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8489B - 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其程序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其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8489B CN101548489B CN2007800452859A CN200780045285A CN101548489B CN 101548489 B CN101548489 B CN 101548489B CN 2007800452859 A CN2007800452859 A CN 2007800452859A CN 200780045285 A CN200780045285 A CN 200780045285A CN 101548489 B CN101548489 B CN 1015484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 deterioration
- sign
- user
-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50—Network service management, e.g. ensuring proper service fulfilment according to agreements
- H04L41/5003—Managing SLA; Interaction between SLA and QoS
- H04L41/5009—Determining service level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r violations of service level contracts, e.g. violations of agreed response time or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MTBF]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08—Indicating faults in circuits or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22—Arrangements for supervision, monitoring or testing
- H04M3/2227—Quality of service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8—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ireless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定量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在通信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检测并存储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结束时刻、持续时间。当通信结束时,判定其结束原因,如果是由于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基于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等和通信结束时刻的时间关系,判定通信结束和质量恶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将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至少分成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还是其他这两种以上分别进行合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无线网性能监视用程序,特别是涉及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信的现象进行检测的监视无线网的性能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无线网性能监视用程序。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设置有多个用于进行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的中转的基站装置,通过使得各基站装置所产生的电波的到达区域重叠,能够向位于大范围的物理区域中的移动台站提供可与其他移动台站进行通话等的通信服务。当在移动台站所在的位置处基站所产生的电波的质量不充分时,通信质量就会恶化,并且有时基站和移动台站之间不同步,以至于无线链路被异常切断。这样的异常切断等通信故障很大程度地损害用户的便利性,使用户不满,从而很有可能导致服务合约的解约,因此对于通信运营商来说用于监视异常切断的发生频率等的网络性能监视处理成为了必要的处理。
在非专利文件1中,记载了以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性能监视项目。在非专利文件1的第4.2节公开了针对每个无线接入承载(RAB,Radio access bearer)的释放理由累计其次数来记录的方法。具体的释放理由列表被记载在非专利文件2的第9.2.1.4节中,例如,如果应用作为第46个释放理由被示出的“Radio connection With UE Lost”的累计值,就能够掌握随着无线链路被切断而通信异常结束的次数。
另外,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在移动台站或基站测量通信信道的接收信号的误码率,当连续检测出预定次数的预定值以上的误码率时,发出向用户通知该情况的警报,并且如果发出上述警报的状态持续了固定时间,就强制切断通信信道。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文件特许第2910980号公报(第4页、图1);
非专利文件1:“Performance measurements-UMTS and combinedUMTS/GSM(TS32.403)V4.10.0”,3GPP,2005年3月,pp.21;
非专利文件2:“UTRAN Iu interface Radio Access NetworkApplication Part(RANAP)signaling(TS 25.413)V3.14.0”,3GPP,2003年9月,pp.23、60、83~90。
发明内容
世上大多数的用户都知道在无线通信中通信质量是根据电波状况而恶化的,因此一旦察觉到声音被中断这样的异常结束的前阶段现象,就采取自己进行操作来结束通信、并移动到电波好的区域进行重拨的。
然而,以往的技术中存在无法定量地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话的现象的问题。
例如,当用户察觉到通信质量的恶化、并为了进行重拨而亲自结束了通信时,在非专利文件1和非专利文件2所记载的方法中,被认为是作为第40个释放理由被示出的“Release due to UE generated signalingconnection release”,从而无法与由用户与通信质量的恶化无关地自己结束通话的现象区别开。
同样地,在专利文件1记载的方法中,虽然能够在系统侧检测通信质量的恶化并基于此结果控制通话的结束,但不具备在发出警报的状态经过了固定时间而强制切断通信信道之前检测用户为了重拨等而自己结束通信的现象的装置。
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话以及重拨的行为损害用户的便利性,这与随着无线通信被切断而通信异常结束同样地会使用户对通信 运营商的印象变差。因此,不仅掌握由无线通信的切断引起的通信的异常结束,还定量地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信的现象,并采取增设基站等适当的对策对于提高服务质量是不可或缺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定量地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话的现象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终端、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以及无线网性能监视用程序。并且,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根据定量掌握的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话的现象,能够辅助采取增设基站等适当的对策并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是一种监视无线通信网的通信性能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用户所持有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从质量的测量值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结束原因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如果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此外,也可以如下: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来检测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并进行存储;当通信结束时,检测通信的结束时刻;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并且在从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到通信的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定间隔时,判定为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
此外,也可以如下:作为表示无线连接质量的信息,检测公共导频信道的期望波接收功率、能量对带域内接收功率密度之比、传输块的块错误、或者发送功率控制状态中的至少一个,由此来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所述发送功率控制状态是基于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和发送功率控制字段的值的状态。
此外,也可以如下:通过监视由用户进行的按钮操作以及用于控制呼叫的呼叫控制消息的发送中的一个来判定是否为结束原因是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
此外,也可以如下: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求出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和通信的结束时刻之差,当求出的差小于预定的域值时,判定该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
此外,也可以如下: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并且质量恶化的结束时刻和通信的结束时刻之差小于预定的域值并且质量恶化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定的域值,则判定该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
此外,也可以如下:当判定出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时,存储用于识别该通信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当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来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此外,也可以如下:存储通信目的地标识符、通信结束时的质量的测量值、以及结束时刻;当通信对方为同一个、此次通信开始时的质量相对于上一次通信结束时的质量改善了预定量以上、并且从上一次通信的结束到此次通信开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小于预定时间时,判定此次通信是随着通信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是一种对用户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提供通信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结束原因判定部,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以及合计部,基于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 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此外,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例如,无线移动台站1-1~5)、以及经由无线通信网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连接的无线网管理装置(例如,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无线通信终端包括:质量测量部(例如,质量测量部11),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恶化信息检测部(例如,处理部13),根据由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通话状态检测部(例如通过状态检测部12),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结束原因判定部(例如,处理部13),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以及计数部(例如,处理部13),基于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无线网管理装置包括: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此外,也可以如下:无线通信终端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例如,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计数部在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计数部在进行下一次的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无线通信系统也可以包括:无线通信终端,由用户进行操作;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例如,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2),对与无线通信终端之 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进行控制;以及无线网管理装置,经由通信网至少与无线基站控制装置连接,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质量测量部,在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该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连接质量;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结束原因判定部,当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时,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计数部,基于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无线网管理装置可以包括:合计显示部,对由无线基站控制装置计数的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此外,也可以如下: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计数部在判定出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计数部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终端是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来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 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结束原因判定部,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计数部,基于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此外,也可以如下:无线通信终端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计数部在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计数部在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是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进行控制的装置,包括: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该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连接质量;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结束原因判定部,当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时,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计数部,基于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此外也可以如下;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 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当判定出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计数部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计数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网性能监视程序是适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程序,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处理:检测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在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根据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来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时,利用由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以及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无线网性能监视程序也可以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处理:当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时,存储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以及当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此外,无线网性能监视程序也可以是适用于无线基站控制装置的程序,所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进行控制,所述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处理:检测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该无线通信终端 的无线连接质量;根据表示质量的信息来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当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时,判定结束原因,如果时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恶化信息来判定该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此外,无线网性能监视程序也可以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处理:当判定出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时,存储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以及当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发明效果
第一效果是能够定量地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信的现象。其理由是:判定通信结束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当通信结束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时,进一步判定与通信质量恶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二效果是能够定量地掌握在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己暂时中断通信之后重新开始的现象(重拨现象)。其理由是:在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中存储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并从下一次通信的通信对方等来判定两个通信之间的因果关系。
不管在哪一种情况下,都能够正确地掌握由于网络设备的不完备等而强加给用户的繁杂的行动,并且可辅助基于此采取增设基站等的适当的对策并提高服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移动台站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3中的从通话开始至通话结束的 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利用伴有滞后(hysteresis)的域值判定来判定通信质量有无恶化的判定示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利用伴有滞后的域值判定来判定通信质量有无恶化的判定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判定恶化和结束操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的判定示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其他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其他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移动台站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
图10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3中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标号说明
1-1~5无线移动台站
2-1~3无线基站
3-1~3无线小区
4-1~2无线基站控制装置
5核心网
5-1移动通信交换站
6外部网
11质量测量部
11a、41a块错误率测量部
11b CPICH-RSCP测量部
11c发送功率-TPC测量部
12通话状态检测部
12a NAS-CC监视部
12b、42b超时监视部
42c核心网通知监视部
13、43处理部
14、44存储部
15通话目的地判定部
15a通话号码监视部
16无线部
17、47、57协议处理部
17a、57a CC处理部
47b、57b RANAP处理部
18输入输出部
49、59通信接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构成示例的框图。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是在便携式电话机等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应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的示例。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便携式电话机等无线移动台站1-1~5、无线基站2-1~3、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2、核心网5、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
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网是指通过由各无线基站形成的无线小区重叠而形成的无线移动台站和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网络。另外,核心网5是包括移动通信交换站、网关、各种服务器的、本系统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主干线路网。另外,核心网5还与外部网6(例如,其他通信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或一般的公共线路网或ISDN网等)连接,从而还进行用于与其他通信运营商的便携式电话机或一般电话机进行语音通话或数据通信的中转。
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是用于监视本系统的无线网性能的服务器。在本 实施方式中,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经由监视用网络(通信网)与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连接,管理各无线移动台站的与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相关的信息。下面,将各无线移动台站的与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相关的信息称作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
无线基站2-1~3分别通过发送无线信号来形成无线小区(电波到达范围)3-1~3,并与归属于所形成的无线小区的无线移动台站之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无线移动台站1-1~5分别归属于1个以上的无线小区,经由该无线小区内的无线链路进行通信(语音通话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无线移动台站不仅进行用于通信的处理,还进行用于检测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处理。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2分别与1个以上的无线基站连接,通过控制这些无线基站来控制归属于该无线基站的无线小区的无线移动台站的通信,并且还与核心网5连接,从而在经由控制对象无线基站进行的无线移动台站和核心网之间进行控制用数据的中转。下面,将归属于控制对象无线基站的无线小区的无线移动台站简称为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另外,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2还与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连接,从而收集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的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
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上连接有无线基站2-1和无线基站2-2,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2上连接有无线基站2-3。另外,无线基站2-1形成无线小区3-1,无线基站2-2形成无线小区3-2,无线基站2-3形成无线小区3-3。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无线移动台站1-1和无线移动台站1-2归属于无线小区3-1、无线移动台站1-3归属于无线小区3-2、无线移动台站1-4和无线移动台站1-5归属于无线小区3-3的例子。
在图1中示出了3个无线基站以及无线小区,但它们的个数不限于3个,可根据本系统的无线通信服务的提供范围而设置多个。同样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的个数也不限于2个,可根据无线基站的个数而设置多个。另外,无线移动台站的个数也不限于5个,根据本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服务用户的数量而存在多个。下面,将无线移动台站1-1~5总称为无线移动台 站1。另外,将无线基站2-1~3总称为无线基站2。另外,将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1~2总称为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移动台站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移动台站1不仅包括:无线部16、协议处理部17、输入输出部18,并且为了实现用于检测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自发地结束通信的处理而还包括:质量测量部11、通话状态检测部12、处理部13、存储部14。在图2中,只简要示出了在通常无线通信系统通常所具备的构成要素中与本发明相关的构成要素。
本发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测量通信过程中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并在通信质量变得低于预定质量时,存储其发生时刻。并且,当结束通信时,判定其结束原因,当判定为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时,基于发生质量恶化的时刻和结束通信的时刻来判定是否为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当判定为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对该次数进行合计。例如,当低于预定质量的发生时刻与通信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时间间隔时,判定为发烧了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下面,以语音通话为例,说明定量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方法。
质量测量部11测量下行方向(从无线基站向无线移动台站进行发送的方向)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和上行方向(从无线移动台站向无线基站进行发送的方向)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中的任一个或者所述两者。例如在W-CDMA(码分多址连接)方式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情况下,质量测量部11可测量CPICH(Common Pilot Channel,公共导频信道)的P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期望波接收功率)、Ec/No(能量对带域内接收功率密度之比)、传输块的块错误率以作为下行方向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另外,例如可以测量上行DPDCH(Dedicated Physical DataChannel,专用物理数据信道)/上行DPCCH(Dedicated Physical ControlChannel,专用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功率、以及下行DPCH(DedicatedPhysical Channel,专用物理信道)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发送 功率控制)字段(field)值的组以作为上行方向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
如图2所示,质量测量部11包括块错误率测量部11a、CPICH-RSCP测量部11b、发送功率-TPC测量部11c,例如也可以在块错误率测量部11a中测量传输块的错误率,在CPICH-RSCP测量部11b中测量CPICH的RSCP,在发送功率-TPC测量部11c中测量基于上行DPDCH/DPCCH的发送功率和下行DPCH的TPC字段的上行方向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
传输块的错误率可以在块错误率测量部11a中经由协议处理部17来测量。协议处理部17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与用于进行无线通信的协议相关的各种处理的处理部,其包含CC处理部17a,该CC处理部17a为了控制至少呼叫而对经由基站在移动台站和核心网之间收发的呼叫控制消息进行终端处理。传输块的错误率也可以间隔固定时间计算。这等于将在该期间检测出的传输块数除以全部传输块数而得的值。可以利用通常的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码校验)来进行检错。
CPICH的RSCP可以在CPICH-RSCP测量部11b中经由无线部16测量。无线部16是将用户数据(通信数据)以及控制数据从无线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或者从电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并在与无线基站之间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的处理部。
上行DPDCH/DPCCH的发送功率可以在发送功率-TPC测量部11c中经由无线部16测量。另外,下行DPCH的TPC字段可经由协议处理部17测量。质量测量部11例如可以在上行DPDCH/DPCCH的发送功率为允许的最大值并且TPC为+1的状态持续时,判定为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处于低的状态。其中,TPC为+1表示在无线基站中接收的上行DPDCH/DPCCH的接收功率低于预先设定的目标值,接受了表示TPC=+1的TPC字段的无线移动台站使上行DPDCH/DPCCH的发送功率增加+1单位。这样的发送功率控制在W-CDMA中被称作发送功率控制。
质量测量部11由按照程序动作的CPU等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实现。
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通话(在这里是语音通话)的开始和结束,检测其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结束理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至少检测由 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以作为结束理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也可以检测由无线链路不同步所引起的异常结束。作为检测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的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对无线移动台站(具有通话状态检测部12的无线移动台站)上的按钮操作进行监视的方法、对本无线通信系统所采用的通信协议中无线移动台站为了控制呼叫而经由基站与核心网进行收发的呼叫控制消息(例如,NAS(Non access stratum,非接入层)的CC消息)进行监视的方法等。另外,作为由无线线路的不同步引起的异常结束的检测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对上层响应于下层(物理层)通知而来的无线异常(不同步)判定出无线链路被切断为止的定时器(例如,3GPP TS 25.331V3.20.0中定义的T313定时器)的超时(time out)的方法。上述定时器到期表示由于物理层的异常(电波弱等)而无线链路被切断。
通话状态检测部12例如可以监视是否经由输入输出部18进行了指示开始通话的按钮操作或者指示结束通话的按钮操作。输入输出部18是操作按钮、液晶画面、麦克风、扬声器等用户接口。如图2所示,通话状态检测部12包括NAS-CC监视部12a和超时监视部12b,在NAS-CC监视部12a中监视CC消息,在超时监视部12b中监视超时。
通话状态检测部12例如可以在NAS-CC监视部12a中监视是否经由CC处理部17a收发了请求开始通话的CC消息(CONNECT类的CC消息),或者监视是否收发了请求结束通话的CC消息(DISCONNECT类的CC消息)。结束理由也可以通过参照附加在该切断请求中的结束理由来检测。
另外,通话状态检测部12例如可以在超时监视部12b中经由协议处理部17监视用于检测由物理层的异常引起的无线链路的切断的定时器是否超时,当监视到定时器超时时,可以认定检测出了由无线链路不同步而引起的异常结束。
CC消息的监视或超时的监视具体来说能够在用于交流CC消息或超时通知消息的消息处理中通过判定消息的目的地或标识符来实现。另外,通话开始、结束的检测不仅可以通过监视CC消息来检测,也可以通过监视存保持无线移动台站内的表示连接状态的状态变量(例如,RRCState)是否 已转移到通话当中(例如,Cell-DCH)或者空闲状态(Idle)来检测。另外,开始时刻、结束时刻可以经由对当前时间进行计时的计时部(没有图示)检测出通话的开始或结束的时刻来检测。
通话状态检测部12由按照程序动作的CPU等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实现。通话状态检测部12也可以作为用于控制无线移动台站的通信协议的协议控制部的一个功能来实现。
处理部13基于由质量测量部11测量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以及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的语音通话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结束理由来判定是否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自发地结束了通话。并且,基于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次数进行计数,并存储在存储部14中。处理部13由按照程序动作的CPU等信息处理装置具体实现。
存储部14存储该无线移动台站的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以及为了判定出该无线移动台站的通信结束是否为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所需要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存储累积通话次数和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累积发生次数。另外,作为为了判定出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而所需的信息,存储通信过程中的恶化开始时刻以及恶化的持续时间。根据需要,也可以存储通信过程中的通信质量的评价值、通信开始时刻及结束时刻、结束例由。
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3中的通话开始至通话结束的处理流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例如当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出用户开始了通话时,处理部13在检测出通话结束为止的期间(由步骤S105的“否”引起的重复)对通信质量的恶化状态进行监视。处理部13定期获取由质量测量部11测量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值(在这里是下行方向的无线链路中的传输块的块错误率)(步骤S102),并基于获取的通信质量的测量值来判定当前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状态(有没有发生恶化)(步骤S102)。处理部13也可以获取CPICH的RSCP的测量值来判定通信质量的恶化状态。另外,当质量测量部11以有无恶化的形式来检测通信质量 时,省略处理部13中的恶化状态的判定处理。处理部13在步骤S102中判定当前的通信质量的恶化状态,基于判定结果将恶化信息(例如,有无恶化、恶化的开始时刻、恶化的持续时间)存储在存储部14中(步骤S103、S104)。
通信质量的有无恶化的判定能够使用例如通常已知的伴有滞后的域值判定。图4和图5是示出利用伴有滞后的域值判定来进行通信质量有无恶化的判定例的说明图。图4是示出块错误率和恶化状态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在图4中,纵轴示出了表示通信质量有没有恶化的恶化状态。并且,横轴示出了作为通信质量的测量结果的块错误率。当恶化状态为0时表示通信质量没有发生恶化的状态,当恶化状态为1时表示通信质量发生恶化的状态。
其中,块错误率事先定义了两个域值(Th1和Th2),一旦块错误率大于Th1,恶化状态就转移到1,一旦块错误率小于Th2,恶化状态就转移到0。例如,处理部13以恶化状态=0为初始值,当恶化状态为0时,判定块错误率是否大于Th1,如果大于Th1就将恶化状态转移到1。另外,当恶化状态为1时,判定块错误率是否小于Th2,如果小于Th2就将恶化状态转移到0。处理部13将表示恶化状态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4中。或者,处理部13也可以在将恶化状态从1转移到0时(即,检测出发生了恶化时),将该时刻作为恶化开始时刻存储在存储部14中。另外,也可以在恶化状态从1转移到0时(即,检测出恶化消除时),基于该时刻和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恶化开始时刻来计算恶化的持续时间,并将该恶化的持续时间存储在存储部14中。也可以将检测出恶化消除的时刻作为恶化结束时刻进行存储,以代替恶化的持续时间。
另外,图5是示出块错误率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在图5中,纵轴表示块错误率。并且,横轴表示时间。在图5中,示出了在t1时刻块错误率超过Th1并且之后在t2时刻块错误率小于Th2的示例。在图5所示的示例中,t1时刻成为恶化的开始时刻,t2时刻成为恶化的结束时刻。并且,t1时刻~t2时刻之间的时间Δt成为恶化的持续时间。当在恶化状态为1的情况下结束了通信时,可以将通话结束时刻当做恶化的结束时刻。
接下来,在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出通信结束(步骤S105的“是”)后,处理部13判定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出的结束理由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步骤S106)。如上面已说明的那样,通话状态检测部12在通话过程中始终监视该无线移动台站(具备通话状态检测部12的无线移动台站)收发的CC消息。通话状态检测部12可以例如在检测出通信结束时从无线移动台站发送的DISCONNECT类的CC消息时,输出表示该通信结束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的信息,以作为结束理由。另外,可以例如在没有检测出上述的DISCONNECT的发送而检测出T313定时器超时的情况下,输出表示该通信结束是随着无线链路中的不同步而引起的异常结束的信息,以作为结束理由。另外,例如当检测出无线移动台站已接收DISCONNECT类的CC消息时,作为结束理由,可以输出表示该通信结束是由对方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的信息。处理部13可以参照从通话状态检测部12输出的表示结束理由的信息,判定结束理由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根据步骤S106的判定结果,在判定为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为了判定该通话结束是否是由通信质量恶化引起的用户的通话结束,而对恶化和结束操作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步骤S107)。
处理部13基于结束操作时刻和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恶化信息来判定恶化和结束操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也可以例如在作为恶化信息而存储了通信质量恶化的开始时刻时,处理部13求出结束操作时刻和恶化的开始时刻之间的差,如果求得的差小于预先设定的域值,就判定为恶化和操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另外,处理部13也可以例如基于结束操作时刻和通信质量恶化的开始时刻以及恶化的持续时间来判定恶化和结束操作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图6是示出判定恶化和结束操作之间有无因果关系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6中,横轴取通信的结束时刻和恶化的结束时刻之间的差(下面,称为结束时刻差),纵轴取恶化的持续时间。恶化的结束时刻通过在恶化的开始时刻加上恶化的持续时间来求得。其中,横轴、纵轴分别定义有域值T1、T2。即,对于结束时刻差事先定义了域值T1,对于恶化的持续时间事先 定义了域值T2。
首先,处理部13求出结束时刻差,并且判定该结束时刻差是否大于等于T1,其中结束时刻差是通信的结束时刻和恶化的结束时刻之差。当结束时刻差大于等于T1时,即在从恶化状态结束开始通信持续了固定时间以上的时间的情况下,与恶化的持续时间无关地判定为通信结束与通信质量的恶化没有关系(没有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当结束时刻差小于T1时,根据恶化的持续时间来判定因果关系。具体来说,判定恶化的持续时间是否小于T2,当恶化的持续时间小于T2时,判定为没有因果关系,否(恶化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T2时)则判定为有因果关系。
然后,当在步骤S107中判定出恶化和结束操作间有因果关系、即通话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话结束(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步骤S108的“是”),处理部13使存储部14内的表示累积发生次数的计数器加1(步骤S109)。当在步骤S107中判定出不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话结束时(步骤S108的“否”),为了对累积通话数进行计数而进入步骤S110。
最后,处理部13不管通话结束理由或恶化和结束操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定结果如何都使存储部14内的表示累积通话数的计数器加1(步骤S110)。累积通话数可以用于基于随着通信质量恶化的用户判断的通信结束的频率计算中。
处理部13将这些存储在存储部14内的信息经由无线链路以及监视用网络以预定的定时传送给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例如,处理部13以固定周期读取存储在存储部14内的累积通话数以及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的累积发生次数,将其作为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经由无线基站和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发送给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传送消息的方式和路由的方式可以采用任意的方式。例如,既可以编码为XML格式并进行基于HTTP的传送,也可以进行基于IP地址的路由。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将该信息与从其他无线移动台站传送过来的数据一起进行总结,利用于管理画面上的显示等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如步骤S107所述,判定通信结束是否 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当通信结束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时,进一步判定与通信质量恶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能够定量地掌握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用户自己结束通信的现象。从而可基于此采取增设基站等适当的对策并提高服务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说明了本发明的处理部(质量测量部11、通话状态检测部12、处理部13)和无线移动台站中用于实现基本功能的要素(例如,协议处理部和无线部)被独立地构成的示例,但在将本发明的处理部作为在CPU上动作的应用程序来实现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例如嵌入在实现协议处理部的应用程序中的构成。此时,由实现协议处理部的应用程序提供用于获取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部所需要的信息的接口(信息获取API)。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举出了在通信质量的恶化和通信结束的因果关系的判定中进行“有因果关系”和“没有因果关系”的二值判定的例子,但也可以考虑在图6所示的轴内定义与表示因果关系的强度的连续值对应的区域并记录这些每个范围的累积发生次数的方法。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无线移动台站1包括质量测量部11、通话状态检测部12、处理部13并在无线移动台站1中进行质量测量处理、通话状态检测处理、通信质量的恶化和通信结束的因果关系的判定处理的例子。但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也可以在无线基站2或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中进行。
图7和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其他的构成示例的框图。图7示出了质量测量、通话状态检测、通信质量的恶化和通信结束的因果关系的判定都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中进行的情况的构成示例。如图7所示,本示例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不仅包括通信接口部49、协议处理部47,而且为了实现用于对随着所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的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的通信质量的恶化而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进行检测的处理,还包括质量测量部41、通话状态检测部42、处理部43、以及存储部44。
质量测量部41测量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的上行方向或下行方 向、或者两个方向上的无线链路的传输块的块错误率。质量测量部41也可以包含例如块错误率测量部41a,并在块错误率测量部41a中测量传输块的块错误率。块错误率的测量方法与无线移动台站1的块错误率测量部11a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通话状态检测部42检测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中的通话的开始和结束,检测该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结束理由。通话状态检测部42也可以包括例如核心网通知监视部42c和超时监视部42b。即,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的通话状态检测部42中包含核心网通知监视部42c来代替无线移动台站1中的NAS-CC监视部12a。超时监视部42b的超时监视方法与无线移动台站1中的超时监视部12b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7所示的构成的特点在于:为了根据来自核心网5的通知来判定通信结束理由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通话状态检测部42包含核心网通知监视部42c。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中,通话状态检测部42也可以包括NAS-CC监视部42a,并在NAS-CC监视部42a中监视CC消息,但由于CC消息是在无线移动台站1和核心网5之间有效的协议,因此还是监视来自核心网5的通知消息更加方便。图7中只简要示出了在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所具有的构成要素中与本发明相关的构成要素。
通话状态检测部42例如在核心网通知监视部42c中监视从核心网5发送的通知消息。通话状态检测部42可以在核心网通知监视部42c中监视是否经由协议处理部47的RANAP处理部47b收到了控制对象的无线移动台站开始通话时被通知的通知消息或结束通话时被通知的通知消息。通知理由可以通过参照附加在表示通话结束的通知消息中的结束理由来检测。具体来说,可以参照RANAP的IU Release Command(释放指令)的Cause(理由)字段。这里,IU释放指令是指核心网5在处理与无线移动台站1之间交换的DISCONNECT类的CC消息之后,从核心网5向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发送的消息。移动通信交换站5-1和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之间的通知消息的交换是由各自具有的RANAP处理部57b、47b经由各自具有的通信接口部59、49来进行的。
处理部43从与控制对象的各无线移动台站相关的由质量测量部41测 量的无线链路的通信质量以及由通话状态检测部42检测出的通信的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结束理由,判定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了通话。然后,基于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次数进行计数,存储在存储部44内。处理部43中的判定方法和计数方法与无线移动台站1中的处理部13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存储部44存储控制对象的各无线移动台站中的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以及为了判定该无线移动台站的通信结束是否为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所需要的信息。
处理部43将作为因恶化引起的通信结束信息而存储的信息例如经由监视用网络以预定的定时传送给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例如,处理部43既可以以固定周期发送给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也可以作为对来自无线网管理服务器7的轮询请求的应答来发送。
接下来,图8示出了无线移动台站和无线基站控制装置相协作来进行通信质量的恶化和通信结束的因果关系的判定时的构成示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由无线移动台站1包括质量测量部11、处理部13、存储部14,并由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包括通话状态检测部42、处理部43、存储部44。在这样的构成中,由包含在无线移动台站1的质量测量部11和处理部13计算通信质量的恶化的开始时刻以及恶化的持续时间,并将这些信息暂时存储在同样包含在无线移动台站1中的存储部14内。另一方面,由包含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的通话状态检测部42检测控制对象的各无线移动台站的通话的开始和结束,并检测出其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结束理由,然后将这些信息暂时存储在同样包含在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中的存储部44内。然后,也可以从无线移动台站1以适当的定时传送通信质量恶化的开始时刻以及恶化的持续时间,并由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的处理部43评价恶化和结束操作间的因果关系。
如上所述,在无线移动台站1和无线基站控制装置(也可以是无线基站)4之间分散分配了各功能,并为了这些功能之间进行合作而实施适当的通信,但本质上与在图1的构成中所说明的方法相同,这些功能的分配配置的组合或者通信的顺序不同的构成和方法是容易类推的。
另外,在上面所述的示例中说明了在适用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进行语言通话的情况,但本发明也适用于用户进行分组通信的情况。此时,通信的开始和结束对应于分组数据协议(PDP,Packet Data Protocol)上下文的建立和释放、或者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Protocol)的会话的开始和结束等,并且用户自己进行的通信结束对应于PDP上下文的释放操作或HTTP请求的取消操作(按下取消按钮)等。PDP上下文的建立和释放可以通过监视例如NAS的会话管理(SM,Session Management)消息来检测,HTTP会话的开始和结束可通过浏览器上的用户操作等来检测。
作为一个具体示例,分组通信的开始可以通过监视从无线移动台站1或者核心网5发送的类别激活PDP上下文接收(type Active PDP ContextAccept)的SM消息来检测。另外,分组通信的结束可以通过监视存储在无线移动台站1内的表示连接状态的状态变量(例如,RRCState)是否从空闲状态以外的状态转移为空闲状态来检测。
实施方式2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移动台站1的构成示例的框图。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处理定量掌握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之外,还能够掌握用户移动到电波好的区域进行重拨的现象。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移动台站1与图2所示的第一事实方式相比还包括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与通话状态检测部12合作,提取用于确定电话号码等通信对方的标识符(通话目的地标识符)。在语音通话的情况下,具体的方法可例举对包含在CC消息内的电话号码进行监视的方法。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也可以包括电话号码监视部15a。例如当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出通话开始时,电话号码监视部15a经由NAS-CC监视部12a检测包含在CC消息内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例如,电话号码)。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可由按照程序动作的CPU等具体实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3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结束通话的次数进行计数,并且在判定为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存储那时的通信对方的标识符,而且在下一次进行通信时,与通信对方的标识符进行比较,判定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进行的通信重拨(暂时中断和重新开始),并对该次数进行合计。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存储部14还存储随着质量恶化而重拨的累积发生次数。
图10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3中的处理流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示出了接在图3的步骤S107之后的步骤。处理部13在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08的“是”),使表示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的累积发生次数的计数器加1(步骤S109),并且将由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检测出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到存储部14中(步骤S201)。当不是因恶化引起的结束(步骤S108的“否”)时,也可以对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进行清除处理。另外,处理部13也可以将在进行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重拨的判定时所需要的信息(这里为通话的结束时刻和结束时的质量信息)与通话目的地标识符一起存储在存储部14内。
然后,处理部13进入等待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到下一次通话被开始的状态。在此期间,由质量测量部11周期性地获取关于通信质量的信息(质量信息)(步骤S202)。质量信息例如为CPICH的RSCP,CPICH的RSCP是表示当不进行通信时的无线质量的信息。
然后,一旦由通话状态检测部12检测出新的通话开始(步骤S203的“是”),处理部13就从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获取当前进行通话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并与存储在存储部14中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进行比较。这里,如果是同一个通话目的地(步骤S204的“是”),则判定当前通话是否是因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步骤S205)。在判定中使用从上一次通话的结束时刻起经过的时间以及在步骤S202中获取的质量信息。具体来说,当当新的通话开始时的质量相对于上次通话结束时的质量改善了大 于等于固定量以上、并且从上次通话结束到新的通话开始为止的经过时间小于固定时间时,处理部13判定为新的通话是因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这里,上一次通话结束时的质量信息是例如在步骤S201中由处理部13通过质量测量部11获取并存储在存储部14内的质量信息。
当判定为因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时(步骤S206的“是”),处理部13使表示其累积发生次数的存储部内的计数器加1(步骤S207)。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存储随着质量恶化而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话结束中的通话目的地标识符、并且分析下一次通话时刻、通话目的地以及通话开始时的质量,能够定量掌握因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的现象。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由于网络设备的不完备等而强加给用户的繁杂的行为,并基于此能够采取增设基站等的适当的对策并提高服务的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无线移动台站1包括质量测量部11、通话状态检测部12、处理部13、通话目的地判定部15、并在无线移动台站1中执行质量测量处理、通话状态检测处理、通信质量的恶化和通信结束的因果关系的判定以及重拨的判定处理的例子,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将其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在无线基站2或无线基站控制装置4中执行。
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便携式电话机,而是,只要是包含PDA等便携式终端机的移动通信系统等经由无线网进行各种通信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就可以适用本发明。
本申请主张2006年12月8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06-331737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引用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
Claims (17)
1.一种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用于监视无线通信网的通信性能,其特征在于,
在用户所持有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
从所述质量的测量值判定有无质量恶化,
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结束原因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如果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
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基于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来检测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并进行存储,
当通信结束时,检测通信的结束时刻,
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并且在从所述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到所述通信的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预定间隔时,判定为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检测作为表示无线连接质量的信息的、公共导频信道的期望波接收功率、能量对带域内接收功率密度之比、传输块的块错误、或者发送功率控制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来测量无线连接质量,所述发送功率控制状态是基于专用信道的发送功率和发送功率控制字段的值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监视由用户进行的按钮操作以及用于控制呼叫的呼叫控制消息的发送中的一个来判定是否为结束原因是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求出质量恶化的发生时刻和通信的结束时刻之差,当求出的差小于预定的域值时,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是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并且质量恶化的结束时刻和通信的结束时刻之差小于预定的域值并且质量恶化的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定的域值,则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判定出所述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时,存储用于识别该通信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
当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来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
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其特征在于,
存储通信目的地标识符、通信结束时的质量的测量值、以及结束时刻,
当通信对方为同一个、此次通信开始时的质量相对于上一次通信结束时的质量改善了预定量以上、并且从上一次通信的结束到此次通信开始为止所经过的时间小于预定时间时,判定此次通信是随着通信质量恶化所进行的重拨。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用于对用户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提供通信服务,其特征在于,包括:
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
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所述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
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
结束原因判定部,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所述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所述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以及
合计部,基于所述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
1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以及经由无线通信网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连接的无线网管理装置,
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
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所述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
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
结束原因判定部,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所述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所述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以及
计数部,基于所述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无线网管理装置包括:
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信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无线通信终端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
当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计数部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计数部在进行下一次的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12.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无线通信终端,由用户进行操作;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对与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进行控制;以及
无线网管理装置,经由通信网至少与所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连接,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包括:
质量测量部,在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该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连接质量;
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所述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
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
结束原因判定部,当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时,判定由所述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所述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
计数部,基于所述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无线网管理装置包括:
合计显示部,对由所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计数的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
当判定出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计数部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计数部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所述合计显示部对各无线通信终端中的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合计并显示。
14.一种无线通信终端,该终端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无线连接质量;
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所述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
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
结束原因判定部,当通信结束时,判定由所述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所述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
计数部,基于所述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
当判定出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计数部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计数部在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16.一种无线基站控制装置,用于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与由用户进行操作的无线通信终端之间建立双向无线链路的无线基站进行控制,所述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包括:
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归属于控制对象的无线基站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开始和结束、以及结束原因,其中所述结束原因表示是否是由用户操作引起的结束;
质量测量部,在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中,测量该无线通信终端的无线连接质量;
恶化信息检测部,根据由所述质量测量部测量出的表示质量的信息,判定有无质量恶化,并检测基于所述有无质量恶化的判定结果的恶化信息;
结束原因判定部,当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时,判定由所述通话状态检测部检测出的结束原因,如果是该结束原因为用户操作引起的通信结束,则利用由所述恶化信息检测部检测出的恶化信息,判定所述通信结束是否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话结束;以及
计数部,基于所述结束原因判定部的判定结果,对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地结束通话的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基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所述通信目的地检测部检测用于识别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对方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
当判定出所述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结束是随着通信质量的恶化而用户自发进行的通信结束时,计数部将该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存储在存储装置中,
所述计数部在所述无线通信终端进行下一次通信时,基于当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和已存储的上一次通信的通信目的地标识符,判定是否是对同一个通信对方进行的重拨,并对随着通信质量恶化而发生的重拨现象的发生次数进行计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331737 | 2006-12-08 | ||
JP331737/2006 | 2006-12-08 | ||
PCT/JP2007/072896 WO2008069058A1 (ja) | 2006-12-08 | 2007-11-28 |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性能監視方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装置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8489A CN101548489A (zh) | 2009-09-30 |
CN101548489B true CN101548489B (zh) | 2013-03-06 |
Family
ID=39491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4528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48489B (zh) | 2006-12-08 | 2007-11-28 | 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其程序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78115B2 (zh) |
EP (1) | EP2093901B1 (zh) |
JP (1) | JP5045949B2 (zh) |
CN (1) | CN101548489B (zh) |
WO (1) | WO200806905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239239A (ja) * | 2009-03-30 | 2010-10-21 | Nec Infrontia Corp | 無線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障害通知方法、および無線基地局のプログラム |
US8214862B1 (en) * | 2009-07-13 | 2012-07-03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Conserving bandwidth by restricting videos communicated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JP5973362B2 (ja) * | 2013-02-18 | 2016-08-23 | ビッグローブ株式会社 |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4125346A (zh) * | 2013-04-27 | 2014-10-29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语音质量的告警方法和装置 |
US20160077747A1 (en) * | 2014-09-11 | 2016-03-17 | Dell Products, Lp | Efficient combination of storage devices for maintaining metadata |
US10126950B2 (en) * | 2014-12-22 | 2018-11-13 | Intel Corporation | Allocating and configuring persistent memory |
WO2016207603A1 (en) | 2015-06-25 | 2016-12-29 | Airspan Networks Inc. | Managing external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GB2539731B (en) | 2015-06-25 | 2021-08-04 | Airspan Ip Holdco Llc | Quality of service in wireless backhauls |
GB2539736A (en) | 2015-06-25 | 2016-12-28 | Airspan Networks Inc | Wireless network configuration using path loss determination between nodes |
GB2539730B (en) * | 2015-06-25 | 2021-04-07 | Airspan Ip Holdco Llc | Node role assignment in networks |
GB2539735A (en) | 2015-06-25 | 2016-12-28 | Airspan Networks Inc | Sub-sampling antenna elements |
GB2539727B (en) | 2015-06-25 | 2021-05-12 | Airspan Ip Holdco Llc | A configurable antenna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configurable antenna |
GB2539732A (en) | 2015-06-25 | 2016-12-28 | Airspan Networks Inc | A configurable antenna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uch a configurable antenna |
GB2539722B (en) | 2015-06-25 | 2021-10-13 | Airspan Ip Holdco Llc | Bearing calculation |
CN105704334B (zh) * | 2016-03-30 | 2019-04-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话重拨方法及装置 |
US11682387B2 (en) * | 2020-11-24 | 2023-06-20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Digital sentiment signature generation |
CN113626540B (zh) * | 2021-08-26 | 2024-04-12 | 深圳市科立讯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 超短波无线电信号监测数据分析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37314A (en) * | 1995-06-16 | 1998-04-07 | Hitachi, Ltd. | ATM exchange, ATM multiplexer and network trunk apparatus |
CN1853438A (zh) * | 2003-09-22 | 2006-10-25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网络中替代服务的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656166B1 (en) * | 1993-05-20 | 2001-08-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Reestablishment of call after disconnect |
JPH088802A (ja) * | 1994-06-22 | 1996-01-12 | N T T Ido Tsushinmo Kk | 移動無線機 |
JP2910980B2 (ja) | 1994-11-25 | 1999-06-23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局の通信チャネル制御方法 |
KR19980057462A (ko) * | 1996-12-30 | 1998-09-25 | 김광호 | 휴대전화기에서 통화품질 악화시 재다이얼 방법 |
US6192239B1 (en) * | 1998-07-29 | 2001-02-20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Handset based automatic call re-initiation for multi-mode handsets |
EP1081979A1 (en) * | 1999-08-31 | 2001-03-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ubscriber station, network control means and method for carrying out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FI111120B (fi) * | 1999-10-25 | 2003-05-30 | Nokia Corp | Ajoitus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aajuuksien välistä yhteydensiirtoa valmistelevien mittausten tekemiseksi |
DE10004847A1 (de) * | 2000-02-02 | 2001-08-09 | Mannesmann Ag | SIM-Toolkit-Application-Dienstgüte-Erfassung |
DE60210574T2 (de) * | 2002-01-08 | 2007-01-2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zwerkauswahl für eine Verbindung |
US7076245B1 (en) * | 2002-03-19 | 2006-07-11 | Sprint Spectrum L.P. | Proactive management of dropped ca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103614B2 (ja) | 2003-02-10 | 2008-06-18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異常切断原因解析システム,方法,異常切断呼調査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7162236B2 (en) * | 2004-04-26 | 2007-01-09 | Motorola, Inc. | Fast call set-up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
JP4862283B2 (ja) | 2005-05-24 | 2012-01-2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 |
-
2007
- 2007-11-28 CN CN2007800452859A patent/CN10154848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8 JP JP2008548235A patent/JP504594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8 US US12/517,963 patent/US807811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7-11-28 WO PCT/JP2007/072896 patent/WO200806905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11-28 EP EP07832618.8A patent/EP209390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737314A (en) * | 1995-06-16 | 1998-04-07 | Hitachi, Ltd. | ATM exchange, ATM multiplexer and network trunk apparatus |
CN1853438A (zh) * | 2003-09-22 | 2006-10-25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网络中替代服务的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8489A (zh) | 2009-09-30 |
US20110003554A1 (en) | 2011-01-06 |
EP2093901B1 (en) | 2015-02-25 |
JPWO2008069058A1 (ja) | 2010-03-18 |
JP5045949B2 (ja) | 2012-10-10 |
EP2093901A1 (en) | 2009-08-26 |
EP2093901A4 (en) | 2013-11-20 |
WO2008069058A1 (ja) | 2008-06-12 |
US8078115B2 (en) | 2011-1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8489B (zh) | 无线网性能监视方法、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及其程序 | |
US10772031B2 (en) |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 communication of an idle mode device having low mobility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3588056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エリアの通信品質維持方法、管理サーバシステム | |
CN104641595B (zh) | 一种问题定界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4540200A (zh) | 移动通信系统的间歇接收/发送 | |
CA2585718A1 (en) | Device for setting of a service zon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zone-based service using the device, and mobilecommunication unit | |
CN100442888C (zh) | 终端设备及其区内小区检查方法和小区重选择方法 | |
CA2647190C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program | |
US20070286102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Switching Protocol | |
CN102802167B (zh) | 一种获取终端通信链路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 |
KR20120088712A (ko) | 네트워크 모니터링 및 분석 툴 | |
CN102573022A (zh) | 移动终端省电的方法及其装置 | |
JP3822144B2 (ja) | 輻輳抑制システム、輻輳制御装置、移動端末及び輻輳抑制方法 | |
CN103476057A (zh) | 移动无线通信装置内的频率间测量开始方法 | |
CN105284147B (zh) | 一种确定kpi下降原因的方法及装置 | |
JP4103614B2 (ja) |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異常切断原因解析システム,方法,異常切断呼調査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1822096A (zh) | 降低移动通信网络中掉话风险的方法 | |
CN101895920B (zh) | 一种网元间测量报告上报方法及系统 | |
CN111670588B (zh) | 信息发送方法、用户设备、基站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4301939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 |
CN101662787B (zh) | 一种检测前向接入信道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 |
JP2000295664A (ja) | トラヒック監視機能付き携帯電話機及びそのトラヒック監視方法 | |
KR20070087065A (ko) | 셀룰러 이동 무선 네트워크의 사용자의 비-실시간적인데이터 접속 콘텍스트를 모니터링하는 것을 허용하는 방법 | |
CN119232617A (zh) | 时延异常检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3188063B (zh) | 一种估算公共控制信道占用数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