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285A - 反射片 - Google Patents
反射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41285A CN101441285A CNA2007101876997A CN200710187699A CN101441285A CN 101441285 A CN101441285 A CN 101441285A CN A2007101876997 A CNA2007101876997 A CN A2007101876997A CN 200710187699 A CN200710187699 A CN 200710187699A CN 101441285 A CN101441285 A CN 101441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reflective
- substrate
- reflector
- metal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反射片主要包含有基材、金属层、多层反射体以及扩散层,该多层反射体设有二层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反射层,其中,该多层反射体设于金属层的上表面,或者该多层反射体与金属层间可设置基材,而该扩散层可设于基材或金属层的下表面,藉由金属层以及多层反射体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780nm)内具有较佳的反射率(可达95~98%),且更可利用该扩散层同时使通过的光线达到光扩散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反射片、反射体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目的在提供较佳的反射率,以应用于灯反射器、导光板下反射体、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时,可获得较高亮度的反射片。
背景技术
按,一般应用在信息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可以依照实际设计的需求,而选择利用直下式或者是侧光式的背光装置架构;如图1A所示,即为一侧光式背光装置架构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一载具11中设置光源12,并且将一导光板13板端套设在载具11的开口处,而导光板13上方则依序设有数枚光学膜片14及液晶面板15,以让光源12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13并且朝向导光板13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液晶面板15显示的效果;其中,各光学膜片14一般利用下扩散片141、增光片142以及上扩散片143依序设置于导光板13上方,以由各光学膜片14增加光源的扩散效果以达均光效果。
另外,于导光板13下方设有一反射片16,在反射片16的作用下让光源12光线尽可能朝向光源射出面方向射出,以增加光源射出面的亮度表现效果;惟,单一反射片16的反射作用,虽可将部份光线朝向光源射出面方向射出,但却会遗漏少部分的光线,而无法达到光源最有效的利用。
故即出现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号第CN1791810号以及第CN1745317号,其皆是包含有金属层17、高折射率层18以及低折射率层19,如图1B所示,且由上而下的顺序为高折射率层18、低折射率层19以及金属层17,以形成一具有较高反射率的反射体,而该反射体应用于背光装置中时,其发光面所发出的光线为不均匀的光,例如残留有灯影的光,则会在液晶显示装置的画面上产生辉度差,损害画面品质。因此,在这种照明装置中,要求具有在发光面整体辉度分布均匀的良好发光品质。
故为了达到整体辉度分布均匀的发光品质,会进一步于该反射体上成形有波形或山形的结构体,以将光线进行扩散的作用;然而,在利用上述的反射体情况下,反射体的形状复杂,且难以设定使发光品质提高的最佳形状,另外还存在反射体需要加工、需要以高精度设定光源和反射体形状的位置关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反射片、反射体的制造方法及其应用,目的在于提供反射片一较佳的反射率,以应用于灯反射器、背光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时,可获得较高亮度的反射片。
为达上揭目的,本发明的反射片主要包含有基材、金属层、多层反射体以及扩散层,该多层反射体设有二层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反射层,其中,该多层反射体设于金属层的上表面,或者该多层反射体与金属层间可设置基材,而该扩散层可设于基材或金属层的下表面,藉由金属层以及多层反射体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780nm)内具有较佳的反射率(可达95~98%),且更可利用该扩散层同时使通过的光线达到光扩散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反射片制造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实施例反射片制造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三实施例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三实施例反射片制造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8A、B为本发明中第四、五实施例反射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A、B、C为本发明中第六、七、八实施例反射片结构示意图;
图10A、B为本发明中反射片应用于灯反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A、B为本发明中反射片应用于侧光式背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2A、B为本发明中反射片应用于直下式背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载具11 光源12 导光板13
光学膜片14 下扩散片141 增光片142
上扩散片143 液晶面板15 反射片16
金属层17 高折射率层18 低折射率层19
反射片2 基材21 金属层22
多层反射体23 第一反射层231 第二反射层232
第三反射层233 第N反射层N 扩散层24
高分子树脂241 扩散粒子242 硬涂层25
透光粒子251 保护层26 黏着层27
金属基材28 灯反射器3 光源31
载具41 光源装置42 导光板43
扩散板4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本发明反射片,该反射片2的结构如图2所示,至少包含有:
一基材21,该基材21可以为透明的树脂材质。
一金属层22,该金属层22设于该基材21的一侧表面,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金属层22设于基材21的上表面,该金属层22可以为铝或银等金属材质。
一多层反射体23,该多层反射体23设于金属层22相对于基材21的另侧表面,该多层反射体23可设于金属层22的上表面,该多层反射体23设有二层以上折射率相异的反射层,该多层反射体23由金属层22上方依序包含有第一反射层231、第二反射层232、第三反射层233~第N反射层N,其中N小于或等于50,该第一反射层23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反射层232,而上、下相邻的反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亦即第一、第二反射层231、232间,以及第二、第三反射层233、233间的折射率差值均大于0.4,而该第三反射层233的折射率可小于或大于第二反射层232。
一扩散层24,该扩散层24设于基材21相对于金属层22的另侧表面,该实施例中,该扩散层24设于基材21的下表面,该扩散层24中包含有高分子树脂241以及复数扩散粒子242,该扩散粒子242可以为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的白色物质或其混合物;当然,该扩散层亦可以为白色或不透光高分子树脂。
再者,上述实施例中反射片的制造方法,如图3所示,包含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基材,该基材可以为透明的树脂材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乙酸纤维素(TAC)、聚奈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二酯、聚醯亚胺、聚醚、聚碳酸酯、聚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或其等效物。
B、于该基材一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成型一金属层,而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该金属层可由金属元素或金属衍生物或金属氧化物所组成,例如可以为铝或银。
C、于该金属层相对于基材的另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或涂布方式成型一多层反射体。
D、于该基材相对于金属层的另侧表面,利用涂布方式(可以为湿涂布)成型一扩散层,以完成如图2中第一实施例所示的反射片2结构。
如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该反射片2同样包含有:基材21、金属层22、多层反射体23以及扩散层24,该扩散层24设于基材21的一侧表面(可为上表面),该金属层22设于该扩散层24相对于基材21的另侧表面(可为上表面),而该多层反射体23设于金属层22相对于扩散层24的另侧表面(可为上表面),使该反射片2由上而下依序为:多层反射体23、金属层22、扩散层24以及基材21,而该多层反射体23由金属层22上方同样依序包含有第一反射层231、第二反射层232、第三反射层233~第N反射层N,其中N小于或等于50,该第一反射层23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反射层232,而上、下相邻的反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
再者,上述第二实施例中反射片的制造方法,如图5所示,包含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基材,该基材可以为透明的树脂材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乙酸纤维素(TAC)、聚奈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二酯、聚醯亚胺、聚醚、聚碳酸酯、聚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或其等效物。
B、于该基材一侧表面,利用涂布方式成型一扩散层。
C、于该扩散层相对于基材的另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成型一金属层,而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该金属层可由金属元素或金属衍生物或金属氧化物所组成,例如可以为铝或银。
D、于该金属层相对于扩散层的另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或涂布方式成型一多层反射体,而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以完成如图4中第二实施例所示的反射片2结构。
如图6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该反射片2同样包含有:基材21、金属层22、多层反射体23以及扩散层24,该金属层22设于该基材21的一侧表面(可为下表面),该多层反射体23设于基材21相对于金属层22的另侧表面(可为上表面),该扩散层24设于金属层22相对于基材21的另侧表面(可为下表面),使该反射片2由上而下依序为:多层反射体23、基材21、金属层22以及扩散层24,而该多层反射体23由基材21上方同样依序包含有第一反射层231、第二反射层232、第三反射层233~第N反射层N,其中N小于或等于50,该第一反射层231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反射层232,而上、下相邻的反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
再者,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反射片的制造方法,如图7所示,包含有下列步骤:
A、提供一基材,该基材可以为透明的树脂材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三乙酸纤维素(TAC)、聚奈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丙二酯、聚醯亚胺、聚醚、聚碳酸酯、聚胺、聚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醇、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或其等效物。
B、于该基材一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成型一金属层,而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该金属层可由金属元素或金属衍生物或金属氧化物所组成,例如可以为铝或银。
C、于该基材相对于金属层的另侧表面,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或涂布方式成型一多层反射体,而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
D、于该金属层相对于基材的另侧表面,利用涂布方式成型一扩散层,以完成如图6中第三实施例所示的反射片2结构。
而上述各实施例反射片的多层反射体23上表面进一步设有硬涂层25,如图8A的第四实施例所示,该硬涂层25中亦可设有复数透光粒子251(particle),使该硬涂层25除了可保护下方的多层反射体23外,亦可利用复数透光粒子251而具有扩散的功用,亦可于该硬涂层25上表面可进一步设有保护层26,如图8B的第五实施例所示,该保护层26为可分离式设置于该硬涂层25上,例如可以利用离型方式设置于该硬涂层上,使该反射片弯折加工成不同形状时,可藉由该保护层26防止应力产生而使反射片变形,而整体反射片成型后则可将该保护层撕除。
另外,更可于上述各实施例反射片的最底层进一步设有金属基材而形成反射体的结构,如图9A的第六实施例所示,该反射片2由上而下依序为:多层反射体23、金属层22、基材21以及扩散层24,该扩散层24下表面可藉由黏着层27结合金属基材28,或者如图9B的第七实施例所示,该反射片2由上而下依序为:多层反射体23、金属层22、扩散层24以及基材21,该基材21下表面可藉由黏着层27结合金属基材28,而该多层反射体23上表面亦可设有硬涂层25,亦或者如图9C的第八实施例所示,该反射片2由上而下依序为:多层反射体23、基材21、金属层22以及扩散层24,该扩散层24下表面可藉由黏着层27结合金属基材28,其中上述各实施例中,该反射片的最底层(基材或扩散层)与金属基材间的结合应力大于0.1kN/m2。
整体反射片因设有金属层及多层反射体,该多层反射体设有二层以上(最多可至50层)折射率相异的反射层,使光线通过时可将光线进行多次的反射,且与上述先前技术所提及的二篇专利案比较,该专利案仅具有两层折射率不同的反射层,其反射率增加的范围有限,而本发明利用二层以上(最多可至50层)多层反射层相互堆栈的作用,不仅使该光线可在宽广的波长范围(约380~780nm)内具有较佳的反射率(可达95~98%)外,同时容易使反射的光线形成布鲁斯特角(Brewster’s angle),可增加光线偏振光源以提高光线辉度,且更可进一步利用该扩散层或硬涂层中所具有的透光粒子(particle),再进一步将光线形成反射,亦可同时使通过的光线达到光扩散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的反射片可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较佳者,且为可适用于液晶电视的面光源装置(也称为背光装置)与笔记型计算机等的侧光型面光源装置的较佳者。更具体而言,可作为灯反射器或导光板下反射体使用。如图10A所示为本发明反射片应用于的灯反射器实施例。该灯反射器3,以片状的本发明的反射片2成形为将萤光灯等的光源31覆盖的形状者,当然该反射片2可以形成如图所示的弧形状,亦可以为ㄈ形状,如图10B所示,或者加工成其它所需的外型。
亦可将本发明的反射片装设于直下式或者是侧光式的背光装置中,如图11A所示,即为本发明的反射片装设于侧光式背光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一载具41中设置光源装置42以及复数光学膜片,该复数光学膜片可至少由反射片2以及导光板43所构成,而该导光板43的板端套设在载具41的开口处,其光源装置42并设置于载具41的侧边,于导光板43下方设置反射片2,以让光源装置42的光线自板端射入导光板43并且朝向导光板43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当然,导光板亦可设置于光源装置上方,并将反射片设于载具与光源装置之间,以形成直下式背光模块;且该反射片2亦可一体弯折成载具的外型,如图11B所示。
如图12A所示,即为本发明的反射片装设于直下式背光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在一载具41上方设置光源装置42以及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可由反射片2以及扩散板44所构成,而该扩散板44设置于光源装置42上方,其反射片2则设于载具41与光源装置42的间,以让光源装置42的光线射入扩散板44并且朝向扩散板44预期的板面射出,以达到光源显示的效果;且该反射片2亦可一体弯折成载具的外型,如图12B所示。
此外,亦可适用于LED背光、投影电视、前灯、以及PDA或行动电话等的正下方型显示装置的灯反射器。又,由于反射率高,故可作为太阳电池的聚光体材料利用。此外,亦可使用于要求注重质轻,耐冲击性的频闪器(strobe)、讯号显示器、汽车灯、萤光灯、手电筒、与要求高品级的美术照明用反射器、以及曲面镜、照后镜。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巳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反射片,该反射片至少包含有:
一基材,该基材为透明的树酯材质;
一金属层;
一多层反射体,该多层反射体由金属层上方依序包含有: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第N反射层,其中N小于或等于50,而该第一反射层的折射率小于第二反射层,且上、下相邻的反射层间折射率差值大于0.4;
一扩散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片,其中,该金属层设于基材的上表面,该多层反射体则设于金属层的上表面,而扩散层设于基材的下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片,其中,该多层反射体设于基材的上表面,该金属层则设于基材的下表面,而该扩散层则设于金属层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反射片,其中,该扩散层设于基材的上表面,该金属层则设于扩散层的上表面,而该多层反射体则设于金属层的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反射片,其中于反射片下方进一步结合有一金属基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反射片,其中该反射片与金属基材间,进一步设有黏着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反射片,其中该多层反射体上表面进一步设有硬涂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反射片,其中该硬涂层中设有复数透光粒子。
9、如权利要求5所述反射片,其中该反射片与金属基材间的结合应力大于0.1kN/m2。
10、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反射片,其中该扩散层包含有高分子树脂与扩散粒子,或者可以为白色或不透光高分子树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反射片,其中该扩散粒子可以为二氧化钛、硫酸钡、碳酸钙的白色物质或其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反射片,其中该金属层或多层反射体可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制程成型,其中该物理气相沉积制程可以为溅镀或蒸镀技术。
13、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反射片,其中该多层反射体或扩散层可利用涂布方式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876997A CN101441285A (zh) | 2007-11-22 | 2007-11-22 | 反射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7101876997A CN101441285A (zh) | 2007-11-22 | 2007-11-22 | 反射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41285A true CN101441285A (zh) | 2009-05-27 |
Family
ID=40725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7101876997A Pending CN101441285A (zh) | 2007-11-22 | 2007-11-22 | 反射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41285A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7250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力科有限公司 | 反射涂料组成物以及使用此反射涂料组成物的反射片 |
CN103943643A (zh) * | 2014-04-25 | 2014-07-23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堆积的金属遮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169749A (zh) * | 2012-02-13 | 2014-11-26 | 东丽株式会社 | 反射膜 |
CN107132600A (zh) * | 2017-06-27 | 2017-09-05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挤出型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954053A (zh) * | 2017-05-22 | 2018-12-07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终端 |
-
2007
- 2007-11-22 CN CNA2007101876997A patent/CN10144128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77250A (zh) * | 2010-11-26 | 2012-05-30 | 力科有限公司 | 反射涂料组成物以及使用此反射涂料组成物的反射片 |
CN104169749A (zh) * | 2012-02-13 | 2014-11-26 | 东丽株式会社 | 反射膜 |
CN104169749B (zh) * | 2012-02-13 | 2017-04-12 | 东丽株式会社 | 反射膜 |
CN103943643A (zh) * | 2014-04-25 | 2014-07-23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堆积的金属遮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43643B (zh) * | 2014-04-25 | 2017-03-15 |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堆积的金属遮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8954053A (zh) * | 2017-05-22 | 2018-12-07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和终端 |
CN107132600A (zh) * | 2017-06-27 | 2017-09-05 |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挤出型扩散膜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313775B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illumination device thereof | |
CN100510791C (zh) | 光扩散膜以及使用该光扩散膜的平面光源元件和液晶显示装置 | |
CN102081177B (zh) | 一种光学扩散膜及使用该光学扩散膜的液晶显示背光源 | |
US11852920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 |
CN113296312A (zh) | 显示装置 | |
US20100134720A1 (en) | Optical prism sheet,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WO2017088237A1 (zh) | 背光模组及其反射层 | |
JP2007286261A (ja) | 光学シート、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CN102884365A (zh) | 背光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 |
JP2007256910A (ja) | 面光源装置とこれを備え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の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 |
TW201445174A (zh) | 多功能複合型光學膜 | |
CN2916696Y (zh) | 直下式背光模块 | |
TWI388883B (zh) | 具有傾斜脊部之稜形片以及使用該稜形片之液晶顯示裝置 | |
US855896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back light having improved light concentration efficiency | |
CN101441285A (zh) | 反射片 | |
KR20130126546A (ko) | 광학 성능이 우수한 광학 필름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 |
CN101149441A (zh) | 反射片以及使用该反射片的背光模块 | |
TW201037416A (en) | Backlight module | |
JP4051933B2 (ja) | 半透過半反射性偏光素子を備える偏光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KR20210004032A (ko)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에 구비되는 확산판 | |
TWI275845B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light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US20090052036A1 (en) | Prism shee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205028004U (zh) | 背光模组与显示装置 | |
TW200921156A (en) | Method of fabricating reflection plate and reflection body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
KR100661365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