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9470A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59470A CN101459470A CNA2007101609765A CN200710160976A CN101459470A CN 101459470 A CN101459470 A CN 101459470A CN A2007101609765 A CNA2007101609765 A CN A2007101609765A CN 200710160976 A CN200710160976 A CN 200710160976A CN 101459470 A CN101459470 A CN 1014594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precoding
- optical
- module
- multiplex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07418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l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8—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04B10/505—Laser transmitters using external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162—Return-to-zero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16—Details of coding or modulation
- H04B10/548—Phase or frequency modulation
- H04B10/556—Digital modulation, e.g.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DPSK] or frequency shift keying [FSK]
- H04B10/5561—Digital phase mod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6—Non-coherent receivers, e.g. using direct detection
- H04B10/67—Optical arrangements in the receiver
- H04B10/676—Optical arrangements in the receiver for all-optical demodulation of the input optical signal
- H04B10/677—Optical arrangements in the receiver for all-optical demodulation of the input optical signal for differentially modulated signal, e.g. DPSK signal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20/00—Application
- F05B2220/60—Application making use of surplus or waste energy
- F05B2220/602—Application making use of surplus or waste energy with energy recovery turbin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传输系统、光发射装置和方法、光接收装置和方法,属于光通信领域。该系统包括发射端装置和接收端装置。光发射装置包括预编码模块、复用模块和调制模块。光接收装置包括解调模块和转换模块。光发射方法包括: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复用和调制后输出。光接收方法包括:接收传输信号的光信号;按预设延时对该光信号进行解调,预设延时为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将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电信号得到传输信号的信息。本发明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采用现有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高速的预编码功能,在解调时采用扩大的延时时间,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和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传输系统、光发射装置、光接收装置、光发射的方法和光接收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中视频业务的增加,对整个网络的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的光网络的速率主要是10Gb/s速率,因此需要对光网络进行速率升级,下一代的光网络速率为40Gb/s及更高的速率。以太网的速率以10倍的速率进行升级,如100GE(Gigabit Ethernet,吉比特以太网),100Gb/s的光传输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光传输系统中,光调制码型是整个系统的关键,调制码型的选择直接和光传输系统的传输性能、光谱效率、非线性容忍度、色散容忍度等特性直接相关。在10Gb/s光传输系统中主要以NRZ为主要调制码型。40Gb/s光传输系统存在着多种光调制码型,如NRZ(Non-Return Zero,非归零)、RZ(Return Zero,归零)、CSRZ(Carrier-Supressed Return Zero,载波抑制归零)、ODB(Optical Doubinary,光双二进制)、DRZ(Return Zero Doubinary,归零光双二进制)和DQPSK(Differential Quadrature Phase Shifter Keying,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码)等。100Gb/s光传输系统中存在DQPSK、VSB、NRZ、ODB等多种光调制码型。由于光调制码型如DPSK、DQPSK的光谱平滑、非线性容忍度及色散容忍度大,因此已经成为40Gb/s及100Gb/s的备选方案之一。
现有技术的DPSK和DQPSK系统中是对相邻的脉冲相位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传输数据的正确信息。首先以100Gb/s RZ-DQPSK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在RZ-DQPSK系统的发射端先对待传输的数据进行预编码,分成两路,一路为Iin信号输入到双平行调制器的一臂,另一路为Qin信号输入到双平行臂调制器的另一臂。从LD(激光器)发出的光信号经过双平行调制器调制后得到携带传输数据信号的DQPSK光调制信号。DQPSK光信号经过一个RZ脉冲产生单元后得到RZ-DQPSK光脉冲信号,然后输入到传输光纤中。参见图2,为6个光脉冲信号,第一个光脉冲信号至第六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分别为:π5/4、π/4、π7/4、π3/4、π3/4和π/4。通过比较相邻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差,可以得出传输数据的信息。如第4个光脉冲信号与第5个光脉冲信号相比,相位未发生变化,第5个光脉冲信号和第6个光脉冲信号相比,相位发生变化,相应地,可以得到传输数据中对应的两位数据信息。
其中预编码部分是DQPSK光传输系统的关键部分,包括复用和预编码。参见图3,以8路12.5Gb/s信号复用成100Gb/s信号为例进行说明。4路12.5Gb/s信号I1、I2、I3和I4复用成50Gb/s信号U,4路12.5Gb/s信号Q1、Q2、Q3和Q4复用成50Gb/s信号V。信号U和V分别表示同相和正交相比特分量。然后对50Gb/s的U和V路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最终编码后的50Gb/s信号Iin和Qin信号输入到双平行调制器中。其中50Gb/s的信号U和V的预编码规则为:
公式中的下标表示比特序列的时间位置,表示异或。表示取反。双平行调制器调制后的光信号再变成光脉冲信号,然后经过光纤传输到达接收端。参见图4,来自光纤的RZ-DQPSK光信号经过MZI(Mach-Zender Interferometer,马赫—泽德干涉仪)将差分的相位信息转换为强度信息,转换后的光信号经过平衡接收机接收后,转换为电信号。由于RZ-DQPSK系统中相邻的脉冲相位变化携带了数据的信息,因此MZI对传输信号中的一路延时一个码元周期的时间,该码元周期是指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在100Gb/sRZ-DQPSK系统中为20ps,另一路附加一定的相位变化。其中,MZI1中的第二路光信号附加π/4相位的变化,MZI2中的第二路光信号附加-π/4的相位变化。参见图5,MZI1对第一路光信号进行1码元周期的延时,对第二路光信号附加π/4光信号,经过平衡接收机1接收后得到电流信号,由此可以得出传输的数据信息。
下面以40Gb/s DPSK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6,在发射端对传输数据A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数据B,也可以先对传输数据进行复用,然后预编码(复用器图中未画出)。DPSK系统中的预编码部分主要由一个异或门XOR和一个1bit延时器构成,XOR的两路输入数据来自传输数据A和得到的预编码数据B的1bit延时。预编码数据B经过MZM(Mach-Zendermodulator,马赫-泽德调制器)调制后输入到光纤中,经光纤传输给接收端。参见图7,在接收端对光纤传输来的信号,采用MZI进行解调,由于DPSK系统中相邻的脉冲相位变化携带了数据的信息,因此MZI对传输信号中的一路信号延时1波特率的时间,在40Gb/s DPSK系统中即为25ps,MZI转换后的光信号经过平衡接收机接收后,转换为电信号,从而得到传输数据的信息。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缺点:
RZ-DQPSK系统或DPSK系统中的预编码部分需要采用高速器件来达到1个码元周期的延时,从而完成预编码。如在100Gb/s系统中,需要预编码部分采用50Gb/s的电逻辑器件。这对硬件的要求很高,技术实现比较苛刻,而且采用高速预编码器件来实现,不能采用低速的预编码器件,在成本上也是很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光传输过程中对硬件的要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光发射装置、光接收装置和光发射的方法、光接收的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端装置,用于对待传输信号先进行预编码,然后对所述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对所述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接收端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装置输出的光信号,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解调,将所述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所述预设的延时为所述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发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
复用模块,用于对所述预编码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
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复用模块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接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装置收到的传输信号的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预设的延时为发送所述传输信号的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解调模块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传输信号的信息。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发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然后对所述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
对所述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接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信号的光信号;
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预设的延时为发送所述光信号的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将所述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传输信号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发射端先预编码后复用,且接收端按码元周期时间与发射端复用的支路数目乘积的结果作为延时时间进行解调,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采用现有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高速的预编码功能,相应地在解调时采用扩大的延时时间,这种方案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RZ-DQPSK系统的发射端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RZ-DQPSK系统的发射端RZ-DQPSK光信号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RZ-DQPSK系统的发射端预编码部分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RZ-DQPSK系统的接收端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中RZ-DQPSK系统的接收端光信号和电信号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中DPSK系统的发射端示意图;
图7是现有技术中DPSK系统的接收端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光传输系统的结构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装置预编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装置得到的非相邻RZ-DQPSK光脉冲信号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传输系统中接收端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MZI1解调及平衡接收机1转换成电信号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传输系统中另一种发射端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光传输系统中另一种接收端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光发射装置结构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光接收装置结构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光发射的方法流程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光接收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传输系统可以采用多种光调制码型,包括但不限于NRZ-DQPSK、RZ-DQPSK、CS-RZ-DQPSK、NRZ-DPSK、RZ-DPSK和CS-RZ-DPSK等等。
实施例1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传输系统,具体包括:
发射端装置,用于对待传输信号先进行预编码,然后对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例如,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接收端装置,用于接收发射端装置输出的光信号,按预设的延时对该光信号进行解调,将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得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其中,预设的延时为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的乘积。
进一步地,上述发射端装置具体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复用模块,用于对预编码模块得到的多路编码数据进行复用;
调制模块,用于对复用模块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发射端装置进行预编码及复用的过程可以具体包括:对待传输的多路信号中的每一路信号按其码元周期的延时时间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然后对得到的多路编码数据进行复用。例如,参见图9,以采用RZ-DQPSK光调制码型的100Gb/s光传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在发射端有8路12.5Gb/s的待传输的支路信号,分别为U1、U2、U3、U4、V1、V2、V3和V4。发射端装置分别对这8路传输信号进行DQPSK预编码,得到8路12.5Gb/s的编码数据,分别为I1’、I2’、I3’、I4’、Q1’、Q2’、Q3’和Q4’。其中预编码的规则有多种,可以采用但不限于如下的规则:
公式中的下标表示比特序列的时间位置,表示异或。表示取反。采用一个复用器EMUX(Electronical Multiplexing,电复用)将得到的I1’、I2’、I3和I4’进行复用,复用后得到速率为50Gb/s的信号I’,采用另一个复用器EMUX将得到的Q1’、Q2’、Q3’和Q4’进行复用,复用后得到速率为50Gb/s的信号Q’。然后将复用后的信号I’和Q’输入到调制器中进行调制。
由于在复用前先进行预编码,本实施例中发射端装置的预编码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预编码功能。例如,在采用RZ-DQPSK光调制码型的100Gb/s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有8路12.5Gb/s的待传输的支路信号,参见图3,现有技术中先进行复用,得到两个50Gb/s的信号,然后进行预编码,则该预编码部分需要高速器件来实现;参见图9,本实施例中,先对12.5Gb/s的支路信号进行预编码,得到速率仍为12.5Gb/s的编码数据,然后对12.5Gb/s的编码数据进行复用,则该预编码部分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的低速器件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端装置可以采用多种调制器,如双平行调制器、电调制器或MZM。在图9的例子中,采用双平行调制器调制后可以得到非相邻的RZ-DQPSK光信号;本实施例中的发射端装置可以具体采用RZ脉冲产生单元将调制后的信号转换为光脉冲信号,例如,参见图10,RZ脉冲产生单元将发射端装置中的调制器调制后得到的信号转换为6个光脉冲信号,相位分别为π5/4、π/4、π7/4、π3/4、π3/4和π/4。当预编码时采用4支路的复用器时,得到的光脉冲信号中序列号相差为4的两个光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携带了传输信号的信息,如第1个光脉冲信号和第5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变化携带了传输信号中第1位的信息,第2个光脉冲信号和第6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变化携带了传输信号中第2位的信息等等。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是对相邻的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而是对相差固定个数的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相差的固定个数等于发射端装置中复用器的支路复用数目。
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接收端装置相比,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为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的乘积,比现有技术中延时的时间长,扩大了解调器的延时范围。例如,参见图11,采用RZ-DQPSK光调制码型的100Gb/s光传输系统中,发射端装置中复用器复用的支路数目为4,则接收端装置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为4倍的码元周期时间,即80ps。其中,MZI1和MZI2均对光纤传输来的信号延时80ps,并分别附加π/4和-π/4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后得到的信号分别输出给平衡接收机1和平衡接收机2,从而得到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的电平的高低可以得出传输信号的信息,如对应电平“低高高低高”得到的传输信号为“01101”等等。例如,参见图12,MZI1延时80ps,并附加π/4的信号进行解调,解调输出经过平衡接收机1转换后得到电信号,为两个高电平,则对应的传输信号为“11”或“00”。
上面以采用RZ-DQPSK光调制码型的100Gb/s光传输系统为例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光传输系统,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光传输系统还可以采用其他光调制码型,如DPSK光调制码型。下面以采用DPSK光调制码型的40Gb/s光传输系统为例进行说明。例如,参见图13,发射端有两路传输数据A1和A2,分别输入到预编码部分1和预编码部分2进行预编码,预编码采用XOR异或门和1bit的延时器,分别得到预编码数据B1和B2。B1和B2经过EMXU复用后加载在MZM上,MZM进行调制得到非相邻DPSK光信号,然后输出给光纤。参见图14,接收端采用MZI对光纤传输来的信号进行解调,然后由平衡接收机转换为电信号。由于发射端装置的复用器EMUX复用的支路数目为2,因此MZI的延时时间为2倍的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在40Gb/s光传输系统中为50ps。
本实施例通过发射端装置先预编码后复用,且接收端按发射端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与发射端复用的支路数目乘积的结果作为延时时间进行解调,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采用现有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高速的预编码功能,相应地在解调时采用扩大的延时时间,这种方案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和成本。发射端复用的支路数目决定了接收端解调的延时时间和支路降低后的低速速率。支路速率和复用支路数目成反比,解调的延时时间和复用支路数目成正比。
实施例2
参见图1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发射装置,具体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
复用模块,用于对预编码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
调制模块,用于对复用模块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例如,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其中,预编码模块具体包括:
预编码单元,用于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例如,待传输信号有10个支路信号,则对其中的每个支路信号都单独进行预编码,可以得到10路编码数据。
其中,复用模块可以具体为EMUX等,复用模块具体采用的复用支路数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其中,调制模块可以具体为双平行调制器、电调制器或MZM等等。
本实施例中预编码模块进行预编码时采用的预编码规则有多种,可以采用的预编码规则。由于在复用前先进行预编码,本实施例中发射端装置的预编码模块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预编码功能。预编码、复用、调制以及转换为光脉冲信号的具体过程同实施例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复用模块复用时的支路数目,即光发射装置得到的光脉冲信号中序列号相差为该数目的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变化携带了传输信号的信息。例如,当复用模块采用4支路的复用器时,得到的光脉冲信号中序列号相差为4的两个光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携带了传输信号的信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再是对相邻的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而是对相差固定个数的两个光脉冲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相差的固定个数等于发射端装置中复用的支路数目。
本实施例通过光发射装置先预编码然后进行复用,可以保证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采用现有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高速的预编码功能,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且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3
参见图1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接收装置,具体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按预设的延时对光接收装置收到的传输信号的光信号进行解调,该预设的延时为发送传输信号的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该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的乘积;
转换模块,用于将解调模块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该电信号得到传输信号的信息。
其中,解调模块可以具体为MZI,转换模块可以具体为接收机,包括平衡接收机和普通的PIN管等等。
本实施例中的接收端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接收端装置相比,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不同,其余均相同。其中,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为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的乘积,比现有技术中延时的时间长,扩大了解调器的延时范围。例如,采用RZ-DQPSK光调制码型的100Gb/s光传输系统中,如果发射端装置中复用器复用的支路数目为4,则接收端装置解调时延时的时间为4倍的码元周期时间,即80ps。
本实施例通过光接收装置按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与发射端复用的支路数目乘积的结果作为延时时间进行解调,在解调时采用扩大的延时时间,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实施例4
参见图1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发射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101: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其中,预编码可以采用现有的预编码规则;预编码的过程可以具体为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步骤102:对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具体地,可以对预编码得到的多路编码数据进行复用,如采用EMUX对4路12.5Gb/s编码数据进行复用,得到1路50Gb/s的信号;
步骤103:对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其中,调制可以采用多种调制器来实现,如采用双平行调制器、电调制器或MZM等等;
步骤104:将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给光纤,经光纤传输给接收端;进一步地,还可以采用RZ脉冲产生单元等将调制后的光信号转换为RZ光脉冲信号,其中,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如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变化携带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由于在复用前先进行预编码,本实施例中预编码可以采用现有的普通的低速器件来实现。
本实施例通过在发射端先预编码然后进行复用,可以保证在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采用现有的低速器件来实现高速的预编码功能,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且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5
参见图18,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接收的方法,具体包括:
步骤201:接收传输信号的光信号,该光信号携带发射端的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步骤202:按预设的延时对收到的光信号进行解调,如采用MZI来进行解调,预设的延时为发送该传输信号的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该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的乘积;例如,100Gb/s系统中复用的支路数目为2,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为20ps,则接收端解调时的延时时间为2倍的码元周期时间,即40ps;
步骤203:将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如用平衡接收机进行转换,根据电信号得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本实施例通过接收光脉冲信号时,按发射端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时间与发射端复用的支路数目乘积的结果的时间进行解调,在解调时采用扩大的延时时间,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实现难度。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软件实现,相应的软件可以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光发射装置的硬盘或光接收装置的硬盘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发射端装置,用于对待传输信号先进行预编码,然后对所述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对所述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接收端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发射端装置输出的光信号,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解调,将所述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所述预设的延时为所述发射端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端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装置具体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复用模块,用于对所述预编码模块得到的多路编码数据进行复用;
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复用模块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3.一种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预编码模块,用于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
复用模块,用于对所述预编码模块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
调制模块,用于对所述复用模块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编码模块具体包括:
预编码单元,用于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模块具体为电复用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模块具体为双平行调制器、电调制器或马赫-泽德调制器。
7.一种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解调模块,用于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装置收到的传输信号的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预设的延时为发送所述传输信号的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转换模块,用于将所述解调模块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传输信号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模块具体为马赫-泽德干涉仪。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具体为接收机。
10.一种光发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然后对所述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
对所述复用后的信号进行调制,将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输出,所述调制后的光信号中非相邻的光脉冲信号携带所述待传输信号的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发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待传输信号进行预编码,然后对所述预编码得到的数据进行复用,具体包括:
对待传输信号的各支路信号分别进行预编码,得到多路编码数据;
然后对所述多路编码数据进行复用。
12.一种光接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传输信号的光信号;
按预设的延时对所述光信号进行解调,所述预设的延时为发送所述光信号的发射装置复用的支路数目与所述发射装置复用后的信号的码元周期的乘积;
将所述解调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根据所述电信号得到所述传输信号的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609765A CN101459470A (zh) | 2007-12-14 | 2007-12-14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EP08861711A EP2157711A4 (en) | 2007-12-14 | 2008-12-09 |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
PCT/CN2008/073403 WO2009076888A1 (zh) | 2007-12-14 | 2008-12-09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US12/717,437 US20100239264A1 (en) | 2007-12-14 | 2010-03-04 |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609765A CN101459470A (zh) | 2007-12-14 | 2007-12-14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9470A true CN101459470A (zh) | 2009-06-17 |
Family
ID=40770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609765A Pending CN101459470A (zh) | 2007-12-14 | 2007-12-14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00239264A1 (zh) |
EP (1) | EP2157711A4 (zh) |
CN (1) | CN101459470A (zh) |
WO (1) | WO2009076888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9937A (zh) * | 2013-04-02 | 2013-07-10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高灵敏度的光发射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
WO2013166750A1 (zh) * | 2012-05-10 | 2013-1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多进制数字脉冲周期调制和解调方法 |
CN106160854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光电通信电路、模块、设备以及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93897B2 (en) | 2011-01-22 | 2014-04-08 | Viasat, Inc. | Digital demodulator architecture |
US8687974B2 (en) | 2011-01-22 | 2014-04-01 | Viasat, Inc. | Skew compensation and tracking in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8559828B2 (en) | 2011-01-22 | 2013-10-15 | Viasat, Inc. | Frame formatting for high rate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US8873953B2 (en) * | 2011-06-17 | 2014-10-28 | Nec Laboratories America, Inc. | Multiple-symbol polarization switching for differential-detection modulation formats |
JP2014192819A (ja) * | 2013-03-28 | 2014-10-06 | Nec Corp | 光送信装置、光送信方法、及び光送信プログラム |
JP5997088B2 (ja) * | 2013-03-29 | 2016-09-28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動的帯域割当方法、olt、及びponシステム |
US10481462B2 (en) * | 2015-10-27 | 2019-11-19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Signal control for segmented modulators |
US10615878B2 (en) * | 2016-01-15 | 2020-04-07 |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 Optical signal modulatio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49393A1 (en) * | 2001-11-30 | 2003-06-12 | Bookham Technology Plc | Differential encoder for an optical dqpsk modul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41028B2 (ja) * | 1998-11-25 | 2008-08-2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光デュオバイナリ伝送用の符号変換回路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送信装置および光受信装置 |
JP3474794B2 (ja) * | 1999-02-03 | 2003-12-08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符号変換回路及び符号変換多重化回路 |
JP4278332B2 (ja) * | 2001-06-29 | 2009-06-10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送信器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
KR100593998B1 (ko) * | 2003-09-25 | 2006-07-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프리코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광 듀오바이너리 전송장치 |
KR100520623B1 (ko) * | 2003-09-30 | 2005-10-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제로복귀 광 전송장치 |
AU2005303660B2 (en) * | 2004-11-15 | 2011-04-28 | Bae Systems Plc | Dat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JP2006245647A (ja) * | 2005-02-28 | 2006-09-14 | Fujitsu Ltd | 差動位相偏移変調方式に対応した送信器及びトランスポンダ |
US20060257149A1 (en) * | 2005-05-16 | 2006-11-16 | Hirth Ryan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ommodating multiple optical segments in a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
JP4597820B2 (ja) * | 2005-09-05 | 2010-12-1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パラレルプリコーダ回路 |
-
2007
- 2007-12-14 CN CNA2007101609765A patent/CN101459470A/zh active Pending
-
2008
- 2008-12-09 EP EP08861711A patent/EP215771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8-12-09 WO PCT/CN2008/073403 patent/WO200907688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
- 2010-03-04 US US12/717,437 patent/US2010023926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3049393A1 (en) * | 2001-11-30 | 2003-06-12 | Bookham Technology Plc | Differential encoder for an optical dqpsk modulator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3166750A1 (zh) * | 2012-05-10 | 2013-11-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用于光通信系统中的多进制数字脉冲周期调制和解调方法 |
CN103199937A (zh) * | 2013-04-02 | 2013-07-10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高灵敏度的光发射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
CN103199937B (zh) * | 2013-04-02 | 2015-04-15 |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 高灵敏度的光发射接收装置及实现方法 |
CN106160854A (zh) * | 2015-04-01 | 2016-11-23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光电通信电路、模块、设备以及方法 |
CN106160854B (zh) * | 2015-04-01 | 2019-01-18 | 索尔思光电(成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光电通信电路、模块、设备以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157711A1 (en) | 2010-02-24 |
EP2157711A4 (en) | 2010-11-10 |
US20100239264A1 (en) | 2010-09-23 |
WO2009076888A1 (zh) | 2009-06-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59470A (zh) | 光传输系统、装置和方法 | |
CN101860500B (zh) | 一种产生、接收相位偏振调制信号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8213806B2 (en) | Optical communications | |
JP5015288B2 (ja) | 光伝送方法および装置 | |
EP1519499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multilevel coded optical signals | |
CN102255664B (zh) | 基于时间间插归零码的偏振复用光通信方法及系统 | |
CN102687475B (zh) | 用于在光学网络部件中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光学网络部件 | |
CN101438518A (zh) | 用于高比特率系统的传输格式 | |
EP2526664B1 (en) | Apparatus for pseudo-return-to-zero modulation | |
US9490931B2 (en) | Muxponder and method of converting a plurality of tributary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ignals having a first bit rate into an optical line signal having a second, higher bit rate | |
JP4441275B2 (ja) | ダイレクト光学n相位相シフトキーイングを用いたエンコーダ、そのシステム及びエンコード方法 | |
JP2006245647A (ja) | 差動位相偏移変調方式に対応した送信器及びトランスポンダ | |
JP5321591B2 (ja) | 光送信装置、光受信装置およ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1867535B (zh) | 一种产生、接收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05450309A (zh) | 基于单个光滤波器的高速信号频率均衡和啁啾管理方法 | |
CN101141199B (zh) | 一种光发送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478347B (zh) | 无反馈回路的光差分正交移相键控调制器的预编码器 | |
EP2148455A1 (en) | A device and method to produce an optical modulating signal of rz-dpsk | |
WO2004023693A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bit-rate 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tdm) | |
Eiselt et al. | Requirements for 100-Gb/s metro networks | |
Mahdiraji et al. | Advanced modulation formats and multiplexing techniques for optica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N1497895A (zh) | 光传输系统 | |
Liu et al. | Optical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for high bit rate fiber transmission | |
Abdullah et al. | Duty-cycle division multiplexing (DCDM): a novel and economical optical multiplexing and electrical demultiplexing technique for high speed fiber optics networks | |
Kumar et al. | Advance Transceiver Mechanisms Enabling FOA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