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31774B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 Google Patents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31774B CN101431774B CN200810178379XA CN200810178379A CN101431774B CN 101431774 B CN101431774 B CN 101431774B CN 200810178379X A CN200810178379X A CN 200810178379XA CN 200810178379 A CN200810178379 A CN 200810178379A CN 101431774 B CN101431774 B CN 10143177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s
- reserved
- nack
- sri
- cq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3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方法包括:当ACK/NACK和SRI、以及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都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时,将半静态ACK/NACK和SRI、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减少第一数量与第二数量;当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合理配置PUCCH中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是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 Channel,以下简称: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背景技术
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通信系统中,用户终端在PUCCH上向基站发送的上行控制信令,包括确认/否定(Acknowledgement/No Acknowledgement,以下简称:ACK/NACK)消息、调度请求指示(Scheduling Request Indicator,以下简称:SRI)和信道质量信息(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以下简称:CQI)。其中,ACK/NACK用于向基站反馈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以下简称:HARQ)的接收结果;SRI用于向基站请求上行资源调度;CQI用于向基站反馈下行信道质量,基站根据用户终端上报的CQI进行下行传输数据的(编码调制方案Modulation and Code Scheme,以下简称:MCS)自适应选择。
因此,PUCCH上传输的资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动态ACK/NACK占用的资源,一部分是半静态ACK/NACK和SRI占用的资源,一部分是CQI占用的资源。按照目前LTE协议的规定,PUCCH资源中,动态ACK/NACK占用的资源,由基站根据每个周期内调度的用户数在每个子帧灵活地配置并通知用户,而二、三部分占用的资源总数只能通过系统消息下发,在系统消息修改之前,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是固定的。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无法合理配置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而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大小对LTE通信系统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预留的资源太少,就会造成资源受限,导致系统频繁向用户下发通信系统资源受限的消息。如果预留的资源太多,就会浪费PUCCH资源。因此,根据LTE通信系统的负载适当地配置PUCCH预留资源对LTE通信系统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合理配置PUCCH中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避免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过大造成PUCCH资源浪费或预留资源过小造成资源受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包括:
查询表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以及表示信道质量信息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
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
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和表示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第一资源表和第二资源表;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的查询结果,分析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以及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或者,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对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进行调整,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
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通信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站,包括上述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还包括业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装置中调整模块对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调整结果,通过系统消息下发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中记录的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预留的使用情况,在预留资源与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满足一定条件时,相应的增加或减少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合理配置PUCCH中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从而实现对PUCCH中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预留资源的有效调整,避免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过大造成PUCCH资源浪费或预留资源过小造成资源受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例如:LTE通信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上下行调度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PUCCH资源的排列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基站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基站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LTE通信系统支持不同系统带宽下,配置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信道数和预留给CQI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以下简称:RB)数。如图1所示,为PUCCH资源的排列方式示意图。根据图1,现有技术在PUCCH上,对动态ACK、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资源进行分配时,预留PUCCH带宽中两端最边缘的固定的资源块(Resource Block,以下简称:RB)给CQI,如图1中101与102所示。然后邻接分配给CQI的RB预留固定的子信道数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如图103与106所示。图1中104与105表示分配给动态ACK/NACK的资源,107表示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以下简称:PUSCH)。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记录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当预留资源与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满足一定条件时,对分别预留给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预留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主要包括:
查询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以及表示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
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当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其中的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经验值确定,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其取值可以为大于或等于零的任意数值;
当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信道质量信息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第三数量与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以及信道质量信息CQI的资源总数。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中记录的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预留的使用情况,在预留资源与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满足一定条件时,相应的增加或减少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合理配置PUCCH中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从而避免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过大造成PUCCH资源浪费或预留资源过小造成资源受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上下行调度性能。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三预设值可以相同,具体可以是为防止通信系统消息乒乓修改而预先设置的一个预留子信道数相应的,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具体可以为: 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具体可以为: 其中,为第一资源表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为作为第一数量的子信道数,为第二资源表中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块数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ΔN为作为第二数量的资源块数。
具体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中,第一数量可以和第二数量相等,第三数量也可以和第四数量相等。另外,第一数量也可以和第三数量相等,第二数量也可以和第四数量相等。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查询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
步骤202,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分析是否满足 且 或者,第一资源表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是否大于预设门限,即:上述第二预设值,或者,第二资源表中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若 且 执行步骤203;若第一资源表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预设门限,或者,第二资源表中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执行步骤204;否则,不执行后续操作。
步骤205,通过基站的系统消息向用户终端下发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可以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在不同的通信系统带宽下,预先将该通信系统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划分为几个资源分配等级,并设置各资源分配等级下分别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每个资源分配等级对应的预留资源大小不同,可以设置资源分配等级越高,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预留的资源越大,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以此为例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设置资源分配等级越高,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预留的资源越小,相应的,在后续实施例中对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预留资源的资源分配等级的调整刚好相反。具体地,资源分配等级个数可以根据通信系统带宽资源总数由经验值确定,并可以被更新。
在为各资源分配等级分配好预留资源后,可以选择划分成的多个资源分配等级的其中一个资源分配等级作为初始资源分配等级,例如:选择中间的资源分配等级,最高资源分配等级、最低资源分配等级,也可以是其它资源分配等级,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取,分别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该资源分配等级对应的资源。然后在基站侧创建选定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也即:初始资源分配等级)下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以及表示CQ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并记录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当前的资源分配等级。
这样,在不同通信系统带宽下,资源分配等级之间的切换,通过基站侧设置的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中记录的资源使用情况来决定。假定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为,基站侧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设置的第一资源表的行数等于;假定预留给CQI的RB数为N,每个RB包括12个子信道,则预留给CQI的子信道数为12×N,基站侧为CQI设置的第二资源表的行数等于12×N。在基站与用户终端通信的过程中,根据半静态ACK/NACK和SR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第一资源表中的使用资源数量,以及根据CQ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第二资源表中的使用资源数量。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查询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
步骤302,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分析是否满足 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低资源分配等级,或者,第一资源表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是否大于预设门限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高资源分配等级,或者,第二资源表中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是否小于或等于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高资源分配等级。其中,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第一资源表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低一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第二资源表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ΔN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低一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若 、 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低资源分配等级,执行步骤303;若第一资源表中的资源占用率大于预设门限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高资源分配等级,或者,第二资源表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小于或等于且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不是最高资源分配等级,执行步骤304;否则,不执行后续操作。
步骤303,将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PUCCH资源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调整为低一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也即: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然后执行步骤305。
步骤304,将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PUCCH资源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调整为高一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也即: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
步骤305,将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相应调整为低一资源分配等级或高一资源分配等级。
步骤306,修改基站的系统消息,并通过系统消息向用户终端下发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
其中,步骤306也可以与步骤305同时执行或先于步骤305执行。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可以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流程。该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装置包括存储模块401、查询模块402、分析模块403与调整模块404。
其中,存储模块401用于存储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和表示CQ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查询模块402用于查询存储模块401中存储的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分析模块403用于根据查询模块402的查询结果,分析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或者,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者,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调整模块404用于根据分析模块403的分析结果,对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进行调整,当半静态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当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半静态ACK/NACK和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第三数量与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总数。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与第三预设值可以相同,具体可以是为防止通信系统消息乒乓修改而预先设置的一个预留子信道数相应的,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具体可以为: 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具体可以为: 其中,为第一资源表中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为作为第一数量的子信道数,为第二资源表中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中未使用的子信道数,ΔN为作为第二数量的资源块数。
具体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方法中,第一数量可以和第二数量相等,第三数量也可以和第四数量相等。另外,第一数量也可以和第三数量相等,第二数量也可以和第四数量相等。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PUCCH资源配置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装置包括存储模块501、查询模块502、分析模块503、调整模块504与更新模块505。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存储模块501不仅存储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和表示CQI的资源分配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还用于存储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通信系统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被预先根据通信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资源分配等级,不同资源分配等级下分别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不同。查询模块502用于查询存储模块501中存储的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分析模块503用于根据查询模块502的查询结果,分析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或者,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者,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根据分析模块503的分析结果,当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调整模块504将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减少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其中,第一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第二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当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为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调整模块504将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增加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其中,第三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第四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更新模块505,用于根据调整模块504对资源分配等级的调整结果,更新存储模块501中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当前的资源分配等级信息,将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相应调整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或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以及根据半静态ACK/NACK和SR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第一资源表中的使用资源数量,根据CQ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第二资源表中的使用资源数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站,可以包括如上图4或图5所示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装置10,另外还包括业务处理模块20,该业务处理模块20用于根据PUCCH资源配置装置中调整模块404或调整模块504对PUCCH资源的调整结果修改系统消息,并通过系统消息向用户终端下发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基站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图4所示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装置。图7为本发明基站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采用了图5所示实施例的PUCCH资源配置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进行调整,合理配置PUCCH中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从而避免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及CQI的资源过大造成PUCCH资源浪费或预留资源过小造成资源受限,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尤其是上下行调度性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作限制性理解。尽管参照上述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种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并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查询表示半静态确认/否定ACK/NACK和调度请求指示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以及表示信道质量信息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
根据第一资源表与第二资源表,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
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通信系统带宽,该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被划分为多个资源分配等级,不同的各资源分配等级对应不同的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
则所述第一资源表表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所述第二资源表表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
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具体为:将所述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减少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所述第一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所述第二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
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具体为:将所述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增加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所述第三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所述第四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减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或增加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之后,还包括:将所述第一资源表与所述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相应调整为对应预留资源或较少或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之后,或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之后,还包括:通过系统消息下发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半静态ACK/NACK和SR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所述第一资源表,以及根据CQ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所述第二资源表。
7.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表示半静态ACK/NACK和SR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一资源表和表示CQI的资源预留与使用情况的第二资源表;
查询模块,用于查询所述存储模块中存储的第一资源表和第二资源表;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查询模块的查询结果,分析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以及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或者,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或者,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对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进行调整,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一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减少第二数量;
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将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三数量,将所述CQI预留的资源增加第四数量,其中,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CQI已使用的资源数量、所述第三数量与所述第四数量之和小于或等于通信系统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总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更新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还用于存储所述第一资源表与所述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所述PUCCH资源中可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的资源,被根据所述通信系统带宽划分为多个资源分配等级,不同的资源分配等级对应不同的预留给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资源;
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分析结果,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一数量之和且为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大于第一预设值与第二数量之和时,所述调整模块将所述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减少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所述第一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所述第二数量为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与对应预留资源较少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
当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资源占用率大于第二预设值,或为所述CQI预留的资源中未使用的资源数量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值时,所述调整模块将所述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所述半静态ACK/NACK和SRI以及CQI预留的资源分别增加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的资源,所述第三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半静态ACK/NACK和SRI预留的子信道数差值,所述第四数量为对应预留资源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与当前资源分配等级下为CQI预留的资源块数差值;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模块对资源分配等级的调整结果,将所述第一资源表与所述第二资源表对应的当前资源分配等级相应调整为对应预留资源或较少或较多的相邻资源分配等级,以及根据半静态ACK/NACK和SR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所述第一资源表,以及根据CQI对预留资源的使用情况更新所述第二资源表。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装置,还包括业务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装置中调整模块对PUCCH资源的调整结果,通过系统消息下发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的分配情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8379XA CN101431774B (zh) | 2008-11-28 | 2008-11-28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810178379XA CN101431774B (zh) | 2008-11-28 | 2008-11-28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1774A CN101431774A (zh) | 2009-05-13 |
CN101431774B true CN101431774B (zh) | 2010-09-29 |
Family
ID=40646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8379XA Active CN101431774B (zh) | 2008-11-28 | 2008-11-28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43177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77499B (zh) * | 2009-05-22 | 2014-01-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sr信息与ack/nack信息反馈或多个sr信息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
CN101932005B (zh) * | 2009-06-26 | 2015-06-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动态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预留与索引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26377B (zh) * | 2009-09-09 | 2014-11-05 | 夏普株式会社 | 上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2238554A (zh) * | 2010-05-05 | 2011-11-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管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
RU2551899C2 (ru) * | 2010-08-20 | 2015-06-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индентификации ресурсов формата 3 pucch |
CN105391526B (zh) * | 2010-11-11 | 2019-06-0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
EP2639985B1 (en) | 2010-11-11 | 2018-08-29 | LG Electronics Inc.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675558B2 (en) * | 2011-01-07 | 2014-03-18 | Intel Corporation | CQI definition for transmission mode 9 in LTE-advanced |
KR101919780B1 (ko) | 2011-03-03 | 2018-11-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170338B (zh) * | 2011-04-29 | 2013-09-25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Ack/nack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CN103068047B (zh) * | 2011-10-21 | 2015-07-01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CN103167552B (zh) * | 2011-12-16 | 2015-09-16 |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半静态物理资源动态协调方法和调度器 |
CN103181108B (zh) * | 2012-09-28 | 2015-10-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正确/非正确应答的反馈方法、用户设备及系统 |
CN104602346B (zh) * | 2013-10-31 | 2018-02-02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 |
CN103916913B (zh) * | 2014-04-02 | 2017-10-2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EP3229537A4 (en) * | 2014-12-23 | 2018-04-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scheduling physical radio resource block |
CN106211086B (zh) * | 2015-05-07 | 2019-09-10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pucch的群组业务传输方法 |
US10123349B2 (en) | 2015-07-09 | 2018-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Low latency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ith scheduling request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
US10911189B2 (en) * | 2017-08-11 | 2021-02-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in short duration |
CN109495973B (zh) * | 2017-09-11 | 2021-01-26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资源自适应调度方法及基站 |
IL271457B2 (en) | 2017-11-09 | 2024-02-01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
CN110809285B (zh) * | 2018-08-06 | 2023-02-28 | 黎光洁 | 一种基于信道条件的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系统 |
CN111263410B (zh) * | 2018-12-28 | 2022-07-0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预留方法及设备 |
CN112039642B (zh) * | 2019-06-04 | 2022-06-0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pucch资源分配方法和一种基站 |
-
2008
- 2008-11-28 CN CN200810178379XA patent/CN10143177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31774A (zh) | 2009-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1774B (zh)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方法与装置、基站 | |
EP238785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data transmission on multiple carriers | |
CN101904194B (zh) | 用于应用有条件cqi报告的方法、设备和网络节点 | |
CN102014491B (zh) | 一种物理层控制信道资源的分配方法和装置 | |
US922009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 |
EP2816840B1 (en) |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with two modes of operation | |
US8565177B2 (en) | Dynamic load control for downlink signaling channels | |
CN109150458B (zh) | 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1330568B2 (en) |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user equipment | |
EP3291476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gnal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 |
US20070281693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s in a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a base station, a user terminal and a network therefor | |
CN103068047B (zh) |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 | |
KR20120027526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력?제한된 ue를 위한 데이터 우선순위화 | |
CN114884636A (zh) | 搜索空间监视 | |
US11101960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 |
CN101242623A (zh) | 无线资源管理方法、无线网络控制器及基站 | |
JP6567779B2 (ja) | 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uciを伝送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2970763B (zh) | 一种基于服务质量的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02036310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 |
CN106464445B (zh) | 信道质量指示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02377475B (zh) | 一种确定下行子帧的控制区符号数的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12010A1 (en) | Dynamic resource schedu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CN108633039B (zh) |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确定方法及装置 | |
US9078272B2 (en) | Base st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base station | |
CN118301768A (zh)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