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47077B -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47077B CN101547077B CN2008101025636A CN200810102563A CN101547077B CN 101547077 B CN101547077 B CN 101547077B CN 2008101025636 A CN2008101025636 A CN 2008101025636A CN 200810102563 A CN200810102563 A CN 200810102563A CN 101547077 B CN101547077 B CN 10154707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ant
- ack
- nack
- information
- enode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5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0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包括:eNodeB在UL Grant中携带ACK/NACK数目字段用于通知UE在PUSCH上预留的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eNodeB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 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UE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并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若是,则将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置为NACK,并通知eNodeB存在DL Grant的丢失;eNodeB重传相应的DL Grant及对应的下行数据块。应用本发明,能够在不降低上行覆盖范围的前提下,解决在PUSCH上的多ACK/NACK反馈和DL Grant的丢失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UE的上行数据在上行物理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并且,LTE系统中,无论上行资源还是下行资源调度都由增强型基站(eNodeB)来控制。当UE需要传输上行数据时,向eNodeB发送上行请求,然后,eNodeB发送上行应答(UL Grant)给UE,通知UE上行的资源调度信息,从而为UE指定在PUSCH上用于传输上行数据的资源。
如果eNodeB有下行数据发送给UE,eNodeB用下行应答(DL Grant)通知UE下行的资源调度信息,UE根据DL Grant在当前下行帧中接收相应的下行数据块。在当前下行帧结束后,UE会在接下来的上行帧中,针对当前下行帧接收的每个数据块,反馈接收正确与否的ACK/NACK信息,其中一个下行数据块对应一个DL Grant。如果UE在反馈ACK/NACK信息时,刚好有其他上行数据要传输,已经被分配了PUSCH信道,那么UE会将ACK/NACK信息插入PUSCH信道中反馈给eNodeB。
在上述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中,eNodeB传送完下行数据,在接下来的上行帧中期待UE反馈接收正确与否的信息ACK或NACK,如果任意一个DL Grant丢失,UE就不会在PUSCH中插入该DL Grant相应数据块的ACK或NACK信息,而事实上,eNodeB并不知道UE是否正确接收到DL Grant,并且会假设UE已正确所有DL Grant,这样eNodeB就会把PUSCH中的数据错认为是ACK或NACK,势必影响信息传输。
在FDD系统中,由于任意一个下行的发送有固定时间位置的上行时隙来确认接收是否正确,所以可以在PUSCH中对应每个下行时隙预留1比特,用于反馈ACK/NACK信息,这样,即使DL Grant丢失,UE也不会利用相应的预留位置传输上行数据。
但是在TDD中,由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是非对称的,通常下行时隙数大于上行时隙数,因此,需要在一个上行时隙中复用传输多个下行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并且由于上下行时隙不具备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必须明确多个ACK/NACK的复用关系,否则,eNodeB无法区分针对不同下行数据块反馈的ACK/NACK信息。
为解决上述TDD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现有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式为:把多个下行时隙对应的ACK/NACK信息应用与(AND)操作,只反馈1比特的ACK/NACK的信息,由于是与操作,如果有一个下行时隙对应反馈的是NACK信息,那么最终反馈给eNodeB的信息就是NACK。但是eNodeB无法得知具体哪个下行时隙的接收出现差错,因此eNodeB就会重传上一个下行帧中所有的下行数据,这样就会大大降低下行的吞吐量。如果不采用1比特的方式,用多比特并采用高阶调制比如QPSK也可以,但是这样就会降低上行的覆盖。并且无论对于1比特的方式,DL Grant丢失所导致的ACK/NACK信息与UE上行数据的混淆问题仍然存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能够在不降低上行覆盖范围的前提下,解决在PUSCH上的多ACK/NACK反馈和DLGrant的丢失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包括:
当用户终端UE有上行数据发送时,增强型基站eNodeB在发送给UE的上行应答UL Grant中携带上行反馈ACK/NACK数目字段,用于通知UE在PUSCH上预留用于反馈ACK/NACK信息的位置数目或者是比特数;eNodeB向UE发送下行应答DL 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UE根据接收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对错反馈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并根据所述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若是,则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并对根据上行数据计算的循环冗余校验值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一操作,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
eNodeB接收UE发送的所述上行帧,并对计算所得的CRC进行所述第一操作,若操作结果与接收的CRC相等,则存在丢失DL Grant,确定丢失的DLGrant,并重传该DL Grant和相应的下行数据块。
较佳地,所述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Index信息包括:
在DL Grant中增加DL Grant ID字段携带Index信息;
或者,当下行链路的HARQ Process ID互不相同、且为连号时,并且不同的数据流对应于不同的HARQ Process ID,将所述HARQ Process ID作为DL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
较佳地,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确定PUSCH上的ACK/NACK预留区域。
较佳地,所述Index信息标识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所述ACK/NACK预留区域中的起始位置。
较佳地,所述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包括:
根据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确定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
若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与确定的所述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不相等,则判定存在DL Grant的丢失。
较佳地,所述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包括:
确定所有正确接收的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并将该Index信息与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确定在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中未出现的PUSCH上的预留位置,将该预留位置作为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或者,二者进行的异或操作。
较佳地,所述eNodeB确定丢失的DL Grant包括:从所述接收的上行帧中提取ACK/NACK信息,将其中NACK对应的DL Grant作为丢失的DL Grant。
较佳地,如果eNodeB向UE发送下行数据为非连续性传输DTX,在没有下行数据传输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E将计算所得的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通知eNodeB在该上行帧中不存在ACK/NACK信息;
或者,eNodeB将ACK/NACK数目字段置0,通知UE不需要在PUSCH中携带ACK/NACK信息,所述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CCH上预留的位置。
较佳地,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异或操作;
或者,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异或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
较佳地,当UE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eNodeB向UE发送下行应答DL 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CCH上预留的位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中,当UE有上行数据发送时,eNodeB在发送给UE的UL Grant中携带ACK/NACK数目字段,用于通知UE在PUSCH上预留的ACK/NACK信息的位置数目或者比特数;eNodeB向UE发送DL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这样,UE便能够确定各个ACK/NACK信息在PUSCH中的携带位置。接下来,UE根据接收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并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若是,则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并对根据上行数据计算的循环冗余校验值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一操作,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eNodeB接收UE发送的上行帧,并对数据域计算所得的CRC进行所述第一操作,若操作结果与接收的CRC相等,则存在丢失DL Grant,确定丢失的DL Grant,并重传该DL Grant和相应的下行数据块。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在不降低上行覆盖范围的前提下,解决在PUSCH上的多ACK/NACK反馈和DL Grant丢失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总体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手段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为:利用UL Grant中的若干比特告知UE在PUSCH中有多少个位置预留作插入ACK/NACK,并对应每个DL Grant在PDCCH中插入若干比特,告知UE对该DL Grant下行数据的ACK/NACK应该插入的位置。
图1为本发明中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UE有上行数据发送时,eNodeB在发送给UE的UL Grant中携带ACK/NACK数目字段,用于通知UE在PUSCH上预留的用于反馈ACK/NACK信息的位置数目或比特数;eNodeB向UE发送下行应答DL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 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通过本步骤,eNodeB能够使UE明确对应各个DL Grant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的哪个位置上进行传输。
步骤102,UE根据接收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并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Grant的丢失情况,若是,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并对根据上行数据计算的循环冗余校验值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一操作,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并执行步骤105。
步骤104,计算上行帧的CRC,并将携带CRC的上行帧发送给eNodeB。
步骤105,eNodeB接收UE发送的上行帧,比较计算所得的CRC与接收的CRC是否相同,若不相同,则执行步骤106,若相同,则执行步骤107。
步骤106,对计算所得的CRC进行与UE相同的第一操作,若操作结果与接收的CRC相等,则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并确定丢失的DL Grant,重传该DL Grant和相应的下行数据块。
步骤107,对接收的ACK/NACK信息进行解码,并针对反馈NACK信息的下行数据块进行重传。
下面就上述流程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在步骤101中,在UL Grant中增加ACK/NACK数目字段,该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表示,在PUSCH中预留多少比特或者位置来传输ACK/NACK信息,具体该ACK/NACK数目字段占用的比特数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例如占用5个比特,则最多可以表示预留25=32个比特或者位置来传输ACK/NACK信息。
对于一个系统而言,UE和eNodeB会预先协商好PUSCH中用于传输ACK/NACK信息的区域,通过本步骤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双方即能确定在该区域中下次上行帧用于传输ACK/NACK所占用的区域,称为预留区域。例如,假定UE和eNodeB预先协商好在PUSCH中参考符号的左右两边作为传输ACK/NACK信息的区域,本步骤中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为8,则下次上行帧中,在参考序列的左右各预留4比特或位置作为预留区域。
另外,在步骤101中,还会向UE发送下行DL Grant,用于指示相应下行数据块的资源调度状况,并且在PDCCH信道上对应发送的每个下行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以通知UE该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具体地,在PDCCH信道上携带的Index信息可以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在DL Grant中增加DL Grant ID字段携带Index信息,或者,当下行链路的HARQ Process ID互不相同、且为连号时,将HARQ Process ID作为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这样Index信息可省略。具体采用何种方式携带Index信息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下面以第一种方式为例进行以下步骤的说明。
在每个DL Grant中增加的DL Grant ID字段与UL Grant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具有相同的比特数,该字段的取值表示,这一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中应该插入的位置,具体可以利用该ACK/NACK信息在预留区域中的起始位置来表示,并且发送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应该在预留区域中顺序排列。例如,假定共发送4个DL Grant和对应的下行数据块,则在这4个DL Grant中携带的Index信息分别为:0、1、2、3。另外,每个DL Grant对应的数据块可能包括一个或多个数据流,这种情况下,每个数据流需要对应反馈1比特的ACK/NACK信息,这时,在DL Grant中携带的Index信息为该DL Grant对应的多个数据流中第一个数据流的ACK/NACK信息在预留区域中的位置,剩余数据流的ACK/NACK信息在首个数据流的ACK/NACK信息后顺序排列。其中,根据DL Grant中携带的信息能够确定该DL Grant对应的数据块所包括的数据流个数。
接下来,在步骤102中,UE根据接收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具体操作如前所述,按照UL Grant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确定预留区域,再根据DL Grant中的Index信息确定相应ACK/NACK信息在预留区域中的具体位置。
UE根据ACK/NACK数目字段确定预留区域后,在传输上行数据时就不会占用预留区域,这样,即使DL Grant丢失,eNodeB也不会将上行数据误认为是ACK/NACK信息或是把ACK/NACK当作数据解码。
并且,在步骤102中,进一步根据所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
具体判断是否丢失DL Grant的方式为:根据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确定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若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与确定的所述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不相等,则判定存在DL Grant的丢失。
若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则在步骤103中,进一步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并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
具体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的方式包括:确定所有正确接收的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并将该Index信息与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确定在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中未出现的PUSCH上的预留位置,将该预留位置作为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例如,UE正确接收三个DL Grant,每个DL Grant对应的数据块仅包括一个数据流,这三个DL Grant各自对应的Index信息分别为0、1、3,而在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取值为4,表明需要传输4个ACK/NACK信息,将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与index信息个数比较可见,有1个DL Grant丢失,并且在Index信息中缺少预留区域中起始位置为2的,则表明该位置为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即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
又例如,eNodeB在下发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取值为8,并且,eNodeB共发送5个DL Grant,每个DL Grant可能有1个或2个数据流要传输。5个DL Grant的Index信息和包括的数据流个数如下所示:
1 DL Grant的“Index-bits”=0,1个流
2 DL Grant的“Index-bits”=1,2个流
3 DL Grant的“Index-bits”=3,2个流
4 DL Grant的“Index-bits”=5,1个流
5 DL Grant的“Index-bits”=6,2个流
如果UE仅收到四个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分别为0,1,5,6,则可以确定需要反馈ACK/NACK信息的数据流的个数为6,也就是说正确接收的DL Grant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为6个;而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为8,并且在Index信息中缺少预留区域中起始位置为3和4,则UE能够确定3 DL Grant没有接收到,并在3和4的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
另外,在步骤103中,进一步计算循环冗余校验值(CRC),并对该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一操作,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以通知eNodeB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操作可以是UE和eNodeB预先协商好的任意操作。优选地,可以是将CRC与UE ID进行逻辑操作,如与操作、异或操作等。这里,由于通常CRC为16位,而UE ID也为16位,进行逻辑操作后的结果仍旧为16位,因此通过这种方式通知eNodeB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可以不需要增加额外的信息比特。另外,在上行帧中,每个需要传输的ACK/NACK信息仅占用1个比特或1个位置,能够保证不影响上行的覆盖范围。
步骤104中的操作与现有方式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步骤105中,eNodeB接收上行帧,并计算CRC,若计算所得的CRC与接收的CRC相等,则表明不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可以在步骤107中按照现有技术的方式处理该上行帧,并结束本方法流程,否则执行步骤106。
在步骤106中,对计算所得的CRC进行与UE相同的第一操作,若操作结果与接收的CRC相等,则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并确定丢失的DL Grant,重传该DL Grant和相应的下行数据块。
具体地,如果在UE中采用如前所述的操作,即将CRC与UE ID进行逻辑操作,则本步骤也进行相同的逻辑操作。当确定存在丢失DL Grant的情况时,eNodeB解码接收的ACK/NACK信息,将其中NACK对应的DL Grant作为丢失的DL Grant。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eNodeB解码ACK/NACK信息,从而确定哪个预留位置反馈的是NACK信息,但事实上,对于反馈NACK信息的位置,其对应的DL Grant可能并未丢失,只是其反馈的信息为NACK,对于这类情况,按照上述方式无法区分NACK信息对应的DL Grant是否真的丢失,如果要进行进一步区分,需要额外的信令支持。在确定反馈NACK信息所对应的DL Grant后,将该DL Grant及其对应的下行数据块进行重传。具体重传方式按照HARQ的标准操作进行,这里就不再赘述。
至此,本发明的传输ACK/NACK信息方法流程结束。
为更好地说明eNodeB下发给UE的ACK/NACK数目字段与Index信息间的关系,以及二者所反映的信息,以下举例具体说明。
假定LTE TDD系统中,在上行帧中反馈的ACK/NACK信息比特数最大为18,则在UL Grant中增加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在DL Grant中增加的Index信息占用5个比特,分别用来指示具体需要预留的ACK/NACK信息的比特数和各个ACK/NACK信息在PUSCH中的具体位置。
假定下行时隙和上行时隙的比例为4∶1,如果每个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块仅包括一个数据流,则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的取值分别如下:
UL grant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取值(0b00100) | 4 |
DL grant 1中的Index信息(0b00000) | 0 |
DL grant 2中的Index信息(0b00001) | 1 |
DL grant 3中的Index信息(0b00010) | 2 |
DL grant 4中的Index信息(0b00011) | 3 |
如果每个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块包括两个数据流,则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的取值分别如下:
UL grant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取值(0b01000) | 8 |
DL grant 1中的Index信息(0b00000) | 0 |
DL grant 2中的Index信息(0b00010) | 2 |
DL grant 3中的Index信息(0b00100) | 4 |
DL grant 4中的Index信息(0b00110) | 6 |
如果每个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块可能包括一个或两个数据流,则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的取值可能如下:
UL grant中的ACK/NACK数目字段取值(0b01000) | 8 |
DL grant 1中的Index信息(0b00000)1个数据流 | 0 |
DL grant 2中的Index信息(0b00010)2个数据流 | 1 |
DL grant 3中的Index信息(0b00100)1个数据流 | 3 |
DL grant 4中的Index信息(0b00110)2个数据流 | 4 |
DL grant 5中的Index信息(0b00110)2个数据流 | 6 |
由上述本发明的传输方法可见,本发明中,一方面,利用UL Grant为需要传输的ACK/NACK信息预留足够的比特,从而避免因丢失DL Grant而导致的上行数据与ACK/NACK信息混淆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Index信息通知UE相应的ACK/NACK信息的具体携带位置,从而能够使UE确定丢失的DL Grant所对应ACK/NACK信息在PUSCH中的携带位置,保证eNodeB能够正确重传丢失的DL Grant及其对应的下行数据块。同时,在PUSCH中,每个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仅占用1个比特,因此不会缩小上行的覆盖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如果eNodeB向UE发送下行数据为非连续性传输(DTX),在没有下行数据传输时,
一、如果仍希望预留出ACK/NACK信息的位置,则可以采用如下方式:eNodeB仍在UL Grant上将ACK/NACK数目字段置为想保留的数目。UE将计算所得的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通知eNodeB在该上行帧中不存在ACK/NACK信息,eNodeB接收上行帧后,如果确定CRC为经过第二操作得到的相应结果,则确定该上行帧中不存在ACK/NACK信息;其中第二操作也是UE与eNodeB预先协商好的,并且与前述第一操作属于不同的操作类型。例如,可以将第一操作设置为CRC与UE ID进行与操作,将第二操作设置为CRC与UE ID进行异或操作;或者,将第一操作设置为CRC与UE ID进行异或操作,将第二操作设置为CRC与UE ID进行与操作。
二、eNodeB在下发UL Grant时,主动将ACK/NACK数目字段置0,通知UE不需要在PUSCH中携带ACK/NACK信息,其中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CCH上预留的位置,具体使用方式与前述相同。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方法实施均针对存在PUSCH的情况下,将ACK/NACK信息携带在PUSCH中上传时的状况,当eNodeB未为UE分配PUSCH时,UE将反馈的ACK/NACK信息携带在上行共享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这时,也可以按照上述本发明的方式,在PDCCH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Index信息,标识该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CCH上传输的具体位置。同时,本发明对MIMO系统中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且丢失其中部分数据流的状况同样适用。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当用户终端UE有上行数据发送时,增强型基站eNodeB在发送给UE的上行应答UL Grant中携带上行反馈ACK/NACK数目字段,用于通知UE在PUSCH上预留用于反馈ACK/NACK信息的位置数目或者是比特数;eNodeB向UE发送下行应答DL 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UE根据接收的UL Grant中携带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将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对应的下行数据的ACK/NACK对错反馈信息携带在PUSCH的指定预留位置上,并根据所述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和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若是,则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在该位置上携带NACK信息,并对根据上行数据计算的循环冗余校验值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一操作,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
eNodeB接收UE发送的所述上行帧,并对根据上行数据计算所得的CRC进行所述第一操作,若操作结果与接收的CRC相等,则存在丢失DL Grant,确定丢失的DL Grant,并重传该DL Grant和相应的下行数据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 Grant携带Index信息包括:
在DL Grant中增加DL Grant ID字段携带Index信息;
或者,当下行链路的HARQ Process ID互不相同、且为连号时,并且不同的数据流对应于不同的HARQ Process ID,将所述HARQ Process ID作为DL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 目字段确定PUSCH上的ACK/NACK预留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Index信息标识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所述ACK/NACK预留区域中的起始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接收的ACK/NACK数目字段、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判断是否存在DL Grant的丢失情况包括:
根据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及其对应的Index信息,确定正确接收的所有DL Grant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
若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与确定的所述需要反馈的ACK/NACK信息个数不相等,则判定存在DL Grant的丢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包括:
确定所有正确接收的DL Grant对应的Index信息,并将该Index信息与所述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进行比较,确定在ACK/NACK数目字段的取值中未出现的PUSCH上的预留位置,将该预留位置作为丢失的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SCH上预留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或者,二者进行的异或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eNodeB确定丢失的DL Grant包括:从所述接收的上行帧中提取ACK/NACK信息,将其中NACK对应的DL Grant作为丢失的DL Grant。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eNodeB向UE发送下行数据为非连续性传输DTX,在没有下行数据传输时,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UE将计算所得的CRC进行预先指定的第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作为新的CRC携带在上行帧中发送给eNodeB,通知eNodeB在该上行帧中不存在ACK/NACK信息;
或者,eNodeB将ACK/NACK数目字段置0,通知UE不需要在PUSCH中携带ACK/NACK信息,所述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ACK/NACK信息在PUCCH上预留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异或操作;
或者,所述第一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异或操作,所述第二操作为所述CRC与UE ID进行的与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UE没有上行数据发送时,该方法进一步包括:
eNodeB向UE发送下行应答DL Grant,并在PDCCH信道上对应每个DLGrant携带索引Index信息,用于通知UE所述DL Grant对应的下行传输数据的ACK/NACK反馈信息在PUCCH上预留的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025636A CN101547077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025636A CN101547077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7077A CN101547077A (zh) | 2009-09-30 |
CN101547077B true CN101547077B (zh) | 2011-07-20 |
Family
ID=41193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025636A Active CN101547077B (zh) | 2008-03-24 | 2008-03-24 |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47077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5467A (zh) * | 2009-12-30 | 2011-04-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USRE50358E1 (en) | 2023-02-02 | 2025-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11249B (zh) * | 2009-12-09 | 2013-08-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多ack/nak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2123019B (zh) | 2010-01-11 | 2015-11-25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针对无线通信系统的下行数据传输执行ack/nack反馈的方法 |
CN101789851B (zh) * | 2010-01-15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载波系统及其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发送方法 |
CN102647261B (zh) * | 2010-04-06 | 2014-10-2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调度信令发送及应答反馈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JP5964314B2 (ja) | 2010-11-02 | 2016-08-0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CN105846963B (zh) * | 2010-11-02 | 2020-01-14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468950B (zh) * | 2010-11-15 | 2015-0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基站和通信系统 |
CN102480776B (zh) | 2010-11-24 | 2015-03-1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调整ue的上行授权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方法和基站 |
CN102111802B (zh) * | 2011-02-28 | 2013-12-04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传输错误信息方法和网络设备 |
CN102136894B (zh) * | 2011-04-12 | 2013-10-16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确定ack/nack反馈比特数的方法及装置 |
JP5285117B2 (ja) * | 2011-05-02 | 2013-09-1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KR102114606B1 (ko) * | 2012-04-02 | 2020-05-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검색 영역을 위하여 자원 블록을 구성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2894797B1 (en) * | 2012-09-09 | 2020-01-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
CN103716887B (zh) | 2012-09-28 | 2017-04-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用户设备的设备信道资源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
WO2018081969A1 (zh) * | 2016-11-03 | 2018-05-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信息传输装置、方法以及通信系统 |
CN108347309B (zh) * | 2017-01-25 | 2020-12-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息接收方法、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9028703A1 (zh) | 2017-08-09 | 2019-02-1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应答信息的长度确定方法及相关产品 |
ES2966513T3 (es) * | 2019-04-09 | 2024-04-22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étodo y aparato de retroalimentación de datos, método y aparato de transmisión de datos, estación base y equipo de usuario |
CN115396947B (zh) * | 2020-03-19 | 2024-07-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侧行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5729A (zh) * | 2003-12-26 | 2005-07-0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利用公共信道传输应答信号的方法 |
-
2008
- 2008-03-24 CN CN2008101025636A patent/CN10154707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5729A (zh) * | 2003-12-26 | 2005-07-06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利用公共信道传输应答信号的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5467A (zh) * | 2009-12-30 | 2011-04-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CN102025467B (zh) * | 2009-12-30 | 2013-05-1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传输装置 |
USRE50358E1 (en) | 2023-02-02 | 2025-04-0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47077A (zh) | 2009-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47077B (zh) | 一种传输ack/nack信息的方法 | |
KR100882057B1 (ko) | 통신 제어 방법,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기지국, 이동국 및 컴퓨터 판독 가능 기록 매체 | |
CN101621849B (zh) | 一种下行数据接收状态的反馈方法 | |
JP5465330B2 (ja) | ダウンリンク制御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伝送システム | |
US10327257B2 (en) | Control design for backhaul relay to support multiple HARQ processes | |
US9009555B2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 |
EP2984778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in support of multi-subframe scheduling | |
EP3206453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uplink scheduling information | |
US10333654B2 (en) | Method for supporting HARQ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unlicensed frequency band and device having applied same | |
EP3419370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scheduling and allocating resource | |
EP3641180B1 (en) | Base station device, terminal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3493417A (zh) | 移动通信系统及其信道发送/接收方法 | |
KR101681148B1 (ko) | 무선통신 시스템 및 그의 harq 운용 방법 | |
US2012028164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signal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7347002A (zh) | 一种harq-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3796327A (zh) | 一种子帧调度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终端 | |
CN101536391A (zh) | 用于传输上行控制信道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3825687B (zh) | 用于蜂窝网络下的设备到设备通信的信令传输方法 | |
CN105765894A (zh) |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用户设备 | |
CN102484811A (zh) | 无线基站以及移动通信方法 | |
CN101616442A (zh) | 上行链路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装置 | |
US1054178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transmission data using HARQ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10151883A1 (en) |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in a network, a secondary station and a system therefor | |
CN111435865A (zh) |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方法、信令和设备 | |
CN109309958A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930 Assignee: TD Tech Ltd. Assignor: TD Tech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076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ACK inform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720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306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