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933A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67933A CN101467933A CNA200910001408XA CN200910001408A CN101467933A CN 101467933 A CN101467933 A CN 101467933A CN A200910001408X A CNA200910001408X A CN A200910001408XA CN 200910001408 A CN200910001408 A CN 200910001408A CN 101467933 A CN101467933 A CN 1014679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container
- medicine bottl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其中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或重构装置,用于将第一容器设置成与第二容器流体连通。该连接装置具有第一套筒,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套筒在第一端具有适于连接于液体容器的第一连接部件。连接装置具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在第二套筒的第二端处联接有第二连接部件,其适于连接于第二容器。第二连接部件具有密封部件。在套筒内突出刺穿部件,用于提供从第一容器到第二容器的流体流动路径。连接装置能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其中第二套筒相对于第一套筒轴向移动并且刺穿部件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连接装置包括用于防止该连接装置过早致动的结构。
Description
分案申请说明
本申请是申请日是2004年12月1日、申请号是200480038627.0且发明名称是“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
本申请是2002年3月2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0/106,716号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是2000年5月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09/561,666号的部分继续申请,该申请是1998年9月15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09/153,816号、2000年9月5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6,113,583号的继续申请,这些申请结合于此供参考并成为本申请的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为病人提供有益试剂(agent)。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装置,用于重构将要提供给病人的有益试剂。
背景技术
许多药物在溶解状态甚至在短时期内都是不稳定的,因此以粉末、或冻干状态包装、储存和运输,以增加其寿命。为了将粉末状的药物注射到病人静脉内,药物首先必须配置成液体形式。为此,药物在注射到病人静脉内之前必须与稀释液混合或重构,稀释液可以是例如葡萄糖溶液、含盐的溶液或者甚至水。通常药物以粉末形式存放在玻璃瓶或小瓶中。
其它药物虽然是液体状态,但是在供给病人之前必须稀释。例如,一些化疗药物以液体形式存放在玻璃瓶或小瓶中,但是在使用之前必须稀释。正如在这里所用的,重构是指将粉末状药物配置成液体状态,以及对液体药物的稀释。
重构过程应当在无菌状态下进下。但是在一些重构过程中,保持无菌条件非常困难。而且,某些药物、例如化疗药物是有毒的,并且在重构过程中暴露在医务人员面前可能很危险的。重构粉末药物的一种方法是将液体稀释液直接注入药瓶中。这可以通过利用其内有稀释液的注射器和注射器针的组合进行。在这方面药瓶通常包括可刺穿的橡皮塞。药瓶的橡皮塞被针刺穿,然后注射器中的液体注入瓶内。摇晃该瓶以将药物与液体混合。在药物与液体混合之后,然后将重构药物的测定的量抽入注射器中。然后将该注射器从药瓶中拔出,并且该药可以注射给病人。药物给予的另一种方法是将包含在注射器中在重构药物注射到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中。这种容器的例子包括MINI-BAGTM柔性的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或伊利诺州Deerfield市的Baxter Healthcare公司销售的VIAFLEX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这些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可能已经装有葡萄糖溶液或盐水溶液。重构的药物被注射到该容器内,与该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中的溶液混合,并通过静脉内溶液给予装置而送到病人的血管入口侧处。
重构粉末状药物的另一种方法利用Baxter Healthcare公司销售的重构装置,其产品编码号为2B8604。这种装置包括双尖头针和围绕该针两端安装的导管。这种重构装置用来将药瓶与柔性壁的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状态。一旦通过刺穿该柔性容器的口而与针的一端进行连接并且使瓶塞与针的另一端连接之后,溶液容器内的液体通过挤压该溶液容器的侧壁而被迫通过针进入药瓶。然后摇晃该瓶,以使该液体与药物混合。该瓶中的液体通过从溶液容器进入该瓶中的挤压空气而被抽出。当柔性壁的溶液容器的挤压停止时,该瓶中的加压的空气起到了泵的作用,迫使该瓶内的液体返回到该溶液容器内。
对于这种产品的改进是共同转让的Aalto等人的美国专利4,607,671号的主题。4,607,671号专利的装置包括在外壳的内侧上的一系列凸起,用于抓住药瓶。这些凸起阻止了由于装置与药瓶无意的脱离连接。
美国专利4,759,756号公开了一种重构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其包括允许药瓶与液体容器永久连接的改进的药瓶适配器和袋适配器。该袋适配器相对于药瓶适配器是可旋转的,以便在第一位置处阻止流体连通,或者在第二位置处实现流体连通。
在共同转让的Quick等人的美国专利3,976,073号中能够看到另一种形式的重构装置。在Cueley等人的美国专利4,328,802号中公开了又一种类型的重构装置,该专利名称为“湿-干注射器包(Wet-Dry SyringePackage)”,其包括瓶适配器,该适配器具有向内指向的保持突出,用以牢固地抓住药瓶的保持盖唇部,以将该瓶固定于瓶适配器。Cueley等人公开的包涉及通过利用充满液体的注射器重构药物。
重构药物的其它方法公开在例如如下专利中:共同转让的Pearson等人的、名称为“封闭药物供给系统”的美国专利4,410,321号;授予Pearson的、名称均为“无菌连接”的美国专利4,411,662号和4,432,755号;授予Lyons的、名称为“混合装置”的美国专利4,458,733号;授予Zdeb的、名称为“具有密封件的滑动重构装置”的4,898,209号。
其它相关的专利包括:授予Kilinger的、名称为“湿干添加剂组件”的美国专利4,872,867号;授予Kilinger的、名称为“紧凑式注射器”的美国专利3,841,392号;授予Kilinger的、名称为“药瓶与注射器组件”的美国专利3,826,261号;授予Kilinger的、名称为“药瓶与注射器组合”的美国专利3,826,260号;授予Kilinger的、名称为“用于在容器和柔性袋之间传输液体的装置”的美国专利3,378,369号;以及德国专利说明书DE OS 36 27 231。
共同转让的Zdeb的4,898,209号专利(’209专利)公开了一种滑动重构装置,其解决了上面所讨论的一些问题。例如,该连接器能够将装置预先连接于没有刺穿瓶塞的小瓶。但是,在该连接器的相对端处没有设置密封件,所以药瓶和装置组件在连接之后立必须即使用,或者储存在无菌的环境中,例如储存在遮光罩(hood)下。
209’专利公开了第一套筒部件,该第一套筒部件被同中心地安装在第二套筒部件周围。这些套筒部件能够相对于彼此轴向移动,以使针头或插管刺穿药物容器和稀释液容器,用以将该容器设置在相互流体连通的状态下。
利用209’专利的连接器的方法需要三个不同的步骤。套筒必须相对于另一个旋转,以将该装置移动到开锁位置。然后该套筒相对于另一个轴向地移动以刺穿该容器的塞子。该套筒必须再旋转以将套筒锁定在致动位置。
但是,当移动到致动位置时,209’专利的装置能够很容易地由于不小心而脱开。第二套筒能够整体地滑动通过第一套筒部件并且变成分解的单独零件。这将需要医务人员或者重新组装该装置,或者由于污染将它丢弃。
而且,209’专利的装置没有设置指示该装置处于致动位置的可视指示。通过沿着与上述第三步相反的方向旋转该第一和第二套筒部件,该装置也能够由于不小心而移动到非致动位置。
此外,通常是药瓶的第二容器能够在该装置内旋转。这将引起药瓶塞去芯,导致瓶塞渗漏。此外,当连接于该装置时,药瓶可能不对齐,对于医务人员来说连接过程很困难的。而且,该连接器仅仅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于药瓶。取下药瓶可能会去掉重构步骤已经发生的所有的装药(tamper)指示并导致第二次无意识的供给药剂量。最后,该密封件具有仅仅覆盖该插管一部分的套筒。套筒的密封件具有相当的弹性,并且当被安装于坞台(dock)上时,具有将连接器从药物容器推开的趋势。
将药瓶连接于注射用药物的溶液容器的又一种连接器公开在美国专利4,675,020号(’020专利)中。该4,675,020号专利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一端连接于药瓶,而相对端连接于该溶液容器。该药瓶的肩部和端表面保持在该容器的药瓶端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jaw)之间。该第二夹板71终止在比较尖锐的点处,该点插入该药瓶的最外端表面94并使其变形到足以容纳该药瓶的肩部和最外表面之间的尺寸变化。留在药瓶的变形的端表面上的标记旨在提供装药的明显特征。但是,装药的明显标记将不留在这样的药瓶上,该药瓶的瓶盖太短而不能紧密接触这些尖锐点。
该容器具有尖头(spike)25,用于穿过该药瓶和溶液容器上的瓶塞以将这些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状态。但是,由于该尖头25向外伸出超过裙部57,4,675,020号专利的连接器在不刺穿每个塞子的情况下不能预先连接于液体容器或药物容器(4,675,020号专利说明连接器可以预先装配在药瓶上,但是没有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第6栏,40—49行))。这通常是不希望的,因为它开始了药物必须使用的时间,并且该时间相对于该产品的正常寿命通常很短。
而且,020号专利的连接器没有设置防止连接的药瓶旋转的结构。当旋转时,药瓶的瓶塞被损坏或去芯,这反过来又能够导致瓶塞上的颗粒物进入最终传给病人的液体中。还能够导致药瓶塞的渗漏。
用于将药瓶连接于柔性容器的另一种连接器公开在美国专利申请08/986,580号中,即现在的美国专利6,071,270号中。这种连接器具有安装在相互以可滑动方式安装的两个套筒之间的刺穿部件。袋连接端用可剥离的密封材料密封。在连接于柔性容器之前,该密封材料必须是可去掉的。密封材料的去掉将该刺穿部件暴露于环境外面,从而破坏该刺穿部件的密封。
用于将药瓶连接于柔性溶液容器的另一种连接器公开在美国专利5,352,191号(’191专利)中。该连接器具有连通部分,该连通部分具有设置在该柔性容器的顶部的连通通道,其中该连通部分的一端伸进该柔性容器中。药瓶被部分地或整个地安装在该连通部分的相对端。在该连通通道内设置有薄膜,用于封闭该通道。该连接器还包括安装在该连通通道内的穿孔针单元,用于使该药瓶和柔性容器能够相互连通。当穿孔针单元外部地按压通过该柔性容器时,该针穿破该薄膜和药瓶上的开口,以使该药瓶和该容器相互连通。
美国专利5,380,315号和欧洲专利0843992号公开了用于连接药瓶和柔性溶液容器的另一种连接器。类似于5,352,191号专利,该专利和专利申请具有安装在该柔性容器中的尖头形式的连通装置。该连通装置外部地压向药瓶,用以穿孔该药瓶,并且使该药瓶与柔性容器连通。
美国专利5,478,337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药瓶连接于柔性容器的装置。该专利要求被运输的药瓶预先装配在该容器上,并且因此不允许医务人员选择性地将药瓶连接于容器。
最后,美国专利5,364,386号公开了一种用于将药瓶连接于医用液体容器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在插入药瓶之前必须卸下的螺纹盖32。但是,卸下螺纹盖潜在地暴露该刺穿部件48,由于刺穿壁件没有气密地密封而被污染。
虽然现有技术的重构装置提供了许多有利特征,但是它们具有某些局限性。提出本发明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这些局限性中某些和其它缺点以及问题,并提供迄今为止尚未得到的新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将诸如稀释液容器或液体容器(例如,柔性容器或注射器)的第一容器与诸如药瓶的第二容器放置成流体连通的流体重构装置。为此,提供一种用于在该液体容器和药瓶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具有刺穿部件,该刺穿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中间的流体通道。该刺穿部件被安装于流体容器并具有与外部环境密封的液体入口部分。药瓶接纳室与刺穿部件相联,并且尺寸做成连接于该药瓶。该药瓶可以选择地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而不刺穿该药瓶的瓶塞并且不破坏该刺穿部件的液体入口部分的气密密封。设有用于将药瓶接纳室连接于该液体容器的装置。该连接器装置可以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在该非致动位置处,该刺穿部件在侧壁外面并且没有液体在该液体容器和该药瓶之间流动,在致动位置处,液体通过该液体容器和该药瓶之间的液体通道流动。在该液体容器外面施加在该连接器装置上的力的作用下,该连接器装置可以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将刺穿部件安装在连接装置中的轴套和连接于该连接装置的隆起,该连接装置用于将药瓶接纳室连接于液体容器,并且尺寸做成允许该轴套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该轴套移动通过该隆起。当该连接器装置从致动位置移动到非致动位置时,该隆起防止了该轴套返回到第一位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与该连接器装置相联的明显的护持条(tamper evident strip),当该连接器装置已经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时,其用于指示该位置。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该连接器装置具有口连接器形式的第一连接部件,该口连接器具有连接于口套筒的口搭扣(snap)。该口搭扣具有从外表面延伸出并且连接于第一套筒部件的凸缘,其中该凸缘接合该第一套筒部件上突出。该口套筒适于连接于该液体容器。该口套筒优选在一端处具有薄膜。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于该第二套筒的第二端的夹紧组件。该夹紧组件具有底座和从该底座延伸出的环形壁部分以及多个环绕该壁部分的指件。这些指件圆周地间隔开,形成适于接纳该药瓶的药瓶接纳室,其中,一个指件具有适于接合颈部的下侧的接片,并且一个指件具有适于接合该瓶塞的侧部的直立肋。第一环形边缘从底座处延伸出,而第二环形边缘从这些指件共同地并且与该第一环形边缘成间隔开的关系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夹紧部件具有延伸到这些指件的底部的盘形板。该板具有中心通孔,并且支撑从该板延伸出的环形边缘。该环形边缘适于对容器塞的目标部位形成流体紧密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密封件,优选地该密封件呈现具有盘的隔板(septum)形式,该盘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盘具有中心轴套(hub),该中心轴套具有通常加厚的截面。该第一表面具有接纳第一边缘的第一环形槽。该第二表面具有接纳第二边缘的第二环形槽。该第二表面还具有环形隆起,该环形隆起具有轴向向外逐渐变细的侧壁,以便当该药瓶被夹紧组件的指件接纳时,该环形隆起能够形成与药瓶的流体紧密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中心轴套被穿刺部件穿入、但是在该穿刺部件完全穿入该刺穿的中心轴套之前,加厚的中心轴套基本上堵塞该刺穿部件的中心流体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设置有包括定位于该环形隆起内的盖的隔板。该盖适于对容器的塞子的目标部位提供流体紧密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该隔板可以包括对容器的塞子提供双重密封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该隔板可以呈现各种形式,并且具有刚性的或柔性的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第一套筒适于连接于第一容器。第二套筒适于连接于第二容器。该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设置有用于防止该容器过早致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设置有用于医用连接器的锁紧装置,该医用连接器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该医用连接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用于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的刺穿部件。该锁紧装置包括防止该医用容器过早致动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设置有用于医用连接器的锁紧装置,该医用连接器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该医用连接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用于将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的刺穿部件。该锁紧装置包括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在第一套筒并邻接第二套筒的部件和与该第一套筒或第一容器相联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套筒部件。其还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二套筒部件。该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在套筒中设置了刺穿部件,用于当该连接器装置处于致动位置时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一锁紧装置与第一套筒相联,用于防止该连接器装置过早地致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套筒部件。一口连接器具有连接于口套筒的口搭扣(snap),并且该口搭扣具有从外表面延伸出的凸缘。该口连接器在第一套筒的第一端处连接于第一套筒并连接于第一容器。第二套筒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套筒部件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部件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在第二套筒的第二端上的连接部件适于将第二套筒连接于第二容器。在套筒中设置了刺穿部件,用于刺穿容器塞并且当该连接器装置处于致动位置时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提供流体流动通道。一夹子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套筒并邻接该凸缘,或固定于与该第一套筒相连的其它结构,并且固定于第二套筒,用于防止该连接器装置过早地致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包括第一套筒部件,该第一套筒部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至少一个靠近该第二端的升高的隆起部分。第二套筒部件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环形边缘,该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套筒件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当在非致动位置时,由于套筒的旋转作用,该升高的隆起和该边缘的开口可能不对齐。该升高的隆起和该边缘的开口对齐时,该套筒部件可以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在套筒部件中设置了刺穿部件,并且该刺穿部件从该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其中之一伸出,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提供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套筒部件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部件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该连接器装置包括用于防止它过早地致动的成一体的装置。在套筒部件中设置了刺穿部件,并且该刺穿部件从该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其中之一伸出,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提供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的连接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套筒部件。第二套筒部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该第二套筒部件与第一套筒部件相联,并且能够相对于该第一套筒部件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在协同接合的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上布置有锁紧装置,用以当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从非致动位置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时提供阻力。在室中设置了刺穿部件,并且该刺穿部件从该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其中之一伸出,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提供流体流动路径。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设置了用于连接器的隔板,其中该连接器具有连接于容器塞的端部。该容器的塞子具有目标部位,该连接器在其内还具有刺穿部件,用于刺穿该塞子的目标部位。该隔板包括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盘。该盘还包括中心开口。一刚性的环形环由该盘的中心部分支撑并从该盘的第二表面处延伸出,该环形环与该塞子的目标部位能够形成流体紧密密封。在该盘的第一表面上固定有环状柔性轴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致动连接器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具有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的连接器装置,其中该第一套筒部件连接于第一容器,第二套筒部件连接于第二容器,其中第一容器装有液体,第二容器装有药物。将该第二容器定位在一硬表面上。沿着第二容器的方向对该连接器装置施加力,使得该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套筒部件沿着该第二容器的方向移动并将该连接器装置放置在致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当连接器致动时,该刺穿部件首先刺穿药瓶的塞子,然后刺穿该柔性容器的塞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之一可以包含有助于提供更加均匀的致动力的润滑添加剂。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套筒具有套筒隆起,而第二套筒具有套筒肋。套筒隆起和套筒肋其中之一具有润滑添加剂。第二套筒可以具有不连续的环形物以进一步有助于提供更均匀的致动力。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连接器使用了指件组件,其尺寸做成与连接于该连接器的药瓶相一致。在一个实施例中,该连接器可以够构造成利用适于连接具有第一尺寸的药瓶的第一指件组件,或利用适于连接具有不同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药瓶的第二指件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当连接器处于致动位置时,该连接器提供密封的流体通路。
从下面接合附图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剖视透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口连接器组件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4是连接于柔性容器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具有固定地连接于连接器装置的的药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处于致动过程的初始阶段;
图7是处于致动位置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处于非致动位置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具有另一种药瓶连接装置和密封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10是具有固定地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的药瓶的图9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连接器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利用了图11所示的密封部件并具有固定地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的药瓶,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13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密封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密封部件的顶视图;
图15是沿图13的15-15线截取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密封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利用图13的密封部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密封药瓶的图13所示的密封部件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19是用于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截取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21A是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利用图19所示的密封部件,并具有固定地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的药瓶,该连接器装置连接于柔性容器并处于致动位置;
图21B是图21A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处于致动过程的初始阶段;
图21C是处于致动位置的图21A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1D是处于不活动位置的图21A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用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23是沿着图22的23-23线截取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24是利用图20所示的密封部件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图25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用的锁紧装置的透视图;
图26是沿着图25的26-26线截取的该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27是处于以虚线显示的套筒周围的弯曲位置的图26所示的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位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上的图25所示的锁紧装置的透视图;
图29是定位于图28所示的连接器装置上的图25所示的锁紧装置的透视图,该连接器装置示出连接于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从而共同形成重构组件;
图30是定位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上的图25所示的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3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连接于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局部透视图;
图32是图31的连接器装置的套筒局部剖去的透视图;
图33是图31的连接器装置的套筒的局部透视图;
图34是图31的连接器装置的套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3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局部透视图;
图36是图35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二套筒的局部透视图;
图3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局部剖视图,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38是处于从非致动位置向致动位置转变中的图37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9是正在向致动位置进行的图37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0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局部剖视图,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40A是图40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并且套筒具有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结构;
图41为图50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局部放大的剖视图;
图42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套筒的前立视图;
图4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局部透视图;
图44是用于根据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密封部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顶视图;
图45是图44的密封部件的底视图;
图46是沿图44的46-46线截取的密封部件的剖视图;
图47是位于区域47中的图46所示的密封部件的部分剖视图;
图48是示出第二套筒、夹紧部件和药瓶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49是示出第二套筒、夹紧部件的另一部分和另一种药瓶的部分分解视图;
图50是锁紧夹子和第二套筒的彩色示意图;
图51是利用图25的锁紧夹子的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该连接器装置连接于柔性容器,并且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52是图5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并利用图40所示的套筒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处于非致动位置;
图53是图52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处于从非致动位置向致动位置转变的初始阶段;
图54是图52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处于从非致动位置向致动位置转变的另一个阶段;
图55是图5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其中该连接器装置正在向致动位置进行;
图56是处于致动位置的图5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以及
图57是处于不活动位置的图51所示的连接器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发明容许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是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这详细描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理解,本公开是考虑到本发明原理的举例。本公开不是想将本发明限制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用于混合在分开的容器内的两种物质。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提供用于用稀释液重构药物的装置。为了完成药物重构,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连接装置,用于将通常装有稀释液的柔性袋或注射器的第一容器连接于通常装有将要被重构的药物的药瓶的第二种容器。该连接器通过密封的刺穿部件而在该两个容器之间提供流体连通,以便于药物可以被重构,并提供给病人。密封是指接触液体的该刺穿部件的那部分和刺穿两个容器的塞子的那部分与外部环境密封。
虽然稀释液是液体,但是有益的试剂可以是将被溶解的粉末或冻干的药物,或降低浓度的药物。本发明装置的益处在于使医务人员能够选择性地将他们所选择的药瓶连接于该容器。因此,医院和药剂师不必存放预先包装的药瓶和容器组件。而且,本发明的连接器允许将药瓶连接于容器而不破坏与该容器相连的刺穿部件的密封并且不刺穿该瓶的瓶塞。因此,在该药物有效的基本全部时间内,药瓶可以预先连接在本发明的装置上。而且,本发明的装置能够通过对容器直接施加力而被致动,而不需要接触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侧壁。
参考图1、2和4,图1、2和4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装置并用附图标记10标记。该连接器装置10适于将装有用作稀释液的液体的第一容器12与装有将被稀释或被重构的药物的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
该第一容器12通常是柔性袋并且装有用于病人静脉内接纳的溶液。柔性容器通常用形成侧壁的两片聚合物材料构造,该侧壁在其外周边连接以在其之间形成液体密封的腔室。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该液体容器是共挤压的分层结构,该分层结构具有聚丙烯的表皮层和聚合物混合物的射电频率敏感层,该聚合物混合物按照重量为40%的聚丙烯、40%的超低密度聚乙烯、10%的二聚脂肪酸聚酰胺、10%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这些分层的结构在共同转让的美国专利5,686,527中全面地提出,该专利结合于此共参考并且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在该容器12周边上的一点处,有一管状口16插入该侧壁之间,以便于提供到该流体腔室的入口。显示了第二口18,用于通过流体引入装置而用作将重构的药物提供给病人的出口。但是,第一容器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容器,例如包括适合用来装有用于重构药物的液体的注射器筒。
装有将要重构的药物的第二容器14(图5)是小瓶。该小瓶14通常是具有瓶塞的玻璃容器。该瓶塞可以包括橡皮塞20并且还可以具有卷边环22。该橡皮塞20插入该瓶14的开口中。橡皮塞20由通常用诸如铝的软金属制造的卷边环22而保持到位(图3),该卷边环22围绕该塞子20和该瓶子14的颈部卷边,从而将该瓶塞20固定地连接于该瓶子14。该卷边环22具有孔,用以形成位于该橡皮塞20上的目标部位。该连接器装置10能够适于接纳任何尺寸的瓶子,尤其是20mm和13mm的瓶子。此外,该第二容器14可以是适于容纳需要重构的药物的任何容器。
如上所述,连接器10适于连接于柔性袋12和瓶子14,并且将该柔性袋12和瓶子14的连接设置成相互流体连通。如图1、2和4所示,连接器10通常包括套筒组件24、刺穿组件26、夹紧组件28和口连接器组件30。正如将要在下面详细地描述的,夹紧组件28和套筒组件24的一部分共同地适于相对于套筒组件24的另一部分从非致动位置(例如图5)轴向移动到致动位置(例如图7)。非致动位置指的是容器12、14处在非相互流体连通的状态,其中连接器装置10没有致动。致动位置指的是容器12、14被设置在相互流体连通的状态下。不活动的位置、或者重构后位置指的是第一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处于非流体连通的状态并且已经从致动位置移动到该不活动的位置(图8)。
正如图1和2进一步所示的,套筒组件24通常包括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该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安装成用于相对于彼此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第一套筒32以可滑动方式安装在第二套筒34内。每个套筒32、34通常具有圆柱形的壁,并且套筒32、34共同地形成通过该连接器10的中心通道35。第一套筒32也可以被称为口适配器套筒。第二套筒34也可以被称为夹紧壳体套筒。
第一套筒32具有第一端36和第二端38。该第一端36适于接纳并连接于该口连接器30,这在下面更详细地描描述。该第一套筒32的第二端38具有部分环形槽40。该环形槽40接纳密封部件42,优选地为O形环。该密封部件42在该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之间提供密封,并且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设置在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之间。当然,也可以用诸如衬垫、垫圈和类似装置的其它密封部件,以实现套筒32和34之间的密封,这是本领域所熟知的并且不脱离本发明。任选的,第二套筒34可以包含用于保持密封部件42的环形槽40。该第一套筒32在该套筒32内表面、第一端36和第二端38的中间还具有导引件44。该导引件44具有适于在致动时接纳刺穿组件26的一部分的开口46。如图3所示,从导引件44延伸出突出47。第一套筒32的内表面具有倾斜的突起49,该突起49优选地绕该内表面全部周边延伸。正如在下面所描述的,该突起49与口连接器组件30共同起作用。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套筒32具有止动表面51,该止动表面51与该第二套筒34上的第二台肩64形式的止动表面协作,以防止第一套筒32滑出该第二套筒34。第一套筒32还具有与刺穿组件26邻接的止动表面74,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最后,如图2所示,第一套筒在其外表面处具有锁销(detent)。该锁销39与第二套筒34的端部合作,其将该连接器装置保持在非致动位置。应当理解,如果希望的话,则该第二台肩64可以被去掉,并且第二套筒34的这部分可以是锥形的。正如在图1和图2中能够看到的,位于第二套筒34上的附加台肩形式的附加结构将仍然防止第一套筒32滑出该第二套筒34。
如图1和2所示,第二套筒34也具有第一端48和第二端50。该第二套筒34的第二端50连接于夹紧组件28。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夹紧组件28是该第二套筒34的一体的部分,但是它也可以是单独连接的。还应当理解,该夹紧组件28和其各部分可以看作第二套筒34的部件。该第二套筒34将刺穿组件26容纳在其通道35内。该刺穿组件26在该中心通道35内沿着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可滑动。还有,如图2所示,第二套筒34具有第一部分56、第二部分58和第三部分60。该第三部分60具有比第二部分58大的直径,而第二部分58具有比第一部分56大的直径。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第一台肩62,并且在第二部分58和第一部分56之间的界面处,形成第二台肩64。此外,第二套筒34在其内表面上具有倾斜的隆起66。如图2所示,该倾斜的隆起66可以靠近台肩62并且朝第二套筒34的第二端50前进,其中它形成凸缘67。该倾斜的隆起66也可以具有如图1所示的较短的结构。在优选实施例中,利用多个倾斜的隆起66,并且在最优选的实施例中,四个倾斜的隆起66绕该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间隔开。正如在下面所说明的,当该刺穿组件26上的轴套形式的半弹性盘移动超过该倾斜的隆起66时,该半弹性盘不能返回通过该凸缘67。第二套筒34的第三部分60还具有轴套止动表面69,在该连接器装置10被设置成致动位置之前,其将刺穿组件26保持在初始的第一位置处。如图1进一步所示,第二套筒34具有多个凸起73。该凸起73是锥形的并且被构造成在该连接器装置10处于非致动位置时支撑该刺穿组件26的轴套。这防止了在运输过程中刺穿组件26振动,并且在非致动位置处将该刺穿组件26和密封部件84保持成间隔关系。正如在下面详细说明的,当该连接器装置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刺穿组件26将移动超过该凸起73。
如图1和2进一步所示,该刺穿组件26通常包括支撑该刺穿组件26的轴套70。该刺穿组件26通常被设置在套筒32、34内,并可以看作从该套筒32、34中伸出。该刺穿组件26具有设置成致动时通过该第一套筒32的导引件44的开口46的第一端78。当在非致动的位置时,该刺穿组件26的第二端80靠近该夹紧组件28定位。诸如插管或针的该刺穿件76是刚性的、细长的、在其每端78、80处具有带尖头的部件,该刺穿部件76具有中心流体通道82,用于在第一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之间形成流体流动通道。该刺穿部件定位在第一容器的12的侧壁的外面。该刺穿组件26的每端78、80终止在适于刺穿过塞子的尖点或斜角处,这将在下面描述。或者,刺穿部件76可以具有本领域已知的其它的端部构造。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刺穿部件76在其端部78处包括塑料尖头81,且在其端部80包括金属插管83。该尖头81与轴套70一体模制。该金属插管83优选地安装在该尖头81内,并且可以由不锈钢形成。该金属插管83可以粘接地结合于轴套70和塑料尖头81。该塑料尖头81定位成刺穿进该柔性容器12的口16中。该金属插管83定位成刺穿该药瓶14。该刺穿组件26还具有沿着该刺穿部件76延伸的多个翼片75。这些翼片75用作导引件,以确保该塑料尖头81适当对齐,以通过该第一套筒32上的导引件44的开口46。在优选实施例中,四个翼片75绕该刺穿部件76间隔开。该轴套70还具有顶表面71。
还如图1和2所示,连接于该刺穿部件76的轴套70在中心通道35内沿着该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可滑动。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该轴套70为大致圆形或盘形。优选地,该轴套70的直径比该中心通道35的第二部分58的直径大,但是稍稍小于第三部分60的直径。当致动时,该刺穿部件76能够移动并刺穿药瓶14的塞子20,并且当该连接器10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移时,刺穿靠近该第二容器的密封部件84(在下面描述)。该轴套70具有与第一套筒32的止动表面74合作的止动表面86。当该连接器装置10在非致动位置时,止动表面86与第二套筒34上的台肩62(图2和4)合作,并且轴套70的顶表面71与轴套止动表面69合作,其将刺穿组件26保持在第一位置处。该轴套70还具有沿着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滑动的、尤其是沿着倾斜隆起66滑动的环形外表面88。该金属插管83和塑料尖头81可以具有涂敷在其上的润滑剂,以便于有助于方便插入相应的容器12、14中。
图1和2还示出连接于第二套筒34的夹紧组件28。正如所讨论的,在优选实施例中,夹紧组件28或其一部分一体地连接于该第二套筒34。该夹紧组件28也可以看作第二套筒34的一部分。夹紧组件28用作第二连接部件,将药瓶14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10。夹紧组件28通常包括壁部90、基底91、指件组件92和密封部件84。该指件组件92也可以称作夹紧环。该夹紧组件28用作连接部件,其适于将该连接器装置10连接于第二容器或药瓶14。该夹紧组件28具有中心开口96。该壁部90优选为环形,并且与基底91一起形成杯形。壁部90优选为连续的和实心的。应当理解,该夹紧组件28可以仅包括指件结构,该指件结构与第二套筒34一体形成或单独形成连接于第二套筒34,该指件的尺寸做成连接于第二容器14。还应当理解,该夹紧组件28可以呈现用来连接于第二容器14的任何形式。
参考图1和2,该壁部90支撑用于将该第二容器或药瓶14固定地连接于该夹紧组件28的装置。所示的装置是多个成段的指件,它们共同形成指件组件92。该指件组件92包括多个连接于其基底交替分段的指件98a、98b。该壁部90具有台肩97。指件98的底部具有对应于该台肩97的结构。该指件组件92靠近该区域结合于壁部90。
这些指件98a从壁部90向内间隔开,当药瓶14插入该夹紧组件28中时,指件98a能够弯曲。指件98b具有连接于壁部90的后部,并且通常不弯曲,这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指件98a、98b大致为梯形,并且被间隙分开,从而形成对应于该夹紧组件28的中心开口96的药瓶接纳室,用于接纳药瓶14的顶部。虽然本连接器装置利用了6个指件98a、98b,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可以利用更多或更少的指件,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可以用8个指件。
“固定地连接”指的是为了从连接器10卸下药瓶14,人们必须施加比正常操作该连接器装置10大得多的力。这样的力在该过程中可能破坏、分离开或严重变形一个或多个成段的指件或连接器10的其它部分。
如图1进一步所示,其中三个指件98a包括从远端向近端径向向内逐渐变小的弹性接片104,医务人员必须将药瓶的颈部推过该弹性接片,以便于将药瓶连接于该夹紧组件28。该接片104被构造成使得空间105保持在该接片104和指件98a之间。应当理解接片104能够弯曲,以容纳各种尺寸的瓶盖。优选地,指件98的远端具有光滑的成圆角的端部,以免割破操作该连接器装置10的医务人员。但是,接片104也可以形成为实心的突出而不脱离本发明。
还如图1所示,其余的指件物98b(未示出)具有沿着该指件98b的内表面轴向延伸的直立肋106。这些直立肋106延伸到接近该指件的底部,但是不接触该夹紧组件28的基底91。这些直立肋106由密封部件84与该基底间隔开。在优选形式中,在插入时,直立肋106有助于使药瓶14与药瓶接纳室对准。直立肋106能够使该药瓶14的金属卷边环22一个或多个侧壁部分凹入,以防止药瓶14旋转。虽然只有一个肋示于每个指件上,但是每个指状物上也可以利用一对肋,以增强防止药瓶14旋转。指件98b具有在其后部上的支柱107,接触壁部90。因此,当药瓶14插入该夹紧组件28中时,该指件98b弯曲(如果有的话)非常小,而指件98a由于与壁部90向内间隔开而弯曲。对于指件98b来说,希望的是不弯曲,以便使直立肋能够最大限度地凹入卷边环22的侧面并防止药瓶14旋转。
如图1进一步所示,具有直立肋106的指件98b比具有接片104的指件98a稍高。指件98b具有扁平的导入部分99。当药瓶14插入夹紧组件28中时,该扁平的导入部分99有助于将药瓶14适当地对准。由于指件98b比指件98a高,因而药瓶14通过该导入部分99对准,然后,随着药瓶进一步插入该夹紧组件28中而接触该接片104。
虽然优选是三个具有弹性接片104的指件98a和三个具有直立肋106的指件98b,但是提供更多或更少的具有弹性接片104的指件98a和具有直立肋106的指件98b并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还优选地,将具有弹性接片104的指件98a和具有直立肋106的指件98b设置成交替的次序。还可以希望围绕指件98a、98b设置诸如收缩带等的柔性约束部件,以有助于夹紧药瓶14。
该壁部90还具有从基底91延伸出的环形边缘108。该指件组件92具有底部93、或基底部分,该底部或基底部分93具有从它处向着第一环形边缘108延伸的第二环形边缘110。该第二环形边缘110与第一环形边缘108同径向,并且从该第一环形边缘108处纵向地位移。这些边缘108、110与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密封部件84合作。在这里公开的其它实施例中,指件组件92的基底部分93基本上是平坦的,以便于与相应的密封部件84的基本上平坦的表面合作。指件组件92用超声波焊接焊接于该壁部90的内表面。以这种方式,密封部件84被设置在该壁部90的基底91和该指件组件92的底部93之间,其中该密封部件84密封该中心通道35和设置在其内的刺穿部件26。
如图1和2进一步所示,有密封部件84(有时被称作隔板84或药瓶隔板84)定位在该夹紧组件28内。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密封部件84具有基底111和环形隆起112。该基底部分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该基底优选地为盘形。该环形隆起112从该盘向着该药瓶14的顶部轴向延伸。该环形隆起112尺寸做成紧密地并密封地配合在药瓶14的橡皮塞20上,以防止药瓶14渗漏。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环形隆起112轴向向外逐渐变细。此外,该密封部件84的环形隆起112能够变形,以容纳高度尺寸变化的第二容器的盖子。密封部件84在对应于刺穿部件76的端部80的中心区域可以是预先形成的狭缝。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密封部件84具有中心轴套114,该中心轴套114具有如图1所示的加厚的截面。该中心轴套114被设置成在连接器装置10致动时被刺穿部件76刺穿。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塑料尖头83刺穿进该容器12时,该刺穿部件76被埋藏在该加厚的中心轴套114中,而未穿过该轴套114。图5示出了具有加厚的中心轴套114a的密封部件,该中心轴套稍薄于图1所示的中心轴套114。该盘形密封部件84具有幅板85,该幅板的截面比中心轴套114要薄。幅板85有助于轴套114变形,以容纳各种尺寸的药瓶114。该环形隆起112被设置成周围地邻近该中心轴套114和幅板85。在密封部件84的第一侧上,在该密封部件84的外周边设置有第一环形槽113。在密封部件84的第二侧上设置有第二环形槽115,该第二环形槽115基本上于第一环形槽113相对。当装配该连接器装置时,第一环形槽113接纳第一环形边缘108,而第二环形槽接纳第二环形边缘110,其中将该密封部件84夹在基底91和指件组件92的底部93之间。在这种构造中,密封部件84密封通道35和第二套筒34的第二端50的刺穿部件76。在一种形式中,密封部件84的尺寸被做成稍大,使得当环形槽113、115接纳环形边缘108、110时,该密封部件84受到径向压力。这有助于密封部件84适应插入该夹紧组件28的不同尺寸的药瓶14。还有,该密封部件84可以被润滑,润滑该刺穿部件76,使刺穿部件进入药瓶14更容易。该密封部件84优选地由硅橡胶制成。
在一替代性实施例中,密封部件84可以具有中心开口。当连接器10从其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该中心开口接纳刺穿部件76。该中心开口也能够使蒸气消毒通过该密封部件84。
还如图1和2所示,该壁部90在其外周边处具有唇部122。有端盖、或翻转盖(flip cap)124,其尺寸被做成搭扣在该唇部122上,以在药瓶14插入夹紧组件28之前密封该夹紧组件28。不需要端盖124定向。优选地,该唇部122与该壁部90一体地模制。优选地,该端盖124用塑料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形成。该端盖124在该连接器装置10和中心开口96之间提供了密封。可以将一胶带条(未示出)拉伸跨过该端盖124,并且将其连接于该壁部90的外表面,作为装药证据特征。
或者,可以以可释放的方式将密封材料例如通过热密封而固定于该壁部90,其中该密封材料可通过牵拉形成在该密封材料上的接片而能够被剥掉。该壁部90提供了密实的表面,以在密封该连接器10之前安装密封材料。该密封材料可以用铝箔制造,或以诸如TYVEK的聚合物为基的材料制造,更优选用TYVEK级1073B制造,或短纤维纸(spun paper)或能够以可剥离方式连接于壁部90并能够提供防止污染物进入的其它材料制成。还考虑到密封可以通过引入焊接或其它密封技术来完成。
图1—3示出该连接器装置10的口连接器组件30。该口连接器组件30用作将第一容器12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10的第一连接部件。应当理解,该口连接器组件可以看作第一套筒32的一部分或与之相连。该第一套筒32可以被构造成直接连接于第一容器12。该口连接器组件30通常包括一般为口搭扣124形式的第一连接部件124和通常为容器套筒126或薄膜管126形式的第二连接部件126以及口隔板136。该容器套筒126通常是圆柱形,并且具有被隔膜128封闭的一端。该口搭扣124通常也是圆柱形,并且其尺寸做成接纳该容器套筒126。该口搭扣124具有绕其外表面延伸的凸缘130。口搭扣124的远端具有从其处延伸出的大体圆形的逐渐变细的指件132。口搭扣124还具有从其径向向外延伸的圆形的台肩131。正如在下面详细地描的,该台肩131的尺寸被做成在致动过程中借助于使用者的手指接合。
容器套筒126被插入该口搭扣124中,并且优选地通过溶剂结合该套筒126的外表面而连接于该口搭扣124的内表面,从而形成口连接器子组件。套筒126的隔膜128设置在该口搭扣124的凸缘端。如图1一3所示,在将口连接器组件30连接于该第一套筒32的第二端之前,口隔板136、第二密封件(优选地为橡胶隔板的形式)插入第一套筒32的第二端。第二密封部件136靠近该导引件44定位,其中凸起47凹入该第二密封部件136,如果期望的话,则该口隔板136可以预先切开。该第二密封部件136防止了在致动过程之后的“回滴”,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然后,将口搭扣124插入并推进第一套筒32中,其中凸缘130经过该第一套筒32的突起49。材料的弹性使凸缘130在经过突起之后能够急速返回,其中在口连接器30和第一套筒32之间形成紧密过盈配合。一旦插入之后,锥形的指件132凹入该第二密封部件136,从而将第二密封部件136夹在该导引件44和口搭扣124之间。
如图4所示,口连接器组件30还连接于第一容器12,其中该容器套筒126的外表面连接于该容器口16的内表面,优选地用溶剂结合。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容器12和第一套筒32之间通过口连接器组件30的整个连接用电子束处理完成,这种处理公开在共同转让的、名称为“用于在有源消毒场操作预先消毒的部件的方法和设备”的美国专利申请09/294,964号中,该申请结合于此共参考。诸如溶剂结合的其它连接方法也是可能的。
应当理解,在优选实施例中,突起49和凸缘130分别围绕第一套筒32和口搭扣124的整个周边形成。这些结构也可以是断续的环形隆起的形式、多个隆起或单个隆起的形式。
通常,连接器10在运输之前被连接于柔性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连接器10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连接于第一容器12。
应当理解,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柔性袋12可以预先连接于口连接器组件的一部分,其中与连接器10进一步的连接在单独的制造工艺中完成。这种单独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单独的时间进行。例如,在第一种工艺中,口搭扣126溶剂结合于薄膜管126。柔性袋12用适当的稀释液填充。然后,具有连接的口搭扣124的薄膜管126溶剂结合于该柔性袋12的容器口16。应当理解,由于该薄膜管126的隔膜128,因而该柔性容器12然后被密封。在口隔板136插入第一套筒32之后,在单独的制造工艺中,这个柔性袋子组件然后可以连接于第一套筒32。这种连接优选地用如上所述的电子束处理进行。
参考图1,连接器装置10可以任选择地包括诸如明显的护持条150的部件,其优选用粘性材料制造。该明显的护持条150可以连接于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之间的结合处,并且在锁销39的上面。明显的护持条150的连接可以被单独地构造成防止套筒32、34过早地运动或致动。医务人员必须除去该条150,以便于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能够相互轴向移动。任选择地,借助于在移动后变破损,明显护持条150能够指示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32、34已经相互相对轴向移动,而不是防止这种移动。明显护持条150可以包括用于除去它的片状物152。以这种方式,通过明显护持条150,没有了或损坏了这样的事实,即该明显护持条150能够指示医务人员有人已经使用或干预了该连接器装置。明显护持条可以采取如图21所示的另一种形式。
图1、2和4示出处于其非致动位置的连接器10,其中该连接器10处于其最伸长的状态下。在该非致动位置处,第一套筒32的止动表面51邻接第二套筒34的止动表面64。轴套70保持在轴套止动表面69和台肩62之间。图4—7示出连接器10的致动过程。图4示出连接于柔性容器12的该连接器装置10。如图5所示,端盖124首先使夹紧组件28翻转。然后药瓶14插入该夹紧组件28中,其中该指件98a向壁部90弯曲,直到该药瓶经过该接片,其中药瓶14的颈部位于该接片104和密封部件84之间。指件98b上的直立肋106凹入该药瓶14上的卷边环22的侧部。因此,药瓶14固定地连接于该连接器10。如图5进一步所示,密封部件84的环形隆起112在药瓶14的顶部形成流体紧密密封。因此,药瓶14能够选择地连接于该连接器10而不刺穿该药瓶14的瓶塞20。如图5进一步所示,该刺穿部件76的第二端80接近该密封部件84的中心轴套114定位。这样减小了刺穿部件76必须行进以刺穿该密封部件84和药瓶14的瓶塞20的行程长度或距离。
图6示出该致动过程开始时的该连接器装置10。为了致动,首先从套筒32、34剥下明显护持条150。使夹紧组件28中的药瓶14与第二套筒34一起朝着柔性容器12轴向移动。必须施加足够的力以便使该第二套筒34的第一端48移动通过该第一套筒34上的锁销39。由于第二套筒34沿着第一套筒32移动,因而该塑料尖头81将接合第二密封部件136。由于所用的材料,该塑料尖头81将还不刺穿过该第二密封部件136。与该接合相关的摩擦引起轴套70沿着第二套筒34移动,其中金属插管83将刺穿该密封部件84和药瓶14的塞子。如图7所示,由于第二套筒34进一步沿着第一套筒32移动,第一套筒32上的止动表面74向着刺穿组件76上的轴套70的止动表面86移动并与其接合。该移动迫使该刺穿组件76的第二端80处的金属插管83完全刺穿过该中心轴套114和塞子22,并且因此进入该药瓶14中。由于它穿入药瓶14的塞子22,因而该刺穿部件76的第二端80这时经受更大的摩擦。该摩擦使该刺穿部件76第一端78的塑料尖头81朝着柔性容器12前进。该塑料尖头81刺穿过该第二密封部件136和隔膜128。
还如图7所示,套筒32、34轴向移动,其中该轴套70向着密封部件84前进,而且第二套筒34的第一端48行进到第一套筒32的第一端36处。这个位置(图7)表示致动位置。在该致动位置处,在刺穿部件76的第二端80上的金属插管83刺穿过该药瓶14的瓶塞20,并且在该刺穿部件76的第一端78上的塑料尖头81刺穿过该第二密封部件136。因此,通过该刺穿部件76的中心流体通道82,在柔性袋12和药瓶14之间形成流体连通。
应当理解,当该连接器10处于非致动位置时,中心通道3在其一端处基本以气密方式被密封部件84密封,在相对的一端处被密封件136密封,并且在套筒32、34之间的交界面处被密封部件42密封。由于药瓶14和第二套筒34在致动过程中朝着柔性容器12前进,因而该中心通道35的容积必然减小,因此压缩位于该中心通道35内的空气。该压缩的空气必须在该连接器10到达最终制动位置之前除去。因此,当O形环42移动通过该第二套筒34的第一部分56、到达直径较大的第二套筒34的第二部分58时,该密封部件342不再接触该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图6),因此允许该压缩的空气通过套筒32、34的接合处而除去。
在图7所示的致动位置处,在柔性容器12中所装的稀释液能够通过该刺穿部件76以重构装在药瓶14中的药物。一旦药物被重构,并且得到的混合物完全通过该刺穿部件76并进入该柔性容器12之后,药瓶14和第二套筒34能够被拉回离开该柔性容器12。如图8所示,当该第二套筒34被拉回时,该刺穿组件26被倾斜的隆起66的凸缘67保持到位。但是,第一套筒32的止动表面74不接触该倾斜的隆起66并且能够返回。此刺穿部件76的金属插管83保持在药瓶14的塞子内,而刺穿部件76的塑料尖头81被拉过该隔膜128和第二密封部件136(图8)。这个位置称作不活动位置,或重构后的位置。第二密封部件136是弹性的,并且在塑料尖头通过后形成密封,因此防止了得到的混合物回滴到药瓶14中或进入该套筒组件24的通道35中。
结果得到的混合物能够通过连接于该柔性容器12上的第二口18的合适的管道(未示出)而供给病人。
图9和10示出连接器装置10的另一个实施例,该连接器装置10具有替代性的药瓶连接结构。类似的零部件将赋予同样的附图标记。如图9所示,连接器装置10利用另一种指件组件92,总的用附图标记200表示,以及另一种密封部件84或隔板,总的用附图标记202表示。该指件组件200在指件98的底部具有盘形的基底或板204。该板204具有第一面206和第二面208。该板204还具有从第一面向第二面延伸通过该板204的中心开口210。该板204还具有从该盘的第二面208延伸出的环形环212。该环形环212具有大体圆头的圆形端表面214。该环形环212还具有内唇部216。优选地,该板204和环形环212与刚性材料做的指件组件92一体地模制。在最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环形环212用PVC材料制造。隔板202类似于隔板84,但是它具有支撑中心孔塞220的圆锥形的中心部分218。该隔板202类似于前面所描述的隔板84,被支撑在该连接器装置10中。该隔板202定位在基底91和该指件组件92的底部之间,其中,该板204延伸过该隔板202。中心孔塞220安装在该中心开口210中,并抵靠该内唇部216。
图10示出具有固定地连接于该夹紧组件28的药瓶14的连接器装置10。正如在前面所讨论过的,该药瓶14具有卷边环22,该卷边环22在塞住药瓶14的开口的橡胶塞20上具有孔或圆形开口。该开口形成橡胶塞20的目标部位。如图10所示,环形环212的尺寸被做成使它配合在该卷边环22的开口中。该环形环212不接触该卷边环22。正如所讨论过的,该环形环212是刚性的并具有大于橡胶塞20的硬度。该环形环212使橡胶塞20变形但是并不切开或刺穿进该橡胶塞20中。该环形环212密封地接合该橡胶塞20,从而形成对封闭部件或塞子20的流体紧密密封。一旦密封后,金属插管83刺穿过该中心孔塞220,通过该环形环212和塞子20并进入该药瓶14中。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环形环212被一体连接于板204和指件组件92。或者,可以修改隔板202用以支撑该刚性环形环212。
图11和12示出与该连接器装置10一起使用的密封部件84的另一个实施例,总的用附图标记250表示。类似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于上面所讨论的密封部件84,该密封部件250具有盘形的基底,该基底具有第一表面251和第二表面253。环形隆起112从该盘的第二表面253处向药瓶14的顶部轴向延伸。该密封部件250还具有同心地设置在环形隆起112内并且也从该盘的第二表面253延伸的盖252。该盖252大致呈截头圆锥的形状。该盖252具有连接于顶壁256的截头圆锥形的侧壁254。在优选实施例中,该顶壁256具有稍稍凹形的形状。该截头圆锥形侧壁254从该盘向药瓶14延伸比环状隆起112远。该密封部件250在靠近侧壁254的底部的下表面上具有凹陷部分258。
图12示出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10的类似于密封部件84的密封部件250以及连接于夹紧组件28的药瓶14。如图所示,盖252的顶壁256偏转到一大体上平面的位置处,以紧密地、密封地与药瓶14的橡胶塞20配合。如果希望的话,则该橡胶塞20可以模制成具有用以容纳该顶壁256的凹陷。该截头圆锥的侧壁254向外弯曲。因此,盖252并不使橡胶塞20变形。环形隆起112紧密地、密封地配合在药瓶14的卷边环22上。凹陷部分258容纳盖252相对于药瓶14的偏转。因此,密封部件250对药瓶14的封闭部件提供了双重流体紧密密封。盖252密封地配合橡胶塞20的目标部位,且环形隆起112密封地配合该橡胶塞20的外侧。通过提供双重密封结构,密封部件250提供了更大的密封能力。像密封部件84一样,优选地,密封部件250也能够用硅树脂PL-S146制成。
在图9—12公开的两种密封结构中,都设有密封部件,其直接靠着橡胶塞20。环形环212和盖252提供了靠着该橡胶塞的目标部位的密封。在卷边环22下面的区域中橡胶塞不太可能被污染的情况下,由于环形环212和盖252直接贴着橡胶塞20密封,因而将不包括消毒。
图13—18公开了与连接器装置10一起使用的密封部件84的另一个实施例,总的用附图标记300标记。如图所示,密封部件300主要包括基底302、隔膜片304和环形隆起306。
如图13—15所示,基底302大体上为盘形。该盘或基底302具有第一表面308和第二表面310。该第一表面308面向连接器10,而第二表面310面向所要连接于该连接器10的容器。该基底302在其周边具有相同的槽结构,以便于如上所述将该密封部件300连接于该连接器10。
该隔膜片部件304大体上为从该基底302的第二表面310处延伸的柔性部件。该隔膜片304从基底302的大致中心部分处延伸出来。该隔膜片部件304可以看作截头圆锥形状。该隔膜片部件340具有截头的或环形的侧壁312和横向延伸并连接于该环形侧壁312的隔膜316。该隔膜片部件304的隔膜316适于面对药瓶14的封闭部件。如图16所示,隔膜316优选具有稍稍凸形的外表面317。该环形壁312具有从其延伸出来的唇部313。该唇部313也是环形的,在远端处,该唇部313具有圆形的突起314。正如在下面详细说明的,该隔膜片部件304能够与容器的封闭部件形成第一流体紧密密封。
该环形隆起306从该盘302的第二表面310处延伸。该环形隆起306环绕该隔膜片304并且定位在该隔膜片部件304的外面。该环形隆起306从近端向远端轴向向外地逐渐变细。正如在下面详细说明的,该环形隆起部306能够与容器的封闭部件形成第二流体紧密密封。如图13和15所示,隔膜片部件304从第二表面310处延伸第一长度,而该环形隆起部306从第二表面310处延伸第二长度。该第二长度小于该第一长度,因此,隔膜片部件304从第二表面310延伸的距离大于该环形隆起延伸的距离。
图17—18示出连接于连接器10的密封部件300。该密封部件300类似于如上所述地连接。图17—18还示出连接于连接器10的药瓶14。如上所述,药瓶14具有包括橡胶塞20和卷边环22的封闭部件。该卷边环22具有限定出位于该橡胶塞20上的目标部位23(图18)的中心开口。还应当注意,该药瓶14可以连接于连接器10,并且然后将一收缩包覆部件350施加在药瓶14上并连接于该夹紧组件28。如果希望,则药瓶14、连接器10(未致动)和容器12可以以这种方式运输。
当药瓶14连接于连接器10时,密封部件300对药瓶14提供了双重密封。具体地说,该隔膜片部件304邻接封闭件,从而与药瓶14的封闭件一起提供第一流体紧密密封,而环形隆起306邻接封闭件,从而与药瓶14的封闭件一起提供第二流体紧密密封。具体而言,该隔膜片部件304的圆形的突起314在目标部位处凹入该橡胶塞20中,形成了第一密封。在该卷边环22和环形壁312和该隔膜片部件304的隔膜316之间保持了空间330。隔膜316面对该橡胶塞20。环形隆起306向外偏转紧贴该卷边环22,以形成第二密封。应当理解,其它变化也能够形成双重密封,例如用O形环。
还是如图17—18所示,当药瓶14连接于连接器10时,该隔膜片件304初始接触药瓶14的橡胶塞20。随着药瓶14进一步向前移动到夹紧组件28中,该隔膜片304朝着该刺穿部件76初始地位移。当进一步向前时,环形壁316自身折叠,同时唇部312对橡胶塞20形成流体紧密密封。这种作用还将隔膜316移动到第二位置处,其中表面317从稍稍凸形的表面移动到大体上平坦的表面。该隔膜片部件304和环形隆起306的相应的高度和柔性使它们这些部件能够解决在不同封闭件的高度中的尺寸差异问题。
图19—21示出与连接器10一起使用的密封部件84的另一个实施例,总的用附图标记400标记。该密封部件400或隔板400一般具有基底402、和环形环406。该隔板400是用一般的刚性材料制造的单个的一体部件。因此,隔板400优选用单个工艺注射成型。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隔板400由聚乙烯制造。还可以用PVC材料。
如图19—20所示,基底402大体上为盘形。该盘或基底402具有第一表面408和第二表面410。该第一表面408面向连接器10,而第二表面410面向连接于该连接器10的容器。该基底402在其周边处具有相同的槽结构,以便于如上所述将该密封部件400连接于该连接器10。该基底402还具有从该环形环406沿着该基底402延伸的多个辐板405。
当该环形环406优选地与基底402一体模制时,该环形环406为刚性件。该环形环406从该基底402的第二表面410处延伸。该环形环406定位在该基底402的大体中心部分处。该环406限定出一开口412,优选地为位于基底402中的中心开口412。隔膜414定位在该中心开口412中。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隔膜414可以看作该基底402的一部分并且与基底402一体模制。在优选实施例中,隔膜414与基底402轴向地间隔开。这种布置提供了增强的消毒,并且有助于防止刺穿部件在隔膜414上取心形成孔,其中取心部分将堵塞该刺穿部件76。该隔膜414还被设计成:当药瓶14连接于连接器10时与药瓶14的封闭件20间隔开。
该刚性环形环406在远端处具有突起416。该突起416逐渐变细成圆端部418。该刚性环形环406能够与药瓶14的封闭件20形成流体紧密密封。
图21A示出连接于连接器10的隔板400。该隔板400与夹紧组件28类似地合作,以便如上所述安装在连接器10中。图21A还示出连接于该连接器10的药瓶14。该药瓶14具有定位在药瓶14的开口中的橡胶塞20和设置在该橡胶塞20上卷边环22。该卷边环22具有形成该橡胶塞20上的目标部位23的孔。当药瓶14连接于连接器10时,隔板400对药瓶14提供流体紧密密封。具体地说,环形环406邻接橡胶塞20以形成密封。具体而言,环形突起418充分地凹入橡胶塞20,用以提供流体紧密密封。该环形环406的高度被设置成使得在该环形环406和橡胶塞20之间实现足够的过盈配合。该环形环的圆形端部确保了该橡胶塞20凹入但不切开该环形环406。还是如图21A所示,该环形环406与该卷边环22向内间隔开,其中在该环形环406和卷边环22之间保持了空间420。正如所讨论的,隔膜414与橡胶塞20间隔开。在药瓶14连接之后,该连接器10可以被致动,如图21B和21C所示,其中该刺穿部件76刺穿过该隔膜414和橡胶塞20并进入该药瓶14中。该连接器10也可以定位在图21D所示的致动位置处。
在有些药瓶中,所用的橡胶塞20在其顶表面处可能会具有缺陷。该橡胶塞20在对应于位于其上的目标部位的若干位置处可能具有若干隆起。该橡胶塞20还可能具有若干识别标记。这些缺陷或标记能够改变橡胶塞20的高度。隔板400的刚性足以使橡胶塞20变形而不刺穿它,并且不管在该橡胶塞上的缺陷或标记如何,都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流体紧密密封。
图22—24示出与连接器10一起使用的密封部件84的又一种实施例。该密封部件500或隔板500具有由刚性材料制成的一部分和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可刺穿部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隔板500的这些部分在两次注射注模法工艺中同时形成。但是,应当理解,其它工艺也可以用来连接单独部分,包括嵌入模制工艺。还可以用粘合剂或过盈配合。
如图22和23所示,隔板500通常具有基底502和隔膜504。
如图22和23所示,基底502大体上为盘形。该盘或基底502具有第一表面508和第二表面510。该第一表面508面向连接器10,而第二表面510面向连接于该连接器10的容器。该基底502具有通孔512,优选在基底502的中心处。该开口限定了基底502的内表面513。该基底502还具有从其第二表面处延伸并围绕该中心开口512的环形环514。该环形环514逐渐变细,其中远端具有圆形的突起516。如下所述,该环形环512能够与药瓶1的封闭件20形成流体紧密密封。第一面508具有凹陷部分507。
隔膜504定位在中心开口512,并且封闭该开口512。该隔膜具有有悬垂支腿520的大体平面的部分518。该支腿520连接于该基底502的内表面513。
如图22和23进一步所示,该基底502具有如上所述的类似的槽结构,用于将该隔板500连接于夹紧组件28。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基底可以具有轴环522。为此,基底502具有外圆周边缘524。该轴环522连接于该外圆周边缘。具体说,该基底502具有舌片526,而轴环522具有内圆周槽528。该舌片526由该槽528所接纳。如上所述,该轴环522具有槽结构。此外,该轴环522由和该隔膜504同样的橡胶形成。
正如所讨论的,在优选实施例中,隔板500用两次注射注模法形成。隔板500的基底502是刚性的塑料。隔板500的隔膜504和轴环522是柔软的橡胶材料。这些部件在本领域熟知的两次注射工艺中同时形成。用塑料形成的隔板500具有刚性,与封闭件一起提供流体紧密密封,同时在隔膜中具有用于穿刺部件的柔软材料,以便容易刺穿过。
图24示出连接于连接器10的隔板500。该隔板500与夹紧组件28类似地合作,以便如上所述安装在连接器10中。图24还示出连接于连接器10的药瓶14。该药瓶14具有定位在药瓶14的开口中的橡胶塞20和定位在该橡胶塞20上卷边环22。该卷边环22具有限定该橡胶塞20上的目标部位23的孔。当药瓶14连接于连接器10时,隔板500对药瓶14提供流体紧密密封。具体地说,环形环514邻接橡胶塞20以形成密封。具体是,环形突起516充分凹入橡胶塞20,提供流体紧密密封。该环形环514的高度被设置成使得在该环形环514和橡胶塞20之间实现足够的过盈配合。该环形环的圆形端部确保了该橡胶塞20凹入但不被该环形环406切割开。还是如图24所示,该环形环514与该卷边环22向内间隔开,其中在该环形环514和卷边环22之间保持了空间530。在药瓶14连接之后,该连接器10可以被致动,其中该刺穿部件76刺穿过该隔膜414和橡胶塞20并进入该药瓶14中。
图25—30示出呈锁紧装置形式的部件,用于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一起使用。图29示出连接器,用附图标记600表示,该连接器连接于第一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应当理解,图29中的连接器600基本上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的连接器10,并且很容易用于这些实施例。还是如图29所示,通常用602表示的该锁紧装置以可释放的方式连接于该连接器600。和前面一样,第一容器12优选为诸如柔性袋的稀释液容器。同样,第二容器14优选为装有药物的小瓶。应当理解,该连接器600的总的结构类似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该锁紧装置602通常是固定于该连接器600的夹子(clip)。该锁紧装置602通常起防止该连接装置600过早地致动的装置的作用,其中相对的套筒移动被选择性地防止。该锁紧装置602通常包括固定部分603和夹紧部分605。
图25示出与连接器装置600分离开的锁紧装置602。该锁紧装置602的固定部分603优选地包括两个伸出部610。该固定部分是该锁紧装置602连接于该连接装置600的那部分。该伸出部610是用于将该锁紧装置602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600的第一套筒612的固定装置。当锁紧装置固定于连接器装置600时,这两个伸出部610优选地绕第一套筒612延伸。这两个伸出部610优选地形成了不闭环状的圆柱形,其半径大致等于第一套筒612的外径。该不闭环状的圆柱形具有开口,该开口的尺寸被做成允许第一套筒612被搭扣进出该不闭环状的圆柱中。如图26所示,该两个伸出部610通常包括导入部分613。该导入部分613通常包括倾斜壁614,当将套筒612插入该锁紧装置602中时,该倾斜壁614有助于将圆柱形的第一套筒612引导进由该伸出部610形成的不闭环状的圆柱内。
该锁紧装置优选地包括夹紧部分605,用于促进将该锁紧装置固定与该套筒612和从该套筒612上卸下。该夹紧部分605通常包括如图26所示的把手,优选地包括两个鳍片615,鳍片615很容易被人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握住。优选地,鳍片615从它们连接于该锁紧装置602的固定部分603的基底部分的地方以一定角度相互远离延伸。优选地,隆起616定位于靠近鳍片614的终止端,它们与锁紧装置602的固定部分相对。该隆起616使鳍片614能够更容易被握住。
所示的该锁紧装置602固定于图28—30所示的连接器装置600。该锁紧装置602绕该第一套筒612固定。该锁紧装置602通常具有操作结构,用以将第一套筒612保持在基本固定的相对位置处。该锁紧装置602具有邻接第二套筒622的一部分和邻接与该第一套筒或第一容器相联的结构的另一部分。该锁紧装置602能够邻接于所希望的其它结构,以将套筒保持在基本固定的相对位置处。更具体地说,该锁紧装置602邻接于诸如凸缘618、台肩、或从口连接器620延伸的延伸部件618的结构。该口连接器620基本上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口连接器30。应当理解,该口连接器组件30的凸缘618可以看作与第一套筒612相联。当锁紧装置602固定于连接器装置600时,该锁紧装置602的另一端邻接于第二套筒622的端部或端部凸缘。以这种方式,该伸出部610用于将锁紧装置602固定于该连接器装置604和锁紧该连接器装置600的双重目的,以致于第一容器12和第二套筒622不能相互移动成将连接器装置600放置成致动位置。因此,锁紧装置602与该连接器装置600的结构合作,防止了该连接器装置600的第一套筒612和第二套筒622轴向移动。因此,在连接器600能够致动之前,该锁紧装置602必须真正从该第一套筒612卸下。正如能够理解的,套筒与刺穿部件合作以形成流体连通,该锁紧装置602也可以看作选择性地防止该刺穿部件移动。
优选地,该锁紧装置602用半刚性的聚合物材料构成。优选地,该材料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便于当该锁紧装置602连接于该连接器装置600时,通过不允许该第一套筒612和第二套筒622相对于相互轴向移动,能够防止过早地致动。但是,优选地,该材料是足够柔性的,使得当该圆柱形的第一套筒612沿着纬度方向插入该锁紧装置602或从该锁紧装置602退出时,该伸出部610向外弯曲,如图26和27所示。在优选实施例中,该锁紧装置602用单种材料模制,但是其它实施例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用于该锁紧装置602的不同的部分。
在使用中,该锁紧装置602优选地适用于第一套筒612,在这里它保到持直到使用者准备致动该连接器600为止。该锁紧装置602可以与具有预先连接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连接器600结合便用,或者与具有用于连接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的装置的连接器600结合使用。优选地,至少第一容器12是预先连接的,当希望致动该连接器600时,使用者确保该第一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被连接,或者在必要时连接。在这时,该连接器600处于备用状态,如图29所示。然后使用者握住该锁紧装置602的把手,按压鳍片615,并将该锁紧装置602从第一套筒612推开。一旦该锁紧装置602被移开,使用者将第二容器定位在一硬表面上,然后,使用者握住口连接器620的凸缘的顶表面,优选地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尖。然后,使用者沿着第二容器的方向对该凸缘618施加作用力(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通常为竖直力),朝着第二容器14移动第一容器12。当这样做时,通过该连接器装置600的刺穿部件624,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12、14之间形成了流体连通。然后,该连接器装置600处于致动位置,其中流体能够在容器12、14之间流动。
本实施例的锁紧装置602与连接于第一容器12和第二容器14的连接器装置600一起使用具有许多益处。该锁紧装置602防止连接器装置600过早地致动。即便当施加作用力时,该作用力将以其它方式开始致动过程或者引起该连接器装置致动,该锁紧装置602也将该连接器装置600保持在非致动位置处。在不先卸下锁紧装置602的情况下,通常使用者不能致动该连接器装置,因为不能产生足够的力以破坏该锁紧装置60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锁紧装置602是指示该连接器装置不处于致动位置的非常可视的指示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连接器装置600的套筒可以具有第一颜色。该锁紧装置602可以具有感觉不同于该连接器600的套筒或其它部分的颜色,以致于容易看见该锁紧装置602被安装在连接器600上并且尚未被卸下。而且该锁紧装置602的制造不昂贵,且使用简单。
图31一36示出用于防止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过早地致动的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在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该装置与该连接器是一体的。优选地,用于防止过早地致动的装置包括使用具有升高的隆起的第一套筒和具有环形边缘的第二套筒。应当理解,这些结构在套筒上能够转换。还应当理解,当处于预定位置时,该升高的隆起和边缘可以看作只有在预定位置处时才允许套筒移动的锁紧部件。应当理解,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套筒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的套筒。该连接器装置的其它部件也是类似的。
在这个实施例中,并且如图33所示,连接器装置10、600通常具有如上所述的类似的套筒结构。环形边缘640优选地定位于第二套筒644的内表面642上并且径向地向内延伸。该第二套筒644在结构上基本上类似于上面所述的第二套筒34。优选地,边缘640靠近第二套筒644的第一端646绕该内表面642周围延伸。优选地,该边缘640包括至少一个开口648,更优选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开口。如图33所示,当使用两个开口时,优选地该开口648被布置在该内表面642基本相对的两侧上。该第二套筒644还包括搁板649,当该连接器装置被组装并且处于非致动位置时,其内表面接触第一套筒650。
还是如图33所示,优选地该第二套筒644还包括定位在该套筒644的外表面上的若干防嵌套肋645。这些防嵌套肋645通常朝着套筒644的一端并朝着该套筒644的端部凸缘定位。当在自动过程中装配该连接器10,当多个套筒被加载在料斗中时,这些防嵌套的肋645允许该套筒变得容易被分离开。应当理解,虽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使用了四个防嵌套的肋,但是也可以使用单个防嵌套的肋。还应当理解,防嵌套的肋645在尺寸上可以变化,并且包括绕该套筒644的整个周边延伸的肋。
优选地,第二套筒644包括可视的装置,用于当第一套筒650被安装在该第二套筒644内时指示该开口648的位置,并且以其它方式挡住使用者不能看见该开口所在的位置。用于指示该开口648位置、并且因此指示该套筒的正确的相对旋转位置的一种可视装置示于图33中,该可视装置包括从该第二套筒644的第一端646切去的部分662。优选地,该切去的部分662具有与开口648同样的宽度并且与开口648对准。可以使用用于指示开口648的位置的其它可视装置,具有同样的有益结果。可视装置的另一个例子示于图36。在这里,边缘640中的开口648与第二套筒644的外表面上的升高部分664对齐。在不明显脱离这里所指的装置的情况下,立即想起用于指示开口648的位置的许多其它的可视装置,包括颜色。
在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用于指示开口648的位置并与其对准的能触知的装置。优选地,在靠近该边缘640的上表面的开口648处定位有若干锁销647。当如下面详细地所述,与第一套筒件650结合使用时,这些锁销647提供了能触知的装置,该能触知的装置通过阻止第一套筒旋转而能够被使用者感知,从而指示开口648的位置。
优选地,第二套筒644与第一套筒650相联,如图31和32所示。第一套筒650在结构上基本类似于前面所述的第一套筒32。优选地,第一套筒650包括靠近其第二端的凸缘660,当它们处于非致动位置时,该第二端接合第二套筒644。第一套筒650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升高的隆起652。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两个升高的隆起652。优选地,该升高的隆起652是升高的台阶并具有终止在斜面656上的基本上扁平的顶部654,或平面部分654。优选地,台阶的长度大于使连接器装置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所需要的距离,但是该台阶并不延伸该第一套筒的全长。而是,具有在斜面656处的终止端,第一套筒650以连续圆柱的形式延伸超过该终止端。
优选地,第一套筒650的圆柱形部分延续超过该台阶的终止端,以便于提供具有不变直径的恒定环形表面658,无论该第一套筒650的旋转定向如何,机器能够始终如一地抓住该表面。因为与具有隆起的不规则形状的圆柱相比,机器比较容易抓住具有不变半径的圆柱,因此这在一些机器加工和消毒过程中是较有用的。
当第一套筒部件650和第二套筒部件644在如图32所示的非致动的位置时,第一套筒部件650的凸缘660接合第二套筒部件644的搁板649,防止第一套筒部件650沿着箭头A所示的方向移动,并且防止由于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而与第二套筒644部件分离开。该第一套筒650和第二套筒644相联并且以这种方式相互连接。这些套筒650、644可以相对于彼此旋转地运动,并且当套筒650、644如下面详细地描述的适当地对准时,第一套筒650可以沿着箭头B的方向相对于第二套筒644移动。
第二套筒部件644的边缘(rim)640和第一套筒部件650的升高的隆起652合作地操作,用以将套筒部件650、644保持在非致动位置并防止连接器装置10、600过早地致动。该隆起652和边缘640也可以看作径向延伸元件。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径向延伸元件与套筒650、644是一体的。在非致动位置处,第一套筒650沿箭头A的方向的相对轴向移动受第一套筒650的凸缘660和第二套筒644的搁板649的接合约束。第一套筒650沿箭头B的方向的相对轴向移动也被限制,除非第一套筒650的升高的隆起652与第二套筒644的边缘640上的开口648对准。在它们没有对准时,该升高的隆起652接触边缘640并防止套筒650、644轴向移动。即便在套筒没有对准时,轴向移动也被限制,但旋转运动仍然是可能的。当套筒644、650已经被旋转得使它们适当地对准时,使用者只需要施加刺穿与套筒650、644连接的容器12、14的封闭件所需要的力,从而将套筒644、650移动到致动位置。
套筒644、650的正确对准包括将升高的隆起652或台阶与边缘640的开口648对准,如图31—33的一个实施例所示。通过将第一套筒650的台阶与第二套筒644的切去部分662可视对准,使用者可以采用对准可视装置。图35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示出第一套筒650的台阶652与第二套筒666的升高部分664对准。指示对准的可触知的装置可以与可视装置结合使用或单独使用。当第一套筒650旋转时,位于靠近开口648的肋640上的锁销647接触第一套筒644的隆起652,指示开口的存在。
图34是第一、第二套筒部件644、650放大的局部剖视图。第一套筒650包括升高的隆起652,或台阶。它还包括凸缘660和密封表面668,该密封表面668优选通过使用O形环672而与第二套筒644的内壁670形成密封。为了容易模制,优选的,该升高的隆起652或台阶的直径、或通过圆柱形第一套筒650的中心线的高度小于该第一套筒650的密封表面668的直径或高度。通过将升高的隆起652的高度保持小于密封表面668的高度,在制造时第一套筒650容易沿着凸缘660的方向从模具(未示出)中取出。这使得脱模简单、快速并且在模制零件时节省时间和成本。
指示套筒644、650对准的装置也可以在制造连接器装置10时使用,以确保套筒不对准。在连接器装置的制造和运输期间,优选地使套筒644、650不对准以防止过早致动。因此,当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644、650在制造期间被连接时,它们故意不对准。这可以以许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确保不对准的一种方法是装配第一套筒部件和第二套筒部件644、650,不管套筒对准或不对准。然后检查对准,优选地用可视指示器。该可视指示器可以包括上面所述的切去部分662,或升高部分664,并且由使用者共同参考以检查对准。优选地,对准的检查在制造过程中自动进行,并且借助于编程的照像系统完成。当该照像系统检查到未对准的套筒时,允许它们通过。当该照像系统检查到对准的套筒时,有意地使它们不对准,并且优选地在它们通过之前重新检查。
确保制造期间不对准的另一种可用的方法是初始定位套筒644、650,有意使得它们不对准。然后用照像机、或如果希望的话则用其它自动装置检查这种不对准。
图37—39示出用于防止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过早致动的另一个实施例。用附图标记700表示的连接器装置优选地包括第一套筒702和具有一体的锁紧部件的第二套筒704。应当理解,该第一套筒702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的第一套筒32,而第二套筒704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的第二套筒34。连接器装置700的总的结构类似于前面描述的连接器10、600。
正如对于前面的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套筒部件702具有优选地连接于第一容器的第一端706和优选地与第二套筒部件704相联并可以可操作的方式连接于第二套筒部件704的第二端706。在这里,第二端706包括凸缘708,或止动件。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702、704内设置了刺穿部件710。第一套筒部件702优选包括套筒槽712和套筒隆起714,它们通常绕第一套筒702的外表面延伸。该套筒隆起714可以看作径向延伸部分或径向延伸部件。该套筒槽712沿着第一套筒702的轴向长度与套筒隆起714间隔开。优选地,该第一套筒702包括升高的密封表面716,其与密封部件742接触,优选地为O形环,其结构类似于前面实施例所描述的结构。
第二套筒704与第一套筒702相连并被设置成使套筒702、704能够相对于彼此从非致动位置轴向地移动到致动位置。优选地,该第二套筒704包括靠近第一端722的套筒肋720。该套筒肋720也可以看作径向延伸部分或径向延伸部件。该第二套筒704优选地还包括密封表面724,该密封表面724与O形接触并且当连接器装置700处于如图37所示的致动位置时,在第一套筒702和第二套筒704之间提供密封。该密封表面724的尺寸被做成使得在套筒702、704之间的密封由O形环保持,直到隆起714和肋720相互通过为止,如下面所描述的。
位于第一套筒702上的套筒隆起714与第二套筒704的套筒肋702一起形成锁紧部件726。该锁紧部件726通过提供对第一套筒702和第二套筒704的轴向移动的机械阻力而防止了连接器装置700过早致动。形成锁紧部件726的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共同作用以提供防止套筒702、704的相对移动的阻力。这些部件714、720的结构将提供预定的阻力。根据这些部件714、720的结构,该阻力可以改变。当对套筒702、704提供的力大于该阻力时,锁紧部件714、720分离开,其中,套筒702、704可以移动到致动位置。因此,当套筒702、7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时,第一套筒702具有一局部部分,该局部部分与第二套筒704上的部件合作产生力。在接合时,该局部部分和上述部件在套筒702、704的接合点处提供了局部化的且不同的力,以防止该连接器装置过早地致动。第二套筒04也可以看作具有与第一套筒702上的那个部件合作的局部部分。
还应当理解,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可以是位于相应套筒701、704上的完整的环形结构,因此绕套筒702、704的整个圆周延伸。还应当理解,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其中之一或两者可能不绕整个圆周延伸并且被分段。例如,图42示出一对分段的套筒隆起714。还有,图43示出分段套筒肋720。如果两个结构714、720都分段,则对套筒702、704提供附加的结构以防止不想要的套筒702、704的旋转,以确保正确对准,使得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处于相互接合的位置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套筒隆起714是如图42所示的分段的结构,而套筒肋720是位于第二套筒704上的完整的环形肋720。还应当理解,隆起714和肋720可以称作锁销、突出、伸出部、隆起、突起和隆起部分。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700优选地以上面结合图29所描述的同样的方式致动。这包括将连接的第二容器14定位在一实心表面上,并对与第一容器相连的结构、优选地为口连接器凸缘施加作用力,使第一连接的容器12和第一套筒702沿着第二容器14的方向移动,并进入致动位置。本实施例的锁紧部件726提供阻力并增大了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套筒702、704所需要的力的量,其中流体能够在容器12、14中间流动。致动连接器装置700所需要的力的大小优选地在10—12磅之间的范围内。致动力必须克服该锁紧部件726所施加的阻力。
如图37—39所示,当足够的力施加于口连接器凸缘、或接受该力的其它结构时,第二套筒704的套筒肋720移动到环形槽712外并移向第一套筒702的套筒隆起714。该环形隆起714和肋720优选地是倾斜的,并且当隆起714和肋720移动到彼此的顶部上时,套筒702、704的材料弯曲。随着每个部件或伸出部的最高点向着另一个的最高点移动,阻力增加,直到到达不返回点为止,并且这些部件变为脱离开并移动相互通过。不返回点是这样的点,在该点处,隆起714和肋720的顶点对准,如图38所示。优选地,一旦到达该点处,使用者停止两个套筒702、704相对于彼此的轴向移动非常困难或不可能。
当连接器装置700从非致动位置轴向地移动到致动位置,它通过一过渡位置。该过渡位置包括任何位置,其中套筒702、704已经从非致动位置向致动的位置移动,但是尚未到达不返回点。优选的,在整个过渡位置,保持第一套筒部件702和第二套筒部件704之间的密封。优选地,该密封由定位在第一套筒部件702和第二套筒部件704之间密封部件742形成。优选地,通过在整个过渡位置保持O形环与第一套筒部件702的密封表面716和第二套筒704的密封表面724接触,保持由O形环形成的密封。当第一套筒702相对于第二套筒704轴向移动时,该O形环沿着密封表面724滑动。也可能发生该O形环沿着密封表面716的某种移动。密封表面724的长度优选地大于第一套筒702相对于第二套筒704从非致动位置走到不返回点所移动过的距离。因此,在套筒702、704在通过过渡位置的整个移动期间,密封由O形环保持。一直保持到第一套筒702的套筒隆起714和第二套筒704的套筒肋720已经相互移动通过,该O形环移动离开该密封表面724,并且在第一和第二套筒的接合处的密封破裂为止。因此,如图37—41所示,当套筒702、704处于非致动位置时,套筒702、704具有第一相对位置。在这个位置处,O形环在套筒702和704之间形成密封。该延伸部件714、720共同作用以提供阻止套筒702、704从第一相对位置移动的作用力。当提供的致动力克服阻力时,套筒702、704从第一相对位置位移,其中延伸部件714、720脱离开,并且由O形环提供的密封破裂。
图40和41示出具有一体的锁紧部件726的套筒702、704的另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同样的附图标记用来描述图40和41所示的替代性实施例。正如前面关于图37—39的实施例所讨论的,第一套筒702上的套筒槽712和套筒隆起714轴向间隔开一较短距离。因此,在非致动位置处,第二套筒704上的套筒肋720被接纳在套筒槽712内,并且因此而与环形隆起714间隔开。在这种结构中,在套筒肋720开始与套筒隆起714接合之前,套筒702、704必须移动一较短距离。如图40和41的替代性实施例所示,套筒隆起714沿着第一套筒702向第一套筒702的端部轴向地移动,接近第二套筒704的夹紧组件端部。在这种结构中,隆起714接近套筒槽712。图41用实线示出该套筒隆起714的另一个位置的放大的视图,而图37的实施例的的套筒隆起用虚线示出,并且用附图标记714′表示。因此,在该非致动位置处,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之间的轴向间隔基本上被消除。隆起714和肋720各自的表面是表面对表面接合。在这种结构中,一旦力被施加以使该套筒702、7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基本上同时开始接合。因此,锁紧部件工作以防止该连接器装置过早地致动,比图37—39的实施例更快,其中在隆起714和肋720接合之前,套筒702、704移动一较短距离。但是,一旦接合之后,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的整个操作与上面的描述是相同的。正如前面所讨论的,应当理解,如果希望的话,则第二套筒34上的第二台阶64形式的止动表面64可以被去掉。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的接合将防止套筒32、34任何过早移动,直到希望为止。还应当理解,隆起714和肋720可以位于相对的套筒702、704上。
图40A示出图40的连接器装置,但是其中套筒702、704具有另一种结构。在这个具体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套筒704的内表面上的密封表面724与图40所示的第二套筒704上的密封表面724相比稍稍伸长。正如前面实施例的第二套筒34一样,图40所示的第二套筒704可以看作具有第一部分756和第二部分758。该第二部分758与第一部分756相比具有较大的直径和较大的径向尺寸。与诸如前面实施例的台阶64的不同的台阶相反,第二套筒704的内表面具有逐渐变细的导入表面757,该导入表面757使第二套筒704在第一部分756和第二部分758之间过渡。在这种结构形式中,第一套筒702的带凸缘的第二端部738其径向尺寸减小,使得该带凸缘的第二端部738容纳较长的密封表面724。正如在前面的实施例一样,当套筒702、704位于致动的位置时,O形环742被挤压在第一套筒702的密封表面716和第二套筒704的密封表面724之间。由于图40A的密封表面比较长,因而当套筒702、704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时,O形环742比前面的实施例提供较长时间的密封。当套筒702、704轴向移动并且O形环742从第一部分756通过该逐渐变细的表面757向较大直径的第二部分758移动时,然后类似于前面实施例,由O形环742形成的密封破裂。应当理解,密封表面724可以按照希望变化,使得在致动时O形环742在套筒702、704之间提供所希望时间的密封。
如上面所讨论的,考虑到防止连接器装置过早致动可以有很多种可能的结构。应当理解,在本连接器装置的实施例中这些结构可以按照希望组合。例如,连接器装置可以包括图25—30的锁紧夹子和图37—41所示的套筒隆起/套筒肋结构两者。其它组合容易明白。
图44—47示出与本发明连接器装置一起使用的密封部件84的另一个实施例,用附图标记800表示。该密封部件800,或隔板800,或药瓶隔板800,通常具有用刚性材料制造的一部分和橡胶样的材料的轴环。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隔板800的该部分在两次注射注模法中同时形成。但是,应当理解,可以用包括嵌入模制的其它方法连接该单独的部分。也可以用粘合剂或过盈配合。如图44—47所示,隔板通常具有基底802和隔膜803。
如图44和45一般地所示,基底802大体上为盘形。该盘或基底802具有第一表面804和第二表面806。该第一表面804面向连接器10,而第二表面806面向连接于该连接器10的容器。该基底802具有通过该基底的开口808,优选位于该基底的中心处。该开口限定出该基底802的内表面810。该基底还包括从该基底802的第二表面806处延伸并环绕该中心开口的环形环812。该环形环是锥形的,其中远端具有圆形突起814。如在前面例如关于图22—24所示的隔板所描述的,该圆形突起能够与药瓶14的封闭件20形成流体紧密密封。隔板的这个实施例还能够以类似的方式与药瓶14的封闭件20形成流体紧密密封。
隔膜803定位在中心开口808内并封闭该开口808。隔膜803具有有悬垂支腿818的大体平面的部分816。该悬垂支腿818连接于该基底802的内表面810。
如图44—47进一步所示,优选地该基底802包括凹槽820。优选地在该凹槽820中设置轴环822。该轴环822优选地用刚性较小并且比基底802的材料柔软的橡胶样材料形成。该轴环822具有隆起824,便于将该隔板800定位在连接器10中。还应当理解,该第二表面806在外圆周处大体上是平面的。这个表面与指件组件92的底部平面配合。这可以在例如图51中看到,其结构和操作将在下面详细地描述。
正如所讨论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隔板800用两次注射注模法形成。隔板的基底802是刚性的塑料。隔板800的轴环822是较柔软的橡胶样材料。正如本领域所熟知的,这些部件用两次注射注模法同时模制在一起。因此,当这个实施例的隔板800被刺穿时,其具有来自塑料的刚性,为该隔板800提供刚性,并且还具有橡胶样材料的柔软度或柔性,其中该材料接触连接器以提供流体紧密密封。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装置10能够在借助于自动工艺制造的装置中具有提供基本一致的致动力的特征。
在一个特征中,该装置10能够被构造成减小滑动套筒32、34之间的摩擦,因此,使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能够更加容易相对于彼此滑动。应当理解,这个特征也能够用于其它实施例的套筒,例如图37—41的套筒702、704。正如所讨论的,在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中,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通过注塑成型法由塑料形成。可以将润滑添加剂用在与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其中之一或两者的连接中。在这个实施例中,润滑添加剂用于所用的注射成型法中以形成套筒32、34。润滑添加剂的使用还能够减小该装置的致动力。
例如,如图42所示,第一套筒32能够被注射成型,其中能够将润滑添加剂加入注模材料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套筒32、34用聚碳酸酯材料形成。这种功能润滑剂起初与用来形成套筒32的树脂材料混合,并在高温下模制,以提供所希望的表面润滑性。该润滑添加剂在混合和模制之后的整个时间都能够向塑料表面发光(bloom)。在整个时间决定塑料润滑程度的这种发光的运动学由润滑剂的分子尺寸、润滑剂含量、环境温度和塑料基底的化学性控制。该润滑添加剂的含量通常从重量的1%至5%变化,以得到所希望的润滑性,同时不损害套筒32、34的材料机械性能。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套筒32被注射成型,其中使用诸如超大分子量(UHMW)的聚硅氧烷的塑料润滑添加剂。该润滑添加剂一般将有助于套筒32、34的移动。具体地说,表面润滑性对于相互接合的套筒32、34的那些部分,例如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非常有用,这将在下面详细描述。因此,套筒32、34,702、704相对于彼此更加均匀地滑动,因此提供更加均匀的致动力。
所用的聚硅氧烷润滑剂可以是任何已知的有机硅氧烷,或其化学衍生物,并且优选地是聚烷基硅氧烷,更优选地为聚甲基硅氧烷,甚至更优选地为超大分子量(“UHMW”)聚甲基硅氧烷。该聚硅氧烷可以包括:高分子量的聚硅氧烷(例如多基硅氧烷母料)、低分子硅氧烷油(例如氟化硅氧烷)及其混合物。其它合适的聚硅氧烷包括:乙烯基封端的硅氧烷,氢氧基封端的硅氧烷,氢化物封端的硅氧烷,硅烷醇封端的硅氧烷,氨丙基封端的硅氧烷,甲醇(氢氧基)硅氧烷,丙烯酰封端的硅氧烷,聚甲基硅氧烷及其混合物。在其它实施例中,聚硅氧烷包括聚甲基苯基硅氧烷,聚二苯基硅氧烷,乙烯基甲基硅氧烷,乙烯基二甲基-硅氧烷,乙烯基甲氧基硅氧烷及其混合物。
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采用其它不同类型的塑料润滑添加剂。该润滑添加剂可以包括脂肪族的氨基化合物(例如,eurucamide),金属性硬脂酸(例如,锌硬脂酸),蜡/粉末(例如PTFE或聚乙烯腊),酯(例如蔗糖酯,甘油酯),高分子量聚硅氧烷,低分子量硅氧烷油(例如,氟化的硅氧烷)以及工艺油(例如,矿物油)及其混合物。套筒32、34也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塑料形成,包括聚碳酸酯。根据部件的工艺条件或材料要求,润滑添加剂可以呈现不同的物理形式,例如粉料、碎粒,颗粒材料或液体。除了注射成型法之外,也可以用其它方法,例如,压铸模法,传递模塑法以及铸造和反应注射成型法(RIM)。也可以采用挤压法。
利用塑料润滑添加剂具有许多优点。首先,表面润滑性有助于套筒32、34,702、704的滑动,尤其是,例如在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相互作用时提供了更均匀的致动力。润滑添加剂还能够减小致动力。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利用润滑添加剂是简单有效的。这种方法还加快了零件的装配并降低了制造成本。诸如UHMW聚硅氧烷的润滑添加剂基本上是不流动的,因此,污染和相关联的功能性降低减到最小。在注射成型过程中用润滑添加剂还提供了完全的均匀的表面涂层。这种方法在例如硅树脂涂覆中不需要溶剂,使工艺更加环保。
还应当理解,可以仅在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其中之一使用塑料润滑添加剂。如果希望,则也可以在第一套筒32和第二套筒34两者中使用塑料润滑添加剂。还应当理解,塑料润滑添加剂可以用于该装置10的其它部件。在一个例子中,润滑添加剂可以用于形成刺穿组件的尖头的工艺中。或者,该塑料尖头可以具有单独涂敷的硅树脂涂层。在任何情况下,润滑剂有助于尖头插入第一容器12中。
润滑剂也可以经由其它方法而与套筒32相联。例如,如图42所示,涂油墨的部分850可以涂敷于套筒32,其中油墨包含润滑剂。该涂油墨的部分850可以涂敷在不同的位置处或者在套筒32的周围间隔开。如图42所示,将涂油墨的部分859涂敷在套筒隆起71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润滑剂可以喷涂或者沉积在套筒32上。
图43示出有助于提供更均匀的致动力的另一个特征。如前面的实施例所示,第二套筒34具有端部凸缘852,该端部凸缘852通常具有实心环形环的形式。在图43所示的该实施例中,该端部凸缘852具有不连续的环。具体地说,该端部凸缘852具有将其分成若干凸缘段856的切口854。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端部凸缘852具有四个切口854和四个端部凸缘段856。当由于装置10从非致动位置移动到致动位置、该环形隆起714和环形肋720相互接合时,该切口854使这些端部凸缘段856更容易挠曲。因此,当隆起714和肋720发生位移时,该不连续的环挠曲,其中不连续性增强了径向挠曲性。还应当注意,在这个实施例中,套筒肋720被分段并且不围绕第二套筒34的整个圆周延伸。
图48和49示出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其中,重构装置10可以被构造成接纳多种不同尺寸的容器中的一个,或者具体地说,许多不同尺寸药瓶14中的一个。该重构装置10可以被构造成具有利用不同的指件组件92的若干替代性夹紧组件28。一般而言,可以用尺寸被做成与第二容器14的尺寸一样的指件组件92,该第二容器与该重构装置10一起使用。图48示出与前面的实施例一样的第二套筒34和指件组件92的分解视图。在这些实施例中,指件组件92的尺寸被做成通常接纳尺寸为20mm的药瓶。如上所述,该指件组件92具有连接于第二套筒34的基底部分860。图49示出第二套筒34的分解视图,但是利用另一种指件组件862。该指件组件862具有与图48的指件组件92大体上同样基底部分864,并且如这里通常所描述的,连接于第二套筒34。任何指件组件都可以构造成具有合适的结构,与这里公开的任何密封部件84一起使用,包括密封部件84或图44的药瓶隔板800。但是,图49中的指件组件862具有不同的结构,其能够接纳不同于图48的尺寸的药瓶14。在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与图48的指件组件92的六个分段指件不同,该指件组件862具有三个分段的指件866。该三个分段的指件866的尺寸被做成并间隔成接纳的药瓶14小于图48的药瓶14。在优选实施例中,图49的指件组件862的尺寸被做成接纳尺寸为13mm的药瓶14。因此,图48的指件组件92可以看作主要的第二连接部件,而图49的指件组件862可以看作辅助的第二连接部件。每个第二连接部件均适于连接于不同尺寸的容器。该第二套筒或夹紧组件可以接纳任何一种指件组件。
这个特征使该重构装置10通常能够被批量生产,并且通常是同样的,但是在单个零件中,指件组件92、862有变化,该装置能够接纳不同尺寸的药瓶。而两个不同尺寸的指件组件92、862和药瓶14示于图48和49,应当理解,许多其它指件组件可以用于接纳其它尺寸的药瓶14。
图50示出关于颜色指示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图50示出第二套筒34和图25的锁紧装置602的颜色示意图。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4具有颜色,该颜色知觉上不同于锁紧装置602的颜色。这给使用者一种指示,指示该重构装置10不在致动位置处。在另一个特征中,第一套筒32还可以具有知觉上不同于第二套筒34和锁紧装置602二者的颜色。
图51—57示出本发明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另外的大致的操作顺序。这个实施例的连接器装置10具有大体上同样的结构,但是以组合的形式利用了上述不同实施例的不同特征。例如,连接器装置的总的结构类似于图1—8和图21A—D。但是,图51—57的连接器装置还利用了图25的锁紧夹,图37—41的隆起/肋结构,以及图44—47的隔板。为了简单起见,第一实施例的附图标记和另外的附图标记一起使用,用作描述其它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和特征的附图标记。应当理解,图51的连接器装置消毒地连接于柔性袋12和药瓶14以形成重构组件,重构组件总的用附图标记1标识(也见图29)。能够理解,用这种消毒连接,而不破坏刺穿部件的密封,重构组件1能够以预先封装的形式制造并由使用者存储以便于以后使用。还应当理解,根据容器12、14所用的材料以及连接器装置10和容器12、14之间的连接,当为了以后使用而存储重构组件1时,该重构组件1不需要多余的包装袋来装整个组件。
图51示出在重构组件1,其中连接器装置10连接于柔性袋12和药瓶14。口连接器组件的薄膜管是合适的溶剂结合于柔性容器12的口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此能够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口连接器组件的聚合物薄膜管是适合的溶剂结合于该塑料口搭扣。该药瓶14还具有绕其和第二套筒34的一部分定位的收缩包覆元件。虽然该包覆元件在图55—57没有示出,但是应当理解,该收缩包覆元件在整个重构过程中将保留在该重构组件上。在这个实施例中,该夹紧组件的那部分形成该第二套筒34的一部分,或与该第二套筒34是一体的。还应当注意,当使用药瓶隔板800时,该指件组件92具有大体上平坦的基底部分,该基底部分与该药瓶隔板800的大体上平坦的第二表面配合。该第一环形边缘108接合该药瓶隔板800的轴环824。
图51还示出处于致动位置的连接器10,在该致动位置处,连接器10处于其最伸长的状态。锁紧装置602定位在第一套筒32上以便有助于防止过早致动(见图29)。在非致动的位置处,并且如图25所示,套筒隆起714处于与套筒肋720大致接合,从而也有助于防止过早致动。而且,在该非致动的位置处,第一套筒32的顶表面51邻接第二套筒34的止动表面64。轴套70被保持在轴套止动表面69和该突出部分62之间。正如所讨论的,该药瓶14已经被插入夹紧组件20中。因此,指件98b上的竖立肋106凹入该药瓶14的卷边环的侧面。因此该药瓶14柔性地连接于连接器10。如图51进一步所示,隔板800的环形环812在药瓶14的顶部形成流体紧密密封。该环形环812定位在由卷边环形成的目标部位内,并且不接触该卷边环。因此,药瓶14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连接器10上而不刺穿药瓶14的封闭件20。
图53—56示出该连接器的致动过程。一旦使用者决定致动过程将要开始之后,使用者卸下该锁紧夹602,正如进一步参考图51和29所能够理解的,通过将药瓶的14的底部放置在例如桌子顶面上,该连接器10通常能够致动。然后,使用者能够抓住口连接器30的凸缘或台肩131,并且对连接器装置10施加向下的力,其中套筒朝着相互轴向移动。该连接器装置10也可以通过握住套筒32、34并朝着相互移动该套筒32、34而致动。
图53和54示出致动过程开始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的一部分。如图53所示,当套筒32、34初始移动时,肋720开始在隆起714上移动,需要额外的力。图54以对应于隆起714的顶点的关系示出该肋720的顶点。这个位置通常被称为不返回点。隆起714和肋720的结构是这样的,使得该连接器装置不能静态地确保这个位置。一旦相应的顶点相互通过之后,进一步移动套筒32、34所需要的力减小。正如所讨论的,对O形环提供密封表面的套筒32、34相应部分的尺寸被做成使得在套筒之间由该O形环所提供的滑动密封在致动过程期间保持,直到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相互通过之后为止。因此,套筒32、34之间空间的尺寸被做成并构造成使得O形环保持在径向压缩的状态下,从而在套筒32、34之间提供密封,直到该套筒隆起714和套筒肋720相互通过为止。因此,还应当理解,该连接器10保持密封,直到套筒32、34移动通过不返回点为止。
如图55进一步所示,随着第二套筒34沿着第一套筒32移动,该塑料尖头81接合第二密封部件136。由于所用的材料,该尖头81将尚未刺穿过该第二密封部件136。与该接合相关联的摩擦将引起轴套70沿着第二套筒34移动,其中该金属插管83将刺穿该隔板800和药瓶14的封闭件20。如图56所示,随着第二套筒34进一步沿着第一套筒32移动,第一套筒32上的止动表面74向着该刺穿组件76上的轴套70的止动表面86移动并与之接合。因此该轴套70沿着第二套筒34的第三部分60移动,其中该轴套70沿着倾斜的隆起部分66运动并最终通过该凸缘67。这个运动迫使在刺穿组件76的第二端80上的金属插管83完全刺穿过该隔板800和封闭件20并因而进入药瓶14中。随着该刺穿部件76刺穿止动件22,该刺传布件76的第二端现在经受较大的摩擦。这个摩擦引起在刺穿部件76的第一端的塑料尖头81向柔性容器12前进。该塑料尖头81刺穿过第二密封部件136和隔膜128。因此,该连接器装置10的结构提供了在柔性容器12之前刺穿该药瓶14。
还是如图56所示,套筒32、34轴向移动,其中轴套70向着密封部件84前进,而且,第二套筒34的第一端48向第一套筒32的第一端36行进。这个位置(图56)表示致动位置。在该致动位置处,刺穿部件76的第二端80的金属插管83刺穿过药瓶14的封闭件20,而该刺穿部件76第一端76的塑料尖头81刺穿过第二密封部件136。因此,在柔性袋12和药瓶14之间建立了经过该刺穿部件76的中心流体通道82的流体连通。
应当理解,当连接器10处在致动位置时,该中心通道35在一端处由密封部件84与外部环境密封,且在相对的一端处由第二密封部件136密封,在套筒32、34之间的交界面上由密封部件42密封。由于在致动过程中药瓶14和第二套筒34向着柔性容器12前进,因而中心通道35的容积必然减小,因而压缩位于该中心通道35中的空气,该被压缩的空气在该连接器10到达最终的致动位置之前必须释放掉。因此,当O形环42移动通过第二套筒34的第一部分56到达该第二套筒34的第二部分58的较大的直径时,密封部件42不再接触该第二套筒34的内表面(图55),从而允许被压缩的空气通过套筒32、34的连接处而被释放掉。
在图56所示的致动位置处,装在柔性容器12中的稀释液DI能够通过刺穿部件76,以重构装在药瓶14中的药物DU。在这个形成流体连通的致动位置处,在柔性容器12和药瓶14之间形成密封的流体通道899。尽管该密封通道899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挤压柔性袋12的力以迫使稀释液从该柔性袋12进入药瓶14,但是该密封通道899仍然保持密封。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者挤压袋12能够使该流体通道受到大约25psi的压力。该密封的流体通道通常由沿着该装置10的多个密封限定出。第一密封900通过口连接器的薄膜管和柔性袋12的口管之间的溶剂结合而限定。第二密封902被限定在薄膜管126和该口连接器30的搭扣环124之间。第三密封904被限定在该搭扣环124和口隔板136之间。第四密封906围绕该塑料尖头81由口隔板136形成。第五密封908由金属插管83和塑料尖头81之间的粘性结合限定。第六密封910由围绕该金属插管83的药瓶封闭件20形成。当连接器在致动位置时,这些密封的组合防止了稀释液通过连接器10泄漏。密封上面所述的密封的流体通道899的辅助密封912可以看作由在药瓶14的封闭件上的隔板800的环形环812形成。应当理解,该密封流体通道899可以由更多或更少的上述密封限定出。
正如所讨论的,来自柔性袋12的稀释液通过该刺穿部件76进入药瓶14中以重构装在该药瓶中14的药物。一旦该药物被重构之后,结果得到的混合物然后通过该刺穿部件76完全流回并进入该柔性容器12。如图57所示,当第二套筒34被拉回时,刺穿组件26被斜面隆起66的凸缘67保持到位。但是,第一套筒32的止动表面74并不接触该斜面隆起66,而且能够缩回。刺穿部件76的金属插管83保持在夹紧组件的接纳室内,具体地说保持在药瓶14的封闭件内。刺穿部件76的塑料尖头81被拉动通过该隔膜128和第二密封部件136(图57)。这个位置被称为不活动位置,或重构后的位置。第二密封部件136是弹性的,并且在塑料尖头81通过之后形成密封,因此防止结果得到的混合物回滴到药瓶14中,或进入套筒组件24的通道35中。还应当理解,可以利用不同于该斜面隆起66的结构用以在不活动位置处将金属插管83保持在药瓶14内。例如,药瓶封闭件20或金属插管83可以被构造成使得摩擦或足够的过盈配合将该金属插管保持在药瓶14内。药瓶隔板84也可以类似地构造。可以提供另外的结构直接与金属插管83合作,而不是轴套70。
结果得到的混合物留在柔性容器12中。然后可以将结果得到的混合物通过连接于该柔性容器12的第二口18的适当的供给管线(未示出)而供给病人。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装置包含许多不同的特征。应当理解所述若干不同实施例的不同特征可以根据希望交换或组合,以形成本发明的装置,该装置还能够用于本发明的方法。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具体实施例,但是可以想起许多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用于与医用连接器一起使用的锁紧装置,该医用连接器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建立流体连通,该医用连接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用于将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的刺穿部件,该锁紧装置包括用于防止该医用连接器过早致动的装置,该用于防止过早致动的装置包括构造为定位在套筒上的部件,该部件包括:用于将该部件连接于所述套筒的装置;和用于将该套筒锁定在非致动位置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中当该部件定位在所述套筒上时,所述连接于所述套筒的装置适于绕该套筒的一部分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紧装置,其中当该部件定位在所述套筒上时,该连接于所述套筒的装置还包括适于绕该套筒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延伸的延伸部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紧装置,其中该锁紧装置包括:适于抵靠另一个套筒的部件;和与该第一容器相联以便于保持该第二套筒处于实质上固定的相对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连接于所述套筒的装置和该锁紧装置是一体的。
6.一种用于与医用连接器一起使用的锁紧装置,该医用连接器用于在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之间形成流体连通,该医用连接器包括: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和用于将该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设置成流体连通的刺穿部件,该锁紧装置包括用于防止该医用连接器过早致动的装置,其中用于防止过早致动的装置包括适于连接于该第一套筒的夹子,该夹子具有适于抵靠该第二套筒的结构和与该第一容器相联的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夹子包括弯曲的环状柱体,用以使该夹子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套筒。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夹子具有夹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0/744,953 | 2003-12-23 | ||
US10/744,953 US7425209B2 (en) | 1998-09-15 | 2003-12-23 | Sliding reconstitution device for a diluent container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4800386270A Division CN1897908B (zh) | 2003-12-23 | 2004-12-01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67933A true CN101467933A (zh) | 2009-07-01 |
Family
ID=408258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9100014075A Pending CN101467934A (zh) | 2003-12-23 | 2004-12-01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CNA200910001408XA Pending CN101467933A (zh) | 2003-12-23 | 2004-12-01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9100014075A Pending CN101467934A (zh) | 2003-12-23 | 2004-12-01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11005273A (zh) |
CN (2) | CN101467934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3260A (zh) * | 2010-08-25 | 2013-06-12 |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 有助于用户进行重组的组件 |
CN103961262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 用于连接医疗容器的适配器 |
CN105120824A (zh) * | 2013-03-14 | 2015-12-02 | 康尔福盛303公司 | 用于与瓶盖侧向卡合的药瓶转接器 |
CN107468520A (zh) * | 2012-02-02 | 2017-12-15 | 碧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与医用容器相联接的适配器 |
WO2018024092A1 (zh) * | 2016-08-03 | 2018-02-08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及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 |
CN111278403A (zh) * | 2017-11-02 | 2020-06-12 |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 容器适配器、输送组件和将液体输送给患者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585015B (zh) * | 2009-12-04 | 2016-03-23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瓶体适配器 |
IL215699A0 (en) * | 2011-10-11 | 2011-12-29 | Medimop Medical Projects Ltd | Liquid drug reconstitution assemblage for use with iv bag and drug vial |
EP3072494B1 (en) * | 2012-03-01 | 2017-10-18 |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Ltd. | Pressure equalizing device and receptacle |
WO2018085828A1 (en) * | 2016-11-07 | 2018-05-11 | Celgard, Llc | Battery separators |
JP2023154285A (ja) * | 2022-04-06 | 2023-10-19 | 明彦 谷 | 液体注入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て液体が注入される密閉容器 |
-
2004
- 2004-12-01 CN CNA2009100014075A patent/CN101467934A/zh active Pending
- 2004-12-01 CN CNA200910001408XA patent/CN101467933A/zh active Pending
-
2010
- 2010-08-18 JP JP2010183514A patent/JP2011005273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53260A (zh) * | 2010-08-25 | 2013-06-12 | 巴克斯特国际公司 | 有助于用户进行重组的组件 |
CN107468520A (zh) * | 2012-02-02 | 2017-12-15 | 碧迪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与医用容器相联接的适配器 |
CN103961262A (zh) * | 2013-01-28 | 2014-08-06 |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 用于连接医疗容器的适配器 |
CN103961262B (zh) * | 2013-01-28 | 2019-02-19 | 贝克顿迪金森法国公司 | 用于连接医疗容器的适配器 |
CN105120824A (zh) * | 2013-03-14 | 2015-12-02 | 康尔福盛303公司 | 用于与瓶盖侧向卡合的药瓶转接器 |
CN105120824B (zh) * | 2013-03-14 | 2018-04-24 | 康尔福盛303公司 | 用于与瓶盖侧向卡合的药瓶转接器 |
WO2018024092A1 (zh) * | 2016-08-03 | 2018-02-08 | 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装置及一种密闭式流体转移方法 |
CN111278403A (zh) * | 2017-11-02 | 2020-06-12 |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 容器适配器、输送组件和将液体输送给患者的方法 |
CN111278403B (zh) * | 2017-11-02 | 2023-08-11 |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 容器适配器、输送组件和将液体输送给患者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67934A (zh) | 2009-07-01 |
JP2011005273A (ja) | 2011-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897908B (zh)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
CN100509081C (zh) | 用于稀释剂容器的滑动重组装置 | |
AU762850B2 (en) | Sliding reconstitution device for a diluent container | |
US6875203B1 (en) | Vial connecting device for a sliding reconstitution device for a diluent container | |
CN101467933A (zh) | 用于稀释液容器的滑动重构装置 | |
CN106999346A (zh) | 容器以及封闭件 | |
CN102458342A (zh) | 改进的密封阻塞装置 | |
CN109715123B (zh) | 具有鲁尔接头的小瓶组件 | |
CN104271104B (zh) | 带针的连接部件、药剂溶解套件 | |
AU2003204050B2 (en) | Sliding reconstitution device for a diluent container | |
TW202224663A (zh) | 塑膠製的配接頭以及密閉式藥物搬運系統 | |
MXPA00000361A (en) | Improvements related to medical container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