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24459A -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4459A
CN101524459A CN200810013346A CN200810013346A CN101524459A CN 101524459 A CN101524459 A CN 101524459A CN 200810013346 A CN200810013346 A CN 200810013346A CN 200810013346 A CN200810013346 A CN 200810013346A CN 101524459 A CN101524459 A CN 1015244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garlicin
injection
acid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0133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淑斌
魏晓莹
高娜
宁红
黄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 Shubin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Wan'ai Pulid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Wan'ai Pulid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Wan'ai Pulid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8100133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524459A/zh
Publication of CN1015244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44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于内向(油相)的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乳剂的处方中含有0.5-3份重量的大蒜素或大蒜油作为药物,所述的大蒜素或大蒜油加入药用辅料制成大蒜素或大蒜油亚微乳剂,所述的药用辅料包括5-20份重量的注射用油、0.2-5份重量的乳化剂、0-5份重量的助乳化剂、0.5-3份重量的等渗调节剂、适量的抗氧剂、适量的pH调节剂和适量的注射用水。本发明从宏观及微观上探讨了大蒜素或大蒜油在水包油型分散体系中,油、油/水界面膜、水中的药物分布,将98%以上的药物包裹于油相中,游离在水相中的药物不到1%,解决了疏水性药物大蒜素或大蒜油静脉注射制剂的问题,并提高了其乳剂的稳定性,还减轻了静脉注射时的血管刺激性,能大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本发明可用于抗菌和心脑血管及肿瘤的辅助治疗。

Description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确切的说,它是一种分布于内向(油相)的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蒜的理化性质和作用机制:大蒜(Allium sativum)是百合科葱属植物的地下鳞茎,味辛、性温,有行气滞、暖脾胃、解毒、杀虫等独特的药理功效。大蒜含有氨基酸、肽类、蛋白质、酶类、糖类、甙类、维生素、脂肪、无机盐及含硫化合物等各种成分[陈丽芳.大蒜素的临床应用.天津药学,2004,16(6)-58-61]。大蒜中的酶解和化学反应产生多种活性化学成分。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代谢产生大蒜素及一系列抗生物质——含硫化合物[宋卫国,李宝聚,刘开启.大蒜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活性机理研究进展.园艺学报,2004,31(2):263-268.]。现代药物化学研究证明大蒜内含硫成分多达三十余种,其中主要的含硫化合物有二烯丙基一硫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二烯丙基三硫化物等。其中二烯丙基三硫化物为大蒜新素,即大蒜素,我国已人工合成[林青,乔竟原.大蒜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首都医药,2004,6:38-39.]。大蒜素属于挥发油类药品,颜色为淡黄色,有浓烈的大蒜气味,密度为1.050-1.095,折光率为1.550-1.580,其溶于大多数非挥发性油,部分溶于乙醇,不溶于水、甘油和丙二醇等,强酸、强氧化剂和紫外线可能引起变质。虽然大蒜油中的主要成分属硫醚类化合物,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非强酸环境中可耐120℃以上高温而不易分解,但若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诱发分解。在强酸环境中可形成硫盐并析出硫而产生沉淀。在强氧化环境中则可被氧化为亚砜甚至砜,因此大蒜油应存放于阴凉处并避免与强酸和氧化性物质存放在一起。大蒜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对许多真菌细菌有拮抗活性。大蒜素及阿霍烯、大蒜油中的硫醚等多种成分通过与半胱氨酸反应、抑制巯基酶活性活脂类等物质代谢,对多种病原真菌、细菌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除此之外,近年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研究均表明,大蒜素对胃癌、结肠癌、肝癌、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白血病等多种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另外有研究发现大蒜素在肿瘤化疗中与其它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化疗疗效。
大蒜素剂型研究情况:大蒜素,其分子式:C6H10S3,分子量为178.33,化学名为三硫二丙烯。大蒜素现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为抗感染药,适用于深部真菌和细菌感染及防治急慢性菌痢和肠炎、百日咳、肺部和消化道的真菌感染、白色念珠菌菌血症、隐球菌性脑膜炎、肺结核等。目前,应用较多的大蒜素剂型有普通的注射液、肠溶微丸,胶囊,软胶囊,片剂等。由于大蒜素几乎不溶于水,最早的大蒜素是通过口服给药方式而发生疗效的,其后是普通注射剂。目前,临床上大蒜素的常用剂型有肠溶微丸,胶囊,软胶囊,片剂等。中国专利200510055240.2制备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软胶囊,将β-胡萝卜素与大蒜素组合制成软胶囊;中国专利200610039610.8制备了一种大蒜素肠溶滴丸;中国专利96116051.9研究了大蒜素片剂及其生产方法;中国专利200310115331.1制备了一种单粒子纳米大蒜素微胶囊,其用到有机溶剂,可能导致有机溶剂残留,大蒜素与胃肠道直接接触会刺激胃肠道的蠕动,从而引起疼痛,腹泻,以及损伤胃肠道粘膜。因大蒜素对胃有刺激性且易被胃液破坏,所以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患者依从性差。为提高大蒜素的生物利用度人们开始研究大蒜素静脉注射液,中国专利88103251.4和200410014731.8制备了大蒜注射液,虽然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但其中用到乙醇、亚硫酸等作为增溶剂,使其血管刺激性增大,患者顺应性差;中国专利200510051474研制的大蒜素注射液中加入了吐温-80,同样使其刺激性增大,且吐温-80静脉注射存在一定的毒性;中国专利03124592.7和03112233.7研制了一种环糊精包合物的注射液,虽然解决了大蒜素水中溶解度低的问题,但使用了大量的环糊精类化合物,不仅可能引起溶血等不良反应,而且也增加了制剂的成本。大蒜素是一种对光和热都较为敏感的药物,而且具有刺激性和特异性的蒜臭,普通注射剂对大蒜素的上述缺点不能很好的避免。近年来,随着药剂学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输送系统在提高药效、方便患者使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大蒜素的剂型研究情况体现了这个趋势,为了解决此问题中国专利已公开了脂肪乳剂、脂质体、纳米粒的注射给药研究、自(微)乳化口服制剂等多种现代药物传送系统的剂型研究,并且中国专利200410013573.4、200510020730.9、200510046401.1、200610019770.6和中国专利200410060815.5已公开了大蒜素制成脂肪乳剂以解决大蒜素水溶性差和体内注射血管刺激性大的问题。中国专利200510047949.8和200510002446.9研制了大蒜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和脂质体制剂,但这些制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药物渗漏及体内药物的突释行为。目前尚未见大蒜素亚微乳剂的专利申请,亚微乳的形成理论尚未成熟,但乳化剂在乳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已被逐渐认识,其中界面吸附膜学说认为,乳化剂在降低两相界面张力同时,乳化剂被吸附于液滴周围,有规律地排列在液滴界面形成吸附膜。界面吸附屏障阻碍液滴合并,使乳剂稳定。界面膜的强度与紧密度直接影响乳剂的稳定性,乳化剂种类不同,则界面吸附不同。亚微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散相液滴有合并变大的趋势,因此进一步提高制剂的物理稳定性是解决该类制剂稳定性的先决条件。以上公开专利并没有阐明此剂型中药物在油相、水相和油/水界面膜相的分布特点和作用机理,本发明人通过长期对此剂型的深入研究,掌握了此剂型的微观结构特点并通过试验在宏观上阐明此剂型的特点。通过优化处方工艺使得此剂型中药物在油相中的分布率达到95%以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相中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相当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大蒜素在体外的物理稳定性及体内的化学稳定性,而且提高大蒜素在油相的分布,可以掩盖其特异性的蒜臭和减轻刺激性,能大大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并可进一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关于本发明在技术方案和效果以及阐明药物在该剂型中分布特点方面明显优于上述专利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高大蒜素或大蒜油制剂的水溶性和稳定性、降低刺激性,提供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可供工业化高效率大生产的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并阐明其制剂的药物分布特点。本发明通过从微观及宏观上阐明了大蒜素在此剂型上的分布特点,证明其能改善或提高药物在油相中的包封率,具有控制药物释放,靶向定位释放,降低静脉给药的血管刺激性并进一步提高了制剂的物理稳定性等优点。本发明以中链油、大豆油、维生素E、油酸乙酯等含6-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甘油脂作为油相,采用适当的处方和工艺,制备出平均粒径小于200nm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从而大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患者的顺应性。大蒜素或大蒜油亚微乳剂是将有效剂量的大蒜素或大蒜油作为药物,并配以药用辅料,药用辅料包括注射用油、等渗调节剂、乳化剂、助乳化剂、pH调节剂、抗氧剂;药物∶注射用油=1∶1~1∶500。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的处方如下:
大蒜素或大蒜油        0.5-3份重量
注射用油              5-20份重量
乳化剂                0.2-5份重量
助乳化剂              0.1-5份重量
等渗调节剂            0.5-3份重量
抗氧剂                适量
pH调节剂              适量
注射用水              适量
所述的注射用油可以是精制大豆油、辛葵酸甘油脂、麻油、红花油、橄榄油、花生油、棉子油、维生素E、、油酸乙酯、亚油酸甘油酯、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亚油酸乙酯、油酸山梨醇酯、油酸甘油酯、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椰子油C8/C10丙二醇双酯、椰子油C8/C10甘油三酯、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乳化剂可以是磷脂、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HS-15)、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乙二醇酯(TPGS)、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乙酸单甘油酯、聚甘油棕榈酸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助乳化剂可以是油酸或其盐、辛酸、葵酸、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硬脂酸、胆酸、去氧胆酸或其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无水乙醇、正丁醇、正己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等渗调节剂可以是甘油、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丙二醇、甘露醇、木糖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抗氧剂可以是惰性气体、EDTA及其盐类、维生素E、α-生育酚、α-醋酸生育酚、α-硫辛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pH调节剂可以是盐酸、氢氧化钠、醋酸、醋酸钠、磷酸、磷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的处方工艺如下:
初乳化工艺:
(1)油相的配制:a.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化剂、抗氧剂混合,加热温度至30~90℃,搅拌溶解后,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b.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油、助乳化剂、抗氧剂,加热温度至30~90℃,搅拌混匀溶解后,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a.将水、等渗调节剂、抗氧剂在30~90℃下,同油相温度搅拌使之完全混溶;
b.将水、乳化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在30~90℃下,同油相温度搅拌使之完全混溶;
(3)在20~8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或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或高速剪切分散混匀,形成初乳;
(4)用一定浓度的pH调节剂将pH值调节到3~9;
精乳化工艺:
(5)用高压匀质机或用微射流仪,将压力调至50~2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制得均匀分散的大蒜素或大蒜油亚微乳剂;
无菌或灭菌工艺:
(6)a.上述(5)制得乳剂在无菌条件下,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氮气流保护下,滤液灌封后即得。
b.将上述(5)制得乳剂经0.45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滤液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后,在下列湿热灭菌条件下旋转灭菌:①100℃流通蒸汽旋转灭菌30min;②115℃旋转热压灭菌30min;③121℃旋转热压灭菌15min。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如说明书附图3所示,该乳剂由油相、水相、和油/水界面膜相组成,其中油相载药量按重量百分比为98%以上,水相中含量不到1%,油/水界面膜相载药量为0.01%~1%之间。
所制成乳剂的粒径范围为10~500nm,平均粒度80~300nm。Zeta电位范围为-60~+60mv,优选的粒径范围为50~500nm,平均粒度100~200nm,Zeta电位绝对值范围为10~60之间。
所制成的乳剂其药物98%以上被包裹于油相中。
所制成的乳剂可与临床上允许使用的电解质输液(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纳注射液等)和营养输液(糖类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配伍稀释后,使其大蒜素或大蒜油的含量在0.1~60mg/mL之间,配得的单位注射剂量体积在1ml~500ml之间。
本发明研制的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具有以下优点:
1.该亚微乳剂生理相容性好,降低了毒副作用,提高了机体耐受性;
2.通过相分布试验结果表明该亚微乳剂提高了物理及化学稳定性,可以掩盖其特异性的蒜臭并提高了载药量;
3.通过药动试验结果表明该亚微乳剂具有靶向性,改善了药物的释放性质,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患者的顺应性;
4.该亚微乳剂制备工艺简单,成熟,便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30mg/kg)后不同时刻各组织药物浓度柱形图
图2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蒜素注射液(30mg/kg)后不同时刻各组织药物浓度柱形图
图3水包油型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相分布示意图①油/水界面膜相②油相③药物
图4实施例1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5实施例2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6实施例3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7实施例4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8实施例5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9实施例6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0实施例7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1实施例8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2实施例9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3实施例10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4实施例11光强粒径分布图
图15实施例12光强粒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处方:大蒜素0.5g,蛋黄卵磷脂5g,注射用中链油10g,氢氧化钠适量,甘油2.2,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中链油,控制注射用中链油的温度在80℃,加入蛋黄卵磷脂,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和甘油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500bar,第二步再调至1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在无菌条件下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2:
处方:大蒜素1.0g,大豆磷脂0.2g,注射用大豆油5g,葡萄糖5.0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控制注射用大豆油的温度在50℃,加入大豆磷脂,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和葡萄糖在35℃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600bar,第二步再调至15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100℃流通蒸汽旋转灭菌30min,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3:
处方:大蒜素1.0g,蛋黄卵磷脂1g,注射用大豆油20g,辛葵酸甘油酯2g,甘油2.5g,油酸0.01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辛葵酸甘油酯和油酸,控制温度在60℃,加入蛋黄卵磷脂,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在4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400bar,第二步再调至2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4:
处方:大蒜素1.5g,蛋黄磷脂0.8g,泊洛沙姆0.5g,油酸乙酯5g,甘油2.5g,维生素E0.01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油酸乙酯、维生素E,控制温度在70℃,加入蛋黄磷脂和泊洛沙姆,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4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在4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4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4;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300bar,第二步再调至1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115℃旋转热压灭菌30min,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5:
处方:大蒜素3g,蛋黄磷脂1.2g,油酸3g,注射用大豆油10g,甘油2.5g,α-硫辛酸0.01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控制温度在80℃,加入蛋黄磷脂和油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和α-硫辛酸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500bar,第二步再调至12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6:
处方:大蒜素5g,蛋黄磷脂1.2g,注射用大豆油3g,辛葵酸甘油脂3g,油酸2.1g,甘油2.5g,维生素E0.05g,泊洛沙姆0.3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维生素E和辛葵酸甘油脂,控制温度在60℃,加入蛋黄磷脂和油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泊洛沙姆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600bar,第二步再调至2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7:
处方:大蒜素1.0g,蛋黄磷脂2g,注射用大豆油3g,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3g,亚油酸2.1g,甘油2.5g,维生素E0.05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维生素E和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控制温度在80℃,加入蛋黄磷脂和亚油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5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在5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5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700bar,第二步再调至19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100℃流通蒸汽旋转灭菌30min,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8:
处方:大蒜素1.5g,大豆磷脂1.2g,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3g,辛葵酸甘油脂3g,油酸2.1g,甘油2.5g,维生素E0.05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辛葵酸甘油脂、维生素E和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控制温度在70℃,加入大豆磷脂和油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600bar,第二步再调至18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在115℃旋转热压灭菌30min,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9:
处方:大蒜素1.0g,蛋黄磷脂1.2g,泊洛沙姆0.4g,油酸乙酯5g,葡萄糖2.0g,维生素E0.01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油酸乙酯,控制温度在70℃,加入蛋黄磷脂、维生素E,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葡萄糖和泊洛沙姆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400bar,第二步再调至10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10:
处方:大蒜素1.2g,蛋黄磷脂1.2g,泊洛沙姆2.2g,注射用大豆油10g,甘油2.6g,α-硫辛酸0.01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大豆油,控制温度在80℃,加入蛋黄磷脂和泊洛沙姆,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和α-硫辛酸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油相加入水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500bar,第二步再调至11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11:
处方:大蒜素1.5g,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HS-15)5g,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2.5g,油酸甘油酯3g,月桂酸1.8g,甘油2.5g,维生素E0.05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控制温度在70℃,加入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HS-15)、维生素E和月桂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在30℃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600bar,第二步再调至18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在115℃旋转热压灭菌30min,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12:
处方:大蒜素0.8g,大豆磷脂1.2g,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3g,棉子油2.6g,油酸2.3g,甘油2g,维生素E0.05g,氢氧化钠适量,其余为注射用水,共100ml。
工艺:
(1)油相的配制:在配制灌中加入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和棉子油,控制温度在70℃,加入维生素E和油酸,强烈搅拌至溶解,降温至30℃加入药物,强烈搅拌混匀;
(2)水相的制备:将水、甘油和大豆磷脂在45℃下搅拌5min,使之完全混溶;
(3)在30℃时,将水相加入油相,强烈搅拌混匀,形成初乳;
(4)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到5;
(5)过匀质仪:第一步调节匀化压力至600bar,第二步再调至1800bar,将溶液反复匀化;
(6)上述制得乳剂用0.22u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即得本品。
实施例13:
本发明制剂的相分布试验:
试验条件:24℃,相对湿度:58%。
试验样品:由实施例1、2、3、4、5、6、7、8、9、10、11、12所得制剂。
试验方法与结果:
由于本品实际为亚微乳制剂,药物在各相分布的试验结果是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亚微乳剂具有油相、水相和油/水界面膜相。测定药物相分布的关键是将这三相从乳剂中分离出来,以考察亚微乳中药物在各相的分布。采用破乳和离心的方法使微观的乳滴发生聚集形成宏观的分层现象,其过程并不改变药物在三相中的分配趋势,并能分离出油相、水相、油/水界面膜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以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色谱柱:C18(4.6×250mm,5um);以甲醇∶水∶甲酸(87∶13∶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0nm,柱温:35℃,流速:1.0ml/min。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理论塔板数为大于10000,符合要求;检测限为0.9ng,定量限为2.7ng;通过酸、碱、氧化和热破坏试验结果表明其分离度符合要求;以峰面积对进样量回归得标准曲线,其线性方程为A=29626C+36251(r=0.9997)。结果表明,在25.50-127.5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结果RSD%为0.60%;日内稳定性试验结果RSD%为1.33%,回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其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0.18%,均符合要求。
精密吸取油相适量,加甲醇定容至刻度制成一定浓度的油相供试品溶液,作为油相含量测定溶液,分别直接吸取水相溶液及油相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照上述测定条件的方法,以外标法分别计算药品总量、油相和水相中药物的含量,油/水界面膜相中的量以公式为:药物在油/水界面膜相中的量=总药量-(水相中的药物+油相中的药物)计算即可得到。具体的测定结果见表1,图3。
表1  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相分布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药物几乎全部分布在油相中,进一步证明了本发明可将大蒜素包裹于油相中,经计算在100%左右,这样就减少了主药与环境中光和热接触的几率,不仅可以提高大蒜素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而且可以适量掩盖其特异性的蒜臭味和减轻刺激性达到剂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A20081001334600142
实施例14:
本发明制剂的粒度测定试验:
试验样品:由实施例1、2、3、4、5、6、7、8、9、10、11、12所得制剂。
试验方法与结果:
取本品0.1mL,用纯化水(通过0.22μm膜滤过)分别稀释至一定倍数,混匀,作为供试液,用动态激光散射粒径测定法测定。见表2,图4至图15。
表2  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粒度测定试验结果
Figure A20081001334600151
结果表明,本发明所制成的乳剂粒径范围为50~500nm,平均粒度100~200nm。
实施例15:
本发明制剂与现有注射剂对比的药代动力学试验:
试验样品:由实施例6所得制剂和现有大蒜素注射液。
试验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
试验方法与结果:
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组给药:健康SD雌性大鼠54只,体重180~230g,随机分成3个剂量组(低剂量15只,中剂量18只,高剂量21只),每个剂量组进一步随机分成6组(低剂量5组,高剂量7组)。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按15mg/kg、30mg/kg、45mg/kg的剂量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予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经大鼠眼球后静脉丛取静脉血,置肝素化试管中,迅速进行全血样品处理。雄性大鼠给药及全血样品采集同雌性大鼠。
结论:
大鼠静脉注射给予剂量分别为15,30和45mg/kg的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后,大蒜素全血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62±0.08,3.44±0.02和4.37±0.02min;AUC0-t分别为7.23±0.16,44.5±1.78和442±47.7μg·min/mL;AUC0-∞分别为8.25±0.60,49.8±1.01和451±46.4μg·min/mL;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0.66±0.03,2.56±0.33和1.59±0.12min;清除率CL分别为1.83±0.13,0.30±0.01和0.034±0.004L/min/kg;表观分布容积Vz分别为1.62±0.10,1.50±0.04和0.21±0.02L/kg。采用DAS 2.1.1软件对大鼠静脉注射给予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后的大蒜素全血药物浓度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发现该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实施例16:
本发明制剂与现有注射剂对比的组织分布试验:
试验样品:由实施例6所得制剂和现有大蒜素注射液。
试验动物:SD大鼠,雌雄各半。
试验方法与结果:
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组给药:健康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雌雄各3只,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以30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给予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0.5min、2min、6min断头取血后,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及全血0.4mL。
市售大蒜素注射液组给药:健康SD大鼠1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雌雄各3只,给药前禁食12h,自由饮水。以30mg/kg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给予大蒜素注射液,分别于给药后0.5min、2min、6min断头取血后,立即解剖采集心、肝、脾、肺、肾、脑组织及全血0.4mL。
结果:大鼠尾静脉注射30mg/kg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和大蒜素注射液(市售)后,在各时间点肝、脾、肾中均未检测到药物。其它组织三个时间点大蒜素浓度的排序如下所述,其组织分布试验结果见图1、图2。
结论:大鼠尾静脉注射大蒜素制剂后,肝、肾中未检测到药物,而肺中药物浓度较高,说明该药可能主要经肺排泄,脑中药物浓度较高说明大蒜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但6min时几乎所有的大鼠脑中都检测不到药物,说明药物在脑组织中没有蓄积。
与市售大蒜素注射液相比,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在组织中驻留时间较长,尤其在血浆中的药物浓度是市售制剂2倍以上,可以很好地将药物输送至病变部位;在心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布趋缓,可以降低大蒜素在峰浓度下对心脏的刺激性,同时保证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所需的浓度。因此,将大蒜素制成乳剂,较市售的注射用大蒜素具有明显优势。
药理药效文献资料显示,大蒜素可以用于治疗肺部感染,另外还有降低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与组织分布的试验结果相一致。因此,将大蒜素制成乳剂,较市售的注射用大蒜素具有明显优势,达到剂型设计的目的。
实施例17:
本发明制剂的安全性试验。具体包括:过敏试验资料;溶血试验资料;血管刺激性试验。
试验方法与结果如下:
将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1支稀释在25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中,制成供试品溶液。
给豚鼠腹腔注射该溶液0.5ml/只,隔日一次,共三次,给药后第14天及第21天分别股静脉注射该溶液1.0ml/只,结果均未见豚鼠有过敏反应。给予2%新鲜蛋清的豚鼠在给予蛋清后第14天及第21天分别经股静脉注射蛋清后均出现过敏反应,且皆于15min内死亡。
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的供试品溶液在体外试验条件下,在加样0.25~4.0小时内对家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和红细胞凝集反应。
给家兔耳静脉缓慢滴注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的供试品溶液,剂量为1.2mg/kg,每日一次,连续三日。结果:家兔耳静脉给药部位肉眼观察无明显变化;组织病理切片显微镜检显示距注射部位1cm处血管、5cm处血管内皮连续、完整,未见增生、肿胀;血管周围组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管腔内无血栓形成。大蒜素亚微乳注射液对家兔耳静脉血管未见刺激作用。

Claims (8)

1、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治疗有效量的大蒜素或大蒜油加入辅料后,通过乳化剂或助乳化剂的作用,被包裹于油相和油/水界面膜相中制成的水性分散体,分散相中药物的包封率在98%以上,含有0.5-3份重量的大蒜素或大蒜油、所述的辅料有5-20份重量的注射用油、0.2-5份重量的乳化剂、0.1-5份重量的助乳化剂、适量的等渗调节剂、抗氧剂、pH调节剂和适量的注射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该非均相分散体系由油相、水相、和油/水界面膜相组成,其中油相载药量按重量百分比为98%以上,水相中含量不到1%,油/水界面膜相载药量为0.01%~1%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可与临床允许使用的电解质输液(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注射液等)和营养输液(糖类注射液、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中的一种或多种配伍稀释后,使其大蒜素或大蒜油的含量在0.1~60mg/mL之间,配得的单位注射剂量体积在1ml~500ml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注射用油为含6~24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甘油酯,可以是精制大豆油、辛葵酸甘油脂、麻油、红花油、橄榄油、花生油、棉子油、维生素E、、油酸乙酯、亚油酸甘油酯、聚乙二醇月桂酸甘油酯、亚油酸乙酯、油酸山梨醇酯、油酸甘油酯、椰子油C8/C10甘油单酯或双酯、椰子油C8/C10丙二醇双酯、椰子油C8/C10甘油三酯、纯化乙酰化的单甘油酯、纯化向日葵油单甘油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一项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乳化剂可以是磷脂、泊洛沙姆、聚乙二醇12-羟基硬脂酸酯(HS-15)、α-生育酚琥珀酸酯-聚乙二醇酯(TPGS)、聚乙二醇琥珀酸酯、乙酸单甘油酯、聚甘油棕榈酸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乳化剂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助乳化剂,助乳化剂可以是油酸或其盐、辛酸、葵酸、月桂酸、棕榈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硬脂酸、胆酸、去氧胆酸或其盐、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无水乙醇、正丁醇、正己醇、乙二醇或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的等渗调节剂可以是甘油、葡萄糖、蔗糖、果糖、麦芽糖、丙二醇、甘露醇、木糖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的抗氧剂可以是惰性气体、EDTA及其盐类、维生素E、α-生育酚、α-醋酸生育酚、α-硫辛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所述的pH调节剂可以是盐酸、氢氧化钠、醋酸、醋酸钠、磷酸、磷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任一项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制成乳剂的粒径范围为10~500nm,平均粒度80~300nm;Zeta电位范围为-60~+60mv。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其特征是:优选的粒径范围为50~500nm,平均粒度100~200nm,Zeta电位绝对值范围为10~6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任一项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1)油相的配制:a.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油、乳化剂、助乳化剂、抗氧化剂混合,氮气流保护下,加热至30~90℃,搅拌溶解后,加入药物,混合均匀;
b.在配制灌中加入注射用油、助乳化剂、抗氧剂,氮气流保护下,加热至30~90℃,搅拌溶解后,加入药物,混合均匀;
(2)水相的制备:a.将水、等渗调节剂、抗氧剂在30~90℃下,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b.将水、乳化剂、等渗调节剂、抗氧剂在30~90℃下,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3)在30~90℃,氮气流保护下,将油相加入水相或水相加入油相(a、a相加或b、b相加),强烈搅拌或高速剪切分散混匀,形成粗乳;
(4)用一定浓度的pH调节剂将pH值调节到3~9;
(5)精乳化工艺:
用高压匀质机或用微射流仪,将压力调至50~2000bar,将上述粗乳溶液反复匀化,制得均匀分散的大蒜素或大蒜油亚微乳剂;
(6)无菌或灭菌工艺:
a.上述(5)制得乳剂在无菌条件下,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除菌,氮气流保护下,滤液灌封后即得。
b.将上述(5)制得乳剂经0.45μm的微孔滤膜进行过滤,滤液在氮气流保护下灌封后,选择下列湿热灭菌条件下的其中一种方法旋转灭菌后即得:①100℃流通蒸汽旋转灭菌30min;②115℃旋转热压灭菌30min;③121℃旋转热压灭菌15min。
CN200810013346A 2008-09-24 2008-09-24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15244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13346A CN101524459A (zh) 2008-09-24 2008-09-24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013346A CN101524459A (zh) 2008-09-24 2008-09-24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4459A true CN101524459A (zh) 2009-09-09

Family

ID=41092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013346A Pending CN101524459A (zh) 2008-09-24 2008-09-24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524459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3336A (zh) * 2010-04-22 2010-09-29 王京南 亚麻油脂肪乳口服溶液、饮料及制造方法
CN105994258A (zh) * 2016-05-30 2016-10-12 中福优农(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大蒜素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07047811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安徽凯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大蒜油批量生产的制备工艺
CN107157886A (zh) * 2017-06-07 2017-09-15 江苏天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大蒜提取物的面膜
CN109965089A (zh) * 2019-05-14 2019-07-05 江苏欧克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颗粒配合饲料的可乳化天然油脂包衣剂
CN111004161A (zh) * 2019-12-31 2020-04-14 河南大学 一种增强大蒜素稳定性的方法
CN112155208A (zh) * 2020-05-29 2021-01-01 湖南农业大学 大蒜有机硫化物在制备护肝食品、保健品或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88524A (zh) * 2022-01-25 2022-07-26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一种抑菌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3336A (zh) * 2010-04-22 2010-09-29 王京南 亚麻油脂肪乳口服溶液、饮料及制造方法
CN105994258A (zh) * 2016-05-30 2016-10-12 中福优农(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大蒜素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05994258B (zh) * 2016-05-30 2018-07-17 中福优农(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用大蒜素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07047811A (zh) * 2017-04-24 2017-08-18 安徽凯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大蒜油批量生产的制备工艺
CN107157886A (zh) * 2017-06-07 2017-09-15 江苏天芳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大蒜提取物的面膜
CN109965089A (zh) * 2019-05-14 2019-07-05 江苏欧克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颗粒配合饲料的可乳化天然油脂包衣剂
CN111004161A (zh) * 2019-12-31 2020-04-14 河南大学 一种增强大蒜素稳定性的方法
CN112155208A (zh) * 2020-05-29 2021-01-01 湖南农业大学 大蒜有机硫化物在制备护肝食品、保健品或药物中的应用
CN114788524A (zh) * 2022-01-25 2022-07-26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一种抑菌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788524B (zh) * 2022-01-25 2024-05-31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一种抑菌微乳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lang et al.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ubmicron emulsions as colloidal drug carriers for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N101524459A (zh) 一种大蒜素和大蒜油水包油型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KR100752990B1 (ko) 나노리포좀 및 천연 추출물을 포함하는 피부 질환의 예방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2159187B (zh) 长春花生物碱纳米乳剂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IE59828B1 (en) Emulsion compositions for administration of sparingly water soluble ionizable hydrophobic drugs
WO2022160971A1 (zh) 一种含有难溶性药物的浓缩液以及由其制备的乳剂
WO2022160970A1 (zh) 一种不含乙醇的难溶性药物浓缩液以及由其制备的胶束溶液
JP2013509361A (ja) ステロイド化合物を中間担体としてタクソールサブマイクロエマルション
CN101480405A (zh) 一种谷维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H02203A (ja) 薬物担体
US20100130619A1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of idebenone
CN101524329B (zh) 双环醇亚微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0403B (zh) 一种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134B (zh) 含有维生素k1的脂肪乳剂
CN101480402B (zh) 一种环木菠萝烯醇阿魏酸酯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52135A (zh) 制备维生素k1乳剂的方法和维生素k1乳剂
CN101480404B (zh) 谷维素的药用产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16963A (zh) 注射用尼莫地平冻干亚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706371B (zh) 一种高效的马蔺子素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6718B (zh) 一种长循环雷贝拉唑脂质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670501B (zh) 可口服使用的维生素k1脂肪乳剂
CN102973503B (zh) 一种去甲斑蝥素衍生物脂质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6407543A (zh) Epa-ee纳米脂质组合物、及其制剂、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274406A (zh) 一种注射用他克莫司脂肪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06226A (zh) 维生素k1脂肪乳注射液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LI SHUBI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YANG ONEUPLEAD PHARM 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06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10179 BUILDING 3,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RK, NO. 10-1, XINLONG STREET, HUNNAN NEW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TO: 110179 806, TOWER B, TSINGHUA TONGFANG CENTURY BUILDING, NO. 5, SHIJI ROAD, HUNNAN NEW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627

Address after: Hunnan New Century Road 110179 Shen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No. 5 Tsinghua Tongfang Century Towers, B block 806

Applicant after: Li Shubin

Address before: 110179 Liaoning province Shenyang Hunnan New Long Street No. 10 -1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rk on the third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henyang Wan'ai Pulid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 Shubin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