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1538B -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21538B CN101521538B CN 200810009361 CN200810009361A CN101521538B CN 101521538 B CN101521538 B CN 101521538B CN 200810009361 CN200810009361 CN 200810009361 CN 200810009361 A CN200810009361 A CN 200810009361A CN 101521538 B CN101521538 B CN 10152153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uplink
- downlink
- time slot
-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包括: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通信设备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信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根据的LTE TDD无线帧中包括了不同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即以子帧为周期,实现了与现有的LTE系统的LTE TDD帧结构兼容,且支持中继传输。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10ms的LTE TDD帧结构既考虑了与LTE系统的兼容性,又满足了中继应用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速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发展异常迅猛,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逐渐从电路交换演进到分组交换,各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层出不穷。中继技术是B3G/4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中继站可以提高小区吞吐量,增大小区覆盖,降低运营商建设无线网络成本和运营成本。如图1所示,现有的无线接入网络含有基站控制器,传统基站及传统终端等3种类型的装置。基站控制器同传统基站之间通过专用的传输网络进行通信,一般通过有线来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基于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RS(Relay Station,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对原有基站进行一定的修改以及引进新的中继站来提高基站的覆盖范围。系统中含有4种类型的装置:基站控制器,基站,中继站,终端。
在最新公布的LTE TDD(Long Term Evolu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长期演进时分双工)帧结构中,每个无线帧包括两个半帧(half-frame),每个半帧又包含5个1ms的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又可以分成两个0.5ms的普通时隙(slot)或3个特殊时隙: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GP(Gap,间隔)和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如图3所示,为5ms的LTE TDD帧结构中的一个半帧结构,其中第一个子帧一定是下行子帧,第三个子帧一定是上行子帧。如图4所示,为10ms的LTE TDD帧结构。
针对图3和图4的帧结构,现有技术提出的非透明中继TDD帧结构和透明中继TDD帧结构,但是这些帧结构主要针对原始的LTE TDD的类型2帧结构加入了对中继站的支持,不能与最新公布的LTE TDD帧结构兼容,并且也不支持现有技术提出的10ms的帧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实现与LTE系统中的LTE TDD无线帧兼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包括: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通信设备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信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根据的LTE TDD无线帧中包括了不同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即以子帧为周期,实现了与现有的LTE系统的LTE TDD帧结构兼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传统无线通信系统构架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构架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5ms的LTE TDD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10ms的LTE TDD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在LTE系统中,通信设备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的中继传输,该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无线帧包括基站、中继站和中继站所属终端的无线帧,从而使基站、中继站和中继站所属终端可以根据该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的中继传输。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中,接入区指基站或中继站在该接入区内只和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通信;中继区是指基站和中继站通信的区域;混合区指基站在该混合区内同时和中继站以及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通信,因此混合区中包括中继区和接入区,其中,中继区的大小、位置和数量是可以配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无线帧的帧结构可以包括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其中每个区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
在下行接入区,基站向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发送数据;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同时,中继站向其所属终端发送数据(该数据为中继站在上一帧或上一半帧接收并缓存的基站打算发给中继站所属终端的数据),中继站所属终端接收中继站发送的数据。
在特殊时隙区的DwPTS(Downlink Pilot Time Slot,下行导频时隙)区域,基站向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发送下行同步信号;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接收基站发送的信号,同时,中继站向所述中继站所属终端发送下行同步信号,中继站所属终端接收中继站发送的信号;特殊时隙区的GP(Guard Period,保护间隔)区域为保护间隔区域,基站和中继站不能发送数据;在特殊时隙区的UpPTS(Uplink Pilot Time Slot,上行导频时隙)区域,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向基站发送上行同步信号;基站接收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发送的信号,同时,中继站所属终端向中继站发送上行同步信号,中继站接收该中继站所属终端发送的信号。
在上行混合区,基站接收来自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的数据以及来自中继站的数据(该数据为基站在上一帧或上一半帧接收并缓存的中继站所属终端打算发给基站的数据);在中继站进行传输数据时所依据的无线帧的帧结构中,RTG(Receive Transition Gap,接收/发送转换间隔)为中继站从接收信号到发送信号的转换时间;TTG(Transmit Transition Gap,发送/接收转换间隔)则是为了避免中继站在上行混合区发送的数据对相邻小区的基站在上行接入区的接收信号造成干扰;中继站所属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不能发送数据)。
在上行接入区,基站接收来自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的数据;中继站接收该中继站所属终端发送的数据,该数据会被中继站缓存,然后在下一半帧的上行混合区转发给基站。
在下行混合区,基站发送数据,控制信令及同步信号给中继站以及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中继站接收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控制信令以及打算发送给中继站所属终端的数据,该数据会被中继站缓存,然后在下一半帧或所述下一半帧的下个半帧的下行接入区转发给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处于空闲状态(不能发送数据)。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一,关于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2×5ms的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如图5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帧包括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每个子帧为1ms,该无线帧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非透明中继指中继站所属终端只能和中继站通信。
当基站进行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时,基站所依据的无线帧包含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区,依次为: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DwPTS,GP和UpPTS),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上行接入区(UL Access Zone)和下行混合区(DL Hybrid Zone),该5个区域依次占用每个半帧内的5个子帧。在下行接入区中基站为终端发送数据和控制信令,同时,中继站为其所属终端发送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上行混合区中,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和中继站可以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频分多路复用)的方式占用上行发送资源,并接入到基站。在上行接入区中只有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可以使用该时隙资源发送数据到基站,同时,中继站所属终端可以使用该时隙资源发送数据到该中继站。在下行混合区中,基站传输控制信息和下行数据,包括向中继站发射同步信号和控制信令,如图5中黑色方块所示。在DwPTS和UpPTS之间有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
当中继站进行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时,中继站所依据的无线帧同样包含两个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区,依次为: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DwPTS,GP和UpPTS),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上行接入区(UL Access Zone)和下行混合区(DL Hybrid Zone),该5个区域依次占用每个半帧内的5个子帧。在下行接入区,中继站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转发给所属终端。在上行混合区中,中继将所属终端的数据转发送到基站。在上行接入区中,中继站接收所属终端向其发射的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下行混合区中,中继站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同步信号和控制信令。在DwPTS和UpPTS之间为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在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包括第一收发转换间隔RTG,在上行混合区和上行接入区之间包括一个发收转换间隔TTG,在当前半帧的下行混合区和下一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包括第二收发转换间隔。
当在系统中的基站和中继站都进行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时,则对于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中继站所属终端所依据的无线帧中每个半帧依次包括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RX(Receive,接收时隙),GP和UpPTS),第一空闲区,上行接入区(UL Access Zone)和第二空闲区,该5个区域依次占用每个半帧内的5个子帧。该无线帧仅适用于非透明RS覆盖下的MS。在下行接入区,中继站所属终端接收中继站转发的基站数据。特殊时隙区中的RX,用来接收中继站发射的同步信号。随后是第一空闲区。在上行接入区中,中继站所属终端向中继站发射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随后是第二空闲区。在RX和UpPTS之间为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各个空闲区内,中继站所属终端不发送数据。
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一个无线帧包括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每个子帧为1ms。透明中继指中继站所属终端不仅能和中继站通信,也可以接收到基站发来的DwPTS等信号。
为了使支持透明与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无线帧的帧结构完全兼容,对于基站和中继站所属终端来说,本实施例一提出的支持透明中继的帧结构与非透明中继的帧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中继站的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无线帧的帧结构中的特殊时隙区中的DwPTS改为接收时隙(RX),在RX内,中继站不发送信号,可以用来接收基站发射的DwPTS进行同步,或者进入空闲状态,或者进行小区测量等。同时,在上一半帧的下行混合区(DL Hybrid Zone)和当前半帧的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之间包括第一收发转换间隔,在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在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和上行接入区(UL Access Zone)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显然,由于基站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的前1个或更多个符号为MAP(映射)符号,终端可以直接收到该信息,所以在此处透明中继站的第一收发转换间隔RTG并不会引起资源的浪费。图6中的终端帧结构仅限于透明中继站覆盖下的终端帧结构。
另外,当基站特殊时隙区的DwPTS中的一部分被用来传输数据时,相应地,中继站特殊时隙区的RX时隙的一部分也用于传输数据,这时,RX时隙中传输数据的部分相当于下行接入区。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二,关于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和实施例一中的方法基本相同,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2×5ms的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只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不同的无线帧进行传输,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持非透明中继2×5ms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的无线帧与图5所示的无线帧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半帧中上行混合区与上行接入区的顺序进行了交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子帧为上行接入区,第四子帧为上行混合区,因此在中继站的帧结构中,第一收发转换间隔在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发收转换间隔在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第二收发转换间隔在当前帧的下行混合区和下一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支持透明中继2×5ms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的无线帧与图6所示无线帧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半帧中的上行混合区与上行接入区的顺序进行了交换,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子帧为上行接入区,第四子帧为上行混合区,因此在中继站的帧结构中,第一收发转换间隔在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发收转换间隔在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第二收发转换间隔在当前帧的下行混合区和下一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三,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10ms的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如图9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一种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帧包括9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子帧包含两个0.5ms的时隙,以及一个长度为1ms的特殊时隙。
当基站进行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时,基站所依据的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DwPTS,GP和UpPTS),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上行接入区(UL Access Zone),下行混合区(DL Hybrid Zone)和第二下行接入区(DLAccess Zone)。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1ms子帧,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1ms子帧,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依次占用剩余的8个1ms子帧,其中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中的每个区占用子帧的数量是任意的,有多种组合方式,例如:上行混合区可以占用1个1ms子帧,上行接入区可以占用3个1ms子帧,下行混合区可以占用2个1ms子帧,第二下行接入区占用剩余的2个1ms子帧。在第一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中基站和中继站可以以FDM的模式同时为终端发送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上行混合区中,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和中继站可以FDM的方式占用上行发送资源,并接入到基站。在上行接入区中仅仅终端(中继站所属终端除外)可以使用该时隙资源发送数据到基站,同时,中继站所属终端可以使用该时隙资源发送数据到该中继站。在下行混合区中,基站传输控制信息和下行数据,包括向中继站发射同步信号和控制信令,如图9中黑色方块所示。在DwPTS和UpPTS之间有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
当中继站进行支持非透明中继的数据传输时,中继站所依据的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DwPTS,GP和UpPTS),上行混合区(UL Hybrid Zone),上行接入区(ULAccess Zone),下行混合区(DL Hybrid Zone)和第二下行接入区(DLAccess Zone)。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1ms子帧,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1ms子帧,其它区域依次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在第一下行接入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中继站将从基站接收的数据转发给所属终端。在上行混合区中,中继将所属终端的数据转发到基站。在上行接入区中,中继站接收所属终端向其发射的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下行混合区中,中继站接收基站发送的数据,同步信号和控制信令。在DwPTS和UpPTS之间为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在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要插入第一收发转换间隔RTG;在上行混合区和上行接入区之间要插入一个发收转换间隔TTG;在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之间要插入第二收发转换间隔RTG。
对于支持非透明中继的中继站所属终端所依据的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DL Access Zone),特殊时隙区(包括RX,GP和UpPTS),第一空闲区,上行接入区(ULAccess Zone),第二空闲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DLAccess Zone)。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1ms子帧,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1ms子帧,其它区域依次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在下行接入区,中继站所属终端接收中继站转发的基站数据。特殊时隙区中的RX,用来接收中继站发射的下行数据或同步信号,在特殊时隙区之后是第一空闲区。在上行接入区中,所属终端向中继站发射上行数据和控制信令,在上行接入区之后是第二空闲区。在RX和UpPTS之间为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GP。各个空闲区内,中继站所属终端不发送数据。图9所示的终端帧结构仅限于非透明中继站覆盖下的终端的帧结构。
如图10所示,为本实施例中支持透明中继的一种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该无线帧包括9个长度为1ms的子帧,每个子帧包含两个0.5ms的时隙,以及一个长度为1ms的特殊时隙。
为了使支持透明与支持非透明中继的帧结构完全兼容,本发明实施例三提出的支持透明中继的10ms帧结构,如图10所示。由图10可以看出,基站和中继站所属终端透明中继的10ms帧结构与非透明中继的10ms帧结构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将中继站支持透明中继的帧结构中的特殊时隙区中的DwPTS改为接收时隙(RX),在RX内中继站不发送信号,可以用来接收基站发射的DwPTS进行同步,或者进入空闲状态,或者进行小区测量等。
另外,当基站特殊时隙区的DwPTS中的一部分被用来传输数据时,相应地,中继站特殊时隙区的RX时隙的一部分也用于传输数据,这时,RX时隙中传输数据的部分相当于下行接入区。图10所示的终端帧结构仅限于对应透明中继站覆盖下的终端帧结构。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和实施例三种的方法基本相同,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10ms的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只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移动台、中继站和基站根据不同的无线帧进行传输,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支持非透明中继10ms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的无线帧与图9所示的无线帧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上行混合区与上行接入区顺序进行了交换,在本实施例中,与特殊时隙区相邻的为上行接入区,之后为上行混合区,因此在中继站的帧结构中,第一收发转换间隔在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发收转换间隔在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第二收发转换间隔在下行混合区和下行接入区之间。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支持透明中继的10ms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的无线帧与图10所示无线帧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上行混合区与上行接入区顺序进行了交换,在本实施例中,与特殊时隙区相邻的为上行接入区,之后为上行混合区,因此在中继站的帧结构中,第一收发转换间隔在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发收转换间隔在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第二收发转换间隔在下行混合区和下行接入区之间。
图11和图12所示的无线帧相对于图9和图10所示的无线帧可以预留更小的TTG保护间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通信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根据的LTE TDD无线帧中包括了不同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即以子帧为周期,实现了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兼容,无线帧没有改变接入区占用的子帧的大小、传输的信令和数据,因此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LTE TDD帧结构兼容。并且,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LTE TDD帧结构包括混合区,因此可以支持数据的中继传输。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10ms的LTE TDD无线帧的帧结构既考虑了与LTE系统的兼容性,又满足了中继应用的灵活性。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LTE系统中,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所述LTE TDD帧结构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
该通信设备具体为基站、中继站或中继站所属终端。基站、中继站或者中继站所属的终端在LTE系统中,可以依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进行数据传输,该LTE无线帧可以为包含2个5ms半帧的无线帧,在每个半帧中,包含了5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以占用一个子帧;该LTE无线帧也可以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在一个无线帧中,包含了6个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基站、中继站或终端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可以参照上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实施例。
通信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所根据的LTE TDD无线帧中包括了不同的区域,且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即以子帧为周期,实现了与现有的LTE系统的兼容,无线帧没有改变接入区占用的子帧的大小、传输的信令和数据,因此可以与现有的LTE系统中的LTE TDD帧结构兼容。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通信设备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其中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5个1ms的子帧;或,
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
所述不同的区域包括: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
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或者,
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
所述LTE TDD无线帧支持非透明中继,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上行接入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当前半帧的下行混合区和下一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
所述LTE TDD无线帧支持非透明中继,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所述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当前半帧的下行混合区和下一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
所述LTE TDD无线帧支持透明中继,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上一半帧的下行混合区和当前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上行接入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
所述LTE TDD无线帧支持透明中继,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上一半帧的下行混合区和当前半帧的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时,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所属终端;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第一空闲区、上行接入区和第二空闲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或者,
所述每个半帧依次包括5个区域,分别为: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第一空闲区和第二空闲区,每个区域占用1个子帧;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当所述通信设备为基站时,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或者,
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所述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子帧,所述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分别依次占用剩余的8个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当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时,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
所述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子帧,所述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分别依次占用剩余的8个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上行接入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所述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或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当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时,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上行混合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
所述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子帧,所述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分别依次占用剩余的8个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所述上行接入区和上行混合区之间为第一收发转换间隔,所述上行混合区和下行混合区之间为一个发收转换间隔,所述下行混合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之间为第二收发转换间隔;
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下行导频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或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当所述通信设备为中继站所属终端时,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第一空闲区、上行接入区、第二空闲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或者,
所述无线帧依次包括第一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接入区、第一空闲区、第二空闲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
所述第一下行接入区占用第一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占用第二个子帧,所述上行接入区、第一空闲区、第二空闲区和第二下行接入区分别依次占用剩余的8个子帧中的一个或多个子帧;所述特殊时隙区依次包括接收时隙、间隔和上行导频时隙。
12.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模块,用于在长期演进LTE系统中,根据LTE TDD无线帧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括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占用一个或多个子帧,其中所述LTE TDD无线帧包含2个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含5个1ms的子帧;或,
所述LTE TDD无线帧为长度为10ms的无线帧,具体包括9个1ms的子帧和一个1ms的特殊时隙;
所述不同的区域包括:下行接入区、特殊时隙区、上行混合区、上行接入区和下行混合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具体为基站、中继站或所述中继站所属终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009361 CN101521538B (zh) | 2008-02-25 | 2008-02-25 |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810009361 CN101521538B (zh) | 2008-02-25 | 2008-02-25 |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1538A CN101521538A (zh) | 2009-09-02 |
CN101521538B true CN101521538B (zh) | 2013-01-23 |
Family
ID=41081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810009361 Active CN101521538B (zh) | 2008-02-25 | 2008-02-25 |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2153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30115B (zh) | 2008-10-24 | 2013-01-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CN102340394B (zh) * | 2010-07-22 | 2018-07-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链路资源单元组的确定方法及装置、基站 |
WO2012028641A1 (en) | 2010-09-02 | 2012-03-08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GmbH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network component |
CN102457967B (zh) * | 2010-10-28 | 2014-11-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354A (zh) * | 2005-10-26 | 2007-05-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992922A (zh) * | 2005-11-04 | 2007-07-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支持多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
-
2008
- 2008-02-25 CN CN 200810009361 patent/CN1015215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354A (zh) * | 2005-10-26 | 2007-05-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实现方法 |
CN1992922A (zh) * | 2005-11-04 | 2007-07-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在多跳中继蜂窝网络中支持多链路的装置和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Hua Wei.Some considerations about DwPTS for TDD frame structur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3GPP,200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21538A (zh) | 2009-09-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31155B1 (en) | Wireless relay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02227881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中继站的方法和中继站 | |
EP2367296A2 (en) |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01345544A (zh) |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 |
WO2011132947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station | |
CN101160997B (zh) |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104486055A (zh) | 在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发送方法和装置 | |
EP2254306A1 (en) | An ms and the method for interacting with the bs being compatible with the first protocol and the second protocol | |
EP1909441A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methods, and data structure | |
CN101925118A (zh) | 一种避免接口传输冲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1784125A (zh) | 一种tdd模式下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 |
WO2011098844A1 (en) | Effective ways to use a special subframe for a time division duplex relay backhaul | |
US8532016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CN101814944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 |
CN101521538B (zh) | 一种支持中继传输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 |
AU2010285438B2 (en) | Relaying node,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1877859A (zh) | 一种中继下行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01442755A (zh) | 一种支持Relay的无线通信系统 | |
CN101442357A (zh) | 一种采用支持Relay的帧结构进行无线传输的方法和系统 | |
CN1964222B (zh) |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 |
CN102158323A (zh) | 中继发送回程信号的方法 | |
KR101712914B1 (ko) | 상향링크 자원을 이용한 릴레이 동작 방법 및 장치 | |
CN103078726B (zh) | 中继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
KR101391727B1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프레임 구성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5247799A (zh) | 混合蜂窝和d2d网络中的通信方法和用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E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902 Assignee: Apple Computer,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for supporting relay transmiss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
|
LICC |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