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45000B - 供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供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5000B
CN101445000B CN200810177431XA CN200810177431A CN101445000B CN 101445000 B CN101445000 B CN 101445000B CN 200810177431X A CN200810177431X A CN 200810177431XA CN 200810177431 A CN200810177431 A CN 200810177431A CN 101445000 B CN101445000 B CN 1014450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jection
opening
pipe
print cartridge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74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5000A (zh
Inventor
高木裕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5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5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5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5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一种供墨系统包括墨盒和盒安装部。墨盒包括墨室、和具有在其中形成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管。第一开口从管的第一端延伸而第二开口从管的与管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延伸。第一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一端与墨室流体连通,而第二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二开口与管的外部流体连通。盒安装部包括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二端插入管的第二开口的凸起。第二开口的直径小于凸起的外径。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凸起和管彼此紧密地接触,使得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Description

供墨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7年11月3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7-311812的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墨盒和构造成安装该墨盒的盒安装部的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的喷墨打印机、诸如JP-A-2007-196647中描述的喷墨打印机具有供墨系统。供墨系统具有墨盒和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墨盒的盒安装部,该墨盒具有墨室。当墨盒安装至盒安装部时,墨通道形成为从喷墨打印机的墨室延伸至记录头。墨经由墨通道从墨室供应到记录头。墨盒具有构造成将空气引导到墨室中的空气引导部。空气引导部具有形成通过墨盒的壁的开口、定位在开口周边处的弹性管、和构造成覆盖和揭开开口的阀。阀具有杆,并且该杆定位在管中。当墨盒安装至盒安装部时,杆接触盒安装部的内壁并且被朝着墨室推动,使得阀移动并且开口被揭开。当这种情形出现时,管被推压在盒安装部的内壁上,使得管的内部被从管的外部密封。盒安装部的内壁具有通过内壁形成的通路。结果,墨室的内部经由墨盒的管和盒安装部内壁的通路与墨室的外部连通。
然而,管可能没有被均匀地推压在盒安装部的内壁上。间隙可形成在内壁与管之间。当打印机不能工作时,打印机可在墨盒安装至盒安装部的同时从用户返回到销售打印机的商店或打印机的制造厂商。在这种情况下,墨可经由内壁与管之间的间隙泄漏,并且在打印机返回到商店或制造厂商时墨弄脏打印机的内部。
发明内容
因此,已出现对克服相关技术的这些及其它缺点的供墨系统的需求。本发明的技术优点是在墨盒的构造成将空气引导到墨盒中的部分处设置有可靠的密封。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供墨系统包括墨盒和构造成安装墨盒的盒安装部。墨盒包括构造成储存墨的墨室、和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管。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相连续。第一开口从管的第一端延伸而第二开口从管的与管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延伸。第一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一端与墨室流体连通,而第二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二开口与管的外部流体连通。盒安装部包括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经由管的第二端插入管的第二开口的凸起。第二开口的直径小于凸起的外径。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凸起和管彼此紧密地接触,使得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管可由弹性材料制成。采用该构造,更加可靠的密封可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管可构造成当凸起插入管的第二开口时弹性变形并接触凸起。采用该构造,更加可靠的密封可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凸起可包括第一端和与凸起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并且凸起的第一端可构造成插入管的第二开口。凸起可具有在该凸起中形成的内部空间和通过凸起的第一端形成的第三开口。内部空间可在凸起的第二端处对凸起的外部敞开,并且内部空间可经由第三开口与凸起的外部流体连通。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墨室可在保持可靠的密封的同时经由管和凸起与大气流体连通。
供墨系统可包括定位在凸起的第二端处的吸收器。吸收器可构造成吸收液体。采用该构造,即使墨经由管进入凸起的内部空间,墨也能由吸收器吸收。
供墨系统还可包括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和构造成朝第一位置偏压该阀的偏压构件,在第一位置,阀遮住第一开口,在第二位置,阀揭开第一开口。凸起可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接触阀并克服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朝第二位置推动阀。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没有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可靠的密封设置在阀与管之间。
阀可包括盖子和从盖子延伸的杆,并且凸起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接触和推动杆。采用该构造,凸起能更容易地接触和推动阀。
第一开口的直径可小于第二开口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供墨系统包括墨盒和构造成安装墨盒的盒安装部。墨盒包括构造成储存墨的墨室、和具有在其中形成的开口的管。开口从管的第一端延伸到与管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一端与墨室流体连通,并且开口构造成经由管的第二开口与管的外部流体连通。盒安装部包括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经由管的第二端插入管的开口的凸起。开口的直径小于凸起的外径。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凸起与管彼此紧密接触,使得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管可由弹性材料制成。采用该构造,更加可靠的密封可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管可构造成当凸起插入管的开口时弹性变形并接触凸起。采用该构造,更加可靠的密封可设置在凸起与管之间。
凸起可包括第一端和与凸起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并且凸起的第一端可构造成插入管的开口。凸起可具有在该凸起中形成的内部空间和通过凸起的第一端形成的开口。内部空间可在凸起的第二端处对凸起的外部敞开,并且内部空间可经由凸起的开口与凸起的外部流体连通。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墨室可在保持可靠的密封的同时经由管和凸起与大气流体连通。
供墨系统还可包括定位在凸起的第二端处的吸收器。吸收器可构造成吸收液体。采用该构造,即使墨经由管进入凸起的内部空间,墨也能由吸收器吸收。
供墨系统还可包括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和构造成朝第一位置偏压该阀的偏压构件,在第一位置,阀覆盖管的开口,在第二位置,阀揭开管的开口。凸起可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接触阀并克服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朝第二位置推动阀。
采用该构造,当墨盒没有安装到盒安装部时,可靠的密封设置在阀与管之间。
阀可包括盖子和从盖子延伸的杆,并且凸起可构造成当墨盒安装到盒安装部时接触和推动杆。采用该构造,凸起能更容易地接触和推动阀。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为了更完全地理解本发明、由此满足的需求、和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现在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供墨系统的透视图。
图2(A)是图1的供墨系统的墨盒的透视图,在该供墨系统中墨盒的滑块定位在第一位置,而图2(B)是墨盒的滑块定位在第二位置的墨盒的透视图。
图3(A)是图2(A)的墨盒的侧视图,而图3(B)是图2(B)的墨盒的侧视图。
图4(A)是从壳体的前面侧观察的图2(A)和2(B)的墨盒的壳体的透视图,而图4(B)是从壳体的背面侧观察的壳体的透视图。
图5是图2(A)和2(B)的墨盒的前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供墨系统的盒安装部的透视图。
图7是图6的盒安装部的平面图。
图8是沿图7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图2(A)和2(B)的墨盒和图6的盒安装部的剖视图,附图中墨盒插入盒安装部,并且墨盒的导气阀机构的弹簧和墨盒的供墨阀机构的弹簧被省略。
图10是图2(A)和2(B)的墨盒和图6的盒安装部的剖视图,附图中墨盒完成插入到盒安装部中并安装到盒安装部,并且墨盒的导气阀机构的弹簧和墨盒的供墨阀机构的弹簧被省略。
图11是图10中由双点划线包围的区域的导气阀机构80及其周围的放大剖视图,附图中墨盒的导气阀机构的弹簧被省略。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所述实施例的特征及技术优点可通过参考图1-11理解,不同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的对应部分。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墨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墨盒100、例如四个墨盒100和构造成可拆卸地安装墨盒100的盒安装部200。供墨系统10构造成在诸如喷墨打印机的成像设备中使用,并且供墨系统100构造成将在墨盒100中储存的墨供应到成像设备的记录头。
参考图2(A)至图3(B),墨盒100具有长方体形状,该长方体形状具有在宽度方向31上的宽度、在高度方向32上的高度、和在深度方向33上的深度。宽度小于高度和深度中的每一个。墨盒100构造成在插入方向30上插入盒安装部200,该插入方向30平行于深度方向33。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图2(A)至图3(B)中定位在墨盒100的顶部处的墨盒100的表面定位在图2(A)至图3(B)中定位在墨盒100的底部处的墨盒100的另一表面上方。
墨盒100包括如图4(A)和图4(B)所示的壳体40、滑块41、和如图2(A)至图3(B)所示的壳体盖42。滑块41和壳体盖42大致限定墨盒100的外形。滑块41和壳体盖42大致包围壳体40。在该实施例中,壳体40、滑块41、和壳体盖42中的每一个均由诸如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的树脂材料制成。
参考图4(A)和图4(B),壳体40包括前面34、与前面34相反的背面35、顶面36、与顶面36相反的底面37、左侧面38、和与左侧面38相反的右侧面39。当墨盒100插入盒安装部200中时,壳体40从前面34侧插入。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上时,顶面36定位在底面37上方。左侧面38的面积和右侧面39的面积中的每一个大于前面34的面积、后面35的面积、顶面36的面积和底面37的面积中的每一个。
参考图2(A)至图3(B),壳体盖42覆盖壳体40全部的除前面34和顶面36的一部分以外的大部分。结果,当外力施加于墨盒100时使壳体40的大部分、尤其是侧面38、39受到保护而不会损坏。
滑块41经由盘簧(未示出)连接至壳体40。滑块41覆盖壳体40的前面34和壳体盖42的前部46,壳体盖42的前部46定位成邻近壳体40的前面34。滑块41构造成在深度方向33上滑动。在图2(A)和图3(A)中,滑块41定位在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滑块41在滑块41沿深度方向33的滑动范围内定位成距壳体40的前面34最远。在图2(B)和图3(B)中,滑块41定位在第二位置,在该第二位置滑块41在滑块41的滑动范围内定位成最靠近壳体40的前面34。
参考图2(A)至图3(B),滑块41具有通过滑块41形成的开口177和178。开口177在深度方向33上与稍后描述的导气阀机构80对齐。开口178在深度方向33上与稍后描述的供墨阀机构90对齐。因此,尽管滑块41连接到壳体40,但导气阀机构80和供墨阀机构90分别经由开口177和178暴露至滑块41的外部。当滑块41从第一位置滑到第二位置时,供墨阀机构90的盖帽95经由开口178从滑块41显现到滑块的外部。当滑块41从第二位置滑到第一位置时,盖帽95进入滑块41。
参考图4(A)和图4(B),壳体40包括框架50、臂70、导气阀机构80和供墨阀机构90、以及柔性的、半透明的,例如透明的或次透明的、附连至框架50的一对膜(未示出)。该对膜在图4(A)和图4(B)中被省略。
框架50大致限定壳体40的外形。因此,壳体40的六个面34-39对应于框架50的六个面。在下文中,框架50的面将通过利用被分别给予壳体40的面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框架50由半透明材料制成、例如由诸如聚缩醛、尼龙、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透明或次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并通过注模树脂材料制造。
框架50包括外周壁51和内壁52。外周壁51和内壁52是一体并在框架50的左侧面38与右侧面39之间延伸。外周壁51大致具有沿前面34、顶面36、背面35、和底面37延伸以在内部形成空间的矩形型材。结果,开口57和58分别形成在框架50的左侧面38和右侧面39处。内壁52定位在外周壁51内部。
该对膜分别在左侧面38和右侧面39处附连至外周壁51的两端,例如通过焊接或利用粘合剂粘结,使得开口57和58分别由该对膜覆盖。外周壁51和该对膜限定在它们之中的墨室102。墨室102构造成在该墨室102中储存墨。在另一实施例中,框架可以是具有刚性的六个面的容器并且墨室可形成在该容器中。
该对膜还分别在左侧面38和右侧面39处附连至内壁52的两端,例如通过焊接或利用粘合剂粘结。因为该对膜由内壁52支撑,所以可防止该对膜松弛。当外力施加于墨盒100使得滑块41和壳体盖42朝壳体40弯曲时,滑块41和壳体42可由内壁52支撑,并因此可防止滑块41和壳体42的变形。
框架50包括定位在框架50的前面34处的检测部140。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的量可经由检测部140视觉地或光学地观察到。检测部140与框架50成一体。因此,检测部140由与框架50相同的材料制成,即半透明材料,例如由透明或次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光可通过检测部140。
检测部140定位在导气阀机构80与供墨阀机构90之间,并从壳体40的前面34向外延伸。检测部14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并包括五个矩形壁。检测部140具有由五个矩形壁在检测部140内限定的内部空间142。内部空间142与墨室102相连续。
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检测部140定位在盒安装部200的光学传感器181,例如光电遮断器的光路中。检测部140包括定位在五个矩形壁中的在高度方向32上延伸的一个壁处的照射部144,并且光路183与照射部144相交。
参考图4(A)至图5,臂70定位在墨室102中。臂70由不透明的树脂材料制成。臂70由从外周壁51延伸到墨室102中的肋74可枢转地支撑。肋74在宽度方向31上定位在框架50的中心处。臂70包括定位在该臂70的一端处的浮动部73。臂70包括定位在臂70的另一端处的指示器部72,指示器部72定位在内部空间142中。浮动部73的比重小于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的比重,并因此浮动部73浮在墨上。当浮动部73基于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的量上下移动时,臂70枢转并且指示器部72根据臂70的移动在内部空间142中上下移动。通过经由具有光学传感器181的检测部140检测指示器部72的位置,确定墨室102中是否储存有足够量的墨。
参考图5,圆形开口82形成通过在框架50的检测部140和顶面36之间的框架50的前面34。圆柱形导气通路55形成在框架50中,并且导气通路55与开口82相连续。导气通路55在深度方向33上从开口82朝墨室102延伸。导气通路55与墨室102流体连通。导气阀机构80部分地定位在导气通路55中。
导气阀机构80构造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墨室102与壳体40外部之间经由导气通路55的流体连通。导气阀机构80包括:阀87;偏压构件例如弹簧86;管例如密封件83;和盖帽85。
盖帽85附连到框架,使得密封件83夹在盖帽85与框架50的限定开口82的部分之间。密封件87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密封件87具有在该密封件87中形成的小直径开口62和大直径开口63。小直径开口62与大直径开口63相连续。小直径开口62的直径小于大直径开口63的直径。密封件83具有第一端64和与该第一端64相反的第二端67。小直径开口62从密封件83的第一端64延伸到大直径开口63,而大直径开口63从密封件83的第二端延伸到小直径开口62。密封件83的第一端64的外径稍大于开口82的直径。密封件83的第一端64经由开口82装配到导气通路55中,而第一端64的外周表面弹性变形并与导气通路55的内表面接触,使得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密封件83的第一端64的外周表面与导气通路55的内表面之间。密封件83包括在该密封件83的外周表面处的边缘65。边缘65接触框架50的限定开口82的部分。边缘65与框架50的限定开口82的部分之间的接触阻止密封件83进一步进入导气通路55。密封件83的第二端67的壁足够薄以便当受到外力时变形。
盖帽85包括具有通过其形成的开口66的盖子部68。密封件83经由开口66从盖帽85的内部延伸到盖帽85的外部,使得密封件83的第二端67定位在盖帽85的外部。密封件87的边缘65通过盖帽85的限定开口66的部分推压在框架50的限定开口82的部分上。
导气端口81形成通过盖帽85的开口66和密封件83的小直径开口62和大直径开口63。导气通路55构造成经由导气端口81与壳体40的外部流体连通。
阀87定位在导气通路55中并构造成在平行于插入方向30的深度方向33上滑动。阀87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该第一位置,阀87接触密封件83并覆盖小直径开口62,在该第二位置,阀87与密封件83分开并揭开小直径开口62。阀87具有盖子88和杆84。杆84从盖子88的中央延伸远离导气通路55,即在图5中向右延伸。弹簧86朝第一位置偏压阀87。当阀87定位在第一位置时,杆84经由导气端口81延伸到盖帽85和密封件83的外部。在另一实施例中,橡胶或海绵可用于偏压阀87,代替弹簧86。
当没有外力施加于杆84时,盖子88在被弹簧86偏压的同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外力克服弹簧86的偏压力朝导气通路55施加于杆84时,阀87移动到第二位置。当阀87处于第二位置时,墨室102经由导气通路55和导气端口81与壳体40的外部流体连通,并且使墨室102中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力。
参考图5,圆形开口92形成通过在框架50的检测部140和底面37之间的框架50的前面34。圆柱形供墨通路54形成在框架50中,并且供墨通路54与开口92相连续。供墨通路54在深度方向33上从开口92朝墨室102延伸。供墨通路54与墨室102流体连通。供墨阀机构90部分地定位在供墨通路54中。
供墨阀机构90构造成选择性地允许和阻止墨室102与壳体40外部之间经由供墨通路54的流体连通。供墨阀机构90包括阀97、弹簧96、密封件93和盖帽95。
盖帽95附连至框架50,使得密封件93夹在盖帽95与框架50的限定开口92的部分之间。密封件93由诸如橡胶的弹性材料制成。盖帽95和密封件93中的每一个具有通过其形成的开口。供墨端口91形成通过盖帽95和密封件93的开口。供墨通路54构造成经由供墨端口91与壳体的外部流体连通。
阀97定位在供墨通路54中并构造成在平行于插入方向30的方向33上滑动。弹簧96朝密封件93偏压阀97,使得阀97接触密封件93并覆盖供墨端口91。
当没有外力施加于阀97时,阀97被弹簧96偏压,使得阀97接触密封件93并覆盖供墨端口91。当外力克服弹簧96的偏压力朝供墨通路54施加于阀97时,阀97与密封件93分开并且供墨端口91被揭开。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墨室102经由供墨通路54与壳体40的外部流体连通,并且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可供应到壳体40的外部。
参考图4(A)和图4(B),框架50的顶面36包括平台124。平台124从前面36的中间位置关于深度方向朝背面35延伸,但不到达背面35。参考图2(A)和图2(B),平台124经由形成通过壳体盖42的顶面的开口128暴露至壳体盖42的外部。
框架50包括在高度方向32上从平台124向外延伸的止动件125。止动件125定位在平台124的前端。止动件125包括从平台124延伸的竖直壁126,同时在竖直壁126与平台124之间形成大约90度的角度。竖直壁126具有定位成与平台124相对的端部。止动件125还包括从竖直壁126的端部延伸到前面36的一部分的倾斜肋127,该部分定位成比平台124更靠近前面34。倾斜肋127和竖直壁126在倾斜肋127与竖直壁126之间形成大约45度的角度。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止动件125接触盒安装部200的锁定杆230,其稍后被描述,使得墨盒100不会从盒安装部200脱落。
参考图6,盒安装部200包括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框架204。框架204具有通过框架204形成的前开口207。盒容纳空间202形成在框架204中,并且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墨盒100容纳在盒容纳空间200中。盒容纳空间202能够容纳分别储存青色墨、品红色墨、黄色墨、和黑色墨的四个墨盒100。
参考图6和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将盒容纳空间202分隔成在垂直方向上长的四个空间的三块板223。四个墨盒100容纳在由板223分隔的相应空间中。框架204包括与开口207相对的端面。板223从框架204的端面朝开口207延伸。盒安装部200具有在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上的宽度和在盒安装部200的深度方向上的深度。盒安装部200的深度方向从开口207延伸到框架204的端面,而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盒安装部200的深度方向。板223布置在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上。
框架204包括底部内表面,并且四个导向槽206形成在框架204的底部内表面上。导向槽206构造成当墨盒100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平稳地引导墨盒100深入到盒容纳空间202中。导向槽206在盒安装部200的深度方向上从开口207直线地延伸。导向槽206在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图6中最左边的导向槽206在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上比其它导向槽206宽,因为在宽度方向31上比其它墨盒100宽的黑色墨盒100插入最左边的导向槽206中。墨盒100在墨盒100的底部由对应的导向槽206引导的同时沿插入方向30平稳地插入盒容纳空间202。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宽度方向31对应于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深度方向33对应于盒安装部200的深度方向,而高度方向31对应于盒安装部200的垂直于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和深度方向中的每一个的高度方向。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从框架204的端面延伸的凸起216。凸起216定位成以致对应于墨盒100的相应的导气阀机构80。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凸起216经由滑块41的开口177接触和推动导气阀机构80的杆84。(见图2(A)和图2(B))。在该实施例中,四个凸起216设置成对应于四个墨盒100。
参考图8,凸起216在垂直于框架204端面的方向上从框架204的端面延伸。凸起216在与墨盒100的插入方向30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当墨盒100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凸起216通过滑块41的开口177。凸起216的长度设定成使得当墨盒100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在定位于框架204的端面的其它构件接触或进入墨盒100之前,凸起216开始通过开口177。当凸起216插入通过滑块41的开口177时,滑块41关于框架204对齐。
凸起216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凸起216延伸通过框架204的端面。凸起216具有定位成远离框架204的端面并定位在盒容纳空间202中的第一端。凸起216具有与凸起216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218,并且凸起216的第二端218定位在框架204的外部。凸起216具有在该凸起216中形成的内部空间,并且内部空间在凸起216的第二端218处对凸起216的外部敞开。凸起216的内部空间从凸起216的第二端218朝凸起216的第一端延伸。
圆形凹槽217形成在凸起216的第一端处。凹槽217的直径大于导气阀机构80的杆84的端部的外径。多个开口269形成通过凹槽217的底部。每个开口269定位成在凹槽217的径向方向上远离凹槽217的中心。凸起216的内部空间与开口269相连续,并且凸起216的内部空间经由开口269与凸起216的外部流体连通。
凸起216包括小直径部266和大直径部267。小直径部266包括凸起216的第一端,而大直径部267连接到框架204的端面。倾斜部268形成在小直径部266与大直径部267之间。小直径部266的外径稍大于导气阀机构80的密封件83的大直径开口63的直径。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小直径部266经由密封件83的第二端67插入大直径开口63并装配到大直径开口63中。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密封件83弹性变形并液密封地接触小直径部266。大直径部267的外径大于小直径部266的外径,但小于开口177的直径。在该实施例中,导气阀机构80的密封件83由弹性材料制成。在另一实施例中,诸如橡胶的弹性构件可附连至小直径部266的外表面,并且密封件83可不由弹性材料制成。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定位在框架204的端面处的连接部208。连接部208构造成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接触墨盒100的供墨阀机构90。在该实施例中,四个连接部208设置对应于四个墨盒100。在图6中,四个连接部208中的一个未示出,因为框架204的右侧壁遮避了四个连接部208中的该连接部。
连接部208包括墨管209和保持部210。墨管209包括树脂。墨管209连接到柔性墨管212,该柔性墨管212连接到成像设备的记录头。
保持部210具有在该保持部210中形成的圆形凹槽,而墨管209定位在保持部210的凹槽的中心处。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供墨阀机构90的盖帽95插入保持部210的凹槽。盖帽95的外表面接触保持部210的凹槽的表面,使得盖帽95无游隙地保持在保持部中。因此,供墨端口91相对于墨管209准确地对齐。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定位在框架204的端面处的光学传感器181。光学传感器181定位成以致分别对应于墨盒100的检测部140。光学传感器181用于检测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的量是否充足。框架204包括与框架204的底部内表面相对的顶部内表面。盒安装部200还包括邻近框架204的端面定位在框架204的顶部内表面处的光学传感器182。光学传感器182用于检测墨盒100是否安装到盒安装部200。在该实施例中,四组光学传感器181和182设置成对应于四个墨盒100。在图6中,四个光学传感器181中的一个未被示出,因为框架204的右侧壁遮避了光学传感器181中的该光学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181和182中的每个光学传感器包括发光元件和光接收元件。光路183形成在光学传感器181的发光元件与光接收元件之间。类似地,光路184形成在光学传感器182的发光元件与光接收元件之间。
光学传感器182定位在凸起216上方。凸起216定位在光学传感器181上方。光学传感器181定位在连接部208上方。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定位在框架204后面的吸墨单元250。吸墨单元250包括构造成吸收和保持诸如墨的液体的吸收器251和支撑吸收器251的支撑构件252。吸收器251构造成允许诸如空气的气体通过该吸收器251。吸收器251包括例如海绵或泡沫橡胶。
支撑构件252附连到框架204,使得吸收器251在凸起216的第二端218处覆盖凸起216的内部空间。因为吸收器251构造成允许气体通过该吸收器251,所以凸起216的内部空间经由吸收器251与凸起216的外部气体连通。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邻近框架204的开口207的顶部边缘定位的锁定杆230。锁定杆230构造成接触在盒容纳空间202中定位的墨盒100,使得墨盒100不会从盒安装部200脱落。在该实施例中,四个锁定杆230设置对应于四个墨盒100。采用锁定杆230,墨盒100可靠地保持在盒容纳空间202中。
锁定杆230包括支撑轴232。支撑轴232由框架204支撑在邻近框架204的开口207的顶部边缘的位置处,使得锁定杆230绕支撑轴232枢转。
锁定杆230包括推动部234、和作用部236、和接合部243。接合部243从支撑轴243朝框架204的外部延伸、即在图8中向左延伸,推动部234从接合部243延伸到框架204的外部、即在图8中向左延伸,而作用部236从支撑轴232朝框架204的端面延伸、即在图8中向左延伸。推动部234具有在该推动部234的顶表面中形成的浅凹槽,使得用户能用他/她的手指接触推动部234的凹槽而容易地向下推动该推动部234。
当推动部234被向下推动时,接合部243进入盒容纳空间202到该接合部243的底部能接触墨盒100的顶部的位置。
作用部236包括定位在作用部236的与支撑轴232相对的端部处的接触部237。接触部237构造成接触墨盒100的止动件125。接触部237的底部弯曲。作用部236的在支撑轴232与接触部237之间的部分大致为直的。
参考图8,盒安装部200包括分别定位在锁定杆230的作用部236上方的拉簧219。拉簧219的一端附连到接触部237上方的框架204。更具体的说,框架204包括从框架204的顶表面向上延伸的平板221,以及在盒安装部200的宽度方向上从板221水平延伸的钩部239。拉簧219的一端钩在钩部239上。拉簧219的另一端钩住在从支撑轴232向上延伸的L形钩部241上。钩部241的位置稍低于钩部239的位置。在拉簧219从该拉簧219的初始长度被拉伸的同时拉簧219钩住在钩部239和241上,使得拉簧219竭力收缩到该拉簧219的初始长度。因此,锁定杆230接收来自拉簧219的力,使得锁定杆230在图8中的方向245上,即图8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枢转。框架204包括止动件205。当锁定杆230接触止动件205时锁定杆230由拉簧219所引起的枢转运动被阻止。当没有外力施加于推动部234时,锁定杆230保持在锁定杆230接触止动件205的位置中。当锁定杆230处于锁定杆230接触止动件205的位置中时,推动部234水平延伸,并且接触部237能接触墨盒100的止动件125。
参考图9至图11,描述了墨盒100如何安装到盒安装部200。参考图9,当墨盒100在插入方向30上经由框架204的开口207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墨盒100的顶前端接触锁定杆230的接触部237。当这种情形出现时,接触部237被墨盒100向上推动。结果,锁定杆230克服拉簧219的拉力在图9中的方向246上,即在图9中的逆时针方向上枢转,并且推动部234稍微向下倾斜。同样地,推动部234的位置从推动部234水平延伸的位置改变到推动部234倾斜的位置。
当墨盒100进一步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凸起216的小直径部266插入滑块41的开口177。当墨盒100进一步插入时,凸起216的倾斜部268和大直径部267顺序插入开口177。
当墨盒100进一步插入时,滑块41的顶端与光学传感器182的光路184相交,由此光学传感器182检测到滑块41。然后,滑块41的前表面接触框架204的端面。
当墨盒100在滑块41接触框架204的端面的同时在插入方向30上被推动时,夹在滑块41与壳体40之间的盘簧(未示出)被压缩。结果,在滑块41相对于框架204固定的同时只有壳体40在插入方向30上移动。换言之,壳体40移动靠近滑块41。滑块41从第一位置(见图2(A))相对移动到第二位置(见图2(B))。
当壳体40移动到最靠近滑块41的位置时,换言之,当壳体40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最深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杆84接触凸起216的第一端。当这种情形出现时,杆84的端部进入凸起216的凹槽217并可靠地扣住在凹槽217中。
当杆84接收来自凸起216的力时,杆84移动并且盖子88与密封件83分开。结果,导气端口81被揭开并且墨室102中的压力变成等于大气压力。当杆84进一步移动时,凸起216的小直径部266插入密封件83的大直径开口63。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密封件83弹性变形并液密封地接触小直径部266,如图11中的虚线所表示的。同样地,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密封件83与小直径部266之间。导气端口81经由开口269、凸起216的内部空间、和吸收器251与大气气体连通。
当壳体40移动到最靠近滑块41的位置时,供墨阀机构90的盖帽95经由开口178从滑块41显现到滑块41的外部,并且墨管209插入供墨端口91。墨管209接触和推动阀97,并且阀97与密封件93分开。结果,在墨室102中储存的墨能经由墨管209和墨管212供应到成像设备的记录头。此外,检测部140与光学传感器181的光路183相交。结果,检测部140的照射部144能够用从光学传感器181的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照射。
当墨盒100插入盒容纳空间202时,锁定杆230的接触部237在该接触部237于墨盒100的顶部上向倾斜肋127滑动的同时朝墨盒100的背面移动。当壳体40移动到最靠近滑块41的位置时,接触部237越过止动件125。当这种情形出现时,作用部236由拉簧219拉动,并在方向245上枢转,使得接触部237移动到平台124上。结果,接触部237接触止动件125。这阻止壳体40被夹在壳体40与滑块41之间的盘簧推动(未示出)而向后移动。因此墨盒100保持在盒安装部200中。
如上所述,当墨盒100安装到盒安装部200时,凸起216的小直径部266插入并装配到密封件83的大直径开口63中。当这种情形出现时,密封件83弹性变形并且在密封件83与小直径部266之间无间隙的情况下液密封地接触小直径部266。这样,可靠的密封设置在密封件83与小直径部266之间。因此,即使成像设备在墨盒100安装到该成像设备的盒安装部200的同时倾斜或倒置,墨也不会从导气端口81周围的部分泄漏。即使墨流动到导气端口81中,这样的墨也可经由凸起216的内部空间流动到吸收器251并可由吸收器251吸收并保持。这防止墨弄脏成像设备的内部。
尽管已结合各种示例性结构和示意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上述结构和实施例的其它变型和改进。通过理解在此公开的本发明的说明书和实践,其它的结构和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在本发明的真正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情况下,本说明书和描述的示例是用于示意性的。

Claims (15)

1.一种供墨系统,包括:
墨盒,所述墨盒包括:
墨室,所述墨室构造成储存墨;和
管,所述管在其中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相连续,其中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管的第一端延伸而所述第二开口从所述管的与所述管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延伸,其中所述第一开口构造成经由所述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墨室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开口构造成经由所述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管的外部气体连通;和
盒安装部,所述盒安装部构造成安装所述墨盒,其中所述盒安装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经由所述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管的第二开口,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的外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管构造成当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管的第二开口时弹性变形并接触所述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凸起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凸起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并且所述凸起的第一端构造成插入所述管的第二开口,其中所述凸起具有在所述凸起中形成的内部空间和穿过所述凸起的第一端形成的第三开口,其中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凸起的第二端处对所述凸起的外部敞开,并且所述内部空间经由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凸起的外部流体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墨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凸起的第二端处的吸收器,其中所述吸收器构造成吸收液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还包括:
阀,所述阀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阀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阀揭开所述第一开口;和
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构造成朝所述第一位置偏压所述阀,
其中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接触所述阀并克服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朝所述第二位置推动所述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阀包括盖子和从所述盖子延伸的杆,并且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接触并推动所述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开口的直径。
9.一种供墨系统,包括:
墨盒,所述墨盒包括:
墨室,所述墨室构造成储存墨;和
管,所述管在其中形成有开口,其中所述开口从所述管的第一端延伸到所述管的与所述管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其中所述开口构造成经由所述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墨室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开口构造成经由所述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管的外部气体连通;和
盒安装部,所述盒安装部构造成安装所述墨盒,其中所述盒安装部包括凸起,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经由所述管的第二端插入所述管的开口,
其中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的外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管由弹性材料制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管构造成当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管的开口时弹性变形并接触所述凸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凸起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凸起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并且所述凸起的第一端构造成插入所述管的开口,其中所述凸起具有在所述凸起中形成的内部空间和穿过所述凸起的第一端形成的开口,其中所述内部空间在所述凸起的第二端处对所述凸起的外部敞开,并且所述内部空间经由所述凸起的开口与所述凸起的外部流体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供墨系统,还包括位于所述凸起的第二端处的吸收器,其中所述吸收器构造成吸收液体。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墨系统,还包括:
阀,所述阀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阀覆盖所述管的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阀揭开所述管的开口;和
偏压构件,所述偏压构件构造成朝所述第一位置偏压所述阀,
其中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接触所述阀并克服所述偏压构件的偏压力朝所述第二位置推动所述阀。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供墨系统,其中所述阀包括盖子和从所述盖子延伸的杆,并且所述凸起构造成当所述墨盒安装到所述盒安装部时接触和推动所述杆。
CN200810177431XA 2007-11-30 2008-11-27 供墨系统 Active CN1014450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311812 2007-11-30
JP2007311812 2007-11-30
JP2007311812A JP5277622B2 (ja) 2007-11-30 2007-11-30 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収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5000A CN101445000A (zh) 2009-06-03
CN101445000B true CN101445000B (zh) 2011-08-10

Family

ID=4067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7431XA Active CN101445000B (zh) 2007-11-30 2008-11-27 供墨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087765B2 (zh)
JP (1) JP5277622B2 (zh)
CN (1) CN1014450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95561B2 (ja) 2009-03-23 2013-05-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JP2011011482A (ja) 2009-07-03 2011-01-20 Brother Industries Ltd 液体供給装置
JP6079365B2 (ja) * 2013-03-27 2017-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カートリッジ
JP6308245B2 (ja) * 2016-05-12 2018-04-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収容容器
CN111772484A (zh) * 2019-08-16 2020-10-16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液体泵出液通道集成模块、供应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111631607A (zh) * 2019-08-16 2020-09-08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液体供应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111631606A (zh) * 2019-08-16 2020-09-08 上海爱餐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 水路集成模块、液体供应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23A (zh) * 1992-02-24 1995-10-11 佳能公司 阀、阀的流体容器和其打印头盒以及打印机
CN1273177A (zh) * 1999-04-27 2000-11-15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31837U (ja) * 1983-02-23 1984-09-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エツ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トリツジ装置
CA2272160C (en) * 1992-07-31 2003-10-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toring container for recording apparatus
US5838352A (en) * 1995-11-24 1998-11-17 Smith Corona Corporation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device and station for cartridges and gravity feed ink bottle
US6010210A (en) 1997-06-04 2000-01-04 Hewlett-Packard Company Ink container having a multiple function chassis
JPH1178048A (ja) 1997-09-03 1999-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タンク装置
US6059401A (en) 1998-03-19 2000-05-09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lignment coupling device for manually connecting an ink supply to an inkjet print cartridge
SG114455A1 (en) * 1999-05-10 2005-09-28 Kong Keng Wah Trading As Oem S An ink cartridge refilling system and a method of refilling an ink cartridge
US6505923B1 (en) 1999-06-24 2003-0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supply system, liquid supply container and negative pressure generating member container used for the same system, an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system
DE60135044D1 (de) 2000-01-21 2008-09-04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JPWO2003041963A1 (ja) * 2001-11-12 2005-03-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37723A (ja) * 2003-01-17 2004-08-2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当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供給方法
JP4813760B2 (ja) * 2003-11-11 2011-11-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492144B2 (ja) 2003-12-08 2010-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92126B2 (en) * 2004-01-06 2007-03-20 Fuji Xerox Co., Ltd. Systems, methods and structure for maximizing efficiency of refillable fluid ejection head
JP4513337B2 (ja) 2004-01-23 2010-07-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496806B2 (ja) * 2004-03-04 2010-07-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79351B2 (ja) * 2005-02-28 2009-12-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8424B2 (ja) * 2005-03-28 2011-10-0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フラッシング方法
JP4524675B2 (ja) 2005-11-28 2010-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US7316471B2 (en) 2005-09-29 2008-01-0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i Ink cartridges
JP4466598B2 (ja) * 2006-03-31 2010-05-2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リフィル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23A (zh) * 1992-02-24 1995-10-11 佳能公司 阀、阀的流体容器和其打印头盒以及打印机
CN1273177A (zh) * 1999-04-27 2000-11-15 佳能株式会社 墨盒、墨盒的阀机构和具有墨盒的喷墨头盒及喷墨记录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141102A1 (en) 2009-06-04
CN101445000A (zh) 2009-06-03
US8087765B2 (en) 2012-01-03
JP2009132115A (ja) 2009-06-18
JP5277622B2 (ja) 2013-08-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5000B (zh) 供墨系统
US11590758B2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having interfering surface, and set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s
CN101274530B (zh) 墨盒
US11884077B2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contact surface for providing positioning of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US8011770B2 (en) Liquid containers
US8052260B2 (en) Ink cartridges and ink supply systems
US20090135237A1 (en) Ink Supply Device
JP5151424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4857848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1885272A (zh) 墨盒
US20180178527A1 (en)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including protrusion and interface
US7934821B2 (en) Ink cartridges and ink supply systems
CN103862878B (zh) 墨盒
US8672462B2 (en) Ink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444998B (zh) 墨盒和对墨盒的墨室中的压力进行调节的方法
CN101157304B (zh) 墨盒和供墨系统
US8038278B2 (en) Ink cartridges
US7237885B1 (en) Ink cartridges
US20090141097A1 (en) Ink supply device
AU2017426463A1 (en) Printing fluid cartridge and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112406315B (zh) 供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