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51534B - 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51534B CN101551534B CN 200910136996 CN200910136996A CN101551534B CN 101551534 B CN101551534 B CN 101551534B CN 200910136996 CN200910136996 CN 200910136996 CN 200910136996 A CN200910136996 A CN 200910136996A CN 101551534 B CN101551534 B CN 1015515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framework
- opening
- crystal display
- guide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2858 crystal cell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70131 Agaricus moelleri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95 ligh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液晶显示面板、光学膜片组以及胶框。胶框包含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具有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两框体之间设有从侧壁上突出的间隔板。第一框体的周缘、间隔板以及侧壁形成第一导槽和第一开口,用以自第一开口插入液晶显示面板使之固定于第一导槽内。而第二框体的周缘、间隔板以及侧壁形成第二导槽和第二开口,用以用以自第二开口插入光学膜片组使之固定于第二导槽内。而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结合,并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和光学膜片组固定于胶框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显示器,尤指一种具有胶框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功能先进的显示器已渐成为现今消费电子产品的重要特色,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已经逐渐为各种电子设备如电视、行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或笔记型计算机屏幕所广泛应用。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能够为液晶显示装置面板提供一均匀、高亮度的光源,使得液晶显示装置面板能够正常显示影像。
通常背光模块主要是由光源、反射片、导光板、多种光学膜片(例如扩散片、棱镜片等)及胶框等构件组成,按照光源在背光模块中摆放位置可分为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直下式的背光模块,侧光式的背光模块通常适用于小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器),其光线从侧边入射进入导光板,再经由反射板的反射将光线传递至光学膜上。直下式的背光模块通常适用于大尺寸的液晶显示面板(如液晶电视),其不含导光板且光源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正下方,当光源射出光线后部份会被反射板(Reflector)反射,然后向上经过扩散板(Diffusion plate)均匀分散后从正面射出。
在习知技术中,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或扩散板甚至其它光学膜片均未形成良好的结构固定。例如,在侧光式的背光模块中,导光板是直接放置胶框内的反射片上,再藉由外框加以固定,而实质上导光板与胶框之间则并无任何固定结构,仅能依靠导光板与胶框之间的尺寸匹配,若加工后的实际尺寸略有偏差就会产生异音问题,而由于整个背光模块的结构稳定性比较差,将会严重影响产质量量及产品寿命。再例如,在直下式的背光模块中,扩散板是藉由双面胶带固定于灯管固定座上,该固定方式虽能达到一定的固定效果,但不易组装及拆卸。另外,液晶显示装置为了防止漏光,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外缘粘贴遮光胶带,而遮光胶带的使用会造成重工不易,而且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之间也可能因粘性不足引起剥离。
故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克服习知技术中无法固定或者不便组装液晶显示面板与光学构件之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光学膜片组以及胶框。光源用来产生光线。液晶显示面板包含若干个液晶单元,用来显示影像。光学膜片组用来集中该光源产生之光线。胶框包含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侧壁以及从该侧壁上突出的间隔板。该间隔板设置于该第一框体与该第二框体之间并与该第一框体和该第二框体平行,该第一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以及该侧壁形成第一导槽和第一开口,该第二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以及该侧壁形成第二导槽和第二开口,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光学膜片组分别自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插入该第一导槽和该第二导槽并容置于该胶框中,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位于该胶框的同一侧。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结合,并覆盖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该光源置于该第二本体上。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光学膜片组以及胶框。光源用来产生光线。液晶显示面板包含若干个液晶单元,用来显示影像。光学膜片组用来集中该光源产生之光线。胶框包含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该第一本体为框体,该框体的周缘以及侧壁形成第三导槽,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光学膜片组自该第三导槽的第三开口插入并容置于该胶框中。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结合,并覆盖该第三开口,该光源置于该第二本体上。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没有以往多层构件的繁杂程序,而改以抽屉式的机构替代多层模具的开发,省去了开发多层模具的时间与成本。另外在组装方法上,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光学膜片组是以插入胶框的方式进行,不仅改善了以往多层构件嵌合的繁复程序节省组装所需要的时间,而且不易造成液晶显示面板与光学膜片组的损害。另外利用胶框的侧壁遮光,亦可节省遮光胶带的用量。胶框挡墙的设计更可固定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学膜片组,提升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学膜片组固定可靠性。除此之外,单纯运用胶框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以及光学膜片组的设计,而不用使用传统金属铁框来固定,也渴达到减低成本的好处。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是图1之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本体及光学膜片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沿2-2’方向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是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6是图5沿5-5’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竖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仅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包含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光学膜片组106以及胶框108。胶框108是用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104、光学膜片组106以及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包含第一基板1041、第二基板1042以及软性电路板1044。第二基板1042置于第一基板1041之上,液晶显示面板104还包含若干个液晶单元,软性电路板1044连接于驱动电路(图未示)。驱动电路产生的扫描讯号以及数据讯号经由软性电路板1044传送至该些液晶单元,使得该些液晶单元可以显示不同的灰阶。光学膜片组106包含反射板1062、导光板1064、扩散板1066和棱镜板1068等光学组件。光源102可以是冷阴极射线灯管或是发光二极管。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2是图1所绘示的第一本体及光学膜片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后的立体图,图3是图2沿2-2’方向的剖面图。胶框108包含第一本体120以及第二本体140,第一本体120包括第一框体122、第二框体124、侧壁126以及从侧壁126上突出的间隔板128。间隔板128设置于第一框体122与第二框体124之间并与第一框体122和第二框体124相互平行。第一框体122的周缘、间隔板128以及侧壁126形成第一导槽132和一对第一开口134。第一框体122的周缘、间隔板128以及侧壁126之间所形成的中空腔室为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04。第二框体124的周缘、间隔板128以及侧壁126形成第二导槽136和一对第二开口138,第二框体124的周缘、间隔板128以及侧壁126之间所形成的中空腔室为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置光学膜片组106。第一开口134和第二开口138位于胶框108的同一侧,皆为一中空抽取开口,分别供液晶显示面板104及光学膜片组106置入或取出。为了让液晶显示面板104及光学膜片组106能稳固地置于胶框108内,第一导槽132垂直方向的宽度h1与液晶显示面板104的厚度大致相等,第二导槽136垂直方向的宽度h2与光学膜片组106的厚度大致相等。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框体122、第二框体124、侧壁126以及间隔板128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且第一框体122、第二框体124以及第一本体均为U型结构。
第二本体140与第一本体120结合,在结构上与第一本体100有对应之处,其可为I型结构。第二本体140包含一对挡墙142,挡墙142的宽度需足以阻挡光学膜片组106与液晶显示面板104自第二本体140滑出。第二本体140另包含凹槽144位于该对挡墙142之间,用来让软性电路板1044自凹槽144突出,并覆盖于该光源102上,用以挠曲弯折以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第二本体140相反于凹槽144的一侧,则可覆盖第一开口134和第二开口138。
于组装时,液晶显示面板104和光学膜片组106分别自第一开口134和第二开口138插入第一导槽132和第二导槽136并容置于胶框108的第一本体120中。此时,第一框体122的周缘部分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4的的周缘部分的遮光区域R,亦即利用胶框108的侧壁遮光,以节省遮光胶带的用量。接下来将光源102配置于第二本体140上,并将第二本体140朝第一本体120的第一开口134以及第二开口138处靠近,使第二本体140和第一本体120相结合。请参考图2,软性电路板1044可自凹槽144穿出,但挡墙142的宽度正好足以抵持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光学膜片组106,故可避免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以及光学膜片组106自第二本体104脱落。
一旦组装完毕后,光源102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064后,会导引射入的光线将其分布成均匀的面光源,反射板1062会将射向反射板1062方向的光用来防止光线外漏,以增加光的使用效率。由导光板1064射出的光线再经扩散板1066的均光作用与棱镜片1068的集光作用,提高光源的亮度与均匀度后,再将光线射入液晶显示面板104内。驱动电路产生的扫描讯号以及数据讯号经由软性电路板1044传送至液晶显示面板104中该等液晶单元,使得该等液晶单元调整液晶排列方向。最后,经过光学膜片组106射出的光线到达液晶显示面板104后,就可以根据液晶排列方向的不同而显示不同的灰阶。
请一并参阅图4、图5以及图6。图4是本发明之液晶显示装置200之第二实施例之分解图,图5是图4之第一本体及光学膜片组和液晶显示面板组装后的立体图,图6是图5沿5-5’方向的剖面图。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200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构造类似,除了液晶显示装置200的胶框208结构有所不同。胶框208包含第一本体220,第一本体220为一第三框体222,其具有一中空开口以形成一个可同时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04及光学膜片组106的第三容置空间。第三框体222的周缘以及侧壁226形成第三导槽232和一对第三开口234。第三框体222的周缘以及侧壁226之间所形成的中空腔室为第三容置空间,用以同时容置液晶显示面板104与光学膜片组106。第三开口234为一中空抽取开口,供液晶显示面板104及光学膜片组106置入或取出。为了让液晶显示面板104及光学膜片组106能稳固地置于胶框208内,第三导槽232垂直方向的宽度h3与液晶显示面板104和光学膜片组106的总和厚度大致相等。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三框体222为U型结构。
第二本体240与第一本体220结合,其可为I型结构。第二本体240包含一对挡墙242,挡墙242的宽度需足以阻挡光学膜片组106自第二本体240滑出,但第二本体240另包含凹槽244位于该对挡墙242之间,用来让软性电路板1044自凹槽244突出,并覆盖于该光源102上,用以挠曲弯折以与驱动电路相连接。第二本体240相反于凹槽244的一侧,则可覆盖第三开口234。
于组装时,液晶显示面板104和光学膜片组106自第三开口234插入第三导槽232并容置于胶框208中。此时,第三框体222的周缘部分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04的周缘部分的遮光区域R,亦即利用胶框208的侧壁遮光,以节省遮光胶带的用量。接下来将光源102置于第二本体240上,并将第二本体240朝第一本体220的第三开口234处靠近,使第二本体240和第一本体220相结合。请参考图5,软性电路板1044是可自凹槽244穿出,但挡墙242的宽度正好足以抵持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光学膜片组106,则可避免光源102、液晶显示面板104以及光学膜片组106自第二本体204脱落。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
一光源,用来产生光线;
一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一软性电路板以及若干个液晶单元,用来显示影像;
一光学膜片组,用来集中该光源产生的光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另包含胶框,所述胶框包含:
一第一本体,该第一本体包含一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侧壁与间隔板,该第一框体的周缘、间隔板以及侧壁形成第一导槽和一对第一开口,该第二框体的周缘、间隔板以及侧壁形成第二导槽和一对第二开口,该液晶显示面板和该光学膜片组分别自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的第一开口与该第二开口插入并容置于该胶框中,且该第一框体的周缘部分覆盖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周缘部分的遮光区域,间隔板自该侧壁上突出,设置于该第一框体与该第二框体之间,并和该第一框体与该第二框体相互平行;以及
一第二本体,该第二本体与该第一本体结合,并覆盖该第一开口和该第二开口,该第二本体包含一对挡墙与一位于该对挡墙之间的凹槽,该光源置于该第二本体上,
其中该第二本体与该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同侧,该软性电路板自该凹槽突出。
2.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含:
一液晶显示面板,其包含一软性电路板;
一光学膜片组;
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另包含胶框,所述胶框包含:
一第一本体,为一U型结构,包含第一框体、第二框体、侧壁与间隔板,该间隔板自该侧壁上突出,设置于该第一框体与该第二框体之间,并和该第一框体与该第二框体相互平行,用以容置该液晶显示面板与该光学膜片组;
一第二本体,为一I型结构,与该第一本体结合,该第二本体包含一对挡墙与一位于该对挡墙之间的凹槽;以及
一光源,配置于该第二本体上;
其中该第二本体与该软性电路板设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同侧,该软性电路板自凹槽突出,并覆盖于该光源上,且该对挡墙是用以阻挡该光源、该光学膜片组与该液晶显示面板自该第二本体滑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与该侧壁形成第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液晶显示面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与该侧壁形成一第一导槽与一对第一开口,该第一导槽垂直方向的宽度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相等,该第二本体可覆盖该对第一开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与该侧壁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光学膜片组。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体的周缘、该间隔板与该侧壁形成一第二导槽与一对第二开口,该第二导槽垂直方向的宽度与该光学膜片组的厚度相等,该第二本体可覆盖该对第二开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36996 CN101551534B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液晶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910136996 CN101551534B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液晶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1534A CN101551534A (zh) | 2009-10-07 |
CN101551534B true CN101551534B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1155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910136996 Active CN101551534B (zh) | 2009-04-30 | 2009-04-30 | 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5153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62101U (zh) * | 2009-12-28 | 2010-08-25 | 深圳市鸿富鑫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应用于液晶显示设备中的新型背光源装置 |
JP6689731B2 (ja) * | 2016-11-28 | 2020-04-28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CN112255837A (zh) * | 2020-11-03 | 2021-01-22 | 重庆翰博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低功耗防蓝光超轻薄背光模组 |
CN113253505B (zh) * | 2021-05-19 | 2022-11-25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13867037B (zh) * | 2021-09-15 | 2024-01-30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及其安装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73037B1 (ko) * | 2004-01-07 | 2011-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샤시 프레임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
CN100376971C (zh) * | 2005-03-03 | 2008-03-26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背光模块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0414385C (zh) * | 2005-11-11 | 2008-08-27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 |
KR101451737B1 (ko) * | 2006-11-29 | 2014-10-1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CN200989976Y (zh) * | 2006-12-22 | 2007-12-1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组 |
CN101211046B (zh) * | 2006-12-29 | 2011-08-17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1281320B (zh) * | 2007-04-04 | 2011-10-19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0447623C (zh) * | 2007-08-09 | 2008-12-3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框架组 |
-
2009
- 2009-04-30 CN CN 200910136996 patent/CN10155153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51534A (zh) | 2009-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5602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
US8439551B2 (en) |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9366804B2 (en) | Backplane and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ame | |
US9322981B2 (en) | Liquid display apparatus | |
WO2016095333A1 (zh) | 曲面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10069255A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 |
US9274362B2 (en) |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160072240A (ko) | 백라이트 모듈 및 상기 백라이트 모듈을 이용한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WO2016183902A1 (zh) |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5044981A (zh) |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 |
US12158603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0928041A (zh)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9261721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3076649A (zh) | 导光板与背光源 | |
CN101551534B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US2010032857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170108633A1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 plate, edge-lit typ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2235620B (zh) | 液晶显示器装置及其背光模块 | |
KR20140068734A (ko) | 액정표시 장치 | |
US9323086B2 (en) | Curve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9885819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1221128B1 (ko) | 표시소자의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의 조립방법 | |
WO2020107897A1 (zh) |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 |
KR101795022B1 (ko) | Led 어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
CN201047895Y (zh) | 背光模组及其框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