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853B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1853B CN101471853B CN2007101257249A CN200710125724A CN101471853B CN 101471853 B CN101471853 B CN 101471853B CN 2007101257249 A CN2007101257249 A CN 2007101257249A CN 200710125724 A CN200710125724 A CN 200710125724A CN 101471853 B CN101471853 B CN 10147185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ce
- path
- route segment
- node
- segment s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2—Centralised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H04L45/04—Interdomain routing, e.g. hierarchical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包括:第一底层PCE接收路由计算命令;该第一底层PCE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第一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其上层PCE;按照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收到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上层PCE向另一个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所述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路径计算系统及路由计算单元。应用本发明可以进行跨域的端到端路径计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相关于一种通信网络中的路由计算技术。
背景技术
通信网络是由地理上分布的多个节点,以及这些节点间用于传输数据的通信链路组成的集合。通信网络中不相邻的节点之间可以通过中间节点来通信,这样可以让通信网络资源更节约,利用率更高。现有的通信网络有多种类型,例如SDH(同步数字体系)/SONET(同步光网络)网络、IP网络等。通信网络的节点间一般通过交换数据帧或者数据包在网络上通信,这些帧或者包是由特定的协议规定的,例如TCP/IP协议。本文中所说的协议就是指类似TCP/IP协议的,定义了节点间如何交互的规则的集合。
当通信网络变得很庞大时,就显得难以管理和维护,因此一般划分为多个路由域(routing domain)或者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进行管理。自治系统中的网络一般由传统的执行域内路由协议的“域内”路由器耦合在一起,由共同的权力管理。当要改进路由的可伸缩性时,一般会把自治系统划分为多个区(area)。一般而言,域(domain)是指在共同的地址管理范围或者路径计算职责范围内的任意网络单元集合,因此,域的例子可以是区,自治系统和多个自治系统。为简单起见,本文中把路由域、自治系统和区都统一简称为域,其具体含义可以依据上下文进行判定。当要增加能交互数据的节点数目时,会采用执行域间路由协议的域间路由器把不同域的节点互联起来,这种域间路由器也称为边界路由器(border router)。
域间路由协议的例子是边界网关协议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version 4),BGP通过在系统中相邻的域间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和可达信息来执行域间的路由功能。BGP一般用可靠的传输协议,例如TCP,来建立连接和会话。域内路由协议,也可以说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IGP)的例子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pen Shortest Path First,OSPF)路由协议。OSPF协议基于链路状态技术,因此也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定义了一个域内路由信息和网络拓扑信息交换和处理的方式,例如OSPF中这些信息通过链路状态通告(Link State Advertisement,LSA)进行交换。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满足了数据网络发展的新需求,例如保证可用带宽和快速恢复。MPLS技术允许在具有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ed Router,LSR)的IP/MPLS网络中建立端到端的隧道,这些隧道一般被称为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 Path,LSP)。建立标签交换路径涉及到计算网络中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路径,这种计算一般称为路由计算(route computation)。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也引入到了光传送网领域,发展出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和传统的光传送网络通过手工配置或者网管半自动地配置来提供网络连接服务不同,自动交换光网络通过控制平面自动建立的方式来提供网络连接服务。自动交换光网络可以划分为真正承载网络服务的传送平面、执行管理功能的管理平面和运行控制协议的控制平面。
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控制平面所使用的技术称为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是对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扩展,它包括链路管理协议(Link Manage Protocol)、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链路管理协议在邻接关系发现的基础上通过报文交换得到该链路支持的连接类型和资源数目等信息,这些信息称为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TE)信息,这些包含流量工程信息的链路称为流量工程链路。在一个域内,本地链路流量工程信息通过路由协议,例如流量工程扩展的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TE)协议发布到域内的其他节点。以这些信息为基础,当网络管理系统或者用户要求网络建立一条网络连接服务时,连接的网络入口节点就可以进行路径计算(path computation),得到连接需要经过的链路序列,然后通过信令协议,如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向路径上节点请求分配资源并建立交叉连接,实现端到端连接的建立。
不管是IP/MPLS网络,还是光传送网络,都存在前面提到的域划分的问题。特别具有流量工程管理能力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域后,每个节点只有本域的流量工程信息和其它域的可达信息,减少了网络拓扑变化对业务新建、恢复阻塞的影响,增强了网络的可扩展性。但是分域后,每个域的节点只有本域的流量工程信息和其它域的可达信息,没有其它域的完整流量工程信息,因此在多域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出一条满足端到端的带宽、交换能力、路由分离、保护约束、用户策略等约束条件的路径成为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多域情况下的路由计算或者路径计算(为简单起见,统一称为路由计算)问题,域-域路由协议(DDRP)技术采用层次网络的模型,将下层的一个域在上层用一个代理节点表示,代理节点可以发布代表域的抽象拓扑,域间链路,可达地址等,这样逐层向上,形成一个层次的网络。在计算一条跨多域的端到端路径时,先计算出请求节点所在域的严格路由以及边界节点后续的松散路由,当信令走到中间域的边界后再通过域边界计算等方式来计算该中间域的严格路由直到到达宿节点所在的域。该解决方案的缺点是其路由计算是一个串行的过程,在首节点计算路由时,只有路径经过的部分域的入口和出口信息,因为没有相关域内的实际流量工程信息,只有当信令走到相应的域边界时触发域边界计算才能判断从域入口到出口是否能算路成功,会很容易出现信令走到中途发现无路可走或不满足路由约束,导致信令建路时多次回滚,之前建立好的交叉连接被删除重建;还有应用该技术方案时计算端到端的分离路由(同源同宿的不同路径)很困难。
如图1所示,在解决多域情况下路由计算问题的另一技术——路径计算单元(Path Computation Element,PCE)技术中,每个路径计算单元保存了它所负责的域内的所有流量工程信息(为简单起见,把网络拓扑信息也包含在流量工程信息中)。需要算路的节点一般称为路径计算客户(Path ComputationClient,PCC),发一个包含路由计算参数信息的请求给路径计算单元,由该路径计算单元根据它自己存储的流量工程数据库(Traffic EngineeringDatabase,TED)进行路由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反馈给请求节点。路径计算单元可以同时存储一个或多个域的流量工程信息。当计算一条跨多域的路由时,如果超出本路径计算单元所负责的范围,它会利用路径计算单元通信协议(Path Calculate Element Communication Protocol,路径计算单元CP)来与其它相关的多个路径计算单元协调计算出最终的路由。由于该技术采用的是一种扁平化的单层模型,也就是说所有的路径计算单元具有相同地位,所以当网络复杂或者庞大时同样变得难以管理;同时由于没有采用分层方式对实际网络进行抽象,在跨域路由计算的时候完全依靠路径计算单元之间交换各域的流量工程信息来完成,当业务所经域较多的时候使得这些相关的路径计算单元之间的通信变得非常频繁,且交互的信息量很大,降低了路由计算的效率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以高效地进行跨域的端到端路径计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路径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底层PCE接收路径计算命令,所述第一底层PCE为目的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接收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的信息;该第一底层PCE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目的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
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径计算单元,包括:
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计算命令;
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接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逐个向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具体为:在收到每一个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后,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直到收到所有下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路径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多个路径段集合进行合并,生成更长的路径段集合并发送给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用于将收到的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径计算系统,该系统包括:
顶层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根据路径计算请求携带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计算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并直接或逐层向第一底层PCE发出路径计算命令;
第一底层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目的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所述第一底层PCE为目的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
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用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所述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其中,所述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由上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分层及依次计算路径段集合的方式,可以高效地进行跨域的端到端路径计算。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跨域计算路径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路径计算方法的的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路由计算单元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路由计算方法和装置进行说明。
本发明路由计算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网络结构中,如图所示:将网络分成多层,在进行多域互连时,每个底层路由域由一个或多个PCE直接负责该域的域内路由拓扑及其路由计算;然后,对底层的多个路由域由更高层的PCE直接负责,该更高层的PCE具有这些底层的域间路由拓扑,直接管理的路由域的域内路由,以及基于策略的一些域的域内路由拓扑。按照这种思想,对整个网络基于PCE进行分层抽象管理。网络的分层的层次数量没有限制,可以基于网络规模或者策略进行划分。各PCE负责的所有路由拓扑(下层PCE负责的路由拓扑的集合)可以称为其计算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大规模网络进行多域互连时,每个底层路由域由一个或多个PCE负责该域的路由拓扑及其路由计算,然后,对底层的多个路由域的PCE抽象成更高层的PCE,该更高层的PCE具有这些底层的域间路由拓扑,以及基于策略的一些各域的域内路由拓扑。按照这种思想,对整个网络基于PCE进行分层抽象管理。PCE的分层的层次数量没有限制,可以基于网络规模或者策略进行划分。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最底层的第0层leve10由多个路由域构成:Domain1、Domain2、Domain3、Domain4,当然,除了Domain1、Domain2、Domain3、Domain4外还可有若干个路由域,为方便介绍不再描述。每个在底层的路由域具有直接对应的的PCE负责该域的路由拓扑和路由计算,这些位于leve10的PCE是:PCE01、PCE02、PCE03、PCE04。
对底层的多个PCE所负责的拓扑进行抽象,形成第一层leve11的拓扑,由leve11层的PCE负责。如图所示,对PCE01和PCE02所负责的相应域Domain1、Domain2进行抽象,使它们处于同一计算域,计算域内具有对应PCE的各底层路由域之间的路由由PCE11负责计算。PCE11负责的这些域的抽象拓扑包含这些域的域间链路信息。PCE12的抽象方法与PCE11类似,在此不再详述。
对Leve11层的拓扑可以抽象到更高层次。例如,对Lever1层的PCE1、PCE12、...PCE1X、所负责的路由拓扑的计算域进一步抽象分层,并把这些路由拓扑由Leve12层的PCE21负责。PCE21的路由拓扑包含PCE11、和PCE12之间的互连信息,在其它情况下基于策略,PCE21也可以包含PCE11、和PCE12的内部路由信息。
同时,虽然图中没有注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上述描述应该可以推测到:PCE11、PCE12、PCE21不是底层PCE,但也可能具有直接管理的路由域,这种情况下PCE11、PCE12、PCE21直接管理的路由域分别位于leve11、leve11和levev12,由PCE11、PCE12、PCE21直接计算其域内路由,及该路由域与其它同层PCE的计算域之间的路由。由于处理域内路由的计算主体不是底层PCE外,这种情况下的路径计算方法与本发明实施例基本相同,因此下文不再做单独描述。
本层以及不同层PCE之间通过路由协议(例如可以基于IGP或BGP协议)扩散相应的路由拓扑信息。本层以及不同层PCE之间通过PCE发现协议扩散PCE的能力、位置等信息。
本实施例中,当源节点向其所在域的PCE发起路径计算请求时,收到请求的PCE根据请求消息中携带的源、目的地址信息进行判断,如果请求的目的节点与源节点不在同一个路由域,则该域PCE根据各层次PCE的能力信息,找出共同的上层PCE(记为顶层PCE),该上层PCE的计算域中同时包括了源节点与目的节点,因此由其完成到达目的节点的路径计算。
根据不同实施例,顶层PCE收到的源节点的路径请求消息中可能携带有所要经过的域序列信息。如果源节点的路径计算请求中携带了所要经过的域序列信息,则该顶层PCE根据该域序列完成相应的路径计算。否则,该顶层PCE根据其具有的抽象域间拓扑信息,并根据某种策略(如,最短序列)确定整个跨域路径的域序列。
该顶层PCE向靠近目的路由域的下层PCE(记为顶层PCE的右侧方向)发起路径计算请求。这个过程迭代,直到路径计算请求发送到目的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
最底层的PCE在本域内计算相应的最优路径段集合,并返回给上层PCE。
相应的上层PCE接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根据返回的路径段集合信息,向该层PCE所管辖的其它PCE发送路径计算请求,这个过程迭代,直到路径计算请求发送到该路径段的域出口所在节点的最底层的PCE。
上层的PCE把计算的路径段集合返回给上层的PCE,直至返回给顶层PCE。
顶层PCE根据收集到的顶层PCE右侧方向路径段集合,然后向顶层PCE的左侧的下层PCE发起路径计算请求。该过程与过程3、4、5、6类似。
最终顶层PCE接收到下层PCE返回的路径段集合,根据这些路径段集合可以计算出端到端跨域最优的路径,然后把这条最优的路径返回给首节点所在的底层PCE。
首节点所在底层PCE接收到顶层PCE的路径计算请求应答后,把相应的路径信息返回给路径计算请求的首节点。
首节点接收到计算好的路径信息后,可以发起信令建立相应的路径。
以上是计算端到端跨域路径,实际上端到端跨域分离路径的计算方式与以上过程类似,因此也不再详述。
请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源节点为N10,其请求的目的节点为N40。为方便理解,将本实施例方法分为两个子流程进行说明:1)确定顶层PCE;2)计算路径。具体流程如下:
1)确定顶层PCE
S11、N10向PCE01发出路径计算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有源节点N10的地址信息以及目的节点N40地址信息。
S12、直接管理N10的PCE01接收到N10发出的路径计算请求,PCE01储存有其负责的计算域的拓扑信息。PCE01对路径请求消息中的源、目的地址进行判断,通过判断结果发现N10与N40不在其所负责的计算域中,因此上报路径计算请求消息。
S13、由图3可知,PCE01对应的直接上层PCE是PCE11,PCE11收到上报的路径计算请求消息后进行与PCE01同样的判断,判断结果是N40不在其所负责的计算域中,因此继续上报路径计算请求消息。
S14、PCE21收到PCE11上报的路径计算请求消息,进行与PCE01、PCE11同样的判断,判断结果是源、目的节点属于PCE21的计算域。因此PCE21是顶层PCE。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S11-S14中,是逐层上报的方式确定顶层PCE。在其它实施例中,PCE01也可以直接储存其它PCE的计算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PCE01可以直接判断出PCE21是顶层PCE,直接将路径技术请求消息发送给PCE21。
2)计算路径
S21、PCE确定最优的域序列,最优域序列的确定可以是根据各域网络状况或者配置的具体策略确定,确定路径应该经过的域,在此不做详细说明。假设本实施例中,域序列是Domain1-Domain2-Domain3-Domain4。
S22、PCE21的直接下层PCE中,N40所在的Domain4属于PCE12的计算域,因此PCE21向PCE12发出路径计算命令。本实施例中,路径计算命令中携带有最优域序列,后续将按照这个序列的顺序进行各域的域内路由计算。
S23、PCE12的直接下层PCE中,Domain4属于PCE04的计算域,因此PCE12向PCE04发送路径计算命令。
S24、PCE04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进行域内路径计算,将域内的最优路径段集合返回给PCE12。本实施例中,还发送PCE04计算的域内路径段集合对应的入口节点集合的信息给PCE12,这些入口节点也就是Domain04的边缘节点,这些入口节点集合的信息可以单独发送也可以由PCE12从路径段集合的信息中获得。
S25、PCE12收到PCE04返回的信息,根据返回信息中各路径段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Domain03的出口节点集合,并将该出口节点集合作为路径计算的目的节点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给PCE03。
S26、PCE03计算本Domain3内到达指定出口节点集合的最优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PCE12。
S27、PCE12收到PCE03返回的信息后,根据各路径的边缘节点,拼接Domain03和Domain04的最优路径段集合,计算出跨域Domain03和Domain04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返回给顶层PCE21。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出口节点信息进行拼接。
S28、PCE21向PCE11发送路径计算命令,进行与步骤S22-S27相似的处理:PCE11根据PCE12反馈给PCE21的跨域Domain03和Domain04的路径段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Domain02的出口节点集合并发给PCE02,PCE02计算域内路径段集合并反馈给PCE11,接着PCE01计算域内路径段集合并反馈给PCE11,最后由PCE11拼接跨Domain1和Domain2的路径段集合。
S29、PCE21根据跨域Domain03和Domain04的路径段集合以及跨域Domain01和Domain02的路径段集合,计算出从N10到N40的最优跨域路径集合,并将路径信息返回给PCE01,最后PCE01将接收到的路径计算结果返回给N10。在其它实施例中,假设PCE21还有直接管理的路由域Domain5,则PCE21计算Domain5的域内路径段集合,再将Domain5的路径段集合、Domain03和Domain04的路径段集合、跨域Domain01和Domain02的路径段集合三种进行集合,计算出从N10到N40的最优跨域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非Leve10的PCE有直接管理的域,与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计算其域内路径段的不是底层PCE,其它与本实施例基本相同。例如假设本实施例中PCE12还包括有其它直接管理的域,则PCE12直接计算该域的域内路径段集合,并在收到Domain03和Domain04的路径段集合后将三者进行整合即可。本实施例仅以三层结构进行举例,本领域人员应该知道,本发明同样可以应用于一层、两层或者更多层的情况。
以上步骤S22、S23中,PCE21通过逐层发送,将路径计算命令发送给PCE04,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发送给PCE04。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步骤S24、S25,也可以不计算或发送入口节点集合与出口节点集合,而在步骤S26中PCE03仅依靠域内的拓扑情况进行路由计算。
前述实施方式中,先从Domain4开始计算,最后计算Domain1,但本领域人员应该知道,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于本实施例相反的顺序,先计算Domian1最后计算Domian4。
请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径计算单元,包括: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路径合并模块以及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计算命令,该路径计算命令由顶层PCE直接发送,或者顶层PCE逐层传送。
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接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按照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如果该路径计算单元存在多个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则先向第一个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发出路径计算请求,并在收到下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后向下一个路径计算单元发出路径计算请求,直到收到所以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发回的路径段集合。当然,如果仅存在一个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则直接发给这个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续的路径段合并,向下一个路径计算单元发出的路径计算请求携带有前一个路径计算单元反馈的出口节点集合信息,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在进行路由计算时,根据这些出口节点集合信息得到入口节点集合,再以这些入口集合为域内路径段的端点进行路由计算。
路径合并模块,用于当按照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有多个下层路径计算单元时,将所述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多个路径段集合进行合并,生成更长的路径段集合并发送给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用于将收到的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
本实施例的路径计算单元,还可以包括路径计算模块,用于当这个路径计算单元为底层路径计算单元时计算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或者虽然不是底层路径计算单元但有直接管理的路由域时,计算直接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由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将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
如果首先从待建立路径的宿节点开始建立路径,本实施例中,当被计算的路由域有同层的其它路由域时,除了首先进行路由计算的路径计算单元外,其它路由域的路径计算单元的路径计算模块还计算出口节点集合的信息,并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当然,这些信息也可以不用单独计算,而由上层路径计算单元从路径段集合中获得。上层路径计算单元根据出口节点信息生成下一个路由域的入口节点集合并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域所在的路径计算单元,以便路径计算单元将入口节点集合汇总的节点作为路径的入口节点计算路径段集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首先从待建立路径的源节点开始建立路径,则是根据入口节点集合获得出口节点集合,与上述情况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路径计算系统,该系统包括:
顶层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确定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并发出路径计算命令,该路径计算请求中携带有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的信息,用以请求建立二者直接的路径。
第一底层PCE,用在于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第一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其上层PCE,其中路径计算命令可以由顶层PCE直接发送,也可以由顶层PCE逐层发送给第一底层PCE。
收到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上层PCE,用于按照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向另一个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所述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
其中,所述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该系统中的各PCE包括: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路径合并模块以及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计算命令,该路径计算命令由顶层PCE直接发送,或者顶层PCE逐层传送。
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接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按照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如果该PCE存在多个下层PCE,则先向第一个下层PCE发出路径计算请求,并在收到下层PCE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后向下一个PCE发出路径计算请求,直到收到所以下层PCE发回的路径段集合。当然,如果仅存在一个下层PCE,则直接发给这个下层PCE即可。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后续的路径段合并,向下一个PCE发出的路径计算请求携带有前一个PCE反馈的出口节点集合信息,底层PCE在进行路由计算时,根据这些出口节点集合信息得到入口节点集合,再以这些入口集合为域内路径段的端点进行路由计算。
路径合并模块,用于当按照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有多个下层PCE时,将收到的多个路径段集合进行合并,生成更长的路径段集合并发送给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用于将收到的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PCE。
本实施例的PCE,还可以包括路径计算模块,用于当这个PCE为底层PCE时计算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或者虽然不是底层PCE但有直接管理的路由域时,计算直接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由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将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PCE。
如果首先从待建立路径的宿节点开始建立路径,本实施例中,当被计算的路由域有同层的其它路由域时,除了首先进行路由计算的PCE外,其它路由域的PCE的路径计算模块还计算出口节点集合的信息,并发送给上层PCE。当然,这些信息也可以不用单独计算,而由上层PCE从路径段集合中获得。上层PCE根据出口节点信息生成下一个路由域的入口节点集合并发送给下一个路由域所在的PCE,以便PCE将入口节点集合汇总的节点作为路径的入口节点计算路径段集合。在其它实施例中,如果首先从待建立路径的源节点开始建立路径,则是根据入口节点集合获得出口节点集合,与上述情况相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PCE,包括路径计算命令接收单元,路径计算命令发送单元,路径请求接收单元、判断单元(判断源目的是否在同一域)、路径段合并单元。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部分步骤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软件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上,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4)
1.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PCE接收路径计算命令,所述第一底层PCE为目的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接收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的信息;该第一底层PCE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目的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
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2.如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无其它下层PCE,则直接将收到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其再上层PCE。
3.如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层PCE接收路径计算命令包括:
所述顶层PCE直接向第一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或者
所述顶层PCE向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收到该命令的PCE继续向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直至所述第一底层PCE收到该路径计算命令。
4.如申请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由所述顶层PCE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计算确定。
5.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PCE接收路径计算命令,所述第一底层PCE为源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接收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的信息;该第一底层PCE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源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
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入口节点集合,所述入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出口节点集合确定;
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6.如申请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无其它下层PCE,则直接将收到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其再上层PCE。
7.如申请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层PCE接收路径计算命令包括:
所述顶层PCE直接向第一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或者
所述顶层PCE向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收到该命令的PCE继续向下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直至所述第一底层PCE收到该路径计算命令。
8.如申请权利要求5所述的路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由所述顶层PCE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计算确定。
9.一种路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计算命令;
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接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逐个向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具体为:在收到每一个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后,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直到收到所有下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路径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多个路径段集合进行合并,生成更长的路径段集合并发送给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用于将收到的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
10.如申请权利要求9所述的路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路径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路径计算命令,计算直接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11.一种路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路径计算命令;
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路径计算命令接收模块接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逐个向下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具体为:在收到每一个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后,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路径计算命令,直到收到所有下层路径计算单元返回的路径段集合,向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路径计算单元所在域的入口节点集合,所述入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路径计算单元的出口节点集合确定;
路径合并模块,用于将所述路径段信息接收模块收到的多个路径段集合进行合并,生成更长的路径段集合并发送给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用于将收到的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上层路径计算单元。
12.如申请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径计算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路径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收到的路径计算命令,计算直接管理的路由域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计算结果发送给所述路径段集合发送模块。
13.一种路径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顶层路径计算单元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根据路径计算请求携带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计算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并直接或逐层向第一底层PCE发出路径计算命令;
第一底层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目的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所述第一底层PCE为目的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
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用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目的节点到源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所述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出口节点集合,所述出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入口节点集合确定;
其中,所述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14.一种路径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顶层路径计算单元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请求后,根据路径计算请求携带的源节点、目的节点信息,计算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并直接或逐层向第一底层PCE发出路径计算命令;
第一底层PCE,用于在收到路径计算命令后对其管理的路由域进行路由计算,获得以源节点为端点的路径段集合,并将获得的路径段集合发送给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所述第一底层PCE为源节点所在域的最底层PCE,;
收到第一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的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用于按照源节点与目的节点间待建立路径的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方向所要依次经过的路由域,向第二底层PCE发送路径计算命令,在收到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管理的所有底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后,将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后发送给其再上层PCE;直至所述顶层PCE收到其所有下层PCE发送的路径段集合,第一底层PCE的上层PCE向第二底层PCE发送的路径计算命令包括第二底层PCE所在域的入口节点集合,所述入口节点集合根据第一底层PCE的出口节点集合确定;
其中,所述顶层PCE对收到的所有路径段集合进行组合,生成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路径的集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257249A CN101471853B (zh) | 2007-12-29 | 2007-12-29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
PCT/CN2008/073654 WO2009092252A1 (zh) | 2007-12-29 | 2008-12-22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系统及路径计算单元 |
EP08871309A EP2237501B1 (en) | 2007-12-29 | 2008-12-22 | Routing compu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
JP2010540006A JP5189171B2 (ja) | 2007-12-29 | 2008-12-22 | 経路計算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経路計算エレメント |
US12/824,690 US8737394B2 (en) | 2007-12-29 | 2010-06-28 | Route compu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257249A CN101471853B (zh) | 2007-12-29 | 2007-12-29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853A CN101471853A (zh) | 2009-07-01 |
CN101471853B true CN101471853B (zh) | 2012-02-29 |
Family
ID=40828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25724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71853B (zh) | 2007-12-29 | 2007-12-29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37394B2 (zh) |
EP (1) | EP2237501B1 (zh) |
JP (1) | JP5189171B2 (zh) |
CN (1) | CN101471853B (zh) |
WO (1) | WO200909225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064360B2 (en) * | 2009-01-23 | 2011-11-22 |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 Wireless home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
CN101945033B (zh) * | 2009-07-08 | 2014-08-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工程域合并/分割时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2036126B (zh) * | 2009-09-25 | 2014-07-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实现自动交换光网络和传统光网络互通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065512B (zh) * | 2009-11-12 | 2013-08-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多层网络中区域边界控制的方法、建立连接的方法和系统 |
WO2011083780A1 (ja) * | 2010-01-05 | 2011-07-14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制御装置、処理規則の設定方法、パケットの送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347893B (zh) * | 2010-07-30 | 2016-05-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网络及lsp的建立方法 |
US8842673B2 (en) * | 2010-11-22 | 2014-09-23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troller, and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forwarding path of packet flow |
WO2013023611A1 (en) * | 2011-08-16 | 2013-02-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cross different domains and network apparatus |
CN102724111B (zh) * | 2012-05-30 | 2018-08-10 |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呼叫路径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
KR101884713B1 (ko) * | 2012-07-20 | 2018-08-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홈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상기 시스템에서의 공유기의 네트워크 설정 방법 |
CN102811170B (zh) * | 2012-07-25 | 2018-03-2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域间路由洪泛的方法及代言节点 |
ES2710295T3 (es) * | 2012-09-14 | 2019-04-24 | Fluidmesh Networks S R L | Método y sistema de gestión de movilidad en redes conmutadas por etiquetas |
CN102917429B (zh) * | 2012-10-22 | 2015-09-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
US10904144B2 (en) | 2012-12-27 | 2021-01-26 | Sitting Man, Ll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ssociating a name with a network path |
US10419335B1 (en) | 2012-12-27 | 2019-09-17 | Sitting Man, Llc | Region scope-specific outside-scope indentifier-equipped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411997B1 (en) | 2012-12-27 | 2019-09-10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using a region scoped node identifier |
US10374938B1 (en) | 2012-12-27 | 2019-08-06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397101B1 (en) | 2012-12-27 | 2019-08-27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pping identifiers |
US10404582B1 (en) | 2012-12-27 | 2019-09-03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an outside-scope indentifier |
US10404583B1 (en) | 2012-12-27 | 2019-09-03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multiple outside-scope identifiers |
US10411998B1 (en) | 2012-12-27 | 2019-09-10 | Sitting Man, Llc | Node scope-specific outside-scope identifier-equipped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212076B1 (en) | 2012-12-27 | 2019-02-19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mapping a node-scope specific identifier |
US10587505B1 (en) | 2012-12-27 | 2020-03-10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419334B1 (en) | 2012-12-27 | 2019-09-17 | Sitting Man, Llc | Internet protocol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476787B1 (en) | 2012-12-27 | 2019-11-12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447575B1 (en) | 2012-12-27 | 2019-10-15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
US10397100B1 (en) | 2012-12-27 | 2019-08-27 | Sitting Man, Llc | Routing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using a region scoped outside-scope identifier |
JP2015023533A (ja) * | 2013-07-23 | 2015-02-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 |
US9369387B2 (en) | 2013-10-24 | 2016-06-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gment routing based wide area network orchestration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EP3076611B1 (en) | 2013-11-27 | 2018-11-21 | Ne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information combination apparatus,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combination program |
CN104753778A (zh) * | 2013-12-27 | 2015-07-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跨域路径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229967A (zh) * | 2014-02-28 | 2016-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全局主节点和域主节点、指示建立流及建立流的方法 |
EP3139552B1 (en) * | 2014-05-21 | 2019-10-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Virtual shortest path tree establishment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
CN105227461B (zh) * | 2014-06-26 | 2020-03-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获取跨域分离路径的方法、路径计算单元 |
US10231163B2 (en) | 2014-07-31 | 2019-03-12 | Convida Wireless, Llc | Efficient centralized resource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in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s |
CN105634714A (zh) * | 2014-10-28 | 2016-06-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跨域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5634943B (zh) * | 2014-11-04 | 2019-09-24 |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
CN105681190A (zh) * | 2014-11-21 | 2016-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约束信息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
JP6310409B2 (ja) * | 2015-02-25 | 2018-04-11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通信パス管理装置、通信パス管理方法、および通信パス管理プログラム |
KR20170129227A (ko) * | 2015-03-19 | 2017-11-24 |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 멀티 도메인 가상 토폴로지(mdvt)를 수립 및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
CN106850430A (zh) * | 2015-12-03 | 2017-06-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域间路由方法、装置及网络侧设备 |
US10404571B2 (en) * | 2015-12-29 | 2019-09-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mmunication among network controllers |
CN107204928B (zh) * | 2016-03-18 | 2021-06-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更新时钟同步拓扑的方法、确定时钟同步路径的方法及设备 |
US10728098B2 (en) | 2016-07-06 | 2020-07-2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nnections and accesses for hierarchical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CE) |
CN108234312B (zh) * | 2016-12-15 | 2021-03-05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流量调度方法、pce及sdn网络系统 |
CN109426681B (zh) * | 2017-08-25 | 2023-10-31 | 苏州织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线路自动化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7959681B (zh) * | 2017-12-06 | 2019-04-30 | 中盈优创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 Ip网络端到端的访问路径确定方法及装置 |
CN110661704B (zh) * | 2018-06-30 | 2021-10-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转发路径的计算方法及sdn控制器 |
CN111385198B (zh) * | 2018-12-29 | 2022-05-10 | 北京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路径确定方法、装置及通信系统 |
CN110099002B (zh) * | 2019-04-12 | 2021-06-04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路径计算方法及装置 |
US12177943B2 (en) | 2020-12-04 | 2024-12-2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Wireless backhauling system using a mono-tunnel for fast-moving mobile domain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60808A2 (en) * | 2003-03-19 | 2004-09-22 | Alcatel | Inter-Domain constraint-based shortest path first technique for supporting hierarchical routing in interconnected multi-doma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
CN101083548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89010B1 (en) * | 1995-10-05 | 2002-05-14 | Intermec Ip Corp. | Hierarchical data collection network supporting packetized voice communications among wireless terminals and telephones |
GB9608543D0 (en) * | 1996-04-25 | 1996-07-03 |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Determining routes in a network comprising nodes and links |
US7599349B2 (en) * | 2004-01-29 | 2009-10-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Computing inter-autonomous system MPLS traffic engineering LSP paths |
JP2005252368A (ja) * | 2004-03-01 | 2005-09-15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経路計算システム、経路計算方法、及び通信ノード |
CN1282345C (zh) * | 2004-03-02 | 2006-10-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通过路由服务器实现域用户路由的方法 |
CN1305280C (zh) * | 2004-09-17 | 2007-03-14 | 清华大学 | 层次光网络中的并行层次光标记交换通道的建立方法 |
US8996722B2 (en) * | 2004-11-01 | 2015-03-31 | Alcatel Lucent | Softrouter feature server |
US7646719B2 (en) * | 2004-12-02 | 2010-01-12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domain TE-LSP selection |
US8320255B2 (en) * | 2005-02-02 | 2012-11-27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domain path computation technique |
US9059867B2 (en) * | 2005-03-02 | 2015-06-1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echnique for selecting a 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based on response time delay |
CN100417117C (zh) * | 2005-06-15 | 2008-09-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自动交换光网络中节点可达性的识别方法 |
US7599302B2 (en) * | 2005-07-19 | 2009-10-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enforcement of MPLS-TE inter-domain policy and QoS |
US7464348B1 (en) * | 2005-09-30 | 2008-12-09 |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pping source elements to destination elements as interconnect routing assignments |
EP1946513A4 (en) * | 2005-10-14 | 2009-12-30 | Nortel Networks Ltd | GMPLS CONTROL OF ETHERNET |
US8369213B2 (en) * | 2006-12-22 | 2013-02-05 | Cisco Technology, Inc. |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tunnel rerouting in a computer network with path computation at an intermediate node |
US7701940B2 (en) * | 2007-03-09 | 2010-04-20 | Cisco Technology, Inc. | Inter-domain point-to-multipoint path computation in a computer network |
US8077713B2 (en) * | 2007-09-11 | 2011-12-13 | Cisco Technology, Inc. | Dynamic update of a multicast tree |
US8064447B2 (en) * | 2008-03-27 | 2011-11-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mputing point-to-multipoint paths |
US9231851B2 (en) * | 2011-01-31 | 2016-01-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uting point-to-point label switched path crossing multiple domains |
-
2007
- 2007-12-29 CN CN2007101257249A patent/CN10147185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12-22 EP EP08871309A patent/EP223750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8-12-22 WO PCT/CN2008/073654 patent/WO200909225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2-22 JP JP2010540006A patent/JP518917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6-28 US US12/824,690 patent/US873739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460808A2 (en) * | 2003-03-19 | 2004-09-22 | Alcatel | Inter-Domain constraint-based shortest path first technique for supporting hierarchical routing in interconnected multi-domain 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s |
CN101083548A (zh) * | 2006-06-02 | 2007-12-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1509014A (ja) | 2011-03-17 |
CN101471853A (zh) | 2009-07-01 |
US8737394B2 (en) | 2014-05-27 |
US20100265943A1 (en) | 2010-10-21 |
EP2237501A1 (en) | 2010-10-06 |
EP2237501B1 (en) | 2013-03-27 |
WO2009092252A1 (zh) | 2009-07-30 |
EP2237501A4 (en) | 2010-12-15 |
JP5189171B2 (ja) | 2013-04-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1853B (zh) | 一种路由计算方法、单元及系统 | |
CN100454841C (zh) | 一种多域路由计算方法和系统 | |
US11451471B2 (en) | Using PCE as SDN controller | |
CN109257278B (zh) | 用于非分段路由启用的路由器的分段路由标签交换路径方法 | |
CN104426766B (zh) | 跨多个网络层的动态端到端网络路径建立 | |
CN104780099B (zh) | 一种用于建立路径的方法及控制器网络设备 | |
CN101001200A (zh) | 一种区域间流量工程全网计算方法及系统 | |
CN104429030A (zh) | 用信号告知双向分组te隧道的合作路由和非合作路由lsp | |
WO2012013216A1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nveying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 |
CN103491002B (zh) | 一种获取ip链路的链路开销值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1677294B (zh) | 多层网络资源优化方法、系统及直达光路服务器 | |
Farrel et al. | Problem Statement and Architecture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Interconnected Traffic-Engineered Networks | |
Casellas et al. | IDEALIST control plane architecture for multi-domain flexi-grid optical networks | |
Brandt | Auto-bandwidth control in dynamically reconfigured hybrid-SDN MPLS networks | |
Pelsser | Interdomain traffic engineering with MPLS. | |
Romeral et al. | Multi-domain G/MPLS recovery paths using PCE | |
Chaieb et al. | Generic architecture for MPLS-TE routing | |
Swallow et al. | Problem Statement and Architecture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Interconnected Traffic-Engineered Network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29 Termination date: 201712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