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7181A -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 Google Patents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47181A CN101447181A CNA2008101786849A CN200810178684A CN101447181A CN 101447181 A CN101447181 A CN 101447181A CN A2008101786849 A CNA2008101786849 A CN A2008101786849A CN 200810178684 A CN200810178684 A CN 200810178684A CN 101447181 A CN101447181 A CN 1014471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d body
- percussion pad
- movable percussion
- movable
- sens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41001647280 Pareques acuminat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527 percu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3116 impa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09 be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15 proofre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58 resili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02505 Centaurea nig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PXGOKWXKJXAPGV-UHFFFAOYSA-N Fluorine Chemical compound FF PXGOKWXKJXAPG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073742 Mylopharodon conocephal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515806 Sticti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99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147 athletic perform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80 chela (arthropod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77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1 fluor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7 fluor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86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635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14 polyureth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85 ultra 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13 weake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能够实际检测类似于声学踩镲的上钹操作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上下运动,并且即使在可动打击垫本体以倾斜的状态向下移动时,也能够通过由对应的致动器按压的操作开关中的一个操作开关精确地检测操作。操作检测单元包括基板和弹性件,并且设置在HH打击垫本体上。当HH打击垫本体通过踏板操作向下移动时,形成在弹性件的上表面上的致动器以及设置在该基板上的相应的薄片开关彼此接触,由此检测操作“接通”。薄片开关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环形的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打击乐器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hi-hat typeelectronic pad)。
背景技术
当用鼓锤(stick)击打上钹(top cymbal)时,以及当通过踏板击打上钹时,即,当通过踏板操作使上钹上下移动以便与底钹(bottom cymbal)接触时,声学踩镲(缩写为HH)钹(acoustic hi-hat cymbal)适于产生乐音。
通常,已知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适于检测踏板操作并输出响应踏板操作的乐音控制用检测信号。
例如,日本特开第2003-316355号公报揭示了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具有用于检测踏板按压量的传感器,并且适于响应踏板操作而控制电子声音的音色。传感器包括安装到沿乐器的踩镲部(hi-hat part)延伸的可动轴上的板,以及设置在用于由该板按压的踩镲部中的开关。该踩镲部作为伪钹(fakecymbal)被固定到乐器的支架(stand)上。
日本实开平第6-11000号公报揭示了一种电子打击乐器,其中,延伸经过踩镲部中央的可动轴通过踏板操作而向下移动,以便开启设置为面对可动轴的下端的传感器。该踩镲部本身不能上下移动。
日本特开昭第60-217394号公报揭示了一种电子踩镲钹,其具有适于通过踏板操作而上下移动的可动臂。连接到钹部(cymbal part)的第一和第二开关响应踏板的按压由可动臂依次开启。连接至支架的钹部本身不能上下移动。
在上述专利公开文献所揭示的装置中,与上钹相对应的打击垫(钹部)等不能上下移动,并且在被踏板击打时的操作表现(operation appearance)与声学HH钹的操作表现有很大的不同。踏板操作部的运动表现和实际产生的乐音之间的关系也与声学HH钹中的不同,这会给演奏者带来不适。
如果像声学HH钹一样,与上钹相对应的打击垫实际上与踏板操作一起上下移动并且此运动被检测到,则踏板操作可以被实际检测(类似于在声学HH钹的情况中)。然而,上钹在被击打时枢转,因此,当上钹由踏板操作而向下移动时,其不总是保持在水平状态。因此,为了精确地检测与上钹相对应的打击垫的上下运动,必须考虑由于枢转运动造成的打击垫的倾斜。
在声学HH钹中,当上钹通过踏板操作与底钹接触时,必然会产生反作用力。通过进一步按压踏板,每一钹略微变形以便向内翻转(turn inside out),由此使演奏者感知反作用力产生的变化。因此,演奏者能够在感知反作用力的变化时以适当的力按压踏板。
在上述专利公开文献所揭示的装置中,由于未考虑踏板操作时通过脚感知的反作用力变化,因此演奏者很难把握踏板应该被按压的强度,这造成的问题是不能获得踏板操作的实际感受。
在日本特开第2003-316355号公报中揭示了一种电子乐器,其除了包括用于检测踏板操作的传感器之外,还包括用于检测击打踩镲部的传感器。因此,两组配线和信号输出单元独立地设置在两个位置处,每一组配线和信号输出单元均用于将信号输出到外部,例如乐器的控制器。这导致结构复杂,并且零件数量增加,而且配线复杂且易于勾住某些物品,由此造成的问题是难以操控(handle)和管理配线及输出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能够检测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操作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实际上下运动,并且即使在可动打击垫本体以倾斜状态向下移动时,也能够精确地检测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向下运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能够检测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操作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实际上下运动,并且在可动打击垫本体以倾斜状态向下移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校正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姿势而精确地检测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向下运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能够通过具有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的上下移动的可动打击垫本体,并且通过产生类似于在声学HH的上钹的情况中抵抗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变化,使演奏者对踏板操作具有较小的不舒适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能够实际检测用鼓锤对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击打和用踏板对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击打,并且能够将外部输出单元以及与击打检测时的信号输出相关的配线集合到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一侧,以便于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可动打击垫本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以及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一个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其中,该操作检测单元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接触,该操作检测单元包括致动器和操作传感器,该致动器设置成从基部沿竖直离开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的方向伸出,其中该基部对应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一个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该操作传感器以平面形式设置在面对该致动器的传感器安装表面上,该基部适于能够朝向该传感器安装表面移动和离开该传感器安装表面移动,该操作传感器适于在由于该操作检测单元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接触而被该致动器按压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该操作传感器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近似环形的形状。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可以检测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操作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实际上下运动,并且即使可动打击垫本体以倾斜状态向下移动,也能够通过由致动器按压的操作传感器精确地检测此向下运动。
多个操作传感器可同轴设置在不同的径向位置处,并且多个致动器可设置成与多个操作传感器中相应的操作传感器相对应,多个操作传感器与多个致动器配合以组成多个组,每个组包括至少一个操作传感器和相应的至少一个致动器,在操作检测单元未与可动打击垫本体和底部中的另一个接触的状态下,径向较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与致动器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当操作检测单元与可动打击垫本体和底部中的另一个接触时,可以以从径向最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到径向最靠内的组的操作传感器的顺序,从操作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步进式(stepwise)检测来检测更真实的运动。
至少径向最靠内的组的操作传感器可沿周向断续地安装,并且径向较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较宽的圆周安装范围内并且形成为接近环形的形状。
在这种情况下,由安装范围宽的、径向靠外的操作传感器来确保在接触的起始阶段的操作检测,并且设置在最小范围内的径向靠内的操作传感器用于检测在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倾斜变得更小的接触的后续阶段中的操作,由此可以简化结构并且降低成本。
所述致动器可设置在与各相应的操作传感器相对应的圆的圆周上的、在俯视观看时彼此相距最远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可动打击垫本体在沿任何方向倾斜的状态下向下移动,也可以精确地检测向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可动打击垫本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以及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一个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其中,该操作检测单元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时,被按压到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的平坦接触表面上,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的接触表面由一滑动件形成,该操作检测单元在该滑动件上平稳地滑动。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可以检测与声学HH的上钹操作类似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实际上下运动,并且通过在接触表面处的平稳滑动接触来校正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姿势,这样即使在倾斜状态下也能精确地检测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向下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具有:可动打击垫本体,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该可动打击垫本体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的、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与该底部接触,该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第一弹性件,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的任一个中,并且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与该底部接触时,发生弹性变形;以及第二弹性件,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的另一个中,并且具有比该第一弹性件的刚性更大的刚性,该第二弹性件适于在该第一弹性件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发生预定量的弹性变形后,发生宏观弹性变形,其中,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的至少两个阶段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由该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第一反作用力和由该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第二反作用力。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通过具有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的上下运动的可动打击垫本体并且通过产生类似于声学HH上钹的反作用力的变化,能够使演奏者对踏板操作具有较小的不舒适感。
该第一弹性件可以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一个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并且当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按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时,可以输出检测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弹性件额外地具有检测可动打击垫本体的操作的功能,因此,能够以紧凑的设计精确和实际地检测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上下运动。
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的多个阶段可以检测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操作,并且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预定量的弹性变形时可以检测直至预定阶段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在预定阶段的操作时刻可以与产生第二反作用力的开始时刻一致,由此可以获得对踏板操作的更真实的感受。
该第二弹性件可以设置在该底部的下部的、由相对于安装表面固定的固定部支撑的部分处。
在这种情况下,底部易于通过弹性连接到与该安装表面相对固定的该固定部上,从而当进行踏板关闭操作时,不会被可动打击垫本体带走。这样,底部可以例如仅仅通过放置来支撑,而不需要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提供了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具有:可动打击垫本体,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以及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该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击打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上,并且适于在检测到该可动打击垫本体被击打时输出检测信号;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与该底部相面对的部分中,并且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而被该底部按压时输出检测信号;以及外部输出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上,并且适于将该击打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和该操作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到外部。
通过本发明的第四方案,能够实际检测用鼓锤对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的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击打和用踏板对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击打,并且能够将外部输出单元以及与信号输出相关的配线集合到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一侧,以便于管理。
通过参考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如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更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打击垫的电子打击乐器的整体结构的方块图;
图2是一个踩镲式电子打击垫的右视图;
图3是HH打击垫本体的俯视图;
图4是HH打击垫本体的仰视图;
图5是沿图3的A-A线的截面图;
图6是沿图3的B-B线的截面图;
图7是沿图3的C-C线的截面图;
图8A是框架的俯视图;
图8B是框架的背视图;
图9是沿图4的D-D线的HH打击垫本体和底座的局部截面图;
图10A是弹性件的俯视图;
图10B是沿图10A的E-E线的截面图;
图11A是基板的仰视图;以及
图11B是沿图11A的F-F线的基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示出了优选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了包括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打击垫的电子打击乐器的整体结构方块图。该电子打击乐器包括适于被击打的多个电子打击垫PD。每一电子打击垫PD均是踩镲(缩写为“HH”)式的,其是踩镲钹的替代物。
电子打击乐器包括通过总线10连接到CPU11的ROM12、RAM13、计时器14、存储单元15、显示单元16、外部接口17、操作接口21、音源(tonegenerator)电路18和效果电路19。
连接到操作接口21的多个面板操作元件22用于输入各种信息。例如,能够基于每一电子打击垫PD的检测信号设定在什么样的音色下产生什么样的乐音。电子打击垫PD包括下面将描述的压电传感器41、多个薄片传感器(sheet sensor)31(31f和31r)和37、以及薄片开关(sheet switch)61。这些传感器和开关的检测信号通过操作接口21供给到CPU11。
显示单元16由液晶显示器(LCD)等构成,并适于显示诸如乐谱和文字之类的各种信息。计时器14连接到CPU11。外部接口17包括诸如MIDI接口和LAN(局域网)之类的各种接口。声音系统20连接到效果电路19。
CPU11控制整个电子打击乐器。ROM12存储由CPU11执行的控制程序、各种表数据等。RAM13暂时存储各种输入信息(例如演奏数据和文本数据)、各种标记、缓冲数据和计算结果。计时器14测量时间中断处理中的中断时间以及各种时间。存储单元15存储各种应用程序,包括控制程序、各种乐曲数据、各种数据等。
外部接口17将MIDI(乐器数字接口)信号和各种数据传送到外部设备并从外部设备接收MIDI信号和各种数据。音源电路18将基于从电子打击垫PD输入的检测信号的演奏数据和预先设定的演奏数据转换成乐音信号。效果电路19为从音源电路18输入的乐音信号添加各种效果。声音系统20包括DAC(数模转换器)、放大器、扬声器等,并且将从效果电路19输入的乐音信号等转换成声音(acoustic sound)。
图2示出了一个踩镲式电子打击垫的右视图。在下文中,被水平支撑的电子打击垫PD朝向演奏者的一侧作为前侧,并参照演奏者确定左、右方向。每一个电子打击垫PD包括HH打击垫本体PDT和底座80,HH打击垫本体PDT和底座80均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HH打击垫本体PDT和底座80分别与声学踩镲钹的上钹和底钹相对应。
图3示出了HH打击垫本体PDT的俯视图,且图4示出了HH打击垫本体PDT的仰视图。图5至图7分别是沿图3的A-A线、B-B线和C-C线的截面图。
首先将描述概略结构。如图5至图7所示,HH打击垫本体PDT主要包括垫部(pad section)pd、后盖70和操作检测单元UNT。垫部pd主要包括框架40和提供击打表面的橡胶垫30。框架40由诸如PP(聚丙烯)之类的硬质材料制成,其可以通过内部损失降低不期望的振动,并且能在被强烈击打时吸收弯曲(flexure)。后盖70由比框架40的材料软的、诸如EVA(乙酸乙烯共聚物)之类的材料制成,以便随着框架40的弯曲而变形,并抑制击打垫部pd之时或之后产生的不期望的振动。
HH打击垫本体PDT由支撑单元50水平支撑以进行枢转运动,该支撑单元50固定到竖直安装在未示出的支架中的可动支柱47(参见图9)上。当按压踏板48(参见图9)时可动支柱47向下移动,而当释放踏板时可动支柱47通过驱动装置(未示出)向上移动。支撑单元50与由踏板操作而上下移动的可动支柱47一致地上下移动。包括从可动支柱47到踏板48的支架部件的结构与用于声学HH的支架的相关部件相同,这些可以通过商业渠道获得。
如图2和图5所示,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上表面包括与径向中央部相对应的杯部pdc、与边缘相对应的周缘部pda、以及在杯部pdc和周缘部pda之间延伸的跨越区(ride area)(弓部)pdb。杯部、周缘部和跨越区是在演奏操作中被击打等的区域。杯部pdc和跨越区pdb仅被鼓锤击打,而周缘部pda不仅被击打,还被演奏者的手指从上下夹住(弱音操作)。
除了上述用手进行的演奏操作之外,HH打击垫本体PDT的操作检测单元UNT能够通过操作踏板48而与底座80接触(参见图9),由此也可以进行踩镲钹特有的踏板操作。特别是在本实施例中,进行打击检测的目标不仅有HH打击垫本体PDT的前侧区域,而且还有包括其左侧、右侧和后侧区域的所有其它区域,由此能够提高演奏的表现力。
在下文中将描述各结构的细节。
如图5至图7所示,支撑单元50主要包括一体构造成一个单元的毛毡支撑件51(由金属等制成),止转销54,毛毡52、53,固定螺母56、57,以及支柱紧固件59。毛毡支撑件51具有作为钳部(jaw)的基部51a以及从基部51a向上延伸并与基部51a一体形成的筒状部51d。基部51a和筒状部51d可以独立地形成,并且通过螺纹啮合等固定在一起。由金属等制成的止转销54从基部51a向后延伸。止转销54由从侧视图观看弯成L形的圆杆形成,并且止转销54的顶端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止转销54的竖直部通过由聚氯乙烯等制成的缓冲件55覆盖。止转销54可以与基部51a一体形成。
如图5所示,在支撑部40d中,即,框架的径向中央部中形成通孔40da和止转孔40c。止转销54延伸经过框架40的止转孔40c并且向上露出。如俯视所示,止转销54设置在止转孔40c内。
毛毡支撑件51形成有被可动支柱47(参见图9)插入的插入孔51c。插入孔51c从基部51a到筒状部51d竖直延伸经过整个毛毡支撑件51(也参见图3和图4)。在筒状部51d的外周上形成外螺纹51b。毛毡支撑件51的筒状部51d延伸经过框架40的支撑部40d,且在筒状部51d和支撑部40d之间存在间隙。
在毛毡支撑件51的基部51a上以所述顺序设置环形毛毡53、52,且框架40的支撑部40d夹在环形毛毡53、52之间。筒状部51d插入形成于毛毡53、52中的孔内。设置在毛毡52上的固定螺母56、57(用于防止松脱的固定螺母56不是必不可少的)与毛毡支撑件51的外螺纹51b螺纹啮合。以适当的力将毛毡52、53夹在固定螺母57和基部51a之间,由此,利用毛毡52、53的弹性,HH打击垫本体PDT可相对于毛毡支撑件51在例如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所有方向上枢转。通过调整由固定螺母56、57产生的结合力(coupling force),可以调节HH打击垫本体PDT在被击打时的枢转运动程度。
毛毡支撑件51的基部51a、毛毡52、53以及固定螺母56、57可以形成为各种轮廓形状。例如,只要它们足够大而不能穿过框架40的通孔40da,它们的形状可以不是圆形。固定螺母56、57可以不通过螺纹方式固定至筒状部51d,而可以通过任意结构进行固定,只要固定螺母56、57能够固定在期望的竖直位置即可。毛毡52、53可以不由毛毡材料制成,而是由任何其它弹性材料制成。
支柱紧固件59水平开槽形成上半部和下半部。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竖直开槽形成两个紧固片59b、59c,这两个紧固片59b、59c彼此靠近设置(参见图3)。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的内径部形成有与毛毡支撑件51的外螺纹51b相对应的内螺纹(未示出)。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与毛毡支撑件51的上端部螺纹啮合,并且两个紧固片59b、59c通过螺钉58(参见图3、图5和图7)固定到一起,由此毛毡支撑件51的上端部通过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紧固。因此,支柱紧固件59固定安装到毛毡支撑件51。筒状部51d的上端的位置靠近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的上端。
支柱紧固件59设置有扭紧手柄(clinching knob)49。当在可动支柱47(参见图9)插入到支柱紧固件59的上半部中的插入孔59a内的状态下拧紧手柄49(参见图2、图3和图6)时,手柄49的顶端按压插入孔59a中的可动支柱47,由此可动支柱47的外周表面与插入孔59a的内周表面压力接触(press-contact)。这样,整个支撑单元50经由支柱紧固件59连接并固定到可动支柱47。由此,当可动支柱47上下移动时,支撑单元50与之一起上下移动。由于支柱紧固件59通过上述压力接触机构被固定到可动支柱47,因此即使可动支柱47由未设置螺纹等的简单的杆形成,支撑单元50也可以容易地连接并固定到可动支柱47。
用于使可动支柱47的外周表面与插入孔59a的内周表面压力接触的机构不局限于上述示例。例如,在支柱紧固件59的下半部的情况下也一样,压力接触机构可以是具有适于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的多个槽部这样的一个机构。
通过拧紧和松开支柱紧固件59的手柄49,可以建立和释放支柱紧固件59和可动支柱47之间的固定连接。即使手柄在某些时候稍微有些松弛,整个支撑单元50也能保持为一个件,由此仍然连接到支撑单元50的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安装到可动支柱47,也可以从可动支柱47上拆卸下来。
通过释放支柱紧固件59和固定螺母56、57与支撑单元50中的毛毡支撑件51的螺纹啮合,并通过将毛毡支撑件51从框架40的通孔40da向下拔出,从而使HH打击垫本体PDT与支撑单元50分开。由此,可以独立于支撑单元50操控HH打击垫本体PDT,并且例如,它们可以被制造得更小巧,从而便于出售和运输。
如图5至图7所示,橡胶垫(rubber pad)30通过双面带(未示出)或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框架40的上侧。在周缘部pda,橡胶垫30从框架40的上侧延伸到其下侧,以便从上下夹持框架40的周缘部。框架40的支撑部40d位于橡胶垫30的、与杯部pdc相对应的部分30a的径向内侧。支撑部40d向上露出。
图8A示出了框架40的俯视图,且图8B示出了框架40的背视图。框架40形成有通孔40da,并且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如图8A所示,薄片传感器31f、31r设置并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框架40的周缘部的上表面40a上(也参见图1以及图5至图7)。薄片传感器31f设置在框架40的前侧区域一半以上的位置处。另一方面,薄片传感器31r设置在框架40的、未设置薄片传感器31f的后侧区域上。薄片传感器31f、31r彼此配合以形成大致环形的形状。传感器引导部(lead portion)31fa、31ra分别从薄片传感器31f、31r向内径向延伸。
如图8A所示,在框架40的上表面40a上、支撑部40d的径向外侧的位置处设置薄片传感器37。该薄片传感器37在避开止转孔40c的位置处形成为大致环形的形状。薄片传感器31f、31r和37可以是压电式、电容式或者其它类型的膜状传感器,只要每一传感器都能够检测压力变化并独立输出检测信号即可。
如图8B所示,单个压电传感器41(也参见图1和图5)设置并通过粘合剂等固定在框架40的背面40b上。压电传感器41设置在框架40的下表面上,且位于周缘部略微向内并且与跨越区pdb相对应的位置处。压电传感器41由压电器件构成,并且只要能够检测振动,其可以具有任何构造。
此外,在框架40的背面40b上设置信号输出单元32、33。压电传感器41通过信号线36连接到信号输出单元32。信号输出单元32具有输出端子34,压电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从该输出端子34输出到外部。传感器引导部31fa、31ra(参见图8A)和薄片传感器37的传感器引导部(未示出)电连接到信号输出单元32。这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从输出端子34输出到外部。信号输出单元33具有输出端子35,下面将描述的操作检测单元UNT的检测信号从该输出端子35输出到外部。
压电传感器41检测主要在跨越区pdb被击打时产生的振动,并且将表示是否进行了击打以及击打的强度的检测信号输出。薄片传感器37检测对杯部pdc的击打,并且将表示是否进行了击打以及击打的强度的检测信号输出。薄片传感器31f、31r检测对周缘部pda的击打以及从上下按压周缘部的弱音操作,并且将表示是否进行了击打和弱音操作以及击打的强度的检测信号输出。
薄片传感器31f、31r的宽度相同,并且各传感器在其整个长度上的宽度相同。然而,该宽度也可以沿长度位置(lengthwise position)发生变化。例如,该宽度可以在周缘部上的击打位置可能不精确的左侧和右侧变大。传感器31f、31r可以具有不同的灵敏度。或者,可以设置灵敏度调节机构。橡胶垫30的上表面可以设计成使得薄片传感器31f和31r之间的边界线可见。还可以在框架40的背面40b上设置与薄片传感器31相当的、用于检测弱音操作的薄片传感器。
如图3所示,框架40的止转孔40c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孔。止转孔40c沿前后方向的长度为L1,其沿左右方向的长度为L2,且L2小于L1。延伸经过止转孔40c的止转销54形成为截面为圆形的形状。当未进行演奏时,止转销54延伸经过止转孔40c并且向上凸出。止转销54设置在靠近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中央并且从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中央沿径向略微向后偏离的位置处,因此不妨碍演奏,并且不会使演奏者的眼睛不舒适。
在演奏过程中,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相对于支撑单元50水平旋转。然而,止转销54与止转孔40c的左右内壁表面接触并接合,由此限制了HH打击垫本体PDT的旋转角的范围。HH打击垫本体PDT在被击打时枢转,然而其枢转角范围被止转销54和止转孔40c之间的接合所限制。
例如,当HH打击垫本体PDT的最前部被击打并且HH打击垫本体PDT沿前后方向枢转时,止转销54与止转孔40c的前后内壁表面接触并接合,由此限制了HH打击垫本体PDT沿前后方向的枢转角的范围。当HH打击垫本体PDT的左部或右部被击打并且HH打击垫本体PDT沿左右方向枢转时,止转销54与止转孔40c的左右内壁表面接触并接合,由此限制了HH打击垫本体PDT沿左右方向的枢转角的范围。类似地,当HH打击垫本体PDT不是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枢转,而是沿倾斜方向枢转时,也能限制沿该方向的枢转角的范围。
由于具有L1>L2的关系,因此止转销54和止转孔40c的内壁表面之间沿前后方向的距离大于沿左右方向的距离。因此,HH打击垫本体PDT沿前后方向的枢转比沿左右方向的枢转更大。这样,HH打击垫本体PDT的最大可枢转量根据方向而有所不同,从而产生自然和适当的枢转运动。
当框架40被击打时,检测信号可以从两个或更多的压电传感器41以及薄片传感器31f、31r和37输出。可以任意设定使用哪些传感器信号以及如何使用传感器信号来进行乐音控制。例如,简单地,将具有最大值的传感器信号用于乐音控制。薄片传感器31f、31r可以仅用于检测弱音操作或者检测对周缘部pda的击打。或者,薄片传感器31f、31r的检测信号可以与压电传感器41配合来检测击打,以及判断击打位置。或者,可以仅基于压电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而不使用薄片传感器37的输出来对杯部pdc击打进行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CPU11通过如下示例对乐音进行控制:首先,击打的出现/消失(时刻)和击打位置完全基于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确定。击打位置是在周缘部pda的前侧区域还是在后侧区域基于两个薄片传感器31f、31r的输出信号来确定。击打位置是在跨越区pdb的前侧区域还是后侧区域也是基于两个薄片传感器31f、31r的输出信号来确定。
然后,根据周缘部pda的前侧和后侧区域、跨越区pdb的前侧和后侧区域以及杯部pdc中的哪一个被击打,使待发声的音色不同。因此,当后侧被击打时,产生的乐音的音色与前侧被击打时产生的乐音的音色不同,由此改善演奏的表现力。可以任意设定是给最新的传感器检测信号以优先权并擦除当前听到的乐音,还是将新的将被听到的乐音叠加到当前听到的乐音上。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示例,新的乐音是叠加到当前听到的乐音之上而发声的,而不是擦除当前听到的乐音。
对于弱音操作的检测,例如在压电传感器41未产生输出的状态下,当薄片传感器31f、31r中的任一个输出表示传感器已经被按压预定时间的信号时,可以确定执行了弱音操作。当执行弱音操作时,对当前听到的所有乐音的减弱进行控制。应注意的是,仅有来自薄片传感器31f的输出信号可以被用于检测弱音操作。
如图4所示,后盖70包括:基部73,其从下方覆盖垫部pd的径向中央部;以及三个臂部71(71A,71B,71C),其从基部73放射状地延伸到垫部pd的周缘部pda,并且后盖70一体形成为一个件。后盖70设置在框架40的背面40b上。后盖70的每一臂部71的顶端部安装到框架40的周缘部的、向下伸出的凸出部40e上(参见图5至图7)。后盖70通过螺钉72固定到框架40。后盖70也可以粘附到框架40上。每一臂部71的长度等于或大于HH打击垫本体PDT的半径的一半。
后盖70与框架40配合以起到传递垫部pd的振动的作用。如图4和图8B所示,压电传感器41设置在俯视时处于一个臂部(臂部71A)所在的位置处。因此,在垫部pd被击打时产生的振动被适当地且有效地传递到击打检测单元。如图4所示,信号输出单元32、33设置在俯视时臂部71B、71C所在的位置处。信号线36(参见图8B)主要通过后盖70的基部73从下方隐藏。这样,压电传感器41、信号输出单元32、33以及信号线36被保护并且从外部不可见。
此外,由于信号输出单元32、33以及压电传感器41设置在不同的臂部71上,因此可以轻易地使整个HH打击垫本体PDT的重量平衡。臂部71可以形成为不同形状和厚度。由于臂部71放射状延伸,因此,例如它们可以容易地设计成不同的形状,以便使HH打击垫本体PDT具有期望的重量平衡。
当被猛烈击打时,垫部pd弯曲,这产生的振动与直接由击打产生的振动不同。后盖70适当地减弱了垫部pd的振动,并且用作抑制由于垫部pd的弯曲产生的振动所引起的误动作。在后盖70形成为俯视时呈圆形并且延伸到垫部pd的周缘部pda的情况下,垫部pd的振动抑制效果很高。另一方面,如果后盖形成为圆形,则周缘部pda中产生的振动通过后盖被过多地分散或吸收。因此,在某些情况下,由击打产生的振动没有被适当地传递到压电传感器41。
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后盖70形成为放射状,并且臂部71延伸到垫部pd的周缘部pda。通过此构造,可以有效地抑制不期望的振动,且不会过度妨碍由击打产生的振动的传递。与后盖形成为圆形相比,这种后盖70的重量轻,并且后盖70的重量集中在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中央,由此使HH打击垫本体PDT的枢转运动更加自然。
信号输出单元32、33的外端位于沿HH打击垫本体PDT的径向观看时臂部71B、71C的顶端内侧。由于信号输出单元32、33的输出端子34、35分别从信号输出单元32、33的侧向伸出,因此它们位于臂部71B、71C的顶端内侧。从而,防止HH打击垫本体PDT的周缘部及其附近部位由于连接到输出端子34、35的电线(cord)的重量而变得不稳定。HH打击垫本体PDT的自由运动没有显著地受到电线重量的影响。
图9示出了HH打击垫本体PDT和底座80的沿图4的D-D线的局部截面图。操作检测单元UNT位于HH打击垫本体PDT的最下部,并且设置在后盖70的下方(参见图2、图4至图7和图9)。如图9等所示,操作检测单元UNT包括基板60和设置于基板60下方的橡胶基弹性件63,基板60和弹性件63均形成为在俯视时呈环形的形状。
在弹性件63的外边缘部或上部形成向内凹的夹部66和接合部67。接合部67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凸脊。在基板60的上表面中形成有从基板60的上表面凸出的多个销45(参见图5至图7和图9),并且多个销45安装到框架40,由此基板60固定到框架40。基板60的周缘部通过夹部66从上下夹住。弹性件63的接合部67接合并固定到后盖70上。如上所述,操作检测单元UNT固定到框架40和后盖70上。
图10A示出了弹性件63的俯视图,且图10B是沿图10A的E-E线的截面图。如图9、图10A和图10B所示,弹性件63形成在径向中央部且具有通孔63a,并且包括:薄壁裙部64B,其围绕通孔63a的下部形成;以及厚壁基部65,其位于裙部64B的径向外部;以及裙部64A,其在基部65和外边缘部之间延伸。基部65的下表面朝向径向内部向下倾斜。
通孔63a具有脱出部(run-off portion)63aa,所述脱出部63aa沿支撑单元50的止转销54的底部所延伸的方向向后延伸(参见图4和图10A)。在仍然安装有操作检测单元UNT的HH打击垫本体PDT安装到支撑单元50或从支撑单元50拆卸下来时,脱出部63aa防止弹性件63和止转销54之间的干扰。具体地,支撑单元50的毛毡支撑件51的筒状部51d的外径小于框架40的通孔40da的直径,因此二者之间限定有间隙。在毛毡支撑件51相对于HH打击垫本体PDT略微向前移位之后,通过将毛毡支撑件51插入到通孔40da内以及从通孔40da中拔出,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安装到支撑单元50或从支撑单元50拆卸下来,其中在弹性件63和止转销54之间不会产生干扰。脱出部63aa可以增加到足够大,以使支撑件51插入到通孔40da中和从通孔40da中拔出,而不需要相对于HH打击垫本体PDT移位。
弹性件63由比橡胶垫30更硬的材料制成,并且当沿竖直方向按压时,整个基部65主要通过裙部64A、64B的弹性向上移位,以便能够朝向和离开基板60移动。基部65的上表面上一体地凸出形成有致动器68(68A至68E)。致动器68A以弹性件63的径向中心为中心同轴设置在四个位置(前、后、左和右),并且致动器68B至68E设置在两个位置(左和右)。致动器68A至68E以所述顺序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凸起地设置。
如图10B所示,致动器68A至68E的上端位置以所述顺序降低。致动器68A的上端位置是最高的。止动件69与致动器68E同轴地凸起设置在四个位置(斜向左前、右前和斜向左后、右后)。尽管未在图中示出,止动件69的高度与致动器68D的高度相同。
图11A示出了基板60的仰视图,且图11B是沿图11A的F-F线的截面图。在基板60的径向中央部形成有通孔60b。在基板60的平坦下表面或安装表面60a上设置与弹性件63的致动器68A至68E相对应的多个薄片开关61(61A至61E)。传感器引导部46从基板60的后半部左侧上的每个薄片开关61延伸,并且连接到信号输出单元33(图4、图6、图8B)。
薄片开关61A至61E形成为在俯视时呈大致环形或具有不同曲率半径(不同径向位置)的圆弧形。这些薄片开关61A至61E以所述顺序从径向外部向径向内部设置。最靠外的薄片开关61A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除了传感器引导部46所设置的位置外呈环形的形状。因此可以说,最靠外的薄片开关61A是大致环形的形状。这也同样适用于次靠外的薄片开关61B。由于曲率半径的不同,薄片开关61A的安装长度略微大于薄片开关61B的安装长度。薄片开关61C至61E设置在左侧和右侧的两个位置处。薄片开关61C至61E为圆弧形。越靠外的薄片开关的圆弧长度越长。
如下面描述的,当执行踏板操作时,弹性件63的致动器68A至68E朝向或离开薄片开关61A至61E移动。当各致动器68与相应的薄片开关61接触并按压时,被按压的薄片开关61输出表示该操作启动的信号。薄片开关61具有相同的构造。通过示例,描述薄片开关61A的构造。如图11B所示,在下片状件(lower sheet)43和上片状件(upper sheet)44之间插入间隔件42。薄片开关61A通过不存在间隔件42的间隔部来构造。当设置在下片状件43和上片状件44的相对表面上的接点部(contact)43a、44a彼此接触时,输出指示这些接点部闭合的信号,由此检测出该操作被启动。
操作检测单元UNT包括五个组,每个组由相关的一个或多个薄片开关61和相应的致动器68组成。由于安装表面60a制成为水平的,因此在未执行踏板操作的状态下,薄片开关61和致动器68的组越径向靠外,薄片开关61和致动器68之间的距离就越小(参见图9和图10A)。当基部65通过踏板操作向上移动时,薄片开关被相应的致动器68按压,并且从径向最靠外的组的薄片开关61A以所述顺序输出检测信号。
如图9所示,底座80由座支撑件84支撑。座支撑件84的中心形成有插入孔84b。在可动支柱47可滑动地插入到插入孔84b中的状态下,座支撑件84通过紧固件固定到支架(未示出)上。因此,在演奏过程中,座支撑件84不会上下移动。座支撑件84可以是任何形式,其中座支撑件84相对于安装表面竖直固定,并且允许可动支柱47竖直移动。响应踏板48的按压操作,可动支柱47沿竖直方向在插入孔84b中滑动。在座支撑件84的径向中央部形成向上伸出的定位支柱85。
底座80包括弹性件82和由诸如铝之类的金属制成的重构件81,并且形成为在侧视观看时呈大致倒梯形的环形。重构件81不局限于由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具有大致重量的材料制成。弹性件82由诸如橡胶和硬海绵之类的弹性材料制成,其比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更硬。优选地,弹性件82构造成使得其在受到压力的起始阶段难以变形,但在开始变形之后,较轻的力就能使其发生弹性变形。
在重构件81的下部形成有凹槽81a,并且弹性件82安装在该凹槽81a中。重构件81的上部附有(affix)薄的滑动件83。从座支撑件84向上凸出的定位支柱85插入到形成在底座80的径向中央部的孔中。弹性件82的下表面82a与支撑表面84a或座支撑件84的上表面接触。因此,底座80不固定到座支撑件84上,而只是放在上面。
在这种状态下,确保了底座80的平坦上表面80a(即,滑动件83的上表面)和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的最下端之间的距离CL。因此,底座80与HH打击垫本体PDT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下方。距离CL可以通过调节HH打击垫本体PDT相对于可动支柱47的竖直位置,或通过调节座支撑件84相对于支架(未示出)的竖直位置来任意调节。由于HH打击垫本体PDT在枢转的同时向下移动,因此滑动件83设置在足够大的区域上,以覆盖弹性件63可以与滑动件83接触的整个范围。
滑动件83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薄膜,但不限于此。滑动件83可以由在踏板操作时与弹性件63平稳滑动接触的任何材料制成。优选地,滑动件83具有诸如密封板之类的光滑表面,并且具有高的自润滑性和抗磨损性。形成为板状的滑动件83的厚度不受限制。上述滑动件83的材料只是一个示例,其可以是金属。重构件81的上表面可以涂有氟、尼龙基树脂或聚氨基甲酸酯树脂(polyurethane-based resin)。或者,重构件81可以由上述光滑材料制成,并且与滑动件83相对应的部分可以与重构件81一体地形成。
通过上述构造,当演奏者按压踏板48(参见图9)时,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HH打击垫本体PDT与可动支柱47一起向下移动,并且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与底座80的上表面80a接触。此时,由鼓锤击打的HH打击垫本体PDT仍在某些情况下枢转。因此,HH打击垫本体PDT在其水平的状态下不总是向下移动,在其倾斜状态下有时与底座80相接触。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滑动件83的润滑能力允许弹性件63沿底座80的上表面80a平稳地滑动,由此使HH打击垫本体PDT的姿势自动校正成水平的。
在通过薄片开关61的检测中,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致动器68A首先与最靠外的薄片开关61A接触,并且输出检测信号。特别地,由于致动器68A设置在彼此周向间隔开的四个位置(前、后、左和右)(参见图10A),因此即使在弹性件63和底座80之间接触的起始阶段HH打击垫本体PDT沿任一方向倾斜,任何一个致动器68A与相应的薄片开关61A接触,从而检测出“接通(ON)”。由于薄片开关61A形成为大致的环形,因此即使接触位置由于弹性件63有些变形而沿周向有些偏移,也可以确保薄片开关61A由致动器68A按压。
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当下一个以及接下来的致动器68B等与薄片开关61B等接触时,HH打击垫本体PDT的姿势已经被校正成大致水平。因此,确保了致动器68A至68E与相应的薄片开关61顺序接触,并且依次检测出操作“接通”。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基部65的下表面的角度逐渐变成接近水平。当所有的致动器和薄片开关的组都变成“接通”时,基部65的下表面变成大致水平。
当第四组的致动器68D和薄片开关61D接触时,止动件69与基板60的安装表面60a接触。在基板60的安装表面60a的、与止动件69接触的部分没有设置薄片开关61。在止动件69和安装表面60a接触之后,如果演奏者在感知到阻力时进一步按压踏板,则致动器68E与薄片开关61E接触。因此,可以获得踏板操作的实际感受。
薄片开关61B可以形成为圆弧形,薄片开关61C至61E也一样。在致动器68B和薄片开关61B的组为“接通”之前HH打击垫本体PDT的倾斜未被充分校正的情况下,可以与致动器68A一样将致动器68B设置在四个位置处,以提高可靠性。
在用电子打击垫PD进行演奏中,存在鼓锤击打垫部pd而没有踏板操作的开式踩镲,在踏板被按压的状态下用鼓锤击打垫部pd的闭式踩镲,以及仅通过按压踏板48而不使用鼓锤来发出乐音的踏板击打。
可以根据表示操作是“接通”的薄片开关61的检测输出,而任意确定执行什么样的乐音控制。下面是乐音控制的一个示例。例如,当在薄片开关61A不是“接通”的状态下,压电传感器41以及薄片传感器31f、31r和37(参见图1等)检测到垫部pd上的击打时,确定当前演奏的是开式踩镲,并且执行产生相应的乐音的处理。当在任一薄片开关61是“接通”的状态下检测到对垫部pd的击打时,确定当前演奏的是闭式踩镲,并且执行处理以产生与此时为“接通”的多个薄片开关61中最靠内的薄片开关相对应的音色的乐音。如果最靠内的薄片开关具体为薄片开关61D,则乐音的音色为与在声学HH中的闭式踩镲的情况类似的音色。
在用踏板击打时,例如当薄片开关61D为“接通”时,产生相应的乐音。根据例如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从预定薄片开关(薄片开关61A至61C中预定的一个)是“接通”时到薄片开关61D是“接通”时的时间来设定此时的音量。
在当响应于垫部pd的击打而产生声音的过程中执行踏板“接通”/“断开”(ON/OFF)操作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由哪个薄片开关61检测到“接通”/“断开”操作来实时改变音色。当通过薄片传感器31f、31r检测弱音操作时,响应踏板的击打而当前发声的乐音也被控制,以便被减弱。
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通过裙部64A、64B而变形(参见图9)。这样,产生抵抗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以下称为第一反作用力)。接下来,当止动件69与基板60接触时,弹性件63本身很难弹性变形。当弹性件63与底座80接触时,底座80的弹性件82开始接受来自座支撑件84的支撑表面84a的按压力。严格意义上讲,弹性件82开始略微弹性变形。然而,由于弹性件82的刚性远远大于弹性件63的裙部64A、64B的刚性,因此弹性件82很难弹性变形,直至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止动件69与基板60接触。
然而,当止动件69与基板60接触时,由弹性件82接受的来自座支撑件84的按压力陡然增加,因此弹性件82开始发生宏观弹性变形。具体地,在弹性件63发生预定量的弹性变形之后,弹性件82发生宏观弹性变形。通过弹性件82的宏观弹性变形,在产生第一反作用力之后延迟产生第二反作用力。
在声学HH钹的情况下,当执行踏板操作时,上钹与底钹接触,并且产生反作用力。当进一步按压踏板时,反作用力增加,并且每一个钹略微变形以向内翻转。由钹向内翻转引起的反作用力的变化对于演奏者而言是舒适的。此外,演奏者可以在感知适当强度的反作用力时,停止踏板按压。
从上钹与底钹接触时到钹开始变形以向内翻转时产生的反作用力对应于上述的第一反作用力。在钹开始变形以向内翻转之后产生的反作用力对应于上述第二反作用力。因此可以产生响应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实际改变,这与在声学HH中产生的反作用力的变化类似。应当注意的是,反作用力中优选的变化是感觉上的变化,并且第一和第二反作用力可以设定为任意值。
在本实施例中,HH打击垫本体PDT的枢转角的范围由支撑单元50的止转销54和框架40的止转孔40c之间的接合来限制,并且止转销和止转孔的形状形成为使得枢转角沿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受限范围不同(参见图3和图5等)。因此,HH打击垫本体PDT的枢转运动的最大量根据方向而不同,从而可以获得自然和适当的枢转运动。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垫部pd上的击打区域包括前侧部,也包括垫部的左侧部和右侧部,由此HH打击垫本体PDT的枢转角的范围可以在当前侧部被击打时和当左侧部或右侧部被击打时是不同的。
HH打击垫本体PDT的旋转角的范围通过止转销54和止转孔40c之间的接合来限制。因此,用于限制HH打击垫本体PDT的枢转运动的机构也能获得防转功能,由此可以通过紧凑构造来实现防转。枢转运动限制/旋转防止机构包括由通孔形成的止转孔40c和由杆构件制成的止转销54,且构造简单。
在本实施例中,后盖70包括从基部73径向延伸到垫部pd的周缘部pda的三个臂部71(参见图4),由此可以使重量降低,并且通过将重量集中在电子打击垫的中心可以实现自然的枢转运动。此外,压电传感器41设置在后盖70的一个臂部71(臂部71A)的位置处,因此,通过击打产生的振动能够被适当和有效地传递到压电传感器41。
此外,由于在俯视观看时信号输出单元32、33设置在后盖70的臂部71(臂部71B、71C)所在的位置处并且由臂部71从下方覆盖,因此可以保护信号输出单元32、33并且改善外观。特别地,由于信号输出单元32、33设置在彼此不同并且与压电传感器41所设置的臂部71A也不同的臂部所在的位置,因此能够易于使整个电子打击垫PD的重量平衡。由于信号线36(参见图8B)由后盖70从下方隐藏,所以可以保护信号线36并且改善外观。从保护信号输出单元32、33和改善信号输出单元32、33的外观的角度来看,两个信号输出单元32、33和压电传感器41可以设置成被同一个臂部71隐藏。
在本实施例中,薄片传感器31f设置在HH打击垫本体PDT的框架40的周缘部前侧上的一半以上的区域,薄片传感器31r设置在后侧区域,并且这些薄片传感器独立地输出检测信号。因此,可以独立于垫部pd的前周缘部pda的击打和弱音操作的检测,而检测对垫部pd的后、左和右周缘部pda的击打和弱音操作,由此能够提高演奏的表现力。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80是固定的,HH打击垫本体PDT响应踏板操作而上下移动,这些与声学HH的底钹和上钹的操作形式相同。因此,可以使在用踏板击打时的操作表现接近于声学HH钹的操作表现。
由于薄片开关61A大致呈环形(参见图11),并且致动器68A设置在彼此周向分隔开的四个位置(前、后、左和右)(参见图10A),因此即使HH打击垫本体PDT以倾斜状态向下移动或者即使弹性件63有些变形,薄片开关61A也能由任何致动器68A实际按压,因此可以精确地检测踏板操作。
致动器68设置在与薄片开关61相对应的圆的圆周上彼此相距最远的两个(或四个)位置处,这样即使HH打击垫本体PDT以沿任何方向倾斜的状态向下移动,也可以精确地检测到操作。
从即使HH打击垫本体PDT在倾斜状态下向下移动也能精确执行操作检测的角度来看,优选的是,致动器68应设置在薄片开关61的安装范围内,在俯视观看时与相关薄片开关61相对应的圆周范围内,且位于在周向上彼此相距最远的两个或更多位置处。致动器的数量不受限制。致动器68可以如上述示例构造为多个凸起部件,也可以形成为环形或大致环形的凸脊。
薄片开关61A形成大致环形,但不局限于此。通过考虑HH打击垫本体PDT的倾斜和弹性件63的变形,薄片开关61A设置在基板60的安装表面60a上就足以使致动器68A可以与之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检测类似于声学HH的上钹操作的HH打击垫本体PDT本身的上下运动,因此可以进行实际检测,并且使踏板性能和产生的乐音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在声学HH中的关系。与在声学HH的情况一样,鼓锤击打的实际检测可以利用压电传感器41等进行。
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操作检测单元UNT中致动器68和薄片开关61之间的接触从径向最靠外的致动器68和薄片开关61的组按顺序发生,并且依次输出检测信号。通过这种步进式检测,可以检测更真实的操作。
径向靠内的薄片开关61沿周向断续地安装,并且径向较靠外的薄片开关安装在较宽的圆周安装区域上并且形成为较接近环形的形状。通过安装在更宽区域上的径向靠外的薄片开关61,可以可靠地检测操作检测单元UNT和底座80之间接触的起始阶段的操作。另一方面,用于检测接触的较后阶段操作的径向靠内的薄片开关61安装在最小的区域上,由此可以简化构造并降低成本,其中在接触的较后阶段,HH打击垫本体PDT的倾斜降低。
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滑动件83附着于与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接触的底座80的上部,所以有时在倾斜状态下向下移动的HH打击垫本体PDT的姿势可以通过在滑动件83的上表面80a上的平稳滑动接触而校正,由此精确地检测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HH打击垫本体PDT和底座80彼此独立地构造,并且,包括用于检测踏板操作的薄片开关61的操作检测单元UNT形成为一个单元并设置在HH打击垫本体PDT上。此外,在HH打击垫本体PDT上设置用于检测鼓锤击打的压电传感器41和薄片传感器31f、31r和37,还有连接到信号线36的信号输出单元32,传感器引导部31fa、31ra等,以及连接到从薄片开关61延伸的传感器引导部46的信号输出单元33(参见图4、图6、图8B)。
通过上述结构,与在踏板操作时的信号输出相关的信号输出单元33和传感器引导部46,以及与在鼓锤击打时的信号输出相关的信号输出单元和配线聚集在HH打击垫本体PDT上,由此易于管理。在传统装置中,必须将两套传感器、配线和信号输出单元设置在两个位置上,因而使最终构造复杂,零部件数量增加,并且配线易于勾住某些物品。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信号输出单元和配线均设置并聚集在HH打击垫本体PDT上,由此易于进行诸如操控配线和输出端子之类的管理,同时可以在与声学HH的上钹类似操作的HH打击垫本体PDT中,实际检测鼓锤击打和踏板击打。仅从达到易于管理的效果的角度来看,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不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而可以形成为例如扇形。
在本实施例中,在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操作检测单元UNT的弹性件63通过裙部64A、64B(参见图9)发生弹性变形时产生第一反作用力,而当操作检测单元UNT的止动件69与基板60接触时和接触之后,由开始发生宏观弹性变形的底座80的弹性件82产生第二反作用力。通过上述两阶段变化的反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变化类似于在声学HH中响应踏板操作的反作用力的变化,由此可以减轻演奏者对踏板操作的不舒适感。仅从此角度来看,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不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
在与第四阶段(预定阶段)相对应的组的致动器68D和薄片开关61D彼此接触的同一时刻,止动件69与基板60接触。这样,薄片开关61D检测到闭合踩镲的时刻与产生第二反作用力的时刻一致,由此可以实现踏板操作的更真实的感受。从这个角度来看,止动件69和基板60的接触时刻不局限于等于致动器68D和薄片开关61D的组的接触时刻,而是可以任意设计。例如,接触时刻可以等于致动器68E和薄片开关61E的组的接触时刻。组的数量不仅局限于五个。即使在组的数量不等于五个的情况下,优选的是止动件69和基板60的接触时刻与先于最后一个组至少一个组的组的接触时刻一致。
因为用于产生第一反作用力的操作检测单元UNT也具有检测由踏板操作引起的HH打击垫本体PDT的操作的功能,所以可以通过紧凑的装置来实际检测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上下运动。
因为用于产生第二反作用力的弹性件82设置在底座80的、由座支撑件84支撑的一部分上,因此在进行踏板关闭操作时,底座80能够易于通过弹性件82的弹性而连接到座支撑件84上,由此防止底座80被HH打击垫本体PDT带走。因此,底座80可以例如仅仅通过放置来支撑,而不需要固定到座支撑件84上,由此使得构造简单且易于操控。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50一体形成为包括止转销54(参见图5),并且通过支撑单元50支撑的HH打击垫本体PDT能够相对于支撑单元50旋转,且它们的相对旋转受限制。此外,安装有HH打击垫本体PDT的支撑单元50可以通过操纵支柱紧固件59的手柄49,而可拆卸地安装到支架的可动支柱47上。此外,支柱紧固件59的上半部可以利用简单的压力接触机构与可动支柱47固定。可动支柱47可以是简单的杆,因此可以采用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的支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HH打击垫本体PDT可拆卸地安装到可通过商业渠道获得的支架上,同时确保枢转运动的限制和止转功能。因为HH打击垫本体PDT可以独立于支撑单元50进行操控,所以它们可以被制造得小巧,由此便于出售和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止转销54(参见图5)可以不凸起地设置在基部51a上,而是可以在相对于可动支柱47固定的任何位置上凸起地设置。
操作检测单元UNT包括用于检测HH打击垫本体PDT的上下运动的致动器68和薄片传感器61的组。检测机构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在被按压时输出信号的任何机构。例如,可以采用包括取代薄片开关61的固定接点图案(stationary contact pattern)和设置在致动器68的顶端的可动接点的接触开关。从确保检测功能的角度来看,致动器68和薄片开关61之间的竖直位置关系可以颠倒。
从使得动作的外部表现类似于声学HH钹以及检测类似于上钹的实际动作的角度来看,操作检测单元UNT可以固定地设置在相应于底钹的位置处。在那种情况下,对应于滑动件83的元件设置到设在用于与操作检测单元UNT接触的HH打击垫本体PDT上的部分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作用力通过操作检测单元UNT产生,而近似于将踩镲钹向内翻转的反作用力的第二反作用力通过底座80产生。从使踏板操作时反作用力变化与声学装置中的反作用力变化接近的角度来看,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反作用力产生机构。这些机构可以设置在HH打击垫本体PDT侧和底座80侧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这些机构之间的竖直位置关系不受限制。机构的数量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以便在三个或更多个阶段改变反作用力。只要考虑了反作用力的产生,底座80的弹性件82可以不设置在底座80的下方,而是可以设置在其上方,以用于与操作检测单元UNT接触。
Claims (10)
1.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
可动打击垫本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
底部,其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所述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以及
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
其中,所述操作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时,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接触,
所述操作检测单元包括致动器和操作传感器,所述致动器设置成从基部沿竖直离开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方向伸出,其中所述基部对应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所述操作传感器以平面形式设置在面对该致动器的传感器安装表面上,所述基部适于能够朝向该传感器安装表面移动和离开该传感器安装表面移动,
所述操作传感器适于在由于所述操作检测单元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接触而被所述致动器按压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
所述操作传感器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近似环形的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多个所述操作传感器同轴设置在不同的径向位置处,并且多个所述致动器设置成与多个所述操作传感器中相应的操作传感器相对应,多个所述操作传感器与多个所述致动器配合以组成多个组,每个组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操作传感器和相应的至少一个所述致动器,
在所述操作检测单元未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接触的状态下,径向较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与致动器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
当所述操作检测单元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接触时,以从径向最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到径向最靠内的组的操作传感器的顺序,从所述操作传感器输出检测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至少径向最靠内的组的操作传感器沿周向断续地安装,并且径向较靠外的组的操作传感器安装在较宽的圆周安装范围内并且形成为较接近环形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所述致动器设置在与各相应的操作传感器相对应的圆的圆周上的、在俯视观看时彼此相距最远的两个或更多个位置处。
5.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
可动打击垫本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
底部,其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所述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以及
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一个与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
其中,所述操作检测单元适于在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时,被按压到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的平坦接触表面上,并输出检测信号,并且
所述可动打击垫本体和所述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的接触表面由一滑动件形成,所述操作检测单元在该滑动件上平稳地滑动。
6.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具有:可动打击垫本体,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该可动打击垫本体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的、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与该底部接触,所述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
第一弹性件,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的任一个中,并且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与该底部接触时,发生弹性变形;以及
第二弹性件,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的另一个中,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刚性更大的刚性,所述第二弹性件适于在所述第一弹性件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发生预定量的弹性变形后,发生宏观弹性变形,
其中,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的至少两个阶段产生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包括由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第一反作用力和由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性变形产生的第二反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一个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另一个相面对的部分处,并且当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和该底部中的所述另一个按压所述第一弹性件时,输出检测信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在该踏板操作的前进行程中的多个阶段检测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操作,并且当所述第一弹性件发生预定量的弹性变形时检测直至预定阶段的操作。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该底部的下部的、由相对于安装表面固定的固定部支撑的部分处。
10.一种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具有:可动打击垫本体,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形成为在俯视观看时呈圆形的形状,且适于通过支撑件支撑以便在被击打时枢转,并且适于与通过踏板操作而竖直移动的该支撑件一致地竖直移动;以及底部,其与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独立地构造,并且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的下方,该底部具有固定的竖直位置,所述踩镲式电子打击垫包括:
击打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上,并且适于在检测到该可动打击垫本体被击打时输出检测信号;
操作检测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与该底部相面对的部分中,并且适于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向下移动而被该底部按压时输出检测信号;以及
外部输出单元,其设置在该可动打击垫本体上,并且适于将所述击打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和所述操作检测单元的检测信号输出到外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306142 | 2007-11-27 | ||
JP2007306141 | 2007-11-27 | ||
JP2007306143A JP5029322B2 (ja) | 2007-11-27 | 2007-11-27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JP2007306141A JP5098597B2 (ja) | 2007-11-27 | 2007-11-27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JP2007-306140 | 2007-11-27 | ||
JP2007306143 | 2007-11-27 | ||
JP2007-306141 | 2007-11-27 | ||
JP2007306142 | 2007-11-27 | ||
JP2007-306143 | 2007-11-27 | ||
JP2007306140 | 2007-11-27 | ||
JP2007306140A JP5082802B2 (ja) | 2007-11-27 | 2007-11-27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JP2007306142A JP5098598B2 (ja) | 2007-11-27 | 2007-11-27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69384.3A Division CN102568458B (zh) | 2007-11-27 | 2008-11-27 |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47181A true CN101447181A (zh) | 2009-06-03 |
CN101447181B CN101447181B (zh) | 2012-08-08 |
Family
ID=4074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86849A Active CN101447181B (zh) | 2007-11-27 | 2008-11-27 |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082802B2 (zh) |
CN (1) | CN101447181B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7111A (zh) * | 2011-11-21 | 2013-06-05 | 罗兰株式会社 | 钹用拾音器及包括该钹用拾音器的支架 |
CN103632659A (zh) * | 2013-12-18 | 2014-03-12 | 陈兴国 | 一种双触发金属电子镲 |
CN103632658A (zh) * | 2013-12-18 | 2014-03-12 | 陈兴国 | 一种金属电子镲 |
WO2014063273A1 (zh) * | 2012-10-25 | 2014-05-01 | 爱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钹 |
CN104050953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用于打击乐器的电子垫的支撑结构 |
CN104347060A (zh) * | 2013-07-30 | 2015-02-11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打击用打板 |
CN105185364A (zh) * | 2014-06-04 | 2015-12-23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打击垫 |
CN110211554A (zh) * | 2019-06-18 | 2019-09-06 | 宁波座头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独立镲帽结构的镲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11724B1 (ja) * | 2017-01-31 | 2017-10-11 | Atv株式会社 | 電子ハイハット |
EP4009319B1 (en) * | 2019-08-01 | 2024-04-03 | Roland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ymbal and case attachment method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6340B2 (ja) * | 1994-04-28 | 2004-03-15 | 株式会社コルグ | 電子ドラム |
JPH07311577A (ja) * | 1994-05-17 | 1995-11-28 | Korugu:Kk | 電子打楽器 |
JP4236611B2 (ja) * | 2003-12-26 | 2009-03-11 |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 電子打楽器 |
JP4190426B2 (ja) * | 2004-01-08 | 2008-12-03 | ローランド株式会社 | 電子打楽器 |
JP4240134B2 (ja) * | 2007-06-04 | 2009-03-18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電子打楽器 |
-
2007
- 2007-11-27 JP JP2007306140A patent/JP5082802B2/ja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1-27 CN CN2008101786849A patent/CN101447181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37111A (zh) * | 2011-11-21 | 2013-06-05 | 罗兰株式会社 | 钹用拾音器及包括该钹用拾音器的支架 |
CN103137111B (zh) * | 2011-11-21 | 2017-07-14 | 罗兰株式会社 | 钹用拾音器及包括该钹用拾音器的支架 |
WO2014063273A1 (zh) * | 2012-10-25 | 2014-05-01 | 爱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钹 |
CN104050953A (zh) * | 2013-03-14 | 2014-09-17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用于打击乐器的电子垫的支撑结构 |
CN104347060A (zh) * | 2013-07-30 | 2015-02-11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打击用打板 |
CN103632659A (zh) * | 2013-12-18 | 2014-03-12 | 陈兴国 | 一种双触发金属电子镲 |
CN103632658A (zh) * | 2013-12-18 | 2014-03-12 | 陈兴国 | 一种金属电子镲 |
CN105185364A (zh) * | 2014-06-04 | 2015-12-23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打击垫 |
CN105185364B (zh) * | 2014-06-04 | 2018-12-28 | 雅马哈株式会社 | 打击垫 |
CN110211554A (zh) * | 2019-06-18 | 2019-09-06 | 宁波座头鲸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独立镲帽结构的镲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082802B2 (ja) | 2012-11-28 |
CN101447181B (zh) | 2012-08-08 |
JP2009128803A (ja) | 2009-06-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68458B (zh) |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 |
CN101447181B (zh) | 踩镲式电子打击垫 | |
US4933807A (en)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capacitive displacement and pressure sensing including for electr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
JPH02256094A (ja) | 電子鍵盤楽器の鍵盤装置 | |
JP2003316355A (ja) | 電子打楽器 | |
TW297120B (zh) | ||
CN1577487B (zh) | 存储乐音产生控制程序的存储介质及其电子键盘乐器 | |
JPH10207452A (ja) | 電子打楽器 | |
US5990398A (en) | Key-pa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saxophone | |
JP2011017960A (ja) | 鍵盤装置 | |
JP3624786B2 (ja) | 鍵盤装置 | |
JP2002062872A (ja) | 電子シンバル | |
JP3525477B2 (ja) | 電子楽器 | |
JP5272387B2 (ja) | 打撃用電子パッド | |
JP5071071B2 (ja) | 打撃用電子パッド | |
JP3719017B2 (ja) | 鍵盤装置並びに該鍵盤装置を備える電子鍵盤楽器 | |
JP5098598B2 (ja)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
JP2002006848A (ja) | 鍵盤装置 | |
JP3938157B2 (ja) | 鍵盤装置 | |
JP3231972B2 (ja) | 電子楽器のスイッチ装置 | |
JP2009128802A (ja) | 打撃用電子パッド | |
JP5029322B2 (ja) | ハイハット形電子パッド | |
JPH06175649A (ja) | 鍵盤装置 | |
JPH06202657A (ja) | 鍵盤装置 | |
JP3711938B2 (ja) | 電子楽器用のスイッチ駆動機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