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85134A -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 Google Patents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85134A
CN101485134A CNA2006800552689A CN200680055268A CN101485134A CN 101485134 A CN101485134 A CN 101485134A CN A2006800552689 A CNA2006800552689 A CN A2006800552689A CN 200680055268 A CN200680055268 A CN 200680055268A CN 101485134 A CN101485134 A CN 101485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
rlc
base station
pdu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8005526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85134B (zh
Inventor
J·林德斯科洛
R·沃莱里厄斯
L·恩格伦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1485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5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85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851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77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like streaming vide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的基站装置(节点B),基站装置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用户实体(UE),该方法包括步骤:监控(1)基站装置(1)的传输实体的MAC层,如果在MAC层中发生MAC丢弃(3),也就是说,在基站装置(节点B)的输入缓存器中已删除协议数据单元(PDU),从基站装置中的MAC传输实体传送(7)丢弃通知消息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RLC层,表明丢弃协议数据单元。此外还提供了一种用于适合于在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方法,以及提供了一种用于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的用户实体(UE)的方法。

Description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用户实体(UE)、无线基站(节点-B)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之间的分组数据通信量和信令。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HSPDA(高速分组数据接入)通信量,其中使用了MAC-hs(介质接入控制高速)和RLC(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协议。
背景技术
HSPDA通过灵活分配下行链路资源提供从UMTS基站(节点B)到多个用户实体的高速下行链路接入。
在图3的现有技术文档WO 2005/03418中,已经示出了用户实体(例如移动台)、节点B(基站)、RNC(由部分CRNC和SRNC所实现的)之间通信所包含的协议层。用户实体包括以下层:PHY(物理层)、MAC-hs(HSPDA介质接入控制层)、MAC_d(介质接入控制设备)RLC(无线链路控制层)。节点B分别通过MAC-hs层与用户实体通信,并且通过帧协议HS_DSCH-FP与RNC通信。
按照HSPDA规范,RLC在协议栈中的MAC-hs协议以上工作。在用户实体中以及在RNC中,该RLC层提供到上部通信层比如TCP/IP的连接。RLC协议和MAC-hs协议都是ARQ(自动重复请求)协议,特点是重传不正确接收的协议数据单元。
顾名思义,3GPP中引入的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技术提供了大数据容量的优势。从功能角度,该技术规范3GPP TS 25.321关注MAC(介质接入控制)架构和各种实体。3GPP 25.211基本上描述了信息如何从MAC层映射到在空中发出的信道上。
相比版本99(GSM/EDGE),其中专门定义了RNC和UE之间的信道,HSPDA介绍了HS-DSCH(高速专用共享信道)信道,该信道终止在用户实体和基站装置(base station set)(节点B)之间,基站装置也表示为节点B。由于链路适配(自适应调制编码—即16QAM或QPSK)和快速物理层重传结合,HSPDA介质接入控制(MAC-hs)能够增加分组数据吞吐量。因此,除了结合WCDMA接入技术之外,节点B在用户实体和节点B之间的信道上执行调度和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重传。上述系统的好处和特点例如在由Stefan Parkwall等人在2003年的Ericsson review No2中的“WCDMA evolved-High Speed packet dataservices(WCDMA演进-高速分组数据服务)”中有所描述。
HSPDA传输采用了2ms传输时间间隔(3个时隙)。
在下行链路侧,提供了:几个公共数据信道1、用于使用HSPDA传输的每个用户实体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DPCH-R99)专用信号无线承载2;用于控制信令3的公共高速共享控制信道(HS-SCCH)、一些高速-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PDSCH)公共用户数据信道4-5,这些信道以灵活的方式分配HSPDA数据。
在上行链路侧,提供了: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PDCCH)6其中用于提供信息质量信息、CQI和HSPDA自动请求信令,以及与每个HSPDA用户相关联的上行链路专用信道7(包括控制信息和数据)。
HSDPA(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有利于从节点B到用户实体(UE)的下行链路上的高速传输。在HSPDA下,节点-B缓存进入的下行链路终端用户数据并且采用内部调度实体来根据调度程序确定在哪个特定信道上以及何时传送所缓存的数据。针对调度决定,节点-B不断接收来自UE实体的信道质量估计。节点-B也了解UE的接收能力。
节点-B可以以最高达500次/秒的速度传送MAC-hs PDU(介质接入控制高速协议数据单元)给UE。在每个2ms传输机会(TTI传输时间间隔)上,根据所缓存的数据量、信道质量估计、UE能力以及可用的下行链路代码的许可量,节点-B可以改变MAC-hs PDU大小。对于1个UE最多达4个UE,MAC-hs数据可以在每个2ms传输机会上在所调度的UE中间利用码分多址(WCDMA)调度。
UE解码HS-SCCH(高速共享控制信道),并且一得到成功的CRC校验和,则UE继续解码HS-PDSCH(高速物理数据共享信道)。根据HS-SCCH和HS-PDSCH的结果,UE传回接收反馈到对等的节点-B。
接收反馈由节点-B发射机解释,它一收到表示可能UE接收失败的否定反馈或没有反馈(DTX),则重传数据。
根据规范3GPP 25.321的第11.6.1和11.6.2章,利用HSPDA N信道结束并等候(SAW)ARQ,这意味着每个用户实体一次可能存在一些1-8个HARQ过程。在HS-PDSCH上,下行链路HS-DPCCH信道和上行链路ACK/NACK传输之间的定时关系是固定的,这就是说,ACK/NACK消息被安排用于传送,这样,在来自用户实体的传输及相关的预期的ACK/NACK之间,总是有7,5-9,5个TTI时隙。这就使节点-B在丢失对第一次传输的响应的情况下容易确定何时重传数据。上面提到的8个HARQ过程对应到给定实体的所述多个下行链路传输,其在有关第一次下行链路传输的NACK/ACK在基站上被接收之前完成。
基站和用户实体
在图12和13中,分别示出了基站装置(节点B)和用户实体(UE)的图。
基站装置(节点B)包括MAC-hs控制消息处理器;调度程序(scheduler);多个输入缓存器,其存储有关各个用户实体UE1-UEn的数据流段,各个用户实体UE1-UEn对应多个HARQ过程用于处理到几个UE的同时传输,也就是对于每个用户实体;用于传送来自各个HARQ过程的数据的层1处理装置。基站此外包括CQI解码器、用户实体(UE)反馈解码器和层1接收机。
给定用户实体中的每个HARQ过程反映在节点B中,并且对应由特定用户实体接收的给定数据流。如上所述,更多的数据流可以由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或多个同时运行在用户实体设备上的应用程序的用户同时使用,可能具有不同的QoS要求。此外,可能为同一用户实体传送连续数据,连续传输属于不同的HARQ过程。
此外,节点B包括专用于相应的一组HARQ过程的至少一个具体的输入缓存器队列。
在图13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户实体(MAC)设备,包括用于解码下行链路HD-PDSCH信道的HS-SCCH解码装置,包含若干(J个)HARQ过程的设备、多个(N个)重新排序和分解队列(reordering anddisassembly queue)以及RLC(无线链路控制)层装置。此外,还提供了UE(用户实体)反馈处理装置和层1处理,用于在HS-DPCCH信道上提供反馈。
重新排序队列分布功能基于队列ID路由MAC-hs PDU到正确的重新排序缓存器。重新排序实体根据所接收的TSN(传输序列号)重新排序所接收的MAC-hs PDU。具有递增TSN(MAC-hs传输序列号)的MAC-hsPDU被传递到分解功能。当MAC-hs PDU失去同一避免处理(如3GPP TS25.321-11.6.2所描述的)时,为了从错误情形中恢复,应当使用重新排序释放定时器(release timer)和基于窗口的拖延避免(sta1lavoidance)。对于配置在UE中的每个队列ID存在一个重新排序实体。分解实体负责分解MAC-hs PDU。当MAC-hd报头被移除时,提取MAC-dPDU并且删除任何填充位。然后,MAC-d PDU被传递到更高(RLC)层。这些特征在3GPP TS 25.321-11.6.2.3中有所描述。
RLC层
在3GPP中RLC层可以工作在三种模式下,透明模式、未确认模式以及确认模式(AM),下面将重点讨论。
在AM模式下,由接收侧发现的错误接收的PDU(协议数据单元)导致发送侧依靠ARQ(自动重复请求)协议重传。
AM RLC实体包含发送侧和接收侧,其中AM RLC实体的发送侧传送RLC PDU并且AM RLC实体的接收侧接收RLC PDU。
AM RLC实体分别位于UE(用户设备)和RNC(无线网络控制器)中。发送侧分割和/或连接RLC SDU(服务数据单元)成固定长度的PDU。接收侧重新组合所接收的PDU成为RLC SDU并且传送这些数据到更高的数据层。同样,SDU从RLC层以上的层接收。在AM模式下,RLC层负责以连续的顺序传递SDU。
在上述文件WO2005/034418的图4中,示出了确认模式(AM)UE(基站)/UTRAN(无线接入节点/基站(节点B))实体的实现。
为了便于顺序传递,每个RLC PDU给定序列号,0-4095,由此发射机以递增序号模4096传送PDU。使用序列号,接收机可以检测到丢失的PDU。一检测到丢失的PDU,该接收机可以被配置来发送STATUS(状态)消息。状态报告可能包含由对等RLC实体接收的各个RLC PDU的肯定或否定确认。通过在PDU报头中设定Poll(轮询)标志,发射机还可以从接收机请求状态消息。其中,发射机设置Poll标志的条件包括:
-缓存器中的最后PDU。
当输入缓存器中只存在一个PDU时,
-Poll定时器到期。
当timer_poll(定时器-轮询)到期时,也就是发射机先请求STATUS并且发起timer_poll以再保证接收到响应。
-基于窗口。
发射机在它可以传送的“未完成的数据(outstanding data)”的数量上受到限制,直到STATUS对接收侧确认接收到。“未完成的数据”涉及最早的不确认的PDU。
请注意,RLC层的上述功能性描述只构成实际提供的那些功能的小段摘选。
有选择重传是有可能的,例如如果STATUS消息表明具有序列号(SN)3、6和13的PDU丢失了,则只有3、6和13需要重传。
MAC-hs层
下面的说明是关于MAC-hs层:
-MAC-hs发射机是节点-B。
-MAC-hs接收机是UE设备,该UE设备是附着到PC或能够接收下行链路3GPP HSDPA通信量的任何其他设备的移动台或是PC卡。
MAC-hs PDU通过模TSN(传输序列号)循环经过字段0到63来计数。
如上所述,MAC-hs协议提供了多个混合ARQ过程(HARQ),由此对于每个HARQ过程,发射机传送MAC-hs PDU,并且等待ACK(表示在接收机处接收)或否定确认(NACK)(表示该接收机没有接收到MAC-hs PDU或不存在响应(DTX))。关于从MAC-hs PDU传输直到接收到反馈(ACK/NACK)的时间的往返时间是固定的。一接收到NACK或DTX,则MAC-hs发射机重传MAC-hs PDU。由于往返时间对于MAC-HS PDU大小来说较长并且由于多个用户可以适合于以多路复用的方式接收分组,提供了多个HARQ过程。如果只有一个HARQ过程可用,则占空因数(即实际传输时间/总的可能的传输时间)将很低。通过使用多个HARQ过程,一个HARQ过程可以等待响应,同时另一个HARQ过程,或多个HARQ过程,可以传送。因此,占空因数可以被提供接近百分之百。
MAC-hs协议是半可靠的,这就是说,MAC-hs发射机可以选择丢弃或删除已经被发送并且可能被重传到MAC-hs接收机的MAC-hs PDU。
如果MAC-hs接收机已经移动到另一小区或掉电或者如果接收机由于任何其他原因而不能接收数据,通过丢弃MAC-hs用于重传,阻止在无线链路上的不必要的传输。因此,无论是设置在预定时间(例如T1)上的定时器到期(对应所讨论的分组的第一传输)还是当所讨论的分组的最大数量的重传已经执行或在输入数据缓存器中基于太长的等待时间,无论哪者首先出现或其组合,所缓存的分组在发射机处被丢弃。
当PDU以非递增顺序接收到时(这可能会由于重传而发生),MAC-hs接收机采用了接收机窗口,目的是减轻不必要传输的影响。每当MAC-hsPDU使用等于下一预期TSN的TSN(传输序列号)成功接收时,接收机可以传递PDU到RLC层。根据随后的TSN号(即下一预期的TSN+1)是否已经成功地接收,那个MAC-hs PDU也可以被传递等等。接收机窗口相应地被更新。以连续次序(也表示为顺序)做出从MAC-hs协议到RLC层的传递。
为了从其中例如发射机已经丢弃MAC-hs PDU的情形中恢复,接收机采用两种机制I)+II)来解决这个问题:
I)基于定时器的拖延避免:
一接收到具有TSN>next_expected_TSN(下一_预期_TSN)的PDU,则接收机启动表示为T1的定时器。当定时器到期时,接收机做出适当动作来允许随后的PDU被接收到。确切细节在3GPP 25.321中的章节11.6.2.3.2中有所描述。在图1中示出了该行为。
在时间1)上接收到具有TSN=4的PDU,下一预期传输序列号为3,由此定时器T1启动。
在时间2)上接收到具有TSN 6和7的PDU。
在时间3)上定时器到期,由此TSN=4被传递给RLC层。next_expected_TSN=5。由于next_expected_TSN=5没有接收到并且至少一个PDU存在于接收机窗口中,新定时器T1启动。
4)TSN6和7仍然在缓存器中。
II)基于窗口的拖延避免:
一接收到具有接收机窗口外部的TSN的PDU,则接收机应当转移它的“右”(或“上”)窗口边缘和highest_received_TSN(最高_接收_TSN)到所接收的TSN。Next_expected_TSN应当更新为highest_received_TSN-接收机窗口大小+11个以前PDU(其存储在窗口中,现在落入窗口之外)应当传递给RLC层。这已经在图2中解释说明过。
假设接收机窗口大小长度是8。
在时间1)上已经接收到PDU TSN 4,它在接收机窗口中,TSN=3是next_expected_TSN,定时器T1正在运行。
在时间2)上接收到TSN=12,它在接收机窗口之外从而引起窗口向前推进,next_expected_TSN被更新,并且PDU TSN=4被传递给RLC。由于next_expected_TSN没有接收到并且PDU存在于接收机窗口中,启动新的定时器T1。
MAC-hs重置:
MAC-hs用来重新启动MAC-hs协议,其中MAC-hs接收机在它的接收机窗口中传递所存储的数据到RLC层并且设置它的next_expected_TSN=0和highest_received_TSN=63。它用于这样的情况比如小区间移交。
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问题
假设这样的情况,即当从固定网络到位于3GPP HSDPA网络中的对等用户(具有例如插入笔记本电脑中的PC卡)开始TCP会话时。在固定网络中的TCP发射机通过传送非常低数据量启动。进一步假设RLC层位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中并且假设它传送数据到2 RLC PDU内的节点-B。这两个PDU首先被存储在节点-B的进入数据缓存器中。图3示出了这一情况。
另外假设,节点-B在一个具有TSN=0的MAC-hs PDU中传送两个RLCPDU。现在假设传输失败,节点-B重复传输PDU直到它最后被丢弃在节点-B上。节点-B然后向前推进它的窗口到序列号1作为它的BoW(窗口底端)。图4示出了这一情况。
当随后RLC轮询定时器到期并且RLC重传上一RLC PDU(TSN=46)时,则节点B将接收到RLC PDU数据,并且在一个MAC-hs PDU中传送数据给UE。假设出现成功接收。由于接收到的TSN<>next_expected_TSN则UE将启动它的T1定时器。
假定从节点B中的第一次传输直到节点B丢弃MAC-hs PDU的时间短于Poll_timer以避免复制的RLC PDU被缓存在节点-B中。图5示出了这一情况。
如果我们现在假设MAC-hs接收机中的T1定时器<RLC中的轮询定时器,随后UE中的T1定时器将到期,并且PDU将由RLC接收机接收(RLCTSN=46)。UE中的RLC接收机将传送STATUS消息,表示不存在具有TSN=45的RLC PDU。RLC发射机然后将重传具有TSN=45的RLC PDU,并且在UE MAC-hs接收机上一成功接收,则RLC层可以传递RLC PDU 45和46给较高层。
可能发生其他情况,如果在MAC-hs接收机中的T1定时器>RLC中的轮询定时器,那么又一RLC PDU 46将被发送-但是由于T1定时器仍然在运行,什么都将不发送到RLC接收机直到T1到期。当UE中的T1到期时,TSN 46的多个副本将由RLC接收机接收到。
如上所述,UE现在将发送表示不存在TSN=45的STATUS,并且在RLC中一接收到STATUS消息,则RLC将重传TSN=45。如果我们假设经由MAC-hs层成功传递具有TSN=45的RLC PDU,则UE RLC层现在可以传递完整的数据序列TSN=45和46到它的上层。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直到PDU在RLC接收机上被正确接收的延时是Poll_timer+从RNC中的RLC到UE中的MAC-hs的RLC PDU传输时间+UE中的T1定时器+从UE到RLC的STATUS控制消息UL传输时间+从RNC中的RLC到UE中的RLC的RLC PDU传输时间。
对于较高通信量负荷的情况,例如当TCP正在高速运行时,这个问题将很不明显,因为UE将更有可能启动它的T1定时器,因为更多的传输出现在节点B和UE之间。对于高负荷通信量情况,无论是第1(基于定时器)还是第2(基于窗口)恢复机制将导致UE传递数据给RLC。如果被配置为一丢失PDU就传送STATUS,则UE将发送STATUS。传送RLC实体然后在poll_timer到期之前将接收STATUS消息。
总之,在两个ARQ(自动重复请求)顺序传递协议层工作在同一协议栈的情况中,并且当底层的ARQ协议丢弃数据时,上述数据延时问题,如由工作在这两个ARQ协议之上的应用程序所看到的,就可能发生。如果问题发生在低通信量负荷情况下,则可能会造成相对长的延时直到出现自动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基于T1定时器的拖延避免,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基于窗口的拖延避免,
图3-5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与可能的已知情形相关的问题,
图6a+6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典型情形,
图7示出了第一可比较的现有技术的情形,
图8示出了第二可比较的现有技术的情形,
图9示出了有关本发明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示出了有关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了有关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站,以及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户实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消除可能发生在具有两个协议层的系统中的时滞,其中每个各自层按照确认/非确认信令工作。
这一目的由所阐述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用于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的基站装置(节点B),基站装置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用户实体(UE),该方法包括步骤:监控(1)基站装置的传输实体的MAC层,如果MAC丢弃已经发生在MAC层,从基站装置中的MAC传输实体传送丢弃通知消息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RLC层,表明丢弃协议数据单元。
上述目的也由这样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的基站装置(节点B),基站装置与用户实体和无线网络控制器在确认模式下通信,该方法包括步骤:监控基站装置的传输实体的MAC层,如果MAC丢弃已经发生在MAC层,传送MAC-hs_b重置消息到用户实体的MAC接收机。
这个目的此外可替换地由用户实体来实现,该用户实体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到基站装置用于进一步转发到用户实体,该方法包括步骤:当接收到MAC-hs_b重置消息时,重置下一预期传输序列号(TSN)为0,重置最高-接收的传输序列号为63,传递所有接收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到用户实体的RLC层,传送确认消息到基站。
另外的优点将从下面对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看到。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阐述了用于当发现发生与现有技术有关的上述问题时的各种解决方案,并且用于提供从错误情形中快速恢复的明确信令。
实施例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为了减轻上面所讨论的数据丢弃的影响,节点-B使用节点-B丢弃通知消息向上对RLC层表明,已经出现PDU丢弃。这一通知发生在节点-B执行(一个或多个)MAC-hs PDU的丢弃时。根据本发明,信令可能会作为新的IE(信息元素)出现在上行链路方向上的现有控制消息中,或作为新的控制信息。接收到丢弃通知之后,RLC传输实体决定采取什么动作。
在图9中,示例了有关在节点B中执行的程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1中,节点B在传输实体的确认模式下监控MAC层。
在步骤3中,如果MAC丢弃发生在AM传输实体中的MAC层,则节点B直接进行到步骤7,其中节点B的MAC层传送丢弃通知消息给RNC的RLC层,表明MAC丢弃发生在MAC层中。
可选地,在步骤7中,丢弃通知消息包含丢弃数据量信令,可选地还包括所讨论的丢弃的PDU的RLC序列号。
随后,在步骤8中,RNC中的RLC传输层实体充当丢弃通知,由此RNC传输实体执行至少一个下列步骤:
A)忽略丢弃通知,并且从输入缓存器继续传送数据-如果输入缓存器中存在更多数据的话。如果输入缓存器中不存在数据,则RNC也可以忽略丢弃通知。这意味着RNC依靠现有的更高层协议用于重传丢失的PDU或也可能由于不存在丢弃消息的处理手段,
B)传送所有等待的RLC PDU,也就是说,重传所有传送的未确认的PDU,并且在最后的PDU上设置轮询位,
C)重传PDU,其序列号可选地包括在丢弃通知中,轮询位设置在最后PDU上,
D)重传单个RLC PDU(最高传输序列号(SN)),设置轮询位或不设置轮询位,如果未决的RLC PDU等侯传输的话,
E)调用MAC-HS重置,这将引起MAC-hs接收机传递数据到RLC接收机。
实施例2:
在图10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具有与第一实施例共有的相同参考标记的步骤,执行下列程序:
在步骤1中,节点B在传输实体的确认模式下监控MAC层。
在步骤2中,如果在节点B的输入缓存器中发生MAC-d PDU的MAC丢弃,即这一MAC-d PDU到UE的传输还没有发生,则程序进行到步骤7,否则进行到步骤3。
在步骤3中,试验是否MAC丢弃发生在确认模式实体中的MAC层,如果没有则程序进行到步骤1,如果有则程序进行到步骤4。
在步骤4中,检查是否为MAC-HS(具有传输序列号(TSN)大于丢弃的MAC-hs PDU的传输序列号但在发信机的传输窗口内)已经接收到确认(ACK)。如果不是,则进行到步骤5,如果是则进行到步骤6。注意到,不传送丢弃通知的理由,(如将是从步骤4移到步骤6时的结果),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即UE已经启动它的T1定时器,并且T1定时器一到期UE就将通知RLC层丢失的PDU。
在步骤5中,检查在输入缓存器中是否有未决的MAC传输或数据。如果是则进行步骤6,如果不是则进行到步骤7。正是这种原因,即从步骤5进行到步骤6是由于这一事实,即节点-B将一般以递增的TSN号次序来传送MAC-hs。试图为UE传送MAC-hs之前,节点-B将尽量选择节点B传送窗口中尽可能最低的TSN。这意味着,如果对于例如TSN=n发生丢弃,则节点-B未决对于TSN<n的MAC-hs传输是不可能。同样,如果出现接收到但尚未传送的MAC-d PDU,则这些PDU将以TSN>n被发送。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TSN模64来计数,上面给定的例子中这必须被考虑到。
在步骤6中,不传送任何丢弃通知。
在步骤7中,将MAC层传送丢弃通知传送给RLC层,通知发生丢弃,并且可选地包括丢弃数据量。该程序在步骤8中继续,示出和描述在图9的步骤8下,这样节点-B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以如上文所解释的同样方式和同样的后续步骤传送节点-B丢弃通知消息。
相比这一实施例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减少了节点-B和RNC之间的信令。
实施例3:
为了帮助传送RLC实体做决定,节点-B丢弃通知消息包括由节点-B丢弃的数据量。可替换地,通过调查MAC-d PDU,节点-B可以解码RLC序列号,并且指定丢弃的序列号。
这种选项已在图9的步骤7中示出。RNC可以通过利用这一信息,估计哪个RLC PDU需要重传,或者如果RLC序列号被提供则重传仅那些被丢弃的PDU。
实施例4:
另一种可替换的MAC-hs重置被定义为可以从节点B传送的控制消息,表示为MAC-hsb_reset。这一程序在图11中示出。用户实体UE是接收机并且节点B是发射机。
在步骤401中,监控AM传输实体中的MAC层。
在步骤402中,如果在MAC层上出现MAC丢弃,则在步骤403中MAC发射机实体根据本发明传送MAC-hsb_reset消息给MAC-hs用户实体接收机。该消息从节点-B传送给用户实体UE。否则程序进行到步骤401。
在步骤404中一接收到MAC-hsb_reset,在步骤405中MAC-hs接收机应当重置它的next_expected_TSN为0和highest_received_TSN为63,并且传递所有接收的RLC PDU向上到RLC层。在步骤406中,MAC-hsb_reset消息应当随后由用户实体UE确认。
一接收到确认(步骤407),则在步骤408中MAC-hs发射机应当设置它的发射机BoW为0。
一有否定确认则发射机应当重复消息,参照步骤404,以再次保证该接收机成功地接收消息。在MAC-hsb_reset传输和在收到确认之前时间期间,不应当发生任何其他传输。这是为了避免对TSN解释的任何歧义。
在当没有数据为特定UE传送时的时间期间,MAC-hsb_reset也可以被定期使用。这可以用来确保发射机和接收机有相同的BoW解释。
典型情形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比较
图6a+6b
在图6a和6b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典型握手图被显示为有关典型情形,其中将发生/执行以下步骤:
101)在RNC中为特定用户接收少量数据。(例如,假设用户启动对UE的下行链路TCP会话并且TCP速度将要向上斜升。)
102)RNC传送在两个MACd PDU中所接收的数据给节点B,序列号为45和46。RNC在最后发送的PDU(SN46)上设置POLL FLAG(轮询标志),以再次保证a)数据在UE上正确接收或b)如果传递失败,则当POLL FLAG定时器到期时RNC将触发重传。
103)节点B在单个MAChs PDU(具有TSN=0)中传送数据。
104)节点B由于来自UE的NACK(或没有响应[DTX])重传数据。节点B继续此步骤,直到步骤105发生。
105)节点-B丢弃MAChs PDU(具有TSN=0),因为T1定时器到期,对应图9的步骤2。
112)节点B根据图9的步骤5传送DI SCARD(丢弃)通知给RNC。
120)DI SCARD(丢弃)通知由RNC的RLC层接收,其随后传送PDU(具有SN=46)并且重新启动POLL FLAG定时器,对应图9的步骤6的方案D。
请注意,作为一种替代办法,RNC可以重传SN=45及SN=46。使用这种方法,从步骤140)开始并且包括步骤140)可以避免(见下文)。
125)节点B接收来自RNC的MAC-d PDU并且在一个MAC-hs PDU(具有TSN=1)中传送。UE接收数据并且发送ACK,但由于UE预期TSN=0,它将启动它的T1定时器以允许节点B重传TSN=0(在这个例子中这将不会出现)。
130)在UE MAC-hs中T1定时器到期。Next_expected_TSN被设置为2并且highest_received_TSN被设置为1。在重新组合TSN=1之后,数据被传递给RLC。
135)在UE中RLC传送STATUS消息,识别SN=45为丢失的,以及SN=46为接收的。
140)在RNC中RLC接收到STATUS,并且重传SN=45,并且重新启动POLL FLAG定时器。
145)节点B从RNC接收MAC-d PDU并且传送MAC-hs PDU(具有TSN=2)。UE接收数据并且发送ACK。数据被传递到RLC。
150)在UE中RLC层传送STATUS消息,识别SN=46为最高接收的序列号。STATUS消息可以以不同方式进行安排:例如,STATUS可以表明直到给定序列号,一切都被正确接收。该STUTUS消息也可以形成为表示接收到的和非接收到的序列号的位图。
一接收到STATUS消息,在RNC中的RLC停止POLL FLAG定时器。
155)在重新组合之后,在UE中的RLC传递RLC SDU给上层。
图7的情况
在图7中,根据现有技术的典型握手图被显示为有关典型情形,包括以下步骤:
201)在RNC中为特定用户接收少量数据。
(例如,假设用户启动对UE的下行链路TCP会话并且TCP速度将要向上斜升。)
202)RNC传送在两个MACd PDU中所接收的数据给节点B,序列号为45和46。RNC在最后发送的PDU(SN 46)上设置POLL FLAG,以再次保证a)数据在UE上被正确接收或b)如果传递失败,则当POLL FLAG定时器到期时RNC将触发重传。
203)节点B在单个MAChs PDU(具有TSN=0)中传送数据。
204)随后,试图传输和(一个或多个)重传-但是在空中接口上仍旧失败。
205)节点-B丢弃MAChs PDU(具有TSN=0)。
206)时间流逝。
207)在RNC中POLL FLAG定时器到期。RNC现在可以a)重传45和46并且在上一发送的PDU(SN=46)上设置PF(Poll Flag)或b)发送具有PF设置的上一PDU(SN=46)。
b)在图中示出。
208)节点B的传送成功,但由于UE预期TSN=0,它将启动它的T1定时器以允许节点B重传TSN=0。
209)时间流逝,但可能不如以前定时器(206)那么久。
210)T1定时器到期并且Next_Exp_TSN=2,最高接收到的TSN=1并且所接收到的数据被发送给RLC。
211)UE RLC传送STATUS,表示SN=45为丢失及SN=46为接收到的。
213)SN45由RNC重传。
注意到,根据本发明,时滞206)和执行211和213的时间被避免(否则将分别出现在步骤205)-207)之间)。出现相应滞后206)的时间节省,因为进展将不依赖于RNC轮询标志定时器的到期。
图8的情况
图8的这种情况类似但不同于图7的地方在于,当它正在等待SN45、46的确认时,RNC碰巧接收更多数据,参照307)。
这种情况将比图7所示的情形恢复得快,因为避免了POLL FLAG(轮询标志)定时器等待时间。相比图6a+6b,延时将相同,如果我们假设步骤307)与图6a+6b的120)同时发生。
如果步骤120)中的RNC相反重传SN=45和SN=46,则根据本发明图8的时段312)可以避免。
在步骤305)中的X时间上,该发明将发送丢弃通知,表明45、46被丢弃。步骤301-313主要对应上面的步骤201-213。

Claims (11)

1.一种方法,用于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的基站装置(节点B),基站装置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用户实体(UE),该方法包括步骤:
监控(1)基站装置的传输实体的MAC层,
如果MAC丢弃已经发生在MAC层(3),
从基站装置中的MAC传输实体传送(7)丢弃通知消息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RLC层,表明丢弃协议数据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丢弃通知(7)包括丢弃数据量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丢弃通知包括丢弃数据(7)的RLC序列号(SN)。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中如果在输入缓存器中的数据的MAC丢弃并没有发生(2),但MAC丢弃发生在确认模式实体(3)的MAC层中,并且已经为MAC-hs接收到确认,具有传输序列号(TSN)大于丢弃的传输序列号(4),或者如果输入缓存器(5)中有未决的MAC-hs传输或数据,则避免(6)发送丢弃通知。
5.一种方法,用于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基站装置(节点B)用于进一步转发到用户实体(UE),该方法包括步骤:当接收到通知丢弃消息时执行至少下列步骤之一(8):
A)继续传送数据,
B)重传所有等待的RLC协议数据单元,
C)重传协议数据单元,其序列号已经被提供在丢弃通知中,
D)重传单个RLC协议数据单元,具有或不具有轮询位设置,
E)RLC层调用MAC-hs-reset操作。
6.一种方法,用于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的基站装置(节点B),基站装置与用户实体(UE)和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在确认模式(AM)下通信,该方法包括步骤:
监控基站装置的传输实体的MAC层(401),
如果MAC丢弃已经发生在MAC层(402),
传送MAC-hs_b重置消息到用户实体(UE)的MAC接收机(403)。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随后一接收到来自用户实体(UE)的确认消息(407)则重置所有HARQ过程并且在基站中的下一传输中为给定用户实体设置TSN为0(408)。
8.一种方法,用于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的用户实体(UE),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基站装置(节点B)用于进一步转发到用户实体(UE),该方法包括步骤:
当接收到MAC-hs_b重置消息(404)时,
重置下一预期传输序列号(TSO)为0,
重置最高接收的传输序列号为63,
传递所有接收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到用户实体(UE)的RLC层(405),
传送确认消息到基站(节点B)(406)。
9.一种基站装置(节点B),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该基站装置从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用户实体(UE),基站装置
监控(1)基站装置(1)的传输实体的MAC层,以及
如果在MAC层发生MAC丢弃(3),
从基站装置中的MAC传输实体传送(7)丢弃通知消息到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的RLC层,表明了丢弃协议数据单元。
10.一种无线网络控制器(RNC),适合于确认模式(AM)下的RLC和MAC-hs信令,该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PDU)到基站装置(节点B)用于进一步转发到用户实体(UE),该无线网络控制器当接收到通知丢弃消息时执行至少下列步骤之一(8):
A)继续传送数据,
B)重传所有等待的RLC协议数据单元,
C)重传协议数据单元,其序列号已经被提供在丢弃通知中,
D)重传单个RLC协议数据单元,具有或不具有轮询位设置,
E)RLC层调用MAC-hs-reset操作。
11.一种用户实体(UE),适合于RLC和MAC-hs信令,其中无线网络控制器(RNC)至少转发协议数据单元(MAC-d PDU)到基站装置(节点B)用于进一步转发到用户实体(UE),该用户实体
当接收到MAC-hs_b重置消息(404)时,
重置下一预期传输序列号(TSO)为0,
重置最高接收的传输序列号(TSN)为63,
传递所有接收的RLC协议数据单元(PDU)到用户实体(UE)的RLC层(405),传送确认消息到基站(节点B)(406)。
CN2006800552689A 2006-07-07 2006-07-07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5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IB2006/052301 WO2008007170A1 (en) 2006-07-07 2006-07-07 Medium access control discard notif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85134A true CN101485134A (zh) 2009-07-15
CN101485134B CN101485134B (zh) 2012-06-27

Family

ID=3892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80055268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5134B (zh) 2006-07-07 2006-07-07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16250B2 (zh)
EP (1) EP2039047A4 (zh)
JP (1) JP4981904B2 (zh)
CN (1) CN101485134B (zh)
WO (1) WO200800717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520A (zh) * 2010-01-07 2011-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mac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11955027A (zh) * 2018-04-03 2020-1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6987B (zh) 2007-03-07 2018-05-18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在无线通信单元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
US9516580B2 (en) 2007-03-19 2016-12-06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Enabling down link reception of system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intra-frequency neighbors without gaps in the serving cell in evolved-UTRA systems
CN101652951A (zh) * 2007-04-06 2010-02-17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重发请求发送方法及接收端装置
WO2008133577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for selectively discarding data units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40631B1 (en) * 2007-05-02 2018-06-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reordering functionality in radio communications
US8204010B2 (en) 2007-06-18 2012-06-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ACK/NACK repetition for robust downlink MAC PDU transmission in LTE
JP2009049993A (ja) * 2007-08-16 2009-03-05 Asustek Computer Inc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ポーリング機能をトリガー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US8270369B1 (en) * 2007-11-16 2012-09-1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ervice data unit discard system for radio access networks
KR101460359B1 (ko) * 2007-12-13 2014-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US9113429B2 (en) * 2008-06-19 2015-08-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to increase the probability of handover message being received by receiver
US8412222B2 (en) * 2008-06-27 2013-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Broadcast-multicast transmission with rate adaption
CN101651510B (zh) * 2008-08-14 2013-01-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数据同步发送的恢复处理方法和装置
WO2010075892A1 (en) * 2008-12-30 2010-07-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handover performance
US8295159B2 (en) * 2009-01-14 2012-10-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r poll retransmission expi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00232356A1 (en) * 2009-03-16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ayer two segment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data rate transmissions
US8891356B2 (en) * 2010-06-28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RLC sublayer
US8989140B2 (en) 2010-06-2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ity in a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WI510127B (zh) * 2010-10-01 2015-11-21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允許自多傳輸點接收之mac及rlc架構及方法
US8989004B2 (en) 2010-11-08 2015-03-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oint HSDPA communication utilizing a multi-link PDCP sublayer
US9125098B2 (en) 2011-08-03 2015-09-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low congestion control in multiflow networks
US20130039192A1 (en) * 2011-08-08 2013-02-14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s, Apparatu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Blocks
US20130223412A1 (en) * 2012-02-24 2013-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to improve frame early termination success rate
US9936470B2 (en) 2013-02-07 2018-04-0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380466B2 (en) 2013-02-07 2016-06-28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9414399B2 (en) 2013-02-07 2016-08-09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20140301188A1 (en) * 2013-04-04 2014-10-09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elivery of protocol data units
CA3167280A1 (en) 2014-06-09 2015-12-17 Airvana Lp Radio access networks
US10785791B1 (en) * 2015-12-07 2020-09-22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Controll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radio access networks
JP6803482B2 (ja) * 2017-02-22 2020-12-23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呼設定方法及び装置
EP3804419A4 (en) 2018-06-08 2022-02-23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AUTOMATIC POWER CONTROL FOR RADIO POINTS OF A CENTRALIZED RADIO ACCESS NETWORK PRIMARY TO PROVIDE A WIRELESS SERVICE TO USERS LOCATED IN AN EVENT AREA OF A VENUE
CN112640331A (zh) 2018-08-29 2021-04-09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多个控制器的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中的时钟同步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5419C2 (sv) * 1993-06-15 2001-07-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för resekvensiering
US6330435B1 (en) * 1999-03-18 2001-12-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ata packet discard notification
WO2001059979A2 (en) * 2000-02-14 2001-08-16 Thomson Licensing S.A.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of packetized messages with emitter timeout
US6884093B2 (en) 2000-10-03 2005-04-26 The Trustees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Organic triodes with novel grid structures and method of production
KR100344981B1 (ko) * 2000-10-07 2002-07-20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시간 기반 서비스 데이터 유닛의 디스카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US20020089927A1 (en) * 2001-01-11 2002-07-11 Fischer Michael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data trasnmission across a variable delay interface
US6765885B2 (en) * 2001-02-09 2004-07-20 Asustek Computer Inc. Determination of acceptable sequence number ranges in a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RU2242092C2 (ru) 2001-07-06 2004-12-10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установки в исходное состояние объекта уровн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оступом к среде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с широкополосным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 доступом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спользующей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ой пакетный доступ к ни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KR100840733B1 (ko) * 2002-01-05 2008-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처리하는 방법 그 시스템 및 그 수신 장치
AU2003259050A1 (en) * 2002-08-09 2004-02-2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Efficient memory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transmit/receiver unit
DE10252533A1 (de) * 2002-11-08 2004-05-27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EP1465369A1 (en) * 2003-03-31 2004-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Reset synchronisation method for a retransmission protocol
JP4087734B2 (ja) 2003-04-01 2008-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基地局および移動機
JP2005023467A (ja) 2003-07-01 2005-01-27 Akira Takenaka 織物および製織方法
JP2005039726A (ja) 2003-07-18 2005-0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基地局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KR20050018050A (ko) * 2003-08-12 2005-0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방송 서비스를 위한 헤더 정보 설정방법
SE0302685D0 (sv) 2003-10-07 2003-10-07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ethod and arrangement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JP4348168B2 (ja) 2003-11-18 2009-10-21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通信装置、送信機、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8018945B2 (en) * 2004-04-29 2011-09-1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ing non-consecutive data blocks in enhanced uplink transmissions
US7796505B2 (en) * 2005-01-26 2010-09-14 M-Stack Limited Method for processing traffic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325656B2 (en) * 2006-02-07 2012-12-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extended control plane signalling in a high speed packet data communication
US20080285566A1 (en) * 2007-04-27 2008-11-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d utilizing radio link control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packet delivery notific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23520A (zh) * 2010-01-07 2011-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mac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
CN111955027A (zh) * 2018-04-03 2020-11-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1955027B (zh) * 2018-04-03 2024-04-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速率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81904B2 (ja) 2012-07-25
EP2039047A1 (en) 2009-03-25
EP2039047A4 (en) 2012-05-02
JP2009543494A (ja) 2009-12-03
WO2008007170A1 (en) 2008-01-17
US8116250B2 (en) 2012-02-14
US20090310534A1 (en) 2009-12-17
CN101485134B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85134B (zh) 介质接入控制丢弃通知
US8214710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error control messag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100401B1 (en) Next data indicator handling
KR101431963B1 (ko) 강화된 전용 채널 전송에 대한 데이터 수명 타이머를 구현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0393022C (zh) Cdma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发机制内改进的数据传送
US8285330B2 (en) HARQ reordering method for WCDMA enhanced uplink dedicated channel
CN101421964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EP1976176B1 (en) 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retransmission
CN101351984A (zh) 用于实施借由h-arq辅助的arq的方法和系统
CN101814982A (zh) 用于实施借由h-arq辅助的arq的方法和系统
CN101188786B (zh)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多用户复用的传输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

Termination date: 201907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