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519931A - 门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9931A
CN101519931A CN200910006829A CN200910006829A CN101519931A CN 101519931 A CN101519931 A CN 101519931A CN 200910006829 A CN200910006829 A CN 200910006829A CN 200910006829 A CN200910006829 A CN 200910006829A CN 101519931 A CN101519931 A CN 1015199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upler
striker
door lock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0068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19931B (zh
Inventor
山形干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USH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USH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USH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USHI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99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99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19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99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24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actuator or the power transmission
    • E05B81/25Actuators mounted separately from the lock and controlling the lock functions through mechanical conne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3/00Locks or fastenings with specia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E05B63/0056Locks with adjustable or exchangeable lock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05B77/30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allowing opening by means of an inner door handle, even if the door is lock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1043Swinging
    • Y10T292/1075Operating means
    • Y10T292/1082Mo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57Operators with knob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具备超控功能和不具备超控功能的情况下,能够使部件大量共用,且能够以少的部件件数构成的门锁装置。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具有用于解除撞针的卡止状态的操作接受部(36)的弹键机构;能够在开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移动的连接器(37);将连接器(37)定位于开锁位置及闭锁位置的闭锁板(43);运行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向闭锁位置或开锁位置移动的旋钮控制杆(51);通过连接器(37),解除基于弹键机构的撞针的卡止状态的内控制杆(59)。在旋钮控制杆(51)设置有卡合接受部(57),并且,在内控制杆(59)设置有与卡合接受部(57)卡合,通过旋钮控制杆(51)及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向开锁位置移动的卡合部(65)。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于车辆的门的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的车体上配置有呈大致U字形状的撞针(striker),在门配置有将撞针能够装卸地卡止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具有:卡止撞针的弹键(Latch)机构、和解除基于该弹键机构的撞针的卡止的闭锁机构。该闭锁机构通过在门的车内侧配置的内锁旋钮(inner lock knob)的操作、及在车外侧配置的圆柱锁(cylinder lock)的操作,切换为能够使弹键机构运行的开锁状态、和不能使弹键机构运行的闭锁状态。还有,在闭锁状态下,即使对在门的车内侧配置的内把手(inner handle)或在车外侧配置的外把手(outer handle)进行操作,也不能使弹键机构运行。另外,在开锁状态下,通过内把手或外把手的操作,能够使弹键机构运行,解除撞针的卡止。
在这种门锁装置中,例如有仅对驾驶席的门而言,闭锁机构为闭锁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操作内把手,对闭锁机构进行开锁运行,接着利用弹键机构,解除撞针的卡止的门锁装置(超控(override)功能)。
作为具有这样的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的先行技术信息,有如下的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48348号公报。
在该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作为内把手操作系统,配置有内侧控制杆(inside lever)和第二子控制杆(second sublever),作为外把手的操作系统,配置有外侧控制杆(outside lever)、连结杆、和子控制杆。
还有,在闭锁解锁控制杆(lock and unlock lever)位于开锁位置时,外侧控制杆从不工作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子控制杆与打开控制杆(openlever)抵接,使打开控制杆向打开方向转动。由此,能够打开门。另一方面,在闭锁解锁控制杆位于闭锁位置时,即使外侧控制杆从不工作位置向工作位置移动,子控制杆也不到达打开控制杆,不能将打开控制杆向打开方向转动。由此,不能打开门。
另外,在内侧控制杆连结有第二子控制杆,因此,在能够从不工作位置向工作位置转动的情况下,第二子控制杆被向上方拉起,打开控制杆被拉起,使打开控制杆向打开方向转动,从而能够打开门。即,在操作内侧控制杆时,不拘束于闭锁解锁控制杆位于闭锁位置还是开锁位置,均能够时常直接打开门。
然而,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门锁装置是用于具备超控功能的专用设计,因此,在不具备超控功能的情况下,需要搭载另行设计不同的门锁装置。即,即使为同一车辆,根据车的不同,不具备超控功能的情况下或即使为同一车型,根据档次的不同,不具备超控功能等情况下,需要搭载完全不同的门锁装置,因此,成本变高。而且,在引用文献1中记载的门锁装置中,分别设置有内把手的操作系统和外把手的操作系统的部件,因此,部件件数变多,门锁装置本身成本也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往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超控功能的情况下和不具备的情况下,能够使大量部件共用,且能够以少的部件件数构成的门锁装置。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
弹键机构,其可拆装地卡止撞针,并具有用于解除该卡止状态的操作接受部;
连接器,其能够在开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锁位置为连接器能够与所述弹键机构的操作接受部卡合而能够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位置,所述闭锁位置为该连接器不能与所述操作接受部卡合而不能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位置;
闭锁板,其将所述连接器定位于开锁位置及闭锁位置;
旋钮控制杆,其与在门的车内侧设置的锁钮连结,并且,与所述闭锁板卡合,使该闭锁板运行,从而使所述连接器向闭锁位置或开锁位置移动;
内控制杆,其与在所述门的车内侧设置的内把手连结,并且,与所述连接器卡合,在将该连接器设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该连接器,解除基于所述弹键机构的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
其中,在所述旋钮控制杆设置有卡合接受部,并且,
在所述内控制杆设置有卡合部,在将所述连接器设于闭锁位置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所述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通过该旋钮控制杆及所述闭锁板,使所述连接器向开锁位置移动,而在将所述连接器设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该可卡合部不能与所述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
根据该门锁装置可知,若在开锁状态下操作内把手,则内把手的卡合部不会与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而与连接器抵接,通过该连接器,在弹键的操作接受部运行,解除撞针的卡止。另一方面,若在开锁状态下操作内把手,则内控制杆的卡合部与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由此移动该旋钮控制杆,经由闭锁板,将连接器向开锁位置移动。其结果,能够与开锁状态下的操作相同地,利用内控制杆经由连接器使弹键运行,解除撞针的卡止。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旋钮控制杆设置卡合接受部,并且,在内控制杆设置卡合部,因此,能够具备在闭锁状态下能够开放门的超控功能。从而,与所述内控制杆不同地,进而设置未设置有卡合部的第二内控制杆,或与所述旋钮控制杆不同地,进而设置未设置有卡合接受部的第二旋钮控制杆,将这些有选择地组装于门锁装置,由此能够构成不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即,通过仅变更一个部件,其他部件形成为相同(通用),能够构成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和不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其结果,能够降低在车辆搭载的门锁装置自身的成本,因此,还能够降低车辆整体的成本。
优选在该门锁装置中,以使所述内控制杆位于所述连接器及旋钮控制杆之间的方式,将这些部件在横向上相邻配置。若这样设置,则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在将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和内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能够可靠地卡合的状态下,能够将内控制杆卡合于连接器的结构。
另外,优选还设置有推动控制杆,其与在所述门的车外侧设置的外把手连结,并与所述连接器卡合。若这样设置,则用内把手操作系统及外把手操作系统共用用于运行弹键的连接器,用内控制杆和推动控制杆分别直接操作,因此,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优选所述弹键机构具备:卡止撞针的叉和与该叉卡合从而将该叉维持为保持所述撞针的状态的爪,所述操作接受部设置于所述爪。若这样设置,能够利用连接器直接操作爪,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件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发明中,通过配置设置有卡合接受部的旋钮控制杆及设置有卡合部的内控制杆,能够实现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另外,通过将旋钮控制杆及内控制杆的至少一方作为未设置有卡合接受部或卡合部的第二旋钮控制杆或内控制杆,能够构成不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因此,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和不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除了旋钮控制杆及/或内控制杆之外,其他部件相同。其结果,能够共用大部分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门锁装置本身的成本降低。从而,还能够实现搭载门锁装置的车辆自身的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门锁装置,(A)是表示闭锁机构的主视图,(B)是表示弹键机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门锁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主壳体的闭锁机构配置部的主视图。
图4是连接器、闭锁板、旋钮控制杆及内控制杆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门锁装置的运行状态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另一运行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另一运行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另一运行状态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门锁装置的应用例的主视图。
图中,10—外壳;30—叉;33—爪;36—操作接受部;37—连接器;43—闭锁板;51—旋钮控制杆;57—卡合接受部;59、59A—内控制杆;64—抵接面部;65—卡合部;74—推动控制杆;76—驱动电动机;77—蜗杆;78—凸轮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及图2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该门锁装置装配在车辆的门上,能够拆装地卡止在车体上配置的撞针。该门锁装置在外壳(casing)10配置有卡止撞针的弹键机构、和对基于该弹键机构的撞针的卡止状态进行闭锁或开锁的闭锁机构。
所述外壳10具备:配置构成闭锁机构的各部件的主壳体11、配置构成弹键机构的各部件的辅助壳体20、和覆盖主壳体11中的闭锁机构配置面的罩25。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壳体11具有:具备闭锁机构配置部12和弹键机构罩部17的俯视下的L字形状。如图1(A)及图3所示,在闭锁机构配置部12设置有将后述的闭锁板43及内控制杆59能够转动地轴固定的安装轴部13a、13a。另外,在图中,在内控制杆59的安装轴部13b的左侧部设置有用于能够转动地配置旋钮控制杆51的轴孔14。在该轴孔14的更上部左侧设置有驱动电动机配置部15和凸轮部件配置部16。弹键机构罩部17覆盖配置了弹键机构的辅助壳体20的开口部。如图2所示,在该弹键机构罩部17设置有用于将第一键杆(key lever)66及键轴(keyshaft)68能够转动地装配的第一安装孔部18。另外,设置有用于将推动控制杆(push lever)74利用铆钉能够转动地装配的第二安装孔部19。
所述辅助壳体20装配于主壳体11的弹键机构罩部17。如图1(B)及图2所示,辅助壳体20在与弹键机构罩部17对置的面具备金属制加强板21,并且,在相反侧的面具备表面板22。该表面板22具备插通撞针的插通槽(未图示),并且,设置有用于将构成弹键机构的叉(fork)30及爪(claw)33能够转动地装配的安装孔部(未图示)。另外,在辅助壳体20设置有使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插通,而使其向闭锁机构配置部12内突出的插通孔23。进而,在表面板22的与表面板2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朝向弹键机构罩部17凹陷的插通凹部24。
如图2所示,所述罩25装配于主壳体11的闭锁机构配置部12。罩25设置有第一插通部26和第二插通部27,所述第一插通部26贯通旋钮控制杆51的锁钮连接部53,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插通部27贯通内控制杆59的内把手连结部62,向外侧突出。另外,设置有用于确保旋钮控制杆51的转动区域的凹部28、及用于贯通连接器(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口29,所述连接器用于电连接闭锁状态等的信号线或电力线等。
并且,如图1(B)所示,组装于辅助壳体20的本实施方式的弹键机构具备:卡止撞针的叉30、和卡合于该叉30,将该叉30维持为保持所述撞针的状态的爪33。
所述叉30能够转动地轴固定于表面板22,具有大致U字形状。在该叉30能够插通撞针的卡止槽31,利用弹簧(未图示)向图示的状态即开放位置施力。另外,在该叉30上,在位于卡止槽31开放的前端的顺时针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卡止部32。
与叉30相同地,所述爪33能够转动地轴固定于表面板22。在该爪33设置有卡止叉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接受部34,利用弹簧35向图示的状态即卡止位置施力。另外,在该爪33设置有贯通辅助壳体20的插通孔23,位于闭锁机构配置部12内,用于解除撞针的卡止状态的操作接受部36,且该操作接受部36向与卡止接受部34相反的一侧突出。
该弹键机构在通过关闭门而使撞针进入叉30的卡止槽31内的情况下,基于门的关闭动作力产生的撞针的按压,而绕图中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且,将卡止槽31向与插通凹部24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地设置位置,在该状态下使卡止部32卡止于爪33的卡止接受部34,由此维持撞针的卡止状态。在该状态下,若使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向上方运行,则爪33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由此解除卡止接受部34和叉30的卡止部32的卡止。其结果,通过叉30向图示的开放位置转动,解除撞针的卡止。另外,若解除操作接受部36的朝向上方的工作力,则爪33因弹簧35的施压力复位至卡止位置。
另外,如图1(A)所示,组装于主壳体11的本实施方式的闭锁机构具备:用于将爪33向卡止解除方向运行的连接器37、和用于将基于该连接器37的爪33的运行设为可能或不可能的闭锁板43。还有,作为内锁操作系统,配置有经由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闭锁开锁运行的旋钮控制杆(knob lever)51。作为内把手操作系统,配置有经由连接器37使弹键机构开放运行的内控制杆59。另外,作为外锁操作系统,配置有经由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闭锁开锁运行的第一及第二键杆66、71、和键轴68。作为外把手操作系统,配置有经由连接器37使弹键机构开放运行的推动控制杆74。并且,作为电动锁操作系统,配置有驱动电动机76和凸轮部件78。
如图1(A)及图4所示,所述连接器37通过接受内控制杆59或推动控制杆74的旋转力而向上方移动,从而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抵接,使爪33旋转,解除叉30的卡止。另外,该连接器37的一端与闭锁板43连结,并且,另一端与推动控制杆74连结,通过闭锁板43的旋转,在能够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卡合的开锁位置、和不能卡合的闭锁位置之间移动(摆动)。具体来说,该连接器37在下端设置有接受内控制杆59的旋转的被动部38。在该被动部38设置有连结孔39,在该连结孔39能够移动地连结推动控制杆74,从而还接受该推动控制杆74的旋转。在该被动部38的上部设置有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抵接的操作部40。另外,在该操作部40的旁边连结设置有以大致J字形状延伸的闭锁板连结部41。在该闭锁板连结部41设置有滑动槽42,以在接受内控制杆59或推动控制杆74的旋转力,朝向上方移动时,能够相对于闭锁板43相对移动。
所述闭锁板43将连接器37定位于开锁位置及闭锁位置。闭锁板43具备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主壳体11的安装轴部13a的安装部44,具有将该安装部44作为顶部的大致扇形状。在该闭锁板43设置有接受撞针簧45的弹簧接受部46,该撞针簧45用于在向开锁位置及闭锁位置移动时,定位保持其状态。另外,在闭锁板43的呈圆弧状的外周缘,在配置连接器37的一侧设置有与滑动槽42卡合的滑动轴47。该滑动轴47的前端部设置有以大致三角形状突出的卡止爪部48。另外,在闭锁板43的外周缘,在滑动轴47的相反侧即配置旋钮控制杆51的一侧设置有呈大致U字形状的旋钮控制杆卡扣部49。进而,在安装部44突出设置有接受基于第二键杆71的开锁动作的开锁动作被动部50。此外,在闭锁板43中,设置有滑动轴47的一侧的缘构成接受基于第二键杆71的闭锁动作的闭锁动作被动部。
所述旋钮控制杆51利用丝等连结于在门的车内侧设置的锁钮(未图示),并且,与闭锁板43卡合,使该闭锁板43运行,使所述连接器37向闭锁位置或开锁位置移动。该旋钮控制杆51具备:用于轴固定于主壳体11的轴孔14的旋转轴部52。并且,在该旋钮控制杆51设置有从旋转轴部52沿径向突出,并从罩25的第一插通部26向外壳10的外侧突出的锁钮连接部53。另外,在旋钮控制杆51从旋转轴部52突出设置有朝向闭锁板43的旋钮控制杆卡扣部49以大致L字形状延伸的臂部54。在该臂部54的前端设置有插入卡止于旋钮控制杆卡扣部49的槽内的卡止突出部55。进而,在臂部54突出设置有与位于背部的凸轮部件78的凸轮槽80卡合的凸轮接受部56。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旋钮控制杆51设置有接受内控制杆59的旋转动作的卡合接受部57。该卡合接受部57设置为从锁钮连接部53从旋转轴部52突出的根部分(基部)朝向内控制杆59侧,且从旋转轴部52的外周沿轴向鼓出。在该卡合接受部57中,位于主壳体11的闭塞面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使旋转动作稳定的滑接面部58。
所述内控制杆59连结于在门的车内侧设置的内把手(未图示),并且,与连接器37的被动部38卡合(抵接),使该连接器37朝向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侧滑动。还有,在连接器37位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经由连接器37按压操作接受部36,使爪33旋转运行,来解除基于叉30的撞针的卡止状态。该内控制杆59具备:能够转动地安装于主壳体11的安装轴部13b的安装部60。在该内控制杆59以从罩25的第二插通部27向外壳1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大致L字形状臂部61。在该臂部61的前端设置有内把手连结部62。另外,在内控制杆59以使连接器37的被动部(passive portion)38位于组装状态下将安装部60作为中心旋转的轨迹上的方式,设置有呈大致J字形状的连接器运行部(link operation portion)63。该连接器运行部63的前端设置有用于相对于被动部38确保充分的抵接面积而弯曲的抵接面部64。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内控制杆59设置有卡合部65,该卡合部65在连接器37位于闭锁位置的状态下,与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卡合,经由该旋钮控制杆51及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向开锁位置移动。该卡合部65以在连接器37位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不能够与连动而摆动的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卡合的尺寸(半径)来形成。
此外,所述连接器37、旋钮控制杆51及内控制杆59以使内控制杆59位于连接器37及旋钮控制杆51之间的方式,在横向上相邻而配置。由此,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如下所述的结构,即:在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和内控制杆59的卡合部65能够可靠地卡合的状态下,使内控制杆59能够与连接器37卡合。
所述第一键杆66连接于向门的车外侧露出地配置的圆柱锁,如图2所示,能够与键轴68一同转动地安装于主壳体11的弹键机构罩部17的第一安装孔部18。在该第一键杆66设置有用于使其不能相对于键轴68相对地旋转的呈正方形状的连结孔67。
所述键轴68相对于闭锁机构配置部的壁配置于第一键杆66的相反侧,呈一端具备连结于连结孔67的第一连结部69的L字形状。在该键轴68的另一端设置有连结于第二键杆71的第二连结部70,将第一键杆66的旋转力向旋转方向位于正交方向的第二键杆71传递。
如图1(A)所示,所述第二键杆71设置有在轴固定有闭锁板43的安装轴部13a轴固定,并连结键轴68的第二连结部70的被连结部72。该被连结部72构成用于与闭锁板43的侧缘抵接,使该闭锁板43闭锁运行的闭锁运行部。另外,在第二键杆71设置有用于检测该第二键杆71的转动位置的接点部73,其下部构成用于与闭锁板43的开锁动作被动部50抵接,使该闭锁板43开锁运行的开锁运行部。
所述推动控制杆74连结于在门的车外侧设置的外把手(未图示),并且,连结(卡合)于连接器37的连结孔39,如图2所示,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弹键机构罩部17的第二安装孔部19。该推动控制杆74通过施力弹簧75被向连接器37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远离的方向施力。
所述驱动电动机76能够使凸轮部件78正向旋转及反向旋转,如图1(A)所示,在其输出轴安装有蜗杆(worm)77。
所述凸轮部件78配置为能够旋转,位于旋钮控制杆51的凸轮接受部56的下部,在其外周部设置有与蜗杆77啮合的蜗轮部(worm wheel)79。在该凸轮部件78中,在与旋钮控制杆51侧对置的上表面侧以从中心侧朝向外周部,距离中心的距离逐渐扩展的方式凹设有凸轮槽80。并且,该凸轮部件78通过施力弹簧(未图示)被定位(施力)至中立位置,凸轮接受部56向中心侧移动地旋转,经由旋钮控制杆51及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闭锁运行,凸轮接受部56向外周侧移动地旋转,由此经由旋钮控制杆51及闭锁板43,使连接器37开锁运行。
接着,说明所述门锁装置中的闭锁机构的动作。
首先,如图1(A)所示的开锁状态下,若操作内把手,则如图5所示,内控制杆59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与连接器37的被动部38抵接。于是,则连接器37沿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42沿垂直方向移动,由此连接器37的操作部40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卡合。其结果,通过该连接器37的移动来按压操作接受部36,使爪33旋转,由此解除基于叉30的撞针的卡止状态。另外,若操作外把手,则推动控制杆74转动,由此连接器37向上方移动,同样地解除基于叉30的撞针的卡止。
在该开锁状态下,若操作车内侧的锁钮,则如图6所示,旋钮控制杆51绕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闭锁板43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器37连动于该闭锁板43绕逆时针方向转动,形成为闭锁状态。另外,若操作车外侧的圆柱锁,则利用第一键杆66、键轴68及第二键杆71闭锁板43同样地绕顺时针方向转动,连接器37联动于该闭锁板43向闭锁位置转动。进而,当利用遥控器等进行闭锁操作时,利用驱动电动机76凸轮部件78转动,由此旋钮控制杆51及闭锁板43同样地转动,连接器37连动于该闭锁板43,向闭锁位置转动。
在该闭锁状态下,形成为通过闭锁板43的绕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连接器37朝向左侧上方摆动的状态。因此,若操作外把手,朝向上方按压连接器37的被动部38,则连接器37沿以从操作接受部36远离的方式倾斜而延伸的滑动槽42,朝向斜上方移动,连接器37的操作部40不能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卡合。其结果,在该状态下的连接器37的移动中,不能按压操作接受部36而使爪33旋转,因此,不能解除基于叉30的撞针的卡止状态。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闭锁位置中,若在闭锁状态下,操作内把手,则如图7所示,内控制杆59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该内控制杆59的卡合部65与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抵接(卡合)。并且,在该状态下,内控制杆59被进一步转动,由此旋钮控制杆51接受其转动力,绕顺时针方向转动。其结果,闭锁板43及连接器37向开锁位置转动。另外,通过旋钮控制杆51的转动,该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和内控制杆59的卡合部65保持未卡合的位置关系。
接着,内控制杆59的抵接面部64与连接器37的被动部38抵接。然后,通过与开锁状态下的动作相同地,连接器37沿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滑动槽42沿垂直方向移动,使得连接器37的操作部40与爪33的操作接受部36卡合,爪33旋转,由此解除基于叉30的撞针的卡止。
这样,在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中,若在闭锁状态下操作内把手,则通过连动的内控制杆59的卡合部65与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卡合,使得旋钮控制杆51移动,连接器37经由闭锁板43向开锁位置移动。其结果,能够与开锁状态下的操作相同地,利用内控制杆59经由连接器37而运行弹键,解除撞针的卡止。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与内控制杆59不同地,还设置有未设置卡合部65的第二内控制杆59A,在组装该第二内控制杆59A的情况下,即使在闭锁状态下操作内把手,也不能与旋钮控制杆51的卡合接受部57卡合。从而,搭载了该第二内控制杆59A的门锁装置在开锁状态下操作了内把手的情况下,不能将门打开。
即,在本发明中,在旋钮控制杆51设置卡合接受部57,并且,在内控制杆59设置卡合部65,由此能够具备在闭锁状态下能够打开门的超控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仅变更一个部件59、59A,其他部件设为相同(共用),即能够构成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和不具备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其结果,能够使大量部件共用,能够降低在车辆搭载的门锁装置本身的成本,从而,还能够降低车辆整体的成本。
此外,通过代替第二内控制杆59A,设置未设置卡合接受部57的第二旋钮控制杆(未图示),有选择地组装旋钮控制杆51,还能够设定超控功能的有无。当然,还能够有选择地组装旋钮控制杆51和内控制杆59两者。
从而,在以往例中记载的专利文献1的门锁装置中,若操作内把手,则第二子控制杆、及打开控制杆未必运行,因此,通过锁钮的操作,不能进行闭锁、开锁的设定。从而,即使如本发明那样取消卡合部,也不能构成没有超控功能的门锁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中,使与在门的车外侧设置的外把手的操作连动的推动控制杆74与连接器37卡合,使连接器37由内把手操作系统及外把手操作系统共用。由此,用内控制杆59和推动控制杆74分别直接操作,因此,能够以少的部件件数构成(削减部件件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弹键机构具备:卡止撞针的叉30、和与该叉30卡合的爪33,设置有连接器37与该爪33抵接的操作接受部36,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部件件数,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门锁装置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4)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弹键机构,其可拆装地卡止撞针,并具有用于解除该卡止状态的操作接受部;
连接器,其能够在开锁位置和闭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开锁位置为连接器能够与所述弹键机构的操作接受部卡合而能够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位置,所述闭锁位置为该连接器不能与所述操作接受部卡合而不能解除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的位置;
闭锁板,其将所述连接器定位于开锁位置及闭锁位置;
旋钮控制杆,其与在门的车内侧设置的锁钮连结,并且,与所述闭锁板卡合,使该闭锁板运行,从而使所述连接器向闭锁位置或开锁位置移动;
内控制杆,其与在所述门的车内侧设置的内把手连结,并且,与所述连接器卡合,在将该连接器设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该连接器,解除基于所述弹键机构的所述撞针的卡止状态,
其中,在所述旋钮控制杆设置有卡合接受部,并且,
在所述内控制杆设置有卡合部,在将所述连接器设于闭锁位置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与所述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通过该旋钮控制杆及所述闭锁板,使所述连接器向开锁位置移动,而在将所述连接器设于开锁位置的状态下,该卡合部不能与所述旋钮控制杆的卡合接受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内控制杆位于所述连接器及旋钮控制杆之间的方式,将这些部件在横向上相邻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推动控制杆,其与在所述门的车外侧设置的外把手连结,并与所述连接器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键机构具备:卡止撞针的叉和与该叉卡合从而将该叉维持为保持所述撞针的状态的爪,
所述操作接受部设置于所述爪。
CN2009100068291A 2008-02-28 2009-02-27 门锁装置 Active CN101519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8208 2008-02-28
JP2008-048208 2008-02-28
JP2008048208A JP5103224B2 (ja) 2008-02-28 2008-02-28 ドア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9931A true CN101519931A (zh) 2009-09-02
CN101519931B CN101519931B (zh) 2013-04-10

Family

ID=40953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0068291A Active CN101519931B (zh) 2008-02-28 2009-02-27 门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50791B2 (zh)
JP (1) JP5103224B2 (zh)
CN (1) CN101519931B (zh)
DE (1) DE102009009464B4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833A (zh) * 2009-11-18 2011-05-18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安全门把手
CN102162322A (zh) * 2010-02-15 2011-08-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73368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877717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201306A (zh) * 2014-06-24 2015-12-30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09015560U1 (de) * 2009-11-14 2011-03-31 Kiekert Ag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JP5607508B2 (ja) * 2010-11-17 2014-10-15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DE112012007217T5 (de) * 2012-12-12 2015-09-24 Volvo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b Tür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und Baumaschine mit derselben
JP6126909B2 (ja) 2013-05-21 2017-05-10 株式会社ユーシン ドアロック装置
GB201408075D0 (en) * 2014-05-07 2014-06-18 Chevalier John P Closure and latching mechanisms
CN106522698A (zh) * 2016-12-27 2017-03-22 皓月汽车安全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前门锁体总成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2927A1 (en) * 2003-01-30 2004-12-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08941A (en) * 1968-04-10 1971-09-28 Ohi Seisakusho Co Ltd Door lock for automobiles
US3941411A (en) * 1974-10-29 1976-03-02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Door lock assembly
JPS6055672B2 (ja) * 1979-05-10 1985-12-0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装置
JPS5955967A (ja) * 1982-09-22 1984-03-31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ツクの取付構造
US4575138A (en) * 1982-09-22 1986-03-11 Ohi Seisakusho Co., Ltd. Door latching device
CN1058068C (zh) * 1994-11-10 2000-11-01 三井金属矿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US5971449A (en) * 1998-06-29 1999-10-26 General Motor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atch
JP3863336B2 (ja) * 2000-03-02 2006-12-27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4061809B2 (ja) * 2000-03-17 2008-03-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JP3758966B2 (ja) * 2000-10-26 2006-03-22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733052B2 (en) * 2000-12-14 2004-05-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Power operated vehicle door latch
JP4019037B2 (ja) * 2003-11-07 2007-12-05 三井金属鉱業株式会社 扉体のクローザー装置
JP4418319B2 (ja) * 2004-07-27 2010-02-17 株式会社大井製作所 自動車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4342502B2 (ja) * 2004-11-17 2009-10-1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ドアロックチャイルドプロテクタ装置
WO2006099730A1 (en) * 2005-03-23 2006-09-28 Magna Closures Inc. Global side door latch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62927A1 (en) * 2003-01-30 2004-12-30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Door lock device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1833A (zh) * 2009-11-18 2011-05-18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安全门把手
CN102061833B (zh) * 2009-11-18 2015-05-13 霍弗·霍斯贝克及弗斯特两合公司 安全门把手
US9435146B2 (en) 2009-11-18 2016-09-06 Huf Hulsbeck & Furst Gmbh & Co. Kg Safety door handle
CN102162322A (zh) * 2010-02-15 2011-08-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162322B (zh) * 2010-02-15 2013-06-19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2733683A (zh) * 2011-04-14 2012-10-17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733683B (zh) * 2011-04-14 2015-07-29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877717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2877717B (zh) * 2011-07-12 2016-10-19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201306A (zh) * 2014-06-24 2015-12-30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CN105201306B (zh) * 2014-06-24 2019-08-20 株式会社有信 门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50791B2 (en) 2015-02-10
JP2009203738A (ja) 2009-09-10
US20090218830A1 (en) 2009-09-03
JP5103224B2 (ja) 2012-12-19
CN101519931B (zh) 2013-04-10
DE102009009464A1 (de) 2009-09-17
DE102009009464B4 (de)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9931B (zh) 门锁装置
CN101713267B (zh) 门锁装置
JP3906341B2 (ja) 車両用ゲートロック装置
CN102439253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0532772C (zh) 用于机动车车门的解锁/锁闭记忆型锁具
CN1550629B (zh) 锁机构
US20040036298A1 (en) Door lock device
KR102165338B1 (ko) 플랩 또는 도어용 록
CN102362041A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1646585B (zh) 转向锁定装置
CN104471166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CN102199959A (zh) 用于车辆的双锁定门锁装置
CN102747896A (zh) 门锁装置
CN115961838A (zh) 具有双拉锁定和动力儿童锁的动力释放闩锁组件
JP4004855B2 (ja) 自動変速機操作装置のシフトロック機構
CN104428477A (zh) 车辆用门的闩锁解除装置
CN103132827B (zh) 门锁装置
CN115822393A (zh) 使用单个电动马达的具有碰撞解锁机构的闭合闩锁组件
KR100622727B1 (ko) 자동차용 트렁크리드 래치어셈블리
CN217581693U (zh) 门锁装置
JPH0635556U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6162946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US6497162B2 (en) Power actuator arrangement
EP1350675B1 (en) Glove compartment
JP2003328623A (ja)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