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2681A -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2681A CN101532681A CN200910103632A CN200910103632A CN101532681A CN 101532681 A CN101532681 A CN 101532681A CN 200910103632 A CN200910103632 A CN 200910103632A CN 200910103632 A CN200910103632 A CN 200910103632A CN 101532681 A CN101532681 A CN 101532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rner
- stove
- flue
- air inlet
- combus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在炉灶燃烧室上部设置了燃烧器和与其相通的风道,使炉灶燃烧室内燃料充分燃烧。对烟气中未燃气体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在炉灶的加料口安装加料门,灰槽置为活动的火箱。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设置炉胆和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在燃烧器的上部设置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与锅具的热交换。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施和使用方便。它可以实现农村低效炉灶的改造和新建。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清洁利用领域,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尤其涉及到燃烧器在户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其制作方法。使生物质炉灶中的燃料高效燃烧,提高热效率,是一种节能技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清洁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有史以来,农村把生物质作为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用能设备基本是灶、炉和炕。至今在我国偏远山区生物质炉灶仍然是农民炊事取暖的主要生活用能设备,这些设备,简陋、热效低,不仅浪费了大量能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同时,林木资源过度砍伐,植被大量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趋提高,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至使化石能源大量被开发和利用。在此同时,无节制地使用化石能源大量CO2、粉尘、SO2等废物排放污染了环境。造成世界性能源危机日趋加重,全球气候变暖。即待开发可替代化石能源的新型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化石能使用量,维护生态能源,促进健康,走持续可以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国,农村大量的生物质炉灶结构设计不尽合理,导致燃料不能完全燃烧,排放大量的烟尘和其它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广大农村现有生物质炉灶低效率,高排放,高能耗问题而提供一种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其制作方法,以达充分利用热能,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炉膛)、炉胆上部设置燃烧器,在炉灶的加料口设置活动的加料门,把炉灶的灰室设置为活动的火箱,有利于控制空气进入量,减少对炉内温度影响。并在炉灶体内增设一个进风道,进风道与燃烧器连接相通,给燃烧器提供氧气,以便加强炉灶燃烧室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充分燃烧。同时,对烟气中未燃气体一般为CO、H2、CH4、游离碳等,通过燃烧器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并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增设炉胆(炉芯)和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提高炉膛温度,使炉膛温度达到热化学反应条件,使燃料产生大量的可燃气体二次燃烧释放热量。在燃烧器的上部增设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热量与锅具的热交换。使锅具充分吸受燃烧的热量,从而降低排烟温度,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所述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增设的炉胆(炉芯),其特征在于:炉胆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的对称面设一个进料口,进料口与炉灶的加料口和加料门连接相通。
2.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燃烧器设置为圆柱形外套和圆台形锥管内套,置于一体,紧密连接并同心同轴。在内套与外套之间设有环绕风室。在风室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把风室置为环形的上风道和环形的下风道。调氧隔板设为有与无,在于应用自然供风炉灶和强制供风炉灶的设置。
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圆柱形外套,其特征在于:在圆柱形外套上设有主进风口和辅助进风口。主进风口与环形的下风道相通。辅助进风口与环形的上风道相通。圆柱形外套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端盖,在端盖上设有套孔,并套于内套上端沉台上,下端置于内套弯折平伸的端盖沉台上。
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其特征在于:在圆台形锥管内套的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和辅助供氧孔。主供氧孔与环形的下风道相通,向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辅助供氧孔与环形上风道相通,向未燃气体燃烧提供所需的痒气。在圆台形锥管内套的外壁上端设有外套定位沉台,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套盖上设有外套定位沉台。
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上的主供氧孔,其特征在于:主供氧孔均布在内套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并且主供氧孔由里到外向上倾斜。
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上的辅助供氧孔,其特征在于:辅助供氧孔均布在内套上部,在同一轴向1-4排,在轴向相邻的两孔成夹角度。辅助供氧孔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由外到里水平倾斜,使辅助供氧孔环绕于内套的壁周上,使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状。
本发明的技术总体性能与现有技术比较的优势在于: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上部设置了燃烧器,使炉灶燃烧室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充分燃烧。对烟气中未燃气体,通过燃烧器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在炉灶的加料口设置活动的加料门,灰室设置活动的火抽,有利于控制空气进入量,减少对炉内温度影响。并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的周围,增设炉胆和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在燃烧器的上部增设拦火圈,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与锅具的热交换。同时本发明的燃烧器和炉胆加工简单,实用性强,实施和使用方便。它可以实现,现有农村低效生物质炉灶的改造和新建。从而改变传统炉灶的燃烧方式,大量提高燃烧效率,热利用效率达40%以上。对节约能源,降低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农村户用灶自然供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农村户用灶强制供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生物质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燃烧器圆台形锥管内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附图5中A—A的断面视图。
附图7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炉胆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8为附图7的俯视图。
附图中1是燃烧器,2是燃烧室,3是炉胆,4是保温层,5是炉箅,6是进风道,7是灰箱,8是进风孔,9是加料门,10是加料口,11是烟道,12是拦火圈,13是出烟口,14是调风盖,15是底座,16是锅圈,17是灶台,18是进料口,19、22是固定沉台,20是辅助供氧孔,21是主供氧孔,23是外套,24是隔板,25是内套,26是上风道,27是辅助进风口,28是主进风口,29是下风道,30是风室,31是风机,32是调风开关,33是灶体,34是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农村户用灶自然供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灶体33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4,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道6连接相通,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灰箱7上设有进风孔8。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10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1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11与出烟口13连接相通至烟囱。由图可知,使用时从加料口10向炉胆3内加入燃料并点燃关闭加料门9,在自然条件下,由烟囱的抽力作用,使空气通过进风孔8、炉箅5向燃烧室2内的燃料提供氧气。同时空气通过进风道6向燃烧器1提供氧气,氧气在燃烧器1的作用下均匀源源不断的再次向燃烧室2内的燃料和可燃气体提供氧气,使其充分燃烧,产生高温火焰。火焰在拦火圈的作用下向锅具充分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高效利用热量进行炊事。
附图2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农村户用灶强制供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灶体33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4,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孔8和风机31连接相通,风机31并与进风道6连接相通,进风道6与灰箱相通,并在进风道6和进风孔8与风机32间装置调风开关32以便调节各进风量。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10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1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11与出烟口13连接相通至烟囱。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附图1实施例基本一致,仅仅是采用供风方式不一样,进风道6和进风孔8设置的方式和位置有所不同。
附图3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实施于生物质炉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炉体34内设有燃烧室2、炉胆3和保温层4,在炉体34的上部设有灶台17,并在灶台17上设有活动的锅圈16,在炉体34下部设有底座15。在燃烧室2的上部装有燃烧器1,燃烧器1与侧面进风道6连接相通,在进风道6的端口设有调风盖14。在燃烧室2的下部安有炉箅5并与灰箱7相通,在灰箱7上设有进风孔8。在炉胆3的侧面设有加料口10和与其相连的加料门9,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有拦火圈12,拦火圈12的周围设有烟道11,烟道11与出烟口13连接相通至烟囱。由图可知,使用时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与附图1实施例基本一致,仅仅是改变了结构,在炉体34的上部设置了灶台17和锅圈16,在下部设置了底座15。则该实施例可以实现商品化生产销售,用于农村炊事取暖等。
附图4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燃烧器由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构成,在内套25与外套23之间设有环绕风室30。在风室30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24,把风室30隔为环形的上风道26和环形的下风道29。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21和辅助供氧孔20。主供氧孔20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向燃烧室内燃料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辅助供氧孔20与环形上风道26相通,向未燃气体燃烧提供所需的氧气。在圆柱形外套上设有主进风口28和辅助进风口27。主进风口28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进风口27与环形的上风道26相通。圆柱形外套23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端套盖,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由此可知该燃烧器在实施时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可采用铸造工艺铸造而成,也可以采用焊接工艺焊接而成。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附图5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燃烧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中A—A的局部剖视图。如图可知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外壁上端设有外套定位沉台19,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套盖上设有外套定位沉台22。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主供氧孔21,均布在内套25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并且由里到外向上倾斜,向燃烧室提供氧气。辅助供氧孔20,均布在内套25上部的同一轴向2排,由外到里水平倾斜,使辅助供氧孔20环绕于内套25的壁周上,使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状。
如附图7和附图8所示:附图7为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所述炉胆的结构主视图。附图8为附图7的俯视图。如图可知炉胆3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3的对称面设一个进料口18。在实施时根据炉灶大小和形状决定炉胆赤可设为其他形状结构。
Claims (7)
1、本发明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其技术特征在于: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2)、炉胆(3)上部设置燃烧器(1),在炉灶的加料口(10)设置活动的加料门(9),把炉灶的灰室设置为活动的火箱(7),用于调节空气进入量。在炉灶体内设有一个进风道(6),进风道(6)与燃烧器(2)的进风口(27、28)连接相通,给燃烧器(1)提供氧气,以便加强炉灶燃烧室(2)内气流扰动,使燃料充分燃烧。同时,对烟气中未燃气体增加空气系数,使其二次燃烧。在生物质炉灶燃烧室(2)的周围设置炉胆(3),在炉胆(3)的外周围设保温层(4),减少散热损失,提高炉胆(3)的温度,使燃烧室(2)内的燃料达到热化学反应条件。在燃烧器(1)的上部设置拦火圈(12),延长烟气滞留时间,加强热量与锅具的热交换,以达到高效节能的目的。
2、本发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燃烧器(1)设置为圆柱形外套(23)和圆台形锥管内套(25),置于一体,紧密连接并同心同轴。在内套(25)与外套(23)之间设有环绕风室(30)。在风室(30)内设有活动的调氧隔板(24),隔板(24)把风室(30)置为环形的上风道(26)和环形的下风道(2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壁周上设有主供氧孔(21)和辅助供氧孔(20)。主供氧孔(21)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供氧孔(20)与环形上风道(26)相通,在圆台形锥管内套(25)的外壁上端设有外套(23)定位沉台(19),下端向外弯折平伸形成下端套盖,并在下端套盖上设有外套(23)定位沉台(2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外套(23)上设有主进风口(28)和辅助进风口(27)。主进风口(28)与环形的下风道(29)相通。辅助进风口(27)与环形的上风道(26)相通。圆柱形外套(23)上端向内弯折平伸形成端盖,在端盖上设有套孔,并套于内套(25)上端沉台(19)上,下端置于内套(25)弯折平伸的端盖沉台(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供氧孔(21)均布在内套(25)下部的同一个径向截面上,并且主供氧孔(21)由里到外向上倾斜并与环形下风道(26)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烧器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供氧孔(20)均布在内套(25)上部,在同一轴向1-4排,在轴向相邻的两孔成夹角度。辅助供氧孔(20)在同一径向截面上由外到里水平倾斜并与环形上风道(26)相通,使辅助供氧孔(20)环绕于内套(25)的壁周上,使进入的空气形成旋流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胆(3)设置为圆柱形结构,在炉胆(3)的对称面设一个进料口(18),进料口(18)与炉灶的加料口(10)和加料门(90连接相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3632A CN101532681A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103632A CN101532681A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2681A true CN101532681A (zh) | 2009-09-16 |
Family
ID=41103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103632A Pending CN101532681A (zh) | 2009-04-17 | 2009-04-17 |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32681A (zh)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6881A (zh) * | 2009-10-29 | 2012-09-12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高炉操作方法 |
CN102734839A (zh) * | 2012-06-13 | 2012-10-17 | 卢永成 | 家用生物质燃烧炉 |
CN102748777A (zh) * | 2012-07-26 | 2012-10-24 |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
WO2013053108A1 (zh) * | 2011-10-11 | 2013-04-18 | Zhu Hongfeng | 一种具有封闭式热交换区的炉具 |
CN104180364A (zh) * | 2014-09-12 | 2014-12-03 | 徐万友 | 一种新型气化燃烧装置 |
CN105222171A (zh) * | 2014-06-02 | 2016-01-06 | 侯国山 | 免维护余热利用商务炭灶 |
CN105222163A (zh) * | 2014-06-02 | 2016-01-06 | 侯国山 | 锅炉式烧炭蒸灶 |
CN105757671A (zh) * | 2016-03-03 | 2016-07-13 | 湖北华宝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控型生物质炉膛 |
CN106402938A (zh) * | 2016-11-24 | 2017-02-15 | 河北聚日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洁净燃烧的民用采暖炉 |
CN110332565A (zh) * | 2019-08-06 | 2019-10-15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CN114317032A (zh) * | 2021-11-26 | 2022-04-12 | 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辅助火电厂灵活调峰的生物质自热气化炉及使用方法 |
-
2009
- 2009-04-17 CN CN200910103632A patent/CN10153268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66881A (zh) * | 2009-10-29 | 2012-09-12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高炉操作方法 |
WO2013053108A1 (zh) * | 2011-10-11 | 2013-04-18 | Zhu Hongfeng | 一种具有封闭式热交换区的炉具 |
CN102734839A (zh) * | 2012-06-13 | 2012-10-17 | 卢永成 | 家用生物质燃烧炉 |
CN102748777B (zh) * | 2012-07-26 | 2014-12-10 |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
CN102748777A (zh) * | 2012-07-26 | 2012-10-24 | 湖北蓝焰生态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双锥形旋风式高效生物质炉具 |
CN105222171A (zh) * | 2014-06-02 | 2016-01-06 | 侯国山 | 免维护余热利用商务炭灶 |
CN105222163A (zh) * | 2014-06-02 | 2016-01-06 | 侯国山 | 锅炉式烧炭蒸灶 |
CN104180364A (zh) * | 2014-09-12 | 2014-12-03 | 徐万友 | 一种新型气化燃烧装置 |
CN105757671A (zh) * | 2016-03-03 | 2016-07-13 | 湖北华宝生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控型生物质炉膛 |
CN106402938A (zh) * | 2016-11-24 | 2017-02-15 | 河北聚日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洁净燃烧的民用采暖炉 |
CN110332565A (zh) * | 2019-08-06 | 2019-10-15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CN110332565B (zh) * | 2019-08-06 | 2024-04-30 | 青海民族大学 | 一种高原居民用分户式燃烧设备 |
CN114317032A (zh) * | 2021-11-26 | 2022-04-12 | 华能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辅助火电厂灵活调峰的生物质自热气化炉及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532681A (zh) | 燃烧器在生物质炉灶中利用技术及制作方法 | |
CN201281371Y (zh) | 双吸式生物质采暖炊事炉 | |
CN201621733U (zh) | 省柴节能灶及其预制灶芯的制作方法 | |
CN201662091U (zh) | 高效低排放省柴节煤炉 | |
CN201434406Y (zh) | 生物质炉灶中的燃烧器 | |
CN201606908U (zh) | 生物质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 | |
CN202885231U (zh) | 环保节能锅炉 | |
CN202442357U (zh) | 多功能单灶一体直燃式气化炉 | |
CN201276547Y (zh) | 一种高效环保立式炭可燃气提取炉 | |
CN201724252U (zh) | 高效环保节能炉 | |
CN201503042U (zh) | 沼气、燃煤两用水暖炉 | |
CN101021358B (zh) |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 |
CN2175900Y (zh) | 立式高寿命热风炉 | |
CN1719151A (zh) | 双层反烧辐射喷流热管热风炉 | |
CN101696809A (zh) | 高效低排放节能炉灶预制灶芯 | |
CN202419707U (zh) | 多功能高效节能炉灶 | |
CN2284918Y (zh) | 多功能炊浴采暖高效火管炉 | |
CN201285074Y (zh) | 生物质燃料立式炊暖加热炉 | |
CN2833367Y (zh) | 实用型高效柴灶 | |
CN101551124A (zh) | 高效节能环保供暖炊事多用炉 | |
CN202452467U (zh) | 一种分列式高效环保水汽两用炉 | |
CN201228995Y (zh) | 高效采暖炉 | |
CN2405126Y (zh) | 多功能高效民用炉具 | |
CN208382123U (zh) | 集束式蒸汽发生器 | |
CN2605491Y (zh) | 节能环保型采暖炉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