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59374B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59374B CN101459374B CN2007101985091A CN200710198509A CN101459374B CN 101459374 B CN101459374 B CN 101459374B CN 2007101985091 A CN2007101985091 A CN 2007101985091A CN 200710198509 A CN200710198509 A CN 200710198509A CN 101459374 B CN101459374 B CN 1014593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circuit board
- power supply
- tank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包括:至少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以立体空间型态的组合在一容器的容槽中,其中第一电路板的电路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路之间设有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使其面积与体积小型化,可容置在一小型容器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将一次侧电路设在一独立的电路板,二次侧电路设在另一独立的电路板,所述的两电路板互为立体型态的组合,以达整体组合后的电路板整体体积缩小,可容纳入一容器的容槽中,同时一次侧电路与二次侧电路之间具有符合ITE绝缘间距规范。
背景技术
按现有的电源供应器,其电路板A如图13所示,电路板A可为长方形或圆形状,其处理交流电源的危险低电压一次侧电路B与安全低电压二次侧电路C分别被建构在电路板A的表面,其中危险低电压的一次侧电路B与安全低电压的二次侧电路C之间设有绝缘间距L,以符合ITE产品的安全规范,所述的规范包括:电击危险、能量危险、火灾危险、机械性危险、幅射危险与化学危险等的测试。因为所述的危险低电压的一次侧电路B及其电子组件与安全低电压的二水侧电路C及其电子组件均共构在单一的电路板A的表面上,因此电路板A的面积与体积大,当所述的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A要容置在较小空间的容器中是难以达成。因此如何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将其电路板容置在有限空间的容器中是本案钻研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包括:
至少由二片以上的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以互为平行或垂直的立体空间型态组合在一LED发光模块下端容器的容槽中,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上所设置的一次侧电路与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上所设置的二次侧电路之间设有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该绝缘间距至少为6.4m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其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使其面积与体积小型化,可容置在一小型容器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式电路板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立体式电路板与容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立体式电路板组合入容器中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容器的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两片电路板组合的立体式电路板;
图6为图6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两片电路板平行排列组合在容器的断面图;
图8为本发明容器为螺旋状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本发明应用在LED发光灯具的断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以两片电路板实施的电路方块图;
图11为本发明以两片电路板实施的电路方块图再一实施例;
图12为本发明以三片电路板实施的电路方块图;
图13为现有电路供应器,其电路板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电路板;101-表面;11-电源输入电路;12-变压控制器;121-输出端;13-脉冲波开关电路;20-第二电路板;201-底端;21-整流电路;22-电力输出电路;23-电压参考比较电路;24-光耦合控制电路;241-光耦合组件;25-沟孔;30-容器;31-槽口;32-容槽;33、34-穿孔;35-螺旋状电源接头;37、38-插梢;39-固定架;40-绝缘间距;50-支架;60-第三电路板;70-LED发光模块;72-散热鳍片;74-LED电路板;77-LED晶粒;80-电容器;88-绝缘片;S3、S4-上导线;S1、S2-下导线;S5、S6、S7-导线;H-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至少由两片或两片以上的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彼此以立体空间型态的组合在一LED发光模块70下端容器30的容槽32中(如图2、图9所示),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上所设的一次侧电路与第二电路板20上所设的二次侧电路之间设有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40。
如图12所示,其中第一电路板10设为一次侧电路板,所述的一次侧电路是包括:
电源输入电路11;变压控制器12与脉冲波开关电路13;
第二电路板20为安全低电压的二次侧电路板,所述的二次侧电路是包括:整流电路21;电力输出电路22;光耦合控制电路24与电压参考比较电路23;
其中光耦合控制电路24的输出端与脉冲波开关电路13连接,变压控制器12的输出端121连接在整流电路21。
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上也可选择设计为二次侧电路,第二电路板20上可选择设为一次侧电路。
如图1、图6所示,其中第二电路板20的底端201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0的表面101上,从一次侧与二次侧的电路之间,设有至少6.4mm的绝缘间距40。
如图7所示,容器30的容槽32中通过绝缘固定架39的垂直架设,将两片以上的第一、二电路板10、20以互为平行的型态连接在容槽32中,第一、二电路板10、20之间具有透空的绝缘间距40,其间距是依ITE的安全规范而设计,可设为至少6.4mm以上的绝缘间距40。
如图2、图4所示,其中容器30内具有容槽32,容槽32内设有两穿孔33、34,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第三电路板60容入容槽32中;其中水平向的第一电路板10的表面上分别设有第二电路板20及第三电路板60;第三电路板60的下导线S1、S2分别从穿孔33、34穿出,以做交流电源的输入导线;第二电路板20的上导线S3、S4分别从容槽32上方槽口31延伸出,以做电源的输出导线。
如图4所示,其中容器30内具有容槽32,容槽32的高度H介于18mm~58mm之间,容槽32中的最小内径D介于12mm~50.8mm之间。
如图5、图6所示,其中位于第一、二电路板之间隔中,设有至少一片的绝缘片88。
如图8所示,其中容器30的下端,可设有螺旋状的电源接头35。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进一步包括:
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外,另增设一第三电路板60,使第一电路板10、第二电路板20与第三电路板60彼此以立体空间型态的组合在如图9所示的LED发光模块70,其下端容器30的容槽32中,其中第一电路板10的电路与第二电路板20的电路之间设有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40。
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为一次侧电路板,其表面分别设有变压控制器12与脉冲波开关电路13(如图十所示);
第二电路板20为二次侧电路板,其表面分别设有整流电路21(如图十所示)
第三电路板60表面101设有电源输入电路11(如图十二所示)。
如图1、图2、图3所示,其中容器30内具有容槽32,容槽内设有两穿孔33、34;
第一电路板10的下导线S1、S2分别从穿孔33、34穿出,以做交流电源的输入导线;
第二电路板20的两导线S3、S4分别从容槽32的上方槽口31延伸出,以做电源的输出导线;
第三电路板60其输入端所连接的两导线S1、S2分别从容槽32的槽内穿孔33、34穿出,以做为电源输入导线。
参考图5与图10的电路图所示,第一电路板10上分别建构有电源输入电路11、变压控制器12、脉冲波开关电路13,其中一电容器80组件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0的板面上做为整流波的功能,所述的第一电路板10为一次侧电路板,交流电源通过下导线S1、S2,被输入到电源输入电路,以提供一电源到脉冲波开关电路13与变压控制器12,用以输出较低的安全电压;
第二电路板20上分别建构有整流电路21、光耦合控制电路24与电力输出电路22;
从第一电路板10其变压控制器12输出的较低电压通过图5所示的导线S5传输到第二电路板20的整流电路21,整流为直流电,以做为电压参考电路23的电源与参考基准电压,同时直流电也输出在电力电路输出电路22,所述的电力输出电路22通过图5所示的上导线S3、S4输出稳压的电力,供外界电气用品使用。
第二电路板20上的电压参考比较电路2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S6(如图5所示)与第一电路板10的脉冲波开关电路13连接(如图10所示),以做为高、低压之间的缓冲,以确保电路的安全性;
光耦合控制电路24用以控制变压器控制12,来取得一稳定的电力,以达到安全且稳定的直流电力提供到电方输出端供使用。
本案的主要特征在于将上述的电源供应控制电路与电子组件,分别建构在如图5、图6所示的立体式组合的电路板上,其中第一电路板10为水平状态的架设,第二电路板20为垂直或倾斜的架设在第一电路板10上,其第二电路板20的底端201向上延伸其沿面或空间距离与第一电路板10设有至少6.4mm的绝缘间距40,以符合ITE的产品安全规范。
电容器80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0的上表面上,变压控制器12被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0下表面上,进一步使第一电路板10与第二电路板20形成立体小型化的安排,以改进现有整片电路片占大面积的缺陷。
图1所示,是将第一电路板10中的电源输入电路11(如图12所示),再独立设在第三电路板60上,第二电路板60可架设在第一电路板10的侧上表面上(如图1所示),第三电路板60通过导线S7连接在第一电路板10上,如此可将第一电路板10的整体面积再缩小,第三电路板60表面上连接有下导线S1、S2,AC电源通过下导线S1、S2被提供入第三电路板60中的电源输入电路11来处理(如图12所示),其电路原理与上述相同,第二电路板20直向的建构在水平式第一电路板10的一侧,电容器80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0之中央表面上,变压控制器12焊接在第一电路板10的下表面上,其中第二电路板20与第一电路板10的表面之间具有符合ITE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40。其中下导线S1、S2、导线S5、S6、上导线S3、S4表面均是由具绝缘的表皮所构成的电线。
如图2所示,第一、二、三电路板10、20、60与电容器80、变压控制器12的组合,可令原第一电路板10的电路面积可再限缩,同时形成一立体式的组合空间型态。
如图4所示,一容器30,上方为开放性的槽口31,容槽32的容槽内部设有二穿孔33、34,其中容槽32的高度H介于18~58mm之间,最小内径内径D介于12mm~50.8mm之间,如此所述的立体组合的第一电路板10的圆外径恰可嵌入容槽32中,以及第二、三电路板20、60与电容器80、变压控制器12可容入容槽32中(如图3所示),导线S1、S2从二穿孔33、34穿出(如图9所示),进一步与AC电源连接,第二电路板20的上导线S3、S4可连接在电气用品。
图9所示,LED发光模块70下端连接有一小型容器30,容器30的上端缘连接在散热鳍片72下缘边,上导线S3、S4连接在LED电路板74上,下导线S1、S2的下端穿入穿孔33、34中并且连接金属插梢37、38,以做为AC电源插头。上导线S3、S4提供稳压的DC电源给LED电路板74使用,以令LED晶粒77发光。
通过本案的电路板得以两片以上的立体化组合,可大幅缩小现有电源供应器其电路的面积,以因应小型化的容器30。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位置在第一、二电路板10、20之间隔之间设有一U型的绝缘片88,其目的在于防止第一、二电路板10、20其电子零件间的电性接触。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电路板10并不限制设计为一次侧电路板,也可选择将第一电路板10设计定义为二次侧电路板,第二电路板20并不限制设计为一次侧电路板,也可选择将第二电路板20设计定义为一次侧电路板,其中第二电路板20分别建构有电源输入电路11、变压控制器12与脉冲波开关电路13等,以做为一次侧电路,第一电路板10分别建构有整流电路21、电力输出电路22、光耦合控制电路23与电压参考比较电路24,以做为二次侧电路,此也为本案有效的实施例。
综上,本发明以两片以上的电路板施以立体化组合,得以改进传统式单一片电路板因一次侧与二次侧电路所需的绝缘间距占广大面积的流蔽,进一步所述的立体化的电源供应器的电路板与电子组件可容置入LED发光模块70下端的一小型化的容器中,并且达到ITE安全间距的规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由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彼此以互为平行或垂直的立体空间型态组合在一LED发光模块下端容器的容槽中,其中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上所设置的一次侧电路与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上所设置的二次侧电路之间设有符合ITE产品安全规范的绝缘间距,该绝缘间距至少为6.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路板设为一次侧电路板,所述的一次侧电路包括:
电源输入电路,其分别与变压控制器与脉冲波开关电路相连,所述的变压控制器与脉冲波开关电路相连;
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为安全低电压的二次侧电路板,所述的二次侧电路包括:
整流电路、电力输出电路、光耦合控制电路与电压参考比较电路,所述的整流电路分别与所述的电力输出电路和光耦合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的光耦合控制电路与所述的电压参考比较电路相连;
其中所述的光耦合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的脉冲波开关电路连接,所述的变压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整流电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上一次侧电路替换为二次侧电路,第二电路板上二次侧电路替换为一次侧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电路板的底端连接在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的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的容槽中通过绝缘固定架的垂直架设,将所述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互为平行的型态连接在所述的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内具有容槽,容槽内设有两穿孔,其中水平向的第一电路板的表面分别架设有第二电路板及一第三电路板;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和第三电路板容入容槽中;
所述的第三电路板的下两根导线分别从所述穿孔穿出,以做交流电源的输入导线;
所述的第二电路板的上两根导线分别从所述容槽上方槽口延伸出,以做电源的输出导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内具有容槽,所述的容槽的高度介于18mm~58mm之间,所述的容槽中的最小内径D介于12mm~50.8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路板和第二电路板的间隔中设有至少一片的绝缘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的下端设有螺旋状的电源接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电路板,使所述水平向的第一电路板的表面分别架设有所述第二电路板及所述第三电路板,使所述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与第三电路板彼此以立体空间型态的组合在LED发光模块其下端容器的容槽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电路板为一次侧电路板,其表面分别设有变压控制器与脉冲波开关电路;
所述的第二电路板为二次侧电路板,其表面分别设有整流电路;
所述的第三电路板表面设有电源输入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内具有容槽,所述的容槽内设有两穿孔;
所述的第一电路板具有下导线分别从所述的穿孔穿出,以做交流电源的输入导线;
所述的第二电路板具有两导线分别从所述的容槽的上方槽口延伸出,以做电源的输出导线;
所述的第三电路板其输入端所连接的两导线分别从容槽的槽内穿孔穿出,以做为电源的输入导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985091A CN101459374B (zh) | 2007-12-11 | 2007-12-11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7101985091A CN101459374B (zh) | 2007-12-11 | 2007-12-11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9374A CN101459374A (zh) | 2009-06-17 |
CN101459374B true CN101459374B (zh) | 2012-07-18 |
Family
ID=40770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9850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59374B (zh) | 2007-12-11 | 2007-12-11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593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11221A (zh) * | 2018-11-20 | 2019-03-22 | 咸阳威思曼高压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数字化直流高压电源微型化的电路连接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数字化直流高压电源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9207C (zh) * | 1999-06-15 | 2005-04-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磁控管驱动升压变压器和磁控管驱动电源的变压器 |
CN201181899Y (zh) * | 2007-12-11 | 2009-01-14 | 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
2007
- 2007-12-11 CN CN2007101985091A patent/CN10145937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9207C (zh) * | 1999-06-15 | 2005-04-2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磁控管驱动升压变压器和磁控管驱动电源的变压器 |
CN201181899Y (zh) * | 2007-12-11 | 2009-01-14 | 浩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59374A (zh) | 2009-06-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3585B (zh) | Three-dimensional miniaturized power supply | |
TW201331967A (zh) | 變壓器 | |
CN106949443B (zh) | 一种模块化电路、led灯及模块化灯具 | |
CN106206523A (zh) | 封装组件 | |
TWI597744B (zh) | Transformer combination structure and its power supply device | |
CN101459374B (zh)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
CN201181899Y (zh) | 立体式小型化电源供应器 | |
KR20160027293A (ko) | 엘이디바 타입 작업등 연결구조 | |
CN108134574A (zh) | 太阳能接线盒三分体光伏模块 | |
CN203071801U (zh) | 电源供应器 | |
CN204066973U (zh) | 平面变压器 | |
CN203941199U (zh) | 电能表 | |
CN204348490U (zh) | 一种电子变压器骨架 | |
CN204424063U (zh) | 充电器的变压器安装结构 | |
CN202307879U (zh) | 一种SiP模块的结构 | |
CN201478612U (zh) | 一种遥控插座 | |
CN207602557U (zh) | 一种igbt模块隔离固定装置 | |
JP2008271752A (ja) | フルブリッジ回路の配線構造 | |
TWM337195U (en) | Three dimensional micro power source supplier | |
JP6186659B2 (ja) | 非常用照明装置 | |
CN209497316U (zh) | Usb充电电源机构及usb充电电源模块 | |
CN204201516U (zh) | 发光二极体灯泡 | |
CN204424985U (zh) | 带有可防止变压器跌落的安装骨架的充电器 | |
CN207321099U (zh) | 一种可拆分电源 | |
CN206685249U (zh) | 一种有中排引脚的变压器骨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