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4375B -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4375B CN101474375B CN2009100284888A CN200910028488A CN101474375B CN 101474375 B CN101474375 B CN 101474375B CN 2009100284888 A CN2009100284888 A CN 2009100284888A CN 200910028488 A CN200910028488 A CN 200910028488A CN 101474375 B CN101474375 B CN 10147437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dyceps militaris
- preparation
- link
- parts
- compou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按重量份配比,它所含活性成分的原料制备包括:蛹虫草(又叫北虫草)、山药、薏苡仁和低聚果糖等4味,其制备方法是将蛹虫草(又叫北虫草)超微粉碎,与山药和薏苡仁用水提取(或稀醇提取)后的干燥浓缩物混匀、加适量辅料,制成颗粒剂、袋泡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经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消化道功能作用,并较单味蛹虫草更为安全。
Description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消化功能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及应用。
二、背景技术
近年来,因社会、环境等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结肠炎、肠激惹综合征、萎缩性胃炎等消化道疾病发病人群逐渐增多,2008年国内肠易激惹综合症与炎性肠病专题会议中,知名专家研究报道,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是前10年的3.8倍。该类疾病中肠免疫系统介导的炎症反应与肠上皮通透性的改变,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肯定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在炎症性肠病肠粘膜持续慢性炎症中起着关键作用。对免疫失衡所致的炎性肠病、肠易激惹综合症的基础性研究还认为,该类患者均存在肠上皮通透性增加和肠道菌群紊乱,而二者又可促发肠道免疫反应。因此,免疫屏障、生物屏障、菌群屏障及机械屏障等多重因素是共同导致胃肠炎性疾病的因素。(医师报,2008年4月17日第20版“肠粘膜免疫紊乱可能是IBS重要机制)。中医认为慢性肠病虽表现为胃脘胀痛、痞闷不舒、食纳减退等病在胃肠的征象,但久之则可使机体阴阳平衡与气机升降失调。但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因此消化系统关乎人体营养物质的吸收并充养四肢、九窍和全身各脏的重要功能,机体消化功能障碍将会诱发全身其他脏器疾病。所以,维护机体消化功能的正常对机体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以往的胃肠炎性疾病保健产品中,多见是以改善消化吸收和润肠通便以及保护胃肠粘膜功能为主。如“具有改善胃肠功能的保健食品”(专利号:200510064224.X)是以决明子、低聚异麦芽糖、蚂蚁为原料制成。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通便作用而改善消化功能。我们认为,该发明的缺点为决明子性寒,久用易败胃肠;其次该配方未能考虑到调节免疫对改善消化功能的重要。又如“蛹虫草食品和蛹虫草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保健品(专利号:03133807.0)是以蛹虫草等为原料制成,但其没能考虑到改善蛹虫草消化道不良作用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在增强免疫功能和改善消化道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10-90份、山药5-60份、薏苡仁5-30份、低聚糖1-5份。
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30-70份、山药15-45份、薏苡仁10-25份、低聚糖3-4份。
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50份、山药30份、薏苡仁20份、低聚糖3.5份。
上述复方蛹虫草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法分为水煎煮法和低浓度醇提法两种:
(一)、水煎煮法的步骤如下:
(1)称取蛹虫草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薏苡仁加水煎煮,煎液浓缩至稠膏状;
(2)将上述稠膏与蛹虫草微粉、低聚糖混匀,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
(二)低浓度醇提法的步骤如下:
(1)称取蛹虫草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薏苡仁加稀醇提取,提取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回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
(2)将上述稠膏、蛹虫草微粉与低聚糖混匀,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煎法步骤(1)中加水6-10倍量煎煮两次,煎煮1~2小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
上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醇提法步骤(1)中加8-10倍量的30~5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2小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
上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聚糖为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或水苏糖中的一种。
上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颗粒剂、散剂、袋泡剂、胶囊剂或片剂。
上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在制备增强免疫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上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在制备改善消化道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颗粒剂、袋泡剂、胶囊剂、片剂等剂型,每袋为3-15克,每次1袋,或每粒含0.5g,每次2粒,每日2次。
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同属异种,(Cordyceps militaris L.Link),又名北冬虫夏草,属子囊菌亚门(Asco mycotina)核菌纲(pyreno-mycetes)球壳目(Sphaerinles)麦角菌科(claviticpitaceae)虫草属(Coedyceps)。蛹虫草含有虫草素、虫草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抗癌、抗菌、增强免疫等作用,对巴豆油所致耳肿胀和醋酸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均有显著抗炎作用(柴建萍,白兴荣,谢道燕.蛹虫草主要有效成分及其药理功效.云南农业科技.2003,(4):22-23)。因此,蛹虫草用于炎性肠病具有增强免疫与抗炎的双重效应。
虽然蛹虫草具有显著的增强免疫等效应,但也见报道经口给予大、小鼠蛹虫草水煎液24h后,动物出现腹泻、食欲减退现象,且大鼠比小鼠表现更明显(邹志飞等.人工家蚕蛹巴西虫草的毒性研究.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14(4):251-252)。解学魁等人进行的亚慢性毒性试验发现,高剂量组蛹虫草(8g/kg)和中剂量组(4g/kg)大鼠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蛹虫草对幼年大鼠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解学魁等.北冬虫夏草粉剂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毒理学杂志,2007,21(3):243-244)。我们研究也发现,成年人口服蛹虫草3克/日,偶见有腹泻现象。5g/kg以上灌胃小鼠,可出现明显的致泻现象。而大量研究证实,山药、薏苡仁对脾虚大鼠的便溏等症状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山药、薏米皆清脾肺之药,然单用山药,久则失于粘腻;单用薏米,久则失于淡渗,惟等分并用,乃可久服无弊”(《衷中参西录》)。鉴此,采用山药、薏米与蛹虫草配伍,达到既减轻蛹虫草的致泻反应,又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之目的。也正是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一。
本发明的创新点之二,是根据炎性肠病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观点,认为免疫屏障、生物屏障、菌群屏障及机械屏障等多种综合因素与该类病机有关,尤其是肠粘膜免疫紊乱可能是炎症性肠病的重要机制。因此,突破以往抗炎、润肠通便作为治疗炎性肠病的常规,将业已公认的双歧因子增值物质低聚糖引入本配方,不仅可调节肠道菌群失调,还可与蛹虫草、山药、薏仁发挥免疫调节协同作用,从多环节改善炎性肠病消化功能的失衡,达到更好防治炎性肠病的效果。
四、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
(一)按下表中所列重量配比称取本发明所需原料,单位:kg
蛹虫草 | 山药 | 薏苡仁 | 低聚果糖 | |
实施例1 | 10 | 60 | 5 | 5 |
实施例2 | 30 | 45 | 10 | 4 |
实施例3 | 50 | 35 | 15 | 3 |
实施例4 | 70 | 20 | 20 | 2 |
实施例5 | 90 | 5 | 30 | 1 |
(二)制备实施例
按上表内各实施例中原料配比,制备成相应剂型,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1、将蛹虫草1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60份、薏苡仁5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煎煮1.5h,第二次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将上述原料与低聚果糖5份混合均匀,以酒精为粘合剂进行湿法制粒,烘干、整粒成颗粒剂。
2、将蛹虫草3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45份、薏苡仁10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煎煮1.5h,第二次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至相对密度1.08~1.10,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糊精喷雾干燥成粉,将上述原料与异麦芽低聚糖4份混合均匀后干法制粒成颗粒剂;
3.将蛹虫草5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35份、薏苡仁15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8倍量,煎煮1.5h,第二次6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至相对密度1.08~1.10左右,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糊精喷雾干燥成粉,将蛹虫草微粉、与低聚半乳糖3份混合均匀后干法制粒,分装胶囊后制成胶囊剂;
4.将蛹虫草7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20份、薏苡仁20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8倍量,煎煮1.5h,第二次6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至相对密度1.08~1.10左右,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糊精喷雾干燥成粉,将蛹虫草微粉与低聚果糖2份混合均匀后干法制粒,分装后制成袋泡剂;
5.将蛹虫草9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5份、薏苡仁30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8倍量,煎煮1.5h,第二次6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至稠膏状,至相对密度1.08~1.10左右,加入倍他环糊精包合物及适量糊精喷雾干燥成粉,将蛹虫草微粉与大豆低聚糖1份混合均匀后干法制粒,加入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制成片剂。
6.预先将蛹虫草1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60份、薏苡仁5份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10倍量,煎煮1.5h,第二次8倍量,煎煮1.5h,合并煎液、浓缩后加入蛹虫草微粉、低聚果糖5份入胶体磨进行细磨,再进行均质、喷雾干燥成粉为粉剂或袋泡剂。
7.将蛹虫草10份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60份、薏苡仁5份加30%稀醇提取2次,第一次10倍量,1.5小时,第二次8倍量,1.5h,提取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稠膏状,将稠膏、蛹虫草微粉与低聚半乳糖5份混合均匀,以酒精为粘合剂进行湿法制粒,烘干、整粒成颗粒剂。
(三)单味蛹虫草与复方蛹虫草制剂的最大耐受量比较研究
1.试验材料:
动物:昆明种健康小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20-22g。
试剂:蛹虫草超微粉、复方蛹虫草颗粒剂。
2.药物配制:
复方蛹虫草(试药A):取复方蛹虫草颗粒剂15g(约含蛹虫草超微粉2.0g),加蒸馏水40ml配制成0.375g/ml的最大浓度试液。
单方蛹虫草(试药B):取蛹虫草超微粉2.0g及糊精13.0g,加蒸馏水40ml配制成0.375g/ml的浓度试液。
3.试验方法
动物分为A、B两组,每组雌雄动物各20只,A组给予试药A,B组给予试药B。动物禁食12小时。灌胃给药,每次0.8ml/只,一日两次,相当于日剂量为30g/kg,连续观察14天,详细记录动物反应情况。按公式推算相当于人用剂量(15克/日)的倍数。
小鼠最大耐受倍数=(每只小鼠耐受药量/小鼠平均体重20g)×(成人平均体重60kg/成人每日用量)。
4.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液A给药后除一只雄性动物出现轻度腹泻外,其余动物均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试药B给药后11只动物出现腹泻症状,腹泻率达27.5%,并有4只(10%)动物死亡。根据公式算得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为人用量的125倍,可见蛹虫草与山药、薏仁、低聚果糖配伍后安全性比单味蛹虫草明显提高。
(四)对调节免疫功能的药效学作用研究
1.试验准备
1.1仪器
752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计时器(上海星钻秒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上海民桥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A1104),二氧化碳培养箱(日本SANYO),酶标仪(美国Bio Tek),超净工作台(苏州市华宇净化设备有限公司),200目筛网,96孔培养板(平底)(COSTAR公司)。
1.2试剂
印度墨汁(Schmid GmbHH.Co.D-73257)、生理盐水(华裕制药有限公司)、Na2CO3(上海化学试剂总厂)、蒸馏水、蛹虫草超微粉(无锡山野菌物有限公司,批号080119);复方蛹虫草颗粒剂(本实验室自制);盐酸左旋咪唑片(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070802),香菇多糖(南京苏朗医药有限公司,批号070611),RPMI1640细胞培养液(南京丁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080812)、小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材料有限公司,批号080424)、2-巯基乙醇(2-ME)(AMRESCO公司,批号0803)、青霉素(BIOSHARP公司,批号0741)、链霉素(BIOSHARP公司,批号0382)、刀豆蛋白A(ConA)(Sigma公司,批号C-2010)、盐酸(上海中试化工总公司,批号20080309)、异丙醇(上海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批号20031105)、MTT(BIOSHARP公司,批号0793)、Hank’s液、PBS缓冲液(pH7.2-7.4)。
1.3试药配制方法
将印度墨汁原液用生理盐水稀释4倍;取0.1gNa2CO3,加蒸馏水至100ml。
完全培养液:PRMI1640培养液过滤除菌,用前加入10%小牛血清,1%谷胺酰胺(200mmol/L),青霉素(100U/mL),链霉素(100μg/L)及5×10-5mol/L的2-巯基乙醇,用无菌的1mol/L的HCl或1mol/L的NaOH调pH7.2-7.4。
ConA液:用双蒸馏水配制成100ug/mL的溶液,过滤除菌,在低温冰箱(-20℃)保存。
无菌Hank’s液:用前以3.5%的无菌NaHCO3调pH7.2-7.4。
MTT液:将5mgMTT溶于1mLpH7.2的PBS中,现配现用。
酸性异丙醇溶液:96mL异丙醇中加入4mL 1mol/L的HCl,临用前配制。
受试药物配制方法:取山药薏苡仁提取物1.8g,蛹虫草微粉0.9g,低聚果糖1.2g,共3.9g。取全量加入少量3%CMCNa溶液,研磨均匀,补至20ml,即为高剂量组浓度。取1/3量加CMCNa至20ml,即为中剂量组浓度。取1/6量加CMCNa至20ml,即为低剂量组浓度。
1.4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ICR小鼠,雄性,18-22g,每组12只。
2.试验方法
2.1单、复方蛹虫草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研究
2.1.1基本原理
小鼠尾静脉注射一定大小的颗粒物质如碳粒等,可迅速被肝脾等器官内网状内皮细胞吞噬而使其血浆浓度降低,因此可以从其廓清率了解整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
2.1.2分组
按随机区组分组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正常饮食饲养)、阳性组(给予盐酸左旋咪唑片)、蛹虫草生药组(给予蛹虫草粉末)、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低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高剂量组,各组连续灌胃(0.2ml/10gBW)给药30天。
2.1.3OD值测定
小鼠称体重,从尾静脉注入稀释的印度墨汁,按每10g体重0.1ml计算。待墨汁注入,立即计时。注入墨汁2(t1)、10(t2)分钟后,分别从内眦静脉丛取血20ul,立即将其加入2ml0.1%Na2CO3溶液中。用752型分光光度计在600nm波长处测光密度值(OD),以Na2CO3溶液作空白对照。将小鼠处死,取肝脏和脾脏,用滤纸吸干脏器表面血污,称重。以吞噬指数表示小鼠碳廓清的能力,按下式计算吞噬指数a。
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对碳颗粒的吞噬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碳廓清指数k=(logOD1-logOD2)/(t2-t1);
校正的吞噬指数a=(体重/肝脾重)×k1/3
2.1.4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以X±SD表示,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多组之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多组均数间的多重比较用SNK-q检验。以受试组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吞噬指数,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2.1.5结果
在一定范围内,碳颗粒的清除速度与剂量呈指数关系,吞噬速度与血碳浓度成正比,与吞噬的碳粒成反比。结果见表1。
表1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对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的影响(n=12,X±SD)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知:蛹虫草生药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2.2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对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的研究
2.2.1基本原理
T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ConA刺激后,可出现细胞体积增大,代谢旺盛,蛋白和核酸合成增加,即向淋巴母细胞转化。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MTT法(即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可用于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是一种噻唑盐,化学名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水溶液为黄橙色。小鼠脾细胞受到ConA作用后发生增殖活化,其胞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相应升高,MTT作为其底物参与反应,形成蓝色的甲臜(Formazan)颗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经盐酸-异丙醇溶解后为蓝色溶液,可用酶标测定仪测定细胞培养物的OD值,测定波长570nm。根据OD值的大小计算反应体系中细胞增殖程度。
2.2.2分组
按随机区组分组法将小鼠分为正常组(正常饮食饲养)、阳性组(给予香菇多糖10mg/kgBW)、蛹虫草生药组(给予蛹虫草粉末)、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低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高剂量组,各组连续灌胃(0.2ml/10gBW)给药30天。
2.2.3脾细胞悬液制备
无菌取脾,置于盛有无菌Hank’s液平皿中,用镊子轻轻将脾磨碎,制成单个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或用4层纱布将脾磨碎,用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min(1000r/min)。然后将细胞悬浮于1mL的完全培养液中,用台酚蓝染色计数活细胞数(应在95%以上),调整细胞浓度为3×106个/mL。
2.2.4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将每一份脾细胞悬液分两孔加入24孔培养板中,每孔1mL,一孔加75uL ConA液(相当于7.5ug/mL),另一孔作为对照,置5%CO2,37℃CO2孵箱中培养72h。培养结束前4h,每孔吸去上清液0.7mL,加入0.7mL不含小牛血清的PRMI1640培养液,同时加入MTT(5mg/mL)50uL/孔,继续培养4h后,每孔加入1mL酸性异丙醇,吹打混匀,使紫色结晶完全溶解。分装到96孔培养板中,每个孔作3个平行孔,用酶标仪,以570nm波长测定光密度值。
2.2.5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计量数据以X±SD表示,采用SPSS11.5进行数据分析。多组之间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多组均数间的多重比较用SNK-q检验。以受试组的光密度差值和增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光密度差值和增殖率,判定该实验结果阳性。
2.2.6结果
表2复合蛹虫草颗粒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n=12,X±SD)
*,q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ΔOD表示用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减去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增殖率为:(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不加ConA孔的光密度值×100%。
由表2结果可知,复合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明显增加了ΔOD和增殖率(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明复合蛹虫草颗粒剂具有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能力。
3.结论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网状内皮系统,RES)因能迅速清除多种致病物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系统。巨噬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能,如吞噬及杀伤多种病原菌微生物、处理和呈递抗原、分泌细胞因子(IL-1,IL-6,IL-8)等,在炎症和肿瘤等许多疾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单核-巨噬细胞功能试验发现,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的吞噬指数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作用。
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是机体免疫应答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是细胞免疫研究和临床免疫功能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淋巴细胞转化率的高低可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因此可作为测定机体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发现,在各试验组的淋巴细胞悬液中加入促分裂剂ConA后,ΔOD和增殖率明显增加,淋巴细胞呈现增殖和转化效应。而复方蛹虫草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使淋巴细胞自然增殖率提高的更加显著(与正常组比较,P<0.05),表明复方蛹虫草可以调节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转化。
本研究证实,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免疫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可以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免疫调节效应;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对脾淋巴细胞转化具有增强作用,可以判定该受试物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效应。因此,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在细胞免疫功能和单核-巨噬细胞功能检测中均呈现出阳性结果,可判定复方蛹虫草颗粒剂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
(五)对利血平所致小鼠脾虚模型的小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方法:取体重18-22g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低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中剂量组、复方蛹虫草颗粒剂高剂量组,各组连续12天灌胃给蒸馏水或受试药。同时除正常对照组小鼠外,其余小鼠皮下注射利血平0.15mg/kg/day。于第11天禁食不禁水24小时。第12天各组小鼠灌服10%炭末的蒸馏水或受试药20ml/kg,20min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打开腹腔,分离肠系膜,剪取上端自幽门、下端至盲肠的肠管,置于托盘散,不加牵引将小肠铺成直线,量取小肠总长度和幽门至炭末前沿的距离(炭末推进距离),计算小肠炭末推进百分率,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
小肠推进率%=(幽门至炭末前沿距离/幽门至回盲部距离)×100%
结果:利血平所致脾虚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复方蛹虫草颗粒剂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利血平所致脾虚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意义(p<0.05和p<0.01)。(见表3)
表3复方蛹虫草颗粒对利血平所致脾虚模型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影响(X±S,n=10)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与正常组比较,★P<0.05。
试验3结果表明,复方蛹虫草颗粒剂能明显促进小鼠肠推进,表明受试药物有一定的促进胃肠蠕动作用,可改善消化功能。
Claims (6)
1.一种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10-90份、山药5-60份、薏苡仁5-30份、低聚果糖1-5份;
其中复方蛹虫草制剂的制备方法,分为水煎煮法和低浓度醇提法两种:
(一)、水煎煮法的步骤如下:
(1)称取蛹虫草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薏苡仁加药材6-10倍的水煎煮两次,煎煮1~2小时,煎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的稠膏;
(2)将上述稠膏与蛹虫草微粉、低聚果糖混匀,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
(二)低浓度醇提法的步骤如下:
(1)称取蛹虫草进行超微粉碎,将山药、薏苡仁加药材量8-10倍的30~5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1-2小时,提取液经真空减压浓缩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0的稠膏;
(2)将上述稠膏、蛹虫草微粉与低聚果糖混匀,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相应的剂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30-70份、山药15-45份、薏苡仁10-25份、低聚果糖3-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原料配比所制成:蛹虫草50份、山药30份、薏苡仁20份、低聚果糖3.5份。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适量的相关剂型的辅料制成颗粒剂、散剂、袋泡剂、胶囊剂或片剂。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在制备增强免疫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蛹虫草制剂在制备改善消化道功能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84888A CN101474375B (zh) | 2009-01-23 | 2009-01-23 |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284888A CN101474375B (zh) | 2009-01-23 | 2009-01-23 |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4375A CN101474375A (zh) | 2009-07-08 |
CN101474375B true CN101474375B (zh) | 2011-11-09 |
Family
ID=40835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284888A Active CN101474375B (zh) | 2009-01-23 | 2009-01-23 |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743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9951A (zh) * | 2012-11-14 | 2013-02-13 | 潘苏华 | 一种健康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
CN104172163B (zh) * | 2014-08-12 | 2016-01-20 | 安徽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 一种蛹虫草微粉养生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208774A (zh) * | 2016-12-13 | 2018-06-29 | 北京首诚航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抗疲劳和提高免疫力功能的复方蛹虫草片 |
CN106616947A (zh) * | 2017-01-03 | 2017-05-10 | 南京糖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蛹虫草组合物 |
CN106721853A (zh) * | 2017-01-24 | 2017-05-31 | 北京首诚航天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蛹虫草固体饮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136281A (zh) * | 2017-06-09 | 2017-09-08 | 清华大学 | 一种用于改善女性肾功能的昆布虫草压片糖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485022A (zh) * | 2017-08-25 | 2017-12-19 | 广东福妈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蛹虫草谷物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853401A (zh) * | 2018-09-29 | 2018-11-23 | 河南五极中医药研究院 | 药食同源的健脾祛湿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1259A (zh) * | 2003-10-30 | 2005-05-04 | 苏少宁 | 蛹虫草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
-
2009
- 2009-01-23 CN CN2009100284888A patent/CN1014743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1259A (zh) * | 2003-10-30 | 2005-05-04 | 苏少宁 | 蛹虫草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4375A (zh) | 2009-07-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4375B (zh) | 复方蛹虫草制剂及制法与应用 | |
WO2014040396A1 (zh) | 一种调节免疫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29738A (zh) | 草叶马尾藻多糖提取物在改善肠道菌群防治糖尿病中的应用 | |
CN101642252B (zh) | 一种苦荞颗粒的保健食品 | |
CN101161251A (zh) | 续断总皂苷及其提取方法和应用 | |
CN112569305A (zh) |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香菇复合多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523742B (zh) | 一种具有护肝和提高免疫作用的多糖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3520360B (zh) | 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3211858B (zh) | 一种四君子滴丸制剂 | |
Min et al. | Effectiveness of Fuling (Poria) and its extracts against spleen deficiency in rats via tonifying spleen | |
KR102757946B1 (ko) | 변비 완화용 중약 조성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응용 | |
CN101757288B (zh) | 一种治疗胃肠疾病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195298B (zh) | 一种调节肠道菌群和防治食物过敏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735621A (zh) | 一种具有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 |
WO2014134830A1 (zh) | 可食用组合物以及包含其的食品、该食品的制备方法 | |
CN107158084B (zh) | 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2220887A (zh) |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19819A (zh) | 一种茯苓天然组合物及其抗癌止呕的用途 | |
CN103393634B (zh) | 一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 |
AU2021105111A4 (en) | Drug for treating cancer pai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 |
CN106540006A (zh) | 具有免疫增强、抗炎抗病毒活性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166337A (zh) | 生姜与旋覆花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2631506B (zh) | 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513487B (zh) | 治疗阴道炎的口服药物 | |
CN106729577B (zh) | 一种治疗风湿着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