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8543A - 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网中发现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的自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网中发现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的自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8543A CN101438543A CNA2007800158545A CN200780015854A CN101438543A CN 101438543 A CN101438543 A CN 101438543A CN A2007800158545 A CNA2007800158545 A CN A2007800158545A CN 200780015854 A CN200780015854 A CN 200780015854A CN 101438543 A CN101438543 A CN 1014385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ipment
- route
- request
- route discovery
- source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9191 jump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6—Route discovery pack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4—Scheduled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110)的无线通信网(300)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110A)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的方法,包括:从源设备(110A)广播对于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HOD)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110A)的ID的第三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HOD)的ID的第四字段。源设备(110A)然后接收指示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HOD)的路由的路由发现应答。该路由发现应答包括指示在源设备(110A)与目的地设备(HOD)之间的跳数的第一字段。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在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中发现用于在源设备与目的地设备之间的多跳(multi-hop)传输的、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例如,时隙)的路由的方法。
目前无线通信网正不断扩大。例如,FCC提出允许无执照的(unlicensed)无线电发射机在其中没有一个或多个分配的地面电视频道正被使用的位置处在广播电视频谱内运行,只要这样的无执照的发射机包括确保不干扰有执照的(licensed)地面电视信号接收的安全措施即可。各种组织开发了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以便利用在有执照频段中的被准许的无执照无线设备操作。
具体地,联盟已根据UWB技术开发了用于无线网的技术规范。例如, MAC技术规范提供了完全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用来支持互相处在邻近区域——例如在所谓的个域网(PAN)中——的设备之间的高速单跳传输。同时,在2005年12月,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公布了ECMA-368:“高速率超宽带PHY和MAC标准”,其规定了用于可包括便携式和固定设备的高速、短距离、分布式接入无线网的超宽带物理层(PHY)和分布式MAC子层。
正如这里使用的,在无线网中的设备也可被称为终端或节点。也正如这里使用的,当没有用来掌管或控制网络中其它设备对无线网的通信资源(例如,时分多址(TDMA)协议中的时隙)的接入的中央控制器、基站、主站等等时,无线网被说成是具有“分布式接入”。
然而,由于对发射功率的法规限制,使用当前的 MAC的设备的传输范围是有限的,且其随物理传输速率的任何增加而减小。因此,由于传输距离的限制,在某些情形下,无线个域网(PAN)中的一个设备不可能发射数据到同一个网络中的另一个设备,如果这两个设备在物理上相隔太大距离的话。在其中两个设备可能更近地在一起的另外的情形下,传输会是可能的,但仅仅以减小的数据速率进行。然而,有许多应用,在其中对于彼此相隔很大距离地远程定位的设备而言,特别希望能够以比起由设备的发射功率限制所支持的数据速率更高的数据速率互相发送和接收数据。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在分布式无线网中为从源设备到目的地设备的多跳路由数据传输去发现路由的方法,即使这两个设备对于直接的无线传输而言在物理上分隔了太大的距离。还期望提供这样的支持高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的无线通信网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源设备广播对于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hop-count limit)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的ID的第三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的ID的第四字段。该方法还包括在源设备处接收指示从源设备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的路由发现应答。该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指示在源设备与目的地设备之间的跳数的第一字段。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的无线通信网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N个设备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在源设备与第N个设备之间的跳数的第三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四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的ID的第五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的ID的第六字段。该方法还包括更新在第N个设备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第N个设备到达源设备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路由发现请求中接收的、在源设备与第N个设备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第N个设备到达源设备的下一个设备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第N个设备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N-1)个设备的ID,以及确定第N个设备是否具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当第N个设备具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时,该方法包括把在路由发现请求的第四字段中的跳数加增量1,以便更新路由发现请求,以及从第N个设备广播经更新的路由发现请求。当第N个设备没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时,则路由发现请求被丢弃。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的无线通信网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目的地设备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从源设备到目的地设备的跳数的第三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四字段、指示源设备的第五字段、和指示目的地设备的第六字段。该方法还包括更新在目的地设备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目的地设备到达源设备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路由发现请求中接收的、从源设备到目的地设备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目的地设备到达源设备的下一个设备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目的地设备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M个设备的ID,以及确定目的地设备是否具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当目的地设备具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该方法包括把路由发现应答从目的地设备转发到目的地设备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M个设备,该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一字段、指示源设备的第二字段、指示目的地设备的第三字段、和具有初始化的跳计数的跳计数字段。当目的地设备没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则路由发现请求被丢弃。
图1图形地图示无线通信网;
图2a-2d图解在使用自组按需距离向量协议(ad-hoc,on-demanddistance vector protocol)的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中的路由发现方法;
图3a-3e图解在使用自组按需距离向量协议的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中的另一种路由发现方法,其寻求具有至少最小组的可用资源(例如,时隙)的路由。
虽然下面描述的方法和系统的各种原理和特征可被应用于多种多样的通信系统,但为了举例说明起见,下面的示例性实施例将在利用基于预留的(例如,TDMA)分布式接入协议运行的无执照无线通信网的上下文中被描述。
更具体地,下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是关于个域网。然而,下面描述的方法和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其它的使用基于预留的协议且甚至通过有线主干的分布式接入网的情形。当然,本发明的范围由这里所附的权利要求定义,而不受下面描述的特定实施例限制。
而且,在下面的说明中,提到了包括预留请求和预留应答的各种传输。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中,这些请求和应答可以是被包括在由设备在媒体接入时隙(MAS)内发送的帧(分组)中的信息单元(IE)。再者,这些请求和应答被描述为具有各种字段,诸如第一字段、第二字段、第三字段等等。在那些说明中,应当明白,数值标记“第一”、“第二”等等仅仅用作名称来区分和标识这些字段,而不是指在IE或帧内字段的任何逻辑的或按时间的排序或其它排列。
记住这一点,我们现在描述一些方法,通过所述方法,在分布式接入无线个域网(PAN)中距目的地设备远程定位的源设备能够发现通过网络的各种中间设备的中继路由,以便把数据以希望的数据传输速率(带宽)传送到目的地设备。
正如下面描述的,为了增加传输范围而同时仍旧保持频谱效率(即,使用更高的传输速率),提供了一种网格使能(mesh-enabled)的个域网(PAN)。网格使能的个域网(PAN)实质上是一种多跳的分布式PAN,具有为它们的邻居们中继/转发数据帧(分组)的某些设备。
例如,图1图形地图示了包括多个设备110的无线通信网100。在这种情形下,网格使能的设备110B和110C可以把从源设备110A发起的帧中继到其目的地设备110D,设备110A经由单跳传输不能到达该目的地设备110D。
需要两个重要的机制,即路由/路径发现和多跳介质时间预留,来实施网格PAN。多跳介质时间预留并不是本公开内容范围的主题,贯穿下面的说明,假设提供一种机制,用来一旦确定基于源设备想要的度量的最佳化路由,就做出这样的资源预留。
因此,下面的说明集中在通过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的路由/路径发现。
图2a-2d图解在使用自组按需距离向量(AODV)协议的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200中的路由发现方法。在图2a上,源设备110A广播路由发现请求(RREQ),以定位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多跳路由。来自源设备110A的RREQ由包括中间设备110B、110G和110F的第一组三个中间设备接收。在图2b上,第一组中的接收到来自源设备110A的原始RREQ的每个中间设备进而又重新广播RREQ,从而把RREQ转发到包括中间设备110E和110C的第二组另外三个中间设备。这时,源设备110A和第一组中间设备中的某些或所有中间设备也接收到来自第一组中间设备的其它成员的重新广播的RREQ,但它们将之当作一个“重复”而忽略(丢弃)该重新广播的RREQ。在图2c上,第二组中的接收到来自第一组中间设备的原始RREQ的每个中间设备进而又重新广播RREQ,从而把RREQ转发到目的地设备110D。这时,第一组和第二组中间设备中的某些或所有中间设备也接收到来自第二组中间设备的其它成员的重新广播的RREQ,但它们将之当作一个“重复”而忽略(丢弃)该重新广播的RREQ。最后,在图2d上,目的地设备110D用路由发现应答(RREP)来响应RREQ,该RREP被传送到中间设备110C,并被中间设备110C通过中间设备110F转发回源设备110A。所以,在图3a-3d上发现的路径是110A-110F-110E-110D。
图2a-2d的AODV路由协议的操作随设备110所扮演的角色而变化。下面取决于设备110是(1)发起路由发现的源设备110A,还是(2)转发路由消息的中间设备(例如,110B;110C),还是(3)回答路由发现请求的目的地设备110D,而分别地概述这些操作。
网络200中的每个设备110保持一个路由信息表,其具有它的关于以下项的最新信息:通信网200中的其它设备110的ID、到达或发送数据到这些其它设备110中每个设备的跳计数(所需要的跳数)、以及为了到达通信网200中的每个其它设备110而应当发送数据到的“下一个设备”。每当到目的地设备(例如,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在源设备110A的路由信息表中不可得到时,则源设备110A广播路由发现请求(RREQ)。RREQ可被例示为具有多个字段的IE。有利地,RREQ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在源设备与当前设备之间的跳数的第二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三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的ID的第四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的ID的第五字段。还可以包括其它字段,以及如果环境条件准许,可以省略这些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RREQ被源设备110A广播到它的所有相邻的设备。源设备110A在RREQ帧(分组)中设置跳计数限制以定义“搜索区域”,该搜索区域定义RREQ被转发到多远。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没有接收到路由发现应答(RREP)的话,则源设备110A可以重新发送RREQ。当由于重发RREQ引起的业务量被控制时,它可以连同其它控制算法一起这样做。
同时,中间设备(例如,设备110C和110D)接收RREQ和RREP路由消息。有利地,在网络100中的所有设备110处接收和发送的路由发现请求都应当具有相同数目的字段,但不同的设备110可以取决于它在路由发现中的特定角色而更新请求中的不同字段。通常,在源设备110A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多跳中继路由中可以有M个中间设备。中间设备的行为取决于接收到哪种路由消息(即,RREQ或RREP)。
当中间设备110(例如,第N个中间设备,其中1≤N≤M)接收到来自源设备110A或另一个中间设备(例如,第(N-1)个中间设备)的RREQ时,如果它已经具有用于RREQ中规定的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信息,则它可以以目的地设备110D的名义用包括适当的跳计数值的RREP进行回答。否则,那么中间设备110必须以加了增量的跳计数值来广播所接收的RREQ。当中间设备110第一次接收到由源设备ID和请求ID标识的RREQ时,它应当仅仅重新广播所接收的RREQ。有利地,中间设备110也更新在它的路由信息表中的、用于源设备110A和RREQ被从其接收的设备110的(反向链路)路由信息。
同时,中间设备110(例如,第N个中间设备,其中1≤N≤M)也可以接收RREP(例如,来自第(N+1)个中间设备,其中1≤N≤M)。RREP可被例示为具有多个字段的IE。有利地,RREP包括:指示在目的地设备与中间设备之间的跳数的第一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这个应答所涉及到的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二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的ID的第三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的ID的第四字段。当中间设备110接收到具有更新的信息——或是由更大的请求ID指示的新的路由,或是具有更小的跳计数值的路由——的RREP时,则中间设备110应当:(1)更新在它的路由信息表中的本地路由信息(即,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反向链路);和(2)给接收的RREP中的跳计数值加增量;和(3)通过使用从先前接收的、来自源设备110A的RREQ消息中得到的它的本地路由信息,把RREP转发回源设备110A。
另外,当目的地设备110D接收到RREQ时,它应当:(1)更新在它的路由信息表中的本地路由信息(即,到源设备110A的反向链路);和(2)经由单播用RREP回答它从其接收RREQ的设备。RREP应当包括被初始化的跳计数值(例如,被设置为零或被设置为一),以及包括取决于是否经由该应答提供新的路由而或是加增量或是未改变的请求ID。
虽然以上描述的方法可以准许源设备110A进行具有最小跳计数的多跳中继路由的路由发现,但它不保证所选择的路由(或任何其它路由)具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想要的数据传输速率或带宽。也就是说,以上相对于图2a-2d描述的方法不保证在用于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以想要的数据速率进行数据传输的整个多跳中继路由上、在每个设备处可提供有足够的可用的(未被预留的)媒体接入时隙。
图3a-3e图解在使用自组按需距离向量协议的分布式接入无线通信网300中的另一种路由发现方法。下面相对于图3a-3e描述的方法提供了“清除”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不能支持想要的数据传输速率或带宽的路由的能力。换句话说,在图3a-3e上图解的方法保证在所选择的用于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数据传输的多跳中继路由中的每个设备110具有足够的可用的媒体接入时隙(MAS)来以想要的数据速率转发传输数据。
正如图2a-2d的实施例的情形那样,图3a-3e的增强的AODV路由协议的操作随设备110所扮演的角色而变化。这些操作取决于设备是(1)发起路由发现的源设备,还是(2)转发路由消息的中间设备,还是(3)应答路由发现请求的目的地设备。在网络300中,设备110执行如以上在网络200中描述的各种操作(为了简明起见,这里将不再重复),以及在下面所描述的附加操作。
在图3a上,源设备110A广播路由发现请求(RREQ)以定位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多跳路由。来自源设备110A的RREQ被包括中间设备110B在内的第一组三个中间设备接收。正如下面详细地解释的,该RREQ规定了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数据传输所需要的最小数目的时隙(MAS)。图3b所显示的步骤与上述的图2b相同地进行,只是中间设备110F不转发它从源设备110A接收的RREQ,因为中间设备110F没有足够数目的可用时隙(MAS)来支持想要的数据传输。由于中间终端110F丢弃RREQ,所以RREQ不被转发到图3b上的中间终端110C。图3c所显示的步骤与上述的图2c相同地进行,只是在第二“组”中现在只有一个中间终端(110E)且现在有只包含中间设备110E的第三“组”中间设备。在图3d上,目的地设备110D通过发送RREP到中间设备110E来应答,而同时中间设备110C重新广播被目的地设备110D和中间设备110F接收的RREQ。目的地设备110D和中间设备110F都丢弃该RREQ,因为它们此前已接收到同一个请求。最后,在图3e,RREP从中间终端110E通过中间终端110G被传送,并被源终端110A接收。所以在图3a-3d上发现的路径是110A-110G-110E-110D,它不同于在图2a-2d上发现的路径,但它保证具有足够的资源(时隙)来支持想要的数据传输速率或带宽。路由不相同的原因是因为形成图2a-2d上路由的一部分的设备110F没有足够的时隙来支持想要的传输速率,所以它在图3a-3e上被旁路。
与上述的通信网200的操作相比较,当广播RREQ消息时,通信网300中的源设备110A在RREQ消息中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字段。该附加字段标识对于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以想要的数据速率或带宽传送数据所需要的介质接入时隙(MAS)的数目X。如在下面详细解释的,这个字段将被使用来保证仅仅那些在路由中的每个设备110具有足够的带宽(可用时隙的数目)的路由才被选择来用于数据传输。
有利地,通信网300中的源设备110A的RREQ消息还包括:(1)标识被称为“剩余介质时间”的附加参数的第二附加字段,和(2)带宽优先权(B)标志。剩余介质时间指示在从源设备110A到目前设备110的当前路由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时隙数目。也就是,这个字段标识在从源终端到当前设备的目前多跳中继路由中的“阻塞点”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正如下面更详细地解释的,由于RREQ消息从设备110被转发到设备110,所以剩余介质时间在必要时被更新。然而,当RREQ初始地由源设备110A广播时,介质时间被初始化以反映初始介质时间值。在一个实施例中,介质时间可被重置为无穷大。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剩余介质时间可被设置为使用指配给该字段的比特数目可得到的最大值。而且,B标志可被设置(例如,置为“1”)来指示具有更大剩余介质时间的路由应当被选择或优先于具有更少剩余介质时间的路由,即使是在具有更少剩余介质时间的路由具有更小的跳计数值的情况下。而且,当RREQ包括指示剩余介质时间的字段时,则RREP也应当包括指示剩余介质时间的字段和B标志。
同时,当通信网300的中间设备110接收到指明需要X个MAS(时隙)来传送数据的RREQ时,则仅仅当中间设备110对于它本身具有至少2X个MAS(时隙)可用时,中间设备110才(经由广播)转发RREQ。否则,中间设备110将静静地丢弃所接收的RREQ。
另外,当通信网300的中间设备110接收到RREP、其包括B标志和指示在路由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的字段时,则中间设备110应当如下地操作。当B标志被设置、指示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则当RREP具有与先前接收的RREP相同的请求ID、但指示比在先前的RREP中所指示的更长的剩余介质时间时,中间设备110应当更新在它的路由信息表中的相应的路由项。
此外,当通信网300的中间设备110接收到RREQ时,如果可供该中间设备110使用的MAS的量Y小于在接收的RREQ中指示的剩余介质时间,则中间设备110在转发RREQ之前还把Y值复制到RREQ的剩余介质时间字段中。
当通信网300的目的地设备110D接收到具有新的请求ID和指明需要X个MAS(时隙)用于传送数据的RREQ时,目的地设备110D仅仅在它具有至少X个MAS可提供用于接收从源设备110A中继的数据时,才用RREP回答。否则,如果通信网300的目的地设备110D不具有可用的至少X个MAS,则它丢弃RREQ而不予应答。
另外,当通信网300的目的地设备110D接收到RREQ、其包括B标志和指示在路由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的字段时,则目的地设备110D应当如下地运行。当B标志被设置、指示优先权应当被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则当RREQ具有与先前接收的RREQ相同的请求ID、但指示比在先前的RREP中所指示的更长的剩余介质时间时,目的地设备110D应当更新在它的路由信息表中的相应的路由项。
使用以上相对于图3a-3e描述的增强方法的好处中有:发现具有最小跳计数且在沿路由的所有设备处有可用的足够的介质接入时隙时间的路由,在整个通信网中的自动负荷平衡,以及提供灵活性来选择具有最大剩余可用时隙的路由,以便为可能在路由发现与介质时间预留之间消耗的资源提供余量。
虽然这里公开了优选实施例,但许多变例是可能的,它们仍旧属于本发明的概念和范围内。在查阅这里的说明书、附图和权利要求后,这样的变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所以,本发明除了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以外,不被限制。
Claims (19)
1.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110)的无线通信网(300)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110A)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源设备(110A)广播对于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110A)的ID的第三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110D)的ID的第四字段;以及
在源设备(110A)处接收指示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的路由发现应答,该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指示在源设备(110A)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跳数的第一字段。
2.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更新在源设备(110A)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由路由发现应答指示的、在源设备(110A)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源设备(110A)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源设备(110A)从其接收路由发现应答的设备(110)的ID。
3.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路由发现请求还包括初始介质时间,以及其中路由发现应答包括第二字段,该第二字段指示在路由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路由发现请求包括带宽优先权标志,其指示是否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
5.权利要求4的方法,还包括在源设备(110A)处接收指示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第二路由的第二路由发现应答,第二路由发现应答指示比第一路由发现应答更长的剩余介质时间。
6.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当带宽优先权标志被设置、指示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更新在源设备(110A)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第二路由发现应答中接收的、在源设备(110A)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源设备(110A)从其接收第二路由发现应答的设备(110)的ID。
7.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110)的无线通信网(300)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110A)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第N个设备(110)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110A)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在源设备(110A)与第N个设备之间的跳数的第三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四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110A)的ID的第五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110D)的ID的第六字段;
更新在第N个设备(110)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源设备(110A)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路由发现请求中接收的、在源设备(110A)与第N个设备(110)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源设备(110A)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第N个设备(110)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N-1)个设备(110)的ID;
确定第N个设备(110)是否具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
当第N个设备(110)具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时,
把在路由发现请求的第四字段中的跳数加增量1,以便更新路由发现请求,以及
从第N个设备(110)广播经更新的路由发现请求;以及
当第N个设备(110)没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时,则丢弃该路由发现请求。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该路由发现请求还包括第七字段,其指示在从源设备(110A)到第N个设备(110)的路径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以及当第N个设备(110)具有至少2X个时隙可用时,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在第N个设备(110)处的可用时隙数目Y是否小于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以及当Y小于剩余介质时间时,把Y复制到路由发现请求的第三字段,以便更新剩余介质时间。
9.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路由发现请求包括带宽优先权标志,其指示是否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
10.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
在第N个设备(110)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110A)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新的路由发现应答,该新的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指示在目的地设备(110D)与第N个设备(110)之间的跳数的第一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该新的路由发现应答所涉及到的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二字段、指示用于源设备(110A)的ID的第三字段、和指示用于目的地设备(110D)的ID的第四字段;
当有以下情况的至少之一时,即:(1)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大于先前接收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和(2)在新的路由发现应答中指示的、在目的地设备(110D)与第N个设备(110)之间的跳数小于当前被存储在路由信息表中的、对于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
更新在第N个设备(110)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新的路由发现应答中接收的、在第N个设备(110)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第N个设备(110)从其接收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第(N+1)个设备(110)的ID,
把在路由发现应答的第一字段中的跳数加增量1,以便更新新的路由发现请求,以及
把经更新的新的路由发现应答从第N个设备(110)转发到先前被存储在路由信息表中用以到达源设备(110A)的第(N-1)个设备(110)。
11.权利要求10的方法,还包括当:(1)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不大于先前接收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和(2)在路由发现应答中指示的、在目的地设备(110D)与第N个设备(110)之间的跳数不小于当前被存储在路由信息表中的、对于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时,
在第N个设备(110)处丢弃新的路由发现应答。
12.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新的路由发现应答还包括带宽优先权标志,其指示是否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
13.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中该路由发现应答还包括第四字段,其指示在路由中的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
14.权利要求13的方法,还包括当:(1)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是与先前接收的路由发现应答的请求ID相同的,(2)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剩余介质时间小于对于具有与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相同的请求ID的先前路由发现应答的剩余介质时间,和(3)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带宽优先权标志被设置、指示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
更新在第N个设备(110)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新的路由发现应答中接收的、在第N个设备(110)与目的地设备(110D)之间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第N个设备(110)到达目的地设备(110D)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第N个设备(110)从其接收新的路由发现应答的第(N+1)个设备(110)的ID,
把在路由发现请求的第一字段中的跳数加增量1,以便更新新的路由发现请求,以及
把经更新的新的路由发现请求从第N个设备(110)转发到先前被存储在路由信息表中用以到达源设备(110A)的第(N-1)个设备(110)。
15.权利要求7的方法,还包括:
在目的地设备(110D)、在第N个设备(110)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110A)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第二路由发现请求包括:包含唯一地标识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五字段;
比较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以及
当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匹配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时,丢弃第二路由发现请求。
16.一种在包括多个设备(110)的无线通信网(300)中发现用于把数据从源设备(110A)经由多跳中继传送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目的地设备(110D)处接收对于从源设备(110A)传送数据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路由发现请求,该路由发现请求至少包括:指示跳计数限制的第一字段、指示传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隙数X的第二字段、指示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数的第三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四字段、指示源设备(110A)的第五字段、和指示目的地设备(110D)的第六字段;
更新在目的地设备(110D)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目的地设备(110D)到达源设备(110A)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路由发现请求中接收的、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目的地设备(110D)到达源设备(110A)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目的地设备(110D)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M个设备(110)的ID;
确定目的地设备(110D)是否具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
当目的地设备(110D)具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
把路由发现应答从目的地设备(110D)转发到目的地设备(110D)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M个设备(110),该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包含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一字段、指示源设备(110A)的第二字段、指示目的地设备(110D)的第三字段、和具有初始化的跳计数的跳计数字段;以及
当目的地设备(110D)没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丢弃该路由发现请求。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中该路由发现请求还包括带宽优先权标志,其指示是否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中该路由发现请求还包括指示在路由中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的第七字段,以及其中该路由发现应答还包括指示在路由中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的第四字段,
其中路由发现应答的剩余介质时间被设置为等于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
在目的地设备(110D)处接收第二路由发现请求;
当目的地设备(110D)具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
当:(1)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相同,(2)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小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和(3)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带宽优先权标志被设置、指示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
更新在目的地设备(110D)处的路由信息表,以便把从目的地设备(110D)到达源设备(110A)的跳计数值设置为等于在第二路由发现请求中接收的、从源设备(110A)到目的地设备(110D)的跳数,以及把用于从目的地设备(110D)到达源设备(110A)的下一个设备(110)的ID设置为匹配于用于目的地设备(110D)从其接收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第P个设备(110)的ID,
把第二路由发现应答从目的地设备(110D)转发到目的地设备(110D)从其接收路由发现请求的第P个设备(110),第二路由发现应答至少包括:指示在路由中具有最少剩余数目的时隙可用的设备(110)处可用的剩余介质时间的第一字段、包括唯一地标识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的第二字段、指示源设备(110A)的第三字段、指示目的地设备(110D)的第四字段、和具有初始化的跳计数的跳计数字段,
其中第二路由发现应答的剩余介质时间被设置为等于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以及
当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请求ID相同,且当以下情况之一,即(1)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不小于第一路由发现请求的剩余介质时间,和(2)第二路由发现请求的带宽优先权标志被重复、指示不应当把优先权给予具有更大数目的可用时隙的路由时,丢弃第二路由发现请求,以及
当目的地设备(110D)没有至少X个时隙可用时,丢弃第二路由发现请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79698406P | 2006-05-01 | 2006-05-01 | |
US60/796,984 | 2006-05-01 | ||
PCT/IB2007/051602 WO2007125514A2 (en) | 2006-05-01 | 2007-04-30 | Method of discovering an 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route having at least a minimum set of available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8543A true CN101438543A (zh) | 2009-05-20 |
CN101438543B CN101438543B (zh) | 2013-11-13 |
Family
ID=38655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800158545A Active CN101438543B (zh) | 2006-05-01 | 2007-04-30 | 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网中发现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的自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537744B2 (zh) |
EP (1) | EP2016723B1 (zh) |
JP (1) | JP4975096B2 (zh) |
KR (1) | KR101345348B1 (zh) |
CN (1) | CN101438543B (zh) |
AR (1) | AR060726A1 (zh) |
AT (1) | ATE499780T1 (zh) |
AU (1) | AU2007245313B2 (zh) |
BR (1) | BRPI0711089B1 (zh) |
CA (1) | CA2650736C (zh) |
DE (1) | DE602007012682D1 (zh) |
ES (1) | ES2361057T3 (zh) |
MX (1) | MX2008013916A (zh) |
MY (1) | MY148996A (zh) |
RU (1) | RU2449483C2 (zh) |
TW (1) | TWI462530B (zh) |
UA (1) | UA95948C2 (zh) |
WO (1) | WO2007125514A2 (zh) |
ZA (1) | ZA20081015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3549A (zh) * | 2011-03-23 | 2011-08-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异构无线回传网络认知路由协议 |
CN104365061A (zh) * | 2013-05-30 | 2015-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6992935A (zh) * | 2016-01-20 | 2017-07-2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dam系统中建立运营商组播树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016199A (zh) * | 2018-11-09 | 2021-06-22 | 索尼集团公司 | 传播发现辅助请求和响应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41149B2 (en) * | 2002-05-13 | 2011-05-10 | Misonimo Chi Acquistion L.L.C. | Multi-hop ultra wide band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
US8780770B2 (en) * | 2002-05-13 | 2014-07-15 | Misonimo Chi Acquisition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oice and video communication over a wireless network |
US7957356B2 (en) | 2002-05-13 | 2011-06-07 | Misomino Chi Acquisitions L.L.C. | Scalable media access control for multi-hop high bandwidth communications |
US7852796B2 (en) | 2002-05-13 | 2010-12-14 | Xudong Wang | Distributed multichann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8175613B2 (en) | 2006-08-04 | 2012-05-08 | Misonimo Chi Acquisition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devices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457005B2 (en) | 2006-11-08 | 2013-06-04 |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cooperative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588126B2 (en) | 2006-11-08 | 2013-11-19 |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via barrage relay onto an independent medium allocation |
WO2008070871A2 (en) | 2006-12-07 | 2008-06-12 | Misonimo Chi Acquisition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slot and channel allocation |
KR100994158B1 (ko) * | 2007-02-01 | 2010-11-1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대역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로 다른 프레임 구조 지원장치 및 방법 |
US8576946B2 (en) | 2007-10-19 | 2013-11-05 | Trellisware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s with minimal coordination |
CN101494591B (zh) * | 2008-01-23 | 2012-06-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端到端的路由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1896009B (zh) * | 2009-05-18 | 2013-03-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远端射频单元自发现及拓扑结构自建立系统及方法 |
US8619756B2 (en) | 2009-07-15 | 2013-12-3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resource allocation meeting communication constraints for multi-hop network data flows |
US9247411B2 (en) * | 2009-12-23 | 2016-01-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multi-hop peer discovery in peer-to-peer wireless networks |
JP5589808B2 (ja) * | 2010-02-24 | 2014-09-1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経路割当方法 |
US8583125B2 (en) | 2010-05-13 | 2013-11-12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Radio routing agent, call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terminal |
KR20120005613A (ko) * | 2010-07-09 | 2012-01-1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메시지 전송 오버헤드를 줄이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9253753B2 (en) | 2012-04-24 | 2016-02-02 | Zet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lc-Forc Series | Vehicle-to-vehicle safety transceiver using time slots |
US20130278441A1 (en) * | 2012-04-24 | 2013-10-24 | Zett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LLC - ForC Series | Vehicle proxying |
JP5279152B1 (ja) * | 2012-05-11 | 2013-09-04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のマスタ基地局装置の設定方法 |
WO2014013578A1 (ja) * | 2012-07-18 | 2014-01-23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位置推定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推定装置 |
GB2500450B (en) * | 2012-12-07 | 2014-03-19 | Cyan Technology Ltd | Routing between nod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TWI493932B (zh) * | 2012-12-24 | 2015-07-21 | Ind Tech Res Inst | 無線網路資料廣播之路由方法與路由節點 |
US9504090B2 (en) | 2013-01-17 | 2016-11-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WO2014112834A1 (en) * | 2013-01-17 | 2014-07-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communication in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US9247375B2 (en) * | 2013-04-25 | 2016-01-26 | Olympus Corporation | Disaster rescue mode for body area networks |
US9655154B2 (en) * | 2013-10-04 | 2017-05-16 | Fujitsu Limited | Device-to-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9660836B2 (en) | 2014-05-06 | 2017-05-23 |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Network topology discovery |
US9584344B2 (en) | 2014-05-09 | 2017-02-28 | Lattic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Stream creation with limited topology information |
US10813043B2 (en) | 2014-05-16 | 2020-10-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spanning both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
US10536386B2 (en) * | 2014-05-16 | 2020-0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over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s |
US10548071B2 (en) | 2014-05-16 | 2020-01-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traffic over licensed or un-licensed spectrum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straints of the traffic |
CN112491734A (zh) * | 2014-05-30 | 2021-03-12 | 索尼公司 | 电子设备和数据传输方法 |
US9414338B2 (en) * | 2014-08-07 | 2016-08-09 | Alcatel Lucent | Notification of relay capabilities for UE-to-network relay functions |
US10820253B2 (en) | 2015-07-02 | 2020-10-27 | Convida Wireless, Llc | Distributed reactive resource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in time slotted channel hopping networks |
US11184240B2 (en) * | 2015-07-10 | 2021-11-23 | Idac Holdings, Inc. | Path information updates in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
US10149313B2 (en) * | 2015-07-22 | 2018-12-04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n a neighbor awareness networking (NAN) cluster |
WO2017018936A1 (en) * | 2015-07-24 | 2017-02-02 | Voxp Pte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information |
US10021018B2 (en) * | 2015-09-07 | 2018-07-10 | Citrix 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ssociating multiple transport layer hops between clients and servers |
US10341823B2 (en) * | 2016-12-30 | 2019-07-02 | Kodiak Network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mode push to tal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
US20180278514A1 (en) * | 2017-03-27 | 2018-09-27 | Juniper Networks, Inc. | Traceroute for multi-path routing |
US10909866B2 (en) * | 2018-07-20 | 2021-02-02 | Cybernet Systems Corp. | Autonomous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
US10892938B1 (en) * | 2019-07-31 | 2021-01-12 | Abb Power Grids Switzerland Ag | Autonomous semantic data discovery for distributed networked system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33604A (en) | 1992-04-28 | 1993-08-03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mum path selection in packet transmission networks |
US5515379A (en) * | 1993-10-18 | 1996-05-07 | Motorola, Inc. | Time slot allocation method |
FI100443B (fi) * | 1995-04-10 | 1997-11-28 |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 Liikenteen väylöitys tietoliikenneverkon solmussa |
US5987011A (en) * | 1996-08-30 | 1999-11-16 | Chai-Keong Toh | Routing method for Ad-Hoc mobile networks |
US6965575B2 (en) * | 2000-12-29 | 2005-11-15 | Tropos Networks | Selection of routing paths based upon path quality of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
EP1386432A4 (en) * | 2001-03-21 | 2009-07-15 | John A Stine | PROTOCOL OF ACCESS AND ROUTING FOR AD HOC NETWORKS, IN WHICH THE COLLISION RESOLU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NODE STATES ARE USED |
RU2281617C2 (ru) * | 2001-12-03 | 2006-08-10 | Нокиа Корпорейшн | Адресация и маршрутизация в беспроводных ячеистых сетях |
US20050129000A1 (en) * | 2001-12-28 | 2005-06-16 | T.V.L.N Sivakumar | Routing method for mobile ad-hoc network |
US7177295B1 (en) * | 2002-03-08 | 2007-02-13 | Scientific Research Corporation | Wireless routing protocol for ad-hoc networks |
US6954435B2 (en) * | 2002-04-29 | 2005-10-11 | Harris Corporation | Determin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outing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
US7027426B2 (en) | 2002-08-05 | 2006-04-11 | Harris Corporation | Multi-channel mobile ad hoc network |
US7706282B2 (en) * | 2003-06-25 | 2010-04-27 | Leping Huang | Bluetooth personal area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optimization using connectivity metric |
WO2005004420A2 (en) * | 2003-07-02 | 2005-01-13 |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in a personal area network |
KR100605896B1 (ko) * | 2003-10-07 | 2006-08-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모바일 애드 혹 네트워크에서 부분 경로 탐색을 이용하여 라우트 경로를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동통신 단말기 |
JP4156533B2 (ja) * | 2004-01-14 | 2008-09-24 | Kddi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
KR100631201B1 (ko) * | 2004-02-11 | 2006-10-04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백오프 기법을 사용하는 비용 기반의 라우팅방법 |
KR20070032717A (ko) * | 2004-06-24 | 2007-03-22 | 메시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주문형 라우팅 프로토콜의 성능을개선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KR100830364B1 (ko) * | 2004-07-07 | 2008-05-21 | 메시네트웍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안정된 경로들을 선택하기 위한 시스템및 방법 |
JP4379237B2 (ja) * | 2004-07-14 | 2009-12-09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US7719972B2 (en) * | 2004-12-03 | 2010-05-18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admission control system in a wireless mesh network |
US7515544B2 (en) * | 2005-07-14 | 2009-04-07 | Tadaaki Chigusa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location-based addressing |
US7787361B2 (en) * | 2005-07-29 | 2010-08-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Hybrid distance vector protocol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
BRPI0520670B1 (pt) * | 2005-11-09 | 2018-11-27 | Thomson Licensing | seleção de rota em redes sem fio |
KR101256687B1 (ko) * | 2006-02-13 | 2013-04-19 | 리서치 파운데이션 오브 더 시티 유니버시티 오브 뉴욕 | 다중 경로 설정 장치 및 방법 |
JP4800067B2 (ja) * | 2006-02-21 | 2011-10-26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通信ノード及びルーティング方法 |
US7693060B2 (en) * | 2007-10-12 | 2010-04-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reservation reflector function in routers |
-
2007
- 2007-04-27 TW TW096115125A patent/TWI462530B/zh active
- 2007-04-30 US US12/298,809 patent/US8537744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MY MYPI20084315A patent/MY148996A/en unknown
- 2007-04-30 BR BRPI0711089-8A patent/BRPI0711089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30 CN CN2007800158545A patent/CN101438543B/zh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UA UAA200812716A patent/UA95948C2/ru unknown
- 2007-04-30 JP JP2009508598A patent/JP4975096B2/ja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ES ES07735712T patent/ES2361057T3/es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AU AU2007245313A patent/AU2007245313B2/en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RU RU2008147091/07A patent/RU2449483C2/ru active
- 2007-04-30 MX MX2008013916A patent/MX2008013916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30 WO PCT/IB2007/051602 patent/WO2007125514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7-04-30 KR KR1020087026514A patent/KR10134534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30 DE DE602007012682T patent/DE602007012682D1/de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AT AT07735712T patent/ATE499780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7-04-30 AR ARP070101868A patent/AR060726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7-04-30 EP EP07735712A patent/EP2016723B1/en active Active
- 2007-04-30 CA CA2650736A patent/CA2650736C/en active Active
-
2008
- 2008-11-28 ZA ZA2008/10154A patent/ZA200810154B/en unknown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43549A (zh) * | 2011-03-23 | 2011-08-0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异构无线回传网络认知路由协议 |
CN102143549B (zh) * | 2011-03-23 | 2015-02-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异构无线回传网络认知路由协议方法 |
CN104365061A (zh) * | 2013-05-30 | 2015-02-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4365061B (zh) * | 2013-05-30 | 2017-12-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10039126B2 (en) | 2013-05-30 | 2018-07-3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chedul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CN106992935A (zh) * | 2016-01-20 | 2017-07-2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dam系统中建立运营商组播树的方法和设备 |
CN106992935B (zh) * | 2016-01-20 | 2019-09-24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dam系统中建立运营商组播树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016199A (zh) * | 2018-11-09 | 2021-06-22 | 索尼集团公司 | 传播发现辅助请求和响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07125514A2 (en) | 2007-11-08 |
KR101345348B1 (ko) | 2013-12-31 |
EP2016723A2 (en) | 2009-01-21 |
CA2650736A1 (en) | 2007-11-08 |
MY148996A (en) | 2013-06-28 |
UA95948C2 (ru) | 2011-09-26 |
RU2008147091A (ru) | 2010-06-10 |
AU2007245313A1 (en) | 2007-11-08 |
WO2007125514A3 (en) | 2008-04-17 |
ATE499780T1 (de) | 2011-03-15 |
TW200812296A (en) | 2008-03-01 |
MX2008013916A (es) | 2008-11-14 |
BRPI0711089A8 (pt) | 2016-11-29 |
ES2361057T3 (es) | 2011-06-13 |
CN101438543B (zh) | 2013-11-13 |
DE602007012682D1 (de) | 2011-04-07 |
TWI462530B (zh) | 2014-11-21 |
ZA200810154B (en) | 2010-02-24 |
BRPI0711089A2 (pt) | 2011-08-23 |
RU2449483C2 (ru) | 2012-04-27 |
CA2650736C (en) | 2016-10-18 |
US8537744B2 (en) | 2013-09-17 |
AR060726A1 (es) | 2008-07-10 |
JP2009535961A (ja) | 2009-10-01 |
BRPI0711089B1 (pt) | 2019-10-29 |
AU2007245313B2 (en) | 2011-03-17 |
KR20090008298A (ko) | 2009-01-21 |
JP4975096B2 (ja) | 2012-07-11 |
EP2016723B1 (en) | 2011-02-23 |
US20090073924A1 (en) | 2009-03-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8543B (zh) | 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网中发现具有至少最小组可用资源的自组按需距离向量路由的方法 | |
CN101438542B (zh) | 为分布式访问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跳传输以最大延迟保证预留资源的方法 | |
US679199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llision-free transmission scheduling using neighborhood information and advertised transmission times | |
US8203990B2 (en) | Wireless-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US821335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US7660258B2 (en) |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network addresses in mobile multi-hop network | |
KR100896142B1 (ko) | 통신 시스템내에서 루트 발견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08096909A1 (en) | Method for routing a path setting in a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the same | |
CN101395857B (zh) | 用于在带有隐藏节点的自组网络中进行多跳数据传输的方法 | |
EP1655895B1 (en) |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ccommodating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KR20050121038A (ko) | 모바일 애드혹 네트워크에서의 라우팅 경로 설정 방법 및장치 | |
JP2007158683A (ja) | 無線パケット通信装置 | |
Garcia-Luna-Aceves | Collision-Free Asynchronous Multi-Channel Access in Ad Hoc Networks | |
JP2007053486A (ja) | 一対多通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