中可使用的FDM方式的决定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流程从步骤S1开始,确认是否存在尚未决定应使用何种FDM方式的用户装置。如果不存在未决定的用户装置(如果对于所有的用户装置都已决定),则结束FDM方式的决定方法。当存在未决定的用户装置的情况下,流程进至步骤S2。
在步骤S2中,确定未决定的一个用户装置。
在步骤S3中,确认有关被确定的用户装置的定时器是否已经期满。定时器的时间是FDM方式的更新周期,作为一例,在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为0.5ms的情况下,定时器的时间是1000ms(1秒)。换言之,FDM方式的更新以比较长的周期来进行。在定时器没有期满时,流程返回到步骤S1,重复已说明的步骤。在定时器期满时,流程进至步骤S4。
在步骤S4中,确认对于由步骤S2所确定的用户装置的最大多普勒频率fD是否超过阈值。在最大多普勒频率fD超过阈值时,流程进至步骤S5。
在步骤S5中,确认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是否为分散FDM方式,如果是则流程进至步骤S8。
在至步骤S8的情况中,对于是基于步骤S5中的“是”的判断的情况,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当前被设定为分散FDM方式,并且当前的移动性较大,因此发送方法应维持分散FDM方式。从而,当前的发送方法被原样维持,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定时器被复位,流程返回到步骤S1。
在步骤S5中,当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不是分散FDM方式时,流程进至步骤S7。
在至步骤S7的情况中,对于是基于步骤S5中的“否”的判断的情况,当前的移动性较大,但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在当前被设定为集中FDM方式。因此,发送方法应被变更为分散FDM方式。从而这时,生成请求该用户装置的FDM方式从集中FDM方式被变更为分散FDM方式的L3控制信息。L3控制信息通过发往该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而被传输。然后,在步骤S8中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定时器被复位,流程返回到步骤S1。
另一方面,在步骤S4中,当对于用户装置的最大多普勒频率fD没有超过阈值时,流程进至步骤S6。
在步骤S6中,确认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是否为集中FDM方式,如果是则流程进至步骤S8。
在至步骤S8的情况中,对于是基于步骤S6中的“是”的判断的情况,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当前被设定为集中FDM方式,并且当前的移动性较小,因此发送方法应维持集中FDM方式。从而,当前的发送方法被原样维持,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定时器被复位,流程返回到步骤S1。
在步骤S6中,当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不是集中FDM方式时,流程进至步骤S7。
在至步骤S7的情况中,对于是基于步骤S6中的“否”的判断的情况,当前的移动性较小,但用户装置的发送方法在当前被设定为分散FDM方式。因此,发送方法应被变更为集中FDM方式。从而这时,生成请求该用户装置的FDM方式从分散FDM方式被变更为集中FDM方式的L3控制信息。L3控制信息通过发往该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而被传输。然后,在步骤S8中对于该用户装置的定时器被复位,流程返回到步骤S1。
这样,基站在某一发送定时(TTI)中,判断应对各个用户装置使用的FDM方式,在FDM方式应被变更的情况下,通过L3控制信息将其意旨通知给用户装置。在不需要改变FDM方式时(步骤S5中“是”的情况、以及步骤S6中“是”的情况),也可以不生成L3控制信息。
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了简化说明,在步骤S4中仅参照了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关系,但也可以进行根据用户数据的业务类别而流程进至步骤S5或者S6的判断。或者也可以进行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关系和业务类别的规定的对应关系而流程进至步骤S5或者S6的判断。
在图4的步骤S30中,进行用于将在步骤S20中决定的FDM方式以及所生成的L3控制信息通知给作为对象的用户装置的调度。一般地,进行有关下行链路的调度。调度中的资源块的确定是根据作为对象的用户装置的FDM方式而进行。如果被分配了资源的用户装置以集中FDM方式接收下行信号,则通过图5的上段所示的、与物理资源块序号一致的集中资源块序号(LRB序号)来确定资源块。如果用户装置以分散FDM方式接收下行信号,则通过图5的中段或者下段所示的、对每个小区独自决定的资源块序号来确定资源。图中,向上箭头都指着序号为“4”的资源块,但由于FDM方式的不同或者每个小区的序号赋予的不同,从而序号“4”所表示的含义不同。
无论如何,通过任一种序号来确定资源块,被确定的内容包含在下行L1/L2控制信道中。作为资源块的确定方法,考虑以下的三个方法。这些只不过是例示,也可以通过这些以外的方法来确定资源块。在以下的说明中,资源块序号可以是LRB序号,也可以是DRB序号。
(1)位映射(bit map)方式
在位映射方式中,准备相应于资源块的种类数量的位数,位的值根据资源块是否被使用而变更。例如,设资源块被分配的状态与“1”对应,没有被分配的状态与“0”对应。假设资源块总共有8个。这时,“01110010”表示0号至7号的资源块内,第1、2、3以及第6个资源块被分配,而其他的资源块没有被分配。这一方法在能够表现任意的资源分配的方面有利,但与资源块序号数量相匹配地需要多个位数,控制信息量变得非常多。
(2)树(tree)方式
在树方式中,对同一用户分配多个资源块时,被限制为资源块序号连续,对于资源块序号的组合的全部准备有其他的识别信息(分支(branch)序号)。
如图7的最下段所示,假设准备了由资源块序号(RB#)0、1、2、3、4、5所确定的6个资源块。并且,通过最下段的RB#预计上位的6段树结构。在树结构的分支或者顶点上对应有1位或者两位的数字,该数字是上述的识别信息或者分支序号。在被分配一个资源块时,通过分支序号0、1、...、5的其中一个来确定资源块序号0、...、5的其中一个。在被分配两个资源块时,通过分支序号6、7、...、10的其中一个来确定资源块序号0以及1、1以及2、...、4以及5的其中一个。以下同样地被分配多个资源块时,对于连续的资源块序号的一个组合,1个数字(1位或者两位)被用于确定连续的资源块序号。
例如,在分配的RB#只有0号时,表示分支序号的信息由“0”表现。在被分配的RB#为0号以及1号时,表示分支序号的信息由十进制的7=二进制的“00111”表现。在被分配的RB#为2号至4号时,表示分支序号的信息由十进制的13=二进制的“01101”表现。在被分配的RB#为1号至4号时,表示分支序号的信息由十进制的16=二进制的“10000”表现。由于资源块序号数量为6个,因此如果是位映射方式则需要6位。但是,本方式至多用两位数字就能够表现分配内容,如上所述能够节约控制位数。一般,根据本方式,必要的控制位数只要log2[RB数×(RB数+1)/2]即可。
(3)开头序号(first number)指定方式
在对同一用户分配多个资源块时,被限制为资源块序号连续,从这样的方面这一方式与(2)的方式相同。本方式与(2)的方式有所不同,通过指定连续的资源块序号的开头序号以及后续的资源块数量,从而确定一连串的资源块序号。例如,在分配了资源块序号1、2、3、4时,指定资源块序号“1”和后续数量“3”。指定开头序号所需的位数为log2(RB总数),表现后续数量所需的位数为log2(RB总数)。这样也能够削减控制位数。
关于集中FDM方式,可以应用上述的(1)至(3)的任意一种方式。关于分散FDM方式,优选应用(2)或者(3)的方式。在分散FDM方式的情况下,任意资源块序号都表现广大的频带中的多个频率分量。因此,预想无论是否施加资源块序号连续的限制,传输质量都不会有较大差异。例如,认为使用由资源块序号1、2、3、6所确定的资源的情况与使用由资源块序号1、2、3、4所确定的资源的情况没有较大差异。不如,在分配多个资源块序号时通过使这些序号必须连续从而削减必要的控制位数更好的情况多。
在图4的步骤S40中,包含通过(1)至(3)的其中一个方式来确定资源块序号的信息的L1/L2控制信道与数据信道一起被传输到用户装置。作为一例,关于下行信道,数据信道的分配在例如0.5ms那样的每个TTI被调度,且数据信道与L1/L2控制信道一起被发送到用户装置。相对于此,FDM方式的更新例如以1000ms那样的长周期通过高层的控制信息而进行。这是由于设想用户的移动性这样的量不会高速地变化。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图4所示的步骤的流程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说明,并非是严格地再现了现实的步骤的流程。
实施例2
如上所述,分散FDM方式用的资源块序号在各个小区独立决定,其内容通过广播信道被广播。在这时,在相邻的小区中对相同频率碰巧赋予了相同的资源块序号的情况下,担心小区边界的用户会受到比较大的干扰。在相同频率中使用了相同的资源块序号时,小区边界用户有可能受到其他小区干扰的这一情况无论是在集中FDM方式还是在分散FDM方式中都相同。但是,在集中FDM方式的情况下,由于对各个用户分配信道状态好的资源块,因此其他小区干扰的影响在分散FDM方式时更加深刻。这是因为在分散FDM方式中,并非基于信道状态的好坏来分配资源。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在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筹划资源块序号或者资源块的分割方法以尽量抑制其他小区干扰。
图8中,为了抑制小区间干扰,物理资源块序号(PRB序号)和分散FDM方式的资源块序号(DRB序号)的对应关系被设定为在小区之间互不相同。具体地说,物理资源块序号1,在小区1中与DRB序号0以及DRB序号1对应,在小区2中与DRB序号8以及DRB序号9对应,并且在小区3中与DRB序号4以及DRB序号5对应。那么,例如即使在系统整体中决定为按照小号顺序使用资源块序号,小区间干扰也会被抑制很多。
图9表示为了抑制小区间干扰,对每个小区改变分割各个物理资源块(PRB)的方法的情况。小区1、小区2、小区3的复用数N都是2。通过频率分割PRB从而实现复用数N=2的方法除了图示的方法之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方法。例如,1个PRB包括12个副载波时,能够通过包括1以上11以下的副载波的部分和包括剩余的副载波的部分来实现N=2。进而,如小区4、小区5、小区6所示,不仅在频率方向上,在时间方向上也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从而能够抑制小区间干扰。图8或图9所示的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频率方向以及时间方向的分割数或复用数的数值只不过是一例,也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
实施例3
然而,在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等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提高数据吞吐量(特别是下行链路的数据吞吐量),进行自适应调制以及信道编码(AMC: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hannel coding)。由于数据调制方式或信道编码方式会根据信道状态的好坏等自适应地(极端的情况为0.5ms左右的每个TTI)变更,因此这一方法能够对数据传输的高速大容量化做出较大的贡献。特别是在分组长度长的数据传输的情况下,AMC能够较大地提高吞吐量。
在AMC中需要每次通过L1/L2控制信道对用户装置通知数据信道中所应用的传输格式(调制方式以及信道编码率)是什么。由于L1/L2控制信道包含数据信道的解调所不可缺少的信息,因此其原则是每当下行数据信道被传输时都要跟随其传输。
因此在频繁地传输分组长度短的数据时,各个数据传输都需要L1/L2控制信道,分配给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的比例增加,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无线资源减少。分组长度短且频繁产生的数据的代表例为,语音分组、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实时数据等。
为了应对这样的不合理,提出了被称为持续调度(Persistent Scheduling)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以固定的(例如一个)传输格式,例如以20ms那样的固定周期来传输下行数据信道(典型的是,语音分组)。例如调制方式固定为QPSK,信道编码率固定为1/3,这些在基站以及用户装置中已知。从而,即使L1/L2控制信道没有每次都通知给用户装置,用户装置也能够适当地接收VoIP那样的下行数据信道。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通过分散FDM方式传输应在例如20ms那样的每个分配周期(allocation cycle)被传输的数据,准备所使用的资源块使其经过比该数据发生周期(分配周期)长的重复周期(repeatingcycle)(例如1000ms的周期),在频率轴上描绘规定的跳变图案(hoppingpattern)。如图中虚线框所示,将一个VoIP数据在同一TTI中映射到多个资源块,从而实现基于分散FDM方式的传输。跳变图案以及传输格式可以通过高层的L3控制信息而被变更,但至少在上述的重复周期的期间被固定。跳变图案可以在每个重复周期中改变,也可以不变地维持。无论如何,通过在持续调度中所使用的资源块序号在重复周期之间被改变为各种各样,并利用频率分集效应,从而与进行现有的持续调度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保证传输质量。
以上本发明参照特定的实施例而进行了说明,但各个实施例只不过是例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为了促进发明的理解而使用具体的数值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没有特别禁止,则这些数值只不过是一例,可以使用适合的任意值。各个实施例的区分对于本发明不是本质性的,也可以根据需要而使用两个以上的实施例。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使用功能性的方框图进行了说明,但这样的装置也可以用硬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修正例、代替例、置换例等包含在本发明中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本国际申请要求基于2006年10月3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6-272348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引用到本国际申请中。
Claims (15)
1、一种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至少包含发往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传输方式信息的低层控制信道的部件;
关于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单独对低层控制信道进行信道编码的部件;
将数据信道以及低层控制信道发送到用户装置的部件;以及
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性以及业务类别的至少一个,决定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的部件,
通过所述数据信道传输用于表示所述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是集中FDM方式或者分散FDM方式的高层控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中FDM方式中,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的所有频带被分配给某一用户装置,
在所述分散FDM方式中,发往某一用户装置的信号具有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多个频率分量的每一个占据比一个物理资源块的频带窄的频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每个小区决定构成系统频带的多个物理资源块和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组的对应关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关系通过广播信道被广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应关系被决定为至少在相邻的小区中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组所占据的频率以及时间被决定为,在某一周期内描绘规定的跳变图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属于发往某一用户装置的信号的多个频率分量的组和属于发往其他用户装置的信号的多个频率分量的组,在同一子帧内被时分复用后发送。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序号确定所述离散的多个频率分量的组,且多个频率分量的组的两个以上被分配给同一用户装置的情况下,被分配连续的序号的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连续的序号的组合的各个组的规定的识别信息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的序号的开始序号以及后续序号的个数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集中FDM方式的情况下,表示多个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是否被分配给特定的用户装置的位映射信息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序号确定构成系统频带的多个物理资源块的每一个,且多个物理资源块被分配给同一用户装置的情况下,分配连续的序号的物理资源块。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指定所述连续的序号的组合的各个组的规定的识别信息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中。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基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续的序号的开始序号以及后续序号的个数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信息中。
15、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至少包含发往用户装置的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信息以及传输方式信息的低层控制信道的步骤;
关于多个用户装置的每一个,单独对低层控制信道进行信道编码的步骤;以及
将数据信道以及低层控制信道发送到用户装置的步骤,
根据用户装置的移动性以及业务类别的至少一个,决定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
通过所述数据信道传输用于表示所述下行无线资源的复用方法是集中FDM方式还是分散FDM方式的高层控制信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272348A JP4601596B2 (ja) | 2006-10-03 | 2006-10-03 | 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
JP272348/2006 | 2006-10-03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4084A true CN101554084A (zh) | 2009-10-07 |
Family
ID=3926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800437882A Pending CN101554084A (zh) | 2006-10-03 | 2007-09-28 |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090303950A1 (zh) |
EP (1) | EP2068476A1 (zh) |
JP (1) | JP4601596B2 (zh) |
KR (1) | KR20090057458A (zh) |
CN (1) | CN101554084A (zh) |
BR (1) | BRPI0718303A2 (zh) |
RU (1) | RU2009114328A (zh) |
WO (1) | WO200804165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3468A (zh) * | 2011-08-12 | 2014-02-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2472766T3 (en) | 2006-04-28 | 2016-02-08 | Panasonic Ip Corp America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and method for radio communications used for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
WO2008041820A2 (en) | 2006-10-02 | 2008-04-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using efficient multiplexing |
WO2008041819A2 (en) | 2006-10-02 | 2008-04-10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signal |
CN104639306B (zh) | 2007-03-19 | 2019-04-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及传输/接收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 |
KR101049138B1 (ko) | 2007-03-19 | 2011-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신호 수신 방법 |
KR100937030B1 (ko) * | 2007-05-31 | 2010-01-15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디지털 방송 신호의 전송 방법, 전송 장치, 수신 방법 및수신 장치 |
KR100908063B1 (ko) | 2007-06-13 | 2009-07-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KR100913090B1 (ko) | 2007-06-13 | 2009-08-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산 신호를 송신하는 방법 |
KR100900289B1 (ko) | 2007-06-21 | 2009-05-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화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KR101416994B1 (ko) * | 2007-06-26 | 2014-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KR101375531B1 (ko) * | 2008-03-14 | 2014-03-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
US8676208B2 (en) | 2008-06-11 | 2014-03-18 | Mediatek Inc. | Scanning and handover opera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KR100921467B1 (ko) | 2008-06-19 | 2009-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셀룰라 다중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조밀도를 조절하는 자원할당시그널링 방식 |
WO2010044487A1 (ja) * | 2008-10-16 | 2010-04-2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予約型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におけるリソース割り当て方法及びリソース割り当てシステム |
KR101581956B1 (ko) * | 2008-10-22 | 2016-01-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1971667B (zh) * | 2009-04-24 | 2014-04-16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多载波无线ofdm系统中的切换方法 |
JP5501453B2 (ja) | 2009-06-19 | 2014-05-21 | ブラックベリー リミテッド | 単一ユーザおよびマルチユーザmimoのための伝送層を信号伝達する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US20130201968A1 (en) * | 2010-04-16 | 2013-08-08 | Kyocera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high-power base station, low-power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GB2504634B (en) | 2010-11-22 | 2014-04-09 | Seven Networks Inc | Aligning data transfer to optimize connections established for transmission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
CN102056306B (zh) * | 2011-01-14 | 2013-10-1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上行共享信道资源分配的方法、装置及一种通信系统 |
CN103843382B (zh) | 2012-09-24 | 2018-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广播消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KR102634987B1 (ko) * | 2018-03-07 | 2024-02-0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무선 네트워크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무선통신 디바이스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52996B2 (en) * | 2001-09-18 | 2003-04-22 | Interdigital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 OVSF code system and methods |
US7209712B2 (en) * | 2002-09-23 | 2007-04-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an square estimation of channel quality measure |
JP2005117579A (ja) * | 2003-10-10 | 2005-04-28 | Fujitsu Ltd | 無線送信装置,無線受信装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リソース制御方法 |
JP4297880B2 (ja) | 2005-03-28 | 2009-07-15 |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 サブマージアーク溶接用ボンドフラックス |
-
2006
- 2006-10-03 JP JP2006272348A patent/JP460159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
- 2007-09-28 US US12/443,809 patent/US2009030395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7-09-28 BR BRPI0718303-8A2A patent/BRPI0718303A2/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9-28 RU RU2009114328/09A patent/RU2009114328A/ru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7-09-28 WO PCT/JP2007/069079 patent/WO20080416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9-28 KR KR1020097008331A patent/KR20090057458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9-28 EP EP07828820A patent/EP2068476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7-09-28 CN CNA2007800437882A patent/CN101554084A/zh active Pend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NTT DOCOMO,等: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6 R1-062285:RB-level Distributed Transmission Method for Shared Data Channel in E-UTRA Downlink》", 1 September 2006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63468A (zh) * | 2011-08-12 | 2014-02-05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CN103563468B (zh) * | 2011-08-12 | 2017-07-21 | 太阳专利信托公司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090057458A (ko) | 2009-06-05 |
BRPI0718303A2 (pt) | 2014-04-15 |
US20090303950A1 (en) | 2009-12-10 |
JP4601596B2 (ja) | 2010-12-22 |
JP2008092377A (ja) | 2008-04-17 |
WO2008041650A1 (fr) | 2008-04-10 |
EP2068476A1 (en) | 2009-06-10 |
RU2009114328A (ru) | 2010-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54084A (zh) | 基站装置以及方法 | |
US8626217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obile station apparatus | |
EP2802093B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hannelization | |
RU2546544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связи и способ сообщения cqi | |
AU2008220216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709348B2 (ja) | 無線通信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加入局 | |
CN102883474B (zh) | 基站和发送方法 | |
CN104684096B (zh) |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提供上行链路控制的方法与系统 | |
CN101422067B (zh) | 用于多载波通信的无线通信基站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JP4463723B2 (ja) |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 | |
CN102833863A (zh) |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 |
AU2007206548A1 (en) |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method | |
CN104767707A (zh) | 用于资源分配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1578834A (zh) | 用户终端装置以及基站装置 | |
CN10217776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方法 | |
GB2451510A (en) | Signalling of dynamic allocation of subcarriers in OFDM systems | |
CN109644175B (zh) | 用于处理待经由第一无线电模块发送的数据的设备 | |
JP2007221753A (ja) | 基地局、通信端末、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
RU2450463C2 (ru) | Передача данных в много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й системе ofdm с адаптивной модуляцией | |
JP7041711B2 (ja) | セルラー電話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シグナリング | |
JP4782220B2 (ja) | 受信機及び受信方法 | |
JP4782229B2 (ja) | 送信機及び送信方法、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 |
JP2010110013A (ja) | 基地局装置 | |
HK1144637A (zh) | 無線通信系統、基站設備和移動站設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1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