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83702A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83702A CN101483702A CNA2008100018211A CN200810001821A CN101483702A CN 101483702 A CN101483702 A CN 101483702A CN A2008100018211 A CNA2008100018211 A CN A2008100018211A CN 200810001821 A CN200810001821 A CN 200810001821A CN 101483702 A CN101483702 A CN 1014837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neration
- user
- control unit
- service control
- medi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媒体配置单元得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其中,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应用本发明,简化了网络结构,也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呼叫代答业务的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呼叫代答(Call PickUp)业务是一种重要的电信业务,具体实现如下:主叫用户A呼叫某一群内用户B,B用户振铃,如果B不在或者不能应答,这时与B属于同一Centrex群的用户C听到B的终端铃声后,用自己的电话通过拨号操作的方式代用户B应答这个呼叫,用户C与A通话,B用户终端停止振铃。根据用户C的拨号方式,呼叫代答业务可以细分为同组代答和指定代答两种。同组代答是指用户C属于一个代答组,组内有若干终端振铃,C通过拨同组代答业务接入码,可以代答该代答组内第一个被呼入的呼叫。指定代答是指用户B被呼入振铃,C通过拨“指定代答业务接入码”+“用户B的号码”从而代答B用户的呼叫,B,C用户属于同一个Centrex群。
呼叫代答业务在传统的电路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集团客户的同一个办公室内。随着IP及软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基于IP的呼叫代答业务也逐渐走向市场前端。当前的基于SIP(会话发起)协议的呼叫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有如下缺陷:
1、当B用户振铃,而给主叫用户送“200 OK”消息将A用户进入通话态,如果B用户未应答(包括未被代答)时,仍然会多出A用户呼叫B用户的话单,造成计费不准确;
2、由C用户发起“Update”时,需要终端定制,通用性差;
3、将A用户与B用户匹配后的媒体(SDP)带给C用户,与C用户进行媒体交互不一定能够成功(比如B支持A律,A用户支持A律、μ律,C用户支持μ律,但返回的媒体可能为A律,则与C用户交互SDP会失败);
4、对仅仅是SIP业务的用户之间的代答,仍然需要增加媒体资源节点,使组网结构复杂,使系统的故障点增多,不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经济性也不好。
由上面可以看出,当前需要一种基于VOIP实现呼叫代答业务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引入媒体匹配单元以及媒体配置单元,有效地实现SIP协议的代答业务;B用户振铃时不需要额外的媒体资源,直接通过SIP协议的18x信令的透传转发,由A终端自己放回铃音,并不是通过媒体资源节点放回铃音,有效地简化了网络结构,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B用户不被应答时,A不会产生话单;Update操作由通信系统发起,不需要对用户终端进行额外的定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应用于包括业务控制单元的呼叫代答系统,
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所述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媒体配置单元得到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其中,所述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所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
c、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应答所述代答呼叫后,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a中包括,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b中包括,
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从媒体配置单元取出支持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
B2、所述媒体匹配单元产生与所述代答用户媒体属性匹配的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
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 OK”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匹配后的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
B4、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所述步骤b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B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6、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B7、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 OK”消息,消息中携带匹配后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所述步骤c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C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应答所述代答呼叫后,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以停止该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
D2、所述被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以响应所述“Cancel”消息。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代答呼叫是同组代答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如果是则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在所述的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不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时,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为如下步骤:
B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C2、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4、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时,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为如下步骤:
C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B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当主叫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主叫用户终端的各消息由网络接入节点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主叫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当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的各消息由网络接入节点完成该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进一步地,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所述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终端,其中终端类型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单元,
还包括媒体配置单元、媒体匹配单元,其中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媒体配置单元得到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所述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后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发明,主叫用户呼叫被叫用户振铃时不需要媒体服务器的参与,同时也不需要进入应答态,通过引入媒体配置单元和媒体匹配单元后能够很好的完成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功能,完成媒体匹配与交互的过程。re-invite呼叫由通信系统根据需要发送给相应终端,不需要终端的特殊定制修改。本发明不但克服了原有技术的局限性,简化了网络结构,也有利于提高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继承了原有技术的优点,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的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同时采用了传统的呼叫代答方式,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同组代答业务呼处理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指定代答业务处理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当代答时用户A有媒体、用户C无媒体时,代答业务简化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当代答时用户A无媒体、用户C有媒体时,代答业务简化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当代答时用户A、C均有媒体时,代答业务简化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例中当代答时用户A、C均无媒体时,代答业务简化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是基于现有呼叫控制信令(SIP/H323/H248)组合情况下的分组核心网中实现呼叫代答业务的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系统,包含一个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一个假的SDP媒体描述;还包含一个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以业务控制单元为注册用户提供各种业务逻辑控制功能;该系统至少包含以下组成部分,业务控制单元;媒体(SDP)配置单元;媒体(SDP)匹配单元。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单元、媒体配置单元、媒体匹配单元,其中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媒体配置单元得到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所述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后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可以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终端,终端类型可以是以下的任意一种:
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
当主叫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当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方法中涉及到该终端的各消息可以由网络接入节点完成该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所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步骤20、所述业务控制单元进行主叫用户与代答用户之间的媒体交互;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作为一个终结用户代理,完成主叫用户与代答用户之间的媒体交互。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通过所述主叫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与所述代答用户进行媒体交互,包括以下步骤:
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从媒体配置单元取出支持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
B2、媒体匹配单元产生与所述代答用户媒体属性匹配的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
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OK”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匹配后的全部能力媒体属性;
B4、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其中,当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还包含以下步骤:
B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6、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B7、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步骤30、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会话描述协议所描述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所述步骤30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 OK”消息,消息中携带匹配后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其中,当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还包含以下步骤:
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C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步骤40、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
所述步骤40中,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以停止该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
D2、所述被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以响应所述“Cancel”消息。
其中,当所述代答呼叫是同组代答时,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如果是则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在所述的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当所述主叫用户或者所述代答用户代答时两者只有一方的媒体属性不为空,而另一方媒体属性为空时,上述步骤20和步骤30可以简化合并,而步骤40不变。
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不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时,步骤20和步骤30可以简化合并为如下步骤:
B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C2、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4、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时,步骤20和步骤30可以简化合并为如下步骤:
C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B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2描述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呼叫代答方法中,同组代答情况下的信令交互过程,如图所示,该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主叫用户A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1];在本发明中,用户A可以是分组核心网的用户,也可以是传统电路域的用户;
步骤102:被叫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收到“invite”消息[1]后,如果被叫用户B空闲,则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2];
步骤10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18x”消息[2];
步骤104:业务控制单元将收到“18x”消息[2]转发给主叫用户,即“18x”消息[1];这时主叫用户听回铃音或者彩铃;另外本实施例是同组代答的情况,即用户B属于一个代答组,此时,如图所示,将呼入来话加入到该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
步骤105:用户终端C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invite”消息[3]。如图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是同组代答,代答用户C和被叫用户B同属于一个代答组,用户C听到用户B的振铃,摘机,拨同组代答业务接入码;
步骤106:如图所示,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对代答接入码分析,判定是同组代答业务,则从代答用户C的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呼入来话(即主叫用户A),采用主叫用户A的SDP与用户C进行媒体交互。由于给代答用户回应的媒体必须是与C匹配的媒体,考虑到主叫用户与代答用户携带媒体不同情况,将流程统一为,先到媒体配置单元取一个支持全部能力的媒体描述,充当主叫用户A的媒体;当AC用户的媒体均为空时,此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情况此步骤可以省去。(可以参见代答的简化流程图,图4中的步骤306-309,图5中的步骤406-409,图6中步骤507-512,图7中步骤606-617);
步骤107:媒体匹配单元将根据一定的逻辑,产生一个与C用户媒体匹配的的主叫用户媒体(SDP(A’));当AC用户媒体均不为空时,通过媒体匹配单元产生匹配后的媒体的过程是必备的;
步骤108:业务控制单元给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3],携带SDP(A’);
步骤109:代答用户给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3];
当在步骤105时,主叫用户A与代答用户C的媒体均不为空时,则还包含下面的步骤110-112;
步骤110: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3],消息中携带A用户的媒体;
步骤111:代答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消息[3],消息中携带与A媒体匹配的C用户媒体(SDP(C’))
步骤112: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3];
步骤113: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200”消息[1],消息中携带与A用户媒体匹配后的C用户媒体;
步骤114:主叫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1];
如果步骤105时,主叫用户A与代答用户C媒体均为空时,则还包含下面步骤115-117。
步骤115: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3];消息中携带A用户的媒体;
步骤116:代答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消息[3];
步骤117: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3];
步骤118:业务控制单元向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2];
步骤119:被叫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2];此后,如图所示,在本实施的同组代答的情况下,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将已经存在的正在振铃的第二个呼入移到队首;
通过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同组代答情况下的呼叫代答流程可见,本发明中业务控制单元与媒体配置单元以及媒体匹配单元共同完成了一个终结用户代理的功能;与所述CN20051003414.7专利在实现方式上有根本的不同。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第一实施例中同组代答呼叫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于指定代答的情况,图3描述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呼叫代答方法中,指定代答情况下的信令交互过程,如图所示,该过程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主叫用户A向被叫用户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1]。在本发明中,用户A可以是分组核心网的用户,也可以是传统电路域的用户。
步骤202:被叫用户B的业务控制单元收到“invite”消息[1]后,如果被叫用户B空闲,则业务控制单元向用户B的终端发起呼叫,即“invite”消息[2];
步骤203:用户B的终端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18x”消息[2];
步骤204:业务控制单元将收到“18x”消息[2]转发给主叫用户,即“18x”消息[1];这时主叫用户听回铃音或者彩铃;另外本实施例是同组代答的情况,即用户B属于一个代答组,此时,如图所示,将呼入来话加入到该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
步骤205:用户终端C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invite”消息[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由于是指定代答,代答用户C听到用户B的振铃,摘机,拨指定代答业务接入码+用户B的用户号码;
步骤206:如图所示,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对代答接入码分析,判定时指定代答业务,则取出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A的媒体属性;采用主叫用户A的SDP与用户C进行媒体交互。由于给代答用户回应的媒体必须是与C匹配的媒体,考虑到主叫用户与代答用户携带媒体不同情况,将流程统一为,先到媒体配置单元取一个支持全部能力的媒体描述,充当主叫用户A的媒体;当AC用户的媒体均为空时,此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其他情况此步骤可以省去。(可以参见代答的简化流程图,图4中的步骤306-309,图5中的步骤406-409,图6中步骤507-512,图7中步骤606-617)。
步骤207:媒体匹配单元将根据一定的逻辑,产生一个与C用户媒体匹配的主叫用户媒体(SDP(A’));当AC用户媒体均不为空时,通过媒体匹配单元产生匹配后的媒体的过程是必备的。
步骤208:业务控制单元给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3],携带SDP(A’);
步骤209:代答用户给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3];
当在步骤205时,主叫用户A与代答用户C的媒体均不为空时,则还包含下面的步骤210-212;
步骤210: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3],消息中携带A用户的媒体;
步骤211:代答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消息[3],消息中携带与A媒体匹配的C用户媒体(SDP(C’))
步骤212: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3];
步骤213:业务控制单元向主叫用户A发送“200”消息[1],消息中携带与A用户媒体匹配后的C用户媒体;
步骤214:主叫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1];
如果步骤205时,主叫用户A与代答用户C媒体均为空时,则还包含下面步骤215-217。
步骤215: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3];消息中携带A用户的媒体;
步骤216:代答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消息[3];
步骤217:业务控制单元向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3];
步骤218:业务控制单元向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2];
步骤219:被叫用户向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2]。
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分别说明了在同组代答和指定代答情况下本发明的信令流程。它们的不同在于在同组代答的情况下,需要将呼入来话加入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然后在代答用户摘机拨同组代答接入码后,从代答用户的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取出第一个呼入来话(主叫用户A),采用用户A的SDP和用户C交互,并在最后由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将已经存在的正在振铃的第二个呼入移到队首。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将业务控制单元作为终结用户代理,负责代理主叫用户接收代答用户的呼叫。业务控制单元在分别同主叫用户、代答用户的交互中都处于“被叫”的地位,主动拨号的主叫用户和代答用户都可以保持“主叫”的地位,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标准SIP协议完成所有交互,不需要对SIP协议有任何的扩充。
图4、图5、图6、图7描述了代答的简化流程,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媒体配置单元和媒体匹配单元不是必须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该技术的人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应用于包括业务控制单元的呼叫代答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a、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所述业务控制单元通过媒体配置单元得到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其中,所述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所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
c、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应答所述代答呼叫后,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a中包括,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同组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所属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第一个呼入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如果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分析出是指定代答,则该业务控制单元确定该代答用户拨号指定的、终端正在振铃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呼入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b中包括,
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从媒体配置单元取出支持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
B2、所述媒体匹配单元产生与所述代答用户媒体属性匹配的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
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 OK”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匹配后的全部能力的媒体属性;
B4、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所述步骤b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B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6、所述代答用户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B7、所述业务控制单元给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包括以下步骤,
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 OK”消息,消息中携带匹配后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所述步骤c中还包含以下步骤:
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re-invite”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
C5、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ACK”响应消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应答所述代答呼叫后,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停止所述被叫用户侧的振铃,包括以下步骤,
D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Cancel”消息以停止该被叫用户的终端振铃;
D2、所述被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200 OK”消息以响应所述“Cancel”消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代答呼叫是同组代答时,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在代答组的排队队列中删除已经完成的呼入,并判断是否还存在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如果是则正在振铃的其他呼入在所述的排队队列中各向前移一位。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不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为空时,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为如下步骤:
BC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BC2、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BC4、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叫用户媒体为空,而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不为空时,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为如下步骤:
CB1、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
CB2、所述主叫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响应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3、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向所述代答用户发送“200”消息,消息中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
CB4、所述代答用户向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发送“ACK”消息;至此完成所述主叫用户与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交互,并将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流指向所述代答用户。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主叫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主叫用户终端的各消息由网络接入节点或者媒体网关控制单元完成该主叫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当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不支持会话发起协议时,所述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的各消息由网络接入节点完成该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终端所支持的协议与会话发起协议之间的转译。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叫用户、被叫用户和代答用户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类型的终端,其中终端类型包括以下的任意一种:
固定话机、综合业务数字网终端、会话发起协议终端、H323终端、软终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手机、码分多址手机、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无线局域网终端、个人手持电话系统终端。
14、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系统,包括业务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媒体配置单元、媒体匹配单元,其中媒体配置单元用于产生假的媒体描述,媒体匹配单元用于完成近端、远端媒体的能力匹配;
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收到代答用户的代答接入码后,确定代答的被叫用户所对应的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媒体配置单元得到所述主叫用户的媒体属性,与所述媒体匹配单元产生的所述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进行媒体交互后返回给所述业务控制单元;所述业务控制单元将主叫用户媒体流改向至代答用户,向该主叫用户通知该代答用户的媒体属性,并应答该代答用户发起的所述代答呼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018211A CN101483702B (zh) | 2008-01-09 | 2008-01-09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0018211A CN101483702B (zh) | 2008-01-09 | 2008-01-09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83702A true CN101483702A (zh) | 2009-07-15 |
CN101483702B CN101483702B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0880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00182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83702B (zh) | 2008-01-09 | 2008-01-09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8370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3081A (zh) * | 2012-09-18 | 2013-01-16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互联系统和互联方法 |
CN106550157A (zh) * | 2015-09-19 | 2017-03-29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化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19230B1 (ko) * | 2002-12-18 | 2008-04-03 |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 교환기에서 대리 응답 시스템 및 방법 |
EP1562358A1 (de) * | 2004-02-06 | 2005-08-10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Übernehmen eines Telefonanrufs |
CN1848885B (zh) * | 2005-04-13 | 2010-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
2008
- 2008-01-09 CN CN2008100018211A patent/CN1014837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3081A (zh) * | 2012-09-18 | 2013-01-16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互联系统和互联方法 |
CN102883081B (zh) * | 2012-09-18 | 2014-04-02 | 浙江省电力公司 | 互联系统和互联方法 |
CN106550157A (zh) * | 2015-09-19 | 2017-03-29 | 深圳市潮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可视化代答业务的实现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83702B (zh) | 2011-04-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81449B2 (en) | Enhanced call notification service | |
US710684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progress call forwarding | |
JP5611037B2 (ja) | 異なるネットワーク間における相互接続を通じた接続の設定 | |
US20080119220A1 (en)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jumping calls between different modes of the same device | |
CN101141700B (zh) | 一种多媒体彩铃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01141692A (zh) | 多媒体彩铃业务的实现方法 | |
RU2252488C1 (ru) |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тонального сигнала вызова | |
US721252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rving of station group in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y exchange system | |
CN102131158A (zh) | 一种实现多媒体彩铃业务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0563282C (zh) | 网络互通时主叫用户终端听被叫信号音的方法 | |
CN101317432A (zh) | 防止彩铃串音的方法、系统和应用服务器 | |
US20060203802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specifying and instantly transmitting and representing/displaying call data | |
CN1848885B (zh) | 通信系统中的呼叫代答方法 | |
CN101184129A (zh) | 实现转移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072261A (zh) | 实现转移呼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483702B (zh) | 一种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呼叫代答方法及系统 | |
CN102868689B (zh) | 一号通业务中实现彩铃业务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968731B (zh) | 一种显号异常检测方法及服务器 | |
CN105721727A (zh) | 呼叫转移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613123A (zh) | 基于wifi实现无绳电话功能的系统及方法 | |
EP2203026A1 (en) | Unity number service call processi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 |
CN101242450B (zh) | 利用电话号码提供宽带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 |
KR100660739B1 (ko) | 통신시스템에서의 대체 영상 서비스 방법 | |
KR100519193B1 (ko) | 발신 정보 표시 서비스 방법 | |
KR100941753B1 (ko) | 수신자가 지정한 통화 연결음을 제공하는 인터넷 전화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