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71052B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71052B CN101471052B CN2008101879434A CN200810187943A CN101471052B CN 101471052 B CN101471052 B CN 101471052B CN 2008101879434 A CN2008101879434 A CN 2008101879434A CN 200810187943 A CN200810187943 A CN 200810187943A CN 101471052 B CN101471052 B CN 1014710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period
- liquid crystal
- polarity
- data voltage
- crystal ce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11—Control of matrices with row and column drivers
- G09G3/3614—Control of polarity reversal in general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7—Flicker reduction other than flicker reduction circuits used for single beam cathode-ray tub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与数据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和多个液晶单元;数据驱动电路,其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将提供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栅极驱动电路,其向栅极线提供栅极脉冲;和定时控制器,其产生极性控制信号并控制数据驱动电路和栅极驱动电路。在从M个帧周期中的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的逻辑反转周期长,其中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M大于N。在M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液晶单元被充上极性与在所述一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数据电压。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2007年12月29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7-0141118的优先权,其在这里结合作为参考,就像在这里全部列出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尽管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适于较宽范围的应用,但它们尤其适于防止直流(DC)图像残留、闪烁和污点,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背景技术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使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来显示运动画面。由于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的薄外形,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已经实施为电视以及诸如办公设备和计算机这样的便携式装置中的显示器件。因此,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器正快速取代阴极射线管(CRT)。
因为图1中所示的液晶显示器使用形成在每个液晶单元Clc中的薄膜晶体管TFT切换提供到液晶单元Clc的数据电压,以有效地控制数据,所以提高了运动画面的质量。在图1中,Cst表示用于保持充到液晶单元Clc的数据电压的存储电容器。DL表示提供有数据电压的数据线。GL表示提供有扫描电压的扫描线。
以下述反转方式驱动液晶显示器,即其中液晶单元Clc的极性在相邻液晶单元Clc之间反转且极性在每一帧周期都进行反转,以减小直流(DC)偏移分量,减小液晶的退化。如果长时间地一直给液晶单元Clc提供具有预定极性的数据电压,则会产生图像残留。因为液晶单元Clc反复被充电到具有相同极性的电压,所以图像残留称作直流(DC)图像残留。例如,在以交错(interlace)方式给液晶显示器提供数据电压的情形中,会发生DC图像残留。在交错方式中,在奇数帧周期过程中给奇数水平线的液晶单元提供数据电压,在偶数帧周期过程中给偶数水平线的液晶单元提供数据电压。
图2是显示以交错方式给液晶单元Clc提供数据电压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在图2中,假定提供有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Clc位于奇数水平线上。
如图2中所示,在奇数帧周期过程中给液晶单元Clc提供正极性数据电压,在偶数帧周期过程中给液晶单元Clc提供负极性数据电压。在交错方式中,仅在奇数帧周期过程中给奇数水平线的液晶单元Clc提供正极性的高数据电压。因此,从图2的盒形区域中的波形可以看出,在四个帧周期中正极性数据电压比负极性数据电压更显著地被提供,因而出现了DC图像残留。
图3显示了通过交错数据而出现的DC图像残留的实验结果的屏幕。如果以交错的方式给液晶显示器提供一定时间的图3左侧中所示的原始图像,则极性在每个帧周期中都变化的数据电压根据奇数帧周期和偶数帧周期而显著变化,如图2中所示。结果,如果在提供原始图像之后,给液晶显示面板的所有液晶单元Clc提供具有中间灰度级,如127灰度级的数据电压,则原始图像模糊地显示在屏幕上如图3右侧中所示的图像。图3右侧中所示的图像是DC图像残留。
作为DC图像残留的另一个例子,如果以恒定的速度移动或滚动同一图像,则相同极性的电压根据滚动画面的尺寸和滚动速度(移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反复累积在液晶单元Clc上。因此,会出现DC图像残留。图4中显示了DC图像残留的另一个例子。图4显示了当以一定速度移动斜线图案和字符图案时出现的DC图像残留的实验结果的屏幕。
由于闪烁现象以及DC图像残留而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闪烁现象是指裸眼周期性看到的亮度差。因此,必须同时防止DC图像残留和闪烁现象,以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质量。
在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屏幕上会出现污点。如果长时间地给液晶层施加相同极性的DC电压,则液晶层上的杂质离子根据液晶的极性而分离。此外,具有不同极性的离子分别累积在液晶单元内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上。如果长时间地给液晶层施加DC电压,则会增加累积离子的量。因此,使取向层退化,由此使液晶的取向特性退化。换句话说,长时间地给液晶显示器施加DC电压会在显示屏幕上产生污点。已经尝试发展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液晶材料或用于改善取向材料或取向方法的方法,以解决污点问题。然而,花费了很长时间和巨大费用来发展在所述方法中使用的材料。使用具有低介电常数的液晶材料会降低液晶的驱动特性。根据实验的发现,当在液晶层内部被电离的杂质的量增加和加速因子变大时,呈现污点的时间变快。加速因子可包括温度、时间、液晶的DC驱动等。因此,在高温时或当长时间地给液晶层施加相同极性的DC电压时,污点会加重。因为在通过同一生产线制造的面板之间非均匀地出现污点,所以仅发展新的材料或改善处理方法不能解决污点问题。用于抑制液晶的DC驱动的方法在解决该污点问题中是有效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能防止DC图像残留、闪烁和污点以提高显示质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列出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其他特征和优点,且其中一部分从下面的描述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实践可以理解到。通过在所写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可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目的和其它的优点。
在一个方面中,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与数据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和多个液晶单元;数据驱动电路,其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将提供到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栅极驱动电路,其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栅极脉冲;和定时控制器,其产生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其中在从M个帧周期中的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长,其中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M大于N。
在所述M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所述液晶单元被充上极性与在所述一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数据电压,且所述液晶单元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被时分为多个液晶单元组,属于所述多个液晶单元组的每一组的液晶单元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中的两个相邻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
在另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与数据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和多个液晶单元;数据驱动电路,其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将提供到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栅极驱动电路,其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栅极脉冲;和定时控制器,其产生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在从M个帧周期中的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使得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长,其中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M大于N。
应当理解,本发明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范性的和解释性的,意在提供对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并入说明书中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显示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单元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显示以交错方式提供的数据的一个例子的波形图;
图3根据现有技术显示了通过交错数据而出现的DC图像残留的试验结果的屏幕;
图4根据现有技术显示了通过滚动数据而出现的DC图像残留的试验结果的屏幕;
图5是用于解释当应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时,在滚动数据中不出现DC图像残留的原理的示图;
图6显示了在第N个帧周期中出现的闪烁现象的试验结果的屏幕;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框图;
图8是显示在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案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示图;
图9是显示用于控制图8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0是显示在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案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示图;
图11是显示用于控制图10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2是显示在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三个实施方案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示图;
图13是显示用于控制图12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4是显示在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四个实施方案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示图;
图15是显示用于控制图14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图16是显示在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五个实施方案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示图;以及
图17是显示用于控制图16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之后,将参照图5到17详细描述示范性实施方式。
图5到8是用于解释在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中抑制直流(DC)图像残留的原理的示图。
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使用用于控制从数据驱动电路输出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在每个帧周期中以8像素速度滚动数据移动符号或字符时,将在每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并将每M(M大于N)个帧周期的第N(N是等于或大于4的整数)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控制为与第N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例如,如图5中所示,在由图5中的斜线表示的帧周期中,液晶单元被充上符号或字符的数据电压。数据电压的极性在每第八个帧周期和前一帧周期中变为“++”,“--”,“++”和“--”。因此,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周期性地将在以一定速度滚动数据移动符号或字符时充到液晶单元中的电压的极性反转,以抑制由于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累积和液晶的DC驱动而出现的DC图像残留,由此可防止出现污点。
从图6的光波形,即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光传感器的输出波形图可以看出,因为在第N个帧周期过程中液晶单元反复被充上具有与第N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所以可防止DC图像残留。然而,由于在第N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过多累积而可能增加了光量。由于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累积,观看者可能看到每N个帧周期亮度都增加的闪烁现象。因此,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控制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并在两个帧周期过程中在时间上分散连续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如图8到17中所示。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该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仅使用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紧随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中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分散充上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以防止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闪烁现象和液晶的DC驱动。因此,可防止污点。
图7是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的框图。
如图7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70、定时控制器71、数据驱动电路72和栅极驱动电路73。
液晶显示面板70包括上玻璃基板、下玻璃基板和夹在上下玻璃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显示面板70的下玻璃基板包括彼此交叉的m条数据线D1到Dm和n条栅极线G1到Gn。液晶显示面板70包括在m条数据线D1到Dm和n条栅极线G1到Gn的每个交点处以矩阵阵列布置的m×n个液晶单元Clc。液晶单元Clc包括第一液晶单元组和第二液晶单元组。下玻璃基板进一步包括薄膜晶体管TFT、与薄膜晶体管TFT连接的液晶单元Clc的像素电极1、和存储电容器Cst等。
液晶显示面板70的上玻璃基板包括黑色矩阵、滤色镜和公共电极2。公共电极2以诸如扭曲向列(TN)模式和垂直取向(VA)模式这样的垂直电场驱动方式形成在上玻璃基板上。公共电极2和像素电极1可以以诸如面内切换(IPS)模式和边缘场切换(FFS)模式这样的水平电场驱动方式形成在下玻璃基板上。具有以直角交叉的光轴的多个偏振器分别贴附到上下玻璃基板。在上下玻璃基板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在与液晶接触的界面中设定液晶的预倾角的取向层。
定时控制器71将数字视频数据RGB划分为奇数像素数据RGBodd和偶数像素数据RGBeven,以降低数字视频数据RGB的传输频率,然后通过6条数据总线将数据RGBodd和RGBeven提供到数据驱动电路72。定时控制器71接收时序信号,如垂直和水平同步信号Vsync和Hsync、数据使能信号DE、时钟信号CLK,并产生用于控制数据驱动电路72和栅极驱动电路73的操作时机的定时控制信号。定时控制信号包括栅极起始脉冲GSP、栅极移位时钟信号GSC、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源极起始脉冲SSP、源极采样时钟信号SSC、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和极性控制信号POL。栅极起始脉冲GSP表示在显示一屏的1个垂直周期中扫描操作的扫描起始线。栅极移位时钟GSC是输入到安装在栅极驱动电路73中的移位电阻以顺序地偏移栅极起始脉冲GSP的定时控制信号,其具有与薄膜晶体管TFT的导通周期对应的脉冲宽度。栅极输出使能信号GOE指示栅极驱动电路73的输出。源极起始脉冲SSP表示在将要显示数据的1条水平线中的起始像素。源极采样时钟信号SSC根据上升或下降沿指示对数据驱动电路72的数据锁存操作。源极输出使能信号SOE指示数据驱动电路72的输出。极性控制信号POL表示将要提供到液晶显示面板70的液晶单元Clc的数据电压的极性。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n个水平周期(其中n为正整数)进行反转,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每一帧周期都进行反转。然而,在从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个或更多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长。
数据驱动电路72在定时控制器71的控制下锁存数字视频数据RGBodd和RGBeven。然后,数据驱动电路72将数字视频数据RGBodd和RGBeven转换为模拟正和负伽马补偿电压,以给数据线D1到Dm提供所述正和负伽马补偿电压。数据驱动电路72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POL将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当极性控制信号POL处于逻辑低状态中时数据驱动电路72输出负极性数据电压,当极性控制信号POL处于逻辑高状态中时数据驱动电路72输出正极性数据电压。
栅极驱动电路73包括移位电阻、用于将移位电阻的输出信号移位到适于液晶单元Clc的TFT驱动的摆动宽度的电平移位器、和输出缓冲器。栅极驱动电路73包括多个栅极驱动集成电路(IC)并连续输出每个都具有大约1个水平周期的宽度的多个栅极脉冲(或扫描脉冲)。
图8和9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一个实施方案的示图。
在图8中,“+”表示充有正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表示充有负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的一个例子,图12中显示了在数据线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晶单元。横轴表示帧周期,即时间;纵轴表示线,即显示表面。阴影的液晶单元是在每N个帧周期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
如图8和9中所示,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因此,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可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N个帧周期过程中将极性控制信号POL固定在逻辑低状态。因此,在第N个帧周期中奇数线的线#1,线#3,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奇数线的线#1,线#3,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N+1)个帧周期中偶数线的线#2,线#4,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偶数线的线#2,线#4,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个帧周期过程中将极性控制信号POL固定在逻辑高状态。因此,在第2N个帧周期中奇数线的线#1,线#3,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奇数线的线#1,线#3,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2N+1)到第(3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偶数线的线#2,线#4,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偶数线的线#2,线#4,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2)到第(3N-1)个帧周期的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根据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在两个帧周期过程中将液晶单元时分(time-divide)为奇数液晶单元和偶数液晶单元,且在每N个帧周期的第N个帧周期中给液晶单元充上极性与第N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数据电压。因此,可减小每N个帧周期出现的闪烁。此外,根据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在每N个帧周期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变为“--”或从“--”变为“++”,由此抑制液晶单元的DC驱动。因此,可减少污点。
图10和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该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二个实施方案的示图。
在图10中,“+”表示充有正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表示充有负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的一个例子,图12中显示了在数据线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晶单元。横轴表示帧周期,即时间;纵轴表示线,即显示表面。阴影的液晶单元是在每N个帧周期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
如图10和11中所示,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因此,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可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N个帧周期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高、高和低状态。换句话说,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2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其中k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此外,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在第2N个帧周期中按逻辑高、低、低和高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2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2N+1)到第(3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2)到第(3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根据第二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在两个帧周期过程中将液晶单元时分为第(4k+1)条线和第(4k+2)条线的液晶单元以及第(4k+3)条线和第(4k+4)条线的液晶单元,且在每N个帧周期的第N个帧周期中给液晶单元充上极性与第N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数据电压。因此,可减小每N个帧周期出现的闪烁。此外,根据第二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在每N个帧周期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变为“--”或从“--”变为“++”,由此抑制液晶单元的DC驱动。因此,可减少污点。
图12和13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三个实施方案的示图。
在图12中,“+”表示充有正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表示充有负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的一个例子,图12中显示了在数据线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晶单元。横轴表示帧周期,即时间;纵轴表示线,即显示表面。阴影的液晶单元是在每N个帧周期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
如图12和13中所示,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因此,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可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N个帧周期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低、高和高状态。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2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在第2N个帧周期中按逻辑高、高、低和低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2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2N+1)到第(3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2)到第(3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根据第三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在两个帧周期过程中将液晶单元时分为第(4k+1)条线和第(4k+4)条线的液晶单元和第(4k+2)条线和第(4k+3)条线的液晶单元,且在每N个帧周期的第N个帧周期中给液晶单元充上极性与第N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数据电压。因此,可减少每N个帧周期出现的闪烁。此外,根据第三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在每N个帧周期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变为“--”或从“--”变为“++”,由此抑制液晶单元的DC驱动。因此,可减少污点。
图14和15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四个实施方案的示图。
在图14中,“+”表示充有正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表示充有负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的一个例子,图12中显示了在数据线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晶单元。横轴表示帧周期,即时间;纵轴表示线,即显示表面。阴影的液晶单元是在每N个帧周期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
如图14和15中所示,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因此,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可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N个帧周期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低、高、高、高和低状态。换句话说,在最初的2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3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6k+1)条线,线#1,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1)条线,线#1,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6k+4)条线,线#4,线#10,...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4)条线,线#4,线#10,...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在6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高、低、低、低、高和高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换句话说,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3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6k+2)条线,线#2,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2)条线,线#2,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6k+5)条线,线#5,线#11,...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5)条线,线#5,线#11,...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N+2)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N+2)个帧周期中第(6k+3)条线,线#3,线#9,...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3)条线,线#3,线#9,...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N+2)个帧周期中第(6k+6)条线,线#6,线#12,...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6)条线,线#6,线#12,...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3)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2N个帧周期中的6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高、高、低、低、低和高状态。在最初的2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3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6k+1)条线,线#1,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1)条线,线#1,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6k+4)条线,线#4,线#10,...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4)条线,线#4,线#10,...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1)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换句话说,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进行反转,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逻辑状态每3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因此,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6k+2)条线,线#2,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2)条线,线#2,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6k+5)条线,线#5,线#11,...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5)条线,线#5,线#11,...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2)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2N+2)到第(3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2N+2)个帧周期中第(6k+3)条线,线#3,线#9,...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3)条线线#3,线#9,...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在第(2N+2)个帧周期中第(6k+6)条线,线#6,线#12,...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6k+6)条线,线#6,线#12,...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3)到第(3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根据第四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液晶单元时分为第(6k+1)条线和第(6k+4)条线的液晶单元、第(6k+2)条线和第(6k+5)条线的液晶单元以及第(6k+3)条线和第(6k+6)条线的液晶单元,且在每N个帧周期中的三个帧周期中相邻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给液晶单元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因此,可减小每N个帧周期出现的闪烁。此外,根据第四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在每N个帧周期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变为“--”或从“--”变为“++”,由此抑制液晶单元的DC驱动。因此,可减少污点。
图16和17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示范性实施方式的用于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的第五个实施方案的示图。
在图16中,“+”表示充有正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表示充有负极性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单元的一个例子,图12中显示了在数据线方向上排列的四个液晶单元。横轴表示帧周期,即时间;纵轴表示线,即显示表面。阴影的液晶单元是在每N个帧周期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的液晶单元。
如图16和17中所示,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定时控制器71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因此,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可进行反转。换句话说,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使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低、高和低状态。在最初的2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低状态变为逻辑高状态。然后在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高状态变为逻辑低状态。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在3个水平周期过程中处于逻辑低状态中。因此,在第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N+1)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在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高、低、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高状态变为逻辑低状态。然后在2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低状态变为逻辑高状态。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在2个水平周期过程中处于逻辑高状态中。因此,在第(N+1)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N+2)个帧周期中产生在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逻辑状态按照逻辑低、高、低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在最初的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低状态变为逻辑高状态。然后在1个水平周期流逝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从逻辑高状态变为逻辑低状态。然后极性控制信号POL在3个水平周期过程中处于低逻辑状态中。因此,在第(N+2)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在定时控制器71在第(N+3)个帧周期中产生逻辑状态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的极性控制信号POL之后,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在第(N+3)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结果,在第(N+3)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负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N+2)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N+4)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2N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高、高、低和高状态。因此在第2N个帧周期中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1)条线,线#1,线#5,...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1)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1)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高、高和低状态。因此在第(2N+1)个帧周期中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2)条线,线#2,线#6,...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2)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2)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2N+2)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高、低、高和高状态。因此在第(2N+2)个帧周期中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1)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3)条线,线#3,线#7,...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
定时控制器71在第(2N+3)个帧周期中产生相位与在第(N+3)个帧周期中的极性控制信号POL的相位相反的极性控制信号POL。极性控制信号POL在第(2N+3)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顺序地经历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因此在第(2N+3)个帧周期中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被充上正极性数据电压,其与在第(2N+2)个帧周期中充到第(4k+4)条线,线#4,线#8,...的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此外,在第(2N+4)到第(3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根据第五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液晶单元时分为第(4k+1)条线的液晶单元、第(4k+2)条线的液晶单元、第(4k+3)条线的液晶单元以及第(4k+4)条线的液晶单元,且在每N个帧周期中的四个帧周期中相邻的两个帧周期过程中给液晶单元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因此,可减小每N个帧周期出现的闪烁。此外,根据第五个实施方案的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将在每N个帧周期充到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从“++”变为“--”或从“--”变为“++”,由此抑制液晶单元的DC驱动。因此,可减少污点。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可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内的对本发明所有的修改和变化。
Claims (16)
1.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与所述数据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和多个液晶单元;
数据驱动电路,其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将提供到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
栅极驱动电路,其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栅极脉冲;和
定时控制器,其产生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
其中在从M个帧周期中的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长,其中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M大于N,
其中在所述M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所述液晶单元被充上极性与在所述一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数据电压,且
所述液晶单元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被时分为多个液晶单元组,并且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中的两个相邻帧周期过程中,属于所述多个液晶单元组的每一组的液晶单元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奇数帧周期中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偶数帧周期中按照逻辑低、高、低和高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且
在第一到第(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过程中处于逻辑低状态中,且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在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到第四个液晶单元,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到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1)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都进行反转,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相位在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且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在第2N个帧周期过程中处于逻辑高状态中,
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二和第四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并且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且
在所述第2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和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2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低、高、高和低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在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到第四个液晶单元,且
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二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1)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之后,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相位在所述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
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四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
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低、低、高和高状态的顺序每2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在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到第四个液晶单元,且
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四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1)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之后,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相位在所述第(N+1)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
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二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且
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6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低、低、高、高、高和低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在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到第六个液晶单元,且
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四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1)个帧周期中的6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高、低、低、低、高和高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且
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二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五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2)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低、高、低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之后,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相位在第(N+2)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
在所述第(N+2)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在所述第(N+2)个帧周期中所述第六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正极性数据电压,且
在第(N+3)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低、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
所述液晶单元包括在所述数据线的方向上排列的第一到第四个液晶单元,且
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一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1)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高、低、低和高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且
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二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2)个帧周期中的4个水平周期过程中按照逻辑低、高、低和低状态的顺序进行反转,且
在所述第(N+2)个帧周期中所述第三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1)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在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状态在第(N+3)个帧周期中按照逻辑高、低、高和低状态的顺序在每一个水平周期进行反转之后,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相位在第(N+3)到第(2N-1)个帧周期的每一个中都进行反转,
在所述第(N+3)个帧周期中所述第四个液晶单元被充上与在所述第(N+2)个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同的负极性数据电压,且
在第(N+4)到第(2N-1)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与在下一帧周期过程中充到所有液晶单元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
16.一种驱动液晶显示器的方法,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多条数据线、与所述数据线交叉的多条栅极线和多个液晶单元;数据驱动电路,其响应于极性控制信号将提供到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的极性反转;栅极驱动电路,其向所述栅极线提供栅极脉冲;和定时控制器,其产生所述极性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数据驱动电路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方法包括:
在从M个帧周期中的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使得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比在其他帧周期中所述极性控制信号的逻辑反转周期长,其中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M大于N,
其中在所述M个帧周期的一个帧周期中所述液晶单元被充上极性与在所述一个帧周期的前一帧周期中的数据电压的极性相反的数据电压,
其中所述液晶单元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过程中被时分为多个液晶单元组,并且在从所述第N个帧周期到紧随所述第N个帧周期之后的2到4个帧周期范围内的帧周期中的两个相邻帧周期过程中,属于所述多个液晶单元组的每一组的液晶单元被充上具有相同极性的数据电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70141118 | 2007-12-29 | ||
KR1020070141118A KR101330459B1 (ko) | 2007-12-29 | 2007-12-29 |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2007-0141118 | 2007-12-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71052A CN101471052A (zh) | 2009-07-01 |
CN101471052B true CN101471052B (zh) | 2012-01-11 |
Family
ID=407976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879434A Active CN101471052B (zh) | 2007-12-29 | 2008-12-23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279153B2 (zh) |
KR (1) | KR101330459B1 (zh) |
CN (1) | CN1014710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289634B1 (ko) * | 2007-12-29 | 2013-07-30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KR101613723B1 (ko) * | 2009-06-23 | 2016-04-2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KR101374425B1 (ko) * | 2009-08-14 | 2014-03-24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도트 인버젼 제어방법 |
WO2012093692A1 (ja) * | 2011-01-06 | 2012-07-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KR101818567B1 (ko) * | 2011-05-18 | 2018-02-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및 이를 수행하는 표시 장치 |
CN102810301B (zh) * | 2011-06-02 | 2015-10-14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器和控制液晶显示器像素电压的极性变换的方法 |
EP2669882B1 (en) | 2012-05-31 | 2019-10-09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KR102019764B1 (ko) * | 2012-12-21 | 2019-09-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CN104238977B (zh) * | 2013-06-13 | 2017-04-26 | 炬芯(珠海)科技有限公司 | 多屏显示装置及其方法 |
KR102406704B1 (ko) * | 2015-08-31 | 2022-06-0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CN109697949A (zh) * | 2019-01-29 | 2019-04-30 | 合肥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装置 |
CN109712587A (zh) * | 2019-02-25 | 2019-05-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装置 |
EP4123636A4 (en) | 2020-03-20 | 2023-11-08 | LG Electronics, Inc.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
CN113936616B (zh) * | 2021-10-26 | 2022-10-18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改善残影的方法、装置、显示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8166A (zh) * | 2000-10-06 | 2002-05-08 | 夏普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427391A (zh) * | 2001-12-19 | 2003-07-02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 |
WO2005033785A1 (ja) * | 2003-10-02 | 2005-04-14 | Sanyo Electric Co.,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
CN1619633A (zh) * | 2003-11-19 | 2005-05-25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937130B2 (ja) * | 1996-08-30 | 1999-08-2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型液晶表示装置 |
TW536827B (en) * | 2000-07-14 | 2003-06-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 Semiconductor display apparatus and driving method of semiconductor display apparatus |
KR100350651B1 (ko) * | 2000-11-22 | 2002-08-2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프레임 반전 기능을 갖는 액정 표시 장치와 이의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
KR100859467B1 (ko) * | 2002-04-08 | 2008-09-2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JP4401090B2 (ja) * | 2003-03-14 | 2010-01-2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
KR100965571B1 (ko) * | 2003-06-30 | 2010-06-2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JP4148876B2 (ja) * | 2003-11-05 | 2008-09-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ならびにその駆動回路および駆動方法 |
KR101032948B1 (ko) * | 2004-04-19 | 2011-05-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TWI340946B (en) * | 2006-12-29 | 2011-04-21 | Chimei Innolux Corp | A driving method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KR100874641B1 (ko) * | 2007-01-29 | 2008-12-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
-
2007
- 2007-12-29 KR KR1020070141118A patent/KR101330459B1/ko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1-24 US US12/277,132 patent/US8279153B2/en active Active
- 2008-12-23 CN CN2008101879434A patent/CN1014710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48166A (zh) * | 2000-10-06 | 2002-05-08 | 夏普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427391A (zh) * | 2001-12-19 | 2003-07-02 |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 液晶显示器 |
WO2005033785A1 (ja) * | 2003-10-02 | 2005-04-14 | Sanyo Electric Co.,Ltd. |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及び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駆動装置 |
CN1619633A (zh) * | 2003-11-19 | 2005-05-25 |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 液晶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330459B1 (ko) | 2013-11-15 |
KR20090072873A (ko) | 2009-07-02 |
US8279153B2 (en) | 2012-10-02 |
US20090167664A1 (en) | 2009-07-02 |
CN101471052A (zh) | 2009-07-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71052B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CN101471057B (zh) |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 |
US8199093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
US859344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02737596B (zh) | 液晶显示器 | |
US834498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
KR101274702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US824299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function of suppressing stain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 |
KR10130139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US808944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KR20090129248A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CN104751758A (zh) | 能够以低速驱动的显示设备 | |
US20070001965A1 (en) | Driving integrated circuit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985245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101358388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KR100894641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 |
KR100874640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 방법 | |
KR101461016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와 그 구동방법 | |
KR20130005821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130059850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