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1431825B -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31825B
CN101431825B CN200810179541XA CN200810179541A CN101431825B CN 101431825 B CN101431825 B CN 101431825B CN 200810179541X A CN200810179541X A CN 200810179541XA CN 200810179541 A CN200810179541 A CN 200810179541A CN 101431825 B CN101431825 B CN 1014318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multimode terminal
calling transfer
data
data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1017954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31825A (zh
Inventor
丛文
朱蓬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81017954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14318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318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318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其中,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其中,数据连接请求用于第一网络向外部设备请求建立数据连接;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本发明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Description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的多模终端是指可以在网络侧覆盖支持的情况下,兼容多种模式并进行无线通信的终端,多模终端拥有多种模式网络的优势,并且占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多模终端已经成为当前研发的重点之一。
目前,最常见的多模终端是双模终端,例如,支持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为CDMA)系统和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简称为GSM)的GSM/CDMA双模终端、GSM/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简称为PHS)双模终端等。同样地,诸如支持CDMA和宽带码分多址接入(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为WCDMA)和PHS的多模终端也有可能出现。
多模终端包括双模终端属于一个终端支持多种网络模式,一个终端同时支持多种网络的各种服务,并可以被其支持的各种网络进行寻呼,这对于传统的单模终端来说,也会产生出更复杂的需要兼容协调处理的情况。
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呼叫处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并且具有一定的智能性,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种类的呼叫服务,呼叫转移业务是其中的一种类型的呼叫服务。移动通信系统通过一系列标准来规范其呼叫处理流程,以便系统内采用统一的呼叫处理步骤,来保证网内互通性和相容性。例如,目前定义了以下四种呼叫转移业务:无条件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Unconditional,简称为CFU)、用户忙时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Busy,简称为CFB)、用户无应答时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on no Reply,简称为CFNRy)以及用户无法接通时呼叫转移(Call Forwarding on MobileSuberiber not Reachable,简称为CFNRc)。
对于上述呼叫转移业务的实现,首先,需要用户移动终端(Mobile Station,简称为MS)发送注册消息到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简称为HLR),通知HLR呼叫转移目的号码A以及需要启动呼叫转移的来电所属的指定业务组;HLR将该用户的呼叫转移信息发送至拜访用户位置寄存器(Visitor LocationRegister,简称为VLR);这样,当有来电(B号码)呼叫用户MS(C号码)时,主叫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为MSC)将向该被叫用户的HLR查询呼叫接续路由,HLR返回路由信息将呼叫接续至用户定义的呼叫转移目的号码A(该方式用于在CFU情况下实现)或者将呼叫接续至用户当前的服务MSC,由服务MSC会同VLR根据呼叫转移类型在呼叫转移触发条件满足时将呼叫转移至目的号码A(该方式用于在CFB、CFNRy、CFNRc情况下实现)。用户需要通过发送注册或者激活消息来启动呼叫转移业务,通过注销或者去激活消息来终止呼叫转移业务。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无条件呼叫转移方法的消息交互流程图,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的步骤S102至步骤S116,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S102,终端a(MSa/TEa)向关口移动交换中心(GatewayMobile Switching Center,简称为GMSC)发起呼叫MSb的请求;
步骤S104,GMSC接收到呼叫MSb的请求,并向HLRb发送位置请求;
步骤S106,HLRb接收位置请求,并向GMSC返回位置信息,GMSC接收到位置信息后,判断MSb是否需要呼叫转移(即,OR1),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行至步骤S110,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进行至步骤S108;
步骤S108,GMSC通过MSCb建立至MSb的呼叫;
步骤S110,GMSC向HLRc查询MSc位置,然后进行至步骤S112;
步骤S112,HLRc向GMSC返回MSc位置;
步骤S114,GMSC通过MSCc建立至MSc的呼叫(即,实现呼叫转移),此后,判断是否需要给主叫方发送呼叫转移提示信息(即,OR2),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进行至步骤S116,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结束流程;
步骤S116,GMSC向MSa/TEa发送呼叫转移提醒。
在相关技术中,移动终端如果已经建立了数据业务连接,此时如果有语音呼叫接入,不管用户是否接听,之前已经建立的数据业务连接都会被断开,待语音呼叫结束后再重新进行连接。此时,如果用户正在进行重要的数据传输,则可能传输失败。如果用户不希望数据业务连接被来电断开,则需要在进行数据连接之前设置呼叫转移。但是这种处理方法需要用户提前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这对用户造成了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需要用户提前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对用户造成不便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其中,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其中,数据连接请求用于第一网络向外部设备请求建立数据连接;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
优选地,获取第一网络发起数据连接请求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数据连接请求,经由第一网络建立多模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
优选地,在将呼叫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之后,上述方法还包括:当断开数据连接时,取消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
优选地,在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之前,上述方法还包括:确定多模终端不存在将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优选地,两个网络包括以下任意两个: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系统、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多模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上述多模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设置模块,用于根据网络标识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
优选地,上述多模终端还包括: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数据连接请求,经由第一网络建立多模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
优选地,上述多模终端还包括:断开模块,用于断开数据连接;控制模块,用于取消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
优选地,上述多模终端还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多模终端不存在将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通过本发明,利用多模终端本身支持的多通信网络同时待机的特性自动设置呼叫转移,解决了目前需要用户提前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对用户造成不便的问题,进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无条件呼叫转移方法的消息交互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在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进行自动呼叫转移设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在数据业务断开时终止之前自动设置的呼叫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目前需要用户提前进行呼叫转移的设置对用户造成不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利用多模终端支持多通信网络同时待机的特性,提供一种在多模终端上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即,多模终端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以及多模终端在断开数据业务连接时取消之前自动设置地呼叫转移,其具体方式是在多模终端的某一网络侧建立了数据业务连接后,该网络侧的来电被自动转移至同一多模终端的另一网络侧,这样,在建立了数据业务连接的网络侧的来电还是可以使用同一部终端进行接听,而不必使用其它终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多模终端至少包括公共通信模块、扩音器(microphone,简称为MIC)模块、受话器(Phone)模块、每一网络侧下的通信模块,并且每种通信模式下的通信模块包括完成此模式下通话所必须的空中接口模块、内部语音处理模块、内部数据处理模块、呼叫控制模块和信令处理模块等;其中,公共通信模块可以向各模式通信模块发送语音信号;MIC模块(即,话筒),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信号;Phone模块(即,听筒),用于将每种模式下的通信模块接收到的对端语音信号进行转换,并向本端用户提供各种提示音。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该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两个网络包括以下任意两个: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码分多址系统(CDMA)、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PHS)。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202至步骤S204:
步骤S202,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其中,该数据连接请求用于第一网络向外部设备请求建立数据连接;响应于数据连接请求,经由第一网络建立多模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当断开数据连接时,取消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
步骤S204,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此前,可以先确定多模终端不存在将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通过该实施例,利用多模终端支持多通信网络同时待机的特性,在多模终端的一个网络侧进行数据连接时自动将其来电转移到其它网络侧待机,可以实现数据连接不会被来电打断。
在本发明的下述实施例中,多模终端以双模终端为例,包括可以分别选择不同网络(例如,GSM和CDMA)的两个通信模块,以GSM/CDMA双模双网络在数据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方法为例,下面分别对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流程和断开数据业务连接流程来进行描述。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在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进行自动呼叫转移设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该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S301至步骤S307,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S301:多模终端系统检测用户是否有数据业务连接请求(即,上述的步骤S202),如果有数据业务连接请求,则进行至步骤S302;如果未检测到有数据业务连接请求,则仍然执行步骤S301。
步骤S302:检测当前多模终端要发起数据业务连接的一侧是否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如果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则进行至步骤S307;如果终端当前没有设置的呼叫转移,则继续进行至步骤S303。
步骤S303:检测当前多模终端未发起数据业务连接的一侧是否处于在线状态,如果该侧处于在线状态则继续步骤S304;如果该侧未处于在线状态,则转至步骤S307。
步骤S304:检测当前多模终端是否已经启用了自动呼叫转移功能,如果已经启用了自动呼叫转移功能,则继续步骤S305;如果当前终端没有启用自动呼叫转移功能,则转至步骤S307;在该步骤中,需要多模终端设置一个记录是否启用了自动呼叫转移的设置项,该设置项中的内容在关机重启后应该能够保留,相关内容可以记录在多模终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
步骤S305:在进行自动呼叫转移设置中需要获取当前多模终端未发起数据业务连接一侧的电话号码,以便将发起业务连接一侧的所有来电呼叫转移到未发起数据业务连接的一侧(即,上述的步骤S204),然后进行至步骤S306。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中,需要增加一个设置项,即,是否在数据连接时启用自动呼叫转移,在进行数据连接时将所有来电转移至本机的另一网络侧。也就是说,用户应该能够控制是否启用该功能。另外,对于获取未发起数据连接一侧的号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可以从终端中插入的SIM/UIM卡中的个人用户号码(Mobile Directory Number,简称为MDN)项自动获取;但是目前很多SIM/UIM卡的MDN项中未保存本机号码,对于这种终端无法自动获取另一侧号码的情况,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即,在用户启用自动呼叫转移功能时由用户手动输入另一侧的号码。
步骤S306:多模终端发起数据连接的一侧在发起数据连接前根据步骤S305中获取到的未进行数据连接一侧的电话号码来自动设置呼叫转移,这种呼叫转移方式为无条件呼叫转移(CFU),其具体的呼叫转移方法可以参照上述图1描述的步骤;自动呼叫转移的设置到此步骤即完成。
步骤S307:当多模终端发起数据业务连接的一侧在发起数据业务连接前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或者多模终端未发起数据连接的一侧未在线,或者自动呼叫转移功能未被用户启用,则不进行自动呼叫转移设置,即,不启用自动呼叫转移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当前多模终端未发起数据连接的一侧未在线,或者当前多模终端的自动呼叫转移功能未被启用,或者当前多模终端发起数据连接的一侧在发起数据连接之前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则不进行上述的自动呼叫转移设置。
当任意网络侧在数据业务连接断开时,检测该网络侧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是否进行了自动呼叫转移设置,如果该网络侧进行了自动呼叫转移设置,则取消自动设置的呼叫转移,据此已经设定的自动呼叫转移可以在数据业务连接终止时被取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是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前就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即不是由多模终端自动设置的呼叫转移,则在数据业务连接断开时不应取消该呼叫转移。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在数据业务断开时终止之前自动设置的呼叫转移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当多模终端已经进行了自动呼叫转移后,断开了数据业务连接后,包括如下的步骤S401至步骤S405,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S401:检测已经建立的数据连接是否被断开,如果被断开,则进行至步骤S402;否则,仍然执行步骤S401。
步骤S402:判断断开数据业务连接的一网络侧是否设置了呼叫转移,如果已经设置了呼叫转移,则进行至步骤S403;如果未设置呼叫转移,结束该流程。
步骤S403:判断已经设置的呼叫转移是否是在数据业务连接建立时自动设置的,如果是自动设置的,则进行至步骤S404;如果不是自动设置的,则进行至步骤S405。
步骤S404:取消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的呼叫转移,结束流程。
步骤S405:如果呼叫转移不是在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的,则不取消呼叫转移设置,结束流程。
综上所述,本发明多模终端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在数据业务连接建立时会检查是否需要自动设置呼叫转移,在数据业务连接断开时会检查是否需要取消呼叫转移;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多模终端建立数据业务连接后自动设置呼叫转移至多模终端未建立数据业务连接的一侧,这样已经建立的数据业务连接就不会被来电中断,而且来电是被呼叫转移至同一终端的另一侧,用户可方便地进行接听而不影响数据业务连接。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模终端,可以用于实现上述的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该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多模终端包括:第一获取模块52,第二获取模块54,设置模块56,下面将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
第一获取模块52,用于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第二获取模块54,连接至第一获取模块52,用于在第一获取模块52获取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之后,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设置模块56,用于根据第二获取模块54获取的网络标识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
通过该实施例,提供了可以实现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多模终端。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的具体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该多模终端还包括:建立模块62、断开模块64、控制模块66、确定模块68,下面将对上述结构进行描述。
建立模块62,连接至第一获取模块52,用于在第一获取模块52获取到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之后,响应于数据连接请求,经由第一网络建立多模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断开模块64,连接至建立模块62,用于在建立模块62建立数据连接之后,断开数据连接。控制模块66,连接至断开模块64,用于在断开模块64断开数据连接之后,取消将对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确定模块68,连接至第二获取模块54,用于在第二获取模块54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之前,确定多模终端不存在将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综上,为解决在移动终端上建立数据连接后如果有来电,数据连接会被来电打断的问题并充分利用多模终端多个网络下同时待机的特性,本发明提供了多模终端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以及多模终端在断开数据业务连接时取消之前自动设置地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多模终端在建立数据业务连接时自动设置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在发起数据业务连接时检测当前各个网络侧的状态和是否设置了呼叫转移,并检测自动呼叫转移功能是否启用,根据以上检测结果来决定是否自动设置将发起数据连接的网络侧的所有来电呼叫转移至多模终端的另一侧网络,解决了数据业务连接期间来电会打断数据连接的问题,且不需要用户在进行数据业务连接前手动设置呼叫转移,另外,因为是设置呼叫转移到同一多模终端的另一侧网络,在来电时仍可以用同一部终端进行接听,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可以较好地在多模通信中支持语音和数据业务并发的功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所述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其中,所述数据连接请求用于所述第一网络向外部设备请求建立数据连接;
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将对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在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数据连接时将来电转移到所述第二网络待机,使所述数据连接不会被所述来电打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发起所述数据连接请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数据连接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网络建立所述多模终端与所述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呼叫转移至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断开数据连接时,取消将对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所述网络标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模终端不存在将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网络包括以下任意两个: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系统、个人便携式电话系统。
6.一种多模终端,所述多模终端支持包括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在内的至少两个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模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网络发起的数据连接请求;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线的第二网络的网络标识;
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网络标识将对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设置为转移至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在所述第一网络进行数据连接时将来电转移到所述第二网络待机,使所述数据连接不会被所述来电打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数据连接请求,经由所述第一网络建立所述多模终端与外部设备的数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断开模块,用于断开数据连接;
控制模块,用于取消将对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所述网络标识对应的网络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模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模终端不存在将所述第一网络的呼叫转移至预定终端的呼叫转移设置。
CN200810179541XA 2008-11-29 2008-11-29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8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9541XA CN101431825B (zh) 2008-11-29 2008-11-29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810179541XA CN101431825B (zh) 2008-11-29 2008-11-29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825A CN101431825A (zh) 2009-05-13
CN101431825B true CN101431825B (zh) 2012-11-28

Family

ID=4064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954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31825B (zh) 2008-11-29 2008-11-29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4318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5209A (zh) * 2009-11-11 2010-05-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链路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WO2012017562A1 (en) * 2010-08-04 2012-0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Telephone,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provisioning serv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for
WO2012146949A1 (en) 2011-04-28 2012-11-01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03581854B (zh) * 2012-08-07 2016-12-21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双卡双待单通手机及其电话呼入方法
CN104780517A (zh) * 2014-01-15 2015-07-15 诺基亚公司 移动电话的通信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3974216B (zh) * 2014-04-01 2017-07-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320860B (zh) * 2014-10-24 2018-09-14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602216A (zh) * 2015-02-02 2015-05-06 西安酷派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多系统终端的通话管理方法及多系统终端
CN109756633B (zh) * 2017-11-01 2021-03-30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呼叫接听方法和系统
WO2024092418A1 (zh) * 2022-10-31 2024-05-1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网络通信方法及多网络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31825A (zh) 2009-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31825B (zh) 基于多模终端的呼叫转移实现方法以及多模终端
CN101505468B (zh) 一种根据网络状态实现自动呼叫转移的方法及多模终端
US6249674B1 (en) Emergency disablement of termination restrictions
CN1097987C (zh) 移动站转移号码的证实
US7450938B2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success rate in simultaneous call trial between subscrib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CA2309471C (en) Multiple uniquely distinguishable wireless handsets using a single mobi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JP2004007190A (ja) 無線通信端末
US7974659B2 (en) Repeat dial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to called parties that are powered off
CN101267677B (zh) 一种由网络侧控制的呼叫拒绝的实现方法
EP2637429B1 (en) Call establishment to an active SIM card identifi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08881633B (zh) 一种网络电话与本地电话相互通信方法、系统及电话网关
CN101365173B (zh) 一种当前使用号码通知方法、系统和号码通知服务器
CN101123807B (zh) 一种多模终端及其主叫、被叫处理方法
CN100551102C (zh) 一种处理呼叫失败的方法和系统
CN101742689A (zh) 一种来电管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282384A (zh) 一种呼叫转移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JP2008147724A (ja) 海外ローミング端末国際通信通話通知システム
CN100512501C (zh) 移动智能用户国际漫游时的信息通知方法、系统及设备
JP2006121547A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電話端末
CN108282588B (zh) 业务处理方法、终端设备和业务漫游网络
CN101111081B (zh) 一种过滤呼叫请求的方法和用户数据库设备
JP3139129B2 (ja) 複数の位置登録情報に基づく探索追跡着信方式
CN100385971C (zh) 并发呼叫自动连接系统及其方法
CN102480572B (zh) 多路呼叫业务的实现方法和多路呼叫业务系统
KR20040088622A (ko) 통화중 또는 통화종료후 착신자에게 자동으로 메시지를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8

Termination date: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